CN208111828U - 充电连接装置和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充电连接装置和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111828U CN208111828U CN201721928406.1U CN201721928406U CN208111828U CN 208111828 U CN208111828 U CN 208111828U CN 201721928406 U CN201721928406 U CN 201721928406U CN 208111828 U CN208111828 U CN 2081118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n foot
- pin
- protective shell
- charging
- connection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9000011358 absorb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59 α-F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101100244014 Neurospora crassa (strain ATCC 24698 / 74-OR23-1A / CBS 708.71 / DSM 1257 / FGSC 987) ppi-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1
- 101150023294 PIN4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100520142 Caenorhabditis elegans pin-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50037009 pin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81 Cu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051 Magnal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75 allo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12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02 re-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系统和充电连接装置,所述充电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保护壳,第一保护壳形成第一内腔,第一内腔具有向外开口以连接终端,其中,第一连接端中的每个pin脚均设置在第一内腔内;第二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二保护壳,第二保护壳形成第二内腔,第二内腔具有向外开口以连接适配器或数据传输设备,其中,第二连接端中的每个pin脚均设置在第二内腔内;连接线束,连接线束连接在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之间,连接线束的表面设有屏蔽层,屏蔽层分别连接到第一保护壳和第二保护壳,且屏蔽层由吸波材料制成,以改善辐射连续骚扰测试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连接装置和一种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RE(Radiated Emission,辐射连续骚扰)主要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或能量以电磁波形式在空间传播的现象。RE测试的根本原因是: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的数据线正极D+/数据线负极D-的传输信号的辐射(噪声源) 和数据传输屏蔽性能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充电连接装置,能够提高充电连接装置本身的屏蔽性能,从而改善辐射连续骚扰测试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充电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充电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保护壳,所述第一保护壳形成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具有向外开口以连接终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中的每个pin脚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内;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二保护壳,所述第二保护壳形成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具有向外开口以连接适配器或数据传输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端中的每个pin脚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腔内;连接线束,所述连接线束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所述连接线束的表面设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保护壳和所述第二保护壳,且所述屏蔽层由吸波材料制成,以改善辐射连续骚扰测试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连接装置,设在连接线束表面的屏蔽层由吸波材料制成,通过提高充电连接装置本身的屏蔽性能,达到改善辐射连续骚扰测试问题的目的。
具体地,所述第一内腔内设置有第一安装基座,所述第一安装基座与所述第一保护壳之间相互绝缘,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中的每个pin脚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基座上。
具体地,所述第二内腔内设置有第二安装基座,所述第二安装基座与所述第二保护壳之间相互绝缘,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端中的每个pin脚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基座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端中的电源pin脚、第一数据pin脚、第二数据pin脚、识别pin脚和信号地线pin脚依次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基座上,所述第二连接端中的电源pin脚、第一数据pin脚、第二数据pin脚和信号地线pin脚依次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基座上,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中的电源pin脚通过所述连接线束中的电源线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端中的电源pin脚,所述第一连接端中的第一数据pin脚通过所述连接线束中的第一信号线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端中的第一数据pin脚,所述第一连接端中的第二数据pin脚通过所述连接线束中的第二信号线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端中的第二数据 pin脚,所述第一连接端中的信号地线pin脚通过所述连接线束中的地线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端中的信号地线pin脚。
具体地,所述吸波材料包括铁氧体吸波材料、金属微粉吸波材料、多晶铁纤维吸波材料和纳米吸波材料。
具体地,所述第一保护壳和所述第二保护壳均为金属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充电系统,包括:终端;适配器;上述的充电连接装置,所述充电连接装置在所述适配器给所述终端充电时分别连接到所述终端和所述适配器。
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系统,通过上述的充电连接装置,在适配器给终端充电时,分别连接到终端和适配器,以给终端进行充电,同时能够改善连续骚扰测试问题。
具体地,所述终端包括充电接口,所述适配器包括连接端口,所述终端的主板与所述充电接口中的第一数据pin脚、第二数据pin脚、识别pin脚分别相连,且所述适配器的主板与所述连接端口中的第一数据pin脚、第二数据pin脚分别相连,以实现所述终端与所述适配器之间进行双向通信。
具体地,所述终端为移动终端、移动电源、多媒体播放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充电连接装置的连接端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充电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充电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充电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充电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个实施例的充电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个实施例的充电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个实施例的充电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八个实施例的充电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系统的方框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主板与充电接口的连接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适配器的主板与连接端口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终端100、充电接口110、适配器200、连接端口210、充电连接装置300、第一连接端10、第一保护壳11、第一安装基座111、第二连接端20、第二保护壳21、第二安装基座211、连接线束30、屏蔽层31、第一可控开关40、第二可控开关50、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高频选通单元60、第二高频选通单元70、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图1-图10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连接装置和充电系统。
如图1-图10所示,充电连接装置300可包括:第一连接端10、第二连接端20和连接线束30。
其中,第一连接端10可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保护壳11,第一保护壳11形成第一内腔,第一内腔具有向外开口以连接终端100,其中,第一连接端10中的每个pin脚均设置在第一内腔内。第二连接端20可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二保护壳21,第二保护壳 21形成第二内腔,第二内腔具有向外开口以连接适配器200或数据传输设备,其中,第二连接端20中的每个pin脚均设置在第二内腔内。连接线束30连接在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之间,连接线束30的表面设有屏蔽层31,屏蔽层31分别连接到第一保护壳11和第二保护壳21,且屏蔽层31由吸波材料制成,以改善辐射连续骚扰测试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壳11和第二保护壳21均可以为金属壳。例如,保护壳可以为纯金属壳,如铁、铜;或者为合金金属壳,如铜合金、铝合金等;或者为复合金属壳,如铝复铁等。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第一内腔内设置有第一安装基座111,第一安装基座111与第一保护壳11之间相互绝缘,其中,第一连接端10中的每个pin脚均设置在第一安装基座111上。第二内腔内设置有第二安装基座211,第二安装基座211与第二保护壳21之间相互绝缘,其中,第二连接端20中的每个pin脚均设置在第二安装基座211上。
再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端10中的电源pin 脚(pin1)、第一数据pin脚(pin2)、第二数据pin脚(pin3)、识别pin脚和信号地线 pin脚(pin5)依次间隔开地设置在第一安装基座111上,第二连接端20中的电源pin脚 (pin4)、第一数据pin脚(pin3)、第二数据pin脚(pin2)和信号地线pin脚(pin1) 依次间隔开地设置在第二安装基座211上,其中,第一连接端10中的电源pin脚(pin1) 通过连接线束30中的电源线连接到第二连接端20中的电源pin脚(pin4),第一连接端 10中的第一数据pin脚(pin2)通过连接线束30中的第一信号线连接到第二连接端20中的第一数据pin脚(pin3),第一连接端10中的第二数据pin脚(pin3)通过连接线束30 中的第二信号线连接到第二连接端20中的第二数据pin脚(pin2),第一连接端10中的信号地线pin脚(pin5)通过连接线束30中的地线连接到第二连接端20中的信号地线pin 脚(pin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吸波材料可包括铁氧体吸波材料、金属微粉吸波材料、多晶铁纤维吸波材料和纳米吸波材料。其中,吸波材料是指能吸收或者大幅减弱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从而减少电磁波的干扰的一类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常见的充电连接装置为USB数据线,USB是PC领域上应用的最广泛的一种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USB接口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随着计算机硬件飞速发展,USB的应用增加了外部设备间数据传输的速度,速度的提高对于用户的最大好处就是意味着用户可以使用到更高效的外部设备,比如用USB 2.0的扫描仪,扫一张4M的图片只需0.1秒钟左右的时间,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USB数据线具有两个接口,USB的第二连接端用于连接适配器或者数据传输设备,第一连接端用于连接终端(如移动终端、移动电源、多媒体播放器等)。USB的连接线束为:红、白、绿、黑是标准的配线颜色,分别对应1、2、3、4引脚,其中,红色表示USB电源线,一般用VCC、Power、5V、5VSB字样,白色表示USB数据线(负),即第一信号线,一般用DATA-、USBD-、PD-、USBDT+表示,绿色表示USB数据线(正),即第二信号线,一般用DATA+、USBD+、PD+、USBDT+表示,黑色表示地线,一般用GND、 Ground表示。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USB的第一连接端为Micro B型接口,USB的第二连接端为USB A型接口,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连接装置,在上述实施例和下述实施例中,以充电连接装置300为USB数据线,USB的第一连接端为Micro B型接口, USB的第二连接端为USB A型接口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连接装置不局限于MicroB型接口和USB A型接口。
具体地,常见的USB数据线的屏蔽层31主要由铜、铝等非磁性材料制成,一般为编织铜网(铝镁编织网)或铜泊(铝泊等)。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数据信号线正极 D+(第二数据pin脚)/数据信号线负极D-(第一数据pin脚)的传输信号存在辐射(噪声源),影响辐射连续骚扰测试。其中,连接第一连接端10和第二连接端20中的第二数据 pin脚的连接线束为第一信号线,连接第一数据pin脚的连接线束为第二信号线。
为了改善辐射连续骚扰测试问题,可从提高噪声源(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本身的屏蔽性能出发,屏蔽层31由吸波材料制成,能够吸收高频信号,将其转换成热量并消耗,可以有效的对连接线束30中的USB数据信号线(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 上的信号起到抑制作用,由此,通过提高数据线本身的屏蔽性能,以达到改善辐射连续骚扰测试问题的目的。
另外,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提高噪声源(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本身的屏蔽性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对连接线束31中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一起进行屏蔽处理,例如,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单独采用金属编织线进行屏蔽处理,其中,金属编织线形成的屏蔽层接地;又如,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单独采用吸波材料进行屏蔽处理。
具体地,如图3所示,将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噪声源)单独采用屏蔽材料(如,金属编织成的屏蔽层)屏蔽起来,也可以使用自身带有屏蔽层的线缆(如,吸波材料)制成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由于两者的工作原理不同,当单独采用金属编织线的屏蔽层时,金属编织线形成的屏蔽层需要接地;当单独采用吸波材料进行屏蔽处理时,不需要接地。由此,改善了辐射连续骚扰测试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还可以采用差分双绞线结构制成,以改善辐射连续骚扰测试问题。
具体地,如图4所示,将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使用差分双绞结构制成,双绞线的差分阻抗稳定,辐射较小,从而能够有效改善辐射连续骚扰测试的性能。同时还可以采用自带屏蔽材料(如,吸波材料)的线缆制成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以增强数据线的屏蔽性能。
此外,不仅可以通过提高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本身的屏蔽性能,还可以从连接线束30的地线出发,以达到改善辐射连续骚扰测试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连接线束30的表面设有导电屏蔽层31,导电屏蔽层31分别连接到第一保护壳11 和第二保护壳21,第一连接端10中的信号地线pin脚连接到第一保护壳11,且第二连接端20中的信号地线pin脚连接到第二保护壳21,以通过导电屏蔽层31和连接线束30中的地线形成接地环路。其中,导电屏蔽层31可由金属丝制成,例如,金属丝可以为铜丝、镀锡铜丝、铜铝丝等。
具体地,如图5所示,将第一保护壳11与第一连接端10中的信号地线pin脚(pin5)相连,并将第二保护壳21与第二连接端20中的信号地线pin脚(pin4)相连,以使保护壳通过导电屏蔽层31和地线形成接地的环路,起到屏蔽作用,从而将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产生的辐射连续骚扰测试干扰信号屏蔽,改善了辐射连续骚扰测试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充电连接装置300还可包括第一可控开关40和第二可控开关50,其中,第一连接端10中的信号地线pin脚(pin5)通过第一可控开关40连接到第一保护壳11,第二连接端20中的信号地线pin脚(pin4)通过第二可控开关50连接到第二保护壳21,以在第一可控开关40和第二可控开关50闭合时通过导电屏蔽层31 和连接线束30中的地线形成接地环路。其中,第一可控开关40和第二可控开关50可包括 MOS管和/或三极管。
其中,在第一连接端10连接有终端100且第二连接端20连接有数据传输设备时,第一可控开关40和第二可控开关50均处于闭合状态。在第一连接端10连接有终端10、第二连接端20连接有适配器200、且适配器200给终端100充电时,第一可控开关10和第二可控开关20均处于断开状态。
具体地,如图6所示,将第一保护壳11与第一连接端10中的信号地线pin脚(pin5)通过第一可控开关40相连,并将第二保护壳21与第二连接端20中的信号地线pin脚(pin4)通过第二可控开关50相连,以使保护壳在第一可控开关40和第二可控开关50导通时,通过导电屏蔽层31和地线形成接地的环路,对高频信号起到屏蔽作用,从而将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产生的辐射连续骚扰测试干扰信号屏蔽,改善了辐射连续骚扰测试的性能。其中,可控开关用于隔断直流,在不需要的场合(适配器200给终端100充电时)可以断开,可以避免直流回路的产生,从而降低特殊情况(进液、进异物)导致短路的情况发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实施例,充电连接装置300还可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其中,第一连接端10中的信号地线pin脚(pin5)通过第一电容C1连接到第一保护壳11,且第二连接端20中的信号地线pin脚(pin4)通过第二电容C2连接到第二保护壳21,以通过导电屏蔽层31和连接线束30中的地线形成交流接地环路。
具体地,如图7所示,将第一保护壳11与第一连接端10中的信号地线pin脚(pin5)通过第一电容C1相连,并将第二保护壳21与第二连接端20中的信号地线pin脚(pin4) 通过第二电容C2相连,以使保护壳通过导电屏蔽层31和地线形成交流接地回路,对高频信号起到屏蔽作用,从而将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产生的辐射连续骚扰测试干扰信号屏蔽,改善了辐射连续骚扰测试的性能。同时电容高频接地,可以避免直流回路的产生,从而可降低特殊情况(进液、进异物)导致短路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第一保护壳11与第一连接端10中的信号地线pin脚(pin5)通过串联的第一电容C1、第一可控开关40相连,将第二保护壳21与第二连接端20中的信号地线pin脚(pin4)通过串联的第二电容C2、第二可控开关50相连,可控制接地的通断,在第一连接端10连接有终端100且第二连接端20连接有数据传输设备时,第一可控开关40和第二可控开关50均处于闭合状态,以改善辐射连续骚扰测试的性能;在第一连接端10连接有终端100、第二连接端20连接有适配器200、且适配器200给终端100充电时,第一可控开关40和第二可控开关50均处于断开状态,以给终端100充电。另外,在对终端100其它性能(如,天线性能)有影响时,第一可控开关40和第二可控开关50 处于断开状态,以减少该电路带来的副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个实施例,充电连接装置300还可包括第一高频选通单元60 和第二高频选通单元70,第一连接端10中的信号地线pin脚(pin5)通过第一高频选通单元60连接到第一保护壳11,且第二连接端20中的信号地线pin脚(pin4)通过第二高频选通单元70连接到第二保护壳21,以通过导电屏蔽层31和连接线束30中的地线形成高频接地环路。
其中,高频选通单元可以为串联的电感和电容构成的LC谐振电路(如,第一高频选通单元60由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感L1构成,第二高频选通单元70由第二电容C2 和第二电感L2构成),通过调整电感L的电感值、电容C的容值,对特定频段的信号起到抑制作用,LC谐振电路通常相比单个电容的电路,对特定频段有更高的抑制作用;或者,高频选通单元可以为集成的滤波器。
具体地,如图9所示,将第一保护壳11与第一连接端10中的信号地线pin脚(pin5)通过第一高频选通单元60相连,并将第二保护壳21与第二连接端20中的信号地线pin脚(pin4)通过第二高频选通单元70相连,以使保护壳通过导电屏蔽层31和地线形成高频接地环路,对高频信号起到屏蔽作用,从而将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产生的辐射连续骚扰测试干扰信号屏蔽,改善了辐射连续骚扰测试的性能。同时电容高频接地,可以避免直流回路的产生,从而可降低特殊情况(进液、进异物)导致短路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第一保护壳11与第一连接端10中的信号地线pin脚(pin5)通过串联的第一高频选通单元60、第一可控开关40相连,将第二保护壳21与第二连接端 20中的信号地线pin脚(pin4)通过串联的第二高频选通单元70、第二可控开关50相连,可控制接地的通断,在第一连接端10连接有终端100且第二连接端20连接有数据传输设备时,第一可控开关40和第二可控开关50均处于闭合状态,以形成高频接地环路,对高频信号起到屏蔽作用,改善辐射连续骚扰测试的性能;在第一连接端10连接有终端100、第二连接端20连接有适配器200、且适配器200给终端100充电时,第一可控开关40和第二可控开关50均处于断开状态,以给终端100充电。另外,在对终端100其它性能(如,天线性能)有影响时,第一可控开关40和第二可控开关50处于断开状态,以减少该电路带来的副作用。
综上,通过提高充电连接装置(如,USB数据线)本身的屏蔽性能,从而改善辐射连续骚扰测试的性能。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连接装置,设在连接线束表面的屏蔽层由吸波材料制成,通过提高充电连接装置本身的屏蔽性能,达到改善辐射连续骚扰测试问题的目的。
对应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充电系统,如图11所示,包括终端100、适配器200和上述的充电连接装置300,充电连接装置300在适配器200给终端100充电时,分别连接到终端100和适配器2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2和图13所示,终端100可包括充电接口110,适配器200包括连接端口210,终端100的主板与充电接口110中的第一数据pin脚、第二数据pin脚、识别pin脚分别相连,且适配器200的主板与连接端口210中的第一数据 pin脚、第二数据pin脚分别相连,以实现终端100与适配器200之间进行双向通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终端100可以为移动终端、移动电源、多媒体播放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系统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充电连接装置中所披露的细节,具体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系统,通过上述的充电连接装置,在适配器给终端充电时,分别连接到终端和适配器,以给终端进行充电,同时能够改善连续骚扰测试问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充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保护壳,所述第一保护壳形成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具有向外开口以连接终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中的每个pin脚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内;
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二保护壳,所述第二保护壳形成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具有向外开口以连接适配器或数据传输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端中的每个pin脚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腔内;
连接线束,所述连接线束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所述连接线束的表面设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保护壳和所述第二保护壳,且所述屏蔽层由吸波材料制成,以改善辐射连续骚扰测试问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内设置有第一安装基座,所述第一安装基座与所述第一保护壳之间相互绝缘,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中的每个pin脚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基座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腔内设置有第二安装基座,所述第二安装基座与所述第二保护壳之间相互绝缘,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端中的每个pin脚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基座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中的电源pin脚、第一数据pin脚、第二数据pin脚、识别pin脚和信号地线pin脚依次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基座上,所述第二连接端中的电源pin脚、第一数据pin脚、第二数据pin脚和信号地线pin脚依次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基座上,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中的电源pin脚通过所述连接线束中的电源线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端中的电源pin脚,所述第一连接端中的第一数据pin脚通过所述连接线束中的第一信号线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端中的第一数据pin脚,所述第一连接端中的第二数据pin脚通过所述连接线束中的第二信号线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端中的第二数据pin脚,所述第一连接端中的信号地线pin脚通过所述连接线束中的地线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端中的信号地线pin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材料包括铁氧体吸波材料、金属微粉吸波材料、多晶铁纤维吸波材料和纳米吸波材料。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壳和所述第二保护壳均为金属壳。
7.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
适配器;
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连接装置,所述充电连接装置在所述适配器给所述终端充电时分别连接到所述终端和所述适配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充电接口,所述适配器包括连接端口,所述终端的主板与所述充电接口中的第一数据pin脚、第二数据pin脚、识别pin脚分别相连,且所述适配器的主板与所述连接端口中的第一数据pin脚、第二数据pin脚分别相连,以实现所述终端与所述适配器之间进行双向通信。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为移动终端、移动电源、多媒体播放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928406.1U CN208111828U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充电连接装置和充电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928406.1U CN208111828U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充电连接装置和充电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111828U true CN208111828U (zh) | 2018-11-16 |
Family
ID=64129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92840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11828U (zh) | 2017-12-29 | 2017-12-29 | 充电连接装置和充电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11182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259156A1 (zh) * | 2020-06-23 | 2021-12-3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线 |
-
2017
- 2017-12-29 CN CN201721928406.1U patent/CN20811182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259156A1 (zh) * | 2020-06-23 | 2021-12-3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123729A (zh) | 无线通信装置 | |
CN108281759B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CN207819066U (zh) | 充电连接装置和充电系统 | |
CN207602916U (zh) | 充电连接装置和充电系统 | |
CN108400424A (zh) | 一种金属外框智能电视天线 | |
CN204947247U (zh) | 电连接器 | |
EP2693646B1 (en) | I/o device | |
CN208111828U (zh) | 充电连接装置和充电系统 | |
CN105826656A (zh) | 壳体、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06921035A (zh) | 天线系统 | |
CN207782047U (zh) | 终端及其充电接口 | |
CN208385782U (zh) | 充电连接装置和充电系统 | |
CN208111827U (zh) | 充电连接装置和充电系统 | |
CN208111830U (zh) | 充电连接装置和充电系统 | |
CN205752508U (zh) | 壳体、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208111863U (zh) | 充电连接装置和充电系统 | |
CN207782046U (zh) | 终端及其充电接口 | |
CN202635004U (zh) | 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电磁屏蔽结构 | |
CN105428787B (zh) | 金属环境下的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设备 | |
CN207782055U (zh) | 终端及其充电接口 | |
CN206022629U (zh) | 移动终端 | |
CN205430885U (zh) | 新型直流电源的高频电路模块抗干扰屏蔽结构 | |
CN205985345U (zh) | 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201887275U (zh) | 一种小型化射频集成式连接器 | |
CN103972733A (zh) | 微型插头电连接器、微型插座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