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08433U - 出风风道、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出风风道、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08433U
CN208108433U CN201820623694.8U CN201820623694U CN208108433U CN 208108433 U CN208108433 U CN 208108433U CN 201820623694 U CN201820623694 U CN 201820623694U CN 208108433 U CN208108433 U CN 2081084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idification membrane
air
exhaust air
air flue
wind def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2369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磊
邵艳坡
梁汇峰
黄汝普
张建华
刘旭
彭炼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2369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084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084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084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风风道、加湿装置及空调器,其中所述出风风道形成于空调器内且连通空调器的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加湿膜;所述出风风道内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自所述出风风道内向所述加湿膜靠近水源的一端延伸。本实用新型具有使较大速度的气流对应于所述加湿膜含水量大的部位,将更多的水分吹送至室内,从而增强空调器加湿效果的优点。

Description

出风风道、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出风风道、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对建筑物内温湿度等参数进行调节,并由此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的机器。加湿膜为空调器调节湿度时的主要元部件,空调器内气流经加湿膜吹向室内,从而增强室内湿度。现有技术中,加湿膜为竖向放置,从底部吸收水分扩散至整个加湿膜,由于重力的作用,加湿膜上部含水量小,下部含水量大,导致加湿膜及气流的利用均降低,影响空调器的加湿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出风风道,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加湿膜上部含水量小,下部含水量大,导致加湿膜及气流的利用均降低,影响空调器的加湿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出风风道,其所述出风风道形成于空调器内且连通空调器的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加湿膜;所述出风风道内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自所述出风风道内向所述加湿膜靠近水源的一端延伸。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段,与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方向平行;第二导风段,所述第二导风段自所述第一导风段向所述加湿膜靠近水源的一端延伸。
优选地,所述出风风道包括:第一弯折段,形成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段内;第二弯折段,连通所述第一弯折段并与所述第一弯折段呈夹角设置。
优选地,所述出风风道还包括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段内且自所述第二弯折段向所述第一弯折段延伸。
优选地,所述出风风道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导风板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及/或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导风板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加湿装置,其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出风风道;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加湿膜,所述加湿膜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口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加湿膜包括:小孔段,所述小孔段设置于所述加湿膜上部并开设有第一过风孔;大孔段,所述大孔段设置于所述加湿膜下部并开设有第二过风孔;所述第二过风孔孔径大于所述第一过风孔孔径。
优选地,所述加湿膜上部与所述加湿膜下部在所述加湿膜高度方向上的比例为2:1。
优选地,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水槽,所述加湿膜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伸入所述水槽中;水箱,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连通所述水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出风风道及/或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出风风道内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设置第一导风板,且所述第一导风板自所述出风风道内向所述加湿膜靠近水源的一端延伸,所述第一导风板将从所述出风风道内出来的气流引导至所述加湿膜靠近水源的一端,也即,所述第一导风板将所述出风口上部较大速度的气流引导至所述加湿膜含水量大的部位,从而将使较大流量的气流对应于所述加湿膜含水量大的部位,将更多的水分吹送至室内,增强气流的加湿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湿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湿膜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水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湿膜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加湿膜、底座及水箱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加湿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加湿装置 313 出风面
10 出风风道 314 迎风面
20 第一导风板 32 吸水组件
21 第一导风段 321 吸水芯
22 第二导风段 322 密封套
25 第二导风板 33 框体
30 加湿膜 34 小孔段
31 膜本体 35 大孔段
311 第一过风孔 36 无孔段
312 第二过风孔 41 卡接槽
40 底座 101 出风口
50 水箱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现有技术中,所述加湿膜30从底部向上吸收水分并扩散至整张所述加湿膜30,从所述出风风道10内出来的气流将加湿膜30上水分吹送至室内,从而加强室内湿度。由于所述加湿膜30一般为竖状设置,在重力的作用下,所述加湿膜30上水分饱和度自下向上依次递减,也即所述加湿膜30上水分含量下部较大、下部较小,分布不均匀,使空调器的加湿效果下降。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喷洒装置(图未标示)将水分喷洒至所述加湿膜30上,也有可能导致所述加湿膜30上水分含量分布不均匀。
此外,由于空调器的所述出风风道10一般为如图1所示的弯曲形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所述出风口处形成的气流速度自下向上依次递增,较大速度的气流吹到水分含量较少的所述加湿膜30的上部,进一步加剧所述加湿膜30上水分含量分布的不均匀性,进一步使空调器的加湿效果下降。
请一并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实提出了一种加湿装置100,所述加湿装置100包括出风风道10、第一导风板20、第二导风板25、加湿膜30、底座40及水箱50。所述第一导风板20及第二导风板25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10内,所述出风风道10形成于空调器(图未标示)内且连通空调器的进风口(图未标示)及出风口101,所述出风口101处设置所述加湿膜30,所述加湿膜30上开设有过风孔。所述加湿膜30及所述水箱50设置于所述底座40上,所述底座40上开设有水槽,所述水箱50与所述水槽连通,持续向所述水槽内供水。
在本实用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风道10形成于空调器内且连通空调器的进风口及出风口101,所述出风口101处设置所述加湿膜30;所述出风风道10内靠近所述出风口1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风板20,所述第一导风板20自所述出风风道10内向所述加湿膜30靠近水源的一端延伸。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所述出风风道10内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设置第一导风板20,且所述第一导风板20自所述出风风道10内向所述加湿膜30靠近水源的一端延伸,所述第一导风板20将从所述出风风道10内出来的气流引导至所述加湿膜30靠近水源的一端,也即所述加湿膜30伸入所述底座40水槽的一端;所述第一导风板20将所述出风口101上部较大速度的气流引导至所述加湿膜30靠近水源的一端也即含水量大的部位,从而将使较大流量的气流对应于所述加湿膜30含水量大的部位,将更多的水分吹送至室内,从而增强空调器的加湿效果。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当通过喷洒装置将水分喷洒至所述加湿膜30上,所述第一导风板20向所述加湿膜30靠近水源的一端延伸,也即向所述加湿膜30靠近喷洒装置的一端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20包括第一导风段21,所述第一导风段21与所述出风风道10的出风方向平行;以及第二导风段22,所述第二导风段22自所述第一导风段21向所述加湿膜30靠近水源的一端延伸。
在本方案中,所述第一导风段21与所述出风风道10的出风方向平行,便于将所述出风风道10的气流引入所述第一导风段21所在区域;所述第二导风段22自所述第一导风段21向所述加湿膜30靠近水源的一端延伸,将进入所述第一导风段21中的气流引导至所述加湿膜30含水量大的部位,达到更好的导风效果。
可以理解,所述第一导风板20为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20可在所述出风风道10内并列排布,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20也可以根据气流的调节需要按照任意方式排布。所述第一导风板20可为弧形板,也可为折线形板。
优选地,所述出风风道10包括第一弯折段(图未标示),所述第一弯折段端部形成所述出风口101,所述第一导风板20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段内;以及第二弯折段(图未标示),第二弯折段连通所述第一弯折段并与所述第一弯折段呈夹角设置。
由于空调器内部结构的限制,或者出于能效最优化的考虑,所述出风风道10需要环绕空调器的风机设置,故所述出风风道10至少部分需设计成弯折状或者圆弧状。在本方案中,所述出风风道10包括第一弯折段及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及第二弯折段相互连通且所述呈夹角设置,有益将所述出风风道10小型化及有益于将空调器能效最优化。优选地,所述第一弯折段及第二弯折段相互垂直。
优选地,所述出风风道10还包括第二导风板25,所述第二导风板25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段内且自所述第二弯折段向所述第一弯折段延伸。
由于所述出风风道10至少部分需设计成弯折状或者圆弧状。在本方案中,通过所述第二导风板25将所述第二弯折段内的气流引导至所述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一导风板20再将气流引导至所述加湿膜30含水量大的部位,可以减少气流的流通阻力,达到更好的导风效果。
可以理解,所述第二导风板25为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板25可在所述出风风道10内并列排布,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板20也可以根据气流的调节需要按照任意方式排布。所述第二导风板25可为弧形板,也可为折线形板。
优选地,所述出风风道1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图未标示),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导风板20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0转动;及/或第二驱动件(图未标示),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导风板25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二导风板25转动。
在本方案中,通过所述第一驱动件带动所述第一导风板20转动,调整所述第一导风板20的导风角度;及/或通过所述第二驱动件带动所述第二导风板25转动,调整所述第二导风板25的导风角度,从而达到便于调整所述第一导风板20及第二导风板25导风角度的效果,同时,通过所述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也可实现第一导风板20及第二导风板25导风角度的精细化调整,达到更好的导风效果。
请参阅图2,优选地,所述加湿膜30包括小孔段34,所述小孔段34设置于所述加湿膜30上部并开设有第一过风孔311;以及大孔段35,所述大孔段35设置于所述加湿膜30下部并开设有第二过风孔312;所述第二过风孔312孔径大于所述第一过风孔311孔径。
在本方案中,所述加湿膜30上部远离水源设置,所述加湿膜30下部靠近水源设置,且所述加湿膜30下部部分浸入水源中,也即所述加湿膜30下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底座40的水槽中;通过在所述加湿膜30上部开设有第一过风孔311,在所述加湿膜30下部开设有第二过风孔312,且所述第二过风孔312的孔径大于第一过风孔311的孔径,防止所述加湿膜30下部的第二过风孔312被水堵住;此外,由于所述第二过风孔312中更靠近水源,所述第二过风孔312中的水分含量更多,所述第二过风孔312的孔径大于第一过风孔311的孔径,能使更多的气流通过所述第二过风孔312,将更多的水分吹送至室内,从而增强空调器的加湿效果。
优选地,所述小孔段34与所述大孔段35在所述加湿膜30高度方向上的比例为2:1。
经过多次实验和实践证明,在本方案中,所述小孔段34与所述大孔段35在所述加湿膜30高度方向上的比例为2:1时,能使所述加湿膜30上水量分布较为均匀,加上所述第一导风板20及第二导风板25的导风作用,气流能够将更多的水分吹送至室内,从而增强空调器的加湿效果。
优选地,所述底座40上设有水槽(图未标示),所述加湿膜30设置于所述底座40上伸入所述水槽中;所述水箱50设置于所述底座40上并连通所述水槽。
在本方案中,所述水箱50设置于所述底座40上并连通所述水槽,所述水箱50向所述水槽中持续供水,所述加湿膜30设置于所述底座40上伸入所述水槽中,具体而言,是至少部分所述加湿膜30的大孔段35浸入所述水槽中,从所述水槽中汲取水封扩散至整张加湿膜30。前述水源可为所述水槽中的水。
请一并参阅图2-3,所述加湿膜30包括膜本体31及至少一吸水组件32,所述膜本体31上开设有多个所述过风孔;所述吸水组件32穿设于所述膜本体31内,所述膜本体31及所述吸水组件32一端浸入水源用于将水分传送至所述膜本体31相对的另一端。
在本方案中,所述吸水组件32比所述加湿膜30具有更强的吸水功能,能将水分从低处吸往高处,所述吸水组件32穿设于所述膜本体31内,且所述膜本体31及所述吸水组件32一端浸入水源中,具体而言,是所述膜本体31及所述吸水组件32底部设置于所述底座40上浸入所述水槽中,将所述水槽中的水吸往所述吸水组件32上部,所述吸水组件32上部再将水分扩散至所述加湿膜30上部,进而扩散至整张加湿膜30,从而保证所述加湿膜30上水量分布的均匀性,提高所述加湿膜30的含水量,气流能够将更多的水分吹送至室内,从而增强空调器的加湿效果。
优选地,所述加湿膜30包括多个所述吸水组件32,多个所述吸水组件32等间距穿设于所述膜本体31内。
在本方案中,所述多个所述吸水组件32等间距穿设于所述膜本体31内,将更多的水分均匀扩散至整张所述膜本体31,进一步保证所述加湿膜30上水量分布的均匀性,进一步提高所述加湿膜30的含水量,气流能够将更多的水分吹送至室内,从而增强空调器的加湿效果。
优选地,请参阅图3,所述吸水组件32包括吸水芯321及密封套322,所述吸水芯321穿设于所述密封套322中并露出上端部及下端部,所述吸水芯321上端部与所述膜本体31接触,所述吸水芯321下端部伸入水源中。
在本方案中,所述吸水芯321的材料可为吸水棉芯,所述膜本体31的材料可为有机湿膜,所述吸水棉芯比有机湿膜具有更强的吸水性。所述吸水芯321上端部与所述膜本体31上部接触,所述吸水芯321下端部伸入水源,也即所述吸水芯321下端部浸入所述水槽中,将所述水槽中的水吸往所述吸水组件32上端部,所述吸水组件32上端部再将水分扩散至所述加湿膜30上部,进而扩散至整张加湿膜30,从而保证所述加湿膜30上水量分布的均匀性。
此外,所述吸水芯321穿设于所述密封套322中,能防止被密封套322密封的所述吸水芯321部分的水分被气流带走而不能将直接从所述吸水芯321下端部传送至所述吸水芯321上端部,进一步保证所述加湿膜30上水量分布的均匀性,进一步提高所述加湿膜30的含水量,气流能够将更多的水分吹送至室内,从而增强空调器的加湿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优选地,所述加湿膜30包括迎风面314及与所述迎风面相背的出风面313,所述加湿膜30中开设有连通所述迎风面314和出风面313的多个过风孔,所述加湿膜30的出风面313为一倾斜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湿膜30中开设有连通所述迎风面314和出风面313的多个过风孔,所述过风孔包括第一过风孔311及第二过风孔322,所述出风风道10吹出的气流吹向所述迎风面、经过所述过风孔、从所述出封面313吹出,从而将加湿膜30上的水分吹至室内,增强室内湿度.
此外,所述加湿膜30的出风面313为一倾斜面,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倾斜面自下向上向图4中左侧倾斜,导致所述加湿膜30的厚度自下向上逐渐减小,也导致所述加湿膜30中的过风孔长度自下向上逐渐减小,从而使得气流通过所述过风孔时,气流的风程也自下向上逐渐减小,从而减少气流的风阻,增大气流的流通量,也就增强了空调器的加湿效果。
优选地,所述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30度至80度。
优选地,所述过风孔自所述迎风面314向所述出风面313渐升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与所述过风孔水平放置或者与所述过风孔自所述迎风面314向所述出风面313渐降设置的方案相比,所述过风孔自所述迎风面314向所述出风面313渐升设置,能进一步减小所述过风孔的长度,从而使得气流通过所述过风孔时,气流的风程也进一步减小,从而减少气流的风阻,增大气流的流通量,也就增强了空调器的加湿效果。
优选地,所述过风孔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10度至50度所述过风孔与水平面的夹角范围为10度至50度;或者所述过风孔与所述倾斜面的夹角范围为60度至120度。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膜30还包括无孔段36,所述无孔段36设置于所述大孔段35底部。
在本方案中,所述无孔段36较所述大孔段35、小孔段34刚性更强,通过所述无孔段36将所述加湿膜30固定于所述底座40的水槽中,增加所述加湿膜30与水槽的连接稳固性。同时,所述无孔段36的底部面积较大,能吸收更多的水量。
请参阅图5,所述加湿膜30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10的出风口101与水箱50之间,所述加湿膜30面向水箱50的出风面313为一倾斜面,所述倾斜面自下向上朝远离所述水箱50的方向渐升,所述加湿膜30中设置有贯穿所述加湿膜30的多个所述过风孔。
现有技术中,出于要将所述加湿装置100整体做小,也即减小所述加湿装置100占据空调器内部空间的考虑,需将所述加湿膜30的设置位置及所述水箱50的设置位置尽量靠近,又因为所述加湿膜30设置于空调器的出风口101与水箱50之间,导致所述水箱50对经过所述加湿膜30的气流形成较大的阻力,气流量减少,影响加湿效果。在本方案中,通过将所述加湿膜30面向水箱50的出风面设置为一倾斜面,将经过所述加湿膜30后的气流往偏离所述水箱50的方向引导,从而减小所述水箱50对所述气流的阻力,增大气流量,气流能够将更多的水分吹送至室内,从而增强空调器的加湿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组件32穿设于所述加湿膜30内且与所述倾斜面倾斜方向一致。
在本方案中,所述吸水组件32穿设于所述加湿膜30内且与所述倾斜面倾斜方向一致,也即都为自下向上远离所述水箱50倾斜设置,使所述吸水组件32基本为穿设于所述加湿膜30中部,保证所述吸水组件32扩散水分时的均匀性,也即保证所述加湿膜30上水量分布的均匀性。
在另外一种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6,优选地,所述加湿膜30覆盖所述出风口101。
在本方案中,所述加湿膜30设于所述框体33内,增大所述加湿膜30表面的张力。同时,通过所述框体33加将加湿膜30覆盖于所述出风口101,本方案所称覆盖为所述框体33与形成所述出风口101的壳体卡接配合及/或螺纹配合,所述出风风道10内的气流仅能够通过所述过风孔流出,从而使最多气流量通过所述加湿膜30,增强加湿效果。
优选地,请参照图6,所述底座40靠近所述出风风道10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卡接槽41,所述出风风道10底部壳体卡入所述卡接槽41中,所述出风风道10顶部壳体与所述框体33顶端卡接或者抵接或者贴设,所述框体33底端设置于所述底座30内。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所述底座40靠近所述出风风道10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卡接槽41,将所述出风风道10底部壳体卡入所述卡接槽41中,同时,所述框体33底端设置于所述底座30上,所述框体33底端与所述出风风道10顶部壳体卡接或者抵接,实现所述出风风道10的壳体、加湿膜30及底座40三者之间的固定连接,也即实现将加湿膜30覆盖于所述出风风道10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的出风风道10及/或上述的加湿膜30及/或上述的加湿装置100。由于所述空调器采用了上述的出风风道10及/或上述的加湿膜30及/或上述的加湿装置100,因而至少具有上述的出风风道10及/或上述的加湿膜30及/或上述的加湿装置100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出风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风道形成于空调器内且连通空调器的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加湿膜;所述出风风道内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自所述出风风道内向所述加湿膜靠近水源的一端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包括:
第一导风段,与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方向平行;
第二导风段,所述第二导风段自所述第一导风段向所述加湿膜靠近水源的一端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风道包括:
第一弯折段,形成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段内;
第二弯折段,连通所述第一弯折段并与所述第一弯折段呈夹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风道还包括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折段内且自所述第二弯折段向所述第一弯折段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风道还包括: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导风板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及/或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导风板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
6.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出风风道;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加湿膜,所述加湿膜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口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膜包括:
小孔段,所述小孔段设置于所述加湿膜上部并开设有第一过风孔;
大孔段,所述大孔段设置于所述加湿膜下部并开设有第二过风孔;
所述第二过风孔孔径大于所述第一过风孔孔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膜上部与所述加湿膜下部在所述加湿膜高度方向上的比例为2:1。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水槽,所述加湿膜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伸入所述水槽中;
水箱,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连通所述水槽。
10.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出风风道及/或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
CN201820623694.8U 2018-04-27 2018-04-27 出风风道、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Active CN2081084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23694.8U CN208108433U (zh) 2018-04-27 2018-04-27 出风风道、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23694.8U CN208108433U (zh) 2018-04-27 2018-04-27 出风风道、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08433U true CN208108433U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13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23694.8U Active CN208108433U (zh) 2018-04-27 2018-04-27 出风风道、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084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5808A (zh) * 2020-03-14 2020-07-03 安徽省冠盛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车间用蒸发式送风调湿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5808A (zh) * 2020-03-14 2020-07-03 安徽省冠盛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车间用蒸发式送风调湿装置
CN111365808B (zh) * 2020-03-14 2021-03-30 安徽省冠盛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车间用蒸发式送风调湿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99215U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立式空调器
CN208238104U (zh) 加湿膜、加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5698264A (zh) 具有引流结构的立式空调室内机
WO2023065566A1 (zh)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5805912B (zh) 引流部件及空调器
CN208108433U (zh) 出风风道、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CN208238103U (zh) 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CN208238031U (zh) 加湿膜、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CN20726254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880973U (zh) 出风面板和空调器
CN2389308Y (zh) 可加湿空调器
CN106369669A (zh) 空调室内机和圆形挂机
CN205664518U (zh) 智能加湿器
CN207763080U (zh) 出风面板和空调器
CN207880972U (zh) 出风面板和空调器
CN204574279U (zh) 一种应用于体育馆的温湿度调节装置
CN207831507U (zh) 出风面板和空调器
CN207880971U (zh) 出风面板和空调器
CN209672471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6531226U (zh) 加湿器
CN208312609U (zh) 一种双风扇加湿器
CN215597532U (zh) 加湿结构和空调器
CN205664517U (zh) 一种空调加湿系统
CN206222628U (zh) 一种多风道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09310221U (zh) 一种可加湿的空调挡风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