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05570U - 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05570U
CN208105570U CN201820580608.XU CN201820580608U CN208105570U CN 208105570 U CN208105570 U CN 208105570U CN 201820580608 U CN201820580608 U CN 201820580608U CN 208105570 U CN208105570 U CN 2081055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damping device
stainless steel
plate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8060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厉伟
田昊
陈宇
曹旖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58060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055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055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0557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有预埋件,所述底座设有平面耐磨板;所述平面耐磨板连接有不锈钢滑板,所述不锈钢滑板连接有减震支座;所述减震支座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支座设有液压支柱;所述底座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拉力弹簧与所述液压支柱连接;还包括承重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预埋件达到了所述减震装置方便安装的目的;通过设置的承重板达到了所述减震装置方便使用的目的;通过设置的不锈钢滑板和平面耐磨板达到了所述减震装置可前后、左右滑动的目的;通过设置的减震弹簧达到了所述减震装置可上下减震的目的;通过设置的液压支柱和拉力弹簧可以达到使所述减震装置复位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底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震,由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振动现象的总称,建筑物一般建造在岩土地基上,地震时,在岩土中传播的地震波引起地基土体震动。特别是水平方向的振动,会带动附在地表建筑物产生剧烈水平的晃动,从而对建筑产生破坏。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所以在建设建筑物时,应当在建筑物底部设置减震装置,用于地震时对建筑物的保护。且现有技术的减震装置采用单纯橡胶垫减震,故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减震后减震装置不能回到原点,从而严重影响了减震的稳定性,并且安装不便,一定程度上增加安装运行成本,适用性和实用性受到限制,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该建筑用减震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为盆式底座,所述底座的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预埋件,所述底座的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平面耐磨板;所述平面耐磨板上滑动连接有不锈钢滑板,所述不锈钢滑板上固定连接有减震支座;所述减震支座上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减震弹簧,且所述减震支座上设置有多个液压支柱,所述多个液压支柱环绕所述减震弹簧排列;
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环形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液压支柱设有间隙,且所述支撑板通过拉力弹簧与所述液压支柱连接;
还包括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下表面分别与所述减震弹簧和所述液压支柱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预埋件通过预埋螺栓和预埋螺母与所述底座连接。
优选的,所述平面耐磨板镶嵌于所述底座的底板上,且所述平面耐磨板上设置有滑槽,所述不锈钢滑板滑动装配在所述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减震弹簧与所述减震支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减震支座与所述底座侧壁的距离和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液压支柱之间的间隙距离相同。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底座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底座,所述预埋件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预埋件,所述承重板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承重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预埋件达到了所述减震装置方便安装的目的;通过设置的承重板达到了所述减震装置方便使用的目的;通过设置的不锈钢滑板和平面耐磨板达到了所述减震装置可前后、左右滑动的目的;通过设置的减震弹簧达到了所述减震装置可上下减震的目的;通过设置的液压支柱和拉力弹簧可以达到使所述减震装置复位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的平面耐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的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图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的平面耐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的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该建筑用减震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为盆式底座,所述底座1的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预埋件2,所述底座的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平面耐磨板3;所述平面耐磨板3上滑动连接有不锈钢滑板4,所述不锈钢滑板4上固定连接有减震支座5;所述减震支座5上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减震弹簧6,且所述减震支座5上设置有多个液压支柱7,所述多个液压支柱7环绕所述减震弹簧6排列;
所述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环形的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与所述液压支柱7设有间隙,且所述支撑板8通过拉力弹簧9与所述液压支柱连接;
还包括承重板10,所述承重板10的下表面分别与所述减震弹簧6和所述液压支柱7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预埋件2达到了所述减震装置方便安装的目的;通过设置的承重板10达到了所述减震装置方便使用的目的;通过设置的不锈钢滑板4和平面耐磨板3达到了所述减震装置可前后、左右滑动的目的;通过设置的减震弹簧6达到了所述减震装置可上下减震的目的;通过设置的液压支柱7和拉力弹簧9可以达到使所述减震装置复位的目的。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用减震装置,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继续参考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该建筑用减震装置包括一个底座1,所述底座1为盆式底座,且所述底座1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底座;所述底座1的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预埋件2,所述预埋件2是不锈钢材料制成的预埋件2,所述预埋件2通过预埋螺栓21和预埋螺母22与所述底座1连接。所述底座的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平面耐磨板3,所述平面耐磨板3镶嵌于所述底座1的底板上,且所述平面耐磨板3上设置有滑槽31;所述平面耐磨板3上滑动连接有不锈钢滑板4,所述不锈钢滑板4滑动装配在所述滑槽31内;所述不锈钢滑板4上固定连接有减震支座5;所述减震支座5上的中心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减震弹簧6,且所述减震支座5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液压支柱7,所述多个液压支柱7环绕所述减震弹簧6排列。
所述底座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环形的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与所述底座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8与所述液压支柱7设有间隙,所述减震支座5与所述底座1侧壁的距离和所述支撑板8与所述液压支柱7之间的间隙距离相同,且所述支撑板8通过拉力弹簧9与所述液压支7连接。
还包括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承重板10,所述承重板10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承重板10,所述承重板10的下表面分别与所述减震弹簧6和所述液压支柱7相连接。
继续参考图1~图4,所述减震装置在使用时,将建筑放置在所述承重板10上,当地震来临时建筑会受到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力,其中受到竖直方向的力时,建筑会在竖直方向上挤压设置在减震支座5上的减震弹簧6,用于缓冲竖直方向上的力,当竖直方向上的力被抵消后,建筑通过环绕所述减震弹簧6排列的多个液压支柱7在竖直方向上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其中建筑受到水平方向的力时,建筑会通过所述不锈钢滑板4在所述平面耐磨板3上的滑槽31在水平方向上滑动,同时由于环形所述支撑板8对所述液压支柱7的位置的限制,可以保证建筑抵消水平方向的力的同时不会发生较大方向的位移。由于所述支撑板8通过拉力弹簧9与所述液压支7连接,所以在水平方向的力被抵消后,所述液压支柱7会在所述拉力弹簧9的作用下恢复到原位置,同时带动建筑恢复到原位置。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通过设置的预埋件2达到了所述减震装置方便安装的目的;通过设置的承重板10达到了所述减震装置方便使用的目的;通过设置的不锈钢滑板4和平面耐磨板3达到了所述减震装置可前后、左右滑动的目的;通过设置的减震弹簧6达到了所述减震装置可上下减震的目的;通过设置的液压支柱7和拉力弹簧9可以达到使所述减震装置复位的目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为盆式底座,所述底座的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预埋件,所述底座的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平面耐磨板;所述平面耐磨板上滑动连接有不锈钢滑板,所述不锈钢滑板上固定连接有减震支座;所述减震支座上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减震弹簧,且所述减震支座上设置有多个液压支柱,所述多个液压支柱环绕所述减震弹簧排列;
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环形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液压支柱设有间隙,且所述支撑板通过拉力弹簧与所述液压支柱连接;
还包括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下表面分别与所述减震弹簧和所述液压支柱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通过预埋螺栓和预埋螺母与所述底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耐磨板镶嵌于所述底座的底板上,且所述平面耐磨板上设置有滑槽,所述不锈钢滑板滑动装配在所述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与所述减震支座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支座与所述底座侧壁的距离和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液压支柱之间的间隙距离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支撑板。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底座,所述预埋件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预埋件,所述承重板为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承重板。
CN201820580608.XU 2018-04-23 2018-04-23 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055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80608.XU CN208105570U (zh) 2018-04-23 2018-04-23 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80608.XU CN208105570U (zh) 2018-04-23 2018-04-23 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05570U true CN208105570U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16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8060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05570U (zh) 2018-04-23 2018-04-23 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0557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5761A (zh) * 2021-05-18 2021-08-10 深圳市郑中鱼眼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室内减震装置、系统及减震方法
CN113417369A (zh) * 2021-07-27 2021-09-21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减震支座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5761A (zh) * 2021-05-18 2021-08-10 深圳市郑中鱼眼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室内减震装置、系统及减震方法
CN113235761B (zh) * 2021-05-18 2021-11-02 深圳市郑中鱼眼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室内减震装置、系统及减震方法
CN113417369A (zh) * 2021-07-27 2021-09-21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减震支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05570U (zh) 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
Lin et al. Field investigation on severely damaged aseismic buildings in 2014 Ludian earthquake
US11021849B2 (en) Civil engineering anti-seismic structure
CN113982013B (zh) 一种建筑用的防震地基结构及其搭建方法
CN109488042A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
CN204570931U (zh) 一种自复位减震球形支座
CN202000381U (zh) 一种可抵御地震的建筑物结构
Bhosale et al. Influence of host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n response of rooftop telecommunication towers
CN206090913U (zh) 一种建筑调质阻尼器
CN203241386U (zh) 一种建筑材料抗震性能测试装置
Pan et al. The Bengkulu, Southern Sumatra, earthquake of 4 June 2000 (Mw= 7.7): another warning to remote metropolitan areas
CN108086587A (zh) 一种建筑工业化节能抗震墙板
CN208830810U (zh) 一种人防工程隔震装置
Miyajima et al. Site investigation of the Ahar-Varzeghan earthquake in NW Iran of August 11, 2012
Martelli et al. State-of-the-art of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nti-seismic systems in Italy
Agustawijaya et al. Grouting performance of the Pandan Duri dam shacked by Lombok earthquake 2018
CN206279844U (zh) 一种抗震型钢结构
CN108914943A (zh) 一种组合钢结构支护结构
Carydis et al. Environmental effects and building damage induced by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ground motion during the August 24, 2016 Amatrice (Central Italy) earthquake
CN204781334U (zh) 一种救灾房
CN212058514U (zh) 一种市政改造旧楼爆破防护设备
CN203821928U (zh) 一种抗震房屋结构
CN205314843U (zh) 在地震发生时为人们提供防御性保护的门结构
CN221001486U (zh) 一种超高砌体墙抗震构造
CN218815724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护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