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91283U - 一种换热装置和微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装置和微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91283U
CN208091283U CN201820311548.1U CN201820311548U CN208091283U CN 208091283 U CN208091283 U CN 208091283U CN 201820311548 U CN201820311548 U CN 201820311548U CN 208091283 U CN208091283 U CN 2080912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exchanger
screw hole
exchanger fin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1154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茜
丁全有
李鹏飞
孟凡国
厉晓英
刘庆荣
魏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ld And Generous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In Shandong
Original Assignee
Bold And Generous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In Shando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ld And Generous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In Shandong filed Critical Bold And Generous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In Shandong
Priority to CN20182031154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912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912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912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装置和微反应器,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壳(1),换热壳(1)的内部具有设置有换热组件(2)的容纳空间;换热组件(2)包括多片换热片(21)和换热管(22),多片换热片(21)套设在换热管(22)的外周面上、且之间平行间隔设置,且在换热片(21)的下端的一侧边角或两侧边角处形成有能够容许换热介质通过的缺口(210),使得换热介质一部分进入换热管(22)、另一部分从换热片的缺口(210)处流过。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对需换热部件进行换热作用,从而对需换热部件的热量进行热交换、同时对该热量进行有效的利用,且通过两部分的换热作用能够提高换热片与需换热部件之间的换热效果,使得换热组件的温度更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装置和微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医药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和微反应器。
背景技术
目前微反应器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玻璃材质的;另一种是金属材质的;对于玻璃材质的微反应器来说,可以进行光化学反应,但是由于玻璃热导率低,导致总的传热效率低,不适合放热剧烈的反应。对于金属材质的微反应器来说,虽然换热效率高,但是不透光,不适用于光化学反应。同时,目前市面上的微反应器,通常反应片不能更换,或者更换起来费时费力,这就导致该微反应器适用的反应类型受到了限制,不能灵活的根据反应介质的特性,匹配更合适的通道形式。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微反应器的换热装置存在换热效率较低、换热效果不好、无法将微反应片中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换热装置和微反应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微反应器存在换热效率较低、换热效果不好、无法将微反应片中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换热装置和微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装置,其包括:
换热壳,所述换热壳的一侧设置有换热介质进口、另一侧设置有换热介质出口,所述换热壳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且在所述容纳空间中还设置有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与需换热部件相接触,使得所述换热介质能够进入所述换热组件部位以与所述需换热部件之间进行换热;
且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多片换热片和换热管,多片所述换热片套设在所述换热管的外周面上,且多片所述换热片之间相平行间隔设置,且在所述换热片的下端的一侧边角或两侧边角处形成有能够容许换热介质通过的缺口,使得换热介质一部分进入换热管、另一部分从所述换热片的缺口处流过。
优选地,
多个所述换热片包括位于最外侧的外侧换热片和位于所述外侧换热片之间的内侧换热片,且所述外侧换热片的下端的两侧边角处均形成有所述缺口,而所述内侧换热片的下端仅在一侧边角处形成所述缺口。
优选地,
相邻的两个所述内侧换热片中各自的所述缺口形成在不同的侧边角位置,以使得换热介质在相邻内侧换热片之间形成蛇形曲线流动。
优选地,
所述换热管通过胀接的方式与多个所述换热片装配;和/或,所述换热管、和所述换热片中的至少一个由导热材质制成;和/或,所述换热片为近似长方体的结构。
优选地,
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定距管,所述定距管套设在所述换热管外侧、用来限制两片换热片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微反应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还包括:上盖板,位于所述换热壳的上方;所述需换热部件为反应片,所述反应片设置于所述换热壳和所述上盖板之间,通过所述上盖板将所述反应片扣设在所述换热壳的上端。
优选地,
且所述反应片、所述换热壳和上盖板均由金属材质制成。
优选地,
在所述反应片上刻有能够容许流体在其中流过并进行反应的微反应通道;和/或,所述反应片上还设置有多个用于进料、测温、测压、采样及出料的接口;
优选地,所述微反应通道为伞型结构,方形结构,蛇形结构和带返混区域的通道形式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
所述换热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反应片上的接口一一对应、且一端与所述接口相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的介质通道,还包括能够封堵住所述接口或所述介质通道的堵头。
优选地,
所述上盖板上沿竖直方向贯穿地设置有第一螺孔,所述换热壳上与所述第一螺孔相对应的位置沿竖直方向也设置有第二螺孔,且在所述反应片上与所述第一螺孔和所述第二螺孔均相对应地沿竖直方向贯穿地设置有第三螺孔,使得螺栓能够同时贯穿所述第一螺孔、所述第二螺孔和所述第三螺孔而将所述上盖板、所述换热壳和所述反应片共同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螺孔为多个,所述第二螺孔也为多个、且与所述第一螺孔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三螺孔也为多个、且与所述第一螺孔位置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热装置和微反应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装置和微反应器,通过设置于换热壳内部的换热组件且与需换热部件相接触能够对需换热部件进行换热作用,从而对需换热部件的热量进行热交换、同时对该热量进行有效的利用,并且将换热组件设置为包括多片换热片和换热管、且多片所述换热片套设在所述换热管的外周面上,在所述换热片的下端的一侧边角或两侧边角处形成有能够容许换热介质通过的缺口,使得换热介质一部分经过换热管与换热片进行换热、另一部分经过缺口与换热片进行换热,使得换热管内的换热介质与换热管周围的换热片换热、同时通过缺口使得换热介质与换热片表面进行换热,通过两部分的换热作用能够提高换热片与需换热部件之间的换热效果,使得换热组件的温度更均匀,提高换热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装置和微反应器,通过在上盖板上沿竖直方向贯穿地设置有第一螺孔,所述换热壳上与所述第一螺孔相对应的位置沿竖直方向也设置有第二螺孔,且在所述反应片上与所述第一螺孔和所述第二螺孔均相对应地沿竖直方向贯穿地设置有第三螺孔,使得螺栓能够同时贯穿所述第一螺孔、所述第二螺孔和所述第三螺孔而将所述上盖板、所述换热壳和所述反应片共同固定连接,这样能够使得上盖板、视镜、反应片、换热壳只靠同一根上下贯穿的螺柱拧紧,反应片安装、拆卸更为方便,对于不同的反应类型,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反应片,适用范围广;
3.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装置和微反应器,通过在反应片上还设置有多个用于进料、测温、测压、采样及出料的接口,能够分别或同时进行进料、测温、测压、采样以及出料,对于不同的工艺条件,每个接口的功能是不同的,可以实现多股物料的进料与反应;通过设置堵头能够对接口或介质通道进行封堵,从而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对相应的接口或介质通道进行关闭作用,实现操作便捷灵活以及智能控制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装置的换热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方向的观察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外侧换热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内侧换热片第一种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内侧换热片第二种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装置的换热壳的立体结构图;
图7是图6的换热壳的俯视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反应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反应器的正面爆炸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视流动微反应器的反应片的俯视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视流动微反应器的堵头的正视结构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换热壳;11、第二螺孔;12、介质通道;121、介质通道一;122、介质通道二;123、介质通道三;124、介质通道四;125、介质通道五;126、介质通道六;127、介质通道七;128、介质通道八;129、介质通道九;1210、介质通道十;13、换热入口通道;14、换热出口通道;2、换热组件;21、换热片;210、缺口;211、外侧换热片;212、内侧换热片;22、换热管;23、定距管;3、反应片;31、第三螺孔;32、接口;321、接口一;322、接口二;323、接口三;324、接口四;325、接口五;326、接口六;327、接口七;328、接口八;329、接口九;3210、接口十;4、上盖板;41、第一螺孔;42、通槽;5、堵头;6、视镜;7、换热进口部件;8、定位销;9、换热出口部件;10、螺栓;15、垫片;1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装置,包括:
换热壳1,所述换热壳1的一侧设置有换热介质进口、另一侧设置有换热介质出口,所述换热壳1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且在所述容纳空间中还设置有换热组件2;所述换热组件2与需换热部件相接触,使得所述换热介质能够进入所述换热组件2部位以与所述需换热部件之间进行换热;
且所述换热组件2包括多片换热片21和换热管22,多片所述换热片21套设在所述换热管22的外周面上,且多片所述换热片21之间相平行间隔设置,且在所述换热片21的下端的一侧边角或两侧边角处形成有能够容许换热介质通过的缺口210,使得换热介质一部分进入换热管22、另一部分从所述换热片的缺口210处流过。
通过设置于换热壳内部的换热组件且与需换热部件相接触能够对需换热部件进行换热作用,从而对需换热部件的热量进行热交换、同时对该热量进行有效的利用,并且将换热组件设置为包括多片换热片和换热管、且多片所述换热片套设在所述换热管的外周面上,在所述换热片的下端的一侧边角或两侧边角处形成有能够容许换热介质通过的缺口,使得换热介质一部分经过换热管与换热片进行换热、另一部分经过缺口与换热片进行换热,使得换热管内的换热介质与换热管周围的换热片换热、同时通过缺口使得换热介质与换热片表面进行换热,通过两部分的换热作用能够提高换热片与需换热部件(优选为反应片)之间的换热效果,使得换热组件的温度更均匀,提高换热效率。
优选地,
多个所述换热片21包括位于最外侧的外侧换热片211和位于所述外侧换热片211之间的内侧换热片212,且所述外侧换热片211的下端的两侧边角处均形成有所述缺口210,而所述内侧换热片212的下端仅在一侧边角处形成所述缺口210。
换热片分为两种形状,第一种是左下角和右下角分别是圆弧形的,作为换热芯的第一片和最后一片(即外侧换热片211),如图3所示;另一种是右下角是圆弧形的,左下角是直角的,作为换热组件(或称换热芯)的中间片(即内侧换热片212的第一种形式),如图4所示,还有一种是左下角是圆弧形的,右下角是直角的,作为换热芯的中间片(即内侧换热片212的第二种形式),如图5所示。安装时,正反间隔,这样使偶数片的直角在一侧,奇数片的直角在另一侧。这样安装的目的是让换热介质有一定的扰动,防止换热介质短路(换热介质短路的意思是换热介质未充分换热,直接从入口进入,出口流出,换热效果不好,通过设置带缺口,且缺口方向不一致的换热芯片,可以对换热介质起到扰流的作用)。换热组件2(或称换热芯)的结构形式如图1-2所示。
优选地,
相邻的两个所述内侧换热片212中各自的所述缺口形成在不同的侧边角位置,以使得换热介质在相邻内侧换热片之间形成蛇形曲线流动。在反应介质流入换热壳1的同时,换热介质通过换热壳1的换热入口进入到换热壳1的凹槽内,换热流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入换热管(优选为铜管),沿铜管流动,另一部分换热流体从换热片的缺口处流过,由于相邻两片换热片的缺口方向不一样,换热流体在换热片的扰动之下,成蛇形流动。最后两部分换热流体一起从换热出口流出,能够进一步增强换热介质的扰动、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优选地,
如图1-5,还包括定距管23,所述定距管23套设在所述换热管22外侧、用来限制两片换热片21的距离;和/或,所述换热管22通过胀接的方式与多个所述换热片21装配;和/或,所述换热管22、所述换热片21和所述定距管23中的至少一个由导热材质制成,优选为导热性能好的同一种材质制成,进一步优选为铜;和/或,所述换热片21为近似长方体的结构。
换热组件是纯铜材质的,这是由于纯铜与液体相比,导热系数要高的多,可以显著提高传热效率,当反应放热或吸热剧烈时,高的传热效率可保证反应在一个恒定的温度下进行,减少副产物。换热组件的高度与换热壳1的凹槽高度和宽度一致,由换热片、铜管及定距管组成,铜管通过胀接的方式与换热片装配,定距管套在铜管外侧,用来限制两片换热片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微反应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
还包括上盖板4,位于所述换热壳1的上方;
所述需换热部件为反应片3,所述反应片3设置于所述换热壳1和所述上盖板4之间,通过所述上盖板4将所述反应片3扣设在所述换热壳1的上端。
通过包括前述换热装置的微反应器,能够通过换热组件对反应片进行换热作用,从而对反应片的热量进行热交换、同时对该热量进行有效的利用,并且使得换热介质一部分经过换热管与换热片进行换热、另一部分经过缺口与换热片进行换热,使得换热管内的换热介质与换热管周围的换热片换热、同时通过缺口使得换热介质与换热片表面进行换热,通过两部分的换热作用能够提高换热片与反应片之间的换热效果,使得换热组件的温度更均匀,提高换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反应片3、所述换热壳1和上盖板4均由金属材质制成。通过将反应片、所述换热壳和上盖板均由金属材质制成,使得还能够在其中进行剧烈放热的反应。
优选还通过在上盖板上沿竖直方向上下设置贯穿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通槽42,且在所述通槽位置还设置有视镜6、并通过所述视镜能够对所述通槽进行密封;且所述反应片、所述换热壳和上盖板均由金属材质制成,能够通过视镜对微反应器内部进行监测、且可以进行光化学反应,且由于使得微反应器能够同时适用于光化学反应、以及放热化学反应(包括均相反应和气液、液液的非均相的混合反应),适用范围更为广泛。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时适用于均相反应,气液、液液的非均相的混合、反应,以及光化学反应的可视流动微反应器,适用范围更广,微反应器可整体拆卸,反应片更换更加方便,可为不同的反应匹配不同的通道形式。
微反应器由上盖板4、视镜6、反应片3、堵头5、定位销8、换热组件2、换热进口部件7、换热壳1、换热出口部件9及用于密封的密封圈、垫片等组成,共有十个接口将反应片与外部设备连接,安装图如图8-9所示。
优选地,在所述视镜6与所述上盖板4相接触的位置还设置有垫片15(优选为橡胶垫片),和/或,所述视镜6的材质为玻璃、石英、碳化硅中的至少一种。参见图9,通过该垫片能够用于缓冲视镜与上盖板接触的接触压力,视镜的材质选择为玻璃、石英、碳化硅中的至少一种,能够保证透明可视的同时还保证其不与微反应器中的介质发生反应,本实用新型只要是能够透明材质、但化学性质稳定的材质(不与反应器中的反应物反应)均可,不限于上述的玻璃、石英、碳化硅。
优选地,在所述反应片3上刻有能够容许流体在其中流过并进行反应的微反应通道(其为微米级或毫米级的通道,优选为500微米到1000微米的通道);和/或,所述反应片3上还设置有多个用于进料、测温、测压、采样及出料的接口32;
通过在反应片上刻设微反应通道能够使得流体在该微通道中流过,以实现微反应,通过在反应片上还设置有多个用于进料、测温、测压、采样及出料的接口,能够分别或同时进行进料、测温、测压、采样以及出料,对于不同的工艺条件,每个接口的功能是不同的,可以实现多股物料的进料与反应。
优选地,所述微反应通道为伞型结构,方形结构,蛇形结构和带返混区域的通道形式中的至少一种。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反应通道的具体优选结构形式。
上盖板4将视镜6包裹住,上盖板与视镜接触处,放置橡胶垫片,用于缓冲视镜与上盖板接触的接触压力,通过贯穿整个设备的螺栓与反应片3连接在一起,反应片上设有密封圈凹槽,配合密封圈进行密封。
反应片3上除了密封圈槽以外,还设置有十个接口(接口一~十),分别用于进料、测温、测压、采样及出料,对于不同的工艺条件,每个接口的功能是不同的,可以实现多股物料的进料与反应;反应片上雕刻有微米级或毫米级微米的通道,其中可以包含伞型,方形,蛇形以及带返混区域的通道形式,针对不同的反应类型,更换不同的反应片,比如均相反应采用蛇形通道,气液反应采用带反混区域的通道,其中伞型通道的适用范围最广。另外反应片上开有2个定位销孔,用于安装时候的定位;以伞型通道的反应片为例,结构形式如图10所示。
优选地,所述换热壳1上设置有与所述反应片3上的接口32一一对应、且一端与所述接口32相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的介质通道12,还包括能够封堵住所述接口32或所述介质通道12的堵头5。通过在换热壳上设置介质通道能够将反应流体导入反应片中、以及将反应片中的流体导出换热壳,并且通过设置堵头能够对接口或介质通道进行封堵,从而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对相应的接口或介质通道进行关闭作用,实现智能控制的目的。
换热壳1上表面开有密封圈槽,配合密封圈保证换热腔室不会发生泄漏,换热壳1同时开设有十个与外界联通的介质通道,与反应片的十个接口一一对应,反应介质可以通过换热壳1的十个多口,分别沿介质通道,到达反应片上相应的多个接口,换热壳的多个接口与反应片的多个接口相对应,从而介质进入到反应片中;或者介质从反应片的部分接口,分别沿相对应的部分介质通道从换热壳的部分出口流出反应器。反应过程中往往不需要十个接口同时打开,可以将堵头5堵住介质通道和反应片的接口,阻止介质流动,因此,在换热壳1的十个接口处加工圆形凹槽,当该接口用于介质进出时,凹槽内只放置O型圈,用于密封,介质可以流动但又不会泄露;当该接口不需要介质进出时,凹槽内放置堵头及O型圈,将介质堵住,堵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换热壳1内留有放置换热芯(即换热组件)的空间,开槽深度与换热芯的高度完全一致,这样可以保证换热芯的上表面可以与反应片下表面完全贴合,热传递更高效。换热壳1的两侧分别设置了换热进出口,用于换热。换热壳1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6-7所示。
优选地,
所述上盖板4上沿竖直方向贯穿地设置有第一螺孔41,所述换热壳1上与所述第一螺孔41相对应的位置沿竖直方向也设置有第二螺孔11,且在所述反应片3上与所述第一螺孔41和所述第二螺孔11均相对应地沿竖直方向贯穿地设置有第三螺孔31,使得螺栓10能够同时贯穿所述第一螺孔41、所述第二螺孔11和所述第三螺孔31而将所述上盖板4、所述换热壳1和所述反应片3共同固定连接。
通过在上盖板上沿竖直方向贯穿地设置有第一螺孔,所述换热壳上与所述第一螺孔相对应的位置沿竖直方向也设置有第二螺孔,且在所述反应片上与所述第一螺孔和所述第二螺孔均相对应地沿竖直方向贯穿地设置有第三螺孔,使得螺栓能够同时贯穿所述第一螺孔、所述第二螺孔和所述第三螺孔而将所述上盖板、所述换热壳和所述反应片共同固定连接,这样能够使得上盖板、视镜、反应片、换热壳仅靠同一根或几根上下贯穿的螺柱便可拧紧,使得反应片安装、拆卸更为方便,对于不同的反应类型,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反应片,适用范围广。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螺孔41为多个,所述第二螺孔11也为多个、且与所述第一螺孔41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三螺孔31也为多个、且与所述第一螺孔41位置一一对应。这样能够有效保证第一、第二和第三螺孔的位置和个数均相对应,保证同一螺栓能够沿竖直方向上下贯穿上盖板、换热壳和反应片,以实现方便地安装、紧固和装配。
上盖板4、反应片3、换热壳1开有由上至下的螺栓孔,配合螺栓用于整个设备的连接。上盖板4的凹槽将视镜6包裹住,通过贯穿整个设备的螺栓与反应片3连接在一起。换热壳1的凹槽将换热组件2(或称换热芯)包裹住,同样通过贯穿整个设备的螺栓与反应片3连接在一起,换热芯上表面与反应片3下表面完全贴合,热量通过换热芯传导给反应片(即吸热反应),或者热量通过反应片传导给换热芯(即放热反应)。换热芯优选采用纯铜材质,用于将换热介质的热量传递给反应片,或者用于反应片上的热量通过换热介质传递给换热芯并导出。堵头5安装在换热壳1上开设的圆形的槽内,堵头的两端的圆柱形分别插在换热壳1及反应片3的接口内,用于接口的开闭,当需要该接口连通的时候,将堵头拿开,只将密封圈放置到换热壳1的圆槽内,这样换热壳1的接口便与反应片3的接口连通,实现了接口的打开;当需要该接口关闭是,将堵头放置在换热壳1的圆槽内,再将密封圈套在堵头的一端,这样换热壳1的接口与反应片3的接口断开,实现了接口的关闭。接口开闭的目的是可以根据工艺条件来确定设备进出口、监测口的数量和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微反应器配置了视镜,可以可视化监测整个通道的介质流动和反映情况,也可以进行光化学反应。整个微反应器结构、密封简单,不易泄漏,由上至下,分别是上盖板、视镜、反应片、换热壳只靠同一根贯穿的螺柱拧紧,安装、拆卸方便,对于不同的反应类型,我们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反应片,适用范围广,适合进行实验室的可行性研究。反应器一共有十个进出口,可以根据不同的工艺和试验要求,设置介质入口、出口、测温、测压的数量和位置,大幅度提高了微反应器的功能性,同时采用了金属换热的方式,摒弃了传统的液体换热的形式,充分发挥了金属微反应器换热效率高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壳(1),所述换热壳(1)的一侧设置有换热介质进口、另一侧设置有换热介质出口,所述换热壳(1)的内部具有容纳空间,且在所述容纳空间中还设置有换热组件(2);所述换热组件(2)能够与需换热部件相接触,使得所述换热介质进入所述换热组件(2)部位以与所述需换热部件之间进行换热;
且所述换热组件(2)包括多片换热片(21)和换热管(22),多片所述换热片(21)套设在所述换热管(22)的外周面上,且多片所述换热片(21)之间相平行间隔设置,且在所述换热片(21)的下端的一侧边角或两侧边角处形成有能够容许换热介质通过的缺口(210),使得换热介质一部分进入换热管(22)、另一部分从所述换热片的缺口(210)处流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换热片(21)包括位于最外侧的外侧换热片(211)和位于所述外侧换热片(211)之间的内侧换热片(212),且所述外侧换热片(211)的下端的两侧边角处均形成有所述缺口(210),而所述内侧换热片(212)的下端仅在一侧边角处形成所述缺口(2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两个所述内侧换热片(212)中各自的所述缺口形成在不同的侧边角位置,以使得换热介质在相邻内侧换热片之间形成蛇形曲线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管(22)通过胀接的方式与多个所述换热片(21)装配;和/或,所述换热管(22)、和所述换热片(21)中的至少一个由导热材质制成;和/或,所述换热片(21)为近似长方体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组件(2)还包括定距管(23),所述定距管(23)套设在所述换热管(22)外侧、用来限制两片换热片(21)的距离。
6.一种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还包括:上盖板(4),位于所述换热壳(1)的上方;需换热部件为反应片(3),所述反应片(3)设置于所述换热壳(1)和所述上盖板(4)之间,通过所述上盖板(4)将所述反应片(3)扣设在所述换热壳(1)的上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且所述反应片(3)、所述换热壳(1)和上盖板(4)均由金属材质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6-7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反应片(3)上刻有能够容许流体在其中流过并进行反应的微反应通道;和/或,所述反应片(3)上还设置有多个用于进料、测温、测压、采样及出料的接口(3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反应通道为伞型结构,方形结构,蛇形结构和带返混区域的通道形式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壳(1)上设置有与所述反应片(3)上的接口(32)一一对应、且一端与所述接口(32)相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的介质通道(12),还包括能够封堵住所述接口(32)或所述介质通道(12)的堵头(5)。
11.根据权利要求6-7、9-10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板(4)上沿竖直方向贯穿地设置有第一螺孔(41),所述换热壳(1)上与所述第一螺孔(41)相对应的位置沿竖直方向也设置有第二螺孔(11),且在所述反应片(3)上与所述第一螺孔(41)和所述第二螺孔(11)均相对应地沿竖直方向贯穿地设置有第三螺孔(31),使得螺栓(10)能够同时贯穿所述第一螺孔(41)、所述第二螺孔(11)和所述第三螺孔(31)而将所述上盖板(4)、所述换热壳(1)和所述反应片(3)共同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螺孔为多个,所述第二螺孔也为多个、且与所述第一螺孔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三螺孔也为多个、且与所述第一螺孔位置一一对应。
CN201820311548.1U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换热装置和微反应器 Active CN2080912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11548.1U CN208091283U (zh)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换热装置和微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11548.1U CN208091283U (zh)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换热装置和微反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91283U true CN208091283U (zh) 2018-11-13

Family

ID=64061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11548.1U Active CN208091283U (zh) 2018-03-06 2018-03-06 一种换热装置和微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912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0938A (zh) * 2018-03-06 2019-09-13 山东豪迈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装置和微反应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0938A (zh) * 2018-03-06 2019-09-13 山东豪迈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装置和微反应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22064B (zh) 微混合芯片和微通道反应系统
CN208302736U (zh) 一种可视流动微反应器
CN208091283U (zh) 一种换热装置和微反应器
CN110230938A (zh) 一种换热装置和微反应器
CN106237939A (zh) 反应装置及反应设备
CN110227397A (zh) 一种可视流动微反应器
CN205948840U (zh) 反应装置及反应设备
CN211754872U (zh) 高通量微通道反应器
CN210934885U (zh) 一种新型的微通道反应器
CN216498455U (zh) 一种改进型石墨吸收器
CN206746517U (zh) 微混合芯片和微通道反应系统
CN108905921A (zh) 一种微通道反应换热装置
CN209005705U (zh) 一种碳化硅微通道反应器模块
CN209558973U (zh) 一种双管板式换热器
CN209726877U (zh) 一种壳板式换热器
CN106885480A (zh) 一种换热板及换热组件
CN207922920U (zh) 一种三介质换热器以及三介质换热设备
CN209341873U (zh) 一种热交换器
CN209173905U (zh) 一种微通道反应换热装置
CN104613795A (zh) 高效钛合金板翅式换热器芯体结构
CN219347430U (zh) 一种化工生产用的列管式换热器
CN205808184U (zh) 高效u型管容积式换热器
CN109737782A (zh) 一种壳板式换热器
CN208012446U (zh) 一种集流管、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09295729U (zh) 海水专用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