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90778U - 一种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90778U
CN208090778U CN201721914724.2U CN201721914724U CN208090778U CN 208090778 U CN208090778 U CN 208090778U CN 201721914724 U CN201721914724 U CN 201721914724U CN 208090778 U CN208090778 U CN 2080907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hydrophobic
water
valve
st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91472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新勇
庄荣
马斯鸣
孙士恩
何晓红
郑立军
费盼峰
俞聪
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91472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907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907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907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12Hot 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14Combined heat and power generation [CHP]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基于天然气为一次能源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成本较高。本实用新型中:抽凝汽轮机和余热锅炉通过蒸汽抽汽母管与能源站的背压机连接,背压机通过抽汽管分别与吸收式热泵和热网加热器连接,背压机通过排汽管分别与第一蒸汽换热器和第二蒸汽换热器连接。供热时,利用吸收式热泵和第一蒸汽换热器同时初级加热热网水,再利用热网加热器对热网水进行二级加热;制冷时,利用吸收式热泵和热水型吸收制冷机为外界提供制冷量;供生活热水时,利用背压机的排汽与能源站系统中的蒸汽疏水加热生活热水。本实用新型以热电联产系统的二次能源蒸汽作为能源站的一次能源来源,提高了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热电三联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政策逐渐重视新能源的推广,降低火电机组的比例。对于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的乏汽通常是通过空冷或者水冷方式直接排放掉的,这就造成了巨大的冷端损失。例如300MW亚临界纯凝机组的能量利用率约为38%,其中冷端损失约占45%,而采用抽汽供热后机组的能量利用率则可以提升至60%。目前,针对工业供热的热电联产机组,由于其工业用户单一,市场开发有限,对外可供工业蒸汽量也受到了极大的约束,从而限制了工业供热类型的热电机组发展,及热电机组的能效提升。
同时,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也随着能源问题的突出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方面是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能量梯级利用,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使用天然气的三联供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及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如:专利号为201620344926.7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利用LNG制冰及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然而价格昂贵的天然气燃料价格,给基于天然气为一次能源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约束。本实用新型则是为克服高天然气燃料成本因素而实用新型的一种冷热电三联供的新型能源站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设计合理,性能可靠,有利于实现能量梯级利用的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包括热电联产机组、能源站和外界水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联产机组包括抽凝汽轮机、主发电机和凝汽器,所述能源站包括背压机、次发电机、吸收式热泵、二次疏水换热器、热网换热器、第一蒸汽换热器、第二蒸汽换热器、一次疏水换热器、热水型吸收制冷机和冷却塔;
所述抽凝汽轮机的排汽口与凝汽器连接;所述抽凝汽轮机的抽汽口通过蒸汽抽汽母管与背压机的进汽口连接,所述蒸汽抽汽母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凝汽器通过疏水回水母管与二次疏水换热器的疏水出口连接,所述疏水回水母管上安装有第二阀门;
所述背压机通过抽汽管分别与吸收式热泵的蒸汽进口和热网换热器的蒸汽进口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的蒸汽进口和热网换热器的蒸汽进口分别安装有第三阀门和第十四阀门;一次疏水管的疏水进口分别与吸收式热泵的疏水出口和热网换热器的疏水出口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的疏水出口和热网换热器的疏水出口分别安装有第四阀门和第十五阀门;所述背压机的排汽口通过排汽管分别与第一蒸汽换热器的蒸汽进口和第二蒸汽换热器的蒸汽进口连接,所述第一蒸汽换热器的蒸汽进口和第二蒸汽换热器的蒸汽进口分别安装有第二十阀门和第二十三阀门;排汽疏水管的疏水进口分别与第一蒸汽换热器的疏水出口和第二蒸汽换热器的疏水出口连接,所述第一蒸汽换热器的疏水出口和第二蒸汽换热器的疏水出口分别安装有第十九阀门和第二十四阀门;二次疏水管的疏水进口分别与一次疏水管的疏水出口和排汽疏水管的疏水出口连接,所述二次疏水管的疏水出口分别与热水型吸收制冷机的疏水进口和一次疏水换热器的疏水进口连接,所述热水型吸收制冷机的疏水进口和一次疏水换热器的疏水进口分别安装有第二十九阀门和第二十五阀门;三次疏水管的疏水进口分别与热水型吸收制冷机的疏水出口和一次疏水换热器的疏水出口连接,所述热水型吸收制冷机的疏水出口和一次疏水换热器的疏水出口分别安装有第三十阀门和第二十六阀门;所述三次疏水管的疏水出口与二次疏水换热器的疏水进口连接;所述二次疏水换热器的循环水进口通过循环回水管与外界水源连接,所述二次疏水换热器的循环水出口与吸收式热泵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通过循环供水管与外界水源连接,所述二次疏水换热器的循环水进口和循环水出口分别安装有第十二阀门和第十一阀门,所述循环供水管安装有第七阀门;所述回水母管分别与吸收式热泵、第一蒸汽换热器和热水型吸收制冷机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的回水进口、第一蒸汽换热器的回水进口和热水型吸收制冷机的回水进口分别安装有第六阀门、第二十二阀门和第三十二阀门;所述热网换热器的回水进口分别与吸收式热泵的回水出口和第一蒸汽换热器的回水出口连接,所述热网换热器的回水进口、吸收式热泵的回水出口和第一蒸汽换热器的回水出口分别安装有第十七阀门、第五阀门和第二十一阀门;供水母管分别与热网换热器的回水出口和热水型吸收制冷机的回水出口连接,所述热网换热器的回水出口和热水型吸收制冷机的回水出口分别安装有第十六阀门和第三十一阀门;所述热水型吸收制冷机还分别通过闭式循环回水管和闭式循环供水管与冷却塔连接,所述闭式循环回水管和闭式循环供水管分别安装有第三十四阀门和第三十三阀门;生活热水回管与一次疏水换热器的生活水进口连接,所述一次疏水换热器的生活水出口与第二蒸汽换热器的生活水进口连接,所述一次疏水换热器的生活水进口和生活水出口分别安装有第三十六阀门和第三十七阀门;所述第二蒸汽换热器的生活水出口与生活热水供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热电联产机组还包括轴封加热器和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的蒸汽出口通过主蒸汽管与抽凝汽轮机的蒸汽进口连接,所述抽凝汽轮机的蒸汽进口安装有第一调节阀,所述主蒸汽管通过主蒸汽旁路与蒸汽抽汽母管连接,所述主蒸汽管安装有第二调节阀,所述抽凝汽轮机的抽汽口安装有第三调节阀。
作为优选,所述外界水源包括地表水水源和地下水水源,所述地表水水源来自江河、湖泊或闭式循环水;在制冷时,所述闭式循环水与冷却塔连通,利用冷却塔对闭式循环水进行冷却;在供热时,闭式循环水与冷却塔断开,二次疏水换热器为闭式循环水提供热量。
作为优选,所述吸收式热泵为蒸汽型双效吸收式热泵机组,所述吸收式热泵对外供暖或对外制冷。
作为优选,所述二次疏水换热器的疏水侧设置有第二疏水旁路,所述第二疏水旁路安装有第八阀门;所述二次疏水换热器的循环水侧设置有循环水旁路,所述循环水旁路安装有第十三阀门;所述热水型吸收制冷机的疏水侧设置有第一疏水旁路,所述第一疏水旁路安装有第三十五阀门;所述热网换热器的回水侧设置有热网水旁路,所述热网水旁路安装有第十八阀门;所述一次疏水换热器的生活水侧设置有生活水旁路,所述生活水旁路安装有第二十七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生活热水回管设置有生活补水管,所述生活补水管上安装有第二十八阀门。
一种如上所述的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的运行方法,所述运行方法如下:
S1:在全年运行工况时,外界均有生活热水需求;所述一次疏水换热器和第二蒸汽换热器梯级加热来自生活热水回管的生活水,被加热后的生活水由生活热水供管对外供出;此时,根据所述生活水的回水压力变化,利用生活补水管向生活热水回管补充水量;
此时,所述第二蒸汽换热器的热源来自背压机的排汽;
在夏季和冬季采暖初末期时,所述一次疏水换热器的热源来自吸收式热泵的疏水、第二蒸汽换热器的疏水和第一蒸汽换热器的疏水;在冬季采暖高寒期时,所述一次疏水换热器的热源来自吸收式热泵的疏水、第二蒸汽换热器的疏水、第一蒸汽换热器的疏水和热网换热器的疏水。
:在夏季对外制冷工况时,关闭相应阀门,使二次疏水换热器、热网换热器和第一蒸汽换热器不投入运行;此时,所述吸收式热泵在背压机抽汽的蒸汽驱动下,以外界水源作为冷却水,通过回水母管和供水母管为外界用户提供制冷量;所述热水型吸收制冷机在吸收式热泵和第二蒸汽换热器输出的高温疏水驱动下,以冷却塔中的闭式循环水为冷却水,通过回水母管和供水母管为外界用户提供制冷量。
:在冬季采暖初末期时,关闭相应阀门,使热网换热器、热水型吸收制冷机和冷却塔不投入运行;此时,利用吸收式热泵和第一蒸汽换热器同时加热来自回水母管的回水,被加热后的回水由供水母管为外界用户提供供热量;
此时,所述第一蒸汽换热器的热源来自背压机的排汽;所述吸收式热泵的驱动热源来自背压机的蒸汽抽汽;所述吸收式热泵以外界水源为低温热源,同时利用二次疏水换热器回收来自三次疏水管的疏水热量,加热吸收式热泵的低温热源,从而为低温热源提供热量。
:在冬季采暖高寒期时,关闭相应阀门,使热水型吸收制冷机和冷却塔不投入运行;此时利用吸收式热泵和第一蒸汽换热器同时加热来自回水母管的回水,然后再利用热网换热器对回水进行再次加热,二次加热后的回水由供水母管为外界用户提供供热量;
此时,所述第一蒸汽换热器的热源来自背压机的排汽;所述吸收式热泵的驱动热源和热网换热器的热源来自背压机的蒸汽抽汽;所述吸收式热泵以外界水源为低温热源,同时利用二次疏水换热器回收来自三次疏水管的疏水热量,加热吸收式热泵的低温热源,从而为低温热源提供热量。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蒸汽换热器与一次疏水换热器在加热生活水时为串联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与热网换热器在加热回水时为串联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与第一蒸汽换热器在加热回水时为并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供热时,利用吸收式热泵和第一蒸汽换热器同时初级加热热网水,然后再利用热网换热器对热网水进行二级加热;制冷时,利用吸收式热泵与热水型吸收制冷机为外界提供制冷量;供生活热水时,利用背压机的排汽与背压机抽汽的蒸汽疏水加热生活热水;基于能量的梯级利用原理,合理设计热电机组蒸汽抽汽的能量利用,有利于提高原热电机组的能源利用综合效率。(2)以热电厂的热电机组抽汽的二次能源作为能源站的一次能源来源,有效解决了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燃料成本过高等问题,提高了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经济效益。(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利用热电机组抽汽的新能源站系统,既有利于开拓热电机组的供热市场,又促进了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的快速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含余热锅炉的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制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供热初末期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供热高寒期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一种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包括热电联产机组61、能源站62和外界水源7;
热电联产机组61包括抽凝汽轮机1、主发电机2和凝汽器3,能源站62包括背压机11、次发电机12、吸收式热泵13、二次疏水换热器14、热网换热器15、第一蒸汽换热器16、第二蒸汽换热器17、一次疏水换热器18、热水型吸收制冷机19和冷却塔20;
抽凝汽轮机1的排汽口与凝汽器3连接;抽凝汽轮机1的抽汽口通过蒸汽抽汽母管4与背压机11的进汽口连接,蒸汽抽汽母管4上安装有第一阀门8;凝汽器3通过疏水回水母管5与二次疏水换热器14的疏水出口连接,疏水回水母管5上安装有第二阀门9;
背压机11通过抽汽管21分别与吸收式热泵13的蒸汽进口和热网换热器15的蒸汽进口连接,吸收式热泵13的蒸汽进口和热网换热器15的蒸汽进口分别安装有第三阀门131和第十四阀门151;一次疏水管22的疏水进口分别与吸收式热泵13的疏水出口和热网换热器15的疏水出口连接,吸收式热泵13的疏水出口和热网换热器15的疏水出口分别安装有第四阀门132和第十五阀门152;背压机11的排汽口通过排汽管26分别与第一蒸汽换热器16的蒸汽进口和第二蒸汽换热器17的蒸汽进口连接,第一蒸汽换热器16的蒸汽进口和第二蒸汽换热器17的蒸汽进口分别安装有第二十阀门162和第二十三阀门171;排汽疏水管27的疏水进口分别与第一蒸汽换热器16的疏水出口和第二蒸汽换热器17的疏水出口连接,第一蒸汽换热器16的疏水出口和第二蒸汽换热器17的疏水出口分别安装有第十九阀门161和第二十四阀门172;二次疏水管23的疏水进口分别与一次疏水管22的疏水出口和排汽疏水管27的疏水出口连接,二次疏水管23的疏水出口分别与热水型吸收制冷机19的疏水进口和一次疏水换热器18的疏水进口连接,热水型吸收制冷机19的疏水进口和一次疏水换热器18的疏水进口分别安装有第二十九阀门191和第二十五阀门181;三次疏水管24的疏水进口分别与热水型吸收制冷机19的疏水出口和一次疏水换热器18的疏水出口连接,热水型吸收制冷机19的疏水出口和一次疏水换热器18的疏水出口分别安装有第三十阀门192和第二十六阀门182;三次疏水管24的疏水出口与二次疏水换热器14的疏水进口连接;二次疏水换热器14的循环水进口通过循环回水管28与外界水源7连接,二次疏水换热器14的循环水出口与吸收式热泵13连接,吸收式热泵通过循环供水管29与外界水源7连接,二次疏水换热器14的循环水进口和循环水出口分别安装有第十二阀门145和第十一阀门144,循环供水管29安装有第七阀门135;回水母管34分别与吸收式热泵13、第一蒸汽换热器16和热水型吸收制冷机19连接,吸收式热泵13的回水进口、第一蒸汽换热器16的回水进口和热水型吸收制冷机19的回水进口分别安装有第六阀门134、第二十二阀门164和第三十二阀门194;热网换热器15的回水进口分别与吸收式热泵13的回水出口和第一蒸汽换热器16的回水出口连接,热网换热器15的回水进口、吸收式热泵13的回水出口和第一蒸汽换热器16的回水出口分别安装有第十七阀门154、第五阀门133和第二十一阀门163;供水母管36分别与热网换热器15的回水出口和热水型吸收制冷机19的回水出口连接,热网换热器15的回水出口和热水型吸收制冷机19的回水出口分别安装有第十六阀门153和第三十一阀门193;热水型吸收制冷机19还分别通过闭式循环回水管32和闭式循环供水管33与冷却塔20连接,闭式循环回水管32和闭式循环供水管33分别安装有第三十四阀门196和第三十三阀门195;生活热水回管37与一次疏水换热器18的生活水进口连接,一次疏水换热器18的生活水出口与第二蒸汽换热器17的生活水进口连接,一次疏水换热器18的生活水进口和生活水出口分别安装有第三十六阀门185和第三十七阀门186;第二蒸汽换热器17的生活水出口与生活热水供管38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外界水源7包括地表水水源和地下水水源,地表水水源来自江河、湖泊或闭式循环水;在制冷时,闭式循环水与冷却塔20连通,利用冷却塔对闭式循环水进行冷却;在供热时,闭式循环水与冷却塔20断开,二次疏水换热器14为闭式循环水提供热量。
在本实施例中,吸收式热泵13为蒸汽型双效吸收式热泵机组,吸收式热泵13对外供暖或对外制冷。
参见图2,热电联产机组61还包括轴封加热器51和余热锅炉52,余热锅炉52的蒸汽出口通过主蒸汽管53与抽凝汽轮机1的蒸汽进口连接,抽凝汽轮机1的蒸汽进口安装有第一调节阀55,主蒸汽管53通过主蒸汽旁路54与蒸汽抽汽母管4连接,主蒸汽管53安装有第二调节阀56,抽凝汽轮机1的抽汽口安装有第三调节阀57,此时热电联产机组61为燃气-蒸汽热电联产系统的机组。
参见图3、图4和图5,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的运行方法如下:
S1:在全年运行工况时,外界均有生活热水需求;一次疏水换热器18和第二蒸汽换热器17梯级加热来自生活热水回管37的生活水,被加热后的生活水由生活热水供管38对外供出;此时,根据生活水的回水压力变化,利用生活补水管40向生活热水回管37补充水量;
此时,第二蒸汽换热器17的热源来自背压机11的排汽;
在夏季和冬季采暖初末期时,一次疏水换热器18的热源来自吸收式热泵13的疏水、第二蒸汽换热器17的疏水和第一蒸汽换热器16的疏水;在冬季采暖高寒期时,一次疏水换热器18的热源来自吸收式热泵13的疏水、第二蒸汽换热器17的疏水、第一蒸汽换热器16的疏水和热网换热器15的疏水。
:在夏季对外制冷工况时,关闭相应阀门,使二次疏水换热器14、热网换热器15和第一蒸汽换热器16不投入运行;此时,吸收式热泵13在背压机11抽汽的蒸汽驱动下,以外界水源7作为冷却水,通过回水母管34和供水母管36为外界用户提供制冷量;热水型吸收制冷机19在吸收式热泵13和第二蒸汽换热器17输出的高温疏水驱动下,以冷却塔20中的闭式循环水为冷却水,通过回水母管34和供水母管36为外界用户提供制冷量。
:在冬季采暖初末期时,关闭相应阀门,使热网换热器15、热水型吸收制冷机19和冷却塔20不投入运行;此时,利用吸收式热泵13和第一蒸汽换热器16同时加热来自回水母管34的回水,被加热后的回水由供水母管36为外界用户提供供热量;
此时,第一蒸汽换热器16的热源来自背压机11的排汽;吸收式热泵13的驱动热源来自背压机11的蒸汽抽汽;吸收式热泵13以外界水源7为低温热源,同时利用二次疏水换热器14回收来自三次疏水管24的疏水热量,加热吸收式热泵7的低温热源,从而为低温热源提供热量。
:在冬季采暖高寒期时,关闭相应阀门,使热水型吸收制冷机19和冷却塔20不投入运行;此时利用吸收式热泵13和第一蒸汽换热器16同时加热来自回水母管34的回水,然后再利用热网换热器15对回水进行再次加热,二次加热后的回水由供水母管36为外界用户提供供热量;
此时,第一蒸汽换热器16的热源来自背压机11的排汽;吸收式热泵13的驱动热源和热网换热器15的热源来自背压机11的蒸汽抽汽;吸收式热泵13以外界水源7为低温热源,同时利用二次疏水换热器14回收来自三次疏水管24的疏水热量,加热吸收式热泵7的低温热源,从而为低温热源提供热量。
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在运行时,第二蒸汽换热器17与一次疏水换热器18在加热生活水时为串联连接;吸收式热泵13与热网换热器15在加热回水时为串联连接,吸收式热泵13与第一蒸汽换热器16在加热回水时为并联连接。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包括热电联产机组(61)、能源站(62)和外界水源(7);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联产机组(61)包括抽凝汽轮机(1)、主发电机(2)和凝汽器(3),所述能源站(62)包括背压机(11)、次发电机(12)、吸收式热泵(13)、二次疏水换热器(14)、热网换热器(15)、第一蒸汽换热器(16)、第二蒸汽换热器(17)、一次疏水换热器(18)、热水型吸收制冷机(19)和冷却塔(20);
所述抽凝汽轮机(1)的排汽口与凝汽器(3)连接;所述抽凝汽轮机(1)的抽汽口通过蒸汽抽汽母管(4)与背压机(11)的进汽口连接,所述蒸汽抽汽母管(4)上安装有第一阀门(8);所述凝汽器(3)通过疏水回水母管(5)与二次疏水换热器(14)的疏水出口连接,所述疏水回水母管(5)上安装有第二阀门(9);
所述背压机(11)通过抽汽管(21)分别与吸收式热泵(13)的蒸汽进口和热网换热器(15)的蒸汽进口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13)的蒸汽进口和热网换热器(15)的蒸汽进口分别安装有第三阀门(131)和第十四阀门(151);一次疏水管(22)的疏水进口分别与吸收式热泵(13)的疏水出口和热网换热器(15)的疏水出口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13)的疏水出口和热网换热器(15)的疏水出口分别安装有第四阀门(132)和第十五阀门(152);所述背压机(11)的排汽口通过排汽管(26)分别与第一蒸汽换热器(16)的蒸汽进口和第二蒸汽换热器(17)的蒸汽进口连接,所述第一蒸汽换热器(16)的蒸汽进口和第二蒸汽换热器(17)的蒸汽进口分别安装有第二十阀门(162)和第二十三阀门(171);排汽疏水管(27)的疏水进口分别与第一蒸汽换热器(16)的疏水出口和第二蒸汽换热器(17)的疏水出口连接,所述第一蒸汽换热器(16)的疏水出口和第二蒸汽换热器(17)的疏水出口分别安装有第十九阀门(161)和第二十四阀门(172);二次疏水管(23)的疏水进口分别与一次疏水管(22)的疏水出口和排汽疏水管(27)的疏水出口连接,所述二次疏水管(23)的疏水出口分别与热水型吸收制冷机(19)的疏水进口和一次疏水换热器(18)的疏水进口连接,所述热水型吸收制冷机(19)的疏水进口和一次疏水换热器(18)的疏水进口分别安装有第二十九阀门(191)和第二十五阀门(181);三次疏水管(24)的疏水进口分别与热水型吸收制冷机(19)的疏水出口和一次疏水换热器(18)的疏水出口连接,所述热水型吸收制冷机(19)的疏水出口和一次疏水换热器(18)的疏水出口分别安装有第三十阀门(192)和第二十六阀门(182);所述三次疏水管(24)的疏水出口与二次疏水换热器(14)的疏水进口连接;所述二次疏水换热器(14)的循环水进口通过循环回水管(28)与外界水源(7)连接,所述二次疏水换热器(14)的循环水出口与吸收式热泵(13)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通过循环供水管(29)与外界水源(7)连接,所述二次疏水换热器(14)的循环水进口和循环水出口分别安装有第十二阀门(145)和第十一阀门(144),所述循环供水管(29)安装有第七阀门(135);所述回水母管(34)分别与吸收式热泵(13)、第一蒸汽换热器(16)和热水型吸收制冷机(19)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13)的回水进口、第一蒸汽换热器(16)的回水进口和热水型吸收制冷机(19)的回水进口分别安装有第六阀门(134)、第二十二阀门(164)和第三十二阀门(194);所述热网换热器(15)的回水进口分别与吸收式热泵(13)的回水出口和第一蒸汽换热器(16)的回水出口连接,所述热网换热器(15)的回水进口、吸收式热泵(13)的回水出口和第一蒸汽换热器(16)的回水出口分别安装有第十七阀门(154)、第五阀门(133)和第二十一阀门(163);供水母管(36)分别与热网换热器(15)的回水出口和热水型吸收制冷机(19)的回水出口连接,所述热网换热器(15)的回水出口和热水型吸收制冷机(19)的回水出口分别安装有第十六阀门(153)和第三十一阀门(193);所述热水型吸收制冷机(19)还分别通过闭式循环回水管(32)和闭式循环供水管(33)与冷却塔(20)连接,所述闭式循环回水管(32)和闭式循环供水管(33)分别安装有第三十四阀门(196)和第三十三阀门(195);生活热水回管(37)与一次疏水换热器(18)的生活水进口连接,所述一次疏水换热器(18)的生活水出口与第二蒸汽换热器(17)的生活水进口连接,所述一次疏水换热器(18)的生活水进口和生活水出口分别安装有第三十六阀门(185)和第三十七阀门(186);所述第二蒸汽换热器(17)的生活水出口与生活热水供管(3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联产机组(61)还包括轴封加热器(51)和余热锅炉(52),所述余热锅炉(52)的蒸汽出口通过主蒸汽管(53)与抽凝汽轮机(1)的蒸汽进口连接,所述抽凝汽轮机(1)的蒸汽进口安装有第一调节阀(55),所述主蒸汽管(53)通过主蒸汽旁路(54)与蒸汽抽汽母管(4)连接,所述主蒸汽管(53)安装有第二调节阀(56),所述抽凝汽轮机(1)的抽汽口安装有第三调节阀(5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热泵(13)为蒸汽型双效吸收式热泵机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疏水换热器(14)的疏水侧设置有第二疏水旁路(25),所述第二疏水旁路(25)安装有第八阀门(141);所述二次疏水换热器(14)的循环水侧设置有循环水旁路(30),所述循环水旁路(30)安装有第十三阀门(146);所述热水型吸收制冷机(19)的疏水侧设置有第一疏水旁路(31),所述第一疏水旁路(31)安装有第三十五阀门(197);所述热网换热器(15)的回水侧设置有热网水旁路(35),所述热网水旁路(35)安装有第十八阀门(155);所述一次疏水换热器(18)的生活水侧设置有生活水旁路(39),所述生活水旁路(39)安装有第二十七阀门(18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热水回管(37)设置有生活补水管(40),所述生活补水管(40)上安装有第二十八阀门(18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蒸汽换热器(17)与一次疏水换热器(18)在加热生活水时为串联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13)与热网换热器(15)在加热回水时为串联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13)与第一蒸汽换热器(16)在加热回水时为并联连接。
CN201721914724.2U 2017-12-31 2017-12-31 一种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 Active CN2080907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14724.2U CN208090778U (zh) 2017-12-31 2017-12-31 一种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14724.2U CN208090778U (zh) 2017-12-31 2017-12-31 一种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90778U true CN208090778U (zh) 2018-11-13

Family

ID=64065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914724.2U Active CN208090778U (zh) 2017-12-31 2017-12-31 一种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907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6384A (zh) * 2017-12-31 2018-05-15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及运行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6384A (zh) * 2017-12-31 2018-05-15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8036384B (zh) * 2017-12-31 2023-08-15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及运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79108B (zh) 一种用于空冷机组的高背压耦合大温差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2878603B (zh) 燃气-蒸汽循环联合双级耦合热泵供暖装置
CN202007693U (zh) 一种电厂低温废热的回收装置
CN103629857A (zh) 基于热泵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
CN108036384A (zh) 一种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10030770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耦合生物质分布式能源系统
CN112611010B (zh) 一种多热源热电联产机组发电负荷灵活调节系统的调节方法
CN203717051U (zh) 联合循环低温余热回收装置
CN108798898B (zh)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燃气轮机联合供应蒸汽和热水的系统及方法
CN110332026A (zh) 一种耦合凝抽背供热的抽汽发电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1004305A (zh) 利用热泵技术回收电厂冷却余热供暖、制冷、制备热水的方法
CN202102727U (zh) 核电站用闭式冷却水系统
CN210511852U (zh) 一种用于间接空冷机组的高背压耦合大温差供热系统
CN108361679B (zh) 利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燃气轮机余热进行供能的系统及方法
CN203718884U (zh) 基于热泵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
CN203685320U (zh) 大幅降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温度的系统
CN208090778U (zh) 一种基于热电机组抽汽的能源站系统
CN107270373A (zh) 一种分级抽汽梯级利用供热系统
CN201574791U (zh) 小汽轮机热泵联合循环系统
CN207501486U (zh) 一种实现天然气和太阳能相结合的家用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CN207674551U (zh) 一种用于汽轮机凝抽背供热的冷却塔防冻系统
CN203489341U (zh) 一种低真空引射式热泵复合的超大温差热网余热供热系统
CN113899006B (zh) 一种利用低加疏水驱动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的供热系统
CN103438492A (zh) 基于超大温差热网的低真空吸收式热泵复合余热供热系统
CN111578352B (zh) 一种可提高电厂供热能力及供热温度的系统的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