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88129U - 一种预应力斜拉式贝雷梁组合承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应力斜拉式贝雷梁组合承重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088129U CN208088129U CN201820119576.3U CN201820119576U CN208088129U CN 208088129 U CN208088129 U CN 208088129U CN 201820119576 U CN201820119576 U CN 201820119576U CN 208088129 U CN208088129 U CN 20808812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iley beam
- bailey
- prestressing force
- cable
- bea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应力斜拉式贝雷梁组合承重系统,包括采用贝雷架组合而成的贝雷梁,置于贝雷梁两侧起支撑作用的梁端支架,置于贝雷梁中间正下方起跨中支撑结构的跨中联结支座,连接贝雷梁两端和跨中联结支座可产生支撑反力的斜拉索,起锚固预应力斜拉索作用的梁端锚固端和用于张拉斜拉索的预应力张拉系统,利用斜拉索的斜拉受力结构和贝雷梁形成的简支受力结构相结合,不增加材料用量,对净空影响较少,充分发挥两种体系的受力优点,加大贝雷梁的跨径,减少材料用量,减少梁下净空影响。本实用新型避免了传统贝雷梁结构跨径无法加大,采用落地支架又不具备地形条件的弊端,受力体系清晰、施工操作方便,结构安全、材料用量大幅降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斜拉式贝雷梁组合承重系统。
背景技术
在土木工程施工领域,连续梁桥由于其适应性强,施工便捷而得到大量应用。连续梁桥施工必不可少的基本施工机具就是承重支架,很多地段由于受地形或者通车等要求,必须搭设不落地支架。不落地支架一般采用型钢或者贝雷梁支架形式,型钢支架跨径较小适应性低,仅适用于小跨径。贝雷梁由于其具有较好的受力结构、便捷的拼装方式而得到大量应用,但在部分较大跨径施工应用中,如跨越较大河流、河谷或者横跨高速公路、铁路条件下,受简支梁结构特点的影响带来的跨径加大后跨中挠度偏大问题很难得到解决。传统的解决方法一般是采用加大材料用量,多增加梁片数或双层梁等解决上述难题。因而设计出一种能够进一步加大跨径,且受力结构清晰简洁,材料用量节约,跨中挠度满足设计要求且安全高效的梁式承重结构成为工程领域的一种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应力斜拉式贝雷梁组合承重系统,以解决现有简支梁承重结构带来的一系列上述多项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应力斜拉式贝雷梁组合承重系统,包括采用贝雷架组合而成的贝雷梁,置于贝雷梁两侧起支撑作用的梁端支架,置于贝雷梁中间正下方起跨中支撑结构的跨中联结支座,连接贝雷梁两端和跨中联结支座可产生支撑反力的斜拉索,起锚固预应力斜拉索作用的梁端锚固端和用于张拉斜拉索的预应力张拉系统,所述跨中联结支座底部设有锚固端,所述斜拉索两端分别穿入梁端锚固端和跨中联结支座的锚固端。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的梁端支架可采用钢管支架形式或者贝雷梁专用支架形式。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预应力张拉系统包括千斤顶、油泵和控制系统,所述油泵通过进油管和出油管与千斤顶连接,所述千斤顶设置在斜拉索底部。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斜拉索采用精轧螺纹钢或钢绞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利用斜拉索的斜拉受力结构和贝雷梁形成的简支受力结构相结合,不增加材料用量,对净空影响较少,充分发挥两种体系的受力优点,加大贝雷梁的跨径,减少材料用量,减少梁下净空影响。承重梁跨径较不采用预应力斜拉结构的同类型结构材料用量大幅减少,而且跨中挠度大大降低,甚至可以采用控制施加预应力的形式控制跨中预拱度,消除弹性变形的目的。避免了传统贝雷梁结构跨径无法加大,采用落地支架又不具备地形条件的弊端,受力体系清晰、施工操作方便,结构安全、材料用量大幅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贝雷梁,2、梁端锚固端,3、梁端支架,4、斜拉索,5、跨中联结支座,6、千斤顶,7、进油管,8、出油管,9油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清楚完整的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需要作出创造性劳动的条件下,能够充分实施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预应力斜拉式贝雷梁组合承重系统,包括采用贝雷架组合而成的贝雷梁1,置于贝雷梁1两侧起支撑作用的梁端支架3,置于贝雷梁1中间正下方起跨中支撑结构的跨中联结支座5,连接贝雷梁1两端和跨中联结支座5可产生支撑反力的斜拉索4,起锚固预应力斜拉索4作用的梁端锚固端2和用于张拉斜拉索4的预应力张拉系统,所述跨中联结支座5底部设有锚固端,所述斜拉索4两端分别穿入梁端锚固端2和跨中联结支座5的锚固端。
优选的,所述的梁端支架2可采用钢管支架形式或者贝雷梁专用支架形式。
优选的,所述预应力张拉系统包括千斤顶6、油泵9和控制系统,所述油泵9通过进油管7和出油管8与千斤顶6连接,所述千斤顶6设置在斜拉索4底部。
优选的,所述斜拉索4采用精轧螺纹钢或钢绞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
步骤1,梁端支架2安装:梁端支架2采用钢管支架形式或者贝雷梁1专用支架形式安装完成,提前做好地基处理,控制好垂直度和安装可靠度,并做检验;
步骤2,安装贝雷梁1:采用国标生产的通用贝雷架按照设计要求将贝雷架拼装到位,并安装固定牢靠;
步骤3,安装跨中联结支座和梁端锚固端:将跨中联结支座5安装在跨中位置贝雷梁1下方,贝雷梁1两端安装梁端锚固端2;
步骤4,安装斜拉索4:从梁端锚固端2和跨中联结支座5的锚固端分别穿入精轧螺纹钢斜拉索4,并固定牢靠;
步骤5,张拉斜拉索4:利用预应力张拉系统张拉斜拉索4,张拉力按照设计要求施加,并且保持两侧同步均匀进行,完成了锚固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预应力斜拉式贝雷梁组合承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贝雷架组合而成的贝雷梁,置于贝雷梁两侧起支撑作用的梁端支架,置于贝雷梁中间正下方起跨中支撑结构的跨中联结支座,连接贝雷梁两端和跨中联结支座可产生支撑反力的斜拉索,起锚固预应力斜拉索作用的梁端锚固端和用于张拉斜拉索的预应力张拉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斜拉式贝雷梁组合承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跨中联结支座底部设有锚固端,所述斜拉索两端分别穿入梁端锚固端和跨中联结支座的锚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斜拉式贝雷梁组合承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张拉系统包括千斤顶、油泵和控制系统,所述油泵通过进油管和出油管与千斤顶连接,所述千斤顶设置在斜拉索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斜拉式贝雷梁组合承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梁端支架可采用钢管支架形式或者贝雷梁专用支架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斜拉式贝雷梁组合承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索采用精轧螺纹钢或钢绞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119576.3U CN208088129U (zh) | 2018-01-24 | 2018-01-24 | 一种预应力斜拉式贝雷梁组合承重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119576.3U CN208088129U (zh) | 2018-01-24 | 2018-01-24 | 一种预应力斜拉式贝雷梁组合承重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088129U true CN208088129U (zh) | 2018-11-13 |
Family
ID=64066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119576.3U Active CN208088129U (zh) | 2018-01-24 | 2018-01-24 | 一种预应力斜拉式贝雷梁组合承重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08812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49584A (zh) * | 2018-01-24 | 2018-06-12 | 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预应力斜拉式贝雷梁组合承重系统 |
-
2018
- 2018-01-24 CN CN201820119576.3U patent/CN20808812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49584A (zh) * | 2018-01-24 | 2018-06-12 | 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预应力斜拉式贝雷梁组合承重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49604B (zh) | 一种斜拉桥1#块施工支架及其搭建方法 | |
CN110804952B (zh) | 一种悬索桥横梁预制拼装施工工艺 | |
CN2597531Y (zh) | 单索面牵索挂篮 | |
CN101298756A (zh) | 一种不增加墩柱钢构件加宽混凝土箱梁的技术 | |
CN108999088A (zh) | 一种斜拉桥的施工方法 | |
CN103898834A (zh) | 一种钢管混凝土组合梁与桁架式索塔斜拉桥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9456892U (zh) | 斜拉桥钢悬挑人行道结构 | |
CN208088129U (zh) | 一种预应力斜拉式贝雷梁组合承重系统 | |
CN113235389A (zh) | 一种适用于特殊地形的地锚式悬索桥结构 | |
CN2916133Y (zh) | 带有加固装置的工字钢梁 | |
CN108678161B (zh) |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排架柱及施工方法 | |
CN116607420A (zh) | 一种悬索桥主梁安装用缆索吊机承重索施工方法 | |
CN216141987U (zh) | 一种用于渠道遮盖的多跨配重式索桁架结构 | |
CN215563714U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多腹空心组合楼板 | |
CN205171343U (zh) | 组合梁自锚式悬索桥 | |
CN212533734U (zh) | 缆扣一体化塔架 | |
CN215758853U (zh) | 一种用于渠道遮盖的大跨度装配式索桁架结构 | |
CN112609637B (zh) | 一种渡槽本体的预应力加固结构 | |
CN108149584A (zh) | 一种预应力斜拉式贝雷梁组合承重系统 | |
CN105220609B (zh) | 组合梁自锚式悬索桥及其施工工艺 | |
CN208844443U (zh) | 一种基于拱的箱型梁加固结构 | |
CN209144636U (zh) | 箱梁固结结构 | |
CN206800226U (zh) | 一种t型刚构桥斜拉加固结构 | |
CN108999073A (zh) | 一种斜拉桥 | |
CN112663477B (zh) | 一种台风高发区大净空重载荷可升降通航孔栈桥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Zhuang Yanwei Inventor after: Cheng Yongzhi Inventor after: Liu Changwei Inventor after: Jiang Guangwei Inventor before: Cheng Yongzhi Inventor before: Li Runjin Inventor before: Liu Changwei Inventor before: Jiang Guangwei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