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78174U - 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78174U
CN208078174U CN201721894530.0U CN201721894530U CN208078174U CN 208078174 U CN208078174 U CN 208078174U CN 201721894530 U CN201721894530 U CN 201721894530U CN 208078174 U CN208078174 U CN 208078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ng element
module
partition
diversity
main radi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9453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国林
唐海军
刘焕红
吴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9453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78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78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78174U/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16229 priority patent/WO2019128533A1/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天线组件,包括:金属中框,所述金属中框设有多个隔断,所述多个隔断将所述金属中框划分出第一辐射体和第二辐射体,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分别设于所述金属中框相对的两端部,所述第一辐射体设置有第一主辐射单元,所述第二辐射体设置有第二主辐射单元,所述第一主辐射单元与所述第二主辐射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金属中框的两个对角处;第一切换模块和射频模块,所述射频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切换模块电连接至所述第一主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二主辐射单元中的一个。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第一切换模块切换第一主辐射单元与第二主辐射单元之一电连接至射频模块工作,避免用户的握持方式对天线信号的影响。

Description

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的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通常会采用金属外壳,不仅能满足用户对移动终端的外观美感的要求,同时也能给用户带来良好的手感。但采用金属外壳无法使天线的射频穿透,从而降低了移动终端的通信性能。现有的金属外壳手机一般会在金属外壳的中框的两端分别开设有隔断,并与相应的阻抗电路构成环形天线,以使所述金属中框的两端作为天线的辐射单元,然而,当用户用左右手横向握持所述金属外壳手机使用时,所述金属外壳手机的两端的隔断可能会被同时握住,从而影响所述金属外壳手机的天线信号,影响所述金属外壳手机的网络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取不同的方式握持手机会影响天线信号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线组件,包括:
金属中框,所述金属中框设有多个隔断,所述多个隔断将所述金属中框划分出第一辐射体和第二辐射体,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分别设于所述金属中框相对的两端部,所述第一辐射体设置有第一主辐射单元,所述第二辐射体设置有第二主辐射单元,所述第一主辐射单元与所述第二主辐射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金属中框的两个对角处;
第一切换模块和射频模块,所述射频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切换模块电连接至所述第一主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二主辐射单元中的一个。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电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切换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主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二主辐射单元的辐射模态,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主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二主辐射单元的辐射模态控制所述第一切换模块的导通状态。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第一接地件和第二接地件,所述第一接地件电连接所述第一辐射体,所述第一接地件将所述第一辐射体划分成所述第一主辐射单元及第一分集辐射单元,所述第二接地件电连接所述第二辐射体,所述第二接地件将所述第二辐射体划分成所述第二主辐射单元及第二分集辐射单元。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集辐射单元电连接至所述射频模块。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第二切换模块,所述射频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切换模块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分集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二分集辐射单元中的一个。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切换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分集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二分集辐射单元的辐射模态,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分集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二分集辐射单元的辐射模态控制所述第二切换模块的导通状态。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隔断包括第一隔断、第二隔断、第三隔断及第四隔断,所述第一辐射体位于所述第一隔断与所述第二隔断之间,所述第二辐射体位于所述第三隔断与所述第四隔断之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辐射单元位于所述第一隔断与所述第一接地件之间,所述第一分集辐射单元位于所述第二隔断与所述第一接地件之间,所述第二主辐射单元位于所述第三隔断与所述第二接地件之间,所述第二分集辐射单元位于第四隔断与所述第二接地件之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断、所述第二隔断、所述第三隔断及所述第四隔断的宽度均为1mm、2mm或1mm~2mm范围内的值。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框还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用于支撑电路板,且所述支撑框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接地端,所述第一接地件及所述第二接地件均电性连接于所述支撑框。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切换模块为单刀双掷开关。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为重力感应装置、信号强度检测装置及驻波比检测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将第一主辐射单元与第二主辐射单元分别设置于金属中框的两个对角处,当用户使用不同的方式握持移动终端时,例如横屏握持或竖屏握持,根据第一主辐射单元与第二主辐射单元的辐射模态,第一切换模块切换第一主辐射单元与第二主辐射单元之一电连接至射频模块工作,保证天线组件始终保持正常工作,避免用户的握持方式对天线信号的影响,从而提高移动终端的网络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明显变形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切换模块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第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第二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第三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第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第二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第三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天线组件100结构示意图,天线组件100应用于移动终端中,移动终端还包括电路板、显示屏及壳体,电路板、显示屏均安装于壳体内。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为手机。本实施例中,天线组件100包括金属中框10,金属中框10为形成于移动终端边缘的金属框架,并且金属中框10的至少部分构成移动终端的外观。金属中框10设有多个隔断,多个隔断将金属中框10划分出第一辐射体12和第二辐射体14,第一辐射体12和第二辐射体14分别设于金属中框10相对的两端部,本实施例中,第一辐射体12设于移动终端的顶部,第二辐射体14设于移动终端的底部,第一辐射体12和第二辐射体14一方面用作结构件固定移动终端的各器件的相对位置,一方面用作天线辐射体辐射信号。一种实施方式中,隔断为非金属件,例如橡胶等。第一辐射体12设置有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第二辐射体14设置有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第一主辐射单元122与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分别设置于金属中框10的两个对角处。本实施例中,第一主辐射单元122与第二主辐射单元142辐射信号的能力相同,换言之,若向第一主辐射单元122与第二主辐射单元142馈入相同的射频信号,第一主辐射单元122与第二主辐射单元142辐射的信号强度相同。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通过在金属中框10的顶部及底部均设置有主天线,即,在金属中框10的顶部设置第一辐射体12及金属中框1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辐射体14,用户手握移动终端使用时,能有效地减少用户的手对天线信号的影响,从而提高移动终端的网络体验。
请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天线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切换模块42及射频模块30,第一切换模块42和射频模块30集成于电路板上,射频模块30用于控制馈入第一辐射体12或第二辐射体14的天线信号,射频模块30通过第一切换模块42电连接至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和第二主辐射单元142中的一个。具体的,结合图2,第一切换开关包括一个输入端422与两个输出端,即第一输出端424和第二输出端426,输入端422电连接射频模块30,第一输出端424电连接第一辐射体12,第二输出端426电连接第二辐射体14,输出端可以选择连接第一输出端424与第二输出端426中的一个,换言之,射频模块30可以选择电连接至第一辐射体12与第二辐射体14中的一个。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切换模块42为单刀双掷开关。
将第一主辐射单元122与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分别设置于金属中框10的两个对角处,当用户使用不同的方式握持移动终端时,例如横屏握持或竖屏握持,根据第一主辐射单元122与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的辐射模态,第一切换模块42切换第一主辐射单元122与第二主辐射单元142之一电连接至射频模块30工作,保证天线组件100始终保持正常工作,避免用户的握持方式对天线信号的影响,从而提高移动终端的网络体验。
请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天线组件100还包括检测模块32和控制模块34,检测模块32电连接至控制模块34,控制模块34电连接至第一切换模块42,检测模块32用于检测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和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的辐射模态,控制模块34用于根据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和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的辐射模态控制第一切换模块42的导通状态。本实施例中,检测模块32和控制模块34集成于电路板上。一种实施方式中,检测模块32为重力感应装置、信号强度检测装置及驻波比检测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的,重力感应装置可以通过重力识别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例如竖屏握持(如图3所示)、左横屏握持(如图4所示)及右横屏握持(如图5所示),从而确定被用户握住的是第一主辐射单元122还是第二主辐射单元142;信号强度检测装置可以检测辐射体辐射信号的强度,例如当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的辐射模态被破坏时,信号强度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到第一主辐射单元122辐射的天线信号弱,当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的辐射模态被破坏时,信号强度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到第二主辐射单元142辐射的天线信号弱;驻波比检测装置可以检测辐射体的驻波比,例如当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的辐射模态被破坏时,驻波比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到第一主辐射单元122辐射的天线信号的驻波比相对较大,当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的辐射模态被破坏时,信号强度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到第二主辐射单元142辐射的天线信号的驻波比相对较大。利用检测模块32检测天线组件100的天线信号辐射状态,控制模块34根据检测结果切换第一切换模块42的导通状态,以保持天线组件100始终正常的辐射天线信号,提高移动终端的网络体验。
请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天线组件100还包括第一接地件22和第二接地件24,第一接地件22电连接第一辐射体12,第一接地件22将第一辐射体12划分成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及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第二接地件24电连接第二辐射体14,第二接地件24将第二辐射体14划分成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及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及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分别位于金属中框10的左右两侧,本实施例中,第一主辐射单元122位于金属中框10的顶部左侧,第二主辐射单元142位于金属中框10的底部右侧。第一接地件22及第二接地件24均电性连接于支撑框18,支撑框18用于支撑移动终端的电路板及显示屏,支撑框18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的接地端。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和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为WIFI辐射单元、GPS辐射单元及蓝牙辐射单元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地件22为连接于第一辐射体12与支撑框18之间的金属件,第二接地件24为连接于第二辐射体14与支撑框18之间的金属件。
请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金属中框10为矩形框体,金属中框10的多个隔断包括第一隔断P1、第二隔断P2、第三隔断P3及第四隔断P4,每一隔断内均填充有非金属材料,以连接隔断两端的金属中框10。第一隔断P1、第二隔断P2、第三隔断P3及第四隔断P4分别邻近金属中框10的四角处。第一隔断P1与第四隔断P4位于金属中框10的左侧,第二隔断P2与第三隔断P3位于金属中框10的右侧,第一隔断P1与第二隔断P2位于金属中框10的顶部,第三隔断P3与第四隔断P4位于金属中框10的底部。第一辐射体12位于第一隔断P1与第二隔断P2之间,第二辐射体14位于第三隔断P3与第四隔断P4之间。第一主辐射单元122位于第一隔断P1与第一接地件22之间,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位于第二隔断P2与第一接地件22之间,第二主辐射单元142位于第三隔断P3与第二接地件24之间,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位于第四隔断P4与第二接地件24之间,从而使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及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分别设置于金属中框10的两个对角处。本实施例中,隔断为天线辐射体的敏感点,即当隔断被用户的手握持或遮挡时,与该隔断对应的辐射体的辐射模态被破坏。具体的,第一隔断P1被遮挡时,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的辐射模态被破坏;第二隔断P2被遮挡时,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辐射模态被破坏;第三隔断P3被遮挡时,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的辐射模态被破坏;第四隔断P4被遮挡时,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辐射模态被破坏。
第一接地件22邻近第二隔断P2,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的长度为45mm至55mm,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长度为25mm至35mm;第二接地件24邻近第三隔断P3,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的长度为25mm至35mm,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长度为45mm至55mm。本实施例中,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的长度为50mm,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长度为30mm;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的长度为30mm,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长度为50mm。
第一隔断P1、第二隔断P2、第三隔断P3及第四隔断P4的宽度均为1mm、2mm或1mm~2mm范围内的值,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断P1、第二隔断P2、第三隔断P3及第四隔断P4的宽度均为2mm。
请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金属中框10于第一隔断P1与第四隔断P4之间的部分为第一非天线段162,金属中框10于第二隔断P2与第三隔断P3之间的部分为第二非天线段164。第一非天线段162及第二非天线段164均接地,即第一非天线段162及第二非天线段164均电性连接于支撑框18。
请继续参阅图1,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体12与支撑框18的顶边之间的区域为第一净空区域202,用于保证第一辐射体12的辐射环境;第二辐射体14与支撑框18的顶边之间的区域为第二净空区域204,用于保证第二辐射体14的辐射环境。
请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为WIFI辐射单元,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电连接至射频模块30。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天线组件100的控制方法如下。
情景一,请参阅图3,用户竖屏握持移动终端,即用户握住移动终端的底部,此时,第三隔断P3及第四隔断P4可能会被用户的手握住,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的辐射模态被破坏,第一隔断P1和第二隔断P2没有被握住,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和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辐射模态没有被破坏。
检测模块32检测此时天线组件100或移动终端的状态。具体的,当检测模块32为重力感应装置时,重力感应装置检测到移动终端为竖屏模式,检测模块32发送检测结果至控制模块34,控制模块34认定在竖屏模式下,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的辐射模态被破坏,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和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辐射模态没有被破坏,即第三隔断P3和第四隔断P4被遮挡,第一隔断P1和第二隔断P2未被遮挡。控制模块34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一切换模块42,第一切换模块42导通射频模块30与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射频模块30向第一主辐射单元122馈入天线信号,保证天线主信号正常辐射。同时,射频模块30与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始终导通,射频模块30向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馈入WIFI信号,WIFI信号正常辐射。
当检测模块32为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时,第一切换模块42预切换至第一主辐射单元122,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的信号强度为第一强度,第一切换模块42预切换至第二主辐射单元142,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的信号强度为第二强度,检测模块32发送检测结果至控制模块34,控制模块34比较第一强度与第二强度的大小,第一强度大于第二强度,控制模块34认定移动终端处于竖屏模式下,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的辐射模态被破坏,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和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辐射模态没有被破坏,即第三隔断P3和第四隔断P4被遮挡,第一隔断P1和第二隔断P2未被遮挡。控制模块34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一切换模块42,第一切换模块42导通射频模块30与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射频模块30向第一主辐射单元122馈入天线信号,保证天线主信号正常辐射。同时,射频模块30与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始终导通,射频模块30向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馈入WIFI信号,WIFI信号正常辐射。
当检测模块32为驻波比检测装置时,第一切换模块42预切换至第一主辐射单元122,驻波比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的驻波比为第一驻波比,第一切换模块42预切换至第二主辐射单元142,驻波比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的驻波比为第二驻波比,检测模块32发送检测结果至控制模块34,控制模块34比较第一驻波比与第二驻波比的大小,第一驻波比小于第二驻波比,控制模块34认定移动终端处于竖屏模式下,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的辐射模态被破坏,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和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辐射模态没有被破坏,即第三隔断P3和第四隔断P4被遮挡,第一隔断P1和第二隔断P2未被遮挡。控制模块34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一切换模块42,第一切换模块42导通射频模块30与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射频模块30向第一主辐射单元122馈入天线信号,保证天线主信号正常辐射。同时,射频模块30与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始终导通,射频模块30向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馈入WIFI信号,WIFI信号正常辐射。
情景二,请参阅图4,用户左横屏握持移动终端,即用户握住移动终端的左侧,移动终端的顶部朝左侧,此时,第一隔断P1及第四隔断P4可能会被用户的手握住,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的辐射模态被破坏,第二隔断P2和第三隔断P3没有被握住,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和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辐射模态没有被破坏。
检测模块32检测此时天线组件100或移动终端的状态。具体的,当检测模块32为重力感应装置时,重力感应装置检测到移动终端为左横屏模式,检测模块32发送检测结果至控制模块34,控制模块34认定在竖屏模式下,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的辐射模态被破坏,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和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辐射模态没有被破坏,即第一隔断P1和第四隔断P4被遮挡,第二隔断P2和第三隔断P3未被遮挡。控制模块34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一切换模块42,第一切换模块42导通射频模块30与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射频模块30向第二主辐射单元142馈入天线信号,保证天线主信号正常辐射。同时,射频模块30与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始终导通,射频模块30向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馈入WIFI信号,WIFI信号正常辐射。
当检测模块32为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时,第一切换模块42预切换至第一主辐射单元122,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的信号强度为第一强度,第一切换模块42预切换至第二主辐射单元142,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的信号强度为第二强度,检测模块32发送检测结果至控制模块34,控制模块34比较第一强度与第二强度的大小,第一强度小于第二强度,控制模块34认定移动终端处于左横屏模式下,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的辐射模态被破坏,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和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辐射模态没有被破坏,即第一隔断P1和第四隔断P4被遮挡,第二隔断P2和第三隔断P3未被遮挡。控制模块34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一切换模块42,第一切换模块42导通射频模块30与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射频模块30向第二主辐射单元142馈入天线信号,保证天线主信号正常辐射。同时,射频模块30与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始终导通,射频模块30向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馈入WIFI信号,WIFI信号正常辐射。
当检测模块32为驻波比检测装置时,第一切换模块42预切换至第一主辐射单元122,驻波比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的驻波比为第一驻波比,第一切换模块42预切换至第二主辐射单元142,驻波比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的驻波比为第二驻波比,检测模块32发送检测结果至控制模块34,控制模块34比较第一驻波比与第二驻波比的大小,第一驻波比大于第二驻波比,控制模块34认定移动终端处于左横屏模式下,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的辐射模态被破坏,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和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辐射模态没有被破坏,即第一隔断P1和第四隔断P4被遮挡,第二隔断P2和第三隔断P3未被遮挡。控制模块34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一切换模块42,第一切换模块42导通射频模块30与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射频模块30向第二主辐射单元142馈入天线信号,保证天线主信号正常辐射。同时,射频模块30与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始终导通,射频模块30向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馈入WIFI信号,WIFI信号正常辐射。
情景三,请参阅图5,用户右横屏握持移动终端,即用户握住移动终端的右侧,移动终端的顶部朝右侧,此时,第二隔断P2及第三隔断P3可能会被用户的手握住,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和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辐射模态被破坏,第一隔断P1和第四隔断P4没有被握住,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的辐射模态没有被破坏。
检测模块32检测此时天线组件100或移动终端的状态。具体的,当检测模块32为重力感应装置时,重力感应装置检测到移动终端为右横屏模式,检测模块32发送检测结果至控制模块34,控制模块34认定在右横屏模式下,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和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辐射模态被破坏,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的辐射模态没有被破坏,即第二隔断P2及第三隔断P3被遮挡,第一隔断P1和第四隔断P4未被遮挡。控制模块34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一切换模块42,第一切换模块42导通射频模块30与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射频模块30向第一主辐射单元122馈入天线信号,保证天线主信号正常辐射。
当检测模块32为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时,第一切换模块42预切换至第一主辐射单元122,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的信号强度为第一强度,第一切换模块42预切换至第二主辐射单元142,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的信号强度为第二强度,检测模块32发送检测结果至控制模块34,控制模块34比较第一强度与第二强度的大小,第一强度大于第二强度,控制模块34认定移动终端处于右横屏模式下,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和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辐射模态被破坏,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的辐射模态没有被破坏,即第二隔断P2及第三隔断P3被遮挡,第一隔断P1和第四隔断P4未被遮挡。控制模块34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一切换模块42,第一切换模块42导通射频模块30与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射频模块30向第一主辐射单元122馈入天线信号,保证天线主信号正常辐射。
当检测模块32为驻波比检测装置时,第一切换模块42预切换至第一主辐射单元122,驻波比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的驻波比为第一驻波比,第一切换模块42预切换至第二主辐射单元142,驻波比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的驻波比为第二驻波比,检测模块32发送检测结果至控制模块34,控制模块34比较第一驻波比与第二驻波比的大小,第一驻波比小于第二驻波比,控制模块34认定移动终端处于右横屏模式下,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和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辐射模态被破坏,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的辐射模态没有被破坏,即第二隔断P2及第三隔断P3被遮挡,第一隔断P1和第四隔断P4未被遮挡。控制模块34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一切换模块42,第一切换模块42导通射频模块30与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射频模块30向第一主辐射单元122馈入天线信号,保证天线主信号正常辐射。
将第一主辐射单元122与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分别设置于金属中框10的两个对角处,当用户使用不同的方式握持移动终端时,例如横屏握持或竖屏握持,根据第一主辐射单元122与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的辐射模态,第一切换模块42切换第一主辐射单元122与第二主辐射单元142之一电连接至辐射模块工作,保证天线组件100始终保持正常工作,避免用户的握持方式对天线信号的影响,从而提高移动终端的网络体验。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天线组件100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天线组件100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天线组件100还包括第二切换模块44,射频模块30通过第二切换模块44电连接至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和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中的一个。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切换模块44为单刀双掷开关。将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与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分别设置于金属中框10的两个对角处,当用户使用不同的方式握持移动终端时,例如横屏握持或竖屏握持,根据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与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辐射模态,第二切换模块44切换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与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之一电连接至射频模块30工作,保证天线组件100始终保持正常工作,避免用户的握持方式对天线信号的影响,从而提高移动终端的网络体验。
请继续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34电连接至第二切换模块44,检测模块32用于检测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和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辐射模态,控制模块34用于根据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和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辐射模态控制第二切换模块44的导通状态。本实施例中,第二切换模块44集成于电路板上。一种实施方式中,检测模块32为重力感应装置、信号强度检测装置及驻波比检测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的,重力感应装置可以通过重力识别移动终端的握持方式,例如竖屏握持(如图7所示)、左横屏握持(如图8所示)及右横屏握持(如图9所示),从而确定被用户握住的是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还是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信号强度检测装置可以检测辐射体辐射信号的强度,例如当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辐射模态被破坏时,信号强度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到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辐射的天线信号弱,当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辐射模态被破坏时,信号强度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到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辐射的天线信号弱;驻波比检测装置可以检测辐射体的驻波比,例如当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辐射模态被破坏时,驻波比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到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辐射的天线信号的驻波比相对较大,当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辐射模态被破坏时,信号强度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到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辐射的天线信号的驻波比相对较大。利用检测模块32检测天线组件100的天线信号辐射状态,控制模块34根据检测结果切换第二切换模块44的导通状态,以保持天线组件100始终正常的辐射天线信号,提高移动终端的网络体验。
请继续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和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为WIFI辐射单元。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天线组件100的控制方法如下。
情景一,请参阅图7,用户竖屏握持移动终端,即用户握住移动终端的底部,此时,第三隔断P3及第四隔断P4可能会被用户的手握住,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和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辐射模态被破坏,第一隔断P1和第二隔断P2没有被握住,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和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辐射模态没有被破坏。
检测模块32检测此时天线组件100或移动终端的状态。具体的,当检测模块32为重力感应装置时,重力感应装置检测到移动终端为竖屏模式,检测模块32发送检测结果至控制模块34,控制模块34认定在竖屏模式下,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和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辐射模态被破坏,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和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辐射模态没有被破坏,即第三隔断P3和第四隔断P4被遮挡,第一隔断P1和第二隔断P2未被遮挡。控制模块34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一切换模块42,第一切换模块42导通射频模块30与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射频模块30向第一主辐射单元122馈入天线信号,保证天线主信号正常辐射。同时,控制模块34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二切换模块44,第二切换模块44导通射频模块30与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射频模块30向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馈入WIFI信号,保证WIFI信号正常辐射。
当检测模块32为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时,第一切换模块42预切换至第一主辐射单元122,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的信号强度为第一强度,第一切换模块42预切换至第二主辐射单元142,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的信号强度为第二强度,第二切换模块44预切换至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信号强度为第三强度,第二切换模块44预切换至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信号强度为第四强度,检测模块32发送检测结果至控制模块34,控制模块34比较第一强度与第二强度的大小,及第三强度与第四强度的大小,第一强度大于第二强度,第三强度大于第四强度,控制模块34认定移动终端处于竖屏模式下,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和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辐射模态被破坏,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和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辐射模态没有被破坏,即第三隔断P3和第四隔断P4被遮挡,第一隔断P1和第二隔断P2未被遮挡。控制模块34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一切换模块42,第一切换模块42导通射频模块30与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射频模块30向第一主辐射单元122馈入天线信号,保证天线主信号正常辐射。同时,控制模块34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二切换模块44,第二切换模块44导通射频模块30与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射频模块30向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馈入WIFI信号,保证WIFI信号正常辐射。
当检测模块32为驻波比检测装置时,第一切换模块42预切换至第一主辐射单元122,驻波比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的驻波比为第一驻波比,第一切换模块42预切换至第二主辐射单元142,驻波比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的驻波比为第二驻波比,第二切换模块44预切换至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驻波比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驻波比为第三驻波比,第二切换模块44预切换至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驻波比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驻波比为第四驻波比,检测模块32发送检测结果至控制模块34,控制模块34比较第一驻波比与第二驻波比的大小,以及第三驻波比与第四驻波比的大小,第一驻波比小于第二驻波比,第三驻波比小于第四驻波比,控制模块34认定移动终端处于竖屏模式下,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和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辐射模态被破坏,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和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辐射模态没有被破坏,即第三隔断P3和第四隔断P4被遮挡,第一隔断P1和第二隔断P2未被遮挡。控制模块34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一切换模块42,第一切换模块42导通射频模块30与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射频模块30向第一主辐射单元122馈入天线信号,保证天线主信号正常辐射。同时,控制模块34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二切换模块44,第二切换模块44导通射频模块30与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射频模块30向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馈入WIFI信号,保证WIFI信号正常辐射。
情景二,请参阅图8,用户左横屏握持移动终端,即用户握住移动终端的左侧,移动终端的顶部朝左侧,此时,第一隔断P1及第四隔断P4可能会被用户的手握住,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和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辐射模态被破坏,第二隔断P2和第三隔断P3没有被握住,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和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辐射模态没有被破坏。
检测模块32检测此时天线组件100或移动终端的状态。具体的,当检测模块32为重力感应装置时,重力感应装置检测到移动终端为左横屏模式,检测模块32发送检测结果至控制模块34,控制模块34认定在竖屏模式下,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和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辐射模态被破坏,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和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辐射模态没有被破坏,即第一隔断P1和第四隔断P4被遮挡,第二隔断P2和第三隔断P3未被遮挡。控制模块34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一切换模块42,第一切换模块42导通射频模块30与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射频模块30向第二主辐射单元142馈入天线信号,保证天线主信号正常辐射。同时,控制模块34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二切换模块44,第二切换模块44导通射频模块30与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射频模块30向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馈入WIFI信号,保证WIFI信号正常辐射。
当检测模块32为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时,第一切换模块42预切换至第一主辐射单元122,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的信号强度为第一强度,第一切换模块42预切换至第二主辐射单元142,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的信号强度为第二强度,第二切换模块44预切换至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信号强度为第三强度,第二切换模块44预切换至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信号强度为第四强度,检测模块32发送检测结果至控制模块34,控制模块34比较第一强度与第二强度的大小,以及第三强度与第四强度的大小,第一强度小于第二强度,第三强度大于第四强度,控制模块34认定移动终端处于左横屏模式下,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和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辐射模态被破坏,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和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辐射模态没有被破坏,即第一隔断P1和第四隔断P4被遮挡,第二隔断P2和第三隔断P3未被遮挡。控制模块34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一切换模块42,第一切换模块42导通射频模块30与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射频模块30向第二主辐射单元142馈入天线信号,保证天线主信号正常辐射。同时,控制模块34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二切换模块44,第二切换模块44导通射频模块30与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射频模块30向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馈入WIFI信号,保证WIFI信号正常辐射。
当检测模块32为驻波比检测装置时,第一切换模块42预切换至第一主辐射单元122,驻波比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的驻波比为第一驻波比,第一切换模块42预切换至第二主辐射单元142,驻波比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的驻波比为第二驻波比,第二切换模块44预切换至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驻波比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驻波比为第三驻波比,第二切换模块44预切换至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驻波比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驻波比为第四驻波比,检测模块32发送检测结果至控制模块34,控制模块34比较第一驻波比与第二驻波比的大小,以及第三驻波比与第四驻波比的大小,第一驻波比大于第二驻波比,第三驻波比小于第四驻波比,控制模块34认定移动终端处于左横屏模式下,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和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辐射模态被破坏,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和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辐射模态没有被破坏,即第一隔断P1和第四隔断P4被遮挡,第二隔断P2和第三隔断P3未被遮挡。控制模块34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一切换模块42,第一切换模块42导通射频模块30与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射频模块30向第二主辐射单元142馈入天线信号,保证天线主信号正常辐射。同时,控制模块34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二切换模块44,第二切换模块44导通射频模块30与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射频模块30向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馈入WIFI信号,保证WIFI信号正常辐射。
情景三,请参阅图9,用户右横屏握持移动终端,即用户握住移动终端的右侧,移动终端的顶部朝右侧,此时,第二隔断P2及第三隔断P3可能会被用户的手握住,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和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辐射模态被破坏,第一隔断P1和第四隔断P4没有被握住,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和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辐射模态没有被破坏。
检测模块32检测此时天线组件100或移动终端的状态。具体的,当检测模块32为重力感应装置时,重力感应装置检测到移动终端为右横屏模式,检测模块32发送检测结果至控制模块34,控制模块34认定在右横屏模式下,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和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辐射模态被破坏,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和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辐射模态没有被破坏,即第二隔断P2及第三隔断P3被遮挡,第一隔断P1和第四隔断P4未被遮挡。控制模块34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一切换模块42,第一切换模块42导通射频模块30与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射频模块30向第一主辐射单元122馈入天线信号,保证天线主信号正常辐射。同时,控制模块34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二切换模块44,第二切换模块44导通射频模块30与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射频模块30向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馈入WIFI信号,保证WIFI信号正常辐射。
当检测模块32为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时,第一切换模块42预切换至第一主辐射单元122,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的信号强度为第一强度,第一切换模块42预切换至第二主辐射单元142,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的信号强度为第二强度,第二切换模块44预切换至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信号强度为第三强度,第二切换模块44预切换至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检测模块32发送检测结果至控制模块34,控制模块34比较第一强度与第二强度的大小,以及第三强度与第四强度的大小,第一强度大于第二强度,第三强度小于第四强度,控制模块34认定移动终端处于右横屏模式下,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和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辐射模态被破坏,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和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辐射模态没有被破坏,即第二隔断P2及第三隔断P3被遮挡,第一隔断P1和第四隔断P4未被遮挡。控制模块34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一切换模块42,第一切换模块42导通射频模块30与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射频模块30向第一主辐射单元122馈入天线信号,保证天线主信号正常辐射。同时,控制模块34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二切换模块44,第二切换模块44导通射频模块30与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射频模块30向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馈入WIFI信号,保证WIFI信号正常辐射。
当检测模块32为驻波比检测装置时,第一切换模块42预切换至第一主辐射单元122,驻波比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的驻波比为第一驻波比,第一切换模块42预切换至第二主辐射单元142,驻波比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的驻波比为第二驻波比,第二切换模块44预切换至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驻波比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驻波比为第三驻波比,第二切换模块44预切换至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驻波比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驻波比为第四驻波比,检测模块32发送检测结果至控制模块34,控制模块34比较第一驻波比与第二驻波比的大小,以及第三驻波比与第四驻波比的大小,第一驻波比小于第二驻波比,第三驻波比大于第四驻波比,控制模块34认定移动终端处于右横屏模式下,第二主辐射单元142和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辐射模态被破坏,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和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辐射模态没有被破坏,即第二隔断P2及第三隔断P3被遮挡,第一隔断P1和第四隔断P4未被遮挡。控制模块34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一切换模块42,第一切换模块42导通射频模块30与第一主辐射单元122,射频模块30向第一主辐射单元122馈入天线信号,保证天线主信号正常辐射。同时,控制模块34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二切换模块44,第二切换模块44导通射频模块30与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射频模块30向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馈入WIFI信号,保证WIFI信号正常辐射。
将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与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分别设置于金属中框10的两个对角处,当用户使用不同的方式握持移动终端时,例如横屏握持或竖屏握持,根据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与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辐射模态,第二切换模块44切换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与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之一电连接至射频模块30工作,保证天线组件100始终保持正常工作,避免用户的握持方式对天线信号的影响,从而提高移动终端的网络体验。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天线组件100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天线组件100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接地件22邻近第一隔断P1,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的长度为25mm至35mm,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长度为45mm至55mm;第二接地件24邻近第四隔断P4,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的长度为45mm至55mm,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长度为25mm至35mm。本实施例中,第一主辐射单元122的长度为30mm,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的长度为50mm;第二主辐射单元142的长度为50mm,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的长度为30mm。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天线组件100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天线组件100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金属中框10于第一隔断P1与第一接地件22之间的部分为第一分集辐射单元124,金属中框10于第二隔断P2与第一接地件22之间的部分为第一主辐射单元122;金属中框10于第三隔断P3与第二接地件24之间的部分为第二分集辐射单元144,金属中框10于第四隔断P4与第二接地件24之间的部分为第二主辐射单元142。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200,移动终端200包括电路板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组件100,第一切换模块42和射频模块30集成于电路板上。移动终端2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200为手机。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几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金属中框,所述金属中框设有多个隔断,所述多个隔断将所述金属中框划分出第一辐射体和第二辐射体,所述第一辐射体和所述第二辐射体分别设于所述金属中框相对的两端部,所述第一辐射体设置有第一主辐射单元,所述第二辐射体设置有第二主辐射单元,所述第一主辐射单元与所述第二主辐射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金属中框的两个对角处;
第一切换模块和射频模块,所述射频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切换模块电连接至所述第一主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二主辐射单元中的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电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切换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主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二主辐射单元的辐射模态,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主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二主辐射单元的辐射模态控制所述第一切换模块的导通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第一接地件和第二接地件,所述第一接地件电连接所述第一辐射体,所述第一接地件将所述第一辐射体划分成所述第一主辐射单元及第一分集辐射单元,所述第二接地件电连接所述第二辐射体,所述第二接地件将所述第二辐射体划分成所述第二主辐射单元及第二分集辐射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集辐射单元电连接至所述射频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第二切换模块,所述射频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切换模块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分集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二分集辐射单元中的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切换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分集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二分集辐射单元的辐射模态,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分集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二分集辐射单元的辐射模态控制所述第二切换模块的导通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隔断包括第一隔断、第二隔断、第三隔断及第四隔断,所述第一辐射体位于所述第一隔断与所述第二隔断之间,所述第二辐射体位于所述第三隔断与所述第四隔断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辐射单元位于所述第一隔断与所述第一接地件之间,所述第一分集辐射单元位于所述第二隔断与所述第一接地件之间,所述第二主辐射单元位于所述第三隔断与所述第二接地件之间,所述第二分集辐射单元位于第四隔断与所述第二接地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断、所述第二隔断、所述第三隔断及所述第四隔断的宽度均为1mm、2mm或1mm~2mm范围内的值。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框还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用于支撑电路板,且所述支撑框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接地端,所述第一接地件及所述第二接地件均电性连接于所述支撑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模块为单刀双掷开关。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为重力感应装置、信号强度检测装置及驻波比检测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
13.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组件。
CN201721894530.0U 2017-12-28 2017-12-28 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78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94530.0U CN208078174U (zh) 2017-12-28 2017-12-28 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PCT/CN2018/116229 WO2019128533A1 (zh) 2017-12-28 2018-11-19 天线组件、移动终端及天线组件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94530.0U CN208078174U (zh) 2017-12-28 2017-12-28 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78174U true CN208078174U (zh) 2018-11-09

Family

ID=64034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9453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78174U (zh) 2017-12-28 2017-12-28 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7817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4009A (zh) * 2017-12-28 2018-06-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移动终端及天线组件的控制方法
WO2019128533A1 (zh) * 2017-12-28 2019-07-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移动终端及天线组件的控制方法
CN111710958A (zh) * 2020-06-28 2020-09-25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电子设备及天线切换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4009A (zh) * 2017-12-28 2018-06-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移动终端及天线组件的控制方法
WO2019128533A1 (zh) * 2017-12-28 2019-07-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移动终端及天线组件的控制方法
CN111710958A (zh) * 2020-06-28 2020-09-25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电子设备及天线切换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70728B (zh) 具有天线模块隔离结构的电子设备
CN208078174U (zh) 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KR101696953B1 (ko) 이중 급전 이중 대역 안테나 어셈블리 및 연관 방법
US1008423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5655701B (zh) 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8259056B (zh) 天线组件、终端设备及改善天线辐射指标的方法
US20140028619A1 (en) Touch Sensitive Apparatus, Mobile Terminal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1725628B (zh) 毫米波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8234009A (zh) 天线组件、移动终端及天线组件的控制方法
CN107968671A (zh) 天线组件、终端设备及改善天线辐射指标的方法
CN108808212B (zh) 天线系统和移动终端
CN203300806U (zh) 一种干涉仪测向天线
CN105051974A (zh) 天线、用户终端装置和控制天线的方法
CN105470641B (zh) Pcb波束形成天线
CN105609935A (zh) Rfid阅读器智能平面阵列天线
DE102022204159A1 (de)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en mit isolierten antennenmodulen
CN111710961A (zh) 毫米波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5762493A (zh) 金属外壳、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US11881630B2 (en) Beam steering antenna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id structure
CN205985326U (zh) 金属外壳、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CN207782874U (zh) 移动终端
CN207781876U (zh) 天线组件、壳体及移动终端
CN106887724A (zh) 天线系统及具有该天线系统的通信终端
US20230223708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omprising antenna
US20190229400A1 (en) Antenna assembly,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anten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523860 No. 18 Wusha Haibin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