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64078U - 一种路堤边坡灌溉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路堤边坡灌溉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64078U
CN208064078U CN201820163585.2U CN201820163585U CN208064078U CN 208064078 U CN208064078 U CN 208064078U CN 201820163585 U CN201820163585 U CN 201820163585U CN 208064078 U CN208064078 U CN 2080640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lope
pipe
embankment
slope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6358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璐
龚建辉
李宁
刘名君
曾永红
吴沛沛
叶世斌
周成
李楚根
王开云
葛学军
孙晓
陈伟志
胡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Tietu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Tie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Tie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Tie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6358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640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640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640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路堤边坡灌溉系统,涉及灌溉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基床,所述基床铺设在坡顶,所述基床与坡面交接的边缘设置有路肩,所述路肩沿所述坡面横向设置,所述路肩底部设有挡水缘,所述挡水缘一端插设在所述路肩和所述坡顶之间,所述挡水缘的另外一端设有挡水槽,所述坡面的底部设有基座;所述主骨架与所述支骨架设置在所述挡水缘与所述基座之间且纵横交错;所述干管和所述毛管通过多根沿坡面竖向延伸的支管连通,所述支管的顶部与所述干管连通,所述支管的底部与所述排水管连通,所述毛管上设有若干滴箭组件,每个所述滴箭组件包括分水器、发丝管和若干滴箭。本实用新型稳固土壤,避免滑坡,便于植物扎根和生长。

Description

一种路堤边坡灌溉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灌溉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路堤边坡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西北高原地区由于海拔和干旱原因,使得一些绿化植被需要人工长期照料才能存活生长,所以相关地区绿化成本高,植被存活困难。尤其是在坡地上进行绿化,难度更大,由于土壤干燥,植被稀少,坡地的土壤很难保持,所以植被存活率更低,因此坡地绿化一直是困扰西北园林工作者和市政工作者的一个难题。
随着滴灌技术的普及,陆续出现了一些适合干旱地区的绿化系统,但是这些绿化系统大多是针对平坦地面的绿化和灌溉,并未有针对坡地的专门的绿化灌溉系统。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干旱地区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
发明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路堤边坡灌溉系统,包括基床,所述基床铺设在坡顶,所述基床与坡面交接的边缘设置有路肩,所述路肩沿所述坡面横向设置,所述路肩底部设有挡水缘,所述挡水缘一端插设在所述路肩和所述坡顶之间,所述挡水缘的另外一端设有挡水槽,所述挡水槽的边缘凸出于所述坡面,所述坡面的底部设有基座,所述基座沿所述坡面横向设置,所述坡面的底部设有坡脚平台,坡脚平台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相邻所述基座设置且沿所述坡面横向延伸。
所述坡面上设有多根沿坡面纵向并列的主骨架和多根沿坡面横向并排的支骨架,所述主骨架与所述支骨架设置在所述挡水缘与所述基座之间且纵横交错,所述主骨架的顶端与所述挡水缘连接,所述主骨架的底部与所述基座连接。
相邻所述挡水缘设有沿坡面横向延伸的干管,多根沿坡面横向延伸的毛管并排设置在所述坡面和坡脚平台上,相邻所述排水沟设有排水管,所述干管和所述毛管通过多根沿坡面竖向延伸的支管连通,所述支管的顶部与所述干管连通,所述支管的底部与所述排水管连通,所述毛管上设有若干滴箭组件。
每个所述滴箭组件包括分水器、发丝管和若干滴箭,所述分水器包括进水口和若干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发丝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发丝管的另外一端与所述滴箭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主骨架与所述支骨架纵横交错形成的网格之间填充设置有若干空心砖。在主骨架和支骨架形成的网格之间填充若干空心砖,能够有效对坡面的土壤进行固定,将植被栽种在空心砖里的土壤中,能够有效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对植被和土壤起到固定作用,从而提高植被的成活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支骨架为折线形支骨架。折线形支骨架的结构强度更高,能够在坡面上承受更多的土壤而不用担心发生损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挡水槽的边缘高于所述干管。挡水槽的边缘高于干管能够有效防止坡顶的沙石在滚落的过程中刮伤干管的管壁,避免干管破损开裂,对干管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干管上设有若干进排气阀。进排气阀用来调节管网进气和排气,防止停水时管网内产生负压,和开始供水时,管网排气不畅产生气阻,使管网破坏,影响正常供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压力补偿滴头,所述分水器的进水口与所述压力补偿滴头连通,所述压力补偿滴头与所述毛管连通。通过增加压力补偿滴头,能够对毛管的流量进行调节,使滴箭组件出水更加稳定,提高灌溉均匀度,特别适用于起伏地形,系统压力不均衡和毛管较长的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分水器包括四个出水口,所述毛管为五根。将分水口设置为四个,毛管设置为五根,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对周边土壤的有效灌溉,经济适用,成本适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干管、所述支管和所述毛管均为黑色PE管,所述毛管外套设黑色保温管。设置为黑色PE管能够大大提高管道的抗紫外线能力,而在毛管外套设保温管,能够提高毛管的耐寒能力,避免降温使得毛管内的水流结冰而堵塞整个路堤边坡灌溉系统,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适合高原地区强紫外线和严寒的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枢纽系统与所述干管连通,所述枢纽系统包括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与第一压力表、反冲洗过滤器、第二控制阀、注肥器、第三控制阀、安全阀、第二压力表、水表和逆止阀依次连通,空压机与所述第三控制阀、所述安全阀和所述压力表并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若干控制基站,所述控制基站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太阳能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土壤湿度采集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同时与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所述反冲洗过滤器、所述逆止阀、所述空压机、所述安全阀分别连接。
通过土壤湿度采集模块收集土壤的含水量,控制基站的控制模块对各个阀门的控制,能够有效实现滴灌系统的自动化灌溉运行,而控制模块的能源供给则有太阳能模块提供,而控制模块的信息的收发则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进行,从而不需要额外铺设电力能源管线和数据传输管线,这样的设置,能够大大提高滴灌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便于无人化操作和使用,降低滴灌系统的人工劳动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在坡面上通过设置横纵交叉的主骨架和支骨架,使得其能够对坡面的土壤进行保持,稳固土壤,避免滑坡,便于植物扎根和生长,然后利用横纵交叉的干管、支管和毛管,将水输送到坡面的主要位置,然后通过滴箭组件对坡面上的植物进行滴灌,从而保证坡面上植被生长对于水的需求。另外在坡顶本实用新型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设置了挡水缘,通过挡水缘能够有效减少从坡顶滑落的砂石,避免滑落的砂石对脆弱的滴灌系统造成损坏,大大延长了路堤边坡灌溉系统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路堤边坡灌溉系统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的侧剖视图。
图2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实施例提供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的滴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
图5是图4实施例提供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的滴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实施例提供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的枢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实施例提供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的侧剖视图。
图8是图7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4实施例提供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的滴箭的轴测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滴箭的箭体和箭柄的主视图。
图11是图9所示滴箭的箭套的主视图。
图12是图9所示滴箭的过滤栏栅的一侧放大视图。
图13是图9所示滴箭的过滤栏栅的另一侧放大视图。
图14是图9所示滴箭的迷宫流道的放大视图。
图中标记分别为:
基床1、坡顶2、坡面3、路肩4、挡水缘5、基座6、坡脚平台7、排水沟8、主骨架9、支骨架10、干管11、毛管12、排水管13、支管14、滴箭组件15、分水器16、发丝管17、滴箭18、空心砖19、进排气阀20、压力补偿滴头21、第一控制阀22、第一压力表23、反冲洗过滤器24、第二控制阀25、注肥器26、第三控制阀27、安全阀28、第二压力表29、水表30、逆止阀31、空压机32、控制基站33、控制模块34、太阳能模块35、无线通信模块36、土壤湿度采集模块37、
箭体100、导流板101、分流面102、方形导流孔103、
箭柄200、过滤栏栅201、过滤槽2010、过滤板2011、进水槽2012、出水槽2013、迷宫流道202、第一凹槽2021、第二凹槽2022、
箭套300、通槽301、柱状箭套302、锥状箭套303、直线通槽3010、螺旋通槽3011、
导流盘400、导流槽401、
压力补偿环500、进水口501、出水口502、上盖503、下盖504、过滤块50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以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参见图1至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描述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包括基床1,基床1铺设在坡顶2,所述基床1与坡面3交接的边缘设置有路肩4,路肩4沿坡面3横向设置,路肩4底部设有挡水缘5,挡水缘5一端插设在路肩4和坡顶2之间,挡水缘5的另外一端设有挡水槽,挡水槽的边缘凸出于坡面3,坡面3的底部设有基座6,基座6沿坡面3横向设置,坡面3的底部设有坡脚平台7,坡脚平台7设有排水沟8,排水沟8相邻基座6设置且沿坡面3横向延伸。
坡面3上设有多根沿坡面3纵向并列的主骨架9和多根沿坡面3横向并排的支骨架10,主骨架9与支骨架10设置在挡水缘5与基座6之间且纵横交错,主骨架9的顶端与挡水缘5连接,主骨架9的底部与基座6连接。
相邻挡水缘5设有沿坡面3横向延伸的干管11,多根沿坡面3横向延伸的毛管12并排设置在坡面3和坡脚平台7上,相邻排水沟8设有排水管13,干管11和毛管12通过多根沿坡面3竖向延伸的支管14连通,支管14的顶部与干管11连通,支管14的底部与排水管13连通,毛管12上设有若干滴箭组件15。
每个滴箭组件15包括分水器16、发丝管17和若干滴箭18,分水器16包括进水口和若干出水口,出水口与发丝管17的一端连通,发丝管17的另外一端与滴箭18连通。
在坡面3上通过设置横纵交叉的主骨架9和支骨架10,使得能够对坡面3的土壤进行保持,稳固土壤,避免滑坡,便于植物扎根和生长,然后利用横纵交叉的干管11、支管14和毛管12,将水输送到坡面的主要位置,然后通过滴箭组件15对坡面3上的植物进行滴灌,从而保证坡面3上植被生长对于水的需求,另外在坡顶2本实用新型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设置了挡水缘5,通过挡水缘5能够有效减少从坡顶2滑落的砂石,避免滑落的砂石对脆弱的滴灌系统造成损坏,大大延长了路堤边坡灌溉系统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路堤边坡灌溉系统的维护成本。
参见图4至图14。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描述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主骨架9与支骨架10纵横交错形成的网格之间填充设置有若干空心砖19。在主骨架9和支骨架10形成的网格之间填充若干空心砖19,能够有效对坡面3的土壤进行固定,将植被栽种在空心砖19里的土壤中,能够有效防止坡面3水土流失,对植被和土壤起到固定作用,从而提高植被的成活率。
本实施例中,支骨架10为折线形支骨架10。折线形支骨架10的结构强度更高,能够在坡面3上承受更多的土壤而不用担心发生损坏。
同时,挡水槽的边缘高于干管11。挡水槽的边缘高于干管11能够有效防止坡顶2的沙石在滚落的过程中刮伤干管11的管壁,避免干管11破损开裂,对干管11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干管11上设有若干进排气阀20。进排气阀20用来调节管网进气和排气,防止停水时管网内产生负压,和开始供水时,管网排气不畅产生气阻,使管网破坏,影响正常供水。
进排气阀20一般设在顺坡布置的管道系统最高处,或逆坡布置的管道末端,以调节管网进气和排气,防止停水时管网内产生负压,和开始供水时,管网排气不畅产生气阻,使管网破坏,影响正常供水。进排气阀20位置及个数均应根据现场地形条件决定(均安装于轮灌区管网系统不同地段最高处),一般每个轮灌区不少于3个。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管路具体设置要求如下,
1)干管11:在线路路堤地段路肩4的挡水缘5或路堑地段堑顶镶边处布置干管11。
2)支管14:按顺坡方向布置支管14,垂直于干管11,每隔50m沿踏步布置一根支管14至平台处,末端与排水管13相连。
3)毛管12:按坡度3‰布置毛管12,垂直于支管14,端头略高。位于边坡的毛管12间距0.75m,长度50m。位于平台的毛管12布置1根,①边坡高度<3m时,毛管12长度10m;②边坡高度≥3m时,长度50m。
4)排水管13:与支管14末端相接,便于冬季到来之前排干管11、支管14、毛管12中的积水,排向路基两侧的排水沟8或侧沟。
5)管材:干管11选用φ90mm,支管14、排水管13选用外径为φ40mm,毛管12选用外径φ20mm。
同时,由于本实施例的结构设置,使得实施例能够采用重力排水法有效防冻,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采取重力排水法,要配套排水管13与手动排水阀,并严格控制停水时间。
1.每处轮灌区的排水管13都应该设置手动排水阀,排水阀一般采用球阀、闸阀,保证施工安装的管道有一定的坡度,并为顺坡,以方便管道内的水顺利排出管道。
2.当排水阀打开后排出的水由末端管子进入路基两侧的水沟或侧沟。
在秋冬灌溉完成后,要采用手动排水措施。通过排水阀向排水沟8或侧沟排水。在打开排水阀之前要停泵或关闭控制闸阀,检查排水井或其他排水通道是否通畅。未来了避免因真空抽吸在成排水不畅,要利用设在高出的进排气阀20以增加大气压,确保排水管13路畅通。当重力排水完成后,关闭所有排水阀。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还包括枢纽系统,枢纽系统与干管11连通,枢纽系统包括第一控制阀22,第一控制阀22与第一压力表23、反冲洗过滤器24、第二控制阀25、注肥器、第三控制阀27、安全阀28、第二压力表29、水表30和逆止阀31依次连通,空压机32与第三控制阀27、安全阀28和第二压力表29并联连通。
分水器16包括四个出水口,毛管12为五根。将分水口设置为四个,毛管12设置为五根,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对周边土壤的有效灌溉,经济适用,成本适中。
在本实施例中,反冲洗过滤器24可以采用碟片式过滤器,作为与水源连接的一级过滤处理,以减弱因供水系统的杂质引起的滴箭组件15的堵塞及供水管道壁的杂质沉淀,确保滴灌正常进行,并且减少维护工作。本实施例优选地反冲洗过滤器24接口尺寸为3英寸,过滤等级要求120目,允许通过流量40m³/h,最大可承压2.8kg(bar)。
本实施例,优选地,还包括压力补偿滴头21,分水器16的进水口与压力补偿滴头21连通,压力补偿滴头21与毛管12连通。通过增加压力补偿滴头21,能够对毛管12的流量进行调节,使滴箭组件15出水更加稳定,提高灌溉均匀度,特别适用于起伏地形,系统压力不均衡和毛管12较长的情况。
采用由1只压力补偿滴头21带2个或4个滴箭18,压力补偿滴头21与滴箭18之间由φ3毛管12相连,毛管12长度可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在运行过程中,施工中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校正。将出水口设置为四个,毛管12设置为五根,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对周边土壤的有效灌溉,经济适用,成本适中。
本实施例为了能够更加适合高原强紫外线的环境下使用,干管11、支管14和毛管12均为黑色PE管,毛管12外套设黑色保温管。设置为黑色PE管能够大大提高管道的抗紫外线能力,而在毛管12外套设保温管,能够提高毛管12的耐寒能力,避免降温使得毛管12内的水流结冰而堵塞整个路堤边坡灌溉系统,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适合高原地区强紫外线和严寒的环境。
同时,由于枢纽系统的存在,利用本实施例,可以对滴灌系统进行多种冲洗操作,具体操作如下
1)压缩空气吹洗法
选择具有压力设定功能的空压机32进行排空。空压机32的压缩空气流量应根据管径大小合理控制,但压力不宜超过0.35MPa,最好采用压力调节阀13配合来防止压力过高。采用大流量、压力低的压缩空气,可消除一些潜在的隐患。
空压机32开启的时间每次不应超过两分钟。空气的可压缩性与水不同,其瞬间压缩与膨胀的能力远大于水,压力过大或打压的时间过长会对管道造成较大的破坏。
2)试水冲洗
干管11及支管14的冲洗:滴灌系统的冲洗必须使系统注满水并达到正确的工作压力,并按以下步骤进行:
冲洗干管11:系统注满水后,打开排污阀,待排污阀出水干净后,关闭排污阀。
3)常规冲洗
滴灌运行一个星期后,打开一次滴灌管线的末端,冲除末端积存的细小微粒。每个月依次打开各个轮管单元的排水阀18,使用高压力冲洗干管11和支管14,以保证系统内清洁。
4)雨后冲洗
下大雨后淤泥和沙子会进入滴水器,待干了之后流道中的污物会沉淀而堵塞滴水器。为防止滴水器堵塞,通常是在雨后1~2d进行冲洗。
本实施例的管道的施工安装时,要按设计书及实际桩号进行。管道施工安装主要包括:干管11、支管14、毛管12铺设;滴箭组件15安装;水阻管安装。
干管11、支管14、毛管12铺设:
管道铺设一般需施工人员6—8人首先按设计书或滴灌系统的设计图纸上数据对各种规格的管材进行剪裁,再依次将它们连接、铺设。
干管11、支管14、毛管12的连接,分冷接和热接两种方法。冷接就是在不加热的情况下,用强力把两管连接在一起。热接则是在加热的情况下使两管连在一起。一般的做法是:把要连接的两个管端置于沸腾的油(或水)中,或用火烤(应注意掌握火候),待管端变软,用接头可顺利地把两管端接在一起,然后用铁丝把接口处捆扎好。
滴箭组件15安装:
滴箭组件15安装主要是压力补偿滴头21与毛管12的连接,其连接方式大致可分为间接式和插接式两种。管间的压力补偿滴头21的安装,是根据压力补偿滴头21的间距,剪断毛管12,并与压力补偿滴头21串联。插接式滴头的安装,应先根据压力补偿滴头21间距,在与管轴线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的毛管12壁上打孔,在孔中插装压力补偿滴头21,并拴在毛管12上。
为防止压力补偿滴头21受毛管12的管壁挤压而缩小至水断流,打孔不宜太小。但打孔也不宜过大,过大则容易造成脱落漏水。合适的孔径是插入压力补偿滴头21时,手感顺利而无间隙。压力补偿滴头21的安装与干、支管14安装可同时进行,也可先走一步。
在安装压力补偿滴头21时,一般需用20人左右,其中4—6人在施工员的指导下负责发放压力补偿滴头21,其余人分组,每个打孔器有2、4人负责压力补偿滴头21安装。
水阻管的安装:
水阻管部分的安装,要求在施工员的指导下,认真操作。其步骤是:①2~3人在支管14指定的位置上用钻打孔,并安装好旁通;②4人在毛管12接口处装水阻管,并与对立的旁通连接。水阻管的安装方法,按设计要求,把一定长度的水阻管和水阻接头(1个)连接在一起,把带接头的水阻管插入对应的毛管12中,直到水阻接头进入毛管124厘米左右为止,然后,把此毛管12与捆扎好的对应旁通连接起来,即安装完毕。
管道安装完毕,初检合格就可进行试滴,试水时先打开所有控制阀,放水冲洗整个管道,排除管中杂物,然后将各级管道尾部用堵头堵好。以一根支管14与其所带毛管12组成的轮灌区为单位,按相应的压力供水,调整各闸阀,检查接头、管道有无漏水,各个滴箭18滴水是否均匀等。如有故障,要及时排除,直至合格为止。
本实施例使用的时候采取分片轮灌方式。同时开启的支管14作为一个轮灌组,当一个灌水小区灌水结束后,先开下一个小区,然后关闭灌水结束小区,严禁先关后开。雨季时可根据具体雨量少灌或不灌。
滴灌系统的干管11上设有若干进排气阀20,进排气阀20相邻支管14设置。进排气阀20用来调节管网进气和排气,防止停水时管网内产生负压,和开始供水时,管网排气不畅产生气阻,使管网破坏,影响正常供水。
本实施例提供的滴灌系统,优选地,还包括若干控制基站33,控制基站33包括控制模块34,控制模块34分别与太阳能模块35、无线通信模块36和土壤湿度采集模块37连接,控制模块34同时与第一控制阀22、第二控制阀25、第三控制阀27、反冲洗过滤器24、逆止阀31、安全阀28分别连接。
通过土壤湿度采集模块37收集土壤的含水量,控制基站33的控制模块34对各个阀门的控制,能够有效实现滴灌系统的自动化灌溉运行,而控制模块34的能源供给则有太阳能模块35提供,而控制模块34的信息的收发则通过无线通信模块36进行,从而不需要额外铺设电力能源管线和数据传输管线,这样的设置,能够大大提高滴灌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便于无人化操作和使用,降低滴灌系统的人工劳动成本。
本实施例中控制层以控制基站33为载体,该层既要接收上位机(集中控制层)的控制参数和指令,又要采集现场的压力、土壤和空气、光照数据,控制电磁阀的通断。本实施例的底控制层的核心设备是无线通信模块36。本实施例底控制层与集中控制层之间的通信方式为无线通信技术。
本实施例底控制层由若干个控制基站33构成,控制基站33能够控制一路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也可以采集多路数据,视现场要求采集一路阀后水压状态信号,采集一路土壤或空气环境参数。现场植物生长环境数据采集的植物环境数据主要包括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电导率、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等,尽管这些数据在作物灌溉模型中均作为条件参量,但作为实用和先进相结合的智能灌溉系统,土壤含水率是最为重要的参数,故一般情况下通常采集土壤温湿度数据。
终端控制层由管理员通过操作手机APP,实现对电磁阀基站的远程控制和检测。
本项目为带状区域,轮灌区呈线形结构,要敷设电源线和控制线的施工难度都较大,实际施工过程中,控制基站33采用太阳能供电。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控阀基站优选地由全铜阀体、解码器、电控执行机构组成,并预留有后备电源POE供电接口及太阳能电源接口。经试验段多次测试,开启及关闭动作可靠,能较好满足高原地区智能灌溉的控制需求。
本实施例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中的滴箭18,包括箭体100、箭柄200和箭套300,箭体100的一端为锥状,箭体100的另一端设有导流盘400,导流盘400上设有导流槽401,导流盘400与箭柄200的一端连接,箭柄200的表面开设有迷宫流道202,迷宫流道202与导流槽401连通,箭柄200远离导流盘400的一端设有用于过滤的过滤栏栅201,过滤栏栅201与导流槽401连通,箭套300套设在箭体100外且与导流盘400连接,箭套300开设有通槽301;
过滤栏栅201包括贯通箭柄200的过滤槽2010和在过滤槽2010内设置的过滤板2011,多个过滤板2011平行阵列在过滤槽2010内,箭柄200还开设有进水槽2012和出水槽2013,进水槽2012连通过滤槽2010的一侧与箭柄200的端面,出水槽2013连通过滤槽2010的另一侧与迷宫流道202。
本实施例通过过滤栏栅201对沙石进行有效过滤,避免在使用泥沙含量较高的水体时造成滴箭18堵塞,另外利用迷宫流道202能够大大降低水压对水流流速的影响,使得滴灌更加稳定,同时导流盘400开设有导流槽401,一方面利用导流槽401能够进一步阻隔沙石进入到箭体100内,起到二次过滤的作用,另外一方面导流槽401能够进一步减少水压对水流的影响,提高滴箭18出水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过滤板2011水平设置。将过滤板2011水平设置能提高过滤栏栅201的过滤量,如果过滤栏栅201的过滤板2011倾斜设置,会使的过滤栏栅201对细微的颗粒阻挡,由于旱区水体本身含有较高的泥沙量,这种设置会使得过滤栏栅201经常发生堵塞,需要经常疏通,而将过滤板2011水平设置,使得过滤通道有所扩大,部分细微的泥沙会通过滴灌的时候的水流流出,不会堵塞滴箭18,从而延长了滴箭18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滴箭18的维护成本。
而与过滤栏栅201连通的迷宫流道202则包括多个第一凹槽2021和多个第二凹槽2022,第一凹槽2021和第二凹槽2022均为半圆形,第一凹槽2021与第二凹槽2022相对设置,第一凹槽2021与第二凹槽2022依次交错且连通。这样设置的迷宫流道202大大提高了水流的流经路径长度,使得水流的速度在到达箭体100的时候更加趋于稳定,减少水压对水流的流速的影响,从而使得滴箭18的出水流量更加稳定,便于管理和控制。
另外,设置的时候第一凹槽2021之间的圆心距大于第二凹槽2022之间的圆心距。将第一凹槽2021之间的圆心距和第二凹槽2022的圆心距设置为不等的,能够使得水流在流经迷宫流道202的时候进一步提高水流的湍流度,进一步减少水压对水流的影响,保证滴灌的出水稳定。
而为了能够使得水流在流经与迷宫流道202连通的导流槽401时流速进一步下降,降低水压对水流的流量的影响,保证滴箭18出水流量的稳定,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将与迷宫流道202连通的导流槽401的截面设置为喇叭状,导流槽401的小槽口与迷宫流道202连接,导流槽401的大槽口朝向箭体100。
同时本实施例中的箭体100包括导流板101,多块导流板101对接,优选地为四块导流板101对接。将四块导流板101与导流盘400连接。这种箭体100结构的设置能够大大减少箭体100的重量,便于携带和降低制造成本,而多块导流板101的拼接结构同时能够提供足够的结构强度,保证滴箭18在插入土壤的过程中不会受压变形或损坏。
四个导流板101中至少一个导流板101与导流槽401对应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为其中一个导流板101与导流槽401对应连接,导流板101与导流槽401连接的一端开设有分流面102,分流面102与导流槽401形状相对应,本实施例中分流面102的截面为三角形,用于将导流槽401引入的水流分割为两路水流。通过导流板101对经导流槽401流入的水流进行分割,使得水流能够更加均匀的充满箭套300内,从而保证滴箭18通过箭套300更加均匀的出水和浇灌滴箭18周围的土壤。
本实施例中,与和导流槽401连接的导流板101相邻的两个导流板101上,分别开设有方形导流孔103。每个方形导流孔10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坡口,用于使导流孔内的水流流向与箭体100的轴线夹角为锐角。通过方形导流孔103能够提高滴箭18内的分水速度,保证在滴箭18内分水的同时不影响滴箭18的出水流量。将水流流向与箭体100的轴线的夹角设置为锐角,能够降低分水时水流所受到的阻力,保证分流的速度从而满足滴箭18的出水流量的要求。
套设在箭体100外的箭套300包括柱状箭套302和锥状箭套303,柱状箭套302和锥状箭套303连接,柱状箭套302设有多个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直线通槽3010,锥状箭套303设有多个沿轴向方向延伸的螺旋通槽3011,直线通槽3010与螺旋通槽3011一一对应连接。
采用在箭套300外设置一一对应的直线通槽3010和螺旋通槽3011,使得滴箭18在出水的时候,水流能够先沿着直线通槽3010顺势流出保证滴箭18的出水流量,满足灌溉要求,同时利用螺旋通槽3011使得滴箭18的水流在出水过程中水路路径延长,大大提高滴箭18滴灌的渗透能力,保证浇灌到足够的土壤深度,提高对植被的精准灌溉程度,减少水的蒸发,从而有效保证滴箭18对旱区植被灌溉的需求。
本实施例根据种植植物与土壤载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尺寸,一般箭体100的锥状部分长度为5-10cm,是用于插入土壤或栽培基质中起固定导流用,箭柄200一般为3-7cm,优选地为5cm。根据实际使用需求不同,本实施例可以将箭柄200设置为弯曲的弯箭,这样本实施例在一些空间比较小的环境下或者是特殊需求的环境下连接更为平滑。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路堤边坡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床,所述基床铺设在坡顶,所述基床与坡面交接的边缘设置有路肩,所述路肩沿所述坡面横向设置,所述路肩底部设有挡水缘,所述挡水缘一端插设在所述路肩和所述坡顶之间,所述挡水缘的另外一端设有挡水槽,所述挡水槽的边缘凸出于所述坡面,所述坡面的底部设有基座,所述基座沿所述坡面横向设置,所述坡面的底部设有坡脚平台,坡脚平台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相邻所述基座设置且沿所述坡面横向延伸;
所述坡面上设有多根沿坡面纵向并列的主骨架和多根沿坡面横向并排的支骨架,所述主骨架与所述支骨架设置在所述挡水缘与所述基座之间且纵横交错,所述主骨架的顶端与所述挡水缘连接,所述主骨架的底部与所述基座连接;
相邻所述挡水缘设有沿坡面横向延伸的干管,多根沿坡面横向延伸的毛管并排设置在所述坡面和坡脚平台上,相邻所述排水沟设有排水管,所述干管和所述毛管通过多根沿坡面竖向延伸的支管连通,所述支管的顶部与所述干管连通,所述支管的底部与所述排水管连通,所述毛管上设有若干滴箭组件;
每个所述滴箭组件包括分水器、发丝管和若干滴箭,所述分水器包括进水口和若干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发丝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发丝管的另外一端与所述滴箭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骨架与所述支骨架纵横交错形成的网格之间填充设置有若干空心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骨架为折线形支骨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槽的边缘高于所述干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管上设有若干进排气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补偿滴头,所述分水器的进水口与所述压力补偿滴头连通,所述压力补偿滴头与所述毛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器包括四个出水口,所述毛管为四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管、所述支管和所述毛管均为黑色PE管,所述毛管外套设黑色保温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枢纽系统与所述干管连通,所述枢纽系统包括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与压力表、反冲洗过滤器、第二控制阀、注肥器、第三控制阀、安全阀、压力表、水表和逆止阀依次连通,空压机与所述第三控制阀、所述安全阀和所述压力表并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路堤边坡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控制基站,所述控制基站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太阳能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土壤湿度采集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同时与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所述反冲洗过滤器、所述逆止阀、所述空压机、所述安全阀分别连接。
CN201820163585.2U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路堤边坡灌溉系统 Active CN2080640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63585.2U CN208064078U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路堤边坡灌溉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63585.2U CN208064078U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路堤边坡灌溉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64078U true CN208064078U (zh) 2018-11-09

Family

ID=64036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63585.2U Active CN208064078U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路堤边坡灌溉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6407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1528A (zh) * 2020-05-22 2020-09-22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自然灾害风险防范系统
CN117546762A (zh) * 2023-12-20 2024-02-13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膨胀土植绿陡坡的智能化滴灌系统及实施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1528A (zh) * 2020-05-22 2020-09-22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自然灾害风险防范系统
CN111691528B (zh) * 2020-05-22 2021-04-20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自然灾害风险防范系统
CN117546762A (zh) * 2023-12-20 2024-02-13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膨胀土植绿陡坡的智能化滴灌系统及实施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50678B (zh) 干旱缺水地区铁路防沙造林地下渗灌系统及其灌溉方法
CN104141346B (zh) 组合式雨水渗滤树池
CN106342430A (zh) 一种具有自动盐控功能的盐碱地改良系统
CN208064078U (zh) 一种路堤边坡灌溉系统
CN107494206A (zh) 一种智能滴灌设备及滴灌方法
CN106365320A (zh) 一种南方缓坡地稻田排水循环利用与氮磷梯级渗滤拦截去除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106550795A (zh) 一种园林景观组合式立体绿化智能系统
CN201813703U (zh) 一种设施农业膜面集雨重力滴灌系统
CN114557269A (zh) 基于汊渗轮灌调整荒漠河岸系统的方法
CN108867810A (zh) 一种茶园坡地面源污染控制系统
CN211353410U (zh) 坡地茶园渗管取水集水滴灌系统
CN208675986U (zh) 果树种植场
CN208273571U (zh) 一种滴灌系统
CN202482930U (zh) 适宜干旱山地应用的集雨造林系统
CN210808649U (zh) 一种荒漠化地区种植作物的灌溉滴管系统
CN107653960A (zh) 一种用于道路两侧雨水生物过滤收集绿化带单元
CN211241172U (zh) 一种组配式稻茬小麦灌溉排水合一出口装置
CN209914646U (zh) 一种岩质边坡植物种养结构
CN114246127A (zh) 一种农田灌溉系统
CN209594362U (zh) 雨落水管断接用高位雨水花箱
CN208792458U (zh) 一种茶园坡地面源污染控制系统
CN210168641U (zh) 一种全自动高效灌溉装置
CN206949100U (zh) 一种用于丘陵地区的梯田微润灌溉系统
CN207727713U (zh) 一种居住区道路的智能多向排水系统
CN211832221U (zh) 矿山绿化用滴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11

Address after: No. 508, 5th floor, building 6, No. 666, jinfenghuang Avenue, Jinniu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after: Sichuan tietu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99 Golden Phoenix Road, Jinniu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TIECHUA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