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42521U - 流体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42521U
CN208042521U CN201820538724.5U CN201820538724U CN208042521U CN 208042521 U CN208042521 U CN 208042521U CN 201820538724 U CN201820538724 U CN 201820538724U CN 208042521 U CN208042521 U CN 2080425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fluid
heating
pipeline
heating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3872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满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Boho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王满囤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王满囤 filed Critical 王满囤
Priority to CN20182053872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425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425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425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p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加热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的内部空间中的加热管路和用于向加热管路的内部输送流体的流体输送管路,壳体的内部空间中的除加热管路之外的部分构成蓄热空间,在蓄热空间的内部填充有蓄热材料,在蓄热空间的内部还设置有能够通过与外置电源连接从而对蓄热材料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件,在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加热管路的出口相连通的收集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体加热装置可在谷电时通过蓄热材料进行蓄热,在峰电时由蓄热材料释放热量使壳体内部的流体被加热,该流体可以是气体或水等液体,当该流体为液体时,还可通过高压喷头等使液体快速蒸发形成蒸汽进行蒸汽生产,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节约电量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流体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流体加热装置依赖于发电厂提供的电力对气体或水等液体进行加热,其存在加热过程中耗费大量电力的问题,另外,发电厂夜间采用谷电,其大量的谷电电力被浪费得不到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加热装置,可在谷电时通过蓄热材料进行蓄热,在峰电时由蓄热材料释放热量使壳体内部的流体被加热,该流体可以是气体或水等液体,当该流体为液体时,还可通过高压喷头等使液体快速蒸发形成蒸汽进行蒸汽生产,具有能够节约电量的有益效果。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为一种流体加热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中的加热管路和用于向所述加热管路的内部输送流体的流体输送管路,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中的除所述加热管路之外的部分构成蓄热空间,在所述蓄热空间的内部填充有蓄热材料,在所述蓄热空间的内部还设置有能够通过与外置电源连接从而对所述蓄热材料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件,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加热管路的出口相连通的收集口。
另外,技术方案2的流体加热装置,在技术方案1的流体加热装置中,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加热管路的内部喷射高压流体的高压喷头,所述高压喷头的入口与所述流体输送管路的出口相连通。
另外,技术方案3的流体加热装置,在技术方案2的流体加热装置中,所述加热管路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加热管路两两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高压喷头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高压喷头与多个所述加热管路一一对应。
另外,技术方案4的流体加热装置,在技术方案2的流体加热装置中,所述加热管路具有一个,所述高压喷头伸入所述加热管路的内部。
另外,技术方案5的流体加热装置,在技术方案1的流体加热装置中,所述加热管路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加热管路两两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流体输送管路包括主流体输送管路和与所述主流体输送管路连通的多个分流体输送管路,多个所述分流体输送管路与多个所述加热管路一一对应。
另外,技术方案6的流体加热装置,在技术方案1的流体加热装置中,所述加热管路形成为竖直设置的直管状。
另外,技术方案7的流体加热装置,在技术方案1的流体加热装置中,所述蓄热材料为相变蓄热材料。
另外,技术方案8的流体加热装置,在技术方案1的流体加热装置中,所述加热部件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空心管套和设置于所述空心管套的内部的电阻丝,所述电阻丝能够与所述外置电源接通。
另外,技术方案9的流体加热装置,在技术方案8的流体加热装置中,在所述电阻丝上包覆有绝缘保护套。
另外,技术方案10的流体加热装置,在技术方案1的流体加热装置中,在所述收集口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流体出口压力的压力检测控制器,在所述流体输送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压力检测控制器与所述电磁阀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现有的流体加热装置依赖于发电厂提供的电力对水等液体进行加热,其存在加热过程中耗费大量电力的问题,另外,发电厂夜间采用谷电,其大量的谷电电力被浪费得不到利用。
相对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体加热装置,其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的内部空间中的加热管路和用于向加热管路的内部输送流体的流体输送管路,壳体的内部空间中的除加热管路之外的部分构成蓄热空间,在蓄热空间的内部填充有蓄热材料,在蓄热空间的内部还设置有能够通过与外置电源连接从而对蓄热材料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件,在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加热管路的出口相连通的收集口。
实用新型提供的流体加热装置可在谷电时通过蓄热材料进行蓄热,在峰电时由蓄热材料释放热量使壳体内部的流体被加热,该流体可以是气体或水等液体,当该流体为液体时,还可通过高压喷头等使液体快速蒸发形成蒸汽进行蒸汽生产,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节约电量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体加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体加热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11-收集口;2-加热管路;3-高压喷头;4-流体输送管路;41-主流体输送管路;42-分流体输送管路;5-蓄热空间;6-加热部件;7-压力检测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体加热装置的整体结构,对其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体加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流体加热装置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的内部空间中的加热管路2和用于向加热管路2的内部输送流体的流体输送管路4。
其中,壳体1的内部空间中的除加热管路2之外的部分构成蓄热空间5,在蓄热空间5的内部填充有蓄热材料,在蓄热空间5的内部还设置有能够通过与外置电源连接从而对蓄热材料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件6,在壳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加热管路2的出口相连通的收集口11。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向加热管路2的内部喷射高压流体的高压喷头3,高压喷头3的入口与流体输送管路4的出口相连通。
更进一步地,加热管路2具有多个,多个加热管路2两两间隔地设置于壳体1的内部,高压喷头3具有多个,且多个高压喷头3与多个加热管路2一一对应。
另外,流体输送管路4包括主流体输送管路41和与主流体输送管路41连通的多个分流体输送管路42,多个分流体输送管路42与多个加热管路2一一对应。
另外,加热管路2形成为竖直设置的直管状。
另外,蓄热材料为相变蓄热材料。
另外,加热部件6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空心管套和设置于空心管套的内部的电阻丝,电阻丝能够与外置电源接通。
进一步地,在电阻丝上包覆有绝缘保护套。
另外,外置电源为电池。
另外,在收集口11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流体出口压力的压力检测控制器7,在流体输送管路4上设置有电磁阀,压力检测控制器7与电磁阀连接。
第二实施例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体加热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流体加热装置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的内部空间中的加热管路2和用于向加热管路2的内部输送流体的流体输送管路4。
其中,壳体1的内部空间中的除加热管路2之外的部分构成蓄热空间5,在蓄热空间5的内部填充有蓄热材料,在蓄热空间5的内部还设置有能够通过与外置电源连接从而对蓄热材料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件6,在壳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加热管路2的出口相连通的收集口11。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向加热管路2的内部喷射高压流体的高压喷头3,高压喷头3的入口与流体输送管路4的出口相连通。
更进一步地,上述加热管路2具有一个,形成为环状,高压喷头3伸入加热管路2的内部。
另外,蓄热材料为相变蓄热材料。
另外,加热部件6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空心管套和设置于空心管套的内部的电阻丝,电阻丝能够与外置电源接通。
进一步地,在电阻丝上包覆有绝缘保护套。
另外,外置电源为发电厂提供的电力。
另外,在收集口11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流体出口压力的压力检测控制器7,在流体输送管路4上设置有电磁阀,压力检测控制器7与电磁阀连接。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上述的两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被加热对象是液体且加热目的不是产生蒸汽而是产生升温了的液体时,以及在被加热对象是气体,加热目的是为了产生高温气体时,可均不设置高压喷头3。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体加热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下面说明其工作原理。
使用时,在外置电源为发电厂提供的电力时,于夜间接通外置电源,使用谷电接通加热部件6,从而利用谷电对蓄热材料进行蓄热;利用流体输送管路4和高压喷头3向壳体1内部喷射液体喷雾,从而利用蓄热材料对通入至壳体1内部的液体喷雾进行加热,使壳体1内部的液体喷雾快速蒸发形成蒸汽。
或者,去掉高压喷头3,向流体输送管路4输入低温液体,以同样的加热方式对低温液体进行加热得到高温液体,或者,去掉高压喷头3,向流体输送管路4输入低温气体,以同样的加热方式对低温气体进行加热得到高温气体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体加热装置可在谷电时通过蓄热材料进行蓄热,在峰电时由蓄热材料释放热量使壳体内部的流体被加热,该流体可以是气体或水等液体,当该流体为液体时,还可通过高压喷头等使液体快速蒸发形成蒸汽进行蒸汽生产,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节约电量、降低生产成本等有益效果。
尤其是在对液体加热产生蒸汽时,高压喷头的使用,可使进入到壳体内部的液体尽快被蒸发,缩短预热时间,提高产气效率。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变蓄热材料作为蓄热材料进行蓄热,其具有较高的蓄热密度,一般可达200kJ/kg以上,能够通过相变在恒温下放出大量热量。另外,虽然显热蓄热材料中气一液和气一固转变的相变潜热值要比液一固转变、固一固转变时的潜热大,但因其在相变过程中存在容积的巨大变化,使其在工程实际应用中会存在很大困难。而相比之下,使用相变蓄热材料,其蓄、放热过程近似等温,具有容易控制等优点。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加热部件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空心管套和设置于空心管套的内部的电阻丝,电阻丝能够与外置电源接通,从而,可通过电阻丝对导热介质进行快速加热,达到快速生成蒸汽的功能,同时,通过进一步地,在电阻丝上包覆有绝缘保护套,保证该加热过程的安全性。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收集口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流体出口压力的压力检测控制器,在流体输送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压力检测控制器与电磁阀连接,使用时,可对压力检测控制器预设压力阈,当压力检测控制器显示的流体出口压力大于该压力阈的最大值时,压力检测控制器发送超压信号给电磁阀,电磁阀开度调小,从而减小壳体内部气压;当压力检测控制器显示的流体出口压力小于该压力阈的最小值时,压力检测控制器发送低压信号给电磁阀,电磁阀开度调大,从而增加壳体内部气压,由此,实现壳体内部的压力平衡。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使壳体形成为以下结构:包括内壳和套设在内壳的外部的外壳,内壳与外壳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由此,可通过保温材料强化蓄热材料的蓄热功能,由此,使蓄热材料储存更多的热能。
另外,还可以在壳体的内壁上均匀分布多个自壳体的内部向壳体的外部方向凹陷的凹坑,通过这些凹坑来储存部分来自高压喷头的高压流体喷雾,由此保持壳体内壁湿润,进一步保证对液体进行蒸发时的安全性。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
例如,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变蓄热材料作为蓄热材料进行蓄热,但是不限于此,上述的蓄热材料也可以是例如水等显热蓄热材料,其气一液和气一固转变的相变潜热值要比液一固转变、固一固转变时的潜热大,但是,显热蓄热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存在容积的巨大变化,相比之下,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描述,应用相变蓄热材料作为蓄热材料进行蓄热,其蓄、放热过程更安全、更容易被控制。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加热部件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空心管套和设置于空心管套的内部的电阻丝,电阻丝能够与外置电源接通,但是不限于此,上述的加热部件也可以是包括绝缘导热外套和设置于绝缘导热外套的内部的陶瓷片加热体等,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加热功能即可。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加热部件形成为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空心管套和设置于空心管套的内部的电阻丝的情况下,进一步地,在电阻丝上包覆有绝缘保护套,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的绝缘保护套,而是通过对空心管套进行全面防水密封来实现安全防护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在电阻丝上包覆绝缘保护套,由此,可通过绝缘保护套对电阻丝进行缠绕保护,由此,充分提升该加热部件的安全性能。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收集口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流体出口压力的压力检测控制器,在流体输送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压力检测控制器与电磁阀连接。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的结构,同样能够实现利用蓄热材料蓄热从而促进蒸发产生蒸汽的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进行设置,其可通过对压力检测控制器预设压力阈,当压力检测控制器显示的流体出口压力大于该压力阈的最大值时,压力检测控制器发送超压信号给电磁阀,电磁阀开度调小,从而减小壳体内部气压;当压力检测控制器显示的流体出口压力小于该压力阈的最小值时,压力检测控制器发送低压信号给电磁阀,电磁阀开度调大,从而增加壳体内部气压,由此,实现壳体内部的压力平衡。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高压喷头具有多个,且多个高压喷头与多个加热管路一一对应,但是不限于此,上述高压喷头也可以仅仅具有一个,安装于主流体输送管路的入口处,以使进入到主流体输送管路中的液体为高压雾化液体,同样可实现对液体进行加热蒸发的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进行设置,其可避免高压雾化液体在自主流体输送管路向分流体输送管路运输的过程中部分重新液化,充分保证蒸发过程的高效性。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流体输送管路包括主流体输送管路和与主流体输送管路连通的多个分流体输送管路,多个分流体输送管路与多个加热管路一一对应,但是不限于此,上述流体输送管路也可以仅仅具有一个,并在壳体的内部设置各个加热管路的汇流管,使流体输送管路的出口与该汇流管的管口相连通,同样可实现上述的流体输送功能,但是,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进行设置,能够使液体被及时补充,从而提高加热效率,尤其是在液体蒸发产生蒸汽的过程中,上述结构有利于高温雾化液体在壳体的内部均匀分布,从而保证较高的蒸发效率,提高产气量。
另外,在上述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该加热管路也可以不是环形,而是形成为竖直管状,同样可实现加热功能。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体加热装置,可由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种结构组合而成,同样能够发挥上述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中的加热管路和用于向所述加热管路的内部输送流体的流体输送管路,
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中的除所述加热管路之外的部分构成蓄热空间,在所述蓄热空间的内部填充有蓄热材料,在所述蓄热空间的内部还设置有能够通过与外置电源连接从而对所述蓄热材料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件,
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加热管路的出口相连通的收集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加热管路的内部喷射高压流体的高压喷头,所述高压喷头的入口与所述流体输送管路的出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路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加热管路两两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高压喷头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高压喷头与多个所述加热管路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路具有一个,所述高压喷头伸入所述加热管路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路具有多个,多个所述加热管路两两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流体输送管路包括主流体输送管路和与所述主流体输送管路连通的多个分流体输送管路,多个所述分流体输送管路与多个所述加热管路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路形成为竖直设置的直管状。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材料为相变蓄热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空心管套和设置于所述空心管套的内部的电阻丝,所述电阻丝能够与所述外置电源接通。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阻丝上包覆有绝缘保护套。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流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集口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流体出口压力的压力检测控制器,在所述流体输送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压力检测控制器与所述电磁阀连接。
CN201820538724.5U 2018-04-16 2018-04-16 流体加热装置 Active CN2080425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38724.5U CN208042521U (zh) 2018-04-16 2018-04-16 流体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38724.5U CN208042521U (zh) 2018-04-16 2018-04-16 流体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42521U true CN208042521U (zh) 2018-11-02

Family

ID=63945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38724.5U Active CN208042521U (zh) 2018-04-16 2018-04-16 流体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4252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0309A (zh) * 2019-06-11 2019-09-10 顾海明 一种高效节能锅炉
CN114992854A (zh) * 2022-06-10 2022-09-02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蓄热式电锅炉、供热系统及供热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0309A (zh) * 2019-06-11 2019-09-10 顾海明 一种高效节能锅炉
CN114992854A (zh) * 2022-06-10 2022-09-02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蓄热式电锅炉、供热系统及供热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62270U (zh) 一种可移动式热能储备装置
CN208042521U (zh) 流体加热装置
CN205535703U (zh) 一种陶瓷基体熔盐相变高温蓄热式谷电利用蒸汽发生装置
CN105509019B (zh) 一种陶瓷基体熔盐相变高温蓄热式谷电利用蒸汽发生装置
CN105890026B (zh) 坑道式电加热蓄热体结构及控制方法
CN206131837U (zh) 高压电储能装置
CN107843008A (zh) 一种相变蓄热型即热热泵小厨宝
CN108253831A (zh) 饱和水-蒸汽储能系统和储能方法
CN106410302A (zh) 一种高低温可控的动力锂离子电池装置
CN104896556A (zh) 利用低谷电为能源的蒸汽供热系统
CN107860132A (zh) 一种相变蓄热式太阳能即热热泵系统
CN108332594A (zh) 一种套管型一体化蓄热装置及其蓄热应用系统
CN103836328A (zh) 氢气储放系统
CN207622115U (zh) 电加热式供热装置
CN109883234A (zh) 一种常压相变储热装置
CN206281224U (zh) 一种太阳能与燃气热水器全自动热水切换设备
CN208058804U (zh) 蒸汽发生装置
CN211258739U (zh) 一种计算机废热利用装置
TWM620830U (zh) 噴灑式再加熱型蒸汽反應裝置及使用其的發電設備
CN207196450U (zh) 光热电高效蒸汽发生系统
CN101943492A (zh) 自控温太阳能热水系统
CN105757965A (zh) 电加热水装置
CN206803323U (zh) 一种熔盐蓄热热空气取热锅炉
CN113295033A (zh) 一种内置多级换热器的熔盐储热锅炉
CN204665695U (zh) 太阳能热水器蓄电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15

Address after: 050091 Tian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010-11-201, 319 Xiangjiang Road, Shijiazhuang High-tech Zone,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bei Bohou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062553 No. 18, Zhuangjiaying Village, Renqiu Offshore Town, Cangzhou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ang Mand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