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41159U - 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用转接件及风道转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用转接件及风道转换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041159U CN208041159U CN201820184816.8U CN201820184816U CN208041159U CN 208041159 U CN208041159 U CN 208041159U CN 201820184816 U CN201820184816 U CN 201820184816U CN 208041159 U CN208041159 U CN 2080411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channel
- conversion device
- adapter
- channel conversion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用转接件,转接件的两端分别设有转接轴和转接套,转接轴与风道转换装置的连接横梁可绕轴旋转的连接,转接套与风道转换装置的风道挡板不可相对旋转的固定连接。一种风道转换装置,其包括可相对旋转的安装于风道上的风道挡板;电机输出轴经连杆机构与风道挡板相连接,以在电机输出轴旋转过程中经连杆机构带动风道挡板绕轴旋转,使风道挡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移动;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如上所述的风道转换装置用转接件。通过在风道转换装置上加装转接件,令连接横梁只需摆动一较小范围的角度,就可带动转接件产生一较大范围的转动角度,保证了风道挡板的转动范围,实现了减小风道转换装置移动路径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风道转换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用转接件,还涉及一种装有上述风道转换装置的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烘洗一体机在烘干模式下,一般都采用冷凝式干衣,也就是采用封闭风道,由冷凝器进行加热的加热干燥空气被送入装有衣物的滚筒中,从衣物中夺取了水分的湿空气被送回到蒸发器处进行除湿,除湿后的空气再次由冷凝器加热,并送入滚筒中,如此循环,不断带走衣物上的水分直至衣物干燥。干燥结束后需要进行冷却处理,将滚筒内的温度降低到合适的温度,保证用户不会被烫伤。
现有技术的烘洗一体机在冷却模式下,一般采用水冷式或者压缩机式,利用自来水或者压缩机驱动,来降低滚筒内的温度。但是自来水式冷却方式的冷却效率低,冷却时间长,同时还浪费水资源;压缩机式冷却方式虽然效率高时间短,但是成本却非常昂贵。
还有,申请人在之前设计了一种具备两套衣物处理设备的衣物处理装置,两套衣物处理设备可分别对衣物进行烘干处理;但现有技术中的烘干设备仅可实现对单一衣物处理设备内衣物的烘干处理;因此,在衣物处理装置上加装两套烘干设备时,令整个机体结构尺寸增大、设备数量增多,造成了产品成本增加、占用空间增大的问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用转接件,以实现缩小风道转换装置移动行程距离,提高转动精确性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转换装置,以实现对风道内气流换向进行对应控制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用转接件,转接件的两端分别设有转接轴和转接套,转接轴与风道转换装置的连接横梁可绕轴旋转的连接,转接套与风道转换装置的风道挡板不可相对旋转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转接套和转接轴的轴线相平行设置,并共同设置于转接件的同一侧。
进一步,转接轴与转接套的轴线相平行、并均与转接件延伸方向相垂直设置。
进一步,转接套为自转接件向一侧凸出延伸的套筒结构,套筒结构的一端开口供风道转换装置的挡板轴对应插入、另一端设有插孔供挡板轴穿出。
进一步,转接件上设有供锁紧螺母安装的沉头凹槽,所述沉头凹槽与转接套同轴设置、并设置于转接件的相对两侧,沉头凹槽经插孔与转接套相连通,所述沉头凹槽、插孔和转接套均同轴设置;优选的,沉头凹槽的开口部设有向外凸出的、超出转接件对应侧面设置的一圈凸筋。
进一步,转接套的外周设有多道间隔排布的、沿套筒结构轴线相平行方向延伸的加强筋,加强筋的下端延伸至转接件上、上端延伸至套筒结构端部。
进一步,套筒结构的内周横断面为非圆形,令挡板轴对应插接后形成不可相对旋转的插接固定;优选的,套筒结构的内周横断面为被两条平行线段截取的部分圆形。
进一步,转接轴为自转接件向一侧凸出延伸的柱状结构,柱状结构的轴线与转接件延伸方向相垂直,柱状结构的高度与转接套相平起设置,柱状结构的横断面为圆形。
进一步,柱状结构转接轴的中部设有沿转接件外壁延伸的一圈凹槽,以供转接横梁接头上的凸起对应插接;凹槽延伸面与转接轴的轴线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转换装置,其包括可相对旋转的安装于风道上的风道挡板;电机输出轴经连杆机构与风道挡板相连接,以在电机输出轴旋转过程中经连杆机构带动风道挡板绕轴旋转,使风道挡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移动;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风道转换装置用转接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风道转换装置上设置上述转接件,以实现转接件上集成有两种不同插接结构,进而保证转接件两端分别于不同组件相对应的可转动连接、和不可相对转动的连接,达到对风道转换装置的风道挡板进行传动的目的。
通过在风道转换装置上加装转接件,令连接横梁只需摆动一较小范围的角度,就可带动转接件产生一较大范围的转动角度,进而保证了风道挡板的转动范围,实现了减小风道转换装置移动路径的目的。
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效果显著,示意推广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道转换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道转换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道转换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轴承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轴承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道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和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接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0中B-B断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道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头的俯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头的左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头的侧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横梁的俯视图;
图20是图19沿C-C方向的剖面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装置的第一衣物处理桶对衣物烘干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装置的第二衣物处理桶对衣物烘干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装置的第一衣物处理桶对衣物烘干时的断面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装置的第二衣物处理桶对衣物烘干时的断面图。
图中:1、电机,2、连接横梁,3、转接件,4、风道挡板,5、接头,6、弹簧,7、基板,8、镂空部,9、凹口,10、凸起,11、弹簧安装接头,12、固定凸起,13、凹槽,14、卡孔,15、弹簧伸头,16、加强凸起,17、翻边,18、小口径部,19、大口径部,20、连接部,101风道侧壁,201、第一挡筋,202、第二挡筋,203、安装槽,204、轴承套,205、安装孔,111、偏心轴段,41、挡板本体,411、挡板轴,4111、第一轴段,4112、第二轴段,4113、侧凹槽,412、加强筋,413、开口,42、边框,421、V型凹槽,21、第一接头,22、第二接头,31、转接轴,32、转接套,33、锁紧螺母,34、加强筋,35、沉头凹槽,36、插孔,37、凹槽,100、风道,200、风道转换装置,300、第一进风口,400、第二进风口,500、第一出风口,600、第二出风口,700、第一衣物处理桶,800、第二衣物处理桶,210、进风端风道转换装置,220、出风端风道转换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2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风道转换装置200,其包括可相对旋转的安装于风道100上的风道挡板4;电机1输出轴经连杆机构与风道挡板4相连接,以在电机1输出轴旋转过程中经连杆机构带动风道挡板4绕轴旋转,使风道挡板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移动。
通过上述设置,以使得风道内的风道挡板在连杆结构的传动下,随电机输出轴的转动而进行对应摆动旋转,进而实现对风道内不同开口对应开闭的控制,以达到对风道内气流方形进行控制换向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可相对旋转连接的转接件3和连接横梁2,连接横梁2与电机1输出轴可相对绕电机1输出轴旋转的插接连接,转接件3不可相对旋转的与风道挡板4的挡板轴411相插接连接。
如图1所示,在风道挡板4处于第一位置时,电机1的输出轴处于远离风道100位置,连接横梁2被带动至远离风道100处,转接件3移动至最上端,进而令风道挡板4绕轴向上旋转至处于第一位置处,以封闭风道100上端开口,令风道100与下端开口相连通。
如图2所示,在风道挡板4处于第二位置时,电机1的输出轴处于靠近风道100位置,连接横梁2被带动至靠近风道100处,转接件3移动至最下端,进而令风道挡板4绕轴向下旋转至处于第二位置处,以封闭风道100下端开口,令风道100与上端开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道挡板4的一端设有向两侧水平延伸的挡板轴411,挡板轴411与风道100两侧壁相对应插接固定,令风道挡板4可相对旋转的安装于风道100内;挡板轴411的一端穿出风道100后与转接件3相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横梁2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接头21和第二接头22,第一接头21与转接件3的转接轴31可相对绕轴旋转的插接固定,第二接头22与电机1的偏心轴段111可相对绕轴旋转的插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输出轴为偏心轴结构,偏心轴结构包括绕电机中心旋转的偏心轴段111,偏心轴段111与连接横梁2的第二接头22可相对绕轴旋转的插接固定,以在偏心轴段111旋转过程中带动连接横梁3移动、进而经转接件3带动风道挡板4绕挡板轴411旋转。从而,控制电机输出轴的偏心轴段在最上端和最下端位置之间相互摆动旋转,以对应控制风道挡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相互切换。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供风道转换装置挡板轴安装的轴套结构,风道挡板4的一端设有向两侧水平延伸的挡板轴411,挡板轴411与风道100两侧壁相对应插接固定,令挡板411可相对旋转的安装于风道100内;挡板轴411的一端穿出风道100后与转接件3相固定连接。风道侧壁101上设有安装槽203,安装槽203内插接固定有外周为非圆形的轴承套204,轴承套204上设有供风道挡板4的挡板轴411对应插接的安装孔205。
通过在风道侧壁上设置可拆卸安装的轴承套,以便于风道换向装置的轴承可拆卸更换,实现对挡板轴的轴承套可拆卸安装、快速装配更换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安装槽203的延伸方向与风道侧壁101相垂直,安装槽203中空部供轴承套204对应插接固定,轴承套204的安装孔205轴线方向与风道侧壁101相垂直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203的内壁横断面为方形,轴承套204的外周横断面为与安装槽203相对应匹配贴合的方形。通过将轴承套设置为与安装槽相配合的方向,以使得轴承套对应插入安装槽后,实现轴承套的不可相对旋转安装、进而保证了轴承套的固定可靠度。
本实施例中,轴承套204的外周横断面为拐角处设有倒角的方形,所述拐角为圆弧形、直线形中的任一形状。通过在轴承套的外周设置拐角,以在轴承套拐角处形成与安装槽之间的缝隙,进而便于用户拆卸和安装轴承套。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套204的外周横断面为正六边形,安装槽203的内壁横断面为正方形,正六边形相对两侧边之间的距离等于正方形的侧边长度。通过将轴承套设置为外周横断面呈正六边形的结构,以使得轴承套安装入安装槽后,令轴承套无法相对安装槽旋转,实现对轴承套内插接的挡板轴进行支撑定位、并可相对风道绕轴旋转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风道侧壁101上设有相交叉呈一定角度设置的第一挡筋201和第二挡筋202,所述安装槽203设置于第一挡筋201和第二挡筋202的交汇处。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于安装槽203中的轴承套204轴线与第一挡筋201和第二挡筋202的延伸方向交汇点相重合。通过在风道内设置向内凸出的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以对风道挡板的位置进行限制,进而防止风道挡板脱离限位位置、滑入风道内其他位置情况的发生,进而保证了风道转换装置切换运行的平稳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挡筋201和第二挡筋202自风道侧壁101向风道100内部方向凸出延伸,且第一挡筋201沿风道转换装置200的风道挡板4第一位置延伸、第二挡筋202沿风道转换装置200的风道挡板4第二位置延伸,以使风道挡板4在第一挡筋201和第二挡筋202之间绕挡板轴41旋转。
本实施例中,轴承套204上所设安装孔205的横断面为与挡板轴411相对应插接的圆孔,圆孔直径与挡板轴411直径等大设置。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3、如图7至11所示,本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用转接件3,转接件3的两端分别设有转接轴31和转接套32,转接轴31与风道转换装置200的连接横梁2可绕轴旋转的连接,转接套32与风道转换装置200的风道挡板4不可相对旋转的固定连接。
通过在风道转换装置上设置上述转接件,以实现转接件上集成有两种不同插接结构,进而保证转接件两端分别于不同组件相对应的可转动连接、和不可相对转动的连接,达到对风道转换装置的风道挡板进行传动的目的。
如图8至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转接套32和转接轴31的轴线相平行设置,并共同设置于转接件3的同一侧。本实施例中,转接轴31与转接套32的轴线相平行、并均与转接件3延伸方向相垂直设置。
本实施例中,转接套32为自转接件向一侧凸出延伸的套筒结构,套筒结构的一端开口供风道转换装置100的挡板轴411对应插入、另一端设有插孔36供挡板轴穿出。
如图9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转接件3上设有供锁紧螺母33安装的沉头凹槽35,所述沉头凹槽35与转接套32同轴设置、并设置于转接件3的相对两侧,沉头凹槽35经插孔36与转接套32相连通,所述沉头凹槽35、插孔36和转接套32均同轴设置;优选的,沉头凹槽35的开口部设有向外凸出的、超出转接件对应侧面设置的一圈凸筋,以便于用户拧紧沉头凹槽内的锁紧螺母。通过在转接轴上设置沉头凹槽,以使锁紧螺母埋设与沉头凹槽内,保证了锁紧螺母外端面不凸出于转接件设置、进而提高了风道转换装置的整体紧凑型。
如图8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转接套32的外周设有多道间隔排布的、沿套筒结构轴线相平行方向延伸的加强筋34,加强筋34的下端延伸至转接件3上、上端延伸至套筒结构端部。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套筒结构的转接套32内周横断面为非圆形,令挡板轴411对应插接后形成不可相对旋转的插接固定;优选的,套筒结构的转接套32内周横断面为被两条平行线段截取的部分圆形,即,转接套32内周横断面由相对两侧边为两条平行线段、另两相对侧边为对称弧线段围城的不规则形状。
本实施例中,转接轴31为自转接件向一侧凸出延伸的柱状结构,柱状结构转接轴31的轴线与转接件3延伸方向相垂直,柱状结构转接轴31的高度与转接套32相平起设置,柱状结构转接轴31的横断面为圆形。
本实施例中,柱状结构转接轴31的中部设有沿转接件外壁延伸的一圈凹槽37,以供转接横梁2接头上的凸起对应插接;凹槽37延伸面与转接轴31的轴线相垂直。通过在转接轴上设置凹槽,以实现转接轴与对应接头连接后,经凹槽进行限位固定,进而防止了转接轴沿轴向移动自接头脱离情况的发生,实现了对转接轴轴向方向固定的目的
通过在风道转换装置上加装转接件,令连接横梁只需摆动一较小范围的角度,就可带动转接件产生一较大范围的转动角度,进而保证了风道挡板的转动范围,实现了减小风道转换装置移动路径的目的。
实施例三
如图3、图7及图12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风道转换装置200的风道挡板4,包括挡板本体41和边框42,挡板本体41的一侧设有向两侧水平延伸的挡板轴411,边框将挡板本体除挡板轴411的三侧包裹在内。挡板本体41和挡板轴411一体设置,在电机1的驱动下,一起进行转动,以实现风道100的开闭。
本实施例中,风道转换装置200通过固定装置被固定在壳体上,风道挡板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移动,实现风道100的开闭,气体在风道侧壁和风道挡板4的相互作用下,只能沿着规定路线流动,避免了气体的泄露。
本实施例中,风道挡板4的挡板轴411分别与固定装置、风道转换装置200的转接件3和风道侧壁相连接,以安装和固定风道挡板4,另外,在风道转换装置200的驱动下,转接件3带动挡板轴411转动,继而带动整个风道挡板4转动。
如图11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穿出风道挡板4的挡板轴411端部呈阶梯状,自外向内依次设有第一轴段4111和第二轴段4112,第二轴段4112的直径大于第一轴段4111的直径,第一轴段4111的顶端连接风道侧壁,第二轴段4112连接第一轴段4111的另一端并沿第一轴段4111的轴向延伸。第二轴段4112的横断面为非圆形,第二轴段4112外壁与转接件3的转接套32内周面相对应贴合插接,令第二轴段4112与转接件3不可相对旋转的对应插接固定;第一轴段4111穿过转接套32内插孔36,第一轴段4111外周设有螺纹,令第一轴段4111与锁紧螺母33相螺纹啮合固定,第二轴段4112的外周径大于插孔36直径。
本实施例中,风道挡板4的挡板轴411的中部设有多个向内凹陷的侧凹槽4113,侧凹槽4113沿轴向均分分布在挡板轴411远离挡板本体41的一侧,侧凹槽4113与固定装置相配合,使风道挡板4与固定装置相固定安装。
本实施例中,风道挡板4的挡板本体41的形状大小与风道进出口的形状大小,以使风道挡板4能够完全封闭风道进出口,挡板本体41上还设有多道横向加强筋412,加强挡板本体41的硬度,避免风道挡板4在运动过程出现断裂等。挡板本体41的边缘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开口413,边框42的内周与挡板本体41开口413相配合,供挡板本体41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风道挡边的边框42为橡胶材质,边框42的上下两端面及远离挡板轴411的侧端面向内凹陷形成V型凹槽421,利于风道挡板的减震和密封。
实施例四
如图7、图15至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风道连接横梁2的接头5,接头5分别安置并固定在风道连接横梁2两端的镂空部8内,接头5内设有卡孔14,电机1和转接件3通过卡孔14分别与接头5相插接,转接件3与第一接头21相插接,电机1与第二接头22相插接。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横梁2包括基板7和镂空部8,镂空部8设置在基板7的左右两端,镂空部8内安装有接头5和弹簧6,以使电机1和连接件3与连接横梁2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镂空部8沿轴线设置为阶梯状,包括大口径部和小口径部,大口径部的口径大于小口径部的口径,大口径部与接头5相配合。镂空部8远离小口径部的一端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弹簧伸头15,用于安装弹簧6。
本实施例中的接头5的前部呈圆弧状过渡,中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向外凸出的固定凸台12,接头5的前部沿轴线方向断开,固定凸台12的前部和后部均设有两个轴向对称的爪部,以控制接头5前部的开合。接头5的外周向内凹进形成凹槽13,凹槽13与镂空部8的小口径部相配合,以使接头5通过凹槽13与基板7相插接,接头5的圆弧状前部使接头5与基板7的插接更紧密,便于接头的安装与拆卸。凹槽13两侧壁之间的间距自接头5的前部往中部逐减小,两侧壁之间的倾斜角度为4度。
本实施例中接头5的后部设有弹簧安装接头11,弹簧安装接头11与镂空部8的弹簧伸头15相对应,弹簧的一端连接接头5的弹簧安装接头11,另一端连接镂空部8的弹簧伸头15,利用弹簧力加强接头5和基板7的插接,防止接头5的意外脱落。
本实施例中的接头5的中部设有卡孔14,卡孔14呈圆柱形结构,卡孔14竖直设置,竖向贯通整个接头5的中部,卡孔14靠近接头5前端设有向前端凹进的凹口10,凹口10、卡孔14均与接头5同轴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卡孔14的内壁的中间位置有设置于周向的、向外凸出的多个凸起10,多个凸起10均匀分布,并处在同一高度上,凸起10的设置便于电机1和转接件3与接头5的安装与锁死。
实施例五
如图7、图15及图19至图21所示,本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风道转换装置200的连接横梁2,包括基板7、接头5、弹簧6;基板7的两端处分别设有镂空部8,用于放置接头5和弹簧6,接头5外周设有凹槽13,接头5上设有与凹槽13相垂直的卡孔14,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接头5和基板7上,用于接头5的限位。
本实施例中,接头5与弹簧6安置并固定在基板7的两端,两个接头5分别与电机1和转接件3相连接,第一接头21与转接件3的转接轴31可相对绕轴旋转的插接固定,第二接头22与电机1输出轴可相对绕轴旋转的插接固定,转接件3与风道挡板4相连接,以令电机1和风道挡板4与连接横梁2相连接,电机1驱动连接横梁2转动从而带动转接件3和风道挡板4转动,以实现风道的开闭。
本实施例中的基板7呈矩形状,基板7的左右两端分别呈圆弧状过渡,基板7的左右两端设有镂空部8,接头5和弹簧6安置在镂空部8内,与基板7相固定连接,以使电机1和风道挡板4与连接横梁2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镂空部8沿轴线设置为阶梯状,依次包括小口径部18、大口径部19和连接部20,小口径部18的口径小于大口径部19的口径,大口径部19的形状与接头5相配合,接头5的侧壁设有凹槽13,小口径侧形状与接头5凹槽13相配合;连接部20设有朝向小口径部18方向凸出的弹簧伸头15,用于弹簧6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的基板7的中间位置设有向外凸出的加强凸起16,加强凸起16呈梯形状,基板7的四周向下翻折形成翻边17,用于加强基板7的强度,在电机1驱动连接横梁2转动时,不会出现基板7变形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的接头5前部呈圆弧状过渡,中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向外凸出的固定凸台12,以令接头5的厚度大于基板7的厚度。接头5的侧壁中间位置向内凹进形成凹槽13,凹槽13与镂空部8的小口径部18相配合,以使接头5通过凹槽13与基板7相插接,接头5的圆弧状前部使接头5与基板7的插接更紧密,便于接头5的安装与拆卸。
本实施例中接头5的后端沿轴线设有向外凸出的弹簧安装接头11,连接部20的弹簧伸头15与弹簧6安装接头相对应,弹簧6的一端套设在接头5的弹簧安装接头11上并与接头5的后端相抵触,另一端套设在镂空部8的弹簧伸头15上并与基板7相抵触,以令接头5在弹簧作用力下与基板7的插接更加紧密,防止接头5的脱落。
如图19至图21所示,接头5与连接横梁2的安装方式,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接头5嵌入连接横梁2的镂空部8的大口径部19,接头5的前端朝向镂空部8的小口径部18,大口径部19与接头5相配合。
其次,将接头5的凹槽13对准镂空部8的小口径部18,向前推进,直至不能再往前推进,接头5与基板7完全插接。
最后,将压缩的弹簧6的一端安装在接头5的弹簧安装接头11上,另一端安装在连接部20凸出的弹簧伸头15上,利用压缩弹簧6的张力对接头5进行限位。
实施例六
如图1至图26所示,本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包括第一衣物处理桶700和第二衣物处理桶800,第一衣物处理桶700和第二衣物处理桶800上分别设有衣物投放口,以将待处理衣物分别投放入对应的第一衣物处理桶700和第二衣物处理桶800内。所述的第一衣物处理桶700和/或第二衣物处理桶800可以为仅具备烘干功能;也可以同时具备烘干和洗涤功能;当然还可以在具备烘干和洗涤功能的前提下还集成有其他衣物处理功能,如:蒸汽洗功能、紫外线杀毒功能等等。
通过在风道两端分别设置风道转换装置,以使单一风道可分别向第一衣物处理桶或第二衣物处理桶提供衣物烘干循环气流,进而实现了两套衣物烘干处理设备共用同一风道的目的,达到了在具备两套衣物处理设备的衣物处理装置上共用同一套衣物烘干风道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衣物处理装置上还设有风道100,风道100的进风端经进风端风道转换装置210与第一衣物处理桶700的第一进风口300和第二衣物处理桶800的第二进风口400分别相连通,风道100的出风端风道转换装置220与第一衣物处理桶700的第一出风口500和第二衣物处理桶800的第二出风口600分别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进风端风道转换装置210和出风端风道转换装置220均由上述实施例一至五任一所述的风道转换装置200构成,所述风道转换装置200包括可相对旋转的安装于风道上的风道挡板4;电机1的输出轴经连杆机构与风道挡板4相连接,以在电机1的输出轴旋转过程中经连杆机构带动风道挡板4绕轴旋转,使风道挡板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移动。
本实施例中,进风端风道转换装置210的风道挡板4第一位置为闭合第一进风口300、打开第二进风口400,出风端风道转换装置220的风道挡板4第一位置为闭合第一出风口500、打开第二出风口600,进风端风道转换装置210的风道挡板4第二位置为打开第一进风口300、闭合第二进风口400,出风端风道转换装置220的风道挡板4第二位置为打开第一出风口500、闭合第二出风口600。
如图22和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衣物处理桶700和第二衣物处理桶800上下设置,风道100水平设置于第一衣物处理桶700和第二衣物处理桶800之间;第一衣物处理桶700和第二衣物处理桶800的轴线平行设置、且二者的衣物投放口均处于同一端;处于衣物投放口侧的风道100一端为出风端、相对远离衣物投放口侧的风道100一端为进风端。
本实施例中,风道100进风端设有分别向上与第一衣物处理桶700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300、和向下与第二衣物处理桶800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400,进风端风道转换装置210安装于风道100进风端的中部,以使进风端风道转换装置210的风道挡板4向上旋转至第一位置时对应闭合第一进风口300、向下旋转至第二位置时对应闭合第二进风口400。
本实施例中,风道100出风端设有分别向上与第一衣物处理桶700相连通的第一出风口500、和向下与第二衣物处理桶800相连通的第二出风口600,出风端风道转换装置220安装于风道100出风端的中部,以使出风端风道转换装置220的风道挡板4向上旋转至第一位置时对应闭合第一出风口500、向下旋转至第二位置时对应闭合第二出风口600。
本实施例中,风道100内沿气流方向依次安装有对流经气流进行冷凝处理的冷凝装置,和对流经气流进行加热处理的加热装置。通过上述设置,使得自第一衣物处理桶700或第二衣物处理桶800流入风道100的循环气流先经冷凝装置处理,将循环气流中含有的水蒸汽冷凝析出;再使冷凝处理后的循环气流经加热装置处理,将升温后的循环气流回流入第一衣物处理桶700或第二衣物处理桶800中对其内盛放的衣物进行烘干处理。
本实施例中,如图22和图25所示,在对第一衣物处理桶700内衣物进行烘干处理时,进风端风道转换装置210的风道挡板4和出风端风道转换装置220的风道挡板4均处于第二位置,令风道100与第一衣物处理装置700形成循环通道;如图23和图26所示,在对第二衣物处理桶800内衣物进行烘干处理时,进风端风道转换装置210的风道挡板4和出风端风道转换装置220的风道挡板4均处于第一位置,令风道100与第二衣物处理装置800形成循环通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用转接件,其特征在于:转接件的两端分别设有转接轴和转接套,转接轴与风道转换装置的连接横梁可绕轴旋转的连接,转接套与风道转换装置的风道挡板不可相对旋转的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用转接件,其特征在于,转接套和转接轴的轴线相平行设置,并共同设置于转接件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用转接件,其特征在于,转接轴与转接套的轴线相平行、并均与转接件延伸方向相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用转接件,其特征在于,转接套为自转接件向一侧凸出延伸的套筒结构,套筒结构的一端开口供风道转换装置的挡板轴对应插入、另一端设有插孔供挡板轴穿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用转接件,其特征在于,转接件上设有供锁紧螺母安装的沉头凹槽,所述沉头凹槽与转接套同轴设置、并设置于转接件的相对两侧,沉头凹槽经插孔与转接套相连通,所述沉头凹槽、插孔和转接套均同轴设置;沉头凹槽的开口部设有向外凸出的、超出转接件对应侧面设置的一圈凸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用转接件,其特征在于,转接套的外周设有多道间隔排布的、沿套筒结构轴线相平行方向延伸的加强筋,加强筋的下端延伸至转接件上、上端延伸至套筒结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用转接件,其特征在于,套筒结构的内周横断面为非圆形,令挡板轴对应插接后形成不可相对旋转的插接固定;套筒结构的内周横断面为被两条平行线段截取的部分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用转接件,其特征在于,转接轴为自转接件向一侧凸出延伸的柱状结构,柱状结构的轴线与转接件延伸方向相垂直,柱状结构的高度与转接套相平起设置,柱状结构的横断面为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用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柱状结构转接轴的中部设有沿转接件外壁延伸的一圈凹槽,以供转接横梁接头上的凸起对应插接;凹槽延伸面与转接轴的轴线相垂直。
10.一种风道转换装置,其包括可相对旋转的安装于风道上的风道挡板;其特征在于,电机输出轴经连杆机构与风道挡板相连接,以在电机输出轴旋转过程中经连杆机构带动风道挡板绕轴旋转,使风道挡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移动;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如上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风道转换装置用转接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184816.8U CN208041159U (zh) | 2018-02-01 | 2018-02-01 | 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用转接件及风道转换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184816.8U CN208041159U (zh) | 2018-02-01 | 2018-02-01 | 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用转接件及风道转换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041159U true CN208041159U (zh) | 2018-11-02 |
Family
ID=63951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184816.8U Active CN208041159U (zh) | 2018-02-01 | 2018-02-01 | 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用转接件及风道转换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04115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149240A1 (zh) * | 2018-02-01 | 2019-08-08 |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 一种风道转换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 |
CN110107696A (zh) * | 2018-02-01 | 2019-08-09 |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 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用转接件及风道转换装置 |
-
2018
- 2018-02-01 CN CN201820184816.8U patent/CN20804115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149240A1 (zh) * | 2018-02-01 | 2019-08-08 |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 一种风道转换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 |
CN110107696A (zh) * | 2018-02-01 | 2019-08-09 |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 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用转接件及风道转换装置 |
US12071720B2 (en) | 2018-02-01 | 2024-08-27 | Qingdao Haier Laundry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 Air duct conversion device and clothing treating device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038870U (zh) | 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 |
CN208038878U (zh) | 一种风道连接横梁的接头及风道转换装置 | |
CN110106675A (zh) | 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 |
CN208151722U (zh) | 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的风道挡板及风道转换装置 | |
CN208151723U (zh) | 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的连接横梁及风道转换装置 | |
WO2018219121A1 (zh) | 衣物处理设备 | |
CN208041159U (zh) | 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用转接件及风道转换装置 | |
CN208038879U (zh) | 一种供风道转换装置安装的轴套结构及风道转换装置 | |
CN208038875U (zh) | 一种风道转换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 | |
CN202209760U (zh) | 空调器的导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AU2006241367A1 (en) | A single body washing machine and dryer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
CN104674531A (zh) | 一种气体转换装置以及洗干一体机 | |
CN1616749B (zh) | 滚筒式洗衣机 | |
WO2023098109A1 (zh) | 具有热泵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 |
CN110106681A (zh) | 一种风道转换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 | |
CN102997390A (zh) | 空调器的导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0106678A (zh) | 一种风道连接横梁的接头及风道转换装置 | |
CN113718499A (zh) | 一种烘干装置及烘干方法 | |
CN110106682A (zh) | 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的连接横梁及风道转换装置 | |
CN110107696A (zh) | 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用转接件及风道转换装置 | |
CN110106680A (zh) | 一种风道转换装置的风道挡板及风道转换装置 | |
CN206266880U (zh) | 洗衣机 | |
CN110106677A (zh) | 一种供风道转换装置安装的轴套结构及风道转换装置 | |
CN206266882U (zh) | 洗衣机 | |
CN206724436U (zh) | 一种空调及其导风板运动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