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27050U - 背光组件 - Google Patents

背光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27050U
CN208027050U CN201820304653.2U CN201820304653U CN208027050U CN 208027050 U CN208027050 U CN 208027050U CN 201820304653 U CN201820304653 U CN 201820304653U CN 208027050 U CN208027050 U CN 2080270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incident
incident sides
guide plate
long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0465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建国
潘化强
向承林
刘旭
杨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uo Shun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uo Shun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uo Shun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uo Shun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0465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270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270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2705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反射板、导光板及扩散板,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第一光源以及第二光源;所述导光板呈长方形块状,所述导光板具有呈长方形状的水平的第二顶面,所述第二顶面具有第一长边及第二长边,所述导光板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二长边位置处的第四侧面,所述第二长边向下且向外弯弧以形成所述第四侧面的上边缘部分,所述第四侧面的下边缘向下且向内弯弧后竖直向上延伸以形成第四入光侧面,所述第四侧面的下边缘低于所述第三入光侧面的下边缘,所述第四入光侧面的上边缘可与所述第三入光侧面的下边缘位于同一平面或低于所述第三入光侧面的下边缘;所述第四光源设于所述第四入光侧面位置处。

Description

背光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组件。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屏本身不具发光特性,需背光模块为其提供光源。背光模块中最关健的元件为导光板,而导光板的功能即是将点光源(即发光二极管)及线光源(即冷阴极管)转成面光源,以提供给液晶显示面板使用。
液晶显示屏的背光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发射板、导光板、扩散板,现有技术中,光源从导光板的一侧射入所述导光板中,再由设置于所述导光板底面的反射板再次进行反射以反射回导光板中,然后由导光板的射出面(顶面)射入扩散板,以通过扩散板进行修正调整,从而提供较高辉度与亮度的光给液晶显示屏。然后,现有的背光组件一般适用于较小或中等尺寸的显示屏,若液晶显示屏的尺寸更大,由于导光板的本身为楔形结构(截面为楔形),若使得导光板适应较大尺寸(例如50寸)的液晶显示屏时,则可能会产生变形、弯曲等问题发生,这样就无法适应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较大尺寸、辉度及亮度均较好的背光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反射板、导光板以及扩散板,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第三光源以及第四光源;所述导光板整体呈长方形块状,:所述导光板具有呈长方形状的水平的第二顶面,所述第二顶面具有第一长边、与第一长边相对的第二长边、垂直连接于第一长边及第二长边的第一端的第一短边以及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长边及第二长边的第二端的第二短边;所述导光板还具有第三入光侧面,所述第三入光侧面与所述第一长边等长,且所述第三入光侧面的顶边缘与所述第一长边垂直连接,所述第三光源设于所述第三入光侧面位置处;所述导光板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二长边位置处的第四侧面,所述第二长边向下且向外弯弧以形成所述第四侧面的上边缘部分,所述第四侧面的下边缘向下且向内弯弧后竖直向上延伸以形成第四入光侧面,所述第四侧面的下边缘低于所述第三入光侧面的下边缘,所述第四入光侧面的上边缘可与所述第三入光侧面的下边缘位于同一平面或低于所述第三入光侧面的下边缘;所述第四光源设于所述第四入光侧面位置处;所述导光板还具有设于所述第三入光侧面的底边缘及第四入光侧面的上边缘之间的呈倒V形的第二底面,所述第二底面具有由所述第三入光侧面的底边缘向所述第四入光侧面的方向且逐渐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三倾斜面、以及由所述第四入光侧面的上边缘向所述第三入光侧面的方向且逐渐向上延伸形成的第四倾斜面,所述第三倾斜面及第四倾斜面的延伸端相交以形成倒V形的尖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光源包括一呈C形的第三集光罩以及设于所述第三集光罩内的第三发光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光源包括一呈C形的第四集光罩以及设于所述第四集光罩内的第四发光体。
进一步的,所述扩散板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扩散片、棱镜结构、第二扩散片以及偏光片。
进一步的,所述棱镜结构包括下棱镜片以及上棱镜片,所述下棱镜片的棱线与所述上棱镜片的棱线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组件,导光板的结构由单一的楔形块的形式改为镜像对称的两楔形块的形式,这样,可使得导光板在应用于大尺寸显示屏中,结构强度更好,不会因形状变大而变形弯曲,能够适用于大尺寸液晶显示屏。导光板设置为两个入光侧面,在两个入光侧面分别设置一个光源,使得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能够分别从导光板的两侧射入导光板中,并以反射板将导光板的底面射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内,再以导光板的顶面射出至扩散板中,提高光亮度以及辉度,能够供大尺寸液晶显示屏使用。本实施例的导光板结构非常简单,且有较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光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光组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光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背光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反射板11、导光板12以及扩散板13,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第一光源15以及第二光源17。所述导光板12整体呈长方形块状,具有第一入光侧面121、与所述第一入光侧面121相对设置的第二入光侧面122、设于所述第一入光侧面121及第二入光侧面122的顶边缘之间的呈水平状的第一顶面123、设于所述第一入光侧面121及第二入光侧面122的底边缘之间的呈倒V形的第一底面124。所述第一入光侧面121及第二入光侧面122均为长方形块状的导光板12的宽度方向上的侧面,即所述第一入光侧面121及第二入光侧面122均与所述导光板12的宽度方向平行,与所述导光板12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底面124具有由所述第一入光侧面121的底边缘向所述第二入光侧面122的方向且逐渐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倾斜面124a、以及由所述第二入光侧面122的底边缘向所述第一入光侧面121的方向且逐渐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倾斜面124b,所述第一倾斜面124a及第二倾斜面124b的延伸端相交以形成倒V形的尖端124c,且所述第一倾斜面124a及第二倾斜面124b的交点位于所述第一顶面123的与第一入光侧面121平行的中心线的正下方,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倾斜面124a与所述第二倾斜面124b镜像对称。也就是说,将所述中心线沿竖直的方向向下移后,与所述倒V形的尖端124c重合。
所述第一光源15设置于所述第一入光侧面121上,包括一呈C形的第一集光罩151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集光罩151内的第一发光体152(例如发光二极管或冷阴极管)。所述第二光源17以与所述第一光源15对称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二入光侧面122上,包括一呈C形的第二集光罩171以及设于所述第二集光罩171内的第二发光体172。
所述反射板11呈形状与所述第一底面124相匹配的倒V形板,所述反射板11贴于所述第一底面124上。
所述扩散板13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扩散片131、棱镜结构132、第二扩散片133以及偏光片134。本实施例中,所述棱镜结构132包括下棱镜片以及上棱镜片,所述下棱镜片的棱线与所述上棱镜片的棱线垂直。可理解的,所述棱镜片的数量不限于上述两片,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棱镜片的数量可以为一片、三片甚至更多,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所述扩散板13在光线通过时,所述上棱镜片及下棱镜片使得光线发生折射与反射,从而使光凝聚以提高光辉度。设置于所述上棱镜片上的偏光片134能够滤出偏极光(例如P偏极光或S偏极光),以提供单一的偏极光供液晶显示屏用。导光板12射出的光通过下扩散片、上扩散片、棱镜片以及偏光片134时发生的光学现象,提高背光组件的辉度亮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光板的结构由单一的楔形块的形式改为镜像对称的两楔形块的形式,这样,可使得导光板在应用于大尺寸显示屏中,结构强度更好,不会因形状变大而变形弯曲,能够适用于大尺寸液晶显示屏。导光板设置为两个入光侧面,在两个入光侧面分别设置一个光源,使得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能够分别从导光板的两侧射入导光板中,并以反射板将导光板的底面射出的光反射回导光板内,再以导光板的顶面射出至扩散板中,提高光亮度以及辉度,能够供大尺寸液晶显示屏使用。本实施例的导光板结构非常简单,且有较好的效果。
请参见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光组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屏包括反射板、导光板以及与第一实施例结构或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扩散板21、第三光源25以及第四光源27。
本实施例中的导光板亦呈长方形块状,所述导光板具有呈长方形状的水平的第二顶面221,所述第二顶面221具有第一长边221a、与第一长边221a相对的第二长边221b、垂直连接于第一长边221a及第二长边221b的第一端的第一短边以及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长边221a及第二长边221b的第二端的第二短边。所述导光板还具有第三入光侧面222,所述第三入光侧面222与所述第一长边221a等长,且所述第三入光侧面222的顶边缘与所述第一长边221a垂直连接(即所述第一长边221a竖直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三入光侧面222),所述第三光源25设于所述第三入光侧面222位置处,包括呈C形的第三偏光罩(并非必须的)以及设于所述第三集光罩内的第三发光体(例如发光二极管或冷阴极管)。
所述导光板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二长边221b位置处的第四侧面225,所述第二长边221b向下且向外弯弧以形成所述第四侧面225的上边缘部分,所述第四侧面225的下边缘向下且向内弯弧后竖直向上延伸以形成第四入光侧面。所述第四侧面225的下边缘低于所述第三入光侧面222的下边缘,所述第四入光侧面的上边缘可与所述第三入光侧面222的下边缘位于同一平面或低于所述第三入光侧面222的下边缘。所述第四光源27设于所述第四入光侧面位置处,包括呈C形的第四集光罩(并非必须的)以及设于所述第四集光罩内的第四发光体(例如发光二极管或冷阴极管)。
所述导光板还具有设于所述第三入光侧面222的底边缘及第四入光侧面223的上边缘之间的呈倒V形的第二底面224。所述第二底面224具有由所述第三入光侧面222的底边缘向所述第四入光侧面223的方向且逐渐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三倾斜面224a、以及由所述第四入光侧面223的上边缘向所述第三入光侧面222的方向且逐渐向上延伸形成的第四倾斜面224b,所述第三倾斜面224a及第四倾斜面224b的延伸端相交以形成倒V形的尖端224c。作为优选的,所述尖端224c与所述第三入光侧面222的平行距离小于所述尖端224c与所述第四入光侧面223的平行距离,这样,由于所述第四入光侧面223是位于所述第四侧面225的内侧且低于所述第三入光侧面222,第四光源27的光需要从第四入光侧面223进入导光板,再向上传递再向尖端224c方向传递,可以使得尖端224c与第三入光侧面222以及尖端224c与第四入光侧面223之间的导光板部分的光源亮度相差较小。由于第三光源25和第四光源27是分别设置在导光板的两长度方向的侧面上的,因此,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得第三光源25和第四光源27设置好后,保证导光板的强度和一致性,同时也保证光亮度和辉度。
所述反射板亦呈与所述第二底面224形状相匹配的倒V形状,贴于所述第二底面224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背光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反射板、导光板以及扩散板,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第三光源以及第四光源;所述导光板整体呈长方形块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具有呈长方形状的水平的第二顶面,所述第二顶面具有第一长边、与第一长边相对的第二长边、垂直连接于第一长边及第二长边的第一端的第一短边以及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长边及第二长边的第二端的第二短边;所述导光板还具有第三入光侧面,所述第三入光侧面与所述第一长边等长,且所述第三入光侧面的顶边缘与所述第一长边垂直连接,所述第三光源设于所述第三入光侧面位置处;所述导光板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二长边位置处的第四侧面,所述第二长边向下且向外弯弧以形成所述第四侧面的上边缘部分,所述第四侧面的下边缘向下且向内弯弧后竖直向上延伸以形成第四入光侧面,所述第四侧面的下边缘低于所述第三入光侧面的下边缘,所述第四入光侧面的上边缘可与所述第三入光侧面的下边缘位于同一平面或低于所述第三入光侧面的下边缘;所述第四光源设于所述第四入光侧面位置处;所述导光板还具有设于所述第三入光侧面的底边缘及第四入光侧面的上边缘之间的呈倒V形的第二底面,所述第二底面具有由所述第三入光侧面的底边缘向所述第四入光侧面的方向且逐渐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三倾斜面、以及由所述第四入光侧面的上边缘向所述第三入光侧面的方向且逐渐向上延伸形成的第四倾斜面,所述第三倾斜面及第四倾斜面的延伸端相交以形成倒V形的尖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光源包括一呈C形的第三集光罩以及设于所述第三集光罩内的第三发光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光源包括一呈C形的第四集光罩以及设于所述第四集光罩内的第四发光体。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扩散片、棱镜结构、第二扩散片以及偏光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结构包括下棱镜片以及上棱镜片,所述下棱镜片的棱线与所述上棱镜片的棱线垂直。
CN201820304653.2U 2018-03-06 2018-03-06 背光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270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04653.2U CN208027050U (zh) 2018-03-06 2018-03-06 背光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04653.2U CN208027050U (zh) 2018-03-06 2018-03-06 背光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27050U true CN208027050U (zh) 2018-10-30

Family

ID=63906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0465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27050U (zh) 2018-03-06 2018-03-06 背光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270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7225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US8118464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CN100552511C (zh) 背光单元
EP3088948B1 (en) Intermediate holder for a backlight in a display device
CN101487945A (zh) 光学片和具有该光学片的显示装置
CN105891938A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器
CN106019709A (zh) 一种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屏
CN101694285A (zh) 导光板以及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US8366309B2 (en) Light guide plate having lateral optical structures an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light guide plate
CN205679890U (zh) 一种曲面液晶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6896576A (zh) 一种超薄直下式背光结构
US9910204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3292246B (zh) 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633979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706081B (zh) 聚光模块及背光模组
CN207380278U (zh) 一种led背光源结构
CN209514257U (zh) 防漏光的背光模组
CN208027050U (zh) 背光组件
US874973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08027048U (zh) 液晶显示屏的背光组件
CN209373304U (zh) 一种直下式曲面背光模组及曲面液晶显示设备
US20170003434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150205165A1 (en) Direct Backlight Module
CN201007743Y (zh) 反射片的结构改良
CN203744019U (zh) 背光源、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