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25711U - 带自动旁通风阀的中央全热新风机 - Google Patents

带自动旁通风阀的中央全热新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25711U
CN208025711U CN201820357382.7U CN201820357382U CN208025711U CN 208025711 U CN208025711 U CN 208025711U CN 201820357382 U CN201820357382 U CN 201820357382U CN 208025711 U CN208025711 U CN 208025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alve
plate
shell
fresh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573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本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ke (suzhou) Ltd Ventilation System
Original Assignee
Enke (suzhou) Ltd Ventilation Syste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ke (suzhou) Ltd Ventilation System filed Critical Enke (suzhou) Ltd Ventilation System
Priority to CN2018203573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25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25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2571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自动旁通风阀的中央全热新风机,该新风机在全热交换芯体的下表面与壳体下板的内侧面之间的气流通道内定位设有一与控制系统组件连接的风阀转动板,该风阀转动板能够在控制系统组件的控制下进行翻转以实现该气流通道的开启与闭合,通过控制冬天室外新风进入全热交换芯体内风量的大小,来使全热交换芯体内温度升高,从而防止在全热交换器的室外新风吸入侧随机冰霜,其能够实现自动除霜保护,且结构简单,与传统全热交换器相比功能多样化。

Description

带自动旁通风阀的中央全热新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中央全热新风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带自动旁通风阀的中央全热新风机,属于全热新风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全热交换器通常是指一种含有全热交换芯体的新风、换风换气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在全热交换器工作过程中,室内排风和新风分别呈正交叉方式流经内置的全热交换芯体时,由于气流分隔板两侧的气流存在温差和蒸汽分压差,两股气流通过分隔板时呈现出传热传质现象,即通过利用室内空气与室外新风之间气流温度差的显热交换,以及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中所含水分之间湿度差的潜热交换来实现全热交换过程。夏季运行时,新风从室内排风获得冷量使温度降低,同时新风湿度降低;冬季运行时,新风从室内排风获得热量使温度升高,同时新风湿度增加。
目前现有全热交换器内的全热交换芯体通常是安装在全热交换器的中心部分,而芯体径向面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则完全贴近全热交换器壳体的上、下内表面上,或完全贴近全热交换器壳体上下表面上的其他部件上,以保证新风能够仅通过全热交换芯体进行室内、室外气流的交换。这样放置全热交换芯体的全热交换器功能较为单一,且在冬季使用时,容易发生全热交换芯体室外新风入风口冰霜堆积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自动旁通风阀的中央全热新风机,该新风机能够实现自动除霜保护,且结构简单,功能多样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自动旁通风阀的中央全热新风机,包括由上板、下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围设而成的壳体,所述左侧板朝向室内且该左侧板上间隔开设有室内回风口和室内送风口,所述右侧板朝向室外且该右侧板上间隔开设有室外新风口和室外排风口,室外新风口和室内回风口处分别设有一与控制系统组件连接的风机;所述壳体内固设有一全热交换芯体,该热交换芯体的周侧上对应所述室内回风口、室内送风口、室外新风口和室外排风口处均开设有通风口,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上表面紧贴于上板内侧面,且该全热交换芯体的下表面与所述下板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有一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内定位设有一与控制系统组件连接的风阀转动板,该风阀转动板能够在控制系统组件的控制下进行翻转以实现该气流通道的开启与闭合。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气流通道内跨壳体的前、后侧板之间且跨该气流通道的上下表面之间定位设有一风阀外壳,该风阀外壳上对应室外新风口和室内送风口处均形成敞口且该两敞口之间连通形成送风通道,该送风通道内对应前、后侧板的风阀外壳两侧壁之间定位设有一转动轴,该转动轴与一驱动电机连接,该驱动电机与控制系统组件连接,所述风阀转动板定位设于该转动轴上。
所述风阀转动板呈一长条板状结构,转动轴定位设于该长条板状结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位置处,且该长条板状结构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分别顺向直角翻折形成折边,该两折边在风阀转动板的翻转过程中与所述送风通道的上顶面及下底面接触。
所述风阀外壳上送风通道的上顶面上沿竖直方向朝下设有上挡片,所述风阀外壳上送风通道的下底面上沿竖直方向朝上设有下挡片,且该上、下挡片分别位于风阀转动板的两侧。
所述壳体位于室内回风口处设有第一空气过滤件,所述壳体内位于室外新风口处设有第二空气过滤件,且所述壳体的上板上对应该第一、二空气过滤件处开设检修口,该检修口处设有搭扣式的过滤器检修盖。
所述全热交换芯体呈六边形结构,所述风阀外壳与该全热交换芯体形状一致。
所述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该新风机在全热交换芯体的下表面与壳体下板的内侧面之间的气流通道内定位设有一与控制系统组件连接的风阀转动板,该风阀转动板能够在控制系统组件的控制下进行翻转以实现该气流通道的开启与闭合,通过控制冬天室外新风进入全热交换芯体内风量的大小,来使全热交换芯体内温度升高,从而防止在全热交换器的室外新风吸入侧随机冰霜,其能够实现自动除霜保护,且结构简单,与传统全热交换器相比功能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央全热新风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央全热新风机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旁通风阀打开后气体流动方向;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旁通风阀的立体机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旁通风阀打开状态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箭头方向为气体流动方向;
其中:
1-壳体;1a-上板;1b-下板;1c-前侧板;1d-后侧板;1e-左侧板;1f-右侧板;2-室内回风口;3-室内送风口;4-室外新风口;5-室外排风口;6-全热交换芯体;7-气流通道;8-风阀转动板;9-风阀外壳;10-送风通道;11-转动轴;12-驱动电机;13-折边;14-上挡片;15-下挡片;16-过滤器检修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了一种带自动旁通风阀的中央全热新风机。该新风机包括一壳体1,该壳体由上板1a、下板1b、前侧板1c、后侧板1d、左侧板1e和右侧板1f围设而成,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壳体1呈扁平方形结构。该壳体外层部分由上述各板围设而成,内层部分采用发泡聚丙烯(EPP)高分子材料一体成型,这种材料是一种性能卓越的高结晶聚合物和气体复合形成的材料,由其形成的EPP制品比重轻、弹性好、抗震抗压性能好、变形恢复率高、不吸水、绝缘性能良好,温度适应性高(-40~130℃),无毒无味,能够100%降解循环使用且性能几乎毫不降低,非常适合于全热交换器的使用。
上述的左侧板朝向室内且该左侧板上间隔开设有室内回风口2和室内送风口3,右侧板朝向室外且该右侧板上间隔开设有室外新风口4和室外排风口5,本具体实施例中室内回风口和室外新风口位于同侧,室内送风口和室外排风口位于同侧,且室外新风口和室内回风口处分别设有一与控制系统组件连接的风机用于吸风和排风。此外壳体1位于室内回风口处设有第一空气过滤件,壳体1内位于室外新风口处设有第二空气过滤件,且壳体的上板上对应该第一、二空气过滤件处开设检修口,该检修口处设有搭扣式的过滤器检修盖16,这种采用不锈钢搭扣的检修盖可以不用工具就能进行过滤器的维修和更换。
壳体1内固设有一全热交换芯体6,该全热交换芯体的周侧上对应所述室内回风口、室内送风口、室外新风口和室外排风口处均开设有通风口用于进风和出风,还可以在室内回风口和室外新风口的通风口处设置过滤棉,本具体实施例中全热交换器6呈六边形结构,该六边形结构的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固定在后板上,另外一边固定在对应前板的位置处,其余四边分别对应壳体的室内回风口、室内送风口、室外新风口和室外排风口。
全热交换芯体6的上表面紧贴于上板内侧面,且该全热交换芯体的下表面与下板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有一气流通道7,该气流通道内定位设有一与控制系统组件连接的风阀转动板8,该风阀转动板能够在控制系统组件的控制下进行翻转以实现该气流通道的开启与闭合。该风阀转动板设置的具体结构为:气流通道7内跨壳体的前、后侧板之间且跨该气流通道的上下表面之间定位设有一风阀外壳9,为美观及方便安装,风阀外壳与前述全热交换芯体形状一致。风阀外壳9上对应室外新风口和室内送风口处均形成敞口且该两敞口之间连通形成送风通道10,该送风通道内对应前、后侧板的风阀外壳两侧壁之间定位设有一转动轴11,该转动轴与一驱动电机12(优选为步进电机)连接,该驱动电机与控制系统组件连接,风阀转动板8定位设于该转动轴上。本具体实施例中风阀转动板8呈一长条板状结构,转动轴定位设于该长条板状结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位置处,且该长条板状结构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分别顺向直角翻折形成折边13,该两折边在风阀转动板的翻转过程中与所述送风通道的上顶面及下底面接触,这样可以防止风阀转动板在闭合状态下漏风。此外风阀外壳上送风通道的上顶面上沿竖直方向朝下设有上挡片14,所述风阀外壳上送风通道的下底面上沿竖直方向朝上设有下挡片15,且该上、下挡片分别位于风阀转动板的两侧,该上、下挡片的设置可以使风阀转动板在转动过程中最大仅能转动90°,由竖直时封闭气流通道转变为平放时最大程度开启气流通道,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且使用步进电机控制可以控制风阀转动板转动的角度大小,从而控制进风量的大小。
在使用过程中当冬天使用本申请所述旁通风阀时,可以起到自动防霜保护的作用。具体为:当冬天检测到室外新风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如5-℃),则驱动电机能够在控制系统组件的控制下将风阀转动板由封闭状态开启,则室外新风不再全部通过全热交换器,有部分的室外新风风阀外壳的送风通道通过并进入室内,同时为了防止室内能量大量损失,风机自动进入低速运行模式,这时由于通过全热交换芯体的低温新风量减少,但室外高温回风量却不变,通过热交换过程能够使全热交换芯体内温度升高,从而防止在全热交换器的室外新风吸入侧随机冰霜。
在使用过程中使用本申请所述旁通风阀时,可以具有升压模式。具体为:当风阀转动板开启,本申请所述旁通风阀处于打开状态时,新风风阻会降低,室内送风风量会增大,则全热交换芯体的工作量就减小了。(1)当检测到室外新风温度达到设定范围时,该设定温度在该功能模式中一般设定为人体舒适温度范围,冬季12-22℃,夏季19-24℃。打开旁通风阀则进入升压模式,低于或高于设定温度范围时关闭旁通阀;(2)不满足上述(1)中所述时,当检测到室外新风温度和室内回风温度相差在设定值以下(一般为5℃)时,可将转动风阀打开进入升压模式,当高于设定值时关闭旁通风阀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带自动旁通风阀的中央全热新风机,包括由上板(1a)、下板(1b)、前侧板(1c)、后侧板(1d)、左侧板(1e)和右侧板(1f)围设而成的壳体(1),所述左侧板朝向室内且该左侧板上间隔开设有室内回风口(2)和室内送风口(3),所述右侧板朝向室外且该右侧板上间隔开设有室外新风口(4)和室外排风口(5),室外新风口和室内回风口处分别设有一与控制系统组件连接的风机;所述壳体内固设有一全热交换芯体(6),该热交换芯体的周侧上对应所述室内回风口、室内送风口、室外新风口和室外排风口处均开设有通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6)的上表面紧贴于上板内侧面,且该全热交换芯体的下表面与所述下板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有一气流通道(7),该气流通道内定位设有一与控制系统组件连接的风阀转动板(8),该风阀转动板能够在控制系统组件的控制下进行翻转以实现该气流通道的开启与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动旁通风阀的中央全热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7)内跨壳体的前、后侧板之间且跨该气流通道的上下表面之间定位设有一风阀外壳(9),该风阀外壳上对应室外新风口和室内送风口处均形成敞口且该两敞口之间连通形成送风通道(10),该送风通道内对应前、后侧板的风阀外壳两侧壁之间定位设有一转动轴(11),该转动轴与一驱动电机(12)连接,该驱动电机与控制系统组件连接,所述风阀转动板(8)定位设于该转动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自动旁通风阀的中央全热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阀转动板(8)呈一长条板状结构,转动轴定位设于该长条板状结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位置处,且该长条板状结构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分别顺向直角翻折形成折边(13),该两折边在风阀转动板的翻转过程中与所述送风通道的上顶面及下底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自动旁通风阀的中央全热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阀外壳上送风通道的上顶面上沿竖直方向朝下设有上挡片(14),所述风阀外壳上送风通道的下底面上沿竖直方向朝上设有下挡片(15),且该上、下挡片分别位于风阀转动板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动旁通风阀的中央全热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位于室内回风口处设有第一空气过滤件,所述壳体(1)内位于室外新风口处设有第二空气过滤件,且所述壳体的上板上对应该第一、二空气过滤件处开设检修口,该检修口处设有搭扣式的过滤器检修盖(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动旁通风阀的中央全热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6)呈六边形结构,所述风阀外壳与该全热交换芯体形状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自动旁通风阀的中央全热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2)为步进电机。
CN201820357382.7U 2018-03-16 2018-03-16 带自动旁通风阀的中央全热新风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25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57382.7U CN208025711U (zh) 2018-03-16 2018-03-16 带自动旁通风阀的中央全热新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57382.7U CN208025711U (zh) 2018-03-16 2018-03-16 带自动旁通风阀的中央全热新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25711U true CN208025711U (zh) 2018-10-30

Family

ID=63906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5738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25711U (zh) 2018-03-16 2018-03-16 带自动旁通风阀的中央全热新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257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8692A (zh) 用于近零能耗建筑的冷热源新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87885B (zh) 带自动吸尘的双转轮式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空调机组
CN204574262U (zh) 新风空调
CN209386432U (zh)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CN107806698A (zh) 热回收装置、组合式空调器及切换空气流路的方法
CN106152319A (zh) 一种热回收降温空调器
CN209026954U (zh) 一种能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2353112A (zh) 填料式再循环紧凑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04063309U (zh) 高大空间空调机组
CN20823800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299314U (zh) 新风机
CN202284834U (zh) 再循环紧凑型复合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08025711U (zh) 带自动旁通风阀的中央全热新风机
CN218820768U (zh)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蓄能空调器
CN208253831U (zh) 结合机械制冷和蒸发冷却技术的热回收型分体式空调
CN109990413A (zh) 一种重力热管与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结合的空调机组
CN203571925U (zh) 一种可改变风道的蒸发冷却空调机
CN207065798U (zh) 一种双旁通全热交换装置
CN205860439U (zh) 一种具调节气体循环净化之换气装置
CN214841186U (zh) 一种风冷热泵机组及空调
CN206094338U (zh) 空调一体机
CN112611101B (zh) 一种新风系统的预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新风系统
CN105202726B (zh) 新风热回收一体机
CN110319494A (zh) 空调室内机
CN108361907A (zh) 一种节能型室内新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