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15635U - 一种抗晃电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晃电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15635U
CN208015635U CN201820419267.8U CN201820419267U CN208015635U CN 208015635 U CN208015635 U CN 208015635U CN 201820419267 U CN201820419267 U CN 201820419267U CN 208015635 U CN208015635 U CN 208015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capacitance
connect
resistance
sh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1926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波
汤爱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L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L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L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L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1926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15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15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1563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晃电控制器,其包括高频开关电源模块、过流过压保护电路、整流滤波采样电路、单片机、抗晃电回路、低压保持可控电路、电容充电控制回路、保持回路,交流电通过高频开关电源模块分别与单片机、电容充电控制回路和保持回路连接,所述单片机与抗晃电回路、低压保持可控电路连接,所述电容充电控制回路通过低压保持可控电路与保持回路连接,所述抗晃电回路、保持回路分别与接触器线圈连接;所述抗晃电回路包括大功率MOS管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双效联合切换电路,并采用光耦隔离抗干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正常工业生产时,可以维持交流接触器晃电不释放,使得切换回路更加稳定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抗晃电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晃电控制器。
背景技术
抗晃电是电动机管理控制器的一项基本功能,通常电动机管理控制器在其220V的高压电源电路上并联电解电容作为抗晃电储能电容,然而普通的电解电容,电压高、容量小、体积大。为了提高电能储存量,要选择大容量的电解电容,由于大容量的电解电容的体积较大,并且单只电解电容的容量有限,往往需要多只电解电容并联,这样一来电动机管理控制器体积就会很大。而且与接触器联合使用时可靠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晃电控制器,具有更好的可靠性。
对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抗晃电控制器,其包括高频开关电源模块、过流过压保护电路、整流滤波采样电路、单片机、抗晃电回路、低压保持可控电路、电容充电控制回路、保持回路,所述高频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交流电连接,所述高频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电容充电控制回路和保持回路连接,所述过流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与交流电连接,所述过流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抗晃电回路、整流滤波采样电路连接,所述整流滤波采样电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与抗晃电回路、低压保持可控电路连接,所述电容充电控制回路与低压保持可控电路连接,所述低压保持可控电路与保持回路连接,所述抗晃电回路、保持回路分别与接触器线圈连接;所述抗晃电回路包括大功率MOS管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双效联合切换电路,并采用光耦隔离抗干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RL2、二极管D2、二极管D5、二极管D6、电容E6和电容E7,所述继电器RL2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与单片机的控制信号连接,第四触电与OPC信号连接,所述第三触点与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E7和电容E6并联后,正极端与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二极管D6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两端与继电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大功率MOS管电路包括功率管Q4、光耦U1、场效应管Q1和TVS管,所述功率管Q4的基极与光耦U1连接,所述光耦U1与场效应管Q1的连接,所述光耦U1与场效应管Q1之间连接有TVS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晃电回路包括继电器RL1,所述继电器RL1其中的两个触点分别与二极管D5的负极、功率管Q4的集电极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继电器RL2的型号为DSP2A-DC24V。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继电器RL1的型号为DSP1-DC24V-F。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整流滤波采样电路包括整流器和光耦,所述整流器的V+端与电阻串联后与光耦的1端连接,所述整流器的AC端与继电器RL1连接,所述整流器的V-端与光耦的3端连接,所述电阻与整流器的V-端并联有电容;所述光耦的4端与单片机的SIG信号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容充电控制回路包括光耦U1,所述光耦U1的4端与单片机的BET信号端连接;所述光耦U1的1端、3端分别与电容C1的两端连接,所述光耦U1的1端还与电阻R2和电阻R6连接,所述电阻R6通过电阻R34与光耦U1的3端连接,所述电阻R2与电阻R33串联,所述电阻R33与电容E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E1依次与电容E3、电容E4、电容E8、电容E5、电容E6和电容E7串联,所述电容E7的负极与光耦U1的3端连接;所述电容E1、电容E3、电容E4、电容E8、电容E5、电容E6和电容E7的两端分别并联有电阻R1、电阻R5、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和电阻R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耦U1的4端与电阻R4连接接地,所述电阻R4与电容C2连接后与单片机的BET信号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单片机为MCU。
优选的,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STC89C52RC。
单片机为控制器的核心部分,主要负责整个控制的工作流程和开关电路。所述整流滤波采样电路实时检测电网电压,交流接触器的启动情况,通过整流光电耦合隔离采样,接触器启动后,一旦电网电压波动,硬件触发及时响应单片机系统处理。交流启动,直流保持,为了给保持回路输出所需的吸合电流,设计了电容充电控制回路。从控制器上电时,储能法拉电容一直在线不断地充电,直到充满为止。当晃电发生时,保持回路闭合后,储能电容瞬间输出保持电流,可靠地保证了接触不释放。所述抗晃电回路做到正常工业生产时,维持交流接触器晃电不释放,设计了大功率MOS管和继电器双效联合切换电路,光耦隔离抗干扰,使得切换回路稳定可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大功率MOS管和继电器双效联合切换电路,光耦隔离抗干扰,正常工业生产时,维持交流接触器晃电不释放,使得切换回路更加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电路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抗晃电回路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整流滤波采样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电容充电控制回路的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图的单片机外围回路的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抗晃电控制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6所示,一种抗晃电控制器,其包括高频开关电源模块、过流过压保护电路、整流滤波采样电路、单片机、抗晃电回路、低压保持可控电路、电容充电控制回路、保持回路,所述高频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交流电连接,所述高频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电容充电控制回路和保持回路连接,所述过流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与交流电连接,所述过流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抗晃电回路、整流滤波采样电路连接,所述整流滤波采样电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与抗晃电回路、低压保持可控电路连接,所述电容充电控制回路与低压保持可控电路连接,所述低压保持可控电路与保持回路连接,所述抗晃电回路、保持回路分别与接触器线圈连接;所述抗晃电回路包括大功率MOS管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双效联合切换电路,并采用光耦隔离抗干扰。
如图2所示,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RL2、二极管D2、二极管D5、二极管D6、电容E6和电容E7,所述继电器RL2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与单片机的控制信号连接,第四触电与OPC信号连接,所述第三触点与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E7和电容E6并联后,正极端与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二极管D6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两端与继电器连接。所述大功率MOS管电路包括功率管Q4、光耦U1、场效应管Q1和TVS管,所述功率管Q4的基极与光耦U1连接,所述光耦U1与场效应管Q1的连接,所述光耦U1与场效应管Q1之间连接有TVS管。所述抗晃电回路包括继电器RL1,所述继电器RL1其中的两个触点分别与二极管D5的负极、功率管Q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RL2的型号为DSP2A-DC24V;所述继电器RL1的型号为DSP1-DC24V-F。
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整流滤波采样电路包括整流器和光耦,所述整流器的V+端与电阻串联后与光耦的1端连接,所述整流器的AC端与继电器RL1连接,所述整流器的V-端与光耦的3端连接,所述电阻与整流器的V-端并联有电容;所述光耦的4端与单片机的SIG信号端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电容充电控制回路包括光耦U1,所述光耦U1的4端与单片机的BET信号端连接;所述光耦U1的1端、3端分别与电容C1的两端连接,所述光耦U1的1端还与电阻R2和电阻R6连接,所述电阻R6通过电阻R34与光耦U1的3端连接,所述电阻R2与电阻R33串联,所述电阻R33与电容E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E1依次与电容E3、电容E4、电容E8、电容E5、电容E6和电容E7串联,所述电容E7的负极与光耦U1的3端连接;所述电容E1、电容E3、电容E4、电容E8、电容E5、电容E6和电容E7的两端分别并联有电阻R1、电阻R5、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和电阻R11。所述光耦U1的4端与电阻R4连接接地,所述电阻R4与电容C2连接后与单片机的BET信号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STC89C52RC。
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正常工业生产时,维持交流接触器晃电不释放,光耦隔离抗干扰,使得切换回路更加稳定可靠。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抗晃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高频开关电源模块、过流过压保护电路、整流滤波采样电路、单片机、抗晃电回路、低压保持可控电路、电容充电控制回路、保持回路,所述高频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交流电连接,所述高频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单片机、电容充电控制回路和保持回路连接,所述过流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与交流电连接,所述过流过压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抗晃电回路、整流滤波采样电路连接,所述整流滤波采样电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与抗晃电回路、低压保持可控电路连接,所述电容充电控制回路与低压保持可控电路连接,所述低压保持可控电路与保持回路连接,所述抗晃电回路、保持回路分别与接触器线圈连接;所述抗晃电回路包括大功率MOS管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双效联合切换电路,并采用光耦隔离抗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晃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RL2、二极管D2、二极管D5、二极管D6、电容E6和电容E7,所述继电器RL2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与单片机的控制信号连接,第四触电与OPC信号连接,所述第三触点与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E7和电容E6并联后,正极端与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二极管D6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两端与继电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晃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功率MOS管电路包括功率管Q4、光耦U1、场效应管Q1和TVS管,所述功率管Q4的基极与光耦U1连接,所述光耦U1与场效应管Q1的连接,所述光耦U1与场效应管Q1之间连接有TVS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晃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晃电回路包括继电器RL1,所述继电器RL1其中的两个触点分别与二极管D5的负极、功率管Q4的集电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晃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RL2的型号为DSP2A-DC24V;所述继电器RL1的型号为DSP1-DC24V-F。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晃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滤波采样电路包括整流器和光耦,所述整流器的V+端与电阻串联后与光耦的1端连接,所述整流器的AC端与继电器RL1连接,所述整流器的V-端与光耦的3端连接,所述电阻与整流器的V-端并联有电容;所述光耦的4端与单片机的SIG信号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晃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充电控制回路包括光耦U1,所述光耦U1的4端与单片机的BET信号端连接;所述光耦U1的1端、3端分别与电容C1的两端连接,所述光耦U1的1端还与电阻R2和电阻R6连接,所述电阻R6通过电阻R34与光耦U1的3端连接,所述电阻R2与电阻R33串联,所述电阻R33与电容E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E1依次与电容E3、电容E4、电容E8、电容E5、电容E6和电容E7串联,所述电容E7的负极与光耦U1的3端连接;所述电容E1、电容E3、电容E4、电容E8、电容E5、电容E6和电容E7的两端分别并联有电阻R1、电阻R5、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和电阻R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晃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U1的4端与电阻R4连接接地,所述电阻R4与电容C2连接后与单片机的BET信号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晃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STC89C52RC。
CN201820419267.8U 2018-03-27 2018-03-27 一种抗晃电控制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15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19267.8U CN208015635U (zh) 2018-03-27 2018-03-27 一种抗晃电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19267.8U CN208015635U (zh) 2018-03-27 2018-03-27 一种抗晃电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15635U true CN208015635U (zh) 2018-10-26

Family

ID=63890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1926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15635U (zh) 2018-03-27 2018-03-27 一种抗晃电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156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14868B (zh) 基于电流互感器的超级电容储能不间断电源及其供电方法
CN205622303U (zh) 利用超级电容实现不间断供电的电流互感器取电电源电路
CN204761146U (zh) 一种双模供电电源
CN103236733B (zh) 具有延时断电功能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装置
CN204118838U (zh) 一种三段式加脉冲智能电动车充电器
CN205070589U (zh) 一种多功能ac/dc变换装置
CN201142468Y (zh) 电动车充电保护插座
CN102624073B (zh) 太阳能逆变电源
CN202931016U (zh) 一种混合供电逆变电源
CN208015635U (zh) 一种抗晃电控制器
CN203233223U (zh) 具有延时断电功能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装置
CN203813473U (zh) 一种光电池智能充放电装置
CN202737786U (zh) 太阳能供电电源及应用其的无线传感节点
CN206461341U (zh) 利用漏电保护器实现待机断电的装置
CN216794664U (zh) 一种充电电路和充电器
CN206195391U (zh) 铅酸蓄电池充放电维护电路
CN201383688Y (zh) 风电变桨系统的脉冲式充电器
CN106080238B (zh) 一种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系统
CN107707010A (zh) 一种光伏充电电路系统
CN113659673A (zh) 一种基于储能电源的快速充电和并网连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02759270U (zh) 一种太阳能充电控制器
CN102780250A (zh) 一种太阳能充电控制器
CN202488202U (zh) 太阳能逆变电源
CN201966795U (zh) 变频空调交流瞬间掉电保护电路
CN101572432A (zh) 风电变桨系统的脉冲式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26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