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15410U - 无线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15410U
CN208015410U CN201820440754.2U CN201820440754U CN208015410U CN 208015410 U CN208015410 U CN 208015410U CN 201820440754 U CN201820440754 U CN 201820440754U CN 208015410 U CN208015410 U CN 208015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harger
support component
wireless
recess
magnetisabl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4075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4075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15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15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1541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充电器,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支撑组件及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的无线充电器本体,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磁性物质,所述无线充电器本体包括前壳体、后壳体及无线充电装置,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形成一封闭空间,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安装在所述封闭空间内,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感应线圈,所述磁性物质与所述感应线圈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位结构能够避免待充电设备无法对准无线充电器的问题,保证了最优的充电效率。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便携式的电子设备,例如移动智能终端、MP3、导航仪等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无线充电器为这些电子设备的充电提供了便利,使得电子设备在各种场合都能方便的充电。
无线充电技术又叫感应充电,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无线缆充电的一项技术。在无线充电器和电子设备中各有一个感应线圈,无线充电器中的感应线圈连接有线电源产生电磁信号,电子设备中的感应线圈感应无线充电器的电磁信号从而产生感应电流给自身电池充电。
然而,现有的带磁吸车载无线充电器和电子设备之间缺少定位,用户在放置电子设备时难以对准无线充电器,尤其是在开车时,需要单手且快速的操作,导致充电效率很低,甚至无法充电等情况,同时由于电子设备上的磁性物质没有完全盖住无线充电器上的磁性物质,还会导致电子设备上的磁性物质挡在了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从而引发异常(foreign object damage,FOD)而断充,用户的体验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无线充电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支撑组件及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的无线充电器本体,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磁性物质,所述无线充电器本体包括前壳体、后壳体及无线充电装置,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形成一封闭空间,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安装在所述封闭空间内,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感应线圈,所述磁性物质与所述感应线圈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磁性物质设置成凹陷状,所述感应线圈设置成凸起状,所述凹陷状与所述凸起状结合形成所述定位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磁性物质设置成凸起状,所述感应线圈设置成凹陷状,所述凸起状与所述凹陷状结合形成所述定位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磁性物质设置成凹陷状,所述感应线圈对应设置成凹陷状,所述凹陷状与对应所述凹陷状结合形成所述定位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组件的表层设置为弹性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组件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均匀排列在所述支撑组件的表层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无线充电器本体上还可以设有车充电源适配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无线充电器还可以包括夹持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无线充电器还包括调整组件,所述调整组件设置在支撑组件与所述无线充电器本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壳体的磁性物质的面积为70*2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通过在支撑组件的第一壳体和无线充电器本体的前壳体之间设置定位结构,避免了用户放置待充电设备时无法对准无线充电器的问题,保证了最优的充电效率;无线充电器上的磁铁和支撑组件的第一壳体上的磁性物质对应地放置在定位特征的配合面中,保证了支撑组件的第一壳体上的磁性物质不会挡在无线充电器和待充电设备之间,确保不引发FOD异常并持续高效充电,提升了用户体验;所述定位结构,还可使得用户在放置待充电设备时会产生一个到位感,用户可得到一个明显的反馈信号从而确认电子设备已放置到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方式一提供的磁性物质的分布形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方式二提供的磁铁的分布形状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部分的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部分的第二具体实施方式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1中A部分的第三具体实施方式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应用于待充电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具体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具体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另外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部分,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所述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无线充电器1,其包括:支撑组件10,连接所述支撑组件10的无线充电器本体11。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10用于支撑或容纳所述待充电设备,所述支撑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101,所述第一壳体101 上设置有磁性物质1010,待充电设备可通过该磁性物质1010进行充电。
所述磁性物质1010可为电磁铁或永磁铁,磁性物质1010呈环状分布,所示环状分布是指形成一闭合状,例如,圆环。本具体实施方式对磁性物质1010的分布性状不做具体限制,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可根据需要设置为方形、三角形等形状,镶嵌在所述第一壳体101的内部或者外部均可。如图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磁性物质101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为呈圆环状分布的磁性物质1010,图3为呈方形状分布的磁性物质1010。
优选的,为保证所述无线充电器1的整体美观性,本实用新型采取嵌入式方式将磁性物质1010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01内部。磁性物质1010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01内部还使得所述第一壳体101 表面光滑,利于待充电设备与所述无线充电器1表面的紧密贴合。
优选地,为保证所述无线充电器1能够最大范围的为待充电设备提供充电电量,所述第一壳体101的磁性物质1010的面积为 70*20mm。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器本体11包括前壳体 111、后壳体112及无线充电装置113。所述前壳体111和所述后壳体112形成一封闭空间,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13安装在所述封闭空间内。所述无线充电装置113包括,但不限于:感应线圈和磁铁,该感应线圈设置在所述前壳体111表面或内部,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所述第一壳体101上的磁性物质与所述前壳体111上的感应线圈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有助于起到定位待充电设备的作用,使得待充电设备能够对准所述无线充电器1上的磁性物质。
在第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01上的磁性物质设置成凹陷状,所述前壳体111上的感应线圈设置成凸起状,所述凹陷状与所述凸起状结合形成所述定位结构。
在第二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01上的磁性物质设置成凸起状,所述前壳体111上的感应线圈设置成凹陷状,所述凸起状与所述凹陷状结合形成所述定位结构。
在第三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01上的磁性物质设置成凹陷状,所述前壳体111上的感应线圈对应设置成凹陷状,所述凹陷状与所述凹陷状结合形成所述定位结构。
所述前壳体111上的凸起特征需要根据第一壳体101上的凹陷特征位置进行调整。
特别的,所述前壳体111上的感应线圈和所述第一壳体101上的磁性物质之间对应的位置需要紧密配合,所述前壳体111上的感应线圈对应的位置需要留有一定的缝隙,用以保证吸合效果。
所述定位特征配合磁铁吸合可以实现待充电设备和无线充电器的快速精确定位,保证了最优的充电效率,同时在行车过程中也能确保待充电设备和无线充电器不发生移位,避免了FOD异常并能持续高效充电,同时所述定位特征也能在用户放置电子设备时提供清晰的正确放置的反馈信号。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10的表层可以设置为弹性层,弹性层的设置可以不易损害待充电设备的表面,且在震动时能够起到保护待充电设备的作用。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10还可以开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均匀排列在所述支撑组件10的表层中。所述支撑组件 10的表层上的通孔可以用来散热,防止待充电设备使用时间过长,热量无法及时排散。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器本体11上还可以设有车充电源适配器,用于从汽车中的供电设备,例如点烟口处获取电量。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器1还可以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用以将所述无线充电器1固定于汽车内。通过在所述无线充电器1上设置夹持组件30,将无线充电器1固定在汽车内部,便于在汽车内对待充电设备利用无线充电器进行充电。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组件可以是弹性夹制机构,例如夹子。通过夹子,可将所述无线充电器1方便地、可拆卸地固定在汽车空调出风口的格栅上,便于取放,并且可利用出风口送风使待充电设备及所述无线充电器1及时散热,避免充电状态下待充电设备或无线充电器1的温度过高。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器1还可以包括,可以用于调整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无线充电器本体之间的长度,或调整所述支撑组件使得所述支撑组件能够饶所述无线充电器本体进行旋转,从而改变所述支撑组件的角度,进而改变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放置角度。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应用于待充电设备的示意图。实际使用时,将所述待充电设备2靠近所述无线充电器1,无线充电器1连接有线电源,通过磁性物质1010产生电磁信号,所述待充电设备2中的感应线圈感应所述电磁信号从而产生感应电流给自身电池充电。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待充电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充电器,通过在支撑组件10的第一壳体 101和无线充电器本体11的前壳体111之间设置定位结构,避免了用户放置待充电设备时无法对准无线充电器的问题,保证了最优的充电效率;无线充电器上的磁铁和支撑组件10的第一壳体101上的磁性物质对应地放置在定位特征的配合面中,保证了支撑组件10 的第一壳体101上的磁性物质不会挡在无线充电器和待充电设备之间,确保不引发FOD异常并持续高效充电,提升了用户体验;所述定位结构,还可使得用户在放置待充电设备时会产生一个到位感,用户可得到一个明显的反馈信号从而确认电子设备已放置到位。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做出的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都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支撑组件及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的无线充电器本体,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磁性物质,所述无线充电器本体包括前壳体、后壳体及无线充电装置,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形成一封闭空间,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安装在所述封闭空间内,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感应线圈,所述磁性物质与所述感应线圈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物质设置成凹陷状,所述感应线圈设置成凸起状,所述凹陷状与所述凸起状结合形成所述定位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物质设置成凸起状,所述感应线圈设置成凹陷状,所述凸起状与所述凹陷状结合形成所述定位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物质设置成凹陷状,所述感应线圈对应设置成凹陷状,所述凹陷状与对应所述凹陷状结合形成所述定位结构。
5.如权利要求2或4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的表层设置为弹性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均匀排列在所述支撑组件的表层中。
7.如权利要求2或4任意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器本体上还可以设有车充电源适配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器还可以包括夹持组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器还包括调整组件,所述调整组件设置在支撑组件与所述无线充电器本体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磁性物质的面积为70*20mm。
CN201820440754.2U 2018-03-29 2018-03-29 无线充电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15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40754.2U CN208015410U (zh) 2018-03-29 2018-03-29 无线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40754.2U CN208015410U (zh) 2018-03-29 2018-03-29 无线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15410U true CN208015410U (zh) 2018-10-26

Family

ID=63891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4075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15410U (zh) 2018-03-29 2018-03-29 无线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154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35341B (en) Wireless peripherals charged by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US7728551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WO2017113515A1 (zh) 一种可拆卸式车载无线充电器及其充电使用方法
CN204992632U (zh) 便携式的手机充电设备
CN104223612A (zh) 智能手环及智能手环充电的方法
CN207612093U (zh) 磁吸无线充电装置
CN204103519U (zh) 具有近场通讯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
CN208015410U (zh) 无线充电器
CN204633411U (zh) 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手机壳
US20230030493A1 (en) Charger, device to be charged, and charging system
CN205791702U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206226128U (zh) 电子设备充电壳及移动电源
CN204291320U (zh) 一种挂颈式充电蓝牙耳机装置
KR20190109808A (ko) 벽체를 이용한 무선 전력전송 시스템
CN205004809U (zh) 太阳能磁悬浮无线充电装置
CN211502190U (zh) 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直播支架
CN210246352U (zh) 一种双面发射无线充
CN203520797U (zh) 显示器和移动终端
CN203368078U (zh) 一种具有接触式充电结构的设备
CN207339325U (zh) 一种充电器
CN202888898U (zh) 基于qi标准的无线充电器套件
TW201603684A (zh) 無線充電手機支架
CN220673463U (zh)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
CN206226074U (zh) 无线充电座
CN208401583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充电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