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09766U - 一种防水屋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水屋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09766U
CN208009766U CN201820331123.7U CN201820331123U CN208009766U CN 208009766 U CN208009766 U CN 208009766U CN 201820331123 U CN201820331123 U CN 201820331123U CN 208009766 U CN208009766 U CN 2080097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lash guard
overlap joint
purlin
joint pipe
insula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3112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向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enxing Tongchuang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enxing Tongchuang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enxing Tongchuang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enxing Tongchuang Steel Structur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3112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097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097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097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屋顶,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主檩条、主檩条上设置有与之垂直的次檩条,次檩条上方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包括设置在次檩条上的防水板,所述防水板设置有多块;所述防水板呈“U”形,且开口朝向远离次檩条的一端,在其竖直两侧壁上设置有截面呈圆弧状的搭接管;所述搭接管包括防水板长度方向一侧的搭接管一和另一侧的搭接管二;所述防水板包括沿防水板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防水板一和防水板二,所述防水板一的和防水板二通过搭接管搭接;所述防水板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防水板一和防水板三,所述防水板三上的搭接管插接在防水板一上的搭接管上;安装顶板后,在雨雪天气,不容易出现漏水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防水屋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屋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防水屋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加工的需要,在很多公司都出现厂房,用于对机械加工制作、轻纺电子加工、食品加工、物流仓库等等。
现有的钢结构的厂房屋顶大多是使用彩钢建筑而成的,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工作环境的提高,单一钢结构的屋顶,结构较为单一,在夏季,雨水较大时,或者在冬季,雪覆盖在屋顶上,在融化过程中,厂房内容易出现漏水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屋顶,安装顶板后,在雨雪天气,不容易出现漏水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水屋顶,包括主檩条、主檩条上设置有与之垂直的次檩条,次檩条上方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包括设置在次檩条上的防水板,所述防水板设置有多块;所述防水板呈“U”形,且开口朝向远离次檩条的一端,在其竖直两侧壁上设置有截面呈圆弧状的搭接管;所述搭接管包括防水板长度方向一侧的搭接管一和另一侧的搭接管二;所述防水板包括沿防水板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防水板一和防水板二,所述防水板一的和防水板二通过搭接管搭接;所述防水板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防水板一和防水板三,所述防水板三上的搭接管插接在防水板一上的搭接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呈“U”形的防水板,雨水由于重力作用会向下滑落,在防水板的竖直两侧设置的搭接管,相互搭接之后使得雨水不容易进行防水板内,可以起到较佳的防水效果。
较佳的,所述搭接管的截面所呈圆弧为四分之三圆弧至六分至五圆弧。
较佳的,所述搭接管一向其轴线处内凹形成凹槽;所述防水板一和防水板二搭接时,所述防水板二的搭接管一搭接在防水板一上的搭接管二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凹槽,使得搭接管一和搭接管二之间进行搭接之后,二者之间从在空腔,从而减小了因水的毛细现象而产生的倒流,使得防水效果较佳。
较佳的,所述防水板上且于搭接管的轴向一端开设有插接片一;所述搭接管二的轴向一端且远离插接片一一端开设有插接片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插接片一和插接片二,在防水板一和防水板三之间进行连接时,可以通过插接片一和插接片二进行连接,使得连接较为容易、效率较高。
较佳的,所述顶板包括固定在次檩条上的支撑层;设置在支撑层远离次檩条一侧的隔汽层;所述隔汽层远离支撑层的一侧设置有保温层;所述防水板设置在保温层远离隔汽层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支撑层上侧的隔汽层、保温层、以及防水板,从而能够较有效的提高屋顶的隔热保温效果。
较佳的,所述防水板与保温层之间夹设有防水透气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防水透气模,使得水分不会进入保温层内,进而对保温层进行保护,整体隔水、保温效果较佳。
较佳的,所述保温层设置有两层,厚度为65-85mm;所述保温层为玻璃丝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两侧,可以增加保温隔热效果,且玻璃丝绵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特点外,还具有十分优异的防火、减震、吸声特性,有利于减少噪声污染,改善工作环境。
较佳的,所述隔汽层远离支撑层的一侧设置有对保温层、防水板进行支撑固定的支撑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支撑组件对保温层和防水板进行固定,使得二者较为稳定,同时,通过对防水板进行支撑,使得防水板对保温层的压持作用较小。
较佳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呈“几”形的衬檩、以及于衬檩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通过螺栓固定的多个支架,所述支撑呈“T”形;其竖直一侧穿过保温层与防水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呈“几”形的衬檩,可以较为稳定的固定在支撑层上,且通过支架穿过保温层,与防水板支撑固定,对保温层进行限位、以及保护。
较佳的,所述支架与衬檩之间垫设有隔热垫;所述保温层靠近支撑层的一侧粘接有铝箔贴面,所述支架穿过铝箔贴面、保温层与防水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的隔热点,可以减小热量经过支架进行传递;通过设置的铝箔贴片,使得支架穿过铝箔贴片固定在防水板上,使得支架与保温层之间移动位置较小,对保温层进行保护,同时,保温层与支架之间产生的缝隙较小,保温效果更佳。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的呈“U”形的防水板,雨水由于重力作用会向下滑落,在防水板的竖直两侧设置的搭接管,相互搭接之后使得雨水不容易进行防水板内,可以起到较佳的防水效果;
2、通过设置的凹槽,使得搭接管一和搭接管二之间进行搭接之后,二者之间从在空腔,从而减小了因水的毛细现象而产生的倒流,使得防水效果较佳;
3、通过设置的插接片一和插接片二,在防水板一和防水板三之间进行连接时,可以通过插接片一和插接片二进行连接,使得连接较为容易、效率较高;
4、通过设置在支撑层上侧的隔汽层、保温层、以及防水板,从而能够较有效的提高屋顶的隔热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防水屋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防水屋顶中突出图1中A结构的放大图;
图3为一种防水屋顶中突出防水板的示意图;
图4为一种防水屋顶中突出防水板一和防水板二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一种防水屋顶中突出搭接管一和搭接管二搭接后的剖视图;
图6为一种防水屋顶中突出防水板一和防水板三分离时的状态图;
图7为一种防水屋顶中突出防水板一和防水板三安装后的状态图。
附图标记:1、主檩条;11、加强块;111、第一固定板;112、第二固定板;2、次檩条;3、顶板;31、支撑层;32、隔汽层;33、保温层;331、铝箔贴面;34、防水板;341、防水板一;342、防水板二;343、防水板三;344、插接片一;345、插接片二;35、搭接管;351、搭接管一;3511、凹槽;352、搭接管二;36、防水透气模;4、支撑组件;41、衬檩;42、支架;43、隔热垫;44、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 “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防水屋顶,如图1所示,包括主檩条1、主檩条1上设置有与之垂直的次檩条2,次檩条2上方固定有顶板3,通过主檩条1和次檩条2对顶板3进行支撑,使其能够较为稳定的支撑在屋顶上。
主檩条1采用方钢管、或者工字钢搭建,次檩条2采用Z形钢、或者C形钢或者工字钢搭建,其中,主檩条1和次檩条2之间设置有加强块11,使得二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其中,加强块11包括竖直贴合在次檩条2上的第一固定板111、以及竖直设置且垂直第一固定板111的第二固定板112,其中,第一固定板111和次檩条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从而使得次檩条2在对顶板3进行支撑时,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顶板3包括螺栓固定在次檩条2上的支撑层31、设置在支撑层31远离次檩条2一侧的隔汽层32、以及隔汽层32远离支撑层31的一侧设置有保温层33、保温层33远离隔汽层32的一侧设置有防水板34,通过设置的防水板34、保温层33和隔汽层32,使得顶板3隔水、保温效果更佳。
支撑层31采用压型钢板,压型钢板单位重量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外形美观等优点。
隔汽层32选用PE模,厚度设置为0.2mm-0.4mm,具有较好的绝缘效果,且可进行透气。
保温层33设置有两层,材料选用玻璃丝棉,厚度为65-85mm之间,通过错缝搭接的方式进行固定,玻璃丝棉导热系数低,保温效果好,对人体皮肤刺激小,耐久性、抗震性、抗潮湿性能、憎水性均较好,可以满足当地地区一年四季气候的保温隔热要求,有利于减少噪声污染,改善工作环境。
防水板34为镀铅镀锌金属面板,且远离保温层33的一侧为镀铅层,通过将防水板34设置呈金属板,使其在使用过程中较为结实、耐用,同时,在两个镀层铅和锌,能够减小防水板34的腐蚀,使其使用寿命较长。
更佳的,在防水板34和保温层33之间夹设有防水透气模36,防水透气膜35主要有三层构成: PP纺粘无纺布,PE高分子透气膜,PP纺粘无纺布,从而使得水分不会进入保温层33内,进而对保温层33进行保护,整体隔水、保温效果较佳。
结合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的,为了对保温层33进行保护,在隔汽层32远离支撑层31的一侧设置有对保温层33、防水板34进行支撑固定的支撑组件4。
其中,支撑组件4包括压接在隔汽层32上且穿过隔汽层32固定在支撑层31上的衬檩41、以及于衬檩4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通过螺栓固定的多个支架42,其中,支架42呈“T”形,其竖直一侧穿过保温层33与防水板34连接,从而在对保温层33进行限位,同时对防水板34进行支撑固定,放水板对保温层33压持作用较小,从而保温层33形变较小。
衬檩41为长条形且截面呈“几”形,材料选用镀锌钢衬檩41,衬檩41设置在次檩条2的上侧,从而使得衬板在承受防水板34的重力时,受力点在次檩条2上,支撑层31受力较小,其发生变形较小。
其中,在支架42与衬檩41之间垫设有隔热垫43,使铝合金固定支架42与衬檩41之间的热传导被隔断,既杜绝了屋面冷桥效应的产生,避免室内冷凝现象的出现,又防止了电化腐蚀现象。同时,为了使得衬檩41与支撑层31之间固定较为稳定,在衬檩41与支撑层31之间设置有垫块44,垫块44呈“几”形。
进一步的,在保温层33靠近支撑层31的一侧粘接有铝箔贴面331,支架42穿过铝箔贴面331、保温层33后与防水板34进行连接,通过铝箔贴面331对保温层33进行保护,使得保温层33与支架42接触处不容易发生变形。
其中,厂房在修建时,顶板3面积较大,需要使用到多块防水板34进行搭建,而顶板3的防水性是顶板3系统中使用功能之一,为了防止顶板3的渗漏对建筑造成的损害,而且还影响工程整体形象,为了降低防水板34的漏水情况,对防水板34进行特殊设计。
如图3所示,防水板34设置呈“U”形,且开口朝向远离次檩条2的一侧,由于水的重力向下,故水不容易有防水板34长度方向两侧漏水。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防水板34竖直两侧固定设置有截面呈圆弧状的搭接管35,搭接管35包括防水板34长度方向一侧的搭接管一351和另一侧的搭接管二352,防水板34包括沿防水板34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防水板一341和防水板二342,防水板一341的和防水板二342通过搭接管35搭接,且为了使得搭接后的防水板34较为紧密,搭接管35的截面所呈圆弧为四分之三圆弧至六分至五圆弧,故搭接后的连接缝处防水效果较好。
结合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的,在防水板一341和防水板二342的两个搭接管35进行搭接时,搭接之后由于两个搭接管35之间的缝隙较小,从而水的表面张力大于重力,此时水会沿着缝隙向上运动,产生毛细现象,为了防止水在两个搭接管35之间形成毛细现象,故在搭接管一351长度方向向靠近轴线一侧内凹形成凹槽3511,防水板一341和防水板二342搭接时,防水板二342的搭接管一351搭接在防水板一341上的搭接管二352上,从而使得搭接管二352和搭接管一351之间形成因凹槽3511形成一个较大的空腔,减小了毛细水向上运动渗入室内。
结合图6和图7所示,进一步的, 防水板34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防水板一341和防水板三343,防水板34上且于搭接管35的轴向一端开设有插接片一344,搭接管二352的轴向一端且远离插接片一344的一端开设有插接片二345;在安装时,防水板三343沿长度方向滑动,插接片一344插接在搭接管一351内,插接片二345插接在搭接管二352内,且防水板三343处于防水板一341的下侧,从而,且防水板一341和防水板三343之间的搭接距离为30-50cm之间,从而水向下流动时,不容易进入。
结合图4所示,在安装时,支架42远离衬檩41的一端插接在搭接管35内对防水板34进行支撑,从而使得整体较为稳定。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防水屋顶,包括主檩条(1)、主檩条(1)上设置有与之垂直的次檩条(2),次檩条(2)上方固定有顶板(3),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3)包括设置在次檩条(2)上的防水板(34),所述防水板(34)设置有多块;所述防水板(34)呈“U”形,且开口朝向远离次檩条(2)的一端,在其竖直两侧壁上设置有截面呈圆弧状的搭接管(35);所述搭接管(35)包括防水板(34)长度方向一侧的搭接管一(351)和另一侧的搭接管二(352);
所述防水板(34)包括沿防水板(34)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防水板一(341)和防水板二(342),所述防水板一(341)和防水板二(342)通过搭接管(35)搭接;
所述防水板(34)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防水板一(341)和防水板三(343),所述防水板三(343)上的搭接管(35)插接在防水板一(341)上的搭接管(3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屋顶,其特征是:
所述搭接管(35)的截面所呈圆弧为四分之三圆弧至六分至五圆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屋顶,其特征是:
所述搭接管一(351)向其轴线处内凹形成凹槽(3511);
所述防水板一(341)和防水板二(342)搭接时,所述防水板二(342)的搭接管一(351)搭接在防水板一(341)上的搭接管二(35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屋顶,其特征是:
所述防水板(34)上且于搭接管(35)的轴向一端开设有插接片一(344);
所述搭接管二(352)的轴向一端且远离插接片一(344)的一端开设有插接片二(3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屋顶,其特征是:
所述顶板(3)包括固定在次檩条(2)上的支撑层(31);
设置在支撑层(31)远离次檩条(2)一侧的隔汽层(32);
所述隔汽层(32)远离支撑层(31)的一侧设置有保温层(33);
所述防水板设置在保温层(33)远离隔汽层(32)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屋顶,其特征是:
所述防水板(34)与保温层(33)之间夹设有防水透气模(3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屋顶,其特征是:
所述保温层(33)设置有两层,厚度为65-85mm;
所述保温层(33)为玻璃丝棉。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屋顶,其特征是:
所述隔汽层(32)远离支撑层(31)的一侧设置有对保温层(33)、防水板(34)进行支撑固定的支撑组件(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水屋顶,其特征是:
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呈“几”形的衬檩(41)、以及于衬檩(4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通过螺栓固定的多个支架(42),所述支架(42)呈“T”形,支架(42)竖直一侧穿过保温层(33)抵接在防水板(34)上的搭接管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水屋顶,其特征是:
所述支架(42)与衬檩(41)之间垫设有隔热垫(43);
所述保温层(33)靠近支撑层(31)的一侧粘接有铝箔贴面(331)。
CN201820331123.7U 2018-03-10 2018-03-10 一种防水屋顶 Active CN2080097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31123.7U CN208009766U (zh) 2018-03-10 2018-03-10 一种防水屋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31123.7U CN208009766U (zh) 2018-03-10 2018-03-10 一种防水屋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09766U true CN208009766U (zh) 2018-10-26

Family

ID=63888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31123.7U Active CN208009766U (zh) 2018-03-10 2018-03-10 一种防水屋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097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9814B (zh) 双层防水降噪保温吸音金属屋面
US8286627B2 (en) Solar collector
CN102094465A (zh) 复合保温围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10395898U (zh) 一种屋面架空隔热系统
EP1896784A1 (en) Solar collector
CN208009766U (zh) 一种防水屋顶
CN208009770U (zh) 一种厂房屋面结构
US20080149095A1 (en) Solar Collector Element
CN214833800U (zh) 一种新型保温幕墙
CN210798099U (zh) 一种压型钢板复合保温屋面高低跨处连接节点结构
CN205259424U (zh) 一种双坡屋脊结构
CN213774162U (zh) 一种屋面隔热防水装置
CN211548448U (zh) 一种混凝土墙与彩钢屋面板连接部位的防水结构
CN209703854U (zh) 钢构建筑顶部防水结构
CN218581021U (zh) 一种压型钢板屋面
KR100938910B1 (ko) 태양에너지 집열판
CN215563669U (zh) 一种节能型幕墙用热防护结构
JP7130282B1 (ja) 全遮熱外装構造
CN221091143U (zh) 一种加热防浪亭
KR200299666Y1 (ko) 태양에너지 집열판
CN209129186U (zh) 一种外墙保温结构
CN210798096U (zh) 一种压型钢板复合保温卷材防水屋面采光带结构
CN208803609U (zh) 可实现隐框幕墙效果的幕墙安装结构
CN209268168U (zh) 一种温室大棚天沟
US20090194094A1 (en) Device for collecting rain water and calories from solar radi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