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07665U - 汽车车门限位工装 - Google Patents

汽车车门限位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07665U
CN208007665U CN201820261133.8U CN201820261133U CN208007665U CN 208007665 U CN208007665 U CN 208007665U CN 201820261133 U CN201820261133 U CN 201820261133U CN 208007665 U CN208007665 U CN 2080076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arm
elastic support
elastic
arrangements
automotive do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6113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6113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076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076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076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其包括限位架;限位架包括第一弹性支臂、第二弹性支臂以及连接支臂;连接支臂的第一端与第一弹性支臂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支臂的第二端与第二弹性支臂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弹性支臂和第二弹性支臂位于连接支臂的同一侧;第一弹性支臂的第二端朝向第二弹性支臂倾斜;第二弹性支臂的第二端朝向第一弹性支臂倾斜;第一弹性支臂、连接支臂和第二弹性支臂形成用于容纳门框和车身骨架的限位空间。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弹性支臂和第二弹性支臂的弹性将门框和车身骨架限制在限位空间内,避免移动过程中车门发生碰撞而损伤。其夹紧和拆卸操作简单、方便,节约工时,提高了加工效率;并且可重复利用,避免浪费。

Description

汽车车门限位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门限位工装。
背景技术
汽车的生产过程中,先通过铸造、锻造、冲压或者机加工等,完成各零部件的加工,然后将各零件进行装配。在车身的装配过程中,需要先在焊接车间将车门、驾驶舱、发动机舱等车身各部分焊接在一起,然后运送到涂装车间,进行防锈、喷漆等处理,再然后运送到总装车间,安装车灯、仪表等。
在从焊接车间到涂装车间、再到总装车间的过程中,由于还未安装车门锁和车门把手,车门处于活动状态。为了避免在转运车间过程中,磕碰、擦伤车门,需要将车门门框与白车身骨架进行捆绑固定。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布带、铁丝、绳索或者胶带等将车门与车身骨架捆绑在一起,限制车门移动。
但是,这种捆绑方式在捆绑时耗时耗力,操作不便,加工效率低;在后续过程中往往需要剪断布带、铁丝、绳索或者胶带等破坏的方式拆除这些捆绑介质,使得这些捆绑介质无法重复利用,造成极大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车门限位工装,以解决现有车门限位方式耗时耗力、操作不便、无法重复利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包括限位架;所述限位架包括第一弹性支臂、第二弹性支臂以及连接支臂;所述连接支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支臂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支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弹性支臂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弹性支臂和所述第二弹性支臂位于所述连接支臂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弹性支臂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二弹性支臂倾斜;所述第二弹性支臂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弹性支臂倾斜;所述第一弹性支臂、所述连接支臂和所述第二弹性支臂形成用于容纳门框和车身骨架的限位空间。
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其中,所述连接支臂为弧形支臂,且所述第一弹性支臂和所述第二弹性支臂位于弧形支臂的内侧。
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支臂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朝向所述第二弹性支臂凸出形成第一夹紧部,用于与所述门框或所述车身骨架抵接。
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其中,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支臂的第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弹性支臂的第二端的外面表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其中,所述第二弹性支臂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朝向所述第一弹性支臂凸出形成第二夹紧部,用于与所述门框或车身骨架抵接。
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其中,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的外面表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一弹性支臂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和/或,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二弹性支臂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支臂、所述连接支臂以及所述第二弹性支臂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
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支臂、所述连接支臂以及所述第二弹性支臂的内表面设置有弹性保护层。
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其中,所述弹性保护层为橡胶层。
本实用新型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包括限位架,限位架包括第一弹性支臂、第二弹性支臂以及连接支臂;连接支臂的第一端与第一弹性支臂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支臂的第二端与第二弹性支臂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弹性支臂和第二弹性支臂位于连接支臂的同一侧;第一弹性支臂的第二端朝向第二弹性支臂倾斜;第二弹性支臂的第二端朝向第一弹性支臂倾斜;第一弹性支臂、连接支臂和第二弹性支臂形成用于容纳门框和车身骨架的限位空间,利用第一弹性支臂和第二弹性支臂的弹性将门框和车身骨架限制在限位空间内,有效避免白车身在移动过程中车门打开易发生碰撞损伤的问题。限位工装的夹紧和拆卸操作简单、方便,节约工时,提高了加工效率;并且可重复利用,避免浪费。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车门限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车门限位工装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车门限位工装一安装实施例;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另一安装实施例。
附图标记说明:
100:限位工装; 10:第一弹性支臂;
11:第一连接部; 12:第一夹紧部;
13:第一收缩部; 14:第一过渡部;
15:第二过渡部; 20:第二弹性支臂;
21:第二连接部; 22:第二夹紧部;
23:第二收缩部; 24:第三过渡部;
25:第四过渡部; 30:连接支臂;
40:第一弹性件; 50:第二弹性件;
60:安装座; 70:弹性保护层;
200:前门门框; 300:后门门框;
400:汽车B柱。
具体实施方式
汽车的生产过程中,先通过铸造、锻造、冲压或者机加工等,完成各零部件的加工,然后将各零件进行装配。
其中,铸造是将融化的金属浇灌入铸型空腔中,冷却凝固后而获得产品的生产方法。在汽车的制造过程中,采用铸铁支撑满配的零件很多,约占全车重量10%左右,如气缸体、变速器箱体、转向器壳体、后桥壳体、制动鼓、各种支架等。
在汽车的制造过程中,广泛地采用锻造的加工方法。锻造分为自由锻造和模型锻造。自由锻造是将金属坯料放在铁砧上承受冲击或压力而成型的加工方法。汽车的轴和齿轮等的毛坯就是用自由锻造的方法技工。模型锻造是将金属坯料放在锻模的模膛内,承受冲击或压力而成形的加工方法。汽车的模锻件的典型例子是:发动机连杆和曲轴、汽车前轴、转向节等。
冷冲压或板料冲压是使金属板料在冲模中承受压力而被切离或成形的加工方法。采用冷冲压加工的汽车零件有发动机油底壳、制动器底板、车顶、车门等大多数车身零件。这些零件一般都经过落料、冲孔、拉伸、弯曲、翻边、修整等工序而成形。
当然,汽车零件还采用车削、铣削、磨削等切削加工、热处理等。在加工完各零件后,需要对各零件进行装配。而在车身的装配过程中,需要先在焊接车间将车门、驾驶舱、发动机舱等车身各部分焊接在一起,然后运送到涂装车间,进行防锈、喷漆等处理,再然后运送到总装车间,安装车灯、仪表等。
车身主题主要由车前钣金、前围零件、地板总成、左/右侧总成、后围总成、行李舱搁板总成和顶盖总成等零部件焊接而成。焊接可以是电阻焊或者二氧化碳保护焊、氩弧焊等。其中电阻焊包括点焊和凸焊。例如,车身主体总成、车身侧围总成采用点焊,螺母采用凸焊。
涂装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车防腐蚀,另一个是增加美观。涂装工艺过程比较复杂,技术要求比较高。主要有以下工序:漆前预处理、底漆、喷漆工艺、烘干工艺等,整个过程需要大量的化学试剂处理和精细的工艺参数控制。
汽车总装就是将车身、发动机、变速器、仪表板、车灯、车门等构成整辆车的各零件装配起来生产处整车的过程。
在从焊接车间到涂装车间、再到总装车间的过程中,由于还未安装车门锁和车门把手,车门处于活动状态。为了避免在转运车间过程中,磕碰、擦伤车门,需要将车门门框与白车身骨架进行捆绑固定。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布带、铁丝、绳索或者胶带等将车门与车身骨架捆绑在一起,限制车门移动。
但是,这种捆绑方式在捆绑时耗时耗力,操作不便,加工效率低;在后续过程中往往需要剪断布带、铁丝、绳索或者胶带等破坏的方式拆除这些捆绑介质,使得这些捆绑介质无法重复利用,造成极大的浪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车门限位工装,以解决现有车门限位方式耗时耗力、操作不便、无法重复利用的技术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车门限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车门限位工装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车门限位工装一安装实施例;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另一安装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包括限位架;限位架包括第一弹性支臂10、第二弹性支臂20以及连接支臂30;连接支臂30的第一端与第一弹性支臂1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支臂30的第二端与第二弹性支臂2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弹性支臂10和第二弹性支臂20位于连接支臂30的同一侧;第一弹性支臂10的第二端朝向第二弹性支臂20倾斜;第二弹性支臂20的第二端朝向第一弹性支臂10倾斜;第一弹性支臂10、连接支臂30和第二弹性支臂20形成用于容纳门框和车身骨架的限位空间110。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可以应用在各种不同车型的加工过程中。具体地,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包括限位架,限位架包括第一弹性支臂10、第二弹性支臂20以及连接支臂30,第一弹性支臂10的第一端与连接支臂3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支臂30的第二端与第二弹性支臂2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并且第一弹性支臂10和第二弹性支臂20位于连接支臂30的同一侧,使得第一弹性支臂10、连接支臂30以及第二弹性支臂20围成一个类似U形的限位空间110,用于容纳前门门框200、后门门框300以及汽车B柱400。
第一弹性支臂10与连接支臂30之间形成第一角度,第一角度可以是直角、钝角、锐角。优选地,第一角度为直角,即第一弹性支臂10与连接支臂30垂直。第二弹性支臂20与连接支臂30之间形成第二角度,第二角度可以是直角、钝角、锐角。优选地,第二角度为直角,即第二弹性支臂20与连接支臂30垂直。
为了防止在移动过程中限位工装从车门门框和汽车骨架中脱出,第一弹性支臂10的第二端朝向第二弹性支臂20倾斜,第二弹性支臂20的第二端朝向第一弹性支臂10倾斜,即限位空间110的开口部呈收缩状。本实用新型对第一弹性支臂10的第二端和第二弹性支臂20的第二端的倾斜角度不做具体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第一弹性支臂10和第二弹性支臂20的弹性力、车门门框和汽车骨架的尺寸等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第一弹性支臂10和第二弹性支臂20可以是平直的支臂,也可以是弧形等弯曲的支臂,其具体形状在此不做限制。连接支臂30可以平直的支臂,也可以是弧形等弯曲的支臂。优选地,连接支臂30为弧形支臂,且第一弹性支臂10和第二弹性支臂20位于弧形支臂的内侧,即弧形支臂的弧心位于限位空间110内,使得连接支臂30的形状与前门门框200、后门门框300以及汽车B柱400的凸出相适应。
第一弹性支臂10、连接支臂30以及第二弹性支臂20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者不规则形状等。优选地,第一弹性支臂10、连接支臂30以及第二弹性支臂20的横截面为扁平的四边形,其中较宽的一面与车门门框和汽车骨架接触,使得接触面积较大,避免接触面积较小,损伤车门门框和汽车骨架表面。第一弹性支臂10的内表面与前门门框200、后门门框300接触,第二弹性支臂20的内表面与汽车B柱400接触;或者,第一弹性支臂10的内表面与汽车B柱400接触,第二弹性支臂20的内表面与前门门框200、后门门框300接触。
第一弹性支臂10、第二弹性支臂20与连接支臂30可以螺接、卡接等固定在一起;第一弹性支臂10、第二弹性支臂20与连接支臂30也可以焊接在一起;或者,第一弹性支臂10、第二弹性支臂20与连接支臂30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第一弹性支臂10、第二弹性支臂20与连接支臂30可以是金属支臂,利用铸造、锻造等加工成一体件;或者,第一弹性支臂10、第二弹性支臂20与连接支臂30还可以是塑料支臂,利用注塑工艺加工成一体件。
在车间转换需要移动白车身时,操作人员向限位工装100的开口端张开一定的限度,伸入前门门框200、后门门框300以及汽车B柱400,使得前门门框200、后门门框300以及汽车B柱400容纳在限位空间110内,松手后限位工装100依靠第一弹性支臂10和第二弹性支臂20的弹性力夹紧,从而限制车门的移动,避免在白车身移动过程中车门开闭发生碰撞。参照图2至图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前门门框200、后门门框300以及汽车B柱400接触区域灵活选择夹紧位置和夹紧角度。当需要拆卸时,操作人员双手稍微张开第一弹性支臂10和第二弹性支臂20的开口端,即可取下限位工装100,操作简单。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包括限位架,限位架包括第一弹性支臂、第二弹性支臂以及连接支臂;连接支臂的第一端与第一弹性支臂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支臂的第二端与第二弹性支臂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弹性支臂和第二弹性支臂位于连接支臂的同一侧;第一弹性支臂的第二端朝向第二弹性支臂倾斜;第二弹性支臂的第二端朝向第一弹性支臂倾斜;第一弹性支臂、连接支臂和第二弹性支臂形成用于容纳门框和车身骨架的限位空间,利用第一弹性支臂和第二弹性支臂的弹性将门框和车身骨架限制在限位空间内,有效避免白车身在移动过程中车门打开易发生碰撞损伤的问题。限位工装的夹紧和拆卸操作简单、方便,节约工时,提高了加工效率;并且可重复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继续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支臂10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朝向第二弹性支臂20凸出形成第一夹紧部12,用于与门框或车身骨架抵接。
第一夹紧部12可以与前门门框200或后门门框300或者汽车B柱点接触,即第一夹紧部12形成一个尖角部。优选地,第一夹紧部12形成一个夹紧面,与前门门框200或后门门框300或者汽车B柱面接触。
具体地,第一弹性支臂10包括第一连接部11、第一夹紧部12以及第一收缩部13。第一连接部11的第一端与连接支臂3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11的第二端与第一夹紧部1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夹紧部12的第二端与第一收缩部1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11、第一夹紧部12以及第一收缩部13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第一夹紧部12朝向第二弹性支臂20凸出,形成与门框或者车身骨架抵接的接触面,用于夹紧门框和车身骨架。第一夹紧部12与第二弹性支臂20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连接部11、第一收缩部13与第二弹性支臂20的垂直距离。第一收缩部13朝向第二弹性支臂20倾斜,使得限位空间110的开口呈向内收缩状,防止在移动过程中限位工装从车门门框和汽车骨架中脱出。
为了避免限位骨架形成尖锐弯角,容易形成应力集中,本实施例第一弹性支臂10还包括第一过渡部14以及第二过渡部15,其中第一过渡部14位于第一连接部11与第一夹紧部12之间、且朝向第二弹性支臂20弯折,第二过渡部15位于第一夹紧部12和第一收缩部13之间、且朝向第二弹性支臂20弯折。第一夹紧部12朝向第二弹性支臂20凸出,使得第一连接部11、第一过渡部14、第一夹紧部12、第二过渡部15以及第一收缩部13形成类U形结构。
第一过渡部14和第二过渡部15使得第一弹性支臂10的各个部分之间为圆滑过渡,没有应力集中区域,结构强度高。本实用新型对第一过渡部14和第二过渡部15的具体尺寸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加工情况进行限定。例如,采用铸造工艺加工第一弹性支臂10时,应当考虑第一过渡部14和第二过渡部15不产生铸造死角。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汽车车门限位工装还包括第一弹性件40,以增加第一夹紧部12的夹紧力。第一弹性件40的第一端与第一弹性支臂10的第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弹性件40的第二端与第一弹性支臂10的第二端的外面表固定连接。
具体地,第一弹性件40可以为板簧、橡胶件等。优选地,第一弹性件40为弹性钢丝。第一弹性件40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部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跨过第一夹紧部12的外表面,第一弹性件40的第二端与第一收缩部13的外面表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11的外面表和第一收缩部13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安装座60,第一弹性件40通过安装座60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1的外面表和第一收缩部1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在一些可实施例中,安装座60与第一连接部11和第一收缩部13一体成型,安装座60上开设有安装孔,弹性钢丝穿设在安装孔内。当然,第一弹性件40与安装座60还可以通过螺接、卡接等其他连接方式固定在一起,在此不做限制。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支臂20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朝向第一弹性支臂10凸出形成第二夹紧部,用于与门框或车身骨架抵接。
第二夹紧部22可以与前门门框200或后门门框300或者汽车B柱点接触,即第二夹紧部22形成一个尖角部。优选地,第二夹紧部22形成一个夹紧面,与前门门框200或后门门框300或者汽车B柱面接触。
具体地,第二弹性支臂20包括第二连接部21、第二夹紧部22以及第二收缩部23。第二连接部21的第一端与连接支臂3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21的第二端与第二夹紧部2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夹紧部22的第二端与第二收缩部2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21、第二夹紧部22以及第二收缩部23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第二夹紧部22朝向第第一夹紧部12凸出,形成与门框或者车身骨架抵接的接触面,用于夹紧门框和车身骨架。第二夹紧部22与第一夹紧部12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二连接部21、第二收缩部23与第一夹紧部12的垂直距离。第二收缩部23朝向第一收缩部13倾斜,使得限位空间110的开口呈向内收缩状,防止在移动过程中限位工装从车门门框和汽车骨架中脱出。
为了避免限位骨架形成尖锐弯角,容易形成应力集中,本实施例第二弹性支臂20还包括第三过渡部24以及第四过渡部25,其中第三过渡部24位于第二连接部21与第二夹紧部22之间、且朝向第一弹性支臂10弯折,第四过渡部25位于第二夹紧部22和第二收缩部23之间、且朝向第一弹性支臂10弯折。第二夹紧部22朝向第一夹紧部12凸出,使得第二连接部21、第三过渡部24、第二夹紧部22、第四过渡部25以及第二收缩部23形成类U形结构。
第三过渡部24和第四过渡部25使得第二弹性支臂20的各个部分之间为圆滑过渡,没有应力集中区域,结构强度高。本实用新型对第三过渡部24和第四过渡部25的具体尺寸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加工情况进行限定。例如,采用铸造工艺加工第二弹性支臂20时,应当考虑第三过渡部24和第四过渡部25不产生铸造死角。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汽车车门限位工装还包括第二弹性件50,以增加第二夹紧部22的夹紧力。第二弹性件50的第一端与第二弹性支臂20的第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弹性件50的第二端与第二弹性支臂20的第二端的外面表固定连接。
具体地,第二弹性件50可以为板簧、橡胶件等。优选地,第二弹性件50为弹性钢丝。第二弹性件50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部2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跨过第二夹紧部22的外表面,第二弹性件50的第二端与第二收缩部23的外面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21的外面表和第二收缩部23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安装座60,第二弹性件50通过安装座60分别与第二连接部21的外面表和第二收缩部2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在一些可实施例中,安装座60与第二连接部21和第二收缩部23一体成型,安装座60上开设有安装孔,弹性钢丝穿设在安装孔内。当然,第二弹性件50与安装座60还可以通过螺接、卡接等其他连接方式固定在一起,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0为一个,一端与第一连接部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收缩部13的外面表固定连接;和/或,第二弹性件50为一个,一端与第二连接部2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收缩部23的外面表固定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加第一夹紧部12和第二夹紧部22的夹紧力,第一弹性件40为多个、且沿第一弹性支臂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即附图1中X方向;和/或,第二弹性件50为多个、且沿第二弹性支臂2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即附图1中Y方向。第一弹性件40的数量可以与第二弹性件50的数量一致,或者,第一弹性件40与第二弹性件50的数量不一样。为了保证第一弹性支臂10和第二弹性支臂20承受相同的弹性力,保证夹紧的平衡性。优选地,第一弹性件40与第二弹性件50的数量一致。例如,第一弹性件40为两个,沿第一弹性支臂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弹性件50也为两个,沿第二弹性支臂2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第一弹性支臂10、第二弹性支臂20与连接支臂30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第一弹性支臂10、第二弹性支臂20与连接支臂30可以是金属支臂,利用铸造、锻造等加工成一体件;或者,第一弹性支臂10、第二弹性支臂20与连接支臂30还可以是塑料支臂,利用注塑工艺加工成一体件。
为了避免限位架直接与车门门框、车身骨架直接接触,磕碰或者擦伤车门门框、车身骨架而留下划痕,第一弹性支臂10、连接支臂30以及第二弹性支臂20的内表面设置有弹性保护层70。弹性保护层70可以是泡沫、发泡体、橡胶块等。弹性保护层70可以卡接在第一弹性支臂10、连接支臂30以及第二弹性支臂20的内表面,弹性保护层70还可以粘接在第一弹性支臂10、连接支臂30以及第二弹性支臂20的内表面,在此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弹性保护层70具体材质进行设计。
优选地,弹性保护层70为橡胶层,橡胶层70可以硫化连接在第一弹性支臂10、连接支臂30以及第二弹性支臂20的内表面,橡胶层70也可以粘接在第一弹性支臂10、连接支臂30以及第二弹性支臂20的内表面,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制。进一步地,橡胶层的形状与限位骨架的形状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架;
所述限位架包括第一弹性支臂、第二弹性支臂以及连接支臂;所述连接支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支臂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支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弹性支臂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弹性支臂和所述第二弹性支臂位于所述连接支臂的同一侧;
所述第一弹性支臂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二弹性支臂倾斜;
所述第二弹性支臂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弹性支臂倾斜;
所述第一弹性支臂、所述连接支臂和所述第二弹性支臂形成用于容纳门框和车身骨架的限位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臂为弧形支臂,且所述第一弹性支臂和所述第二弹性支臂位于弧形支臂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支臂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朝向所述第二弹性支臂凸出形成第一夹紧部,用于与所述门框或所述车身骨架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支臂的第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弹性支臂的第二端的外面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支臂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朝向所述第一弹性支臂凸出形成第二夹紧部,用于与所述门框或车身骨架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第二端的外面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一弹性支臂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和/或,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二弹性支臂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支臂、所述连接支臂以及所述第二弹性支臂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支臂、所述连接支臂以及所述第二弹性支臂的内表面设置有弹性保护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车门限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保护层为橡胶层。
CN201820261133.8U 2018-02-22 2018-02-22 汽车车门限位工装 Active CN2080076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61133.8U CN208007665U (zh) 2018-02-22 2018-02-22 汽车车门限位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61133.8U CN208007665U (zh) 2018-02-22 2018-02-22 汽车车门限位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07665U true CN208007665U (zh) 2018-10-26

Family

ID=63886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61133.8U Active CN208007665U (zh) 2018-02-22 2018-02-22 汽车车门限位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076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aub et al. The evolution of 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processing over the last 50 years: the automotive example
EP1673189B1 (en) Hydrid component
EP2939907B1 (en) Structure for fixing automotive roof module
CN201148475Y (zh) 汽车前处理电泳后盖工装辅具
Mortimer Jaguar uses X350 car to pioneer use of self‐piercing rivets
US7959212B2 (en) Welded blank for vehicle door panel
CN207579811U (zh) 保险杠加强件
CN107107162A (zh) 连续冲压线组件
CN114430871A (zh) 电动车辆用电池壳的制造方法及电动车辆用电池壳
CN215507598U (zh) 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罩涂装的支撑装置
CN208007665U (zh) 汽车车门限位工装
KR20060014060A (ko) 일련생산된 표준부품들로부터 제조되고 개별화된 차량 부품특히 개별화된 쉘 부품들을 생산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상기방법에 의해 생산된 쉘 부품
Conklin et al. BIW design and CAE
CA3087356A1 (en) Bend-formed load-bearing structure of a passenger car
EP0718068A1 (en) Method of connecting different members by welding
Logan et al. Lightweight magnesium intensive body structure
US10167020B2 (en) Roof segment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roof segment
CN204523428U (zh) 一种防汽车前罩涂装变形的支撑架
CN113399942A (zh) 一种多曲面铝型材弯曲方法
Thomer Materials and concepts in body construction
Koganti et al. Aluminum vehicle body construction and enabling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CN210761059U (zh) 一种前大灯部位安装辅助机构
CN208494654U (zh) 一种车身背门面漆工装
Lokka An economic evaluation of tailor welded blanks in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CN114043859B (zh) 一种分体式后背门里板总成及后背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