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01611U - 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01611U
CN208001611U CN201820040693.0U CN201820040693U CN208001611U CN 208001611 U CN208001611 U CN 208001611U CN 201820040693 U CN201820040693 U CN 201820040693U CN 208001611 U CN208001611 U CN 2080016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oard
hole
plant planting
combined plant
planting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4069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小强
钟楷
王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Intelligent Control Networ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Intelligent Control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Intelligent Control Network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Intelligent Control Networ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4069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016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016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0161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该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容器本体,容器本体内部设有空腔;容器本体的顶部盖设有与开口相配合的第一盖板;第一盖板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上盖设有第二盖板;第二盖板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下方设有托架,托架上开设有透水孔,托架与第二盖板之间通过至少两根连接筋相连,相邻两连接筋间隔设置,各连接筋与托架围成用于夹持育苗块的夹持空间。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植物在育苗期、幼苗期、成苗期的使用需求,大大降低了人们栽培植物的成本。

Description

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
背景技术
植物盆栽由于其绿化性、装饰性强,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摆放于家庭、办公场所等各个角落,而用于种植植物的容器的应用也十分普遍,市面上如花盆等敞口种植容器,由于花盆的敞口直径是固定的,只能适应处于特定生长时期的植物的种植,不能同时用于植物的育苗、幼苗及成苗期,从植物的育苗、幼苗到成苗期,栽培者需要购买不同尺寸的花盆,大大增加了植物的栽培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有效降低植物栽培成本的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容器本体,容器本体内部设有空腔;
容器本体的顶部盖设有与开口相配合的第一盖板;
第一盖板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上盖设有第二盖板;
第二盖板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下方设有托架,托架上开设有透水孔;
托架与第二盖板之间通过至少两根连接筋相连,相邻两连接筋间隔设置,各连接筋与托架围成用于夹持育苗块的夹持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种植容器能够满足植物在育苗期、幼苗期、成苗期的使用需求,大大降低了人们栽培植物的成本。当植物处于育苗期时,人们可以将埋有种子的育苗块放置在连接筋与托架围成的夹持空间内。当种子发芽长成幼苗后,将第二盖板取出,将幼苗移至定植篮中并将定植篮放置于第一通孔上,定植篮的顶部能够架设于第一通孔上,定植篮的底部能够伸入容器本体的空腔内,然后定期向容器本体的空腔内注入适量的营养液,植物可以通过定植篮上设置的小孔,吸收空腔内的营养液,当植物生长到成苗期后,将第一盖板取出,将成苗移至更大的定植篮中,将定植篮放置于容器本体的开口上,定植篮的顶部能够架设于开口上,定植篮的底部能够伸入容器本体的空腔内,定期向容器本体的空腔内注入适量的营养液。为了使得植物可以源源不断地吸收空腔内的营养液,可以在空腔内设置吸水材料,吸水材料一端埋在定植篮中,另一段深入营养液内,由此,通过吸水材料可以将营养液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定植篮中,以供植物吸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盖板上设有多个沿其径向均匀分布的注水孔。由此,通过在第一盖板上设置多个注水孔,可以直接通过注水孔向容器本体的空腔内注入营养液,大大便于人们的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注水孔的正下方均设有挡片,挡片与第一盖板固定连接。由此,通过在注水孔的下方设置挡片,可以起到挡灰和遮挡光线的作用,防止灰层通过注水孔落入至容器本体的空腔内。同时也可以防止光线透过注水孔照射入容器本体的空腔内,减缓了容器本体空腔内微生物的生长,从而使得容器本体内部更加整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挡片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柱与第一盖板固定连接,挡片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柱与第一盖板固定连接。由此,此种设计可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便于挡片的安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通孔沿其轴向向下延伸形成第一突出部,连接筋与第一突出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由此,此种设计可以使得连接筋与第二盖板之间连接的更加牢固,从而可以提高夹持空间的结构稳定性,进而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通孔沿其轴向向上延伸形成第二突出部。由此,此种设计可以便于将第二盖板盖设于第一通孔上,同时也便于将第二盖板从第一通孔上取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盖板的底部设有一对相对设置的卡钩。由此,通过在第二盖板的底部设置一对卡钩,可以通过卡钩将第二盖板牢牢地固定在第一通孔上,进而提高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盖板的顶部设有向外凸出设置的边沿,容器本体的顶部设有与第一盖板相配合的凸台。由此,此种设计,可以更加便于将第一盖板盖设于容器本体的开口上,通过设置凸台可以对第一盖板起到支撑作用,更加便于第一盖板的安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容器本体的内壁上均匀设有多条凸楞,凸楞的顶部沿凸台所在位置向上伸出,凸楞与凸台之间形成卡口。由此,当将第一盖板盖设于开口上后,第一盖板的底部可以卡接入卡口中,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盖板被牢牢地固定在容器本体上,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盖板的侧面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卡块,凸楞的顶部设有缺口。由此,通过在第一盖板的侧面设置多个卡块,并在凸楞的顶部设置缺口,可以将卡块连同第一盖板的底部一起卡接入卡口中,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盖板与容器本体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的主视图;
图3为沿图2所示的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沿A-A面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的爆炸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中的容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容器本体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所示的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中的第一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的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中的第二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至图8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如图所示,该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容器本体1,容器本体1内部设有空腔。
其中,容器本体1的顶部盖设有与开口相配合的第一盖板2。第一盖板2的顶部可设有向外凸出设置的边沿26,容器本体1的顶部设有与第一盖板2相配合的凸台11。由此,此种设计,可以更加便于将第一盖板2盖设于容器本体1的开口上,通过设置凸台11可以对第一盖板2起到支撑作用,更加便于第一盖板2的安放。
容器本体1的内壁上可均匀设有多条凸楞12,凸楞12的顶部沿凸台11所在位置向上伸出,凸楞12与凸台11之间形成卡口13。由此,当将第一盖板2盖设于开口上后,第一盖板2的底部可以卡接入卡口13中,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盖板2被牢牢地固定在容器本体1上,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
作为一种优选,第一盖板2的侧面可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卡块27,凸楞12的顶部可设有缺口121。由此,通过在第一盖板2的侧面设置多个卡块,并在凸楞12的顶部设置缺口121,可以将卡块27连同第一盖板2的底部一起卡接入卡口13中,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盖板2与容器本体1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第一盖板2上设有第一通孔21,第一通孔21上盖设有第二盖板3。优选地,第一通孔21沿其轴向向上延伸形成第二突出部211。由此,此种设计可以便于将第二盖板3盖设于第一通孔21上,同时也便于将第二盖板3从第一通孔21上取下。
第二盖板3的底部可设有一对相对设置的卡钩32。由此,通过在第二盖板3的底部设置一对卡钩32,可以通过卡钩32将第二盖板3牢牢地固定在第一通孔21上,进而提高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第二盖板3上设有第二通孔31,第二通孔31的下方设有托架4,托架4上开设有透水孔41,托架4与第二盖板3之间通过至少两根连接筋5相连,相邻两连接筋5间隔设置,各连接筋5与托架4围成用于夹持育苗块6的夹持空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种植容器能够满足植物在育苗期、幼苗期、成苗期的使用需求,大大降低了人们栽培植物的成本。当植物处于育苗期时,人们可以将埋有种子的育苗块6放置在连接筋5与托架4围成的夹持空间内。当种子发芽长成幼苗后,将第二盖板3取出,将幼苗移至定植篮中并将定植篮放置于第一通孔21上,定植篮的顶部能够架设于第一通孔21上,定植篮的底部能够伸入容器本体1的空腔内,然后定期向容器本体1的空腔内注入适量的营养液,植物可以通过定植篮上设置的小孔,吸收空腔内的营养液,当植物生长到成苗期后,将第一盖板2取出,将成苗移至更大的定植篮中,将定植篮放置于容器本体1的开口上,定植篮的顶部能够架设于开口上,定植篮的底部能够伸入容器本体1的空腔内,定期向容器本体1的空腔内注入适量的营养液。为了使得植物可以源源不断地吸收空腔内的营养液,可以在空腔内设置吸水材料,吸水材料一端埋在定植篮中,另一段深入营养液内,由此,通过吸水材料可以将营养液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定植篮中,以供植物吸收。
连接筋5的数量可为四根,由此可以保证夹持空间的结构稳定性,以保证育苗块6的顺利安放。
各连接筋5的上端最好均匀地围绕第二通孔31分布,各连接筋5的下端均匀地围绕透水孔41分布。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夹持空间的结构稳定性。
为了便于向容器本体1的空腔内注入营养液,第一盖板2上可设有多个沿其径向均匀分布的注水孔22。由此,通过在第一盖板2上设置多个注水孔22,可以直接通过注水孔22向容器本体1的空腔内注入营养液,大大便于人们的使用。
第二通孔31沿其轴向可向下延伸形成第一突出部311,连接筋5与第一突出部3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由此,此种设计可以使得连接筋5与第二盖板3之间连接的更加牢固,从而可以提高夹持空间的结构稳定性,进而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注水孔22最好为长条形。由此可以增大注水孔22的体积,便于快速向容器本体1的空腔内注入营养液。
注水孔22的正下方最好均设有挡片23,挡片23与第一盖板2固定连接。通过在注水孔22的下方设置挡片23,挡片23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注水孔22的尺寸,由此,挡片23可以将注水孔22的下方遮挡住,可以起到挡灰和遮挡光线的作用,防止灰层通过注水孔22落入至容器本体1的空腔内。同时也可以防止光线透过注水孔22照射入容器本体1的空腔内,减缓了容器本体1空腔内微生物的生长,从而使得容器本体1内部更加整洁。
为了便于挡片23与第一盖板2的连接,挡片23的一端可通过第一连接柱24与第一盖板2固定连接,挡片2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柱25与第一盖板2固定连接。由此,此种设计可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便于挡片23的安放。
为了便于观察容器本体1内的空腔内盛装的营养液的量,容器本体1上可设有透明的液位显示窗7。由此,通过该透明的液位显示窗7,人们可以查看空腔内盛装的营养液的多少,以便于在营养液所剩无几的时候,可以及时向空腔内注入营养液,以满足植物的生长所需。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容器本体(1),所述容器本体(1)内部设有空腔;
所述容器本体(1)的顶部盖设有与所述开口相配合的第一盖板(2);
所述第一盖板(2)上设有第一通孔(21),所述第一通孔(21)上盖设有第二盖板(3);
所述第二盖板(3)上设有第二通孔(31),所述第二通孔(31)的下方设有托架(4),所述托架(4)上开设有透水孔(41);
所述托架(4)与所述第二盖板(3)之间通过至少两根连接筋(5)相连,相邻两所述连接筋(5)间隔设置,各所述连接筋(5)与所述托架(4)围成用于夹持育苗块(6)的夹持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2)上设有多个沿其径向均匀分布的注水孔(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孔(22)的正下方均设有挡片(23),所述挡片(23)与所述第一盖板(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23)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柱(24)与所述第一盖板(2)固定连接,所述挡片(2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柱(25)与所述第一盖板(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31)沿其轴向向下延伸形成第一突出部(311),所述连接筋(5)与所述第一突出部(3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21)沿其轴向向上延伸形成第二突出部(2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3)的底部设有一对相对设置的卡钩(3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2)的顶部设有向外凸出设置的边沿(26),所述容器本体(1)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盖板(2)相配合的凸台(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1)的内壁上均匀设有多条凸楞(12),所述凸楞(12)的顶部沿所述凸台(11)所在位置向上伸出,所述凸楞(12)与所述凸台(11)之间形成卡口(1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2)的侧面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卡块(27),所述凸楞(12)的顶部设有缺口(121)。
CN201820040693.0U 2018-01-10 2018-01-10 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016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40693.0U CN208001611U (zh) 2018-01-10 2018-01-10 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40693.0U CN208001611U (zh) 2018-01-10 2018-01-10 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01611U true CN208001611U (zh) 2018-10-26

Family

ID=63881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4069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01611U (zh) 2018-01-10 2018-01-10 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016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0239A (zh) * 2018-01-10 2018-04-24 杭州智控网络有限公司 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0239A (zh) * 2018-01-10 2018-04-24 杭州智控网络有限公司 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
CN107950239B (zh) * 2018-01-10 2023-09-19 杭州智控网络有限公司 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13464U (zh) 一种配合架体使用的种植装置
CN208001611U (zh) 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
KR200472887Y1 (ko) 지지 구조물을 가지는 다용도 화분 조립체
CN202857468U (zh) 阳台蔬菜栽培控根容器
CN107950239A (zh) 组合式植物种植容器
CN206389863U (zh) 一种拆卸式育苗营养钵体
CN101816249A (zh) 一种植物盆栽
CN206686734U (zh) 河床植被修复栽培器
CN204860291U (zh) 鱼缸花盆
CN211267828U (zh) 一种用于农产品栽培箱装置
CN106386426A (zh) 一种育苗基质及盛放该育苗基质的装置
CN2263436Y (zh) 芽菜培养器
CN208227822U (zh) 方便运输活体蔬菜的种植载具
CN208191710U (zh) 一种适用于楼宇家用使用的有机蔬菜幼苗培养装置
CN201805740U (zh) 一种植物盆栽
CN206629678U (zh) 自吸式立柱栽培设施
CN108094182A (zh) 一种适用于楼宇家用使用的有机蔬菜幼苗培养装置
CN203015572U (zh) 芽苗菜培育容器
CN204811224U (zh) 一种花盆
CN218043030U (zh) 组合式苗菜培养桶
CN201088045Y (zh) 新型育苗盆
CN203951919U (zh) 一种生态花盆
CN208940607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无土栽培盘体
CN213548908U (zh) 一种便于植物生长的种植盆
CN210247637U (zh) 一种分体组合式花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1208-1210, Building 57, Science Park Road, Baiyang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intelligent control network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Room 125, Building 2, No. 1197 Bin'an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intelligent control network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26

Termination date: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