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01313U - 夹持机构及车载手机支架 - Google Patents

夹持机构及车载手机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01313U
CN208001313U CN201820483898.6U CN201820483898U CN208001313U CN 208001313 U CN208001313 U CN 208001313U CN 201820483898 U CN201820483898 U CN 201820483898U CN 208001313 U CN208001313 U CN 2080013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cramping body
ontology
clamping device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8389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风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i Hua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i Hua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i Hua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i Hua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8389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013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013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0131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夹持机构及车载手机支架,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夹持机构包括支架本体、第一夹持体、第二夹持体以及弹性件,第二夹持体位于第一夹持体的两侧且形成用于夹持待夹持件的夹持空间。第一夹持体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支架本体。第一夹持体设置有啮合齿牙,啮合齿牙位于第一夹持体的两侧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夹持体与支架本体铰接且包括啮合部,啮合部与啮合齿牙啮合。第一夹持体沿第一方向滑动并压缩弹性件的同时,带动第二夹持体向待夹持件的一侧转动。本夹持机构既能夹持手机也能夹持平板电脑,通过啮合传动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晃动中产生的噪音,夹持稳固,同时能够防止手机等从夹持机构中脱落。

Description

夹持机构及车载手机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夹持机构及车载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在各种场合使用。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人们通常都是通过直接手持观看,时间稍长便会感觉手腕酸累不舒服,并且人手很难一直保持稳定的姿势,从而导致显示屏会发生晃动,影响视力及使人产生眩晕的感觉。而且,在开车时,手持手机、平板电脑等驾车非常危险。因此,用于夹持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支架应运而生。
现有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支架主要包含基座以及连接于基座的夹持单元。其中夹持单元极易磨损,进而导致夹持不稳固,遇到震动时,支架会晃动产生异响,甚至使手机等从夹持单元中松脱跌落,造成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持机构,第一夹持体沿第一方向滑动时压缩弹性件,通过啮合齿牙与啮合部的啮合传动带动第二夹持体向待夹持件的一侧转动,缩小夹持空间。采用啮合传动来实现夹持功能,传递效率较高,不容易磨损,工作寿命长,传动平稳,夹持稳固,并且作为传动件的啮合齿牙和啮合部之间不存在间隙,避免了在晃动时相互碰撞而产生异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其夹持手机稳固并且能够有效减小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夹持机构的晃动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夹持机构,用于夹持电子设备,包括支架本体、第一夹持体、第二夹持体以及弹性件,所述第二夹持体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体的两侧且形成用于夹持待夹持件的夹持空间;
所述支架本体包括抵挡部,所述第一夹持体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所述第一夹持体设置有啮合齿牙和固定部,所述啮合齿牙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体的两侧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夹持体与所述支架本体铰接且包括啮合部,所述啮合部与所述啮合齿牙啮合,所述弹性件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抵挡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
所述第一夹持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并压缩所述弹性件的同时,带动所述第二夹持体向待夹持件的一侧转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体包括啮合件和第一夹持本体,所述啮合齿牙位于所述啮合件的两侧,所述第一夹持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安装位,所述啮合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位。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啮合齿牙包括第一啮合齿牙和第二啮合齿牙,所述第一啮合齿牙和所述第二啮合齿牙均为齿条状且分别位于所述啮合件的两侧;
所述第二夹持体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二夹持本体和第三夹持本体,所述第二夹持本体设置有第一啮合部,所述第三夹持本体设置有第二啮合部,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一啮合齿牙啮合,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齿牙啮合。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夹持本体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啮合件开设有第三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以及所述第三滑动槽相对应且形成嵌设腔;
所述抵挡部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且位于所述嵌设腔的一端,所述固定部固定设置于所述啮合件且位于所述嵌设腔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本体的远离所述啮合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凸出于所述第一夹持本体的背离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
所述第二夹持体包括夹持臂,所述夹持臂的远离所述第一夹持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凸出于所述夹持臂的背离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
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形成所述夹持空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设置有第一支撑面的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夹持本体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设置有第二支撑面的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二卡持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夹持臂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所在的平面共面。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持部和所述第二卡持部的表面均设置有防滑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导向部,所述第一夹持体设置有与所述导向部相匹配的滑动部,所述滑动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设置为凹槽,所述滑动部设置为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凹槽中;或
所述导向部设置为滑动块,所述滑动部设置为与所述滑动块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滑动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凹槽中。
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包括基体及上述的夹持机构,所述基体包括吸盘,所述夹持机构与所述基体连接,所述吸盘吸附于汽车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与传统手机支架实现夹持件的打开或者关闭的方式不同,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将第一夹持体的移动通过啮合部和啮合齿牙的啮合传动来使第二夹持本体和第三夹持本体转动,从而扩大或者缩小夹持空间。采用啮合传动来实现夹持功能,传递效率较高,不容易磨损,传动平稳。并且作为传动件的啮合齿牙和啮合部之间不存在间隙,也避免了晃动时产生噪音。而且,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和第三夹持件的支撑面均从待夹持件的边缘向夹持空间延伸,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待夹持件从第一夹持本体的背离支架本体的一侧脱落的风险,夹持稳固。同时,可以通过将啮合件固定于第一夹持本体中的不同的安装位上,来实现既能夹持手机也能夹持平板电脑的功能。
本车载手机支架设置有上述夹持机构能够有效减少行驶过程中支架产生的异响,而且夹持稳固,能够避免夹持不稳导致的电子装置从支架中脱落的风险。同时,可以通过将啮合件固定于第一夹持本体中的不同的安装位上,来实现既能夹持手机也能夹持平板电脑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夹持机构中支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夹持机构中第一夹持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夹持机构中啮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夹持机构中第二夹持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夹持机构处于夹持状态且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夹持机构处于夹持状态且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夹持机构;200-待夹持件;10-第一夹持体;12-啮合件;121-啮合齿牙;1212-第一啮合齿牙;1214-第二啮合齿牙;123-第三滑动槽;124-固定部;14-第一夹持本体;141-第一夹持件;1412-第一卡持部;1413-第一支撑面;1414-第一连接部;1415-手持部;1416-夹持盘;142-第二滑动槽底端;143-安装位;145-滑动部;147-第二滑动槽;148-第一凸起部;149-第二凸起部;20-嵌设腔;30-第二夹持体;32-第二夹持本体;321-第一夹持臂;3212-第一铰接部;3214-第一啮合部;323-第二夹持件;33-啮合部;34-第三夹持本体;341-第二夹持臂;3412-第二铰接部;3414-第二啮合部;343-第三夹持件;50-弹性件;60-第一方向;70-支架本体;72-第一滑动槽;74-抵挡部;76-导向部;78-止挡部;80-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垂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之间绝对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垂直”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施例1提供的夹持机构1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夹持机构100包括支架本体70、第一夹持体10、第二夹持体30以及弹性件50。
第二夹持体30位于第一夹持体10的两侧,且第二夹持体30和第一夹持体10共同形成了用于夹持待夹持件200的夹持空间。第一夹持体10能够相对于支架本体70沿着第一方向60上下滑动,且第一夹持体10的两侧设置有啮合齿牙121,啮合齿牙121沿着第一方向60延伸。第二夹持体30与支架本体70铰接,且设置有能够与啮合齿牙121相啮合的啮合部33。
弹性件50位于支架本体70上的抵挡部74与位于第一夹持体10上的固定部124之间,并且能够被抵挡部74和固定部124压缩或拉长。
第一夹持体10沿第一方向60滑动时压缩弹性件50,通过啮合齿牙121与啮合部33的啮合传动带动第二夹持体30向待夹持件200的一侧转动,缩小夹持空间。
采用啮合传动来实现夹持功能,传递效率较高,不容易磨损,工作寿命长,传动平稳,夹持稳固,并且作为传动件的啮合齿牙121和啮合部33之间不存在间隙,避免了在晃动时相互碰撞而产生异响。
图2为本实施例1提供的夹持机构100中支架本体7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2。支架本体70包括第一滑动槽72、抵挡部74以及导向部76。第一滑动槽72位于支架本体70的中部,沿着第一方向60向下延伸。抵挡部74位于第一滑动槽72的底端。导向部76为大致为凹槽,从止挡部78沿着第一方向60一直延伸至支架本体70的边缘。
图3为本实施例1提供的夹持机构100中第一夹持本体14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1提供的夹持机构100中啮合件12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图3和图4。
第一夹持体10包括啮合件12和第一夹持本体14。第一夹持本体14上设置有第二滑动槽147和多个安装位143。第二滑动槽147大致为位于第一夹持体10中部的方形槽,从第二滑动槽底端142沿着第一方向60向上延伸。啮合件12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位143。啮合件12的安装位置能够在安装位143上沿着第一方向60上下移动,这样有助于啮合件12根据待夹持件200的大小来调整其安装位置,从而进一步扩大或者缩小夹持空间,实现夹持既能夹持手机,也能夹持平板电脑的功能。
啮合件12包括固定部124、啮合齿牙121和第三滑动槽123。第三滑动槽123大致为位于啮合件12中部的方形槽,固定部124从第三滑动槽123顶部向下凸出。第一滑动槽72、第二滑动槽147以及第三滑动槽123相对应且形成嵌设腔20,弹性件50可伸缩地设置于嵌设腔20,弹性件50的一端固定于固定部124,另一端固定于抵挡部74。
啮合齿牙121包括第一啮合齿牙121和第二啮合齿牙121,第一啮合齿牙121和第二啮合齿牙121均大致为齿条状,分别位于啮合件12的两侧且沿第一方向60延伸。
第一夹持本体14上设置有与导向部76相匹配的滑动部145和第一夹持件141。滑动部145大致为长条状的滑动块,且可滑动地设置于导向部76。需要说明的是,导向部76也可以为滑动块,此时滑动部145也可以为凹槽,滑动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凹槽中。
第一夹持件141,包括设置有第一支撑面1413的第一卡持部1412和第一连接部1414,第一卡持部1412通过第一连接部1414与第一夹持本体14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1414大致为圆柱状,且凸出于第一夹持本体14的背离支架本体70的一侧。
第一卡持部1412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414的远离第一夹持本体14的一端,且包括手持部1415和夹持盘1416。手持部1415大致为圆柱状,且凸出于夹持盘1416,便于取放夹持件时,拉动或者推动第一夹持体10,以扩大或缩小夹持空间。
夹持盘1416大致为锥形,夹持盘1416上设置有第一支撑面1413,第一支撑面1413用于增大与夹持间的接触面积,以增大摩擦力,使得夹持更加稳固。并且手持部1415和夹持盘1416上设置有防滑部,用于增大摩擦力。优选的,防滑部为硅胶材料制成。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141可以为多个,请参照图3,第一个位于第一夹持本体14左下角的第一凸起部148处,第二个位于第一夹持本体14右下角的第二凸起部149处,其余的,沿着与第二方向80的平行的方向于第一凸起部148与第一凸起部148之间均匀分布。
请继续参照图1,优选的,第二夹持体30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二夹持本体32和第三夹持本体34。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体30的数量也可以多于2个,均匀分布在第一夹持体10的两侧,且分别与啮合件12啮合。
图5为本实施例1提供的夹持机构100中第二夹持本体32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5,第二夹持本体32包括第一夹持臂321和第二夹持件323。
第一夹持臂321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铰接部3212,第二夹持本体32通过第一铰接部3212与支架本体70铰接。第一夹持臂32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啮合部3214,第一啮合部3214大致为部分齿轮状且与第一啮合齿牙121啮合。第一夹持臂321的第二端处凸出设置有第二夹持件323。优选的,第二夹持件323的结构与第一夹持件141的结构相同,包括第二连接部和设置有第二支撑面的第二卡持部。
优选的,第三夹持本体34与第二夹持本体32的结构相同,包括设有第二啮合部3414的第二夹持臂341和设置有第三支撑面的第三夹持件343,第二啮合部3414与第二啮合齿牙121啮合。第一支撑面1413、第二支撑面和第三支撑面所在的平面共面,且共同形成用于支撑待夹持件200的支撑面。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夹持机构100处于夹持状态且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夹持机构100处于夹持状态且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6和图7。使用时,夹持件位于支撑面与第一夹持本体14之间,第一支撑面1413、第二支撑面和第三支撑面均从待夹持件200的边缘向夹持空间延伸,有效地防止了待夹持件200从第一夹持本体14的背离支架本体70的一侧脱落。
弹性件50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本实施例中,弹性件50可以为弹簧,既能保证稳定夹持,又能保证手能拉开夹持体。
本实施例1提供的夹持机构100的工作原理为:请参考图1、图6和图7,夹持电子设备时,沿着第一方向60向上推动第一夹持体10,压缩弹性件50,此时通过第一啮合部3214与第一啮合齿牙121的啮合传动以及第二啮合部3414与第二啮合齿牙121的啮合传动,带动第二夹持本体32绕着第一铰接部3212逆时针旋转,同时也带动第三夹持本体34绕着第二铰接部3412顺时针旋转,此时,夹持空间扩大。将电子设备放入其中,释放推动力。此时弹性件50的弹力推动第一夹持体10向下运动,同时带动第二夹持本体32和第三夹持本体34向电子设备的一侧旋转,从而夹紧电子设备。同理,取出电子设备时,只需拉动或者转动任一夹持体,扩大夹持空间即可。
与传统手机支架实现夹持件的打开或者关闭的方式不同,第一夹持体10的移动是通过啮合部33和啮合齿牙121的啮合传动来使第二夹持本体32和第三夹持本体34转动,从而扩大或者缩小夹持空间,以存取电子设备。采用啮合传动来实现夹持功能,传递效率较高,不容易磨损,传动平稳。并且作为传动件的啮合齿牙121和啮合部33之间不存在间隙,也避免了晃动时产生噪音。
请参考图6和图7,第一夹持件141、第二夹持件323和第三夹持件343的支撑面均从待夹持件200的边缘向夹持空间延伸,且待夹持件200位于支撑平面与第一夹持体10之间,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待夹持件200从第一夹持本体14的背离支架本体70的一侧脱落,夹持稳固,避免电子装置从支架中脱落的风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手机支架,用于来解决车内使用手机时的固定问题,包括基体及上述的夹持机构100,所述基体包括吸盘,所述夹持机构100与所述基体连接。吸盘包括吸盘体、吸盘连杆和锁扣件,吸盘连杆与吸盘体铰接,通过扳动吸盘连杆将吸盘体压向汽车,从而将吸盘体与汽车间的空气挤压出,再通过锁扣件锁住吸盘连杆,从而将吸盘体吸附于汽车上,从而使上述夹持机构100也固定于汽车上。
本车载手机支架设置有上述夹持机构100能够有效减少行驶过程中支架产生的异响,而且夹持稳固,能够避免由于夹持不稳导致的电子装置从支架中脱落的风险。同时,可以通过将啮合件12固定于第一夹持本体14中的不同的安装位143上,来实现既能夹持手机也能夹持平板电脑的功能。
参考图6和图7,而且,第一夹持件141、第二夹持件323和第三夹持件343的支撑面均从待夹持件200的边缘向夹持空间延伸,从而从与支撑面相垂直的方向对待夹持件200进行了限制,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待夹持件200从第一夹持本体14的背离支架本体70的一侧脱落,夹持稳固,避免电子装置由于汽车行驶中的震动而从支架中脱落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夹持机构,用于夹持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第一夹持体、第二夹持体以及弹性件,所述第二夹持体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体的两侧且形成用于夹持待夹持件的夹持空间;
所述支架本体包括抵挡部,所述第一夹持体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所述第一夹持体设置有啮合齿牙和固定部,所述啮合齿牙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体的两侧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夹持体与所述支架本体铰接且包括啮合部,所述啮合部与所述啮合齿牙啮合,所述弹性件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抵挡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
所述第一夹持体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并压缩所述弹性件的同时,带动所述第二夹持体向待夹持件的一侧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体包括啮合件和第一夹持本体,所述啮合齿牙位于所述啮合件的两侧,所述第一夹持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安装位,所述啮合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安装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机构,所述啮合齿牙包括第一啮合齿牙和第二啮合齿牙,所述第一啮合齿牙和所述第二啮合齿牙均为齿条状且分别位于所述啮合件的两侧;
所述第二夹持体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二夹持本体和第三夹持本体,所述第二夹持本体设置有第一啮合部,所述第三夹持本体设置有第二啮合部,所述第一啮合部与所述第一啮合齿牙啮合,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第二啮合齿牙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夹持本体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啮合件开设有第三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以及所述第三滑动槽相对应且形成嵌设腔;
所述抵挡部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且位于所述嵌设腔的一端,所述固定部固定设置于所述啮合件且位于所述嵌设腔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本体的远离所述啮合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凸出于所述第一夹持本体的背离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
所述第二夹持体包括夹持臂,所述夹持臂的远离所述第一夹持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凸出于所述夹持臂的背离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
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形成所述夹持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设置有第一支撑面的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夹持本体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设置有第二支撑面的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二卡持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夹持臂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所在的平面共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部和所述第二卡持部的表面均设置有防滑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导向部,所述第一夹持体设置有与所述导向部相匹配的滑动部,所述滑动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设置为凹槽,所述滑动部设置为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凹槽中;或
所述导向部设置为滑动块,所述滑动部设置为与所述滑动块相匹配的凹槽,所述滑动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凹槽中。
10.一种车载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夹持机构,所述基体包括吸盘,所述夹持机构与所述基体连接,所述吸盘吸附于汽车上。
CN201820483898.6U 2018-04-04 2018-04-04 夹持机构及车载手机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013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83898.6U CN208001313U (zh) 2018-04-04 2018-04-04 夹持机构及车载手机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83898.6U CN208001313U (zh) 2018-04-04 2018-04-04 夹持机构及车载手机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01313U true CN208001313U (zh) 2018-10-23

Family

ID=63840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8389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01313U (zh) 2018-04-04 2018-04-04 夹持机构及车载手机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0131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03751A1 (zh) * 2018-11-19 2020-05-28 源德盛塑胶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夹持装置
CN113524064A (zh) * 2020-04-20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装夹装置
JP2022507068A (ja) * 2018-11-19 2022-01-18 源徳盛塑膠電子(深▲せん▼)有限公司 自撮り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03751A1 (zh) * 2018-11-19 2020-05-28 源德盛塑胶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夹持装置
JP2022507068A (ja) * 2018-11-19 2022-01-18 源徳盛塑膠電子(深▲せん▼)有限公司 自撮り装置
JP2022507072A (ja) * 2018-11-19 2022-01-18 源徳盛塑膠電子(深▲せん▼)有限公司 挟持装置
JP7178492B2 (ja) 2018-11-19 2022-11-25 源徳盛塑膠電子(深▲せん▼)有限公司 挟持装置
CN113524064A (zh) * 2020-04-20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装夹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01313U (zh) 夹持机构及车载手机支架
CN104898784B (zh) 显示装置
CN105873389B (zh) 具有脚架模块的电子装置
EP1750050A3 (en) Stand for display device
CN102606858A (zh) 支撑架及带有支撑架的电子设备
CN101847342A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8320113B2 (en) Foldable device
US6970202B1 (en) Device for mounting a camera on a computer
US8672282B2 (en) Fixing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isplay screen
US9504173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product
CN206350038U (zh) 一种支撑机构及移动终端
CN209327901U (zh) 弯折结构及柔性屏显示设备
CN207301503U (zh) 一种vr眼镜用手机夹持机构
CN207518814U (zh) 头戴电子设备
CN2857077Y (zh) 具有麦克风装置的电子设备
CN207617633U (zh) 插入式手机支架
CN208836208U (zh) 一种安装稳定的手机支架
CN209136872U (zh) 一种便于运输的无菌柜
CN103163942A (zh) 周边装置
CN108700248B (zh) 云台及包括该云台的拍摄装置
CN101957551B (zh) 便携式设备
CN209012722U (zh) 操作方便的显示屏支撑架
CN215596848U (zh) 一种能够360度旋转的移动终端支架
CN103677105A (zh) 一种电脑显示器
CN207906765U (zh) 数位屏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