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65297U - 镜头组件 - Google Patents

镜头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65297U
CN207965297U CN201820249160.3U CN201820249160U CN207965297U CN 207965297 U CN207965297 U CN 207965297U CN 201820249160 U CN201820249160 U CN 201820249160U CN 207965297 U CN207965297 U CN 2079652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el
cylindrical surface
eyeglass
dazzling screen
joint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491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传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filed Critical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491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652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652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652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镜头组件,包括镜头筒、收容于镜头筒内的镜片组,镜片组包括第一镜片以及第一遮光片,第一镜片的外径大于第一遮光片的外径,镜头筒包括第一筒壁、和第二筒壁,第二筒壁为与镜片组配合的阶梯状结构,包括垂直于光轴的环状面、第一圆柱面、倾斜面以及第二圆柱面,第一圆柱面的内径小于第二圆柱面的内径,第一镜片包括顶面、底面以及连接顶面和底面的连接面,第一遮光片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投影在第一圆柱面上,第二连接面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投影在第二圆柱面上,可以对镜片和遮光片分别进行组配和固定,可以保证组配度较好,公差较小。

Description

镜头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头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拍照摄像功能的镜头组件,以满足用户随时拍照的需要。
镜头组件通常包括镜头筒和设置在镜头筒内的多个镜片以及位于镜片之间的遮光片,通常镜头筒的内壁采用阶梯结构,镜片的周缘抵接在在阶梯结构的镜头筒内壁上实现镜片的固定,现有结构的遮光片通常和其临近的镜片位于同一阶梯上,这样的结构容易导致产品装配匹配度不好,公差较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镜头组件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镜头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产品组装匹配度不好,公差较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组件,包括镜头筒、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镜片组,所述镜片组包括第一镜片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镜片的物侧的第一遮光片,所述第一镜片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遮光片的外径,所述镜头筒包括开设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以及由所述第一筒壁和所述第二筒壁形成的容纳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壁为与所述镜片组配合的阶梯状结构,且包括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包括垂直于光轴的环状面、自所述环状面的外侧向像侧方向弯折延伸且平行于光轴的第一圆柱面、自所述第一圆柱面向像侧方向弯折延伸的倾斜面以及自所述倾斜面向像侧方向弯折延伸且平行于光轴的第二圆柱面,所述第一圆柱面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圆柱面的内径,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第一光学部和自所述第一光学部向外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靠近物侧的顶面、与所述顶面相对设置的底面以及连接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包括自所述顶面的外侧向远离光轴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连接面以及自所述第一连接面向像侧弯折延伸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遮光片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投影在所述第一圆柱面上,所述第二连接面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投影在所述第二圆柱面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二圆柱面相互抵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遮光片与所述第一圆柱面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圆柱面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倾斜面间隔设置。
优选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镜片的像侧的第二遮光片,所述第二遮光片与所述底面相互抵接。
优选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遮光片的像侧的遮光板,所述遮光板与所述第二遮光片相互抵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镜头组件,包括镜头筒、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镜片组,所述镜片组包括第一镜片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镜片的物侧的第一遮光片,所述第一镜片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遮光片的外径,所述镜头筒包括开设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以及由所述第一筒壁和所述第二筒壁形成的容纳腔,所述第二筒壁为与所述镜片组配合的阶梯状结构,且包括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包括垂直于光轴的环状面、自所述环状面的外侧向像侧方向弯折延伸且平行于光轴的第一圆柱面、自所述第一圆柱面向像侧方向弯折延伸的倾斜面、自所述倾斜面向像侧方向弯折延伸且平行于光轴的第二圆柱面,所述第一圆柱面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圆柱面的内径,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第一光学部和自所述第一光学部向外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靠近物侧的顶面、与所述顶面相对设置的底面以及连接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包括自所述顶面的外侧向远离光轴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连接面以及自所述第一连接面向像侧弯折延伸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遮光片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投影在所述第一圆柱面上,第二连接面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投影在所述第二圆柱面上,第一镜片与第一遮光片的外径分别控制,同时第一圆柱面和第二圆柱面的内径分别控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便利的调整,可以对镜片和遮光片分别进行组配和固定,易于调整部品公差带来的组装误差问题,可以保证组配度较好,公差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所示,镜头组件100,包括镜头筒1、收容于所述镜头筒1内的镜片组2、遮光部件以及压环5。
镜头筒1包括开设有通光孔110的第一筒壁11、自第一筒壁11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12以及由第一筒壁11和第二筒壁12形成的容纳腔10。
镜片组2包括多个镜片,自物侧向像侧依次且共光轴堆叠设置在容纳腔10内,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共有4个镜片,包括第一镜片21,设置在第一镜片21物侧的第二镜片22和第三镜片23以及设置在第一镜片21像侧的第四镜片24。其中,第三镜片23为玻璃镜片。
遮光部件包括遮光板3和遮光片4,相邻两镜片之间既可以设置遮光片4也可以设置遮光板3,也可以同时设置遮光片4和遮光板3,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镜片22和第三镜片23之间设置遮光片4,第一镜片21与第四镜片24之间既设置有遮光板3也设置有遮光片4。当然,遮光部件的结构和组装方式并不限于此。
遮光片4包括设于第一镜片21的物侧也即第一镜片21和第二镜片22之间的第一遮光片41以及设置在第一镜片21像侧的第二遮光片42,第一镜片21的外径大于第一遮光片41的外径。
镜片组2包括充当成像区的光学部和由光学部向外延伸的连接部,以第一镜片21为例,第一镜片21包括用于成像的第一光学部211和环绕第一光学部211的第一连接部212。第一连接部212包括靠近物侧的顶面213、与顶面213相对设置的底面214以及连接顶面213和底面214的连接面215。第一遮光片41与顶面213相贴合,第二遮光片42与底面214相贴合。
遮光板3设于第二遮光片42的像侧,并与第二遮光片42相互抵接。
第二筒壁12的内表面为阶梯状结构,包括分别与镜片组2的各部件一一对应的台阶部,其中包括与第一镜片21对应的第一台阶部121,台阶部的设置,使得镜片的周缘抵接在台阶部上以定位镜片的具体位置并实现镜片的固定。
进一步的,第一台阶部121包括垂直于光轴的环状面1211、自环状面1211的外侧向像侧方向弯折延伸且平行于光轴的第一圆柱面1212、自第一圆柱面1212向像侧方向弯折延伸的倾斜面1213、自倾斜面1213向像侧方向弯折延伸且平行于光轴的第二圆柱面1214。其中,第一圆柱面1212的内径小于第二圆柱面1214的内径。
第一连接部212的连接面215包括自顶面213的外侧向远离光轴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连接面2151以及自第一连接面2151向像侧弯折延伸的第二连接面2152。
第一遮光片41设置在所述顶面213与环状面1211之间,第一遮光片41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投影在所述第一圆柱面1212上,第二连接面2152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投影在所述第二圆柱面1214上。且第二连接面2152与第二圆柱面1212相互抵接。
优选的,第一遮光片41远离光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圆柱面间隔设置。且第一连接面2151与第一圆柱面1212间隔设置,同时与倾斜面1213间隔设置。
压环5与第二筒壁12的内壁抵接并抵接于镜片组2的像侧,具体为第四镜片24的底部,用于实现镜片2的固定,进一步的,压环5通过点胶方式将镜片2固定于镜头筒1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镜头组件100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结构的镜片组合,且镜片的数量可为任意,具体视情况而定,为了方便说明,本实施方式仅试举其中一个例子,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和保护范围的限制。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镜头组件,第一镜片与第一遮光片的外径分别控制,同时第一圆柱面和第二圆柱面的内径分别控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便利的调整,可以对镜片和遮光片分别进行组配和固定,易于调整部品公差带来的组装误差问题,可以保证组配度较好,公差较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镜头组件,包括镜头筒、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镜片组,所述镜片组包括第一镜片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镜片的物侧的第一遮光片,所述第一镜片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遮光片的外径,所述镜头筒包括开设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以及由所述第一筒壁和所述第二筒壁形成的容纳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壁为与所述镜片组配合的阶梯状结构,且包括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包括垂直于光轴的环状面、自所述环状面的外侧向像侧方向弯折延伸且平行于光轴的第一圆柱面、自所述第一圆柱面向像侧方向弯折延伸的倾斜面以及自所述倾斜面向像侧方向弯折延伸且平行于光轴的第二圆柱面,所述第一圆柱面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圆柱面的内径,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第一光学部和自所述第一光学部向外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靠近物侧的顶面、与所述顶面相对设置的底面以及连接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包括自所述顶面的外侧向远离光轴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连接面以及自所述第一连接面向像侧弯折延伸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遮光片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投影在所述第一圆柱面上,所述第二连接面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投影在所述第二圆柱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二圆柱面相互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片与所述第一圆柱面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圆柱面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倾斜面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镜片的像侧的第二遮光片,所述第二遮光片与所述底面相互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遮光片的像侧的遮光板,所述遮光板与所述第二遮光片相互抵接。
CN201820249160.3U 2018-02-09 2018-02-09 镜头组件 Active CN2079652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9160.3U CN207965297U (zh) 2018-02-09 2018-02-09 镜头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9160.3U CN207965297U (zh) 2018-02-09 2018-02-09 镜头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65297U true CN207965297U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39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49160.3U Active CN207965297U (zh) 2018-02-09 2018-02-09 镜头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6529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58203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镜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WO2021000201A1 (zh) * 2019-06-30 2021-01-07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58203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镜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WO2021000201A1 (zh) * 2019-06-30 2021-01-07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39821U (zh) 一种光学镜头
CN207965297U (zh) 镜头组件
CN208026946U (zh) 镜头模组
CN208636520U (zh) 镜头模组
CN208026950U (zh) 镜头组件
CN208172336U (zh) 镜头模组
CN108363157A (zh) 镜头模组
CN208636521U (zh) 镜头模组
CN207965309U (zh) 镜头模组
CN208724047U (zh) 镜头模组、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08636506U (zh) 光学镜片和光学镜头
CN207965293U (zh) 镜头模组
CN208636550U (zh) 一种镜头模组
CN208026958U (zh) 镜头模组
CN208907954U (zh) 一种遮光板及包含该遮光板的镜头模组
CN208921942U (zh) 塑胶镜片和镜头模组
CN208026956U (zh) 镜头模组
CN208188446U (zh) 镜头模组
CN207965316U (zh) 镜头模组
CN209388003U (zh) 镜头模组
CN207965301U (zh) 镜头模组
CN207965310U (zh) 镜头模组
CN207965302U (zh) 镜头模组
CN207528988U (zh) 镜头组件
CN208026939U (zh) 镜头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12

Address after: No. 8, 2 floor, 85 Cavendish Science Park Avenue, Singapore

Patentee after: Raytheon solutions Pte Ltd

Address before: No. 8, 1st floor, Tongj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10 65th Street, Hongmao Bridge, Singapore

Patentee before: Raytheon Technology (Singapor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