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61964U - 调节装置、x射线探测器及x射线探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调节装置、x射线探测器及x射线探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61964U
CN207961964U CN201820349790.8U CN201820349790U CN207961964U CN 207961964 U CN207961964 U CN 207961964U CN 201820349790 U CN201820349790 U CN 201820349790U CN 207961964 U CN207961964 U CN 207961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ray detector
regulating device
adjusting
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497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立飞
杜华冰
谢旭飞
车兴森
韦敏习
王静
杨国洪
尚万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ser Fusion Research Center 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
Original Assignee
Laser Fusion Research Center 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ser Fusion Research Center 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 filed Critical Laser Fusion Research Center 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
Priority to CN20182034979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61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61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619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调节装置、X射线探测器及X射线探测系统,涉及X射线辐射流定量测量技术领域,该调节装置包括相对平行设置且滑动连接的第一调节平台和第二调节平台;第一调节平台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二调节平台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二调节平台相对第一调节平台移动;第二调节平台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与X射线探测器传动连接,用于驱动X射线探测器靠近或远离第二调节平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调节装置、X射线探测器及X射线探测系统,能够减小X射线探测器的灵敏面对调节范围的限制。

Description

调节装置、X射线探测器及X射线探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X射线辐射流定量测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调节装置、X射线探测器及X射线探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惯性约束聚变领域,对于黑腔内部特定区域(非焦斑区、焦斑区以及靶丸区域)X射线辐射流的探测是评估ICF(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惯性约束核聚变)激光功率是否足够,打靶过程中靶丸感受辐射流是否达到内爆条件等的重要参数。同时辐射流经过数学转换即可得到辐射温度。辐射温度是黑腔辐射源最重要的特征物理量,是了解激光腔靶耦合物理过程以及辐射源应用实验设计的基础。
局域辐射流诊断系统可以针对黑腔内直径区域辐射流进行定量探测。其空间分辨辐射流诊断系统应用针孔成像、限孔选区以及X射线探测器(XRD)组件测辐射流的原理。该诊断系统利用针孔对黑腔注入口进行X射线成像(设计成像放大倍数为10),同时在像的位置设置限孔板,限孔大小为在限孔板后设置X射线探测器,于是从黑腔注入口发射的X射线通过针孔、限孔后就只有一部分到达了X射线探测器灵敏面,引起响应及示波器电压信号。而这部分X射线则对应黑腔内部相应直径区域辐射流。该诊断系统基本除去一倍频、二倍频激光注入黑腔口产生的X射线对测量数据的影响,实现对黑腔内部特定区域的辐射流测量。但发明人在大量的实验中发现,现有技术中所提供的X射线探测器存在以下不足:
1.系统指向调节的支点位于系统中部,导致瞄准调节时针孔、限孔、X射线探测器等各部件均有移动,没有固定基准无法直接确定调节方向与尺寸,导致在线调节时十分困难。
2.由于X射线探测器灵敏面很小,因此系统利用限孔与X射线探测器灵敏面之间的相对调节范围十分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装置、X射线探测器及X射线探测系统,能够减小X射线探测器的灵敏面对调节范围的限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节装置,应用于X射线探测器,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相对平行设置且滑动连接的第一调节平台和第二调节平台;所述第一调节平台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调节平台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调节平台相对所述第一调节平台移动;所述第二调节平台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X射线探测器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X射线探测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调节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平台在靠近所述第二调节平台一侧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二调节平台在靠近所述第一调节平台一侧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导轨相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平台在靠近所述第二调节平台一侧的端面还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相互平行;所述第二调节平台在靠近所述第一调节平台一侧的端面还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滑块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导轨相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的内轴与所述X射线探测器连接,所述直线轴承的外环贯穿所述第二调节平台并与所述第二调节平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平台的第一电机和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包括第一杆部和第一移动部,所述第一移动部套设于所述第一杆部并与所述第一杆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杆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调节平台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移动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平台还包括第一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一丝杆的两端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丝杆;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平台并与所述第二丝杆的内轴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的外环与所述X射线探测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丝杆的外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X射线探测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X射线探测器,所述X射线探测器包括上述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相对平行设置且滑动连接的第一调节平台和第二调节平台;所述第一调节平台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调节平台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调节平台相对所述第一调节平台移动;所述第二调节平台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X射线探测器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X射线探测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调节平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X射线探测系统,所述X射线探测系统包括针孔、带孔晶体、示波器及上述的X射线探测器;所述针孔与所述带孔晶体及所述X射线探测器依次排列,且所述带孔晶体的孔与所述X射线探测器的阴极位于同一直线;所述示波器通过电缆与所述X射线探测器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节装置、X射线探测器及X射线探测系统,通过设置相互配合并能够相对移动的第一调节平台和第二调节平台,并在第二调节平台设置驱动X射线探测器靠近或远离第二调节平台的第二驱动装置,以使当第一调节平台与第二调节平台无相对移动时,通过第二驱动装置调节X射线探测器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以及当第二调节平台与X射线探测器无相对移动时,通过第一调节平台与第二调节平台之间的相对移动,调节X射线探测器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减小X射线探测器的灵敏面对调节范围的限制,实现X射线探测器较大范围的二维调节,使用户在使用X射线探测器时,便于对黑腔局域进行选区,增强用户的体验。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调节装置与X射线探测器配合工作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调节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X射线探测系统的一种示意性结构图。
图中:10-调节装置;20-X射线探测器;30-针孔;40-带孔晶体;50-示波器;60-X射线探测系统;100-第一调节平台;110-第一驱动装置;111-第一电机;112-第一丝杆;1121-第一杆部;1122-第一移动部;120-第一导轨;130-第二导轨;140-第一固定支架;200-第二调节平台;210-第二驱动装置;211-第二电机;212-第二丝杆;213-第二固定件;220-第一滑块;230-第二滑块;240-第一连接部;300-直线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针对现有技术中X射线探测器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解决方式为:设置与X射线探测器20相配合的调节装置10,以提升X射线探测器20在水平方向上和竖直方向的调节能力。具体地,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调节装置10与X射线探测器20配合工作的示意性结构图,该调节装置10包括相对平行设置且滑动连接的第一调节平台100和第二调节平台20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调节平台200用于实现对X射线探测器20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第一调节平台100通过与第二调节平台200之间的相对移动,实现对X射线探测器20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第一调节平台100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110,该第一驱动装置110与第二调节平台200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二调节平台200相对第一调节平台100移动,进而当第一调节平台100相对于水平地面被固定时,实现X射线探测器20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第二调节平台200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210,该第二驱动装置210与X射线探测器20传动连接,用于驱动X射线探测器20靠近或远离第二调节平台200,以使当第一调节平台100相对于水平地面被固定且第二调节平台200相对于第一调节平台100无相对移动时,实现X射线探测器20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
基于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调节装置10,通过设置相互配合并能够相对移动的第一调节平台100和第二调节平台200,并在第二调节平台200设置驱动X射线探测器20靠近或远离第二调节平台200的第二驱动装置210,以使当第一调节平台100与第二调节平台200无相对移动时,通过第二驱动装置210调节X射线探测器20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以及当第二调节平台200与X射线探测器20无相对移动时,通过第一调节平台100与第二调节平台200之间的相对移动,调节X射线探测器20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减小X射线探测器20的灵敏面对调节范围的限制,实现X射线探测器20较大范围的二维调节,使用户在使用X射线探测器20时,便于对黑腔局域进行选区,增强用户的体验。
在第一驱动装置110的驱动下,第一调节平台100与第二调节平台200之间的相对移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在第二调节平台200设置条形孔,该条形孔内设置有齿纹,在第一驱动装置110上设置与条形孔内的齿纹相配合的齿轮,通过齿轮与齿纹相配合的方式实现第一调节平台100与第二调节平台200之间的相对移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为:同构导轨与滑块相配合的结构以实现第一调节平台100与第二调节平台200之间的相对移动。具体地,请参阅图2,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调节装置10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调节平台100在靠近第二调解平台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导轨120,第二调节平台200在靠近第一调节平台100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滑块220,该第一滑块220与第一导轨120相配合连接,以使第一滑块220顺着第一导轨120滑动,进而实现第一调节平台100与第二调节平台200之间的相对移动。
由于X射线探测器20的调节精度极高,可以达到微米级别,因此,为避免X射线探测器20的观察视角发生倾斜,第一调节平台100与第二调节平台200直接需要确保整体的相对移动。因此,进一步地,第一调节平台100在靠近第二调节平台200一侧的端面还设置有第二导轨130,该第二导轨130与第一导轨120相互平行设置;第二调节平台200在靠近第一调节平台100一侧的端面还设置有第二滑块230,该第二滑块230与第一滑块220相互平行设置;此时,第二滑块230与第二导轨130相配合连接,以使第一滑块220顺着第一导轨120滑动时,第二滑块230顺着第二导轨130向滑动,进而确保第二调节平台200与第一调节平台100之间整体移动,避免X射线探测器20的观察视角发生倾斜。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为将第一导轨120设置于第二调节平台200靠近第一调节平台100一侧的端面,将第一滑块220设置于第二调节平台200靠近第二调节平台200一侧的端面,甚至还可以将第二导轨130与第二滑块230之间设置的位置进行交换。同时,在第一调节平台100与第二调节平台200之间,还可以设置更多的导轨与滑块相互连接配合的结构,以使确保第一调节平台100与第二调节平台200之间整体的相对移动。
相对地,在对X射线探测器20进行竖直方向上的调节时,为了保持观察视角的稳定,同样需要确保X射线探测器20在竖直方向上整体的移动。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调节装置10还包括直线轴承300,该直线轴承300的内周与X射线探测器20连接,直线轴承300的外环贯穿第二调节平台200并与第二调节平台200连接,以使第二驱动装置210在驱动X射线探测器20靠近或远离第二调节平台200时,X射线探测器20不发生倾斜而是整体远离或靠近第二调节平台200,同时,为了增加X射线探测器20整体移动的稳定性,可以在X射线探测器20与第二调节平台200之间设置多个直线轴承300。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直线轴承300与X射线探测器20和第二调节平台200之间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直线轴承300的外环的一端与X射线探测器20连接,直线轴承300的内轴与贯穿调节平台并与第二调节平台200或者是直接与第二调节平台200连接。
基于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调节装置10,在第一调节平台100和第二调节平台200之间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导轨与滑块的方式,实现第一调节平台100与第二调节平台200之间的相对移动,以及在第二调节平台200与X射线探测器20之间通过设置直线轴承300相连接的方式,使第一调节平台100与第二调节平台200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发生整体的相对移动,进而使X射线探测器20与第一调节平台100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发生整体的相对移动,还使X射线探测器20与第二调节平台200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发生整体的相对移动,进而在调节X射线探测器20的视角时,能够避免X射线探测器20的视角发生倾斜,确保了X射线探测器20的观测精度。
对于第一驱动装置110,可以采用多种实现方式以驱动第二调节平台200相对于第一调节平台100进行移动,比如使用电机与链条或者是皮带进行传动,也可以通过在第一调节平台100设置条形孔,并在条形孔内设置齿纹,通过齿纹与电机配合的方式实现第一调节平台100与第二调节平台200之间的移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为:在第一调节平台100设置第一电机111和第一丝杆112,并在第二调节平台200设置第一连接部240,该第一连接部240与第一丝杆112相连接,进而以通过第一电机111驱动第一丝杆112的方式,使第一调节平台100与第二调节平台200之间发生相对移动。具体地,请参阅图3,图3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驱动装置110包括设置于第一调节平台100的第一电机111和第一丝杆112。其中,第一丝杆112包括第一杆部1121和第一移动部1122,该第一移动部1122套设于第一杆部1121并与第一杆部1121螺纹连接,该第一杆部1121的一端与第一电机111连接,进而使第一杆部1121在跟随第一电机111发生转动时,若将第一移动部1122进行固定,使第一移动部1122与第一杆部112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第一移动部1122顺着第一杆部1121的轴向发生移动。
同时,在第二调节平台200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40,该第一连接部240与第一移动部1122连接,从而使第一移动部1122与第一杆部112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第一移动部1122顺着第一杆部1121的轴向发生移动时,第一连接部240带动第二调节平台200顺着第一杆部1121的轴向发生移动,进而实现第一调节平台100与第二调节平台200之间的相对移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进一步地,该第一电机111为步进电机,且该第一电机111的步进角度为1.8°,同时第一杆部1121上设置的用于与第一移动部1122螺纹连接的螺纹的螺距为1mm,使该第一驱动装置110的定位精度为5μm,确保X射线探测器20定位精度在20μm的精度要求。
同时,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请继续参阅图3,该第一调节平台100还包括第一固定支架140,该第一固定支架140与第一丝杆112的两端活动连接。此时,当第一丝杆112在跟随第一电机111转动时,第一丝杆112的两端被第一固定支架140所固定,以确保第一丝杆112在跟随第一电机111转动时,第一丝杆112不会发生与第一调节平台100之间的相对移动,从而确保第一调节平台100与第二调节平台200之间的相对移动的可靠性。同时,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第一丝杆112的两端被第一固定支架140所固定时,第一移动部1122的移动范围也被第一固定支架140限制在第一固定支架140与第一丝杆112的两端连接处之间,进而通过第一固定支架140对第一移动部1122的限位结构,以使第一调节平台100与第二调节平台200之间的相对移动可控,进而使通过该调节装置10对X射线探测器20进行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调节可控,避免过多的移动调节导致X射线探测器20的观察角度受到影响。
基于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调节装置10,通过采用第一电机111与第一丝杆112相配合的方式,使第一驱动调节装置10在驱动第二调节平台200以使第二调节平台200与第一调节平台100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时,第二调节平台200与第一调节平台100之间的相对移动量可控,并且还通过步进电机与螺纹的螺距之间的配合,使X射线探测器20在水平方向上的定位精度可控,同时还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支架140与第一丝杆112相配合的限位结构,使第二调节平台200相较于第一调节平台100的移动量可控,避免过多的移动调节导致X射线探测器20的观察角度受到影响。
请参阅图4,图4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二驱动装置210包括第二电机211和第二丝杆212,该第二电机211设置于第二调节平台200并与第二丝杆212的内轴连接,该第二丝杆212的外环与X射线探测器20连接。
同时,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电机211同样可以设置为步进电机,且其步进角度为1.8°,第二丝杆212的螺纹的螺距设置为1mm,确保第二驱动装置210的定位精度的也为5μm。
此时,当第二电机211带动第二丝杆212的内轴转动时,第二丝杆212与外环与第二丝杆212的内轴直线发生相对的转动,以使第二丝杆212的外环沿着第二丝杆212的内轴的轴线方向移动,进而带动X射线探测器20沿着第二丝杆212的内轴的轴线方向移动。
将第二丝杆212的外环与X射线探测器20连接的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实施方式,例如将第二丝杆212的外环直接焊接在X射线探测器20上,或者是将第二丝杆212的外环粘接在X射线探测器20上,也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将第二丝杆212的外环与X射线探测器20进行连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二驱动装置210还包括第二固定件213,该第二丝杆212的外环通过第二固定件213与X射线探测器20连接。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调节装置10,通过第二固定件213将第二丝杆212的外环与X射线探测器20相固定。
基于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调节装置10,通过设置第二电机211与第二丝杆212相配合的方式,实现第二驱动装置210驱动X射线探测器20靠近或远离第二调节平台200,以使第二调节平台200与X射线探测器20之间的相对移动量可控,并且还通过步进电机与螺纹的螺距之间的配合,使X射线探测器20在竖直方向上的定位精度可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X射线探测器20,该X射线探测器20包括上述的调节装置10,该调节装置10包括相对平行设置且滑动连接的第一调节平台100和第二调节平台200;第一调节平台100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110,第一驱动装置110与第二调节平台200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二调节平台200相对第一调节平台100移动;第二调节平台200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210,第二驱动装置210与X射线探测器20传动连接,用于驱动X射线探测器20靠近或远离第二调节平台2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X射线探测系统60,具体地,请参阅图5,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X射线探测系统60的一种示意性结构图,该X射线探测系统60包括针孔30、带孔晶体40、示波器50及上述的X射线探测器20;针孔30与带孔晶体40及X射线探测器20依次排列,且带孔晶体40的孔与X射线探测器20的阴极位于同一直线;示波器50通过电缆与X射线探测器20连接。
当使用该X射线探测系统60对X射线进行探测时,激光打靶发射的X射线经过针孔30后被放大的像呈现在带孔晶体40上,其中,该带孔晶体40为GAGG晶体,可将X射线转化为可见光,方便观测。带孔晶体40与X射线探测器20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由于针孔30与激光打靶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则激光打靶所产生的X射线经针孔30放大后在带孔晶体40处所成的像也保持不变;此时,将带孔晶体40的孔与X射线探测器20的阴极保持在同一轴线上且带孔晶体40与X射线探测器20之间不发生相对移动,则可通过调节装置10对X射线探测器20在垂直于激光打靶与针孔30的孔之间的连线所在的平面的移动,通过带孔晶体40的孔对X射线在带孔晶体40处所成的像进行选取,即可实现针对X射线在带孔晶体40处所成的像的不同区域进行测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调节装置10、X射线探测器20及X射线探测系统60,通过设置相互配合并能够相对移动的第一调节平台100和第二调节平台200,并在第二调节平台200设置驱动X射线探测器20靠近或远离第二调节平台200的第二驱动装置210,以使当第一调节平台100与第二调节平台200无相对移动时,通过第二驱动装置210调节X射线探测器20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以及当第二调节平台200与X射线探测器20无相对移动时,通过第一调节平台100与第二调节平台200之间的相对移动,调节X射线探测器20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减小X射线探测器20的灵敏面对调节范围的限制,实现X射线探测器20较大范围的二维调节,使用户在使用X射线探测器20时,便于对黑腔局域进行选区,增强用户的体验;还在第一调节平台100和第二调节平台200之间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导轨与滑块的方式,实现第一调节平台100与第二调节平台200之间的相对移动,以及在第二调节平台200与X射线探测器20之间通过设置直线轴承300相连接的方式,使第一调节平台100与第二调节平台200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发生整体的相对移动,进而使X射线探测器20与第一调节平台100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发生整体的相对移动,还使X射线探测器20与第二调节平台200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发生整体的相对移动,进而在调节X射线探测器20的视角时,能够避免X射线探测器20的视角发生倾斜,确保了X射线探测器20的观测精度;还通过采用第一电机111与第一丝杆112相配合的方式,使第一驱动调节装置10在驱动第二调节平台200以使第二调节平台200与第一调节平台100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时,第二调节平台200与第一调节平台100之间的相对移动量可控,并且还通过步进电机与螺纹的螺距之间的配合,使X射线探测器20在水平方向上的定位精度可控,同时还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支架140与第一丝杆112相配合的限位结构,使第二调节平台200相较于第一调节平台100的移动量可控,避免过多的移动调节导致X射线探测器20的观察角度受到影响;还通过设置第二电机211与第二丝杆212相配合的方式,实现第二驱动装置210驱动X射线探测器20靠近或远离第二调节平台200,以使第二调节平台200与X射线探测器20之间的相对移动量可控,并且还通过步进电机与螺纹的螺距之间的配合,使X射线探测器20在竖直方向上的定位精度可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X射线探测器,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相对平行设置且滑动连接的第一调节平台和第二调节平台;
所述第一调节平台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调节平台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调节平台相对所述第一调节平台移动;
所述第二调节平台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X射线探测器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X射线探测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调节平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平台在靠近所述第二调节平台一侧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导轨;
所述第二调节平台在靠近所述第一调节平台一侧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导轨相配合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平台在靠近所述第二调节平台一侧的端面还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相互平行;
所述第二调节平台在靠近所述第一调节平台一侧的端面还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滑块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导轨相配合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的内轴与所述X射线探测器连接,所述直线轴承的外环贯穿所述第二调节平台并与所述第二调节平台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平台的第一电机和第一丝杆;
所述第一丝杆包括第一杆部和第一移动部,所述第一移动部套设于所述第一杆部并与所述第一杆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杆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
所述第二调节平台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移动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平台还包括第一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一丝杆的两端活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丝杆;
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平台并与所述第二丝杆的内轴连接;
所述第二丝杆的外环与所述X射线探测器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丝杆的外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X射线探测器连接。
9.一种X射线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探测器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装置。
10.一种X射线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X射线探测系统包括针孔、带孔晶体、示波器及权利要求9所述的X射线探测器;
所述针孔与所述带孔晶体及所述X射线探测器依次排列,且所述带孔晶体的孔与所述X射线探测器的阴极位于同一直线;
所述示波器通过电缆与所述X射线探测器连接。
CN201820349790.8U 2018-03-14 2018-03-14 调节装置、x射线探测器及x射线探测系统 Active CN207961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49790.8U CN207961964U (zh) 2018-03-14 2018-03-14 调节装置、x射线探测器及x射线探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49790.8U CN207961964U (zh) 2018-03-14 2018-03-14 调节装置、x射线探测器及x射线探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61964U true CN207961964U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42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49790.8U Active CN207961964U (zh) 2018-03-14 2018-03-14 调节装置、x射线探测器及x射线探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619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3194A (zh) * 2018-03-14 2018-08-1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调节装置、x射线探测器及x射线探测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3194A (zh) * 2018-03-14 2018-08-1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调节装置、x射线探测器及x射线探测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eber et al. Acoustic levitator for structure measurements on low temperature liquid droplets
CN110095248A (zh) 一种高频感应风洞流场非平衡性诊断系统和方法
CN106442394A (zh) 一种太赫兹近场成像系统及方法
CN209783872U (zh) 激光器测试系统及激光器测试设备
US20120170030A1 (en) Optical probe system with increased scanning speed
CN207961964U (zh) 调节装置、x射线探测器及x射线探测系统
CN108413194A (zh) 调节装置、x射线探测器及x射线探测系统
CN103454070A (zh) 一种基于ccd探测的x射线组合折射透镜聚焦性能测试方法
Kapranov et al. Atmospheric turbulence effec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ase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CN109085197A (zh) 热反射测量系统
Fischer et al. Lock-in spectroscopy employing a high-speed camera and a micro-scanner for volumetric investigations of unsteady flows
CN103454071A (zh) 一种x射线组合折射透镜的聚焦性能测试方法
CN206876569U (zh) 一种太赫兹成像系统
Lockerbie et al. A ‘Violin-Mode’shadow sensor for interferometric gravitational wave detectors
CN103674318B (zh) 基于胶体硒化铅量子点的集成电路芯片微区表面温度分布的检测方法
CN204740122U (zh) 中红外宽谱激光光束质量测量仪
CN105137416A (zh) 一种高光谱激光雷达目标样品试验装置与方法
CN106290245A (zh) 用于检测甲烷气体的装置及检测甲烷气体的方法
CN211698224U (zh) 一种多功能在线便携式测谱仪
Bond et al. A wide aperture high gain beam profile scanner
CN205898678U (zh) 用于检测甲烷气体的装置
Kiss et al. Mechanical design of the two dimensional beam emission spectroscopy diagnostics on mast
Lockerbie et al. A source of illumination for low-noise ‘Violin-Mode’shadow sensors, intended for use in interferometric gravitational wave detectors
Park et al. Optical diagnostics of mercury jet for an intense proton target
CN204945371U (zh) 一种高光谱激光雷达目标样品试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