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34882U - 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934882U CN207934882U CN201721780335.5U CN201721780335U CN207934882U CN 207934882 U CN207934882 U CN 207934882U CN 201721780335 U CN201721780335 U CN 201721780335U CN 207934882 U CN207934882 U CN 2079348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iscosity
- mucus
- thief hatch
- agitation tank
- plunger pum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3097 mucus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8
- 238000013019 agi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4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6004 Quartz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9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7775 lat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81 block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7 pil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55 vo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Lubric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该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包括:配液罐、三通、柱塞泵、平板阀、空油管及收集池;其中,配液罐与收集池之间依次设置有三通、柱塞泵、平板阀及空油管;收集池用于收集依次经过配液罐、三通、柱塞泵、平板阀及空油管后的粘液,以通过收集池中粘液的粘度和配液罐入口处粘液的粘度确定,依次经过配液罐、三通、柱塞泵、平板阀及空油管后产生的粘度损失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提高了粘液的粘度损失率获取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在堵水调剖、调驱、聚合物驱现场施工过程中,由于聚合物溶液,特别是冻胶类调堵剂在配液罐搅拌器、三通、高压管线、流量计、井口阀门、井筒、射孔炮眼的影响下,粘度损失较大。
为了获取堵水调剖、调驱或聚合物等粘液依次经过配液罐搅拌器、三通、高压管线、流量计、井口阀门、井筒、射孔炮眼后的粘度损失率,现有技术通过在井口阀门处设置取样口,从而通过配液罐中的粘液及取样口处的粘液确定,配液罐搅拌器、三通、高压管线、流量计、井口阀门、井筒、射孔炮眼对粘液造成的粘度损失率。
然而,采用现有的粘度损失率获取方法,由于采样的是井口阀门处的粘液,即只是考虑到配液罐搅拌器、三通、高压管线、流量计、井口阀门对粘液的粘度损失率的影响,并没有考虑到地面以下井筒对粘液的粘度损失率的影响,从而导致粘液的粘度损失率获取的准确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以提高粘液的粘度损失率获取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包括:
配液罐、三通、柱塞泵、平板阀、空油管及收集池;
其中,所述配液罐与所述收集池之间依次设置有所述三通、所述柱塞泵、所述平板阀及所述空油管;
所述收集池用于收集依次经过所述配液罐、所述三通、所述柱塞泵、所述平板阀及所述空油管后的粘液,以通过所述收集池中粘液的粘度和所述配液罐入口处粘液的粘度确定,依次经过所述配液罐、所述三通、所述柱塞泵、所述平板阀及所述空油管后产生的粘度损失率。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在获取粘液的粘度损失率时,不仅考虑到了三通、柱塞泵、平板阀对粘液的粘度损失率的影响,而且进一步考虑了地下空油管对粘液的粘度损失率的影响,与现有技术中只考虑三通、柱塞泵、平板阀对粘液的粘度损失率的影响相比,提高了粘液的粘度损失率获取的准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油管与所述收集池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炮眼,所述空油管中的粘液经过所述炮眼进入到所述收集池中。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还包括:
填砂管,所述填砂管的一端与所述空油管中设置有所述炮眼的一端连接;所述填砂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收集池连接,且所述填砂管的截面直径与所述炮眼直径相匹配,所述填砂管中设置有石英砂。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还包括:
第一采样口,所述第一采样口设置在所述三通和所述柱塞泵之间,以通过所述第一采样口处粘液的粘度和所述配液罐入口处粘液的粘度确定,经过所述配液罐及所述三通后产生的粘度损失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还包括:
第二采样口,所述第二采样口设置在所述柱塞泵和所述平板阀之间,以通过所述第二采样口处粘液的粘度和所述第一采样口处粘液的粘度确定,经过所述柱塞泵后产生的粘度损失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还包括:
第三采样口,所述第三采样口设置在所述平板阀和所述空油管之间,以通过所述第三采样口处粘液的粘度和所述第二采样口处粘液的粘度确定,经过所述平板阀后产生的粘度损失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还包括:
第四采样口,所述第四采样口设置在所述空油管和所述填砂管之间,以通过所述第四采样口处粘液的粘度和所述第三采样口处粘液的粘度确定,经过所述空油管后产生的粘度损失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还包括:
流量计,所述流量计设置在所述第二采样口和所述平板阀之间,所述流量计用于获取经过所述平板阀的粘液的流量。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填砂管为油管或者套管。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还包括:
管线,所述配液罐、所述三通、所述柱塞泵及所述平板阀通过所述管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该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包括:配液罐、三通、柱塞泵、平板阀、空油管及收集池;其中,配液罐与收集池之间依次设置有三通、柱塞泵、平板阀及空油管;收集池用于收集配液罐中的粘液依次经过三通、柱塞泵、平板阀及空油管后的粘液,以通过收集池中的粘液和配液罐中的粘液确定,依次经过三通、柱塞泵、平板阀及空油管后粘液的粘度损失率。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在获取粘液的粘度损失率时,不仅考虑到了三通、柱塞泵、平板阀对粘液的粘度损失率的影响,而且进一步考虑了地下空油管对粘液的粘度损失率的影响,与现有技术中只考虑三通、柱塞泵、平板阀对粘液的粘度损失率的影响相比,提高了粘液的粘度损失率获取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
101:配液罐;
102:三通;
103:柱塞泵;
104:平板阀;
105:空油管;
106:收集池;
107:流量计;
108:填砂管;
109:第一采样口;
110:第二采样口;
111:第三采样口;
112:第四采样口。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括,例如,包括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现有技术中,在配液罐搅拌器、三通、高压管线、流量计、井口阀门、井筒、射孔炮眼对粘液造成的粘度损失率时,由于采样的是井口阀门处的粘液,即只是考虑到配液罐搅拌器、三通、高压管线、流量计、井口阀门对粘液的粘度损失率的影响,并没有考虑到地面以下井筒对粘液的粘度损失率的影响,从而导致粘液的粘度损失率获取的准确性不高。为了提高粘液的粘度损失率获取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该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包括:配液罐、三通、柱塞泵、平板阀、空油管及收集池;其中,配液罐与收集池之间依次设置有三通、柱塞泵、平板阀及空油管;收集池用于收集依次经过配液罐、三通、柱塞泵、平板阀及空油管后的粘液,以通过收集池中粘液的粘度和配液罐入口处粘液的粘度确定,依次经过配液罐、三通、柱塞泵、平板阀及空油管后产生的粘度损失率。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在获取粘液的粘度损失率时,不仅考虑到了三通、柱塞泵、平板阀对粘液的粘度损失率的影响,而且进一步考虑了地下空油管对粘液的粘度损失率的影响,与现有技术中只考虑三通、柱塞泵、平板阀对粘液的粘度损失率的影响相比,提高了粘液的粘度损失率获取的准确性。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只是以图1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代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仅局限于此。请参见图1所示,该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10可以包括:
配液罐101、三通102、柱塞泵103、平板阀104、空油管105及收集池 106。
其中,配液罐101与收集池106之间依次设置有三通102、柱塞泵103、平板阀104及空油管105。
收集池106用于收集依次经过配液罐101、三通102、柱塞泵103、平板阀104及空油管105后的粘液,以通过收集池106中粘液的粘度和配液罐101 入口处粘液的粘度确定,依次经过配液罐101、三通102、柱塞泵103、平板阀104及空油管105后产生的粘度损失率。
在将配液罐101、三通102、柱塞泵103及平板阀104连接时,可选的,该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10还可以包括管线(未示出),配液罐101、三通102、柱塞泵103及平板阀104可以通过管线连接,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只是以通过配液罐101、三通102、柱塞泵103及平板阀104通过管线连接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示例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平板阀104用于模拟施工现场中的井口阀门,空油管105用于模拟井筒,空油管105与收集池106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炮眼,空油管105中的粘液经过炮眼进入到收集池106中,在粘液进入收集池106后,就可以通过收集池106中的粘液的粘度和配液罐101入口处的粘液的粘度确定,依次经过配液罐101、三通102、柱塞泵103、平板阀104 及空油管105后产生的粘度损失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配液罐101中的搅拌器也会对粘液的粘度产生影响,因此,在根据粘度损失率=(η前-η后)/η前*100%计算粘液的损失率时,此处的η前是指配液罐101入口处粘液的粘度,此处的η后是指配收集池106中粘液的粘度,当然,也可以在配液罐101的入口处设置一个采样口,从而获取该采样口处粘液的粘度,以根据收集池106中粘液的粘度和采样口处粘液的粘度确定,依次经过配液罐101、三通102、柱塞泵103、平板阀104及空油管105后产生的粘度损失率。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示的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10,示例的,分别以0.5%聚合物、0.8%聚合物、0.25%冻胶类调堵剂及0.5%冻胶类调堵剂为例,具体请参见表1所示:
表1
由表1可知,当粘液为0.5%聚合物,且该0.5%聚合物在配液罐101入口处的粘度为105mpa.s,当该0.5%聚合物依次经过配液罐101、三通102、柱塞泵103、平板阀104及空油管105到达收集池106之后,其对应的粘度为 62mpa.s,则可以计算出粘液的粘度损失率为40.95%;当粘液为0.8%聚合物,且该0.8%聚合物在配液罐101入口处的粘度为121mpa.s,当该0.8%聚合物依次经过配液罐101、三通102、柱塞泵103、平板阀104及空油管105到达收集池106之后,其对应的粘度为65mpa.s,则可以计算出粘液的粘度损失率为46.28%;当粘液为0.25%冻胶类调堵剂,且该0.25%冻胶类调堵剂在配液罐101入口处的粘度为142mpa.s,当该0.25%冻胶类调堵剂依次经过配液罐 101、三通102、柱塞泵103、平板阀104及空油管105到达收集池106之后,其对应的粘度为83mpa.s,则可以计算出粘液的粘度损失率为41.55%;当粘液为0.5%冻胶类调堵剂,且该0.5%冻胶类调堵剂在配液罐101入口处的粘度为220mpa.s,当该0.5%冻胶类调堵剂依次经过配液罐101、三通102、柱塞泵103、平板阀104及空油管105到达收集池106之后,其对应的粘度为 118mpa.s,则可以计算出粘液的粘度损失率为46.36%,从而通过收集池106 中的粘液的粘度和配液罐101入口处的粘液的粘度确定,依次经过配液罐101、三通102、柱塞泵103、平板阀104及空油管105后产生的粘度损失率。
此外,为了获取经过平板阀104的粘液的流量,可选的,该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10还可以包括:流量计107,流量计107设置在第二采样口和平板阀104之间,流量计107用于获取经过平板阀104的粘液的流量。
由此可见,在获取粘液的粘度损失率时,不仅考虑到了三通102、柱塞泵103、平板阀104对粘液的粘度损失率的影响,而且进一步考虑了地下空油管105对粘液的粘度损失率的影响,与现有技术中只考虑三通102、柱塞泵103、平板阀104对粘液的粘度损失率的影响相比,提高了粘液的粘度损失率获取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10,该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10包括:配液罐101、三通102、柱塞泵103、平板阀104、空油管105及收集池106,其中,配液罐101与收集池106之间依次设置有三通102、柱塞泵103、平板阀104及空油管105,收集池106用于收集依次经过配液罐101、三通102、柱塞泵103、平板阀104及空油管105后的粘液,以通过收集池 106中粘液的粘度和配液罐101入口处粘液的粘度确定,依次经过配液罐101、三通102、柱塞泵103、平板阀104及空油管105后产生的粘度损失率。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10,在获取粘液的粘度损失率时,不仅考虑到了三通102、柱塞泵103、平板阀104对粘液的粘度损失率的影响,而且进一步考虑了地下空油管105对粘液的粘度损失率的影响,与现有技术中只考虑三通102、柱塞泵103、平板阀104对粘液的粘度损失率的影响相比,提高了粘液的粘度损失率获取的准确性。
基于图1所示的实施例,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模拟粘液到达近井地带或远井地带产生的粘度损失度,可选的,该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10还可以包括填砂管108,参见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
填砂管108,填砂管108的一端与空油管105中设置有炮眼的一端连接;填砂管108的另一端与收集池106连接,且填砂管108的截面直径与炮眼直径相匹配,填砂管108中设置有石英砂。
可选的,填砂管108为油管或者套管,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只是以填砂管108可以为油管或者套管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示例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填砂管108中设置有石英砂,用于模拟近井地带或远井地带的地下环境,则通过收集池106中粘液的粘度和配液罐101入口处粘液的粘度就可以确定,依次经过配液罐101、三通102、柱塞泵103、平板阀104、空油管105及填砂管108后产生的粘度损失率,从而提高了获取到的粘液的粘度损失率的准确性更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收集池106中粘液的粘度和配液罐101入口处的粘液确定,依次经过配液罐101、三通102、柱塞泵103、平板阀104、空油管105及填砂管108后产生的粘度损失率,此外,为了确定配液罐101 中搅拌器和三通102对粘液损失率的影响,可选的,该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 10还可以包括第一采样口109,请参见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采样口109设置在三通102和柱塞泵103之间,以通过第一采样口 109处粘液的粘度和配液罐101入口处粘液的粘度确定,经过配液罐101及三通102后产生的粘度损失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三通102和柱塞泵103 之间设置第一采样口109,其目的在于:可以采集第一采样口109处的粘液,并通过第一采样口109处粘液的粘度和配液罐101入口处粘液的粘度确定配液罐101中搅拌器和三通102对粘液损失率的影响。
示例的,同样以0.5%聚合物、0.8%聚合物、0.25%冻胶类调堵剂及0.5%冻胶类调堵剂为例,具体请参见表2所示:
表2
由表2可知,当粘液为0.5%聚合物,且该0.5%聚合物在配液罐101入口处的粘度为105mpa.s,当该0.5%聚合物依次经过配液罐101和三通102到达第一采样口109之后,其对应的粘度为92mpa.s,则可以计算出配液罐101 和三通102对粘液产生的粘度损失率为12.38%;当粘液为0.8%聚合物,且该0.8%聚合物在配液罐101入口处的粘度为121mpa.s,当该0.8%聚合物依次经过配液罐101和三通102到达第一采样口109之后,其对应的粘度为110mpa.s,则可以计算出配液罐101和三通102对粘液产生的粘度损失率为9.09%;当粘液为0.25%冻胶类调堵剂,且该0.25%冻胶类调堵剂在配液罐101入口处的粘度为142mpa.s,当该0.25%冻胶类调堵剂依次经过配液罐101和三通102 到达第一采样口109之后,其对应的粘度为136mpa.s,则可以计算出配液罐 101和三通102对粘液产生的粘度损失率为4.23%;当粘液为0.5%冻胶类调堵剂,且该0.5%冻胶类调堵剂在配液罐101入口处的粘度为220mpa.s,当该 0.5%冻胶类调堵剂依次经过配液罐101和三通102到达第一采样口109之后,其对应的粘度为194mpa.s,则可以计算出配液罐101和三通102对粘液产生的粘度损失率为11.82%,从而通过第一采样口109处粘液的粘度和配液罐101 入口处粘液的粘度确定配液罐101中搅拌器和三通102对粘液损失率的影响。
在确定罐中搅拌器和三通102对粘液损失率的影响之后,为了进一步确定柱塞泵103对粘液损失率的影响,可选的,该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10还可以包括第二采样口110,请参见图4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
第二采样口110设置在柱塞泵103和平板阀104之间,以通过第二采样口110处粘液的粘度和第一采样口处粘液的粘度确定,经过柱塞泵103后产生的粘度损失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柱塞泵103和平板阀104 之间设置第二采样口110,其目的在于:可以采集第二采样口110处的粘液,并通过第二采样口110处粘液的粘度和第一采样口处粘液的粘度确定柱塞泵 103对粘液损失率的影响。
示例的,同样以0.5%聚合物、0.8%聚合物、0.25%冻胶类调堵剂及0.5%冻胶类调堵剂为例,具体请参见表3所示:
表3
由表3可知,当粘液为0.5%聚合物,且该0.5%聚合物在配液罐101入口处的粘度为105mpa.s,当该0.5%聚合物依次经过配液罐101和三通102到达第一采样口109处的粘度为92mpa.s,再经过柱塞泵103之后,到达第二采样口110处的粘度为83mpa.s,则可以计算出柱塞泵103对粘液产生的粘度损失率为9.78%;当粘液为0.8%聚合物,且该0.8%聚合物在配液罐101入口处的粘度为121mpa.s,当该0.8%聚合物依次经过配液罐101和三通102到达第一采样口109处的粘度为110mpa.s,再经过柱塞泵103之后,到达第二采样口 110处的的粘度为98mpa.s,则可以计算出柱塞泵103对粘液产生的粘度损失率为10.91%;当粘液为0.25%冻胶类调堵剂,且该0.25%冻胶类调堵剂在配液罐101入口处的粘度为142mpa.s,当该0.25%冻胶类调堵剂依次经过配液罐101和三通102到达第一采样口109处的粘度为136mpa.s,再经过柱塞泵 103之后,到达第二采样口110处的粘度为122mpa.s,则可以计算出柱塞泵 103对粘液产生的粘度损失率为10.29%;当粘液为0.5%冻胶类调堵剂,且该0.5%冻胶类调堵剂在配液罐101入口处的粘度为220mpa.s,当该0.5%冻胶类调堵剂依次经过配液罐101和三通102到达第一采样口109处的粘度为 194mpa.s,再经过柱塞泵103之后,到达第二采样口110处的粘度为176mpa.s,则可以计算出柱塞泵103对粘液产生的粘度损失率为9.28%,从而通过第二采样口110处粘液的粘度和第一采样口处粘液的粘度确定柱塞泵103对粘液损失率的影响。
在确定柱塞泵103对粘液损失率的影响之后,为了进一步确定平板阀104 对粘液损失率的影响,可选的,该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10还可以包括第三采样口111,请参见图5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
第三采样口111设置在平板阀104和空油管105之间,以通过第三采样口111处粘液的粘度和第二采样口处粘液的粘度确定,经过平板阀104后产生的粘度损失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平板阀104和空油管105 之间设置第三采样口111,其目的在于:可以采集第三采样口111处的粘液,并通过第三采样口111处粘液的粘度和第二采样口处粘液的粘度确定平板阀 104对粘液损失率的影响。
示例的,同样以0.5%聚合物、0.8%聚合物、0.25%冻胶类调堵剂及0.5%冻胶类调堵剂为例,具体请参见表4所示:
表4
由表4可知,当粘液为0.5%聚合物,且该0.5%聚合物在配液罐101入口处的粘度为105mpa.s,当该0.5%聚合物依次经过配液罐101、三通102及柱塞泵103到达第二采样口110处的粘度为83mpa.s,再经过平板阀104之后,到达第三采样口111处的粘度为78mpa.s,则可以计算出平板阀104对粘液产生的粘度损失率为6.02%;当粘液为0.8%聚合物,且该0.8%聚合物在配液罐101入口处的粘度为121mpa.s,当该0.8%聚合物依次经过配液罐101、三通 102及柱塞泵103到达第二采样口110处的粘度为98mpa.s,再经过平板阀104 之后,到达第三采样口111处的粘度为84mpa.s,则可以计算出平板阀104 对粘液产生的粘度损失率为14.29%;当粘液为0.25%冻胶类调堵剂,且该 0.25%冻胶类调堵剂在配液罐101入口处的粘度为142mpa.s,当该0.25%冻胶类调堵剂依次经过配液罐101、三通102及柱塞泵103到达第二采样口110 处的粘度为122mpa.s,再经过平板阀104之后,到达第三采样口111处的粘度为104mpa.s,则可以计算出平板阀104对粘液产生的粘度损失率为14.75%;当粘液为0.5%冻胶类调堵剂,且该0.5%冻胶类调堵剂在配液罐101入口处的粘度为220mpa.s,当该0.5%冻胶类调堵剂依次经过配液罐101、三通102及柱塞泵103到达第二采样口110处的粘度为176mpa.s,再经过平板阀104之后,到达第三采样口111处的粘度为154mpa.s,则可以计算出平板阀104对粘液产生的粘度损失率为12.50%,通过第三采样口111处粘液的粘度和第二采样口处粘液的粘度确定,经过平板阀104后产生的粘度损失率。
在确定平板阀104对粘液损失率的影响之后,为了进一步确定空油管105 对粘液损失率的影响,可选的,该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10还可以包括第四采样口112,请参见图6所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
第四采样口112设置在空油管105和填砂管108之间,以通过第四采样口112处粘液的粘度和第三采样口处粘液的粘度确定,经过空油管105后产生的粘度损失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空油管105和填砂管108 之间设置第四采样口112,其目的在于:可以采集第四采样口112处的粘液,并通过第四采样口112处粘液的粘度和第三采样口处粘液的粘度确定空油管 105对粘液损失率的影响,进而可以通过该第四采样口112处粘液的粘度和收集池106中粘液的粘度进一步确定填砂管108对粘液损失率的影响。
示例的,同样以0.5%聚合物、0.8%聚合物、0.25%冻胶类调堵剂及0.5%冻胶类调堵剂为例,具体请参见表5所示:
表5
由表5可知,当粘液为0.5%聚合物,且该0.5%聚合物在配液罐101入口处的粘度为105mpa.s,当该0.5%聚合物依次经过配液罐101、三通102、柱塞泵103及平板阀104到达第三采样口111处的粘度为78mpa.s,再经过空油管105之后,到达第四采样口112处的粘度为69mpa.s,则可以计算出空油管 105对粘液产生的粘度损失率为11.54%;当粘液为0.8%聚合物,且该0.8%聚合物在配液罐101入口处的粘度为121mpa.s,当该0.8%聚合物依次经过配液罐101、三通102、柱塞泵103及平板阀104到达第三采样口111处的粘度为84mpa.s,再经过空油管105之后,到达第四采样口112处的粘度为76mpa.s,则可以计算出空油管105对粘液产生的粘度损失率为9.52%;当粘液为0.25%冻胶类调堵剂,且该0.25%冻胶类调堵剂在配液罐101入口处的粘度为 142mpa.s,当该0.25%冻胶类调堵剂依次经过配液罐101、三通102、柱塞泵 103及平板阀104到达第三采样口111处的粘度为104mpa.s,再经过空油管105之后,到达第四采样口112处的粘度为96mpa.s,则可以计算出空油管105 对粘液产生的粘度损失率为7.69%;当粘液为0.5%冻胶类调堵剂,且该0.5%冻胶类调堵剂在配液罐101入口处的粘度为220mpa.s,当该0.5%冻胶类调堵剂依次经过配液罐101、三通102、柱塞泵103及平板阀104到达第三采样口 111处的粘度为154mpa.s,再经过空油管105之后,到达第四采样口112处的粘度为136mpa.s,则可以计算出空油管105对粘液产生的粘度损失率为11.69%,从而通过第四采样口112处粘液的粘度和第三采样口处粘液的粘度确定空油管105对粘液损失率的影响。
进一步地,还可以通过该第四采样口112处粘液的粘度和收集池106中粘液的粘度进一步确定填砂管108对粘液损失率的影响。
示例的,同样以0.5%聚合物、0.8%聚合物、0.25%冻胶类调堵剂及0.5%冻胶类调堵剂为例,具体请参见表6所示:
表6
由表6可知,当粘液为0.5%聚合物,且该0.5%聚合物在配液罐101入口处的粘度为105mpa.s,当该0.5%聚合物依次经过配液罐101、三通102、柱塞泵103、平板阀104及空油管105到达第四采样口112处的粘度为69mpa.s,再经过填砂管108之后,到达收集池106中的粘度为62mpa.s,则可以计算出填砂管108对粘液产生的粘度损失率为10.14%;当粘液为0.8%聚合物,且该 0.8%聚合物在配液罐101入口处的粘度为121mpa.s,当该0.8%聚合物依次经过配液罐101、三通102、柱塞泵103、平板阀104及空油管105到达第四采样口112处的粘度为76mpa.s,再经过填砂管108之后,到达收集池106中的粘度为65mpa.s,则可以计算出填砂管108对粘液产生的粘度损失率为14.47%;当粘液为0.25%冻胶类调堵剂,且该0.25%冻胶类调堵剂在配液罐101入口处的粘度为142mpa.s,当该0.25%冻胶类调堵剂依次经过配液罐101、三通102、柱塞泵103、平板阀104及空油管105到达第四采样口112处的粘度为96mpa.s,再经过填砂管108之后,到达收集池106中的粘度为83mpa.s,则可以计算出填砂管108对粘液产生的粘度损失率为13.54%;当粘液为0.5%冻胶类调堵剂,且该0.5%冻胶类调堵剂在配液罐101入口处的粘度为220mpa.s,当该0.5%冻胶类调堵剂依次经过配液罐101、三通102、柱塞泵103、平板阀104及空油管105到达第四采样口112处的粘度为136mpa.s,再经过填砂管108之后,到达收集池106中的粘度为118mpa.s,则可以计算出填砂管108对粘液产生的粘度损失率为13.24%,从而通过该第四采样口112处粘液的粘度和收集池 106中粘液的粘度进一步确定填砂管108对粘液损失率的影响。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液罐、三通、柱塞泵、平板阀、空油管及收集池;
其中,所述配液罐与所述收集池之间依次设置有所述三通、所述柱塞泵、所述平板阀及所述空油管;
所述收集池用于收集依次经过所述配液罐、所述三通、所述柱塞泵、所述平板阀及所述空油管后的粘液,以通过所述收集池中粘液的粘度和所述配液罐入口处粘液的粘度确定,依次经过所述配液罐、所述三通、所述柱塞泵、所述平板阀及所述空油管后产生的粘度损失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油管与所述收集池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炮眼,所述空油管中的粘液经过所述炮眼进入到所述收集池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填砂管,所述填砂管的一端与所述空油管中设置有所述炮眼的一端连接;所述填砂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收集池连接,且所述填砂管的截面直径与所述炮眼直径相匹配,所述填砂管中设置有石英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采样口,所述第一采样口设置在所述三通和所述柱塞泵之间,以通过所述第一采样口处粘液的粘度和所述配液罐入口处粘液的粘度确定,经过所述配液罐及所述三通后产生的粘度损失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采样口,所述第二采样口设置在所述柱塞泵和所述平板阀之间,以通过所述第二采样口处粘液的粘度和所述第一采样口处粘液的粘度确定,经过所述柱塞泵后产生的粘度损失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采样口,所述第三采样口设置在所述平板阀和所述空油管之间,以通过所述第三采样口处粘液的粘度和所述第二采样口处粘液的粘度确定,经过所述平板阀后产生的粘度损失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采样口,所述第四采样口设置在所述空油管和所述填砂管之间,以通过所述第四采样口处粘液的粘度和所述第三采样口处粘液的粘度确定,经过所述空油管后产生的粘度损失率。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流量计,所述流量计设置在所述第二采样口和所述平板阀之间,所述流量计用于获取经过所述平板阀的粘液的流量。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填砂管为油管或者套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管线,所述配液罐、所述三通、所述柱塞泵及所述平板阀通过所述管线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780335.5U CN207934882U (zh) | 2017-12-19 | 2017-12-19 | 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780335.5U CN207934882U (zh) | 2017-12-19 | 2017-12-19 | 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934882U true CN207934882U (zh) | 2018-10-02 |
Family
ID=63646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780335.5U Active CN207934882U (zh) | 2017-12-19 | 2017-12-19 | 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93488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75321A (zh) * | 2020-05-21 | 2021-12-10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聚合物溶液或其化学驱体系剪切粘损的测定装置及应用 |
-
2017
- 2017-12-19 CN CN201721780335.5U patent/CN20793488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75321A (zh) * | 2020-05-21 | 2021-12-10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聚合物溶液或其化学驱体系剪切粘损的测定装置及应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273188Y (zh) | 套管完井水平井一体化找水管柱 | |
CN207934882U (zh) | 粘度损失率获取装置 | |
CN201546710U (zh) | 套管完井水平井分段找水测试管柱 | |
CN113299136A (zh) | 一种基于vr技术的井下作业关井操作培训和考核方法 | |
CN105937393A (zh) | 一种水平井拖动式产液剖面测试管柱及其测试方法 | |
EP3241977A1 (en) | Use of acoustic emission technology in oilfield tubular make ups | |
CN103510950A (zh) | 一种复杂结构井地层流动与管内流动耦合流动实验系统 | |
CN106321047A (zh) | 一种模拟水平井堵塞机理的实验方法 | |
CN104695938A (zh) | 一种封堵球机械封堵实验装置及方法 | |
CN111502620A (zh) | 排水采气用泡排球智能投放装置 | |
CN104948149A (zh) | 一种适用于矿场复杂油层的多介质分注系统 | |
US11262282B2 (en) | Analyzing drilling fluid rheology at a drilling site | |
CN110617018A (zh) | 固井注水泥钻井液滤饼冲洗效率评价装置及方法 | |
CN104929602B (zh) | 一种水平井多级压裂用齿轮控制智能投球的装置及方法 | |
CN202810754U (zh) | 电动潜油离心泵井标准井口流程装置 | |
CN115219321B (zh) | 一种用于喷漏同存工况下井筒压力测试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 |
CN204045014U (zh) | 一种井下信息采集系统 | |
CN206329294U (zh) | 一种模拟氮气钻水平井地层出水实验装置 | |
CN114482936A (zh) | 一种水平井排水采气可视化模拟实验装置 | |
CN110056337B (zh) | 裂缝内支撑剂沉降模拟装置 | |
CN104453796B (zh) | 一种气井智能排水采气装置 | |
CN106884623A (zh) | 调堵作业地面模拟实验装置 | |
CN105888654A (zh) |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水平井压裂滑套标签读取检测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 |
CN112081574A (zh) | 天然气水合物钻井管道微弯对流场影响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 |
CN104832150B (zh) | 一种水平井多级压裂用电磁铁控制智能投球的装置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