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28583U - 防护面罩 - Google Patents

防护面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28583U
CN207928583U CN201721883845.5U CN201721883845U CN207928583U CN 207928583 U CN207928583 U CN 207928583U CN 201721883845 U CN201721883845 U CN 201721883845U CN 207928583 U CN207928583 U CN 2079285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body
oxygen cylinder
respiratory region
protective face
ma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8384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明
杨勇
刘德叶
王光辉
陈文�
杨其展
史自民
徐文涛
王应全
刘敏
吴国磊
王强
李强
殷树根
杨晓东
姜许健
王宏
杨小华
钟平强
曹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8384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285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285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285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防护面罩,包括:面罩本体、氧气瓶、颈部悬挂包;面罩本体具有用于容纳人体鼻子的呼吸部;颈部悬挂包与面罩本体连接并位于面罩本体下方,颈部悬挂包设有具有上侧开口的容纳袋,氧气瓶对应地承插在容纳袋中;呼吸部通过气管与氧气瓶连通,以使氧气瓶向呼吸部输送氧气;呼吸部设有阀门,阀门用于控制呼吸部与氧气瓶之间的通断;面罩本体设有头部连接组件,头部连接组件用于将面罩本体套戴在人体头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护面罩,可以使用户在短时间内完成佩戴。

Description

防护面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求生用品,尤其涉及一种防护面罩。
背景技术
在天然气和石油工业的工作场所,大规模的火灾甚至爆炸传播极快,时间就是生命,但常规的防护面罩及系统佩戴需要几十秒甚至几分钟。据统计,当火灾发生时很多时候都是吸入了有毒浓烟而致命,因此当遇到火警如果能够短时间内有效地避免吸收浓烟就大大地提高了逃生的几率。
而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供氧功能的防护面罩,其结构主要包括头套部以及背部供氧部。具体来说,头套部用于套戴在人体头部,供氧部有背部背包以及防止在背包中的氧气瓶。由于氧气瓶重量较大,因此通过该种背部携带的方式可以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
然而,在紧急情况下,该种防护面罩的佩戴至少需要花费用户几分钟来完成,影响用户的逃生及抢救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护面罩,可以使用户在短时间内完成佩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护面罩,包括:面罩本体、氧气瓶、颈部悬挂包;
所述面罩本体具有用于容纳人体鼻子的呼吸部;
所述颈部悬挂包与所述面罩本体连接并位于所述面罩本体下方,所述颈部悬挂包设有具有上侧开口的容纳袋,所述氧气瓶对应地承插在所述容纳袋中;
所述呼吸部通过气管与所述氧气瓶连通,以使所述氧气瓶向所述呼吸部输送氧气;
所述呼吸部设有阀门,所述阀门用于控制所述呼吸部与所述氧气瓶之间的通断;
所述面罩本体设有头部连接组件,所述头部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面罩本体套戴在人体头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头部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带;
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面罩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颈部悬挂包可拆式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头部连接组件包括:帽兜;
所述面罩本体与所述帽兜连接,并位于所述帽兜的开口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面罩本体通过四根伸缩带与所述帽兜连接;
各所述伸缩带以所述面罩本体为中心呈均匀分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防护面罩还包括:报警装置;
所述报警装置包括:壳体、指示灯、电源和操作开关,所述指示灯、所述电源和所述操作开关串联;
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面罩本体上,所述指示灯和所述电源设置所述壳体上,所述指示灯用于向所述面罩本体外侧发出指示灯光,所述操作开关朝向所述面罩本体的外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报警装置还包括:蜂鸣器;
所述蜂鸣器、所述电源和所述操作开关串联;
所述蜂鸣器位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发出警报声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颈部悬挂包通过至少两根伸缩带与所述面罩本体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氧气瓶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容纳袋的数量与所述氧气瓶的数量一致,以供各所述氧气瓶一一对应地承插在各所述容纳袋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各所述容纳袋沿水平方向相互平行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颈部悬挂包设有颈部连接带,所述颈部连接带用于套戴在人体颈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面罩,通过面罩本体上的呼吸部容纳人体的鼻子,颈部悬挂包与面罩本体连接并位于面罩本体下方,颈部悬挂包设有多个具有上侧开口的容纳袋,各氧气瓶一一对应地承插在各容纳袋中,呼吸部通过气管与各氧气瓶连通,以使氧气瓶向呼吸部输送氧气,呼吸部设有阀门,阀门用于控制呼吸部与各氧气瓶之间的通断,面罩本体设有头部连接组件,头部连接组件用于将面罩本体套戴在人体头部,使得用户在佩戴时,只需将面罩本体盖于脸上,将鼻子伸入呼吸部,利用头部连接组件将面罩本体套戴在头部,此时,颈部悬挂部直接位于用户胸前,在用户打开位于呼吸部的阀门后,即可呼吸氧气瓶所提供的空气,使得在紧急情况下,用户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防护面罩的佩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防护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防护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防护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面罩本体1;
呼吸部11;
阀门12;
气管13;
氧气瓶2;
颈部悬挂包3;
连接带4;
帽兜5;
报警装置6;
伸缩带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讯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的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防护面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防护面罩,包括:面罩本体1、多个氧气瓶2、颈部悬挂包3。面罩本体1具有用于容纳人体鼻子的呼吸部11,颈部悬挂包3与面罩本体1连接并位于面罩本体1下方,颈部悬挂包3设有多个具有上侧开口的容纳袋,各氧气瓶2一一对应地承插在各容纳袋中,呼吸部11通过气管13与各氧气瓶2连通,以使氧气瓶2向呼吸部11输送氧气,呼吸部11设有阀门12,阀门12用于控制呼吸部11与各氧气瓶2之间的通断,面罩本体1设有头部连接组件,头部连接组件用于将面罩本体1套戴在人体头部。
面罩本体1的形状与人脸近似,面罩本体1用于对佩戴者的脸部进行遮挡,面罩本体1可由防火、防高温、防冲击的材料制成。由于面罩本体1佩戴于人体面部,面罩本体1的质量越轻越好,以减少佩戴时颈椎所受的压力。除此之外,面罩本体1的材质可由亲肤材料制成,以防止用户佩戴时发生过敏现象。面罩本体1上可以划分出观察区域,观察区域对应人脸眼睛部位,以供佩戴者观察外界。具体来说,观察区域可如下设计,首先在面罩本体1上开设观察窗,该观察窗即为贯穿面罩本体1的开孔,该观察窗与人体眼睛位置对应,然后在观察窗上封闭地设置一张透明材料制成的镜片,例如玻璃或树脂材料,此处不予限定。
面罩本体1的下方通过编织制成的伸缩带或其他连接件悬挂颈部悬挂包3。当用户佩戴面罩本体1时,颈部悬挂包3位于用户的下巴至前胸区域。颈部悬挂包3设有多个具有上侧开口的容纳袋,各氧气瓶2一一对应地承插在各容纳袋中。可选地,颈部悬挂包3通过至少两根伸缩带7与面罩本体1连接。容纳袋的数量为多个,氧气瓶2的数量与容纳袋的数量相同。为了受力均匀且便于制造,各容纳袋沿水平方向相互平行设置,且开口方向相同。
面罩本体1上的呼吸部11向外凸出,用于容纳人体鼻子部位,呼吸部11的下端设有开孔,该开孔通过气管13与各氧气瓶2连通,以使氧气瓶2向呼吸部11输送氧气。呼吸部11设有阀门12,阀门12用于控制呼吸部11与各氧气瓶2之间的通断。该阀门12可以直接针对呼吸部11上的开孔,也可以针对呼吸部11与氧气瓶2的气管13,此处不予限定,只需该阀门12可控制呼吸部11与各氧气瓶2之间的通断即可。
面罩本体1设有头部连接组件,头部连接组件用于将面罩本体1套戴在人体头部。更具体地说,本实施例中的头部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带4。连接带4可为卡扣式连接带,类似于汽车驾驶位子上的安全带,该连接带还可根据用户的调节调整佩戴尺寸。连接带4的一端与面罩本体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颈部悬挂包3可拆式连接。使得该连接带4可以包裹在人体头顶,通过人体头顶给予面罩支撑力,使面罩佩戴在用户头部。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面罩,通过面罩本体1上的呼吸部11容纳人体的鼻子,颈部悬挂包3与面罩本体1连接并位于面罩本体1下方,颈部悬挂包3设有多个具有上侧开口的容纳袋,各氧气瓶2一一对应地承插在各容纳袋中,呼吸部11通过气管13与各氧气瓶2连通,以使氧气瓶2向呼吸部11输送氧气,呼吸部11设有阀门12,阀门12用于控制呼吸部11与各氧气瓶2之间的通断,面罩本体1设有头部连接组件,头部连接组件用于将面罩本体1套戴在人体头部,使得用户在佩戴时,只需将面罩本体1盖于脸上,将鼻子伸入呼吸部11,利用头部连接组件将面罩本体1套戴在头部,此时,颈部悬挂部直接位于用户胸前,在用户打开位于呼吸部11的阀门12后,即可呼吸氧气瓶2所提供的空气,使得在紧急情况下,用户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防护面罩的佩戴。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颈部悬挂包3通过两根伸缩带7与面罩本体1连接,以防止颈部悬挂包3掉落。容纳袋的数量为三个,氧气瓶2的数量为三个。各容纳袋沿水平方向相互平行设置。
另外,还需说明的是,颈部悬挂包3设有颈部连接带,颈部连接带用于套戴在人体颈部。从而加固颈部悬挂包3的佩戴稳定度,防止其脱落,同时,也减轻了人体头顶所受的压力,使用户的佩戴体验更为轻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防护面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防护面罩,包括:面罩本体1、多个氧气瓶2、颈部悬挂包3。面罩本体1具有用于容纳人体鼻子的呼吸部11,颈部悬挂包3与面罩本体1连接并位于面罩本体1下方,颈部悬挂包3设有多个具有上侧开口的容纳袋,各氧气瓶2一一对应地承插在各容纳袋中,呼吸部11通过气管13与各氧气瓶2连通,以使氧气瓶2向呼吸部11输送氧气,呼吸部11设有阀门12,阀门12用于控制呼吸部11与各氧气瓶2之间的通断,面罩本体1设有头部连接组件,头部连接组件用于将面罩本体1套戴在人体头部。
面罩本体1的形状与人脸近似,面罩本体1用于对佩戴者的脸部进行遮挡,面罩本体1可由防火、防高温、防冲击的材料制成。由于面罩本体1佩戴于人体面部,面罩本体1的质量越轻越好,以减少佩戴时颈椎所受的压力。除此之外,面罩本体1的材质可由亲肤材料制成,以防止用户佩戴时发生过敏现象。面罩本体1上可以划分出观察区域,观察区域对应人脸眼睛部位,以供佩戴者观察外界。具体来说,观察区域可如下设计,首先在面罩本体1上开设观察窗,该观察窗即为贯穿面罩本体1的开孔,该观察窗与人体眼睛位置对应,然后在观察窗上封闭地设置一张透明材料制成的镜片,例如玻璃或树脂材料,此处不予限定。
面罩本体1的下方通过编织制成的伸缩带或其他连接件悬挂颈部悬挂包3。当用户佩戴面罩本体1时,颈部悬挂包3位于用户的下巴至前胸区域。颈部悬挂包3设有多个具有上侧开口的容纳袋,各氧气瓶2一一对应地承插在各容纳袋中。可选地,颈部悬挂包3通过至少两根伸缩带与面罩本体1连接。容纳袋的数量为多个,氧气瓶2的数量与容纳袋的数量相同。为了受力均匀且便于制造,各容纳袋沿水平方向相互平行设置,且开口方向相同。
面罩本体1上的呼吸部11向外凸出,用于容纳人体鼻子部位,呼吸部11的下端设有开孔,该开孔通过气管13与各氧气瓶2连通,以使氧气瓶2向呼吸部11输送氧气。呼吸部11设有阀门12,阀门12用于控制呼吸部11与各氧气瓶2之间的通断。该阀门12可以直接针对呼吸部11上的开孔,也可以针对呼吸部11与氧气瓶2的气管13,此处不予限定,只需该阀门12可控制呼吸部11与各氧气瓶2之间的通断即可。
面罩本体1设有头部连接组件,头部连接组件用于将面罩本体1套戴在人体头部。更具体地说,本实施例中的头部连接组件包括:帽兜。面罩本体与帽兜连接,并位于帽兜的开口处。帽兜式的佩戴方式,不仅可以提升面罩佩戴时的舒适度,还可以进一步保护佩戴者的侧脸部及后脑勺部。
在本实施例中,面罩本体1通过四根伸缩带与帽兜连接,各伸缩带以面罩本体1为中心呈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面罩,通过面罩本体1上的呼吸部11容纳人体的鼻子,颈部悬挂包3与面罩本体1连接并位于面罩本体1下方,颈部悬挂包3设有多个具有上侧开口的容纳袋,各氧气瓶2一一对应地承插在各容纳袋中,呼吸部11通过气管13与各氧气瓶2连通,以使氧气瓶2向呼吸部11输送氧气,呼吸部11设有阀门12,阀门12用于控制呼吸部11与各氧气瓶2之间的通断,面罩本体1设有头部连接组件,头部连接组件用于将面罩本体1套戴在人体头部,使得用户在佩戴时,只需将面罩本体1盖于脸上,将鼻子伸入呼吸部11,利用头部连接组件将面罩本体1套戴在头部,此时,颈部悬挂部直接位于用户胸前,在用户打开位于呼吸部11的阀门12后,即可呼吸氧气瓶2所提供的空气,使得在紧急情况下,用户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防护面罩的佩戴。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防护面罩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防护面罩,包括:面罩本体1、多个氧气瓶2、颈部悬挂包3。面罩本体1具有用于容纳人体鼻子的呼吸部11,颈部悬挂包3与面罩本体1连接并位于面罩本体1下方,颈部悬挂包3设有多个具有上侧开口的容纳袋,各氧气瓶2一一对应地承插在各容纳袋中,呼吸部11通过气管13与各氧气瓶2连通,以使氧气瓶2向呼吸部11输送氧气,呼吸部11设有阀门12,阀门12用于控制呼吸部11与各氧气瓶2之间的通断,面罩本体1设有头部连接组件,头部连接组件用于将面罩本体1套戴在人体头部。
面罩本体1的形状与人脸近似,面罩本体1用于对佩戴者的脸部进行遮挡,面罩本体1可由防火、防高温、防冲击的材料制成。由于面罩本体1佩戴于人体面部,面罩本体1的质量越轻越好,以减少佩戴时颈椎所受的压力。除此之外,面罩本体1的材质可由亲肤材料制成,以防止用户佩戴时发生过敏现象。面罩本体1上可以划分出观察区域,观察区域对应人脸眼睛部位,以供佩戴者观察外界。具体来说,观察区域可如下设计,首先在面罩本体1上开设观察窗,该观察窗即为贯穿面罩本体1的开孔,该观察窗与人体眼睛位置对应,然后在观察窗上封闭地设置一张透明材料制成的镜片,例如玻璃或树脂材料,此处不予限定。
面罩本体1的下方通过编织制成的伸缩带或其他连接件悬挂颈部悬挂包3。当用户佩戴面罩本体1时,颈部悬挂包3位于用户的下巴至前胸区域。颈部悬挂包3设有多个具有上侧开口的容纳袋,各氧气瓶2一一对应地承插在各容纳袋中。可选地,颈部悬挂包3通过至少两根伸缩带7与面罩本体1连接。容纳袋的数量为多个,氧气瓶2的数量与容纳袋的数量相同。为了受力均匀且便于制造,各容纳袋沿水平方向相互平行设置,且开口方向相同。
面罩本体1上的呼吸部11向外凸出,用于容纳人体鼻子部位,呼吸部11的下端设有开孔,该开孔通过气管13与各氧气瓶2连通,以使氧气瓶2向呼吸部11输送氧气。呼吸部11设有阀门12,阀门12用于控制呼吸部11与各氧气瓶2之间的通断。该阀门12可以直接针对呼吸部11上的开孔,也可以针对呼吸部11与氧气瓶2的气管13,此处不予限定,只需该阀门12可控制呼吸部11与各氧气瓶2之间的通断即可。
面罩本体1设有头部连接组件,头部连接组件用于将面罩本体1套戴在人体头部。更具体地说,本实施例中的头部连接组件包括:帽兜5。面罩本体与帽兜5连接,并位于帽兜5的开口处。帽兜式的佩戴方式,不仅可以提升面罩佩戴时的舒适度,还可以进一步保护佩戴者的侧脸部及后脑勺部。
在本实施例中,面罩本体1通过四根伸缩带与帽兜5连接,各伸缩带以面罩本体1为中心呈均匀分布。
不仅如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面罩还包括:报警装置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报警装置包括:壳体、指示灯、电源和操作开关,指示灯、电源和操作开关串联。
具体来说,壳体设置在面罩本体上,指示灯和电源设置壳体上,指示灯用于向面罩本体1外侧发出指示灯光,操作开关朝向面罩本体1的外侧。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报警装置还包括:蜂鸣器。其中,指示灯,蜂鸣器、电源和操作开关串联,蜂鸣器位于壳体内,用于发出警报声响。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报警装置还包括:蜂鸣器。其中,指示灯和蜂鸣器并联,并分别与操作开关连接,以使操作开关对二者区分控制,蜂鸣器位于壳体内,用于发出警报声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面罩,通过面罩本体1上的呼吸部11容纳人体的鼻子,颈部悬挂包3与面罩本体1连接并位于面罩本体1下方,颈部悬挂包3设有多个具有上侧开口的容纳袋,各氧气瓶2一一对应地承插在各容纳袋中,呼吸部11通过气管13与各氧气瓶2连通,以使氧气瓶2向呼吸部11输送氧气,呼吸部11设有阀门12,阀门12用于控制呼吸部11与各氧气瓶2之间的通断,面罩本体1设有头部连接组件,头部连接组件用于将面罩本体1套戴在人体头部,使得用户在佩戴时,只需将面罩本体1盖于脸上,将鼻子伸入呼吸部11,利用头部连接组件将面罩本体1套戴在头部,此时,颈部悬挂部直接位于用户胸前,在用户打开位于呼吸部11的阀门12后,即可呼吸氧气瓶2所提供的空气,使得在紧急情况下,用户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防护面罩的佩戴。并且,用户在佩戴时,可以打开操作开关,从而开启报警装置,以向外界提示自身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本体、氧气瓶、颈部悬挂包;
所述面罩本体具有用于容纳人体鼻子的呼吸部;
所述颈部悬挂包与所述面罩本体连接并位于所述面罩本体下方,所述颈部悬挂包设有具有上侧开口的容纳袋,所述氧气瓶对应地承插在所述容纳袋中;
所述呼吸部通过气管与所述氧气瓶连通,以使所述氧气瓶向所述呼吸部输送氧气;
所述呼吸部设有阀门,所述阀门用于控制所述呼吸部与所述氧气瓶之间的通断;
所述面罩本体设有头部连接组件,所述头部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面罩本体套戴在人体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带;
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面罩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颈部悬挂包可拆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连接组件包括:帽兜;
所述面罩本体与所述帽兜连接,并位于所述帽兜的开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本体通过四根伸缩带与所述帽兜连接;
各所述伸缩带以所述面罩本体为中心呈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报警装置;
所述报警装置包括:壳体、指示灯、电源和操作开关,所述指示灯、所述电源和所述操作开关串联;
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面罩本体上,所述指示灯和所述电源设置所述壳体上,所述指示灯用于向所述面罩本体外侧发出指示灯光,所述操作开关朝向所述面罩本体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装置还包括:蜂鸣器;
所述蜂鸣器、所述电源和所述操作开关串联;
所述蜂鸣器位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发出警报声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悬挂包通过至少两根伸缩带与所述面罩本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瓶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容纳袋的数量与所述氧气瓶的数量一致,以供各所述氧气瓶一一对应地承插在各所述容纳袋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容纳袋沿水平方向相互平行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悬挂包设有颈部连接带,所述颈部连接带用于套戴在人体颈部。
CN201721883845.5U 2017-12-28 2017-12-28 防护面罩 Active CN2079285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83845.5U CN207928583U (zh) 2017-12-28 2017-12-28 防护面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83845.5U CN207928583U (zh) 2017-12-28 2017-12-28 防护面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28583U true CN207928583U (zh) 2018-10-02

Family

ID=63647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83845.5U Active CN207928583U (zh) 2017-12-28 2017-12-28 防护面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285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7927A (zh) * 2020-04-20 2020-06-23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多功能医用防护面罩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7927A (zh) * 2020-04-20 2020-06-23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多功能医用防护面罩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190408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защиты органов дыхания и головы "противогаз-бронешлем"
CN204796829U (zh) 一种森林防火用头盔
CN207928583U (zh) 防护面罩
KR102132140B1 (ko) 화재 대피시 시야확보가 가능한 아이글라스를 포함하는 방연 마스크
CN208286472U (zh) 一种具有可收纳头罩的矿用安全帽
CN112842689A (zh) 一种焊接用防护面罩
CN212117209U (zh) 一种双翻防护镜式防护罩
KR200346391Y1 (ko) 방독면
CN210299697U (zh) 一种消防侦查头盔
CN209575048U (zh) 一种汽车焊接火花防护装置
CN209788609U (zh) 一种绝热防火头盔
CN201020169Y (zh) 逃生防烟头套
CN215231693U (zh) 一种可伸缩滤毒罐消防面具
CN111790072A (zh) 一种微正压自吸过滤式逃生呼吸器
CN207168638U (zh) 一种工厂焊接护目镜
CN206675067U (zh) 一种防尘安全帽
CN206760882U (zh) 一种用于消防车的紧急用安全帽
CN210492801U (zh) 一种扑火头盔
CN215649471U (zh) 一种消防用降温头盔
CN202311390U (zh) 消防逃生用防护面罩
CN205337765U (zh) 电力安全帽
CN210294690U (zh) 一种佩戴舒适的vr设备
CN211536256U (zh) 一种逃生头盔
CN220193272U (zh) 一种颅骨缺失防护帽
NL2026369B1 (en) Multifunctional gar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