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24197U - 适配器壳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适配器壳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24197U
CN207924197U CN201721873096.8U CN201721873096U CN207924197U CN 207924197 U CN207924197 U CN 207924197U CN 201721873096 U CN201721873096 U CN 201721873096U CN 207924197 U CN207924197 U CN 2079241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cover
cage
draw ring
baffle
shell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730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智韬
李振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IGALIGH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IGALIGH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IGALIGH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IGALIGH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7309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241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24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2419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配器壳体结构,包括由底盖和上盖装配而成的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安装笼和软硬结合板;所述上盖的内侧面设有若干个压笼弹片;所述安装笼和软硬结合板均抵接所述底盖和压笼弹片;所述安装笼可拆卸连接所述软硬结合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盖的内侧设置压笼弹片,安装笼和软硬结合板均抵接底盖和压笼弹片,在压笼弹片的压力作用下,安装笼和软硬结合板紧固于壳体内,且与底盖紧紧接触,从而使得插设于安装笼内的QSFP模组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以及软硬结合板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通过底盖快速地散发掉,而且通过压笼弹片将安装笼和软硬结合板紧压于底盖上的固定方式,有利于安装笼和软硬结合板在壳体内的拆装和更换。

Description

适配器壳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配器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通信网干线传输的容量不断扩大,传输速率也不断提高,是光线通信成为现代信息网络的主要传输手段。现有的光通信网络,例如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等,对其中所需要的作为核心光电子器件之一的光收发模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CFP2_QSFP28ADAPTER为一种100G CFP2转QSFP28 适配器,其发送和接收通道均有内置CDR芯片,可以实现CFP2接口(4X25Gbps) 与QSFP28接口(4X25Gbps)的全双工收发。该产品将QSFP282线I2C接口映射到CFP2MDIO管理接口,保留所有QSFP28数字诊断和监控功能,适当地映射QSFP28MSAAlarm/Warning功能,特定数据和非易失性寄存器符合CFP MSA MIS V2p4r06b要求。由于没有FEC功能,该适配器适用于QSFP28LR4和ER4;但当100GE网络CFP2接口设备侧具有FEC功能时,可以支持100G QSFP28SR4 /PSM4/CWDM4/CLR4。
CFP2_QSFP28ADAPTER可以直接与业界所有主要路由器和以太网交换机连接,为100G以太网和电信网提供高性能、热插拔互联方案;可以解决100G CFP 旧接口设备和100GBASE-SR4新客户侧互通问题,即实现100G CFP多模接口和QSFP28多模接口的互连。CFP2_QSFP28ADAPTER可以极大地简化了客户的光传输网络,降低了成本、体积、功耗并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CFP2_QSFP28ADAPTER一般是会通过壳体结构进行保护,目前壳体结构对CFP2_QSFP28ADAPTER的散热效果不是很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用于适配器的壳体结构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适配器壳体结构。
一种适配器壳体结构,包括由底盖和上盖装配而成的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安装笼和软硬结合板;所述上盖的内侧面设有若干个压笼弹片;所述安装笼和软硬结合板均抵接所述底盖和压笼弹片;所述安装笼可拆卸连接所述软硬结合板。
上述的适配器壳体结构,通过在上盖的内侧设置压笼弹片,安装笼和软硬结合板均抵接底盖和压笼弹片,在压笼弹片的压力作用下,安装笼和软硬结合板紧固于壳体内,且与底盖紧紧接触,从而使得插设于安装笼内的QSFP模组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以及软硬结合板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通过底盖快速地散发掉,而且通过压笼弹片将安装笼和软硬结合板紧压于底盖上的固定方式,有利于安装笼和软硬结合板在壳体内的拆装和更换。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模组夹持弹片,所述安装笼的两侧向外延伸有安装凸起,所述模组夹持弹片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凸起上,各所述模组夹持弹片具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穿过所述安装笼的侧板伸入至所述安装笼内,两所述模组夹持弹片的夹持部之间形成V型通道。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盖通过扣合的方式连接所述底盖。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一端的拉环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解锁弹片和弹簧,所述弹簧联动所述解锁弹片和底盖;所述底盖具有两相对设置的侧板,各所述侧板上设有穿孔;所述底盖内设有两滑槽,所述滑槽对称设于所述底盖的两侧,所述解锁弹片具有两分别滑设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底盖两侧的弹性卡臂以及连接所述弹性卡臂的从动结构,各所述弹性卡臂设有卡部,所述卡部穿过对应的所述穿孔伸至所述底盖外;所述拉环包括位于所述底盖外的拉环主体以及连接所述拉环主体的推动结构,所述推动结构枢接所述底盖,并联动所述从动结构,用以推动解锁弹片。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底盖靠近所述拉环的一端设有两枢接孔,所述枢接孔对称设于所述底盖的两侧,所述从动结构包括两分别连接两所述弹性卡臂的挡板以及连接两所述挡板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对应各所述挡板设有一从动板,所述从动板位于所述挡板靠近所述拉环的一侧;所述推动结构分别设于所述拉环主体的两端上的两枢接杆、以及两分别设于两所述枢接杆上的推块;所述枢接杆分别可转动穿设所述枢接孔,所述推块均位于所述底盖内,且与所述从动板一一对应设置,当驱动拉环朝向顶盖翻转时,所述推块伸入至所述挡板和所述从动板之间,并翻转推动所述从动板。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卡部由所述弹性卡臂弯折形成。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卡部为由所述弹性卡臂向外延伸形成的凸起。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卡部呈圆弧状或梯形状。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挡板上设有容置孔,所述容置孔内设有弹性限位臂,所述弹性限位臂凸出于所述挡板靠近所述拉环的侧面,并抵接所述推块。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弹簧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所述挡板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挡板靠近所述拉环的一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所述挡板,另一端抵接所述底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适配器壳体结构的第一状态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适配器壳体结构的另一中状态的分解图;
图3为图2中圆圈A锁圈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10、壳体;11、上盖;12、压笼弹片;13、底盖;14、侧板;15、穿孔; 16、滑槽;17、枢接孔;
20、安装笼;21、安装凸起;
30、软硬结合板;
40、解锁组件;50、解锁弹片;51、弹性卡臂;52、卡部;53、从动结构; 54、挡板;541、容置孔;55、连接板;56、从动板;57、弹簧定位柱;58、弹性限位臂;
60、拉环;61、拉环主体;62、推动结构;63、枢接杆;64、推块;
70、弹簧;
80、模组夹持弹片;81、夹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适配器壳体结构,包括由底盖13和上盖11装配而成的壳体10、位于壳体10内的安装笼20和软硬结合板30、以及安装于壳体10上的解锁组件40。
上盖11通过扣合的方式连接底盖13;上盖11的内侧面设有若干压笼弹片 12。底盖13具有两相对设置的侧板14,各侧板14上设有穿孔15;底盖13内设有两滑槽16,底盖13靠近拉环60的一端设有两枢接孔17,滑槽16和枢接孔17均对称设于底盖13的两侧,滑槽16分别连通穿孔15。
安装笼20软硬结合板30均抵接底盖13和压笼弹片12,安装笼20通过螺钉连接软硬结合板30。在压笼弹片12的压力作用下,安装笼20和软硬结合板 30紧固于壳体10内,且与底盖13紧紧接触,从而使得插设于安装笼20内的 QSFP模组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以及软硬结合板3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通过底盖 13快速地散发掉,而且通过压笼弹片12将安装笼20和软硬结合板30紧压于底盖13上的固定方式,有利于安装笼20和软硬结合板30在壳体10内的拆装和更换。
解锁组件40包括位于壳体10一端的拉环60以及位于壳体10内的解锁弹片50和弹簧70,弹簧70联动解锁弹片50和底盖13;底盖13具有两相对设置的侧板14,各侧板14上设有穿孔15;底盖13内设有两滑槽16,滑槽16对称设于底盖13的两侧,解锁弹片50具有两分别滑设于滑槽16内的弹性卡臂51 以及连接弹性卡臂51的从动结构53,各弹性卡臂51设有卡部52,卡部52穿过对应的穿孔15伸至底盖13外,用以在适配器壳体结构插入交换机的插孔内时,与交换机弹性接触,使得QSFP壳体结构紧紧卡于交换机的插孔内;拉环 60包括位于底盖13外的拉环主体61以及连接拉环主体61的推动结构62,推动结构62枢接底盖13,并联动从动结构53,用以推动解锁弹片50移动,以使卡部52缩回穿孔15内,方便将适配器壳体结构从交换机的插孔内取出。
在本实施例中,卡部52由弹性卡臂51弯折形成。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卡部52为由弹性卡臂51向外延伸形成的凸起。
卡部52呈圆弧状或梯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卡部52呈梯形状。
从动结构53包括两分别连接两弹性卡臂51的挡板54以及连接两挡板54 的连接板55;连接板55上对应各挡板54设有一从动板56,从动板56位于挡板54靠近拉环60的一侧;
推动结构62分别设于拉环主体61的两端上的两枢接杆63、以及两分别设于两枢接杆63上的推块64;枢接杆63分别可转动穿设枢接孔17,推块64均位于底盖13内,且与从动板56一一对应设置,当驱动拉环主体61朝向顶盖翻转时,推块64伸入至挡板54和从动板56之间,并翻转推动从动板56。进一步的,请参阅图3,挡板54上设有容置孔541,60的侧面,并抵接推块64,以使拉环60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形下不会发生翻转。
弹簧7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挡板54一一对应设置,弹簧60位于挡板54 靠近拉环60的一侧,弹簧70的一端抵接挡板54,另一端抵接底盖13。进一步的,挡板54设有70定位柱57,弹簧定位柱57插设于弹簧70内,用以防止弹簧70在解锁弹片50移动的过程中发生移位。
本实施例的适配器壳体结构在解锁操作时,驱动拉环主体61朝向上盖11 翻转,推块64伸入至挡板54和从动板56之间,并翻转推动从动板56,以使整个解锁弹片50克服弹簧70的弹力在底盖13内移动,两弹性卡臂51的卡部52 逐渐缩回至穿孔15内,当卡部52完全缩回至穿孔15内后,便可将QSFP壳体结构从交换机的插孔内取出。
本实施例的适配器壳体结构在复位操作时,撤掉施加于拉环主体61上的力,解锁弹片50在弹簧70的回复力作用下朝向穿孔15的方向运动,直至弹性卡臂51的卡部52重新插入穿孔15内。
适配器壳体结构还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模组夹持弹片80,安装笼20的两侧向外延伸有安装凸起21,模组夹持弹片80分别安装于安装凸起21上,各模组夹持弹片80具有夹持部81,夹持部81穿过安装笼20的侧板14伸入至安装笼20 内,两模组夹持弹片80的夹持部81之间形成V型通道,用于使进入夹持部81 之间的QSFP模组能被紧紧夹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适配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底盖和上盖装配而成的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安装笼和软硬结合板;所述上盖的内侧面设有若干个压笼弹片;所述安装笼和软硬结合板均抵接所述底盖和压笼弹片;所述安装笼可拆卸连接所述软硬结合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模组夹持弹片,所述安装笼的两侧向外延伸有安装凸起,所述模组夹持弹片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凸起上,各所述模组夹持弹片具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穿过所述安装笼的侧板伸入至所述安装笼内,两所述模组夹持弹片的夹持部之间形成V型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通过扣合的方式连接所述底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壳体上的解锁组件,所述解锁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壳体一端的拉环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解锁弹片和弹簧,所述弹簧联动所述解锁弹片和底盖;所述底盖具有两相对设置的侧板,各所述侧板上设有穿孔;所述底盖内设有两滑槽,所述滑槽对称设于所述底盖的两侧,所述解锁弹片具有两分别滑设于所述滑槽内的弹性卡臂以及连接所述弹性卡臂的从动结构,各所述弹性卡臂设有卡部,所述卡部穿过对应的所述穿孔伸至所述底盖外;所述拉环包括位于所述底盖外的拉环主体以及连接所述拉环主体的推动结构,所述推动结构枢接所述底盖,并联动所述从动结构,用以推动解锁弹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配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靠近所述拉环的一端设有两枢接孔,所述枢接孔对称设于所述底盖的两侧,所述从动结构包括两分别连接两所述弹性卡臂的挡板以及连接两所述挡板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对应各所述挡板设有一从动板,所述从动板位于所述挡板靠近所述拉环的一侧;所述推动结构分别设于所述拉环主体的两端上的两枢接杆、以及两分别设于两所述枢接杆上的推块;所述枢接杆分别可转动穿设所述枢接孔,所述推块均位于所述底盖内,且与所述从动板一一对应设置,当驱动拉环朝向顶盖翻转时,所述推块伸入至所述挡板和所述从动板之间,并翻转推动所述从动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配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部由所述弹性卡臂弯折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配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部为由所述弹性卡臂向外延伸形成的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适配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部呈圆弧状或梯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配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上设有容置孔,所述容置孔内设有弹性限位臂,所述弹性限位臂凸出于所述挡板靠近所述拉环的侧面,并抵接所述推块。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配器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所述挡板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挡板靠近所述拉环的一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所述挡板,另一端抵接所述底盖。
CN201721873096.8U 2017-12-27 2017-12-27 适配器壳体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241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73096.8U CN207924197U (zh) 2017-12-27 2017-12-27 适配器壳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73096.8U CN207924197U (zh) 2017-12-27 2017-12-27 适配器壳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24197U true CN207924197U (zh) 2018-09-28

Family

ID=63608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7309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24197U (zh) 2017-12-27 2017-12-27 适配器壳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2419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1135A (zh) * 2020-12-09 2021-04-02 西安羚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浮动连接装置
CN114730056A (zh) * 2020-08-18 2022-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模块、通信设备以及PoE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0056A (zh) * 2020-08-18 2022-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模块、通信设备以及PoE设备
CN112601135A (zh) * 2020-12-09 2021-04-02 西安羚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浮动连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24197U (zh) 适配器壳体结构
US10325456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including an illumination source and a physical input sensor
US20080227492A1 (en) SIM Card Securing Mechanism for Mobile Phone
WO2018227982A1 (zh) 通信用光电联动式端口卡座
CN103293608A (zh) 转换器模块结构
CN209198702U (zh) 一种光纤适配器
CN101340296A (zh) 一种模块化设备的槽位扩展方法及模块化设备
CN214177701U (zh) 一种可调型的物联网数据采集装置
CN210779892U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电缆用固定装置
CN207924198U (zh) Cfp_qsfp28 adapter壳体结构
CN211209708U (zh) 一种方便拆装的光纤收发器
ITMI20010724A1 (it) Accessorio per telefoni mobili
CN204595263U (zh) 光纤连接器
CN109188618B (zh) 一种收发一体的光模块解锁复位装置
CN215067438U (zh) 一种夹持式光纤收发器
CN210094913U (zh) 一种光纤准直器
CN211018862U (zh) 一种高速通讯交换设备
CN218070441U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插口保护结构
CN213186113U (zh) 一种集中式网管型千兆光纤收发器
CN214069957U (zh) 一种车载用poe宽压网管交换机
CN215732443U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用交换机插口辅助机构
CN218103170U (zh) 一种用于信息传输的通讯交换机
CN213365091U (zh) 小光斑绿光光纤耦合准直器
CN218273227U (zh) 一种便于佩戴的翻译讲解机
CN210297744U (zh) 一种集成多类传感器的智能家居网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8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