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13467U - 一种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913467U CN207913467U CN201721724486.9U CN201721724486U CN207913467U CN 207913467 U CN207913467 U CN 207913467U CN 201721724486 U CN201721724486 U CN 201721724486U CN 207913467 U CN207913467 U CN 2079134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inlet
- air
- group
- treatment box
- bo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Using Liqui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尘处理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其可以减少吸收液倒流回进气管中,可以使空气与吸收液充分接触,提高使用可靠性;包括处理箱、进气管和出气管,处理箱内设置有处理腔,处理箱顶部设置有操作口,并在处理箱左侧壁下半区域和右侧壁上半区域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操作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处理腔相通,操作口处设置有箱盖,进气管输出端和出气管输入端分别安装在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并在进气管上设置有气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尘处理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是一种用于生产车间中,对操作人员工作产生的粉尘进行处理,以便操作人员更好工作的附属装置,其在粉尘处理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进气管和出气管,处理箱内设置有处理腔,处理箱顶部设置有操作口,并在处理箱左侧壁下半区域和右侧壁上半区域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操作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处理腔相通,操作口处设置有箱盖,进气管输出端和出气管输入端分别安装在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并在进气管上设置有气泵;现有的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使用时,向处理箱内下半区域倒入吸收液,打开气泵,通过进气管向处理箱内导入夹带粉尘空气,使其通过吸收液,使吸收液对空气中夹带的粉尘进行吸收,被吸收后的空气升入处理箱内上半区域并通过出气管导出;现有的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使用中发现,其吸收液容易倒流回进气管中,空气无法与吸收液充分接触,使用可靠性较低;并且吸收液无法对空气中夹带的粉尘进行充分吸收,从而导致其使用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减少吸收液倒流回进气管中,可以使空气与吸收液充分接触,提高使用可靠性;并且可以提高吸收液对空气中夹带的粉尘的吸收效果,提高其使用效果的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进气管和出气管,处理箱内设置有处理腔,处理箱顶部设置有操作口,并在处理箱左侧壁下半区域和右侧壁上半区域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操作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处理腔相通,操作口处设置有箱盖,进气管输出端和出气管输入端分别安装在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并在进气管上设置有气泵;还包括集气箱和一组分流弯管,所述集气箱内设置有集气腔,所述进气管输出端与集气箱顶部中央区域连通,所述一组分流弯管输入端与集气箱底部连通,并且一组分流弯管放置于处理箱内底部;还包括传输管、分流箱、一组出液管和过滤装置,所述处理箱后侧壁下半区域和上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出液口和进液口,出液口和进液口均与处理腔相通,所述传输管输入端安装在出液口处,所述传输管输出端通过进液口并与分流箱顶部中央区域连通,并在传输管上半区域设置有水泵,所述分流箱内设置有分流腔,所述一组出液管输入端均与分流箱底部连通,并在一组出液管输出端处分别设置有一组喷头,所述分流箱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设置有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所述左连接杆左端和右连接杆右端分别与处理箱内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所述过滤装置内设置有过滤腔,并且过滤装置与传输管下半区域连通,所述过滤装置内斜向设置有过滤板,并在过滤装置内右上区域填充有活性炭颗粒。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还包括进气罩和出气罩,所述进气罩和出气罩分别安装在进气管输入端和出气管输出端处,并在进气罩和出气罩上分别设置有左挡盖和右挡盖。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还包括四组支撑柱和四组滚轮,所述四组支撑柱顶端分别安装在处理箱底部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所述四组滚轮分别安装在四组支撑柱底端,并在四组滚轮上分别设置有四组防滑胶垫。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还包括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所述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分别安装在处理箱左侧壁和后侧壁上半区域,并在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左通孔和右通孔,所述进气管和传输管分别穿过左通孔和右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还包括一组固定环,所述一组固定环内侧壁分别与一组分流弯管接触并安装在处理箱内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将进气管与集气箱连通,通过气泵将夹带粉尘的空气导入集气箱内,并通过一组分流弯管导入处理箱内,降低空气进入吸收液的速度,并可以减少吸收液倒流回进气管中,可以使空气与吸收液充分接触,提高使用可靠性;并且可以通过水泵将吸收液通过传输管抽出,并通过过滤装置内的过滤板和活性炭吸附颗粒对吸收液中吸附的杂质和粉尘进行阻隔和吸附,并将其阻隔在过滤装置内左下区域,并将其导入分流箱内,并通过一组喷头将吸收液喷出,对经过吸收液吸收后的空气进行再次吸收,可以提高吸收液对空气中夹带的粉尘的吸收效果,提高其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处理箱、箱盖、传输管、过滤装置、过滤板、活性炭颗粒、右支撑板和水泵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处理箱;2、进气管;3、箱盖;4、气泵;5、集气箱;6、分流弯管;7、传输管;8、分流箱;9、出液管;10、过滤装置;11、水泵;12、喷头;13、左连接杆;14、过滤板;15、活性炭颗粒;16、出气罩;17、右挡盖;18、支撑柱;19、滚轮;20、防滑胶垫;21、左支撑板;22、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1、进气管2和出气管,处理箱内设置有处理腔,处理箱顶部设置有操作口,并在处理箱左侧壁下半区域和右侧壁上半区域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操作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处理腔相通,操作口处设置有箱盖3,进气管输出端和出气管输入端分别安装在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并在进气管上设置有气泵4;还包括集气箱5和一组分流弯管6,集气箱内设置有集气腔,进气管输出端与集气箱顶部中央区域连通,一组分流弯管输入端与集气箱底部连通,并且一组分流弯管放置于处理箱内底部;还包括传输管7、分流箱8、一组出液管9和过滤装置10,处理箱后侧壁下半区域和上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出液口和进液口,出液口和进液口均与处理腔相通,传输管输入端安装在出液口处,传输管输出端通过进液口并与分流箱顶部中央区域连通,并在传输管上半区域设置有水泵11,分流箱内设置有分流腔,一组出液管输入端均与分流箱底部连通,并在一组出液管输出端处分别设置有一组喷头12,分流箱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设置有左连接杆13和右连接杆,左连接杆左端和右连接杆右端分别与处理箱内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过滤装置内设置有过滤腔,并且过滤装置与传输管下半区域连通,过滤装置内斜向设置有过滤板14,并在过滤装置内右上区域填充有活性炭颗粒15;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将进气管与集气箱连通,通过气泵将夹带粉尘的空气导入集气箱内,并通过一组分流弯管导入处理箱内,降低空气进入吸收液的速度,并可以减少吸收液倒流回进气管中,可以使空气与吸收液充分接触,提高使用可靠性;并且可以通过水泵将吸收液通过传输管抽出,并通过过滤装置内的过滤板和活性炭吸附颗粒对吸收液中吸附的杂质和粉尘进行阻隔和吸附,并将其阻隔在过滤装置内左下区域,并将其导入分流箱内,并通过一组喷头将吸收液喷出,对经过吸收液吸收后的空气进行再次吸收,可以提高吸收液对空气中夹带的粉尘的吸收效果,提高其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还包括进气罩和出气罩16,进气罩和出气罩分别安装在进气管输入端和出气管输出端处,并在进气罩和出气罩上分别设置有左挡盖和右挡盖17;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进气罩和出气罩方便空气进入和排出,并通过左挡盖和右挡盖在不使用时减少空气中杂质混入处理箱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还包括四组支撑柱18和四组滚轮19,四组支撑柱顶端分别安装在处理箱底部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四组滚轮分别安装在四组支撑柱底端,并在四组滚轮上分别设置有四组防滑胶垫20;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四组支撑柱将四组滚轮安装在处理箱底部,并可以通过四组滚轮方便处理箱的移动,同时可以通过四组防滑胶垫增强四组滚轮与防止面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还包括左支撑板21和右支撑板,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分别安装在处理箱左侧壁和后侧壁上半区域,并在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左通孔和右通孔,进气管和传输管分别穿过左通孔和右通孔;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对进气管和传输管进行支撑,提高其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还包括一组固定环22,一组固定环内侧壁分别与一组分流弯管接触并安装在处理箱内底部;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一组固定环固定一组分流弯管的位置,减少其发生位移。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其在工作时,向处理箱内下半区域倒入吸收液,打开气泵,可以通过将进气管与集气箱连通,通过气泵将夹带粉尘的空气导入集气箱内,使其通过吸收液,使吸收液对空气中夹带的粉尘进行吸收,并通过一组分流弯管导入处理箱内,降低空气进入吸收液的速度,并可以减少吸收液倒流回进气管中,可以使空气与吸收液充分接触,提高使用可靠性;并且可以通过水泵将吸收液通过传输管抽出,并通过过滤装置内的过滤板和活性炭吸附颗粒对吸收液中吸附的杂质和粉尘进行阻隔和吸附,并将其阻隔在过滤装置内左下区域,并将其导入分流箱内,并通过一组喷头将吸收液喷出,对经过吸收液吸收后的空气进行再次吸收,可以提高吸收液对空气中夹带的粉尘的吸收效率,提高其使用效果,被吸收后的空气升入处理箱内上半区域并通过出气管导出,可以通过进气罩和出气罩方便空气进入和排出,并通过左挡盖和右挡盖在不使用时减少空气中杂质混入处理箱内,可以通过四组支撑柱将四组滚轮安装在处理箱底部,并可以通过四组防滑胶垫增强四组滚轮与防止面之间的摩擦力,可以通过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对进气管和传输管进行支撑,提高其稳定性,可以通过一组固定环固定一组分流弯管的位置,减少其发生位移,在完成上述动作之前,首先操作人员可以推动处理箱通过四组滚轮移动到用户需要的位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1)、进气管(2)和出气管,处理箱(1)内设置有处理腔,处理箱(1)顶部设置有操作口,并在处理箱(1)左侧壁下半区域和右侧壁上半区域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操作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处理腔相通,操作口处设置有箱盖(3),进气管(2)输出端和出气管输入端分别安装在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并在进气管(2)上设置有气泵(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气箱(5)和一组分流弯管(6),所述集气箱(5)内设置有集气腔,所述进气管(2)输出端与集气箱(5)顶部中央区域连通,所述一组分流弯管(6)输入端与集气箱(5)底部连通,并且一组分流弯管(6)放置于处理箱(1)内底部;还包括传输管(7)、分流箱(8)、一组出液管(9)和过滤装置(10),所述处理箱(1)后侧壁下半区域和上半区域分别设置有出液口和进液口,出液口和进液口均与处理腔相通,所述传输管(7)输入端安装在出液口处,所述传输管(7)输出端通过进液口并与分流箱(8)顶部中央区域连通,并在传输管(7)上半区域设置有水泵(11),所述分流箱(8)内设置有分流腔,所述一组出液管(9)输入端均与分流箱(8)底部连通,并在一组出液管(9)输出端处分别设置有一组喷头(12),所述分流箱(8)左侧壁和右侧壁分别设置有左连接杆(13)和右连接杆,所述左连接杆(13)左端和右连接杆右端分别与处理箱(1)内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所述过滤装置(10)内设置有过滤腔,并且过滤装置(10)与传输管(7)下半区域连通,所述过滤装置(10)内斜向设置有过滤板(14),并在过滤装置(10)内右上区域填充有活性炭颗粒(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罩和出气罩(16),所述进气罩和出气罩(16)分别安装在进气管(2)输入端和出气管输出端处,并在进气罩和出气罩(16)上分别设置有左挡盖和右挡盖(1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组支撑柱(18)和四组滚轮(19),所述四组支撑柱(18)顶端分别安装在处理箱(1)底部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所述四组滚轮(19)分别安装在四组支撑柱(18)底端,并在四组滚轮(19)上分别设置有四组防滑胶垫(2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支撑板(21)和右支撑板,所述左支撑板(21)和右支撑板分别安装在处理箱(1)左侧壁和后侧壁上半区域,并在左支撑板(21)和右支撑板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左通孔和右通孔,所述进气管(2)和传输管(7)分别穿过左通孔和右通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固定环(22),所述一组固定环(22)内侧壁分别与一组分流弯管(6)接触并安装在处理箱(1)内底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724486.9U CN207913467U (zh) | 2017-12-12 | 2017-12-12 | 一种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724486.9U CN207913467U (zh) | 2017-12-12 | 2017-12-12 | 一种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913467U true CN207913467U (zh) | 2018-09-28 |
Family
ID=63606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72448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13467U (zh) | 2017-12-12 | 2017-12-12 | 一种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913467U (zh) |
-
2017
- 2017-12-12 CN CN201721724486.9U patent/CN20791346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23647A (zh) | 新型机电除尘装置 | |
CN105617816A (zh) | 一种车载制氧系统 | |
CN207913467U (zh) | 一种用于车间的粉尘处理装置 | |
CN209519557U (zh) | 废气吸附处理装置 | |
CN207907742U (zh) | 车间生产废水余热回收装置 | |
CN206435004U (zh) | 一种psa制氧设备中的立式横向流吸附罐 | |
CN208542013U (zh) | 一种生物除臭装置 | |
CN209596829U (zh) | 用于一体式抛光打磨除尘装置的过滤结构 | |
CN209468217U (zh) | 污水重金属去除装置 | |
CN205412588U (zh) | 一种艾灸烟雾过滤器 | |
CN205700027U (zh) | 一种卧式活性炭吸附塔 | |
CN107243218A (zh) | 一种工地雾化除尘装置 | |
CN206934910U (zh) | 一种溪水引流管净水装置 | |
CN209178341U (zh) | 一种天然气用的三相分离器 | |
CN207085632U (zh) |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 |
CN208287677U (zh) | 一种脉冲式布袋除尘设备 | |
CN206980384U (zh) | 一种高除尘率复合除尘装置 | |
CN205893124U (zh) | 多聚甲醛包装尾气回收利用装置 | |
CN206343002U (zh) | Disa线射砂排气除尘器 | |
CN104481642A (zh) | 一种汽车尾气净化器 | |
CN212140323U (zh) | 一种吸尘器用尘桶 | |
CN213610532U (zh) | 一种净化效果好的商品砼生产用粉尘净化装置 | |
CN212651629U (zh) | 一种家用室内除甲醛及灭菌净化设备 | |
CN204530576U (zh) | 一种路面清洁车除尘器防堵塞垃圾处理器 | |
CN204768057U (zh) | 一种基于袋式除尘和活性炭吸附voc的涂装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04 Address after: 710000 No. 8000 Shangyuan Road, Caotan Eco-Industrial Park Industrial Zone,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n Zijiang Enterprise Co.,Ltd. Address before: 450100 No. 034, Wanggou Village, Guangwu Town, Xingyang City,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an Hailong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8 Termination date: 2021121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