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12358U - 一种可调高度的升降桌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高度的升降桌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912358U CN207912358U CN201720850329.6U CN201720850329U CN207912358U CN 207912358 U CN207912358 U CN 207912358U CN 201720850329 U CN201720850329 U CN 201720850329U CN 207912358 U CN207912358 U CN 2079123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templates
- mentioned
- type plate
- sl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Assembled She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高度的升降桌,包括A型板、T型板、支板组件、支撑杆及桌盒组件,其中,上述A型板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A型板及第二A型板,第一A型板及第二A型板竖直放置于水平面上;上述支板组件及支撑杆分别连接固定于第一A型板及第二A型板之间,形成整体的支撑结构;上述T型板包括第一T型板及第二T型板,第一T型板及第二T型板分别可直线滑动地设置于第一A型板及第二A型板的外侧,以便调整高度,第一T型板及第二T型板的上端分别延伸至第一A型板及第二A型板的上方;上述桌盒组件设置于第一T型板及第二T型板的上端。本实用新型高度灵活地实现升降,提供站立办公平台,利于人体健康,且操作方便快捷,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领域,特别指一种可调高度的升降桌。
背景技术
数据显示,全国大约有7%-10%的人患有颈腰椎病。特别是久坐工作的人员发病的概率在逐年增加。由此可见,长时间保持坐姿,全身重量压在脊椎骨底端,加上肩膀和颈部长时间不活动,容易引起颈椎僵硬,严重者甚至导致脊椎变形而诱发弓背及骨质增生。另外,长时间久坐不动,血液循环减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记忆力下降,产生精神压抑,表现为体倦神疲,精神萎靡,哈欠连天。另外,科学表明肥胖的原因是因为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目前许多上班族由于长时间坐在办公室,缺乏运动,很容易堆积脂肪在腹部的位置,导致小肚子越来越大。对于室内办公人员,办公桌是其进行办公活动的主要场合,传统的方式是办公人员坐在椅子上,在桌面上进行办公,而上述问题基本是由于久坐办公而造成,因此设计一种办公桌可实现办公人员不同办公方式的切换是行业发展所趋,适应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度灵活地实现升降,提供站立办公平台,利于人体健康,且操作方便快捷,实用性强的可调高度的升降桌。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调高度的升降桌,包括A型板、 T型板、支板组件、支撑杆及桌盒组件,其中,上述A型板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A型板及第二A型板,第一A型板及第二A型板竖直放置于水平面上;上述支板组件及支撑杆分别连接固定于第一A型板及第二A型板之间,形成整体的支撑结构;上述T型板包括第一T型板及第二T型板,第一T型板及第二 T型板分别可直线滑动地设置于第一A型板及第二A型板的外侧,以便调整高度,第一T型板及第二T型板的上端分别延伸至第一A型板及第二A型板的上方;上述桌盒组件设置于第一T型板及第二T型板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A型板或第二A型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连接板,其中,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的上端连接于一体,下端分别沿左右方向向外延伸,形成间隙;上述连接板连接于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的下端的间隙之间,形成整体的A字型板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侧板的下端及上端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及第三安装孔,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的连接部处开始有第四安装孔;上述第二侧板的下端开设有条状的导槽,导槽的上方开设有条状的卡槽,导槽及卡槽分别沿第二侧板的侧边方向延伸;上述卡槽的内侧设有至少二个限位槽,限位槽沿卡槽方向由下而上逐次间隔设置,以便形成不同高度的限位卡紧位置。
优选地,所述的支板组件包括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及第三支板,其中,上述第一支板包括板体部、弧形部及连接孔,其中,上述板体部为板状结构,板体部设置于上述第一A型板及第二A型板的第二侧板之间;弧形部设置于板体部的顶部,并沿板体部向下凹陷;上述连接孔包括二组,两组连接孔分别设置于板体部的左右两端,两组连接孔分别与上述第一A型板及第二A型板的第一安装孔通过螺钉连接,以便使第一支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A型板及第二A型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支板设置于第一A型板及第二A型板的第二安装孔之间,第三支板设置于第一A型板及第二A型板的第三安装孔之间;第二支板及第三支板包括支板部及安装孔,其中,上述支板部为板状结构,安装孔包括二组,两组安装孔分别设置于支板部的左右两端,安装孔分别与上述第二安装孔及第三安装孔通过螺钉连接,以便使第二支板及第三支板固定连接于第一A 型板及第二A型板之间;
上述支撑杆为圆形杆状结构,支撑杆的左右两端分别插设在上述第一A 型板及第二A型板的第四安装孔内,支撑杆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A型板及第二 A型板的侧壁延伸至第一A型板及第二A型板的外侧,以便支撑杆固定于第一A型板与第二A型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T型板或第二T型板包括板体、滑柱、卡柱、滑槽、安装槽、嵌槽、第一螺孔及卡紧部,其中,上述板体包括斜板部及横板部,其中斜板部斜向连接于横板部的下部,斜板部设置于上述第一A型板或第二A 型板的外侧,横板部延伸至第一A型板或第二A型板的上方;上述滑柱设置于斜板部的下端内侧壁上,并向内延伸,并插入第一A型板或第二A型板的导槽内,且沿导槽自由滑动,以便通过导槽导向限位;上述卡柱设置于滑柱的上方,卡柱向内侧方向延伸,并插入上述第一A型板或第二A型板的卡槽内,卡柱在卡槽内自由滑动,并通过向后滑动,经卡槽滑入限位槽内,限位固定,以使板体固定于第一A型板或第二A型板的外侧,调节高度使,向外拉动板体使卡柱经限位槽返回至卡槽,在卡槽内滑动至对应高度时,向内推动板体使卡柱重新滑入限位槽内,以使高度固定;
上述滑槽设置于卡柱的上方,滑槽为条状槽体结构,滑槽沿上述板体的斜板部侧边方向延伸;上述支撑杆伸出第一A型板及第二A型板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地嵌设在第一T型板及第二T型板的滑槽内,以便第一T型板或第二T型板调节高度时,导向限位。
优选地,所述的安装槽设置于横板部的下方,并沿横板部的底边方向直线延伸;上述嵌槽竖直连接于安装槽的一端,并沿横板部的侧边方向直线延伸;上述第一螺孔开设于嵌槽内;上述卡紧部包括二块,两卡紧部间隔设置于横板部的顶部,并向上延伸至横板部顶面上方。
优选地,所述的桌盒组件包括后挡板、搁板及面板,其中,上述后挡板竖直连接于上述第一T型板及第二T型板的横板部的后侧;上述搁板水平连接于第一T型板及第二T型板的横板部的底部;上述面板水平连接于第一T型板及第二T型板的横板部顶部;第一T型板及第二T型板的横板部、后挡板、搁板及面板之间形成前侧为开口的桌盒空间;
上述搁板包括搁板部及定位销,其中,搁板部为板状结构,搁板部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插设于上述第一T型板及第二T型板的安装槽内,以便通过安装槽支撑;上述定位销竖直设置于靠近搁板部后侧边处,并向上延伸。
优选地,所述的后挡板包括挡板部、插槽、销钉孔及第二螺孔,其中,上述挡板部为板状结构;上述第二螺孔包括二个,两第二螺孔分别开设于挡板部的左右端面上,并延伸至挡板部内部,两第二螺孔分别与上述第一T型板及第二T型板的第一螺孔对应设置,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通过螺钉连接,以使后挡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T型板及第二T型板固定连接;
上述插槽设置于挡板部的前侧壁上,并向后凹陷,插槽为条状槽体结构,插槽沿挡板部的底边方向直线延伸;上述销钉孔开设于挡板部的底面,销钉孔沿竖直方向由下而上穿过插槽延伸至挡板部内;上述搁板的后侧端插设在插槽内,搁板的定位销竖直插入销钉孔内,以便使后挡板与搁板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的面板包括面板部、卡紧槽及挡板嵌槽,其中,上述面板部为板状结构,面板部水平放置于上述第一T型板、第二T型板及后挡板上,以便支撑;
上述卡紧槽包括二组,两组卡紧槽分别设置于面板部的左右两侧,并沿面板部的底面向上凹陷至面板部内;上述第一T型板及第二T型板的卡紧部分别嵌设固定在卡紧槽内,以使面板与第一T型板及第二T型板卡紧固定;
上述挡板嵌槽设置于面板部的底面上,并靠近面板部的后侧边处,挡板嵌槽为条状槽体结构;上述后挡板的上端插设在挡板嵌槽内,以便限位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或缺陷进行改进创新,设计了一种高度灵活地实现升降,提供站立办公平台,利于人体健康,且操作方便快捷,实用性强的可调高度的升降桌;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桌子进行研究开发,自主设计了一种可灵活地实现桌面升降,在传统桌子的基础上提高了站立办公的方式给使用者,可有效缓解因久坐导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两块平行间隔设置的A型板作为支撑主体,并通过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第三支板及支撑杆将两块A型板连接形成整体的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另外设计有二块T型板,两T 型板分别设置于两块A型板的两侧,两T型板内侧的滑柱及卡柱分别可滑动地嵌入A型板的导槽及卡槽内,需要升降时通过拉动T型板使滑柱及卡柱在导槽及卡槽内滑动以便导向限位,同时伸出两A型板外侧的支撑杆也可滑动地嵌设在T型板上开设的滑槽内,同样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当调节到所需的高度时,通过将T型板向后推动,使卡柱滑入设置于卡槽内侧的九个限位槽内,实现卡紧固定;反之需要重新调整高度时,将T型板向前拉动,使卡柱从限位槽滑入至卡槽内,即可使T型板升降滑动;升降操作快捷方便,且支撑稳定性强;本实用新型的后挡板、搁板及面板与两T型板形成桌盒空间,T型板升降运动时面板随之升降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常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升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型板的主视图。
图4为图1中A型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T型板的主视图。
图6为图1中T型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第一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第一支板的主视图。
图9为图1中第二支板或第三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第二支板或第三支板的俯视图。
图11为图1中支撑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后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后挡板的主视图。
图14为图1中后挡板的侧视图。
图15为图1中搁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中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中面板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调高度的升降桌,包括A型板、T型板、支板组件、支撑杆6及桌盒组件,其中,上述 A型板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竖直放置于水平面上;上述支板组件及支撑杆6分别连接固定于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之间,形成整体的支撑结构;上述T型板包括第一 T型板7及第二T型板8,第一T型板7及第二T型板8分别可直线滑动地设置于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的外侧,以便调整高度,第一T型板7及第二T型板8的上端分别延伸至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的上方;上述桌盒组件设置于第一T型板7及第二T型板8的上端。
第一A型板1或第二A型板2包括第一侧板A1、第二侧板A2及连接板A3,其中,第一侧板A1及第二侧板A2的上端连接于一体,下端分别沿左右方向向外延伸,形成间隙;上述连接板A3连接于第一侧板A1及第二侧板A2的下端的间隙之间,形成整体的A字型板体结构。
连接板A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孔A4,第一侧板A1的下端及上端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A5及第三安装孔A6,第一侧板A1及第二侧板A2的连接部处开始有第四安装孔A7;上述第二侧板A2的下端开设有条状的导槽A8,导槽 A8的上方开设有条状的卡槽A9,导槽A8及卡槽A9分别沿第二侧板A2的侧边方向延伸;上述卡槽A9的内侧设有至少二个限位槽A10,限位槽A10沿卡槽 A9方向由下而上逐次间隔设置,以便形成不同高度的限位卡紧位置。
支板组件包括第一支板4、第二支板3及第三支板5,其中,上述第一支板4包括板体部41、弧形部42及连接孔43,其中,上述板体部41为板状结构,板体部41设置于上述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的第二侧板A2之间;弧形部42设置于板体部41的顶部,并沿板体部41向下凹陷;上述连接孔43 包括二组,两组连接孔43分别设置于板体部41的左右两端,两组连接孔43 分别与上述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的第一安装孔A4通过螺钉连接,以便使第一支板4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之间。第二支板3设置于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的第二安装孔A5之间,第三支板5设置于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的第三安装孔A6之间;第二支板3及第三支板5包括支板部Z1及安装孔Z2,其中,上述支板部Z1为板状结构,安装孔Z2包括二组,两组安装孔Z2分别设置于支板部Z1的左右两端,安装孔Z2分别与上述第二安装孔A5及第三安装孔A6通过螺钉连接,以便使第二支板3及第三支板5固定连接于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之间;
上述支撑杆6为圆形杆状结构,支撑杆6的左右两端分别插设在上述第一 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的第四安装孔A7内,支撑杆6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A 型板1及第二A型板2的侧壁延伸至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的外侧,以便支撑杆6固定于第一A型板1与第二A型板2之间。
第一T型板7或第二T型板8包括板体T1、滑柱T2、卡柱T3、滑槽T4、安装槽T5、嵌槽T6、第一螺孔T7及卡紧部T8,其中,上述板体T1包括斜板部及横板部,其中斜板部斜向连接于横板部的下部,斜板部设置于上述第一A 型板1或第二A型板2的外侧,横板部延伸至第一A型板1或第二A型板2 的上方;上述滑柱T2设置于斜板部的下端内侧壁上,并向内延伸,并插入第一A型板1或第二A型板2的导槽A8内,且沿导槽A8自由滑动,以便通过导槽A8导向限位;上述卡柱T3设置于滑柱T2的上方,卡柱T3向内侧方向延伸,并插入上述第一A型板1或第二A型板2的卡槽A9内,卡柱T3在卡槽A9内自由滑动,并通过向后滑动,经卡槽A9滑入限位槽A10内,限位固定,以使板体T1固定于第一A型板1或第二A型板2的外侧,调节高度使,向外拉动板体T1使卡柱T3经限位槽A10返回至卡槽A9,在卡槽A9内滑动至对应高度时,向内推动板体T1使卡柱T3重新滑入限位槽A10内,以使高度固定;
上述滑槽T4设置于卡柱T3的上方,滑槽T4为条状槽体结构,滑槽T4 沿上述板体T1的斜板部侧边方向延伸;上述支撑杆6伸出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地嵌设在第一T型板7及第二T型板8的滑槽 T4内,以便第一T型板7或第二T型板8调节高度时,导向限位。
安装槽T5设置于横板部的下方,并沿横板部的底边方向直线延伸;上述嵌槽T6竖直连接于安装槽T5的一端,并沿横板部的侧边方向直线延伸;上述第一螺孔T7开设于嵌槽T6内;上述卡紧部T8包括二块,两卡紧部T8间隔设置于横板部的顶部,并向上延伸至横板部顶面上方。
桌盒组件包括后挡板9、搁板10及面板11,其中,上述后挡板9竖直连接于上述第一T型板7及第二T型板8的横板部的后侧;上述搁板10水平连接于第一T型板7及第二T型板8的横板部的底部;上述面板11水平连接于第一T型板7及第二T型板8的横板部顶部;第一T型板7及第二T型板8 的横板部、后挡板9、搁板10及面板11之间形成前侧为开口的桌盒空间;
上述搁板10包括搁板部101及定位销102,其中,搁板部101为板状结构,搁板部101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插设于上述第一T型板7及第二T型板8 的安装槽T5内,以便通过安装槽T5支撑;上述定位销102竖直设置于靠近搁板部101后侧边处,并向上延伸。
后挡板9包括挡板部91、插槽92、销钉孔93及第二螺孔94,其中,上述挡板部91为板状结构;上述第二螺孔94包括二个,两第二螺孔94分别开设于挡板部91的左右端面上,并延伸至挡板部91内部,两第二螺孔94分别与上述第一T型板7及第二T型板8的第一螺孔T7对应设置,第一螺孔T7 与第二螺孔94通过螺钉连接,以使后挡板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T型板7及第二T型板8固定连接;
上述插槽92设置于挡板部91的前侧壁上,并向后凹陷,插槽92为条状槽体结构,插槽92沿挡板部91的底边方向直线延伸;上述销钉孔93开设于挡板部91的底面,销钉孔93沿竖直方向由下而上穿过插槽92延伸至挡板部 91内;上述搁板10的后侧端插设在插槽92内,搁板10的定位销102竖直插入销钉孔93内,以便使后挡板9与搁板10连接固定。
面板11包括面板部111、卡紧槽112及挡板嵌槽113,其中,上述面板部 111为板状结构,面板部111水平放置于上述第一T型板7、第二T型板8及后挡板9上,以便支撑;
上述卡紧槽112包括二组,两组卡紧槽112分别设置于面板部111的左右两侧,并沿面板部111的底面向上凹陷至面板部111内;上述第一T型板7 及第二T型板8的卡紧部分别嵌设固定在卡紧槽112内,以使面板11与第一 T型板7及第二T型板8卡紧固定;
上述挡板嵌槽113设置于面板部111的底面上,并靠近面板部111的后侧边处,挡板嵌槽113为条状槽体结构;上述后挡板9的上端插设在挡板嵌槽 113内,以便限位固定。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高度灵活地实现升降,提供站立办公平台,利于人体健康,且操作方便快捷,实用性强的可调高度的升降桌;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桌子进行研究开发,自主设计了一种可灵活地实现桌面升降,在传统桌子的基础上提高了站立办公的方式给使用者,可有效缓解因久坐导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两块平行间隔设置的A型板作为支撑主体,并通过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第三支板及支撑杆将两块A型板连接形成整体的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另外设计有二块T型板,两T型板分别设置于两块A型板的两侧,两T型板内侧的滑柱及卡柱分别可滑动地嵌入A型板的导槽及卡槽内,需要升降时通过拉动T型板使滑柱及卡柱在导槽及卡槽内滑动以便导向限位,同时伸出两 A型板外侧的支撑杆也可滑动地嵌设在T型板上开设的滑槽内,同样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当调节到所需的高度时,通过将T型板向后推动,使卡柱滑入设置于卡槽内侧的九个限位槽内,实现卡紧固定;反之需要重新调整高度时,将 T型板向前拉动,使卡柱从限位槽滑入至卡槽内,即可使T型板升降滑动;升降操作快捷方便,且支撑稳定性强;本实用新型的后挡板、搁板及面板与两T 型板形成桌盒空间,T型板升降运动时面板随之升降运动。
进一步,普通的桌子只有一个固定的高度,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会使人犯困;本实用新型有九种不同的高度设置,可调节在92.3厘米到121.8厘米之间;操作简便,升降空间广阔,站坐状态切换方便;方便移动;站立的时候,脊椎是直的,不会弯曲驼背,保持良好的姿势,保持健康的身体;站立的时候,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更加通畅,使全身获得更多的氧气和能量,精力更充沛;站着的时候,打通全身的经脉,全身的能量自然流动,能保持完美的身材,使身体更加健康;站立办公桌更加人性化,不仅能陶冶情操,更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长时间做这工作学习,坐久了,都不知道自己该休息了,当使用者站累的时候,使用者就自己就有感觉,告诉自己该休息了,这样也会提高自己的效率,站立办公桌还能让使用者有更多的休息时间;本实用新型适合场所:家庭里,工作室,学校,或者是培训机构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是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调高度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包括A型板、T型板、支板组件、支撑杆(6)及桌盒组件,其中,上述A型板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竖直放置于水平面上;上述支板组件及支撑杆(6)分别连接固定于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之间,形成整体的支撑结构;上述T型板包括第一T型板(7)及第二T型板(8),第一T型板(7)及第二T型板(8)分别可直线滑动地设置于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的外侧,以便调整高度,第一T型板(7)及第二T型板(8)的上端分别延伸至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的上方;上述桌盒组件设置于第一T型板(7)及第二T型板(8)的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高度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A型板(1)或第二A型板(2)包括第一侧板(A1)、第二侧板(A2)及连接板(A3),其中,第一侧板(A1)及第二侧板(A2)的上端连接于一体,下端分别沿左右方向向外延伸,形成间隙;上述连接板(A3)连接于第一侧板(A1)及第二侧板(A2)的下端的间隙之间,形成整体的A字型板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高度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板(A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孔(A4),第一侧板(A1)的下端及上端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A5)及第三安装孔(A6),第一侧板(A1)及第二侧板(A2)的连接部处开始有第四安装孔(A7);上述第二侧板(A2)的下端开设有条状的导槽(A8),导槽(A8)的上方开设有条状的卡槽(A9),导槽(A8)及卡槽(A9)分别沿第二侧板(A2)的侧边方向延伸;上述卡槽(A9)的内侧设有至少二个限位槽(A10),限位槽(A10)沿卡槽(A9)方向由下而上逐次间隔设置,以便形成不同高度的限位卡紧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高度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板组件包括第一支板(4)、第二支板(3)及第三支板(5),其中,上述第一支板(4)包括板体部(41)、弧形部(42)及连接孔(43),其中,上述板体部(41)为板状结构,板体部(41)设置于上述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的第二侧板(A2)之间;弧形部(42)设置于板体部(41)的顶部,并沿板体部(41)向下凹陷;上述连接孔(43)包括二组,两组连接孔(43)分别设置于板体部(41)的左右两端,两组连接孔(43)分别与上述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的第一安装孔(A4)通过螺钉连接,以便使第一支板(4)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高度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支板(3)设置于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的第二安装孔(A5)之间,第三支板(5)设置于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的第三安装孔(A6)之间;第二支板(3)及第三支板(5)包括支板部(Z1)及安装孔(Z2),其中,上述支板部(Z1)为板状结构,安装孔(Z2)包括二组,两组安装孔(Z2)分别设置于支板部(Z1)的左右两端,安装孔(Z2)分别与上述第二安装孔(A5)及第三安装孔(A6)通过螺钉连接,以便使第二支板(3)及第三支板(5)固定连接于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之间;
上述支撑杆(6)为圆形杆状结构,支撑杆(6)的左右两端分别插设在上述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的第四安装孔(A7)内,支撑杆(6)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的侧壁延伸至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的外侧,以便支撑杆(6)固定于第一A型板(1)与第二A型板(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调高度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T型板(7)或第二T型板(8)包括板体(T1)、滑柱(T2)、卡柱(T3)、滑槽(T4)、安装槽(T5)、嵌槽(T6)、第一螺孔(T7)及卡紧部(T8),其中,上述板体(T1)包括斜板部及横板部,其中斜板部斜向连接于横板部的下部,斜板部设置于上述第一A型板(1)或第二A型板(2)的外侧,横板部延伸至第一A型板(1)或第二A型板(2)的上方;上述滑柱(T2)设置于斜板部的下端内侧壁上,并向内延伸,并插入第一A型板(1)或第二A型板(2)的导槽(A8)内,且沿导槽(A8)自由滑动,以便通过导槽(A8)导向限位;上述卡柱(T3)设置于滑柱(T2)的上方,卡柱(T3)向内侧方向延伸,并插入上述第一A型板(1)或第二A型板(2)的卡槽(A9)内,卡柱(T3)在卡槽(A9) 内自由滑动,并通过向后滑动,经卡槽(A9)滑入限位槽(A10)内,限位固定,以使板体(T1)固定于第一A型板(1)或第二A型板(2)的外侧,调节高度使,向外拉动板体(T1)使卡柱(T3)经限位槽(A10)返回至卡槽(A9),在卡槽(A9)内滑动至对应高度时,向内推动板体(T1)使卡柱(T3)重新滑入限位槽(A10)内,以使高度固定;
上述滑槽(T4)设置于卡柱(T3)的上方,滑槽(T4)为条状槽体结构,滑槽(T4)沿上述板体(T1)的斜板部侧边方向延伸;上述支撑杆(6)伸出第一A型板(1)及第二A型板(2)的两端分别可滑动地嵌设在第一T型板(7)及第二T型板(8)的滑槽(T4)内,以便第一T型板(7)或第二T型板(8)调节高度时,导向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调高度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槽(T5)设置于横板部的下方,并沿横板部的底边方向直线延伸;上述嵌槽(T6)竖直连接于安装槽(T5)的一端,并沿横板部的侧边方向直线延伸;上述第一螺孔(T7)开设于嵌槽(T6)内;上述卡紧部(T8)包括二块,两卡紧部(T8)间隔设置于横板部的顶部,并向上延伸至横板部顶面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调高度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桌盒组件包括后挡板(9)、搁板(10)及面板(11),其中,上述后挡板(9)竖直连接于上述第一T型板(7)及第二T型板(8)的横板部的后侧;上述搁板(10)水平连接于第一T型板(7)及第二T型板(8)的横板部的底部;上述面板(11)水平连接于第一T型板(7)及第二T型板(8)的横板部顶部;第一T型板(7)及第二T型板(8)的横板部、后挡板(9)、搁板(10)及面板(11)之间形成前侧为开口的桌盒空间;
上述搁板(10)包括搁板部(101)及定位销(102),其中,搁板部(101)为板状结构,搁板部(101)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插设于上述第一T型板(7)及第二T型板(8)的安装槽(T5)内,以便通过安装槽(T5)支撑;上述定位销(102)竖直设置于靠近搁板部(101)后侧边处,并向上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调高度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挡板(9)包括挡板部(91)、插槽(92)、销钉孔(93)及第二螺孔(94),其中,上述挡板部(91)为板状结构;上述第二螺孔(94)包括二个,两第二螺孔(94)分别开设于挡板部(91)的左右端面上,并延伸至挡板部(91)内部,两第二螺孔(94)分别与上述第一T型板(7)及第二T型板(8)的第一螺孔(T7)对应设置,第一螺孔(T7)与第二螺孔(94)通过螺钉连接,以使后挡板(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T型板(7)及第二T型板(8)固定连接;
上述插槽(92)设置于挡板部(91)的前侧壁上,并向后凹陷,插槽(92)为条状槽体结构,插槽(92)沿挡板部(91)的底边方向直线延伸;上述销钉孔(93)开设于挡板部(91)的底面,销钉孔(93)沿竖直方向由下而上穿过插槽(92)延伸至挡板部(91)内;上述搁板(10)的后侧端插设在插槽(92)内,搁板(10)的定位销(102)竖直插入销钉孔(93)内,以便使后挡板(9)与搁板(10)连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可调高度的升降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板(11)包括面板部(111)、卡紧槽(112)及挡板嵌槽(113),其中,上述面板部(111)为板状结构,面板部(111)水平放置于上述第一T型板(7)、第二T型板(8)及后挡板(9)上,以便支撑;
上述卡紧槽(112)包括二组,两组卡紧槽(112)分别设置于面板部(111)的左右两侧,并沿面板部(111)的底面向上凹陷至面板部(111)内;上述第一T型板(7)及第二T型板(8)的卡紧部分别嵌设固定在卡紧槽(112)内,以使面板(11)与第一T型板(7)及第二T型板(8)卡紧固定;
上述挡板嵌槽(113)设置于面板部(111)的底面上,并靠近面板部(111)的后侧边处,挡板嵌槽(113)为条状槽体结构;上述后挡板(9)的上端插设在挡板嵌槽(113)内,以便限位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850329.6U CN207912358U (zh) | 2017-07-13 | 2017-07-13 | 一种可调高度的升降桌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850329.6U CN207912358U (zh) | 2017-07-13 | 2017-07-13 | 一种可调高度的升降桌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912358U true CN207912358U (zh) | 2018-09-28 |
Family
ID=63612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85032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12358U (zh) | 2017-07-13 | 2017-07-13 | 一种可调高度的升降桌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912358U (zh) |
-
2017
- 2017-07-13 CN CN201720850329.6U patent/CN20791235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398681Y (zh) | 一种办公桌椅组合午休床 | |
US8298126B2 (en) | Supporting device for a person's back and head area | |
CN201879116U (zh) | 多功能桌 | |
CN207912358U (zh) | 一种可调高度的升降桌 | |
CN205493270U (zh) | 一种带可调节桌板的床 | |
CN216754000U (zh) | 一种模块化组装式沙发 | |
CN214510144U (zh) |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的一体化桌椅 | |
CN202027167U (zh) | 多功能一体办公椅 | |
CN201995871U (zh) | 一种使用高度可调的升降桌 | |
CN213605418U (zh) | 一种可变形的多功能座椅 | |
CN206102192U (zh) | 儿童餐桌椅 | |
CN203538817U (zh) | 一种自带桌面靠背折叠椅 | |
CN215226167U (zh) | 一种折叠式办公座椅 | |
RU34853U1 (ru) | Комплект школьной мебели | |
CN205516146U (zh) | 单双杠滑轮收腹扭腰仰卧板 | |
CN210329992U (zh) | 多功能沙发铁椅 | |
KR200331122Y1 (ko) | 책상 일체형 강의용 의자 | |
CN210540249U (zh) | 一种多功能婴儿床 | |
CN208875532U (zh) | 一种升降桌的翻转调节装置 | |
CN214317526U (zh) | 一种双靠背椅子 | |
CN214284086U (zh) | 一种多功能办公室座椅 | |
CN212698096U (zh) | 一种升降式电脑桌 | |
CN215303899U (zh) | 一种心理健康问诊用多功能桌 | |
CN213250539U (zh) | 一种儿保科护理用床 | |
CN221330708U (zh) | 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办公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8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