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03075U - 一种容器瓶的瓶盖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容器瓶的瓶盖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03075U
CN207903075U CN201820021893.1U CN201820021893U CN207903075U CN 207903075 U CN207903075 U CN 207903075U CN 201820021893 U CN201820021893 U CN 201820021893U CN 207903075 U CN207903075 U CN 2079030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bedding
valve body
lid
bottle cap
cap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2189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小丽
江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all Continent Silica Gel Daily Necessit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all Continent Silica Gel Daily Necessit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all Continent Silica Gel Daily Necessit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all Continent Silica Gel Daily Necessit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2189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030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030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030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容器瓶的瓶盖组件,瓶盖组件包括盖体和套设于该盖体上的阀体,容器瓶的瓶口与盖体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部,阀体相对于盖体可移动;在阀体或盖体的任意一方设置有至少一个嵌和部,另一方设置有与该至少一个嵌和部配合的至少一个被嵌和部;阀体向盖体方向运动时嵌和部嵌入被嵌和部,盖体与阀体贴合接触以防止液体流出;阀体背向盖体方向运动时嵌和部与被嵌和部相互脱离,盖体与阀体之间形成通道以使液体流出。本发明提供的瓶盖组件在使用时只要上拉或下压阀体即可实现容器瓶的开启或关闭,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密封性瓶子打开时需要将整个瓶盖拧开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容器瓶的瓶盖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瓶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容器瓶的瓶盖组件。
背景技术
市面上常见的饮用器皿各式各样,基本上可以满足大众的日常使用需求。根据其使用场合的不同,饮用器皿可分为室内用饮用器皿和室外用饮用器皿。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用器皿尤其是室外用饮用器皿的功能性、携带便利性及款式多样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室外用饮用器皿主要指应用范围极广泛的自带瓶盖的瓶子;引入瓶盖,一方面是保证瓶内盛装的饮料或饮用水不被外在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瓶子以任意状态存放时瓶内盛装的饮料或饮用水都不会漏出。为了实现“内置液体不外漏”的要求,瓶盖需要具备一定的密封结构。目前,密封性瓶盖的结构种类繁多,但大部分的瓶盖结构较为传统,使用瓶子时需要将整个瓶盖拧开。由于瓶盖与瓶体的瓶口往往采用螺纹配合,在拧开时,瓶盖相对于瓶口螺旋上升,两者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阻力,需要很费劲才能拧开瓶盖;且由于瓶盖与瓶口的材质大都是硬性的塑胶材料,该类材料的脆性很大,拧开时用力过大有可能破坏瓶盖或瓶口。因此,将瓶盖整个拧起的瓶子打开方式不够便利,用户体验感不好。
可见,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密封性瓶子打开时需要将整个瓶盖拧开,操作不方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容器瓶的瓶盖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密封性瓶子打开时需要将整个瓶盖拧开而导致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容器瓶的瓶盖组件,容器瓶用于盛装液体,瓶盖组件包括盖体和套设于该盖体上的阀体,容器瓶的瓶口与盖体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部,阀体相对于盖体可移动;
在阀体或盖体的任意一方设置有至少一个嵌和部,另一方设置有与该至少一个嵌和部配合的至少一个被嵌和部;
阀体向盖体方向运动时嵌和部嵌入被嵌和部,盖体与阀体贴合接触以防止液体流出;阀体背向盖体方向运动时嵌和部与被嵌和部相互脱离,盖体与阀体之间形成通道以使液体流出。
优选地,盖体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在从该通孔的内壁到其中心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筒体件和套设于第一筒体件内的第二筒体件,阀体设于第一筒体件的内表面与第二筒体件的外表面所形成的腔体内。
优选地,第一筒体件为圆柱体,第二筒体件为锥形柱体,该锥形柱体的横截面面积较小的端面远离盖体,以使圆柱体与锥形柱体之间形成“V”型腔体。
优选地,嵌和部设于阀体上,嵌和部包括第一嵌和部和第二嵌和部;
被嵌和部设于第一筒体件的内壁上,被嵌和部包括分别与第一嵌和部和第二嵌和部配合的第一被嵌和部和第二被嵌和部。
优选地,第一嵌和部为环状凸起,第一被嵌和部为与环状凸起配合的环形槽。
优选地,第二嵌和部为线圈,线圈的数量为至少一个,第二被嵌和部包括用于容纳该至少一个线圈的线圈容纳槽;线圈为橡胶密封圈。
优选地,阀体包括第一端面和与该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在第一端面上设有限制阀体被下压时向盖体方向运动的第一限位部,在靠近第二端面的外周面上设有限制阀体被拉升时背向盖体方向运动的第二限位部。
优选地,第一限位部为“伞”型件,该“伞”型件的最大横向尺寸大于阀体的最大横向尺寸。
优选地,第二限位部为弧状扣位,该弧状扣位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优选地,瓶盖组件还包括内套于阀体上的支架,该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持件,该至少一个卡持件与扣位交错排布。
综上,一种用于盛装液体的容器瓶的瓶盖组件包括盖体和套设于该盖体上的阀体,阀体相对于盖体可移动;在阀体或盖体的任意一方设置有至少一个嵌和部,另一方设置有与该至少一个嵌和部配合的至少一个被嵌和部;阀体向盖体方向运动时嵌和部嵌入被嵌和部,盖体与阀体贴合接触以防止液体流出;阀体背向盖体方向运动时嵌和部与被嵌和部相互脱离,盖体与阀体之间形成通道以使液体流出。例如,将阀体从盖体内抽出来时,内置的液体可流出;将阀体压入盖体内时,容器瓶被密封关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瓶盖组件在使用时只要上拉或下压阀体即可实现容器瓶的开启或关闭,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密封性瓶子打开时需要将整个瓶盖拧开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容器瓶的瓶盖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容器瓶的瓶盖组件的盖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容器瓶的瓶盖组件的阀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容器瓶的瓶盖组件的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容器瓶的瓶盖组件的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容器瓶的液体在瓶盖组件中的流动方向的示意图。
其中,1、阀体,11、嵌和部,111、第一嵌和部,112、第二嵌和部,12、限位部,121、第一限位部,122、第二限位部,2、盖体,21、第一筒体件,22、第二筒体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除、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一种容器瓶的瓶盖组件,容器瓶用于盛装液体,瓶盖组件包括盖体2和套设于该盖体2上的阀体1,容器瓶的瓶口与盖体2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部,阀体1相对于盖体2可移动;
在阀体1或盖体2的任意一方设置有至少一个嵌和部11,另一方设置有与该至少一个嵌和部11配合的至少一个被嵌和部;
阀体1向盖体2方向运动时嵌和部11嵌入被嵌和部,盖体2与阀体1贴合接触以防止液体流出;阀体1背向盖体2方向运动时嵌和部11与被嵌和部相互脱离,盖体2与阀体1之间形成通道以使液体流出。
具体地,盖体2与容器瓶的瓶口螺纹连接,其中盖体2上设有内螺纹,容器瓶的瓶口上设有与上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为了方便加工,盖体2与容器瓶的瓶口在材质上优选硬质材料,比如聚丙烯(PP)、树脂(ABS)或聚碳酸酯(PC)等;阀体1放置于盖体2内,阀体1选用硅胶(硅酸凝胶)或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等软胶材料以方便阀体1的安装,且软胶的阀体1与硬质的盖体2装配时配合公差的范围大,对阀体1与盖体2的加工精度没有严格的要求,降低了加工难度;另外,软胶材料具有较好的弹性,对一定范围内的温度变化具有很好的适用性;阀体1与盖体2之间采用相互嵌和的方式连接,嵌和部11与被嵌和部的配置限制了阀体1与盖体2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移动;阀体1在盖体2内向相反的两个方向运动,当嵌和部11的数量为一个时,相应地,被嵌和部的数量为一个,阀体1被下压或被拉升后,嵌和部11脱离被嵌和部,阀体1处于被下压或被拉升的状态时不能自动定位,导致关闭后不能实现密封或开启后液流不稳定;但是,如果嵌和部11的数量太多,各个嵌和部11 分别与对应的被嵌和部嵌和,导致阀体1的安装变得困难;本实施中优选阀体1 上设有两个嵌和部。
在本实施例中,盖体2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在从该通孔的内壁到其中心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筒体件21和套设于第一筒体件21内的第二筒体件22,阀体1设于第一筒体件21的内表面与第二筒体件22的外表面所形成的腔体内。
具体地,盖体2为具有圆形横截面的半圆锥体,该半圆锥体为空心结构,在其圆弧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凸缘,当该凸缘的数量在两个以上时,它们等间距排列;凸缘的存在会增加手与瓶盖之间的摩擦力,利于拧开整个瓶盖组件;凸缘可为任意形状;第一筒体件21、第二筒体件22与盖体2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筒体件21为圆柱体,第二筒体件22为锥形柱体,该锥形柱体的横截面面积较小的端面远离盖体2,以使圆柱体与锥形柱体之间形成“V”型腔体。
具体地,“V”型腔体的体积以阀体1的体积为基准;实际应用中,阀体1和盖体2属于动密封,且由于阀体1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其与盖体2配合时过盈配合更有利于保证两者之间的贴合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嵌和部11设于阀体1上,嵌和部11包括第一嵌和部111 和第二嵌和部112;
具体地,嵌和部11设于阀体1上主要是为了方便阀体1的安装;设置两个嵌和部11,一方面是保证阀体1和盖体2之间的密封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得阀体1在被下压或被拉升后均可定位,更适于使用者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被嵌和部设于第一筒体件21的内壁上,被嵌和部包括分别与第一嵌和部111和第二嵌和部112配合的第一被嵌和部和第二被嵌和部。
具体地,当阀体1被下压时,第一嵌和部111和第二嵌和部112分别与第一被嵌和部和第二被嵌和部贴合连接;当阀体1被拉升时,第二嵌和部112与第一被嵌和部贴合连接;阀体1相对于盖体2作相对运动的运动行程即为第一被嵌和部和第二被嵌和部之间的间距。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嵌和部111为环状凸起,第一被嵌和部为与环状凸起配合的环形槽。
需要说明的是,环状凸起可以是完整的圆周,如与第一筒体件21的水平横截面重合的圆周,或与第一筒体件21的水平横截面具有一定夹角的椭圆形外周;上述圆周或椭圆形外周可以是不完整的,即环状凸起可为非封闭状。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嵌和部112为线圈,线圈的数量为至少一个,第二被嵌和部包括用于容纳该至少一个线圈的线圈容纳槽;线圈为橡胶密封圈。
具体地,橡胶密封圈为丁基橡胶,阀体1被下压时,密封圈可以限制阀体产生左右晃动;采用多个线圈有利于巩固阀体1和盖体2的配合效果,即便瓶盖受到外力冲击、振动或在承受交变负载下也不会容器瓶内的液体泄漏。
在本实施例中,阀体1包括第一端面和与该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在第一端面上设有限制阀体1被下压时向盖体2方向运动的第一限位部121,在靠近第二端面的外周面上设有限制阀体1被拉升时背向盖体1方向运动的第二限位部122。
具体地,第一限位部121与阀体1一体成型,相当于阀帽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21为“伞”型件,该“伞”型件的最大横向尺寸大于阀体1的最大横向尺寸。
具体地,无论关闭瓶盖组件还是开启瓶盖组件,即下压阀体1或拉升阀体1 时,第一限位部121为受力部件,其最外缘的尺寸以阀体1的最大横向尺寸为最低值,但第一限位部121的最外缘尺寸应大于阀体1的最大横向尺寸,以方便使用者施加作用力;同时,第一限位部121的端面优选磨砂面,以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为弧状扣位,该弧状扣位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需要说明的是,扣位可以为任意形状,这里选用弧形而非具有棱角的形状,主要是避免使用者在使用时被刮伤的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瓶盖组件还包括内套于阀体1上的支架,该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持件,该至少一个卡持件与扣位交错排布。
需要说明的是,该支架与盖体2一体成型。
综上,一种用于盛装液体的容器瓶的瓶盖组件包括盖体2和套设于该盖体2 上的阀体1,阀体1相对于盖体2可移动;在阀体1或盖体2的任意一方设置有至少一个嵌和部11,另一方设置有与该至少一个嵌和部11配合的至少一个被嵌和部;阀体1向盖体2方向运动时嵌和部11嵌入被嵌和部,盖体2与阀体1贴合接触以防止液体流出;阀体1背向盖体2方向运动时嵌和部11与被嵌和部相互脱离,盖体2与阀体1之间形成通道以使液体流出。例如,将阀体1从盖体2 内抽出来时,内置的液体可流出;将阀体1压入盖体2内时,容器瓶被密封关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瓶盖组件在使用时只要上拉或下压阀体即可实现容器瓶的开启或关闭,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密封性瓶子打开时需要将整个瓶盖拧开的问题。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法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容器瓶的瓶盖组件,所述容器瓶用于盛装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组件包括盖体和套设于该盖体上的阀体,所述容器瓶的瓶口与所述盖体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部,所述阀体相对于所述盖体可移动;
在所述阀体或所述盖体的任意一方设置有至少一个嵌和部,另一方设置有与该至少一个嵌和部配合的至少一个被嵌和部;
所述阀体向所述盖体方向运动时所述嵌和部嵌入所述被嵌和部,所述盖体与所述阀体贴合接触以防止所述液体流出;所述阀体背向所述盖体方向运动时所述嵌和部与所述被嵌和部相互脱离,所述盖体与所述阀体之间形成通道以使所述液体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在从该通孔的内壁到其中心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筒体件和套设于所述第一筒体件内的第二筒体件,所述阀体设于所述第一筒体件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筒体件的外表面所形成的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件为圆柱体,所述第二筒体件为锥形柱体,该锥形柱体的横截面面积较小的端面远离所述盖体,以使所述圆柱体与所述锥形柱体之间形成“V”型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和部设于所述阀体上,所述嵌和部包括第一嵌和部和第二嵌和部;
所述被嵌和部设于所述第一筒体件的内壁上,所述被嵌和部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嵌和部和第二嵌和部配合的第一被嵌和部和第二被嵌和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和部为环状凸起,所述第一被嵌和部为与所述环状凸起配合的环形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嵌和部为线圈,所述线圈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被嵌和部包括用于容纳该至少一个线圈的线圈容纳槽;所述线圈为橡胶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第一端面和与该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在所述第一端面上设有限制所述阀体被下压时向所述盖体方向运动的第一限位部,在靠近所述第二端面的外周面上设有限制所述阀体被拉升时背向所述盖体方向运动的第二限位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为“伞”型件,该“伞”型件的最大横向尺寸大于所述阀体的最大横向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弧状扣位,该弧状扣位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CN201820021893.1U 2018-01-03 2018-01-03 一种容器瓶的瓶盖组件 Active CN2079030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21893.1U CN207903075U (zh) 2018-01-03 2018-01-03 一种容器瓶的瓶盖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21893.1U CN207903075U (zh) 2018-01-03 2018-01-03 一种容器瓶的瓶盖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03075U true CN207903075U (zh) 2018-09-25

Family

ID=63566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21893.1U Active CN207903075U (zh) 2018-01-03 2018-01-03 一种容器瓶的瓶盖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030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03075U (zh) 一种容器瓶的瓶盖组件
CN210593216U (zh) 化妆品密封软管瓶盖
CN110155490A (zh) 一种l型球阀多合一切换按压吸液瓶
CN202107176U (zh) 组合式香水瓶盖
CN204642555U (zh) 可自动打开和关闭的不漏嘴盖
CN106969152B (zh) 水杯内外胆阀门结构及采用该阀门结构的水杯
CN205770912U (zh) 一种防漏密封罐
CN103935577A (zh) 新型分装瓶
CN210144393U (zh) 一种吸嘴杯盖及带有吸嘴杯盖的保温杯
CN207903072U (zh) 免开盖的吹泡玩具储液瓶
CN204606533U (zh) 一种可自动关闭出水口的不漏容器
CN210503844U (zh) 试剂瓶
CN206202983U (zh) 色谱瓶
CN215476892U (zh) 一种扁形瓶结构
CN204606534U (zh) 凸块吸嘴式可扳动划口吸嘴盖
CN212530682U (zh) 多通道接头阀门盖
CN205495956U (zh) 一种玻璃胶输出用的胶枪
CN205675449U (zh) 一种按钮开启式盖子及装有该按钮开启式盖子的容器
CN208360855U (zh) 一种玻璃瓶
CN211443338U (zh) 一种液体袋阀门
CN204916558U (zh) 一种吸水不漏瓶嘴组件
CN207740495U (zh) 一种快接式十字阀
CN203006059U (zh) 一种液体容器
CN204323943U (zh) 转接瓶盖
CN208683442U (zh) 一种红酒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