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02592U - 一种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02592U
CN207902592U CN201820133458.8U CN201820133458U CN207902592U CN 207902592 U CN207902592 U CN 207902592U CN 201820133458 U CN201820133458 U CN 201820133458U CN 207902592 U CN207902592 U CN 2079025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lector
new
automatically controlled
energy automobile
telescopic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3345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劲松
孙毛兵
徐志强
张恒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wuxi)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wuxi)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wuxi)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wuxi)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3345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025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025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025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引入下挂式空气导流通风散热装置,基于新能源汽车(1)底部所设计各个同步工作的电控伸缩杆(4),设计引入导流板(2),通过对导流板(2)的下降,实现新能源汽车(1)底部与导流板(2)之间的导流区,针对车底的空气进行引流,有效提高车辆与地面之间贴合力,提高高速行驶过程中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同时基于导流板(2)两长侧边所设计的导流罩(6),在对导流区实现气流导通的同时,通过柔性通风管(7)将气流引向车内指定区域进行散热,如此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的同时,能够实现对车辆内部指定区域的散热。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中,不仅要考虑能源的可持续提供,还需要考虑实际行车的安全性,尤其是高速行驶中的车辆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引入下挂式空气导流通风散热装置,通过对车底空气引流,能同时提高车辆与地面之间贴合力,以及对车内指定区域实现高效散热的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用于针对新能源汽车在高速行驶下提供保护;包括导流板、两组导流罩和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控制按钮、至少两个电控伸缩杆;其中,控制模块连接车载电源进行取电,并由控制模块分别为控制按钮、以及各个电控伸缩杆进行供电;控制模块设置于新能源汽车内部,控制按钮设置于新能源汽车的驾驶室内;导流板的长与新能源汽车的长相适应,导流板的宽与新能源汽车两侧车轮间的间距相适应;各个电控伸缩杆的电机分别通过支架、内嵌固定设置于新能源汽车的底部,且各个电控伸缩杆沿新能源汽车前后边的中心连线、彼此相邻等间距分布,各个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的顶端竖直向下,导流板位于新能源汽车底部的下方,且导流板两侧长边的位置分别与新能源汽车两侧长边的位置分别对应,以及导流板两端宽边的位置分别与新能源汽车两端宽边的位置分别对应;各个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的顶端沿导流板两宽边中点连线、与导流板的上表面相固定连接,各个电控伸缩杆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同步工作;导流板在各个电控伸缩杆的同步工作下、以水平姿态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并且各个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同步工作缩短至最短长度时,导流板与新能源汽车底部相接触,以及各个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同步工作伸长至最大长度时,导流板与新能源汽车底部之间的间距为预设导流间距,且该预设导流间距小于新能源汽车底部与底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各组导流罩分别均包括柔性通风管、顶板、内侧板、外侧板和电控转轴,各组导流罩中的电控转轴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由控制模块分别针对各电控转轴进行供电,各组导流罩中顶板的长、内侧板的长、外侧板的长均与导流板的长相等,内侧板的宽、外侧板的宽与导流板和新能源汽车底部之间最大间距相适应,顶板的宽小于导流板宽的二分之一;各组导流罩分别与导流板的两长侧边相对应,各组导流罩中,外侧板的其中一长边通过对应的电控转轴与导流板上所对应的长侧边相连接,外侧板在所连电控转轴的控制下,以电控转轴为轴进行转动,外侧板的另一长边与对应顶板的其中一长边相活动连接,顶板的另一长边与对应内侧板的其中一长边相活动连接,内侧板的另一长边与导流板的上表面相活动连接,且内侧板、导流板相连接位置与导流板上对应长侧边之间的间距与顶板的宽相适应,顶板上设置贯穿其上下面的通孔,通孔的口径与对应柔性通风管的管径相适应,柔性通风管的其中一端与顶板上表面通孔相对接,柔性通风管的另一端置于新能源汽车内部的热量产生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各个电控伸缩杆均为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流板为铝合金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微处理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处理器为ARM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引入下挂式空气导流通风散热装置,基于新能源汽车底部所设计各个同步工作的电控伸缩杆,设计引入导流板,在车辆高速行驶时,通过对导流板的下降,实现新能源汽车底部与导流板之间的导流区,针对车底的空气进行引流,有效提高车辆与地面之间贴合力,即通过高速流动的空气,提高新能源汽车对地面的下压力,将新能源汽车牢牢压在地面上,提高高速行驶过程中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同时基于导流板两长侧边所设计的导流罩,在对导流区实现气流导通的同时,通过柔性通风管将气流引向车内指定区域进行散热,如此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的同时,能够实现对车辆内部指定区域的散热;
(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中,针对各个电控伸缩杆,均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使得整个设计的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体现了人性化设计;
(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中,针对导流板,进一步设计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充分利用铝合金材质的特点,使得所设计的导流板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了所设计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保护效果;
(4)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中,针对控制模块,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处理器,并具体设计采用ARM处理器,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的正视图。
其中,1. 新能源汽车,2. 导流板,3. 控制模块,4. 电控伸缩杆,5. 支架,6. 导流罩,7. 柔性通风管,8. 顶板,9. 内侧板,10. 外侧板,11. 电控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用于针对新能源汽车1在高速行驶下提供保护;包括导流板2、两组导流罩6和控制模块3,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的控制按钮、至少两个电控伸缩杆4;其中,控制模块3连接车载电源进行取电,并由控制模块3分别为控制按钮、以及各个电控伸缩杆4进行供电;控制模块3设置于新能源汽车1内部,控制按钮设置于新能源汽车1的驾驶室内;导流板2的长与新能源汽车1的长相适应,导流板2的宽与新能源汽车1两侧车轮间的间距相适应;各个电控伸缩杆4的电机分别通过支架5、内嵌固定设置于新能源汽车1的底部,且各个电控伸缩杆4沿新能源汽车1前后边的中心连线、彼此相邻等间距分布,各个电控伸缩杆4上伸缩杆的顶端竖直向下,导流板2位于新能源汽车1底部的下方,且导流板2两侧长边的位置分别与新能源汽车1两侧长边的位置分别对应,以及导流板2两端宽边的位置分别与新能源汽车1两端宽边的位置分别对应;各个电控伸缩杆4上伸缩杆的顶端沿导流板2两宽边中点连线、与导流板2的上表面相固定连接,各个电控伸缩杆4在控制模块3的控制下同步工作;导流板2在各个电控伸缩杆4的同步工作下、以水平姿态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并且各个电控伸缩杆4上伸缩杆同步工作缩短至最短长度时,导流板2与新能源汽车1底部相接触,以及各个电控伸缩杆4上伸缩杆同步工作伸长至最大长度时,导流板2与新能源汽车1底部之间的间距为预设导流间距,且该预设导流间距小于新能源汽车1底部与底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各组导流罩6分别均包括柔性通风管7、顶板8、内侧板9、外侧板10和电控转轴11,各组导流罩6中的电控转轴11分别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由控制模块3分别针对各电控转轴11进行供电,各组导流罩6中顶板8的长、内侧板9的长、外侧板10的长均与导流板2的长相等,内侧板9的宽、外侧板10的宽与导流板2和新能源汽车1底部之间最大间距相适应,顶板8的宽小于导流板2宽的二分之一;各组导流罩6分别与导流板2的两长侧边相对应,各组导流罩6中,外侧板10的其中一长边通过对应的电控转轴11与导流板2上所对应的长侧边相连接,外侧板10在所连电控转轴11的控制下,以电控转轴11为轴进行转动,外侧板10的另一长边与对应顶板8的其中一长边相活动连接,顶板8的另一长边与对应内侧板9的其中一长边相活动连接,内侧板9的另一长边与导流板2的上表面相活动连接,且内侧板9、导流板2相连接位置与导流板2上对应长侧边之间的间距与顶板8的宽相适应,顶板8上设置贯穿其上下面的通孔,通孔的口径与对应柔性通风管7的管径相适应,柔性通风管7的其中一端与顶板8上表面通孔相对接,柔性通风管7的另一端置于新能源汽车1内部的热量产生区。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引入下挂式空气导流通风散热装置,基于新能源汽车1底部所设计各个同步工作的电控伸缩杆4,设计引入导流板2,在车辆高速行驶时,通过对导流板2的下降,实现新能源汽车1底部与导流板2之间的导流区,针对车底的空气进行引流,有效提高车辆与地面之间贴合力,即通过高速流动的空气,提高新能源汽车1对地面的下压力,将新能源汽车1牢牢压在地面上,提高高速行驶过程中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同时基于导流板2两长侧边所设计的导流罩6,在对导流区实现气流导通的同时,通过柔性通风管7将气流引向车内指定区域进行散热,如此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的同时,能够实现对车辆内部指定区域的散热。
基于上述设计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计了如下优选技术方案:针对各个电控伸缩杆4,均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使得整个设计的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体现了人性化设计;针对导流板2,进一步设计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充分利用铝合金材质的特点,使得所设计的导流板2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了所设计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保护效果;针对控制模块3,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处理器,并具体设计采用ARM处理器,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
本实用新型设计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用于针对新能源汽车1在高速行驶下提供保护;实际应用当中,具体包括导流板2、两组导流罩6和ARM处理器,以及分别与ARM处理器相连接的控制按钮、至少两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其中,ARM处理器连接车载电源进行取电,并由ARM处理器分别为控制按钮、以及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进行供电;ARM处理器设置于新能源汽车1内部,控制按钮设置于新能源汽车1的驾驶室内;导流板2为铝合金材质制成,导流板2的长与新能源汽车1的长相适应,导流板2的宽与新能源汽车1两侧车轮间的间距相适应;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的电机分别通过支架5、内嵌固定设置于新能源汽车1的底部,且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沿新能源汽车1前后边的中心连线、彼此相邻等间距分布,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的顶端竖直向下,导流板2位于新能源汽车1底部的下方,且导流板2两侧长边的位置分别与新能源汽车1两侧长边的位置分别对应,以及导流板2两端宽边的位置分别与新能源汽车1两端宽边的位置分别对应;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的顶端沿导流板2两宽边中点连线、与导流板2的上表面相固定连接,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在ARM处理器的控制下同步工作;导流板2在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的同步工作下、以水平姿态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并且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同步工作缩短至最短长度时,导流板2与新能源汽车1底部相接触,以及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同步工作伸长至最大长度时,导流板2与新能源汽车1底部之间的间距为预设导流间距,且该预设导流间距小于新能源汽车1底部与底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各组导流罩6分别均包括柔性通风管7、顶板8、内侧板9、外侧板10和电控转轴11,各组导流罩6中的电控转轴11分别与ARM处理器相连接,由ARM处理器分别针对各电控转轴11进行供电,各组导流罩6中顶板8的长、内侧板9的长、外侧板10的长均与导流板2的长相等,内侧板9的宽、外侧板10的宽与导流板2和新能源汽车1底部之间最大间距相适应,顶板8的宽小于导流板2宽的二分之一;各组导流罩6分别与导流板2的两长侧边相对应,各组导流罩6中,外侧板10的其中一长边通过对应的电控转轴11与导流板2上所对应的长侧边相连接,外侧板10在所连电控转轴11的控制下,以电控转轴11为轴进行转动,外侧板10的另一长边与对应顶板8的其中一长边相活动连接,顶板8的另一长边与对应内侧板9的其中一长边相活动连接,内侧板9的另一长边与导流板2的上表面相活动连接,且内侧板9、导流板2相连接位置与导流板2上对应长侧边之间的间距与顶板8的宽相适应,顶板8上设置贯穿其上下面的通孔,通孔的口径与对应柔性通风管7的管径相适应,柔性通风管7的其中一端与顶板8上表面通孔相对接,柔性通风管7的另一端置于新能源汽车1内部的热量产生区。实际应用当中,初始化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同步工作缩短至最短长度时,导流板2与新能源汽车1底部相接触;驾驶员驾驶新能源汽车1行驶,当车辆处于高速行驶时,驾驶员按动位于驾驶室内的控制按钮,向ARM处理器发送启动控制命令,ARM处理器根据所接收到的控制命令,向与之相连的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发送启动控制指令,控制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同步工作伸长,由于各个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同步工作伸长至最大长度时,导流板2与新能源汽车1底部之间的间距为预设导流间距,且该预设导流间距小于新能源汽车1底部与底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因此,此时不会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并且此时导流板2与车辆底部之间就会形成一个导流区,车辆高速行驶中,高速流动的空气就会由该导流区高速通过,即此结构针对车底的空气进行引流,有效提高车辆与地面之间贴合力,即通过高速流动的空气,提高新能源汽车1对地面的下压力,将新能源汽车1牢牢压在地面上,提高高速行驶过程中车辆的行驶安全性;与此同时,当导流板2下降后,ARM处理器向与之所连的两个电控转轴11发送控制指令,控制两个电控转轴11同步工作,使得两组导流罩6中的外侧板10随其所连的电控转轴11为轴向导流板2外侧方向转动,即分别打开两组导流罩6,使得在车辆底部与导流板2之间高速通过的气流,经由两组导流罩6进行高速通过,并结合各组导流罩6中的柔性通风管7,高速通过导流罩6的气流经柔性通风管7流向车辆内部指定散热区域,实现对车辆内部的散热,如此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的同时,能够实现对车辆内部指定区域的散热。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5)

1.一种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用于针对新能源汽车(1)在高速行驶下提供保护;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板(2)、两组导流罩(6)和控制模块(3),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的控制按钮、至少两个电控伸缩杆(4);其中,控制模块(3)连接车载电源进行取电,并由控制模块(3)分别为控制按钮、以及各个电控伸缩杆(4)进行供电;控制模块(3)设置于新能源汽车(1)内部,控制按钮设置于新能源汽车(1)的驾驶室内;导流板(2)的长与新能源汽车(1)的长相适应,导流板(2)的宽与新能源汽车(1)两侧车轮间的间距相适应;各个电控伸缩杆(4)的电机分别通过支架(5)、内嵌固定设置于新能源汽车(1)的底部,且各个电控伸缩杆(4)沿新能源汽车(1)前后边的中心连线、彼此相邻等间距分布,各个电控伸缩杆(4)上伸缩杆的顶端竖直向下,导流板(2)位于新能源汽车(1)底部的下方,且导流板(2)两侧长边的位置分别与新能源汽车(1)两侧长边的位置分别对应,以及导流板(2)两端宽边的位置分别与新能源汽车(1)两端宽边的位置分别对应;各个电控伸缩杆(4)上伸缩杆的顶端沿导流板(2)两宽边中点连线、与导流板(2)的上表面相固定连接,各个电控伸缩杆(4)在控制模块(3)的控制下同步工作;导流板(2)在各个电控伸缩杆(4)的同步工作下、以水平姿态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并且各个电控伸缩杆(4)上伸缩杆同步工作缩短至最短长度时,导流板(2)与新能源汽车(1)底部相接触,以及各个电控伸缩杆(4)上伸缩杆同步工作伸长至最大长度时,导流板(2)与新能源汽车(1)底部之间的间距为预设导流间距,且该预设导流间距小于新能源汽车(1)底部与底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各组导流罩(6)分别均包括柔性通风管(7)、顶板(8)、内侧板(9)、外侧板(10)和电控转轴(11),各组导流罩(6)中的电控转轴(11)分别与控制模块(3)相连接,由控制模块(3)分别针对各电控转轴(11)进行供电,各组导流罩(6)中顶板(8)的长、内侧板(9)的长、外侧板(10)的长均与导流板(2)的长相等,内侧板(9)的宽、外侧板(10)的宽与导流板(2)和新能源汽车(1)底部之间最大间距相适应,顶板(8)的宽小于导流板(2)宽的二分之一;各组导流罩(6)分别与导流板(2)的两长侧边相对应,各组导流罩(6)中,外侧板(10)的其中一长边通过对应的电控转轴(11)与导流板(2)上所对应的长侧边相连接,外侧板(10)在所连电控转轴(11)的控制下,以电控转轴(11)为轴进行转动,外侧板(10)的另一长边与对应顶板(8)的其中一长边相活动连接,顶板(8)的另一长边与对应内侧板(9)的其中一长边相活动连接,内侧板(9)的另一长边与导流板(2)的上表面相活动连接,且内侧板(9)、导流板(2)相连接位置与导流板(2)上对应长侧边之间的间距与顶板(8)的宽相适应,顶板(8)上设置贯穿其上下面的通孔,通孔的口径与对应柔性通风管(7)的管径相适应,柔性通风管(7)的其中一端与顶板(8)上表面通孔相对接,柔性通风管(7)的另一端置于新能源汽车(1)内部的热量产生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电控伸缩杆(4)均为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2)为铝合金材质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3)为微处理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为ARM处理器。
CN201820133458.8U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 Active CN2079025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33458.8U CN207902592U (zh)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33458.8U CN207902592U (zh)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02592U true CN207902592U (zh) 2018-09-25

Family

ID=63564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33458.8U Active CN207902592U (zh) 2018-01-26 2018-01-26 一种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025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6395A (zh) * 2018-01-26 2018-06-29 新日(无锡)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6395A (zh) * 2018-01-26 2018-06-29 新日(无锡)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71647U (zh) 风管机及其导风结构
CN207902592U (zh) 一种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
CN105921474A (zh) 太阳能电池板智能运营维护车及清洗方法
WO2017071671A1 (zh) 风能在车辆内部及外部的利用方法以及风挡气幕装置
CN109717786A (zh) 一种玻璃幕墙清洗机器人系统
CN209535000U (zh) 一种汽车驱蚊虫装置
CN20790259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高速行驶保护装置
CN206650350U (zh) 一种配电柜
CN108216395A (zh) 一种电动汽车机电控制式底盘散热稳定装置
CN205816368U (zh) 太阳能电池板智能运营维护车
CN105667253A (zh) 一种装配到汽车天窗的散热通风装置
CN103148302B (zh) 一种轿厢吊顶直侧吹风相互转换的导风管结构
CN207959624U (zh) 一种易清洁的太阳能玻璃幕墙
CN208344363U (zh) 一种电动汽车检测触发式展翼通风安全保护装置
CN202026694U (zh) 太阳能充气式增氧机
CN102230638B (zh) 一种热风对流型微波炉
CN205706548U (zh) 一种汽车集风发电结构
CN202294263U (zh) 车用风力发电装置
CN205638526U (zh) 基于烟囱效应的公路隧道自然通风系统
CN108923736A (zh) 一种具有防护罩的太阳能电池板旋转机构
CN107683847A (zh) 一种设有保护太阳能板的驱赶动物灯
CN108177699A (zh) 一种电动汽车检测触发式展翼通风安全保护装置
CN208971448U (zh) 一种具有防护罩的太阳能电池板旋转机构
CN201688520U (zh) 太阳能自动换气装置
CN108173492B (zh) 一种基于渔光互补的全自动光伏发电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