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84309U - 移动电源 - Google Patents

移动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84309U
CN207884309U CN201721899008.1U CN201721899008U CN207884309U CN 207884309 U CN207884309 U CN 207884309U CN 201721899008 U CN201721899008 U CN 201721899008U CN 207884309 U CN207884309 U CN 207884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shell
mobile power
interconnecting piec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9900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仲仕
龚道哲
李岩
周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verest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verest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verest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verest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9900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843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84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843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电源,所述移动电源包括壳体、固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芯、固设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电芯电连接的电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电芯电连接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发送和/或接收蓝牙信号的蓝牙天线、以及与所述蓝牙天线电连接的蓝牙芯片,所述蓝牙芯片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壳体表面设有与所述蓝牙芯片电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蓝牙芯片通过所述蓝牙天线发送控制信号的控制按键。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电源时,用户可通过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对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避免了移动电源没有电源线就无法充电的问题,减少了用户外出时随时携带的物品。

Description

移动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逐渐普及,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粘度越来越高,但现有的移动终端电池容量无法满足用户长时间使用移动终端,因此,移动电源成为外出旅行、出差等需要随身携带的必需品。但现有的移动终端大多采用有线充电的方式进行充电,用户在携带移动电源时往往还需要携带一根充电线,且充电线经常容易遗忘,给用户使用造成一定的不便。其次,现有的移动电源只具备充电功能,无法与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及时反馈移动电源内的温度、剩余电量等相关数据信息,用户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移动电源需要使用电源线进行有线充电、且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进行无线充电、且可及时反馈相关数据信息的移动电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移动电源,所述移动电源包括壳体、固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芯、固设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电芯电连接的电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电芯电连接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
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发送和/或接收蓝牙信号的蓝牙天线、以及与所述蓝牙天线电连接的蓝牙芯片,所述蓝牙芯片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壳体表面设有与所述蓝牙芯片电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蓝牙芯片通过所述蓝牙天线发送控制信号的控制按键。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与所述电芯电连接、并用于对所述电芯进行充电的充电输入单元,所述充电输入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露出所述壳体表面的充电输入接口、以及电连接所述充电输入接口与所述电芯的充电输入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与所述电芯电连接、并用于对外部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输出单元,所述充电输出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露出所述壳体表面的充电输出接口、以及电连接所述充电输出接口与所述电芯的充电输出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电芯电连接、并用于检测电芯剩余电量的微控制器单元,所述微控制器单元还与所述蓝牙芯片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电芯接触、并用于检测所述电芯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位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周缘、用于检测无线充电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单元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中框,所述壳体包括盖设于所述中框正面的前盖、盖设于所述中框背面的后盖、固定罩设于所述前盖顶端和后盖顶端的顶盖、固定盖设于所述前盖底端和后盖底端的底盖。
进一步的,所述前盖内侧面周缘设有插入部,所述中框周缘设有可供所述插入部插入连接的插入孔;
或,所述前盖内侧面周缘设有插入孔,所述中框周缘设有可插入所述插入孔内进行连接的插入部。
进一步的,所述前盖顶端设有可插入至所述顶盖内供所述顶盖固定罩住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前盖底端设有可插入至所述底盖内供所述底盖固定罩住的第二连接部,所述中框顶端设有可插入至所述顶盖供所述顶盖固定罩住的第三连接部,所述中框底端设有可插入至所述底盖内供所述底盖固定罩住的第四连接部,所述后盖顶端设有可插入至所述顶盖内供所述顶盖固定罩住的第五连接部,所述后盖底端设有可插入至所述底盖内供所述底盖固定罩住的第六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盖设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外侧面,所述第六连接部盖设于所述第四连接部外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包括中空环状的第一环形罩、以及盖设于所述第一环形罩顶端的第一盖板,所述底盖包括中空环状的第二环形罩、以及盖设于所述第二环形罩底端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环形罩用于供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五连接部插入固定,所述第二环形罩用于供所述第二连接部、第四连接部、第六连接部插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罩第一侧边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环形罩第二侧边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环形罩第一侧边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二环形罩第二侧边设有第四螺纹孔,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侧边盖和第二侧边盖,所述第一侧边盖固定盖设于所述前盖、后盖及中框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侧边盖固定盖设于所述前盖、后盖及中框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盖顶端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一固定通孔,所述第二侧边盖顶端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固定通孔,所述第一侧边盖底端与所述第三螺纹孔相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三固定通孔,所述第二侧边盖底端与所述第四螺纹孔相对应位置处设有第四固定通孔。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电源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电源时,用户可通过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对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避免了移动电源没有电源线就无法充电的问题,减少了用户外出时随时携带的物品。同时,移动电源可通过蓝牙芯片和蓝牙天线向移动终端发送移动电源当前的实时数据,便于用户及时了解移动电源当前状况。且用户可通过控制按键向移动终端发送控制信号,实现对移动终端的控制,便于用户在特殊情况下控制移动终端,如:在移动终端找不到时,通过按压控制按键控制移动终端进行报警,便于用户找到移动终端。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电源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电源第一实施例中另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电源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电源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的的移动电源的第一实施例中,该移动电源100包括壳体10、固设于该壳体10内的电芯11、固设于该壳体10内与该电芯11电连接的电路板12、以及设置于该壳体10内与该电芯11电连接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13;
该移动电源100还包括设置于该壳体10内用于发送和/或接收蓝牙信号的蓝牙天线、以及与该蓝牙天线电连接的蓝牙芯片,该蓝牙芯片设置于该电路板 12上,该壳体10表面设有与该蓝牙芯片电连接、并用于控制该蓝牙芯片通过该蓝牙天线发送控制信号的控制按键14。
具体的,该无线充电发射模块13包括设置于壳体10内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以及电连接该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与电芯11的无线发射电路。进一步的,在电芯11、无线发射电路、及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连接电路上,还设有用于控制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开启或关闭的无线充电开关17,该无线充电开关17设置于壳体10表面,用户可通过无线充电开关17控制移动电源100开启后关闭无线充电功能。
该蓝牙天线可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蓝牙信号,并将所接收到的第一蓝牙信号传输至蓝牙芯片进行解调解码等处理,经过解调解码等处理之后最终传输至移动终端处理器进行相应的处理,并控制移动终端相应硬件执行相应的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移动电源100还包括设置于该壳体10内与该电芯11电连接、并用于检测电芯11剩余电流的电量计及微控制器单元(MCU),该微控制器单元还与蓝牙芯片电连接。进一步的,该壳体10内还设有与电芯 11接触、并用于检测电芯11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位于该无线充电发射模块13周缘、用于检测无线充电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该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微控制器单元电连接。优选的,该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上方位置处。在本实施方式中,电量计所检测的电芯11 剩余电量、第一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电芯11温度、第二传感器所检测的无线充电温度均可通过蓝牙芯片和蓝牙天线发送至移动终端进行显示。
具体的,电芯11、电量计、微控制器单元等在获取到电池温度、剩余电量等数据之后,将上述数据传输至蓝牙芯片,蓝牙芯片进行调制编码之后通过蓝牙天线向外发射,蓝牙天线向外发送包含上述数据信息的第二蓝牙信号,移动终端内的蓝牙模块在接收到上述第二蓝牙信号之后进行解调解码,读取上述数据信息并显示。
进一步的,在该移动电源100壳体10上还设有用于控制蓝牙芯片通过蓝牙天线发送控制信号的控制按键14,优选的,该控制信号为控制移动终端报警的报警信号。具体的,用户可按压控制按键14,控制按键14向移动电源100 内的微控制器单元发送电平信号,微控制器单元在接收到该电平信号之后控制蓝牙芯片通过蓝牙天线向外发送报警信号,移动终端的蓝牙模块在接收到该报警信号之后控制移动终端内的报警装置进行报警,便于用户根据报警信息及时找到移动终端,该报警装置包括声音报警装置(如:喇叭)和/或光报警装置 (如闪光灯)。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电源100时,用户可通过无线充电发射模块13对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避免了移动电源100没有电源线就无法充电的问题,减少了用户外出时随时携带的物品。同时,移动电源100可通过蓝牙芯片和蓝牙天线向移动终端发送移动电源100当前的实时数据,便于用户及时了解移动电源100当前状况。且用户可通过控制按键14向移动终端发送控制信号,实现对移动终端的控制,便于用户在特殊情况下控制移动终端,如:在移动终端找不到时,通过按压控制按键14控制移动终端进行报警,便于用户找到移动终端。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移动电源100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0上与电芯11电连接、并用于对电芯11进行充电的充电输入单元,该充电输入单元包括设置于壳体10上并露出壳体10 表面的充电输入接口15、以及电连接充电输入接口15与电芯11的充电输入电路。在需要对移动电源100进行充电时,可将移动电源100的充电线插入充电输入接口15内,对移动电源100的电芯11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该移动电源100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0上与电芯11电连接、并用于对外部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输出单元,该充电输出单元包括设置于壳体 10上并露出壳体10表面的充电输出接口16、以及电连接充电输出接口16与电芯11的充电输出电路。在需要进行有线充电时,可将充电线一端插入充电输出接口16内,另一端插入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内,即可进行有线充电。
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电源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为实现对电芯11、电路板12等的固定及保护,该移动电源100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0内的中框18,该壳体10包括盖设于中框 18正面的前盖19、盖设于该中框18背面的后盖20、固定罩设于该前盖19顶端和后盖20顶端的顶盖24、固定盖设于该前盖19底端和后盖20底端的底盖 25。
优选的,中框18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容置电芯11及电路板12的容置部 21,在将电芯11、电路板12等固定于中框18上之后,将前盖19和后盖20 分别盖设于中框18前后两侧,然后使用顶盖24固定罩住前盖19、中框18和后盖20顶端,使用底盖25固定罩住前盖19、中框18和后盖20底端,实现对前盖19、中框18和后盖20的固定。
为更好的连接中框18及前盖19,该前盖19内侧面周缘设有插入部22,该中框18周缘设有可供该插入部22插入连接的插入孔23。
在组装时,可将前盖19内侧面的插入部22插入至中框18的插入孔23 内,对前盖19和中框18进行初步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插入部22可以是插入块和/或插入柱,该插入孔23为可供插入块和/或插入柱插入连接的孔槽。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前盖19内侧面周缘设有插入孔,该中框18周缘设有可插入该插入孔内进行连接的插入部,同样也可以实现前盖19和中框18 的连接。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后盖20同样可以通过上述卡合方式与中框18进行连接,实现后盖20与中框18的固定。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前盖19顶端设有可插入至顶盖24内供顶盖 24固定罩住的第一连接部26,该前盖19底端设有可插入至底盖25内供底盖 25固定罩住的第二连接部27,该中框18顶端设有可插入至顶盖24内供顶盖 24固定罩住的第三连接部28,该中框18底端设有可插入至底盖25内供底盖 25固定罩住的第四连接部29,该后盖20顶端设有可插入至顶盖24内供顶盖 24固定罩住的第五连接部30,该后盖20底端设有可插入至底盖25内供底盖 25固定罩住的第六连接部31,该第五连接部30盖设于第三连接部28外侧面,该第六连接部31盖设于第四连接部29外侧面。
该顶盖24包括中空环状的第一环形罩32、以及盖设于第一环形罩32顶端的第一盖板33,该底盖25包括中空环状的第二环形罩34、以及盖设于第二环形罩34底端的第二盖板35,该第一环形罩32用于供第一连接部26、第三连接部28和第五连接部30插入固定,该第二环形罩34用于供该第二连接部 27、第四连接部29、第六连接部31插入固定。
在使用顶盖24固定前盖19、中框18和后盖20顶端时,只需将第一连接部26、第三连接部28和第五连接部30卡入第一环形罩32内即可,在使用底盖25固定前盖19、中框18和后盖20底端时,只需将第二连接部27、第四连接部29和第六连接部31卡入第二环形罩34内即可。可以理解的,在将后盖 20盖设于中框18上之后,第五连接部30盖住第三连接,第六连接部31盖住第四连接部29。在将第一连接部26、第三连接部28和第五连接部30卡入第一环形罩32内时,第一连接部26和第五连接部30的外壁面与第一环形罩32 的内壁面抵接,第二连接部27和第六连接部31的外壁面与第二环形罩34的内壁面抵接。
进一步的,该第一环形罩32第一侧边设有第一螺纹孔36,该第一环形罩 32第二侧边设有第二螺纹孔37,该第二环形罩34第一侧边设有第三螺纹孔 38,该第二环形罩34第二侧边设有第四螺纹孔39,该壳体10还包括第一侧边盖和第二侧边盖,该第一侧边盖固定盖设于前盖19、后盖20及中框18第一侧边,该第二侧边盖固定盖设于前盖19、后盖20及中框18第二侧边,该第一侧边盖顶端与第一螺纹孔36相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一固定通孔42,该第二侧边盖顶端与第二螺纹孔37相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固定通孔44,该第一侧边盖底端与第三螺纹孔38相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三固定通孔43,该第二侧边盖底端与第四螺纹孔39相对应位置处设有第四固定通孔45。
在将第一环形罩32罩设于第一连接部26、第三连接部28和第五连接部 30上,以及将第二环形罩34罩设于第二连接部27、第四连接部29和第六连接部31上之后,将第一侧边盖盖设于前盖19及后盖20第一侧边,将第二侧边盖盖设于前盖19及后盖20第二侧边,使得第一固定通孔42位置与第一螺纹孔36位置相对,第三固定通孔43与第三螺纹孔38位置相对,第二固定通孔44位置与第二螺栓孔位置相对,第四固定通孔45位置与第四螺纹孔39位置相对,然后使用第一螺钉等穿过第一固定通孔42之后与第一螺纹孔36螺接,使用第三螺钉等穿过第三固定通孔43之后与第三螺纹孔38螺接,使用第二螺钉等穿过第二固定通孔44之后与第二螺纹孔37螺接,使用第四螺钉等穿过第四固定通孔45之后与第四螺纹孔39螺接,实现顶盖24、底盖25、第一侧边盖和第二侧边盖的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对前盖19、中框18及后盖20的固定。
为防止第一连接部26、第三连接部28和第五连接部30从顶盖24内脱出,该第一连接部26上设有第一倒钩46,该第三连接部28或第五连接部30上设有第二倒钩48,该顶盖24内设有在第一连接部26、第三连接部28和第五连接部30插入顶盖24内时供第一倒钩46和第二倒钩48勾住的第一凸肋或第一凹槽。同样的,为防止第二连接部27、第四连接部29和第六连接部31从底盖25内脱出,该第二连接部27上设有第三倒钩47,该第四连接部29或第六连接部31上设有第四倒钩,该底盖25内设有在第二连接部27、第四连接部 29和第六连接部31插入底盖25内时供第三倒钩47和第四倒钩勾住的第二凸肋或第二凹槽。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后盖20外侧面贴设有装饰皮层,该装饰皮层为人造皮革或天然皮革等,通过贴设装饰皮层起到装饰作用,同时提升用户握持手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包括壳体、固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芯、固设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电芯电连接的电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电芯电连接的无线充电发射模块;
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发送和/或接收蓝牙信号的蓝牙天线、以及与所述蓝牙天线电连接的蓝牙芯片,所述蓝牙芯片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壳体表面设有与所述蓝牙芯片电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蓝牙芯片通过所述蓝牙天线发送控制信号的控制按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与所述电芯电连接、并用于对所述电芯进行充电的充电输入单元,所述充电输入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露出所述壳体表面的充电输入接口、以及电连接所述充电输入接口与所述电芯的充电输入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与所述电芯电连接、并用于对外部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输出单元,所述充电输出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露出所述壳体表面的充电输出接口、以及电连接所述充电输出接口与所述电芯的充电输出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电芯电连接、并用于检测电芯剩余电量的微控制器单元,所述微控制器单元还与所述蓝牙芯片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电源,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电芯接触、并用于检测所述电芯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位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周缘、用于检测无线充电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单元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中框,所述壳体包括盖设于所述中框正面的前盖、盖设于所述中框背面的后盖、固定罩设于所述前盖顶端和后盖顶端的顶盖、固定盖设于所述前盖底端和后盖底端的底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电源,所述前盖内侧面周缘设有插入部,所述中框周缘设有可供所述插入部插入连接的插入孔;
或,所述前盖内侧面周缘设有插入孔,所述中框周缘设有可插入所述插入孔内进行连接的插入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移动电源,所述前盖顶端设有可插入至所述顶盖内供所述顶盖固定罩住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前盖底端设有可插入至所述底盖内供所述底盖固定罩住的第二连接部,所述中框顶端设有可插入至所述顶盖供所述顶盖固定罩住的第三连接部,所述中框底端设有可插入至所述底盖内供所述底盖固定罩住的第四连接部,所述后盖顶端设有可插入至所述顶盖内供所述顶盖固定罩住的第五连接部,所述后盖底端设有可插入至所述底盖内供所述底盖固定罩住的第六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盖设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外侧面,所述第六连接部盖设于所述第四连接部外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电源,所述顶盖包括中空环状的第一环形罩、以及盖设于所述第一环形罩顶端的第一盖板,所述底盖包括中空环状的第二环形罩、以及盖设于所述第二环形罩底端的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环形罩用于供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五连接部插入固定,所述第二环形罩用于供所述第二连接部、第四连接部、第六连接部插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电源,所述第一环形罩第一侧边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环形罩第二侧边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环形罩第一侧边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二环形罩第二侧边设有第四螺纹孔,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侧边盖和第二侧边盖,所述第一侧边盖固定盖设于所述前盖、后盖及中框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侧边盖固定盖设于所述前盖、后盖及中框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盖顶端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一固定通孔,所述第二侧边盖顶端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固定通孔,所述第一侧边盖底端与所述第三螺纹孔相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三固定通孔,所述第二侧边盖底端与所述第四螺纹孔相对应位置处设有第四固定通孔。
CN201721899008.1U 2017-12-29 2017-12-29 移动电源 Active CN2078843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99008.1U CN207884309U (zh) 2017-12-29 2017-12-29 移动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99008.1U CN207884309U (zh) 2017-12-29 2017-12-29 移动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84309U true CN207884309U (zh) 2018-09-18

Family

ID=63504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99008.1U Active CN207884309U (zh) 2017-12-29 2017-12-29 移动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843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23005B2 (en) TWS earphone, wristband-type AI voice interaction device, and system
TWI566498B (zh) 可攜帶充電轉換接頭並支持二維條形碼識別的移動電源
WO2016146006A1 (zh) 电池套筒、待寻找设备定位方法及装置
CN204376964U (zh) 移动终端
CN204069148U (zh) 双向寻找以及无线自拍的装置
CN207884309U (zh) 移动电源
US20040183502A1 (en) Rechargeable receiver
CN201718031U (zh) 振动音响装置
CN209860955U (zh) 一种具有红外遥控功能的组件及手机壳
CN211089831U (zh) 可无线充电的机顶盒
CN209896729U (zh) 分体式无线充电装置
CN211302075U (zh) 一种集成电路盒
US10272845B2 (en) Automobile bluetooth receiver
US20070161365A1 (en) Detach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07801039U (zh) 一种屏显装置
CN210604984U (zh) 便携式gps定位器
CN207764961U (zh) 一种拼接式提醒装置
CN208078669U (zh) 一种充电模块及其应用的一种拼接式提醒装置
CN207820401U (zh) 一种磁吸模块及其应用的一种拼接式提醒装置
CN113133741A (zh) 一种肌肤检测方法、装置及肌肤检测仪
CN209859289U (zh) 一种具有红外遥控功能的遥控器及手机壳
CN215071736U (zh) 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
CN216310558U (zh) 基于ble控制通信的智能水杯电路
CN204928202U (zh) 平板电脑
CN218897112U (zh) 一种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