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81175U - 换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换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81175U
CN207881175U CN201721859036.0U CN201721859036U CN207881175U CN 207881175 U CN207881175 U CN 207881175U CN 201721859036 U CN201721859036 U CN 201721859036U CN 207881175 U CN207881175 U CN 2078811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exchanger
wind turbine
shell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5903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斯养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85903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811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811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8117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系统,包括温度调节装置、水箱、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和换热装置;温度调节装置与水箱连接,用以调节水箱内水的温度;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壳体和风机,换热器设置在壳体内部,水箱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与换热器连通,在第一连接管和/或第二连接管设置有水泵,以驱动水在水箱和换热器之间循环流动;风机可运动地设置在壳体的外部,用以将空气吹入壳体中使空气与换热器换热后从壳体中流出。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在换热器位置固定的前提下,能够使制冷或制热的效果达到最佳的优点。

Description

换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换热系统均是通过换热器放热或吸热,以达到制热或制冷的目的。在实际使用中换热器的位置是固定的,由于热空气的密度较小,而冷空气的密度较大,因此换热器位置固定无法达到最佳的制冷和制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系统,其能够在换热器位置固定的前提下,能够使制冷或制热的效果达到最佳。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包括温度调节装置、水箱、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和换热装置;
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与所述水箱连接,用以调节所述水箱内水的温度;
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壳体和风机,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水箱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换热器连通,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管设置有水泵,以驱动水在所述水箱和换热器之间循环流动;
所述风机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用以将空气吹入所述壳体中使空气与所述换热器换热后从所述壳体中流出。
较优地,所述换热装置还驱动装置;
所述壳体竖直设置,并且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通风孔,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通风孔,所述风机可活动连接在所述壳体的表面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风机连接,用以驱动所述风机运动至所述第一通风孔或所述第二通风孔上;
当所述风机运动至所述第一通风孔时,所述风机能够将空气通过所述第一通风孔吹入所述壳体内部,使空气与所述换热器换热后从所述第二通风孔流出,当所述风机运动至所述第二通风孔时,所述风机能够将空气通过所述第二通风孔吹入所述壳体内部,使空气与所述换热器换热后从所述第一通风孔流出。
较优地,还包括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滑槽,并且所述风机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块上;
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的两端分别别位于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应的位置,所述滑块通过所述滑槽套设在所述轨道上,使所述风机能够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沿所述轨道运动至所述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的上方。
较优地,还包括油箱和油泵;
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供油通道,所述供油通道的一端在所述滑槽的内壁上形成出油口,另一端通过所述油泵与所述油箱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油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在驱动所述风机运动时,能够同时驱动所述油泵将所述油箱内的润滑油通过所述供油通道输送至所述滑槽内,以对所述滑块和所述轨道进行润滑。
较优地,所述换热器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且所述换热器具有能够贯穿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换热通道,当空气从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进入所述壳体时,能够流经所述换热通道与所述换热器换热后,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流出。
较优地,所述换热通道的数量为N,并且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一通孔的截面积为S1,所述第二通孔的截面积为S2,所述换热通道的截面积为S3,其中S1=S2=N×S3。
较优地,所述换热通道为螺旋形,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平行,并且二者之间的距离为L1;
所述换热通道为螺旋形,并且展开长度为L2,其中3.5×L1≤L2≤4.5×L1;
和/或,所述换热通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并且直径为D,其中,20×D≥L1≥15×D。
较优地,还包括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温度调节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用以根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工作。
较优地,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制冷机,所述制冷机与所述水箱连通,用以将冷气输送入水箱的内部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制冷。
较优地,还包括制氧机,所述制氧机与所述水箱连接,使水箱内的水能够进入所述制氧机生成氧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系统,通过采用所述风机将空气吹入所述壳体中使空气与所述换热器换热后从所述壳体中流出的技术方案,能够在换热器位置固定的前提下,能够使制冷或制热的效果达到最佳。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系统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风机与壳体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换热器第一种结构方式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换热器第二种结构方式示意图。
图中:1温度调节装置;11制冷剂;12电加热棒;13太阳能热水器;2水箱;21第一连接管;22第二连接管;23水泵;3换热装置;31壳体;311第一通风孔;312第二通风孔;32换热器;321上表面;322下表面;323换热通道;33风机;34驱动装置;35滑块;351滑槽;352供油通道;36轨道;37油箱;38油泵;4控制器;5制氧机;6蓄电池;7充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如图1所示,一种换热系统,包括温度调节装置1、水箱2、第一连接管21和第二连接管22和换热装置3。温度调节装置1与水箱2连接,用以调节水箱2内水的温度。换热装置3包括壳体31、换热器32、风机33和驱动装置34(优选为电机),水箱2通过第一连接管21和第二连接管22与换热器32连通,在第一连接管21和/或第二连接管22设置有水泵23,以驱动水箱2内的水通过第一连接管21进入换热器32并通过第二连接管22流回水箱2,或驱动水箱2内的水通过第二连接管22进入换热器32并通过第一连接管21流回水箱2。换热器32设置在壳体31内部,壳体31竖直设置,并且壳体3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通风孔311,壳体3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通风孔312,风机33可活动连接在壳体31的表面上,驱动装置34与风机33连接,用以驱动风机33运动至第一通风孔311或第二通风孔312上。当风机33运动至第一通风孔311时,风机33能够将空气通过第一通风孔311吹入壳体31内部,使空气与换热器32换热后从第二通风孔312流出,当风机33运动至第二通风孔312时,风机33能够将空气通过第二通风孔312吹入壳体31内部,使空气与换热器32换热后从第一通风孔311流出。
在实际使用中可将换热装置3固定安装在一个具体的位置。当进行制冷工作时,温度调节装置1对水箱2内的水进行制冷,然后冷水通过水泵23的作用进入到换热器32中,使换热器32的表面温度变低,此时驱动装置34驱动风机33运动至壳体31底部的第二通风孔312,使风机能够将空气通过第二通风孔312吹入壳体31内部,与换热器32交换热量后变成冷空气后从壳体31顶部的第一通风孔311向上吹出。由于冷空气的密度较大,因此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使该换热系统的制冷效果达到最佳。
当进行制热工作时,温度调节装置1对水箱2内的水进行加热,然后热水通过水泵23的作用进入到换热器32中,使换热器32的表面温度变高,此时驱动装置34驱动风机33运动至壳体31顶部的第一通风孔311,使风机33能够将空气通过第一通风孔311吹入壳体31内部,与换热器32交换热量后变成热空气后从壳体31底部的第二通风孔312向下吹出。由于热空气的密度较销,因此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使该换热系统的制热效果达到最佳。
具体地,如图2所示,还包括滑块35,滑块35上设置有滑槽351,并且风机33固定连接在滑块35上。在壳体31上设置有轨道36,轨道36的两端分别位于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对应的位置,滑块35通过滑槽351套设在轨道36上,使风机33能够在驱动装置34的驱动作用下沿轨道36运动至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的上方。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还包括油箱37和油泵38。滑块35上设置有供油通道352,供油通道352的一端在滑槽351的内壁上形成出油口,另一端通过油泵38与油箱37连接。驱动装置34与油泵38连接,驱动装置34在驱动风机33运动时,能够同时驱动油泵38将油箱37内的润滑油通过供油通道352输送至滑槽351内,以对滑块35和轨道36进行润滑。这样能够实现在滑块35与轨道36相对运动时,同时对二者进行润滑,避免二者之间出现磨损。
具体地,如图3、4所示,换热器32具有上表面321和下表面322,并且换热器32具有能够贯穿上表面321和下表面322的换热通道323,当空气从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进入壳体31时,能够流经换热通道323与换热器32换热后,通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流出。进一步地,换热通道323的数量为N,并且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第一通孔的截面积为S1,第二通孔的截面积为S2,换热通道323的截面积为S3,其中S1=S2=N×S3。这样能够保证空气能够在壳体31内流通的顺畅,同时还能够保证换热效果。
其中换热通道323的形状可采用如图3所示的第一种方式,即换热通道323沿直线延伸,以利于加工制作。较优地,换热通道323的形状采用如图4所示的第二种方式,即换热通道323为螺旋形,以延长空气在换热通道323内流通路径的长度,进而提高换热效果。更优地,上表面321和下表面322平行,并且二者之间的距离为L1。换热通道323为螺旋形,并且展开长度为L2,其中3.5×L1≤L2≤4.5×L1。实验表明,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能够使换热效果达到最佳。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换热通道323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并且直径为D,其中,20×D≥L1≥15×D。实验表明,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能够使换热效果达到最佳。
在具体制作过程中,可在换热器32的表面上敷设防毒涂层,以吸收甲醛或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1中所示,还包括控制器4;控制器4分别与温度调节装置1和驱动装置34电连接,用以根据温度调节装置1的工作状态控制驱动装置34工作。具体地,温度调节装置1包括制冷机11,制冷机11与水箱2连通,用以将冷气输送入水箱2的内部对水箱2内的水进行制冷。此时控制器4与制冷机11电连接,当控制器4检测到制冷机11处于工作状态时,则确定此时该换热系统为制冷状态,控制器4控制驱动装置34将风机33驱动至第二通气孔处。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温度调节装置1包括电加热棒12,电加热棒12设置在水箱2内,并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以对水箱2内的水进行加热。此时控制器4与电加热棒12电连接,当控制器4检测到电加热棒12处于工作状态时,则确定此时该换热系统为制热状态,控制器4控制驱动装置34将风机33驱动至第一通气孔处。需要说明的是具体使用时可如图中所示电加热棒12与蓄电池6电连接,已通过蓄电池6为电加热棒12供电。更优地,还包括与蓄电池6电连接的充电装置7,进而通过充电装置7为蓄电池6充电。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1中所示,温度调节装置1包括太阳能热水器13,太阳能热水器13与水箱2连通,用以通过太阳能将水加热后注入到水箱2中。此时控制器4与太阳能热水器13电连接,当控制器4检测到太阳能热水器13处于工作状态时,则确定此时该换热系统为制热状态,控制器4控制驱动装置34将风机33驱动至第一通气孔处。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1中所示,还包括制氧机5,制氧机5与水箱2连接,使水箱2内的水能够进入制氧机5生成氧气,以实现该换热系统的功能拓展。
以上实施例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能够在换热器位置固定的前提下,能够使制冷或制热的效果达到最佳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温度调节装置、水箱、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和换热装置;
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与所述水箱连接,用以调节所述水箱内水的温度;
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壳体和风机,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水箱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换热器连通,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管设置有水泵,以驱动水在所述水箱和换热器之间循环流动;
所述风机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用以将空气吹入所述壳体中使空气与所述换热器换热后从所述壳体中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
所述壳体竖直设置,并且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通风孔,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通风孔,所述风机可活动连接在所述壳体的表面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风机连接,用以驱动所述风机运动至所述第一通风孔或所述第二通风孔上;
当所述风机运动至所述第一通风孔时,所述风机能够将空气通过所述第一通风孔吹入所述壳体内部,使空气与所述换热器换热后从所述第二通风孔流出,当所述风机运动至所述第二通风孔时,所述风机能够将空气通过所述第二通风孔吹入所述壳体内部,使空气与所述换热器换热后从所述第一通风孔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滑槽,并且所述风机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块上;
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的两端分别位于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应的位置,所述滑块通过所述滑槽套设在所述轨道上,使所述风机能够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沿所述轨道运动至所述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油箱和油泵;
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供油通道,所述供油通道的一端在所述滑槽的内壁上形成出油口,另一端通过所述油泵与所述油箱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油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在驱动所述风机运动时,能够同时驱动所述油泵将所述油箱内的润滑油通过所述供油通道输送至所述滑槽内,以对所述滑块和所述轨道进行润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且所述换热器具有能够贯穿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换热通道,当空气从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进入所述壳体时,能够流经所述换热通道与所述换热器换热后,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流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通道的数量为N,并且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所述第一通孔的截面积为S1,所述第二通孔的截面积为S2,所述换热通道的截面积为S3,其中S1=S2=N×S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通道为螺旋形,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平行,并且二者之间的距离为L1;
所述换热通道为螺旋形,并且展开长度为L2,其中3.5×L1≤L2≤4.5×L1;
和/或,所述换热通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并且直径为D,其中,20×D≥L1≥15×D。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温度调节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用以根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制冷机,所述制冷机与所述水箱连通,用以将冷气输送入水箱的内部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制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制氧机,所述制氧机与所述水箱连接,使水箱内的水能够进入所述制氧机生成氧气。
CN201721859036.0U 2017-12-27 2017-12-27 换热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811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59036.0U CN207881175U (zh) 2017-12-27 2017-12-27 换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59036.0U CN207881175U (zh) 2017-12-27 2017-12-27 换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81175U true CN207881175U (zh) 2018-09-18

Family

ID=63504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59036.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81175U (zh) 2017-12-27 2017-12-27 换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8117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9918A (zh) * 2017-12-27 2018-05-11 斯养武 换热系统
US11447918B2 (en) 2019-05-27 2022-09-20 Wirtgen Gmbh Intentionally replaceable earth working machine milling unit having a cooling fan for cooling a closed operating-medium circuit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9918A (zh) * 2017-12-27 2018-05-11 斯养武 换热系统
CN108019918B (zh) * 2017-12-27 2024-04-12 斯养武 换热系统
US11447918B2 (en) 2019-05-27 2022-09-20 Wirtgen Gmbh Intentionally replaceable earth working machine milling unit having a cooling fan for cooling a closed operating-medium circui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81175U (zh) 换热系统
CN106705231A (zh) 空调室内机组件、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06152593A (zh) 一种热泵型空调器不停机化霜系统及方法
CN205373156U (zh) 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5546879A (zh) 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5890084A (zh) 热水供给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5332641U (zh) 冷库热回收冲霜系统
CN108019918A (zh) 换热系统
CN208832733U (zh) 一种双工况空气能高温热泵热水机装置
CN206160390U (zh) 一种热回收器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
CN205560991U (zh) 一种实验室空调
CN106288258A (zh) 一种热回收器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
CN204555419U (zh) 空调系统
CN111174308B (zh) 一种可移动空调、空调集群及智能家居系统
CN111089346B (zh)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
CN208817629U (zh) 一种水冷空调系统
CN111174307B (zh) 一种可移动空调、空调集群及智能家居系统
CN111174383B (zh) 空调集群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集群及智能家居系统
CN111174299B (zh) 一种可移动空调、空调集群及智能家居系统
CN207635510U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11174315B (zh)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
CN111174381A (zh) 空调集群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集群及智能家居系统
CN111174285B (zh) 一种可移动的空调、空调集群及智能家居系统
CN111174328B (zh) 一种可移动的空调、空调集群及智能家居系统
CN215597747U (zh) 电化学换热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8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