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74879U - 3d打印用平台固定夹具 - Google Patents

3d打印用平台固定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74879U
CN207874879U CN201820048080.1U CN201820048080U CN207874879U CN 207874879 U CN207874879 U CN 207874879U CN 201820048080 U CN201820048080 U CN 201820048080U CN 207874879 U CN207874879 U CN 2078748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uck body
platform
interconnecting piece
shaft
w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4808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Xian L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Xian L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Xian L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Xian L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4808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748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748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748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3D打印用平台固定夹具,涉及3D打印领域,包括长条形的夹具本体和连接部,夹具本体包括楔形部、挂靠部和手提部,楔形部与挂靠部形成与平台边沿贴合的直角,手提部与挂靠部连接;连接部的横截面与夹具本体的横截面形状相同,连接部的两端均可拆卸的铰接有夹具本体,夹具本体通过连接部顺次首尾连接形成包围平台的固定框。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3D打印机在拿取模型时平台会摇晃以平台与设备间的缝隙容易掉进支撑碎屑的问题,主要提供一种能固定平台、填充平台与设备间的缝隙以及方便折叠打开的3D打印用平台固定夹具。

Description

3D打印用平台固定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3D打印用平台固定夹具。
背景技术
3D打印一种通过材料逐层添加制造三维物体的变革性、数字化增材制造技术。与传统的减材制造技术(车、刨、钻、磨)相比,3D打印是一种增材制造技术,它节省材料成本和材料加工时间,使制造精细的物品更加容易。
现有的3D打印机,例如型号为STRATASYS Objet500Connex3的3D打印机,是一种通过对电脑中三维软件的识别,进行STL(三角网格格式)转换,再结合切层软件确定摆放方位和切层路径,并进行切层工作和相关支撑材料的设备构造,最后喷头将以超薄层的状态将液态感光聚合材料喷涂在放置在平台上的构建托盘上,自下而上逐层打印,此涂层然后被置于紫外线下进行凝固处理,最终构铸成实体模型,待实体模型冷却凝固后,将实体模型从构件托盘上取出。
基于上述3D打印机,存在着以下问题和不足:
1、在模型打印完毕后,拿取模型时会对平台施加作用力,由于平台没有固定住,所以在受到力的作用下会左右摇晃,当模型还未完全离开平台上时,平台的晃动容易导致模型损坏;
2、将材料加热至半流体状态后,以层层叠加堆积的方式挤出在打印平板上,虽然凝固较快,但在打印过程中受重力因素影响,当模型的某个面与垂直线角度大于45°且悬空时,材料会在凝固前发生坠落,所以当遇到有浮空的模型,一般会选择支撑材料对模型进行支撑,但是由于打印平台和其他设备之间存在间隙,在取模型时,支撑材料的碎屑容易掉落到平台下面,难以清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3D打印用平台固定夹具,以解决现有的3D打印机在拿取模型时平台会摇晃以及平台与设备间的缝隙容易掉进支撑碎屑的问题,并且能够折叠收缩,方便收藏和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础方案如下:
3D打印用平台固定夹具,包括长条形的夹具本体和连接部;
所述夹具本体包括楔形部、挂靠部和手提部,所述楔形部与挂靠部形成与平台边沿贴合的直角,所述手提部与挂靠部连接;
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与夹具本体的横截面形状相同,连接部的两端均连接有夹具本体,连接部与夹具本体连接处开设有位置相对的通孔,通孔内插入有穿过夹具本体和连接部的转轴,伸出夹具本体和连接部外的转轴上设有防止转轴向外运动的扣合件;
所述夹具本体和所述连接部的两端的端面均呈圆弧形;
所述夹具本体通过连接部顺次首尾连接形成包围平台的固定框。
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由于连接部的两端均连接有夹具本体,连接部与夹具本体连接处开设有位置相对的通孔,通孔内插入有穿过夹具本体和连接部的转轴,伸出夹具本体和连接部外的转轴上设有防止转轴向外运动的扣合件,夹具本体和所述连接部的两端的端面均呈圆弧形;所以夹具本体可相对于连接部转动,夹具本体能和连接部进行组装,并能够通过拆卸扣合件件夹具本体从连接部上拆下,将长条形的夹具本体通过连接部顺次首尾连接组装形成包围平台的固定框,放置备用。
当使用3D打印机将模型打印完成后,通过手拿提手部将该固定框放进平台与设备之间的缝隙中,具体地,由于夹具本体包括楔形部、挂靠部和手提部,楔形部与挂靠部形成与平台边沿贴合的直角,将楔形部放进平台与设备之间的缝隙中,然后将楔形部与挂靠部形成的直角紧贴在平台上,使呈楔形形状的楔形部卡合抵持在平台与设备之间,又因为固定框包围着平台,所以固定框能够牢固地将平台抵紧固定,然后再将打印完成的模型取下,从而拿取模型时即便对平台施加了作用力,平台在固定框的牢固抵持作用下,也不会左右晃动,进而避免了平台的摇晃容易导致拿取模型时模型容易损坏的问题;并且固定框将平台与设备之间的缝隙填充,在取模型时,可避免支撑材料的碎屑掉落到平台下面不容易清除的问题。
由于夹具本体要相对于连接部转动,所以夹具本体与连接部的连接处一定会留有一定的间隙,采用连接部的横截面与夹具本体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的结构,使夹具本体与连接部铰接处的位置能够贴合,减小了夹具本体与连接部之间留有的空隙;并且采用夹具本体和连接部的两端的端面呈圆弧形,相对于端面呈矩形的形状来说,圆弧形能够进一步减小夹具本体和连接部之间的间隙大小,从而在能够实现夹具本体相对于连接部转动的前提下,又能保证固定框最大程度的遮挡平台与设备之间的缝隙,从而最大程度的防止支撑材料的碎屑掉落到平台下面。
当不需要使用3D打印机时,将固定框从平台与设备之间拿出,然后将固定框的其中一个连接部的一端的夹具本体从该连接部上取下,再将该取下的夹具本体相对于连接部转动一定角度,然后再将该取下的夹具本体、取下的夹具本体连接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另一端连接的另一个夹具本体相对于另一个连接部转动一定角度,然后依次将剩下的夹具本体和连接部转动,使固定框蜿蜒折叠,从而减小固定框的面积,方便固定框的拿取和收藏。
当需要再次使用该平台固定夹具时,将折叠的固定框打开并组装成能围合平台的形状,即可使用。
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为:1、与现有的3D打印机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夹具本体的楔形部和挂靠部形成的直角与平台边沿贴合,以及楔形部插进平台与设备间缝隙的方案,将平台与设备间的缝隙填充,避免在取模型时支撑材料的碎屑掉落到平台下面导致不容易清除,
2、楔形部能够将平台牢固地抵紧固定,避免在拿取模型时平台左右摇晃容易导致模型损坏,并且手提部的设置方便人们拿取。
3、连接部与夹具本体可拆卸铰接的连接方式,以形成可折叠、拆卸和组装的围合平台的固定框,从而减少固定框的面积,方便收藏。
进一步,所述转轴的中间部分外表面光滑,转轴的两端设有外螺纹,所述扣合件为螺帽,所述螺帽的内螺纹与转轴的外螺纹配合。
转轴中间部分外表面光滑,从而减少了夹具本体和连接部与转轴相对转动的摩擦力,转轴两端设置有外螺纹,从而可以采用与外螺纹配合的螺帽拧紧后抵持在夹具本体或连接部的外表面上,将转轴固定在夹具本体和连接部的通孔中;当需要将夹具本体和连接部拆开时,拧下螺帽,将转轴取出通孔中,即可将夹具本体从连接部上拆下。
进一步,所述固定框包括四个夹具本体和四个连接部。
现有的3D打印机的平台的形状一般为矩形,采用四个夹具本体和四个连接部组装成矩形的形状,以配合现有的平台。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的长度小于夹具本体的长度。
连接部长度小于夹具本体的长度,从而连接部在固定框中的位置不会处于平台的中间的位置,进一步防止支撑材料的碎屑掉入连接部与夹具本体铰接处留有的缝隙。
进一步,所述楔形部的宽度根据平台与设备之间的缝隙宽度设置。
楔形部的宽度根据平台与设备之间的缝隙宽度设置,可使楔形部刚好放进平台与设备之间的缝隙中,从而楔形部能够更好地将平台抵紧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3D打印用平台固定夹具实施例的夹具本体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3D打印用平台固定夹具实施例的夹具本体的剖面图;
图3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3D打印用平台固定夹具实施例的固定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夹具本体1、第一夹具本体10、第二夹具本体11、第三夹具本体12、第四夹具本体13、连接部2、第一连接部20、第二连接部21、第三连接部22、第四连接部23、楔形部3、挂靠部4、手提部5、固定框6、平台7、转轴8、扣合件9。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3D打印用平台7固定夹具,包括长条形的夹具本体1和连接部2,连接部2的长度小于夹具本体1的长度;
如图2所示,夹具本体1包括楔形部3、挂靠部4和手提部5,楔形部3与挂靠部4形成与平台7边沿贴合的直角,楔形部3的宽度根据平台7与设备之间的缝隙宽度设置,手提部5与挂靠部4连接;连接部2的横截面与夹具本体1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如图1所示,连接部2的两端均连接有夹具本体1,连接部2与夹具本体1连接处开设有位置相对的通孔,通孔内插入有穿过夹具本体1和连接部2的转轴8,伸出夹具本体1和连接部2外的转轴8上设有防止转轴8向外运动的扣合件9;本实施例中的转轴8的中间部分外表面光滑,转轴8的两端设有外螺纹,扣合件9为螺帽,螺帽的内螺纹与转轴8的外螺纹配合。
如图3所示,夹具本体1通过连接部2顺次首尾连接形成包围平台7的固定框6,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框6包括四个夹具本体1和四个连接部2,夹具本体1和连接部2的两端的端面呈圆弧形,四个夹具本体1分别为第一夹具本体10、第二夹具本体11、第三夹具本体12、第四夹具本体13,四个连接部2分别为第一连接部20、第二连接部21、第三连接部22、第四连接部23,
该3D打印用平台7固定夹具的具体实现过程为:
如图1所示,由于连接部2的两端均连接有夹具本体1,连接部2与夹具本体1连接处开设有位置相对的通孔,通孔内插入有穿过夹具本体1和连接部2的转轴8,伸出夹具本体1和连接部2外的转轴8上设有防止转轴8向外运动的螺帽,夹具本体和所述连接部的两端的端面均呈圆弧形;所以夹具本体1可相对于连接部2转动,并且转轴8中间部分的外表面光滑,可减少了夹具本体1和连接部2与转轴8相对转动的摩擦力,夹具本体1能和连接部2进行组装,并能够通过拆卸螺帽将夹具本体1从连接部2上拆下,具体地组装过程为:将夹具本体1和连接部2的通孔对准后,将转轴8插入到夹具本体1和连接部2的通孔中,然后将螺帽对准转轴8拧紧,螺帽拧紧后抵持在夹具本体1或连接部2的外表面上,将转轴8固定在夹具本体1和连接部2的通孔中;采用此方法将长条形的夹具本体1通过连接部2顺次首尾连接组装形成包围平台7的固定框6,放置备用。
当使用3D打印机将模型打印完成后,通过手拿提手部将该固定框6放进平台7与设备之间的缝隙中,具体地,由于夹具本体1包括楔形部3、挂靠部4和手提部5,楔形部3与挂靠部4形成与平台7边沿贴合的直角,将固定框6所有的楔形部3放进平台7与设备之间的缝隙中,然后将楔形部3与挂靠部4形成的直角紧贴在平台7上,使呈楔形形状的楔形部3卡合抵持在平台7与设备之间,又因为固定框6包围着平台7,所以固定框6能够牢固地将平台7抵紧固定,然后再将打印完成的模型取下,从而拿取模型时即便对平台7施加了作用力,平台7在固定框6的牢固抵持作用下,也不会左右晃动,进而避免了平台7的摇晃容易导致拿取模型时模型容易损坏的问题;并且固定框6将平台7与设备之间的缝隙填充,在取模型时,可避免支撑材料的碎屑掉落到平台7下面不容易清除的问题。
由于夹具本体1要相对于连接部2转动,所以夹具本体1与连接部2的连接处一定会留有一定的间隙,采用连接部2的横截面与夹具本体1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的结构,使夹具本体1与连接部2铰接处的位置能够贴合,减小了夹具本体1与连接部2之间留有的空隙;并且采用夹具本体1和连接部2的两端的端面呈圆弧形,相对于端面呈矩形的形状来说,圆弧形能够进一步减小夹具本体1和连接部2之间的间隙大小,从而在能够实现夹具本体1相对于连接部2转动的前提下,又能保证固定框6最大程度的遮挡平台7与设备之间的缝隙,从而最大程度的防止支撑材料的碎屑掉落到平台7下面。
楔形部3的宽度可根据平台7与设备之间的缝隙宽度设置,可使楔形部3刚好放进平台7与设备之间的缝隙中,从而楔形部3能够更好地将平台7抵紧固定。
当不需要使用3D打印机时,将固定框6从平台7与设备之间拿出,然后将固定框6的第一夹具本体10从第四连接部23上取下,具体地,拧下第一夹具本体10和第四连接部23连接处的螺帽,将转轴8从通孔中取出,即可将第一夹具本体10从第四连接部23上拆下,再将第一夹具本体10相对于第一连接部20转动一定角度,然后再将第一夹具本体10、第一连接部20、第二夹具本体11相对于第二连接部21转动一定角度,然后依次将剩下的夹具本体1和连接部2转动,使固定框6蜿蜒折叠,从而减小固定框6的面积,方便固定框6的拿取和收藏。
当需要再次使用该平台7固定夹具时,将折叠的固定框6打开并组装成能围合平台7的形状,即可使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5)

1.3D打印用平台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条形的夹具本体和连接部;
所述夹具本体包括楔形部、挂靠部和手提部,所述楔形部与挂靠部形成与平台边沿贴合的直角,所述手提部与挂靠部连接;
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与夹具本体的横截面形状相同,连接部的两端均连接有夹具本体,连接部与夹具本体连接处开设有位置相对的通孔,通孔内插入有穿过夹具本体和连接部的转轴,伸出夹具本体和连接部外的转轴上设有防止转轴向外运动的扣合件;
所述夹具本体和所述连接部的两端的端面均呈圆弧形;
所述夹具本体通过连接部顺次首尾连接形成包围平台的固定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用平台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中间部分外表面光滑,转轴的两端设有外螺纹,所述扣合件为螺帽,所述螺帽的内螺纹与转轴的外螺纹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用平台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包括四个夹具本体和四个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用平台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长度小于夹具本体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用平台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部的宽度根据平台与设备之间的缝隙宽度设置。
CN201820048080.1U 2018-01-11 2018-01-11 3d打印用平台固定夹具 Active CN2078748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48080.1U CN207874879U (zh) 2018-01-11 2018-01-11 3d打印用平台固定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48080.1U CN207874879U (zh) 2018-01-11 2018-01-11 3d打印用平台固定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74879U true CN207874879U (zh) 2018-09-18

Family

ID=63505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48080.1U Active CN207874879U (zh) 2018-01-11 2018-01-11 3d打印用平台固定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7487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33990A (zh) * 2018-11-14 2019-02-15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治具、贴合方法及裸眼3d手机套
CN114147964A (zh) * 2020-09-08 2022-03-08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的有源承载托盘及光固化成型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33990A (zh) * 2018-11-14 2019-02-15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治具、贴合方法及裸眼3d手机套
CN109333990B (zh) * 2018-11-14 2024-02-27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治具、贴合方法及裸眼3d手机套
CN114147964A (zh) * 2020-09-08 2022-03-08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的有源承载托盘及光固化成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74879U (zh) 3d打印用平台固定夹具
CN106553379B (zh) 一种便捷式快速合成纸箱的装置
CN205609131U (zh) 一种人力资源信息展示装置
CN210675695U (zh) 一种不干胶原纸覆膜除胶装置
CN205311016U (zh) 双面覆膜机
CN205395433U (zh) 一种胶印喷粉去除装置
CN206528196U (zh) 一种单色印刷机及其墨刀放置机构
CN213892525U (zh) 一种医用不锈钢制品生产用转运料斗机构
CN204896049U (zh) 一种环保食品盒
CN207156824U (zh) 一种组合画具
CN109051148B (zh) 一种低克重商标产品的防卷翘工艺
CN207914963U (zh) 一种用于铰链组件的喷码压入设备
CN206852576U (zh) 胶带粘尘器
CN205221352U (zh) 一种菲林存放盘
CN206187540U (zh) 可拆卸变形式塑料箱
CN208086920U (zh) 一种放纸装置
AU6477800A (e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ethod in internet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storing program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CN210446005U (zh) 一种便携式书法工具放置箱
CN205180930U (zh) 一种简易折叠的纸板装饰框
CN215623719U (zh) 一种汽车玻璃存放用防变形环保瓦楞纸箱
CN203761464U (zh) 一种便于放置纸张的扫描仪
CN203282849U (zh) 印刷机控制盒放置架
CN218892832U (zh) 一种片式可折叠中空板包装箱
CN208959523U (zh) 空气过滤装置
CN207088775U (zh) 一种用于止血带的电动色带打码机的连杆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