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50542U - 一种探测器组件壳体及探测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探测器组件壳体及探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50542U
CN207850542U CN201820008429.9U CN201820008429U CN207850542U CN 207850542 U CN207850542 U CN 207850542U CN 201820008429 U CN201820008429 U CN 201820008429U CN 207850542 U CN207850542 U CN 207850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oreboard
rear panel
top plate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0842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晓龙
陈瑞强
高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EROSPACE TECH-OLYMPIC ELECTRONICS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EROSPACE TECH-OLYMPIC ELECTRONICS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EROSPACE TECH-OLYMPIC ELECTRONICS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EROSPACE TECH-OLYMPIC ELECTRONICS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0842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505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50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5054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探测器组件壳体,其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长方形顶板、前板、与前板结构相同的后板、左侧板、与左侧板结构相同的右侧板和长方形底板,前板和后板均为两个长方形板上下连接、且构成朝外凸出的钝角拼结构,每个长方形板上分别设置一个窗口,左侧板和右侧板与前板和后板相接的端面形状匹配。该探测器组件壳体密封效果好,减少了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探测器组件壳体及探测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航天机械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探测器组件壳体和探测器。
背景技术
如图7所示的安装在转台上的非制冷探测器组件21至24,两两相对,每个非制冷探测器组件上安装一个探测器镜头211至241,只需转动180°,具有该组件的热像仪就可看到360°的图像。其中,上下两个探测器组件为了拼接覆盖竖直方向视场,通过调节上方的探测器组件与下方探测器组件角度使探测器图像在指定距离视场角重合,使两个探测器图像无观看死角,这样可以观看到更多的目标背景。这样的非制冷探测器组件如果暴露在空气中,会有灰尘杂质落在其上,如果还有水洒落在上面,有可能会导致生锈,对调节上下两个非制冷探测器组件的角度增加了困难,并且同时增加了维护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容纳非制冷探测器组件的探测器组件壳体和探测器,解决非制冷探测器组件暴露在空气中的维护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探测器组件壳体,非制冷探测器组件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探测器组件壳体里,其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长方形顶板、前板、与所述前板结构相同的后板、左侧板、与所述左侧板结构相同的右侧板和长方形底板,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均为两个长方形板上下连接、且构成朝外凸出的钝角拼结构,每个长方形板上分别设置一个窗口,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相接的端面形状匹配。
由上,可以容纳非制冷探测器组件的探测器组件壳体,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6个板,将非制冷探测器组件放在其中,避免暴露在空气中维护问题,且在前板和后板上两个呈角度设置的窗口与靠近它们的非制冷探测器组件的镜头平面平行,不影响观测。
较佳的,在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且在左右两侧的边沿位置上设置多个前后板螺纹沉孔;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均设置多个侧板螺纹盲孔,安装时螺栓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外侧分别穿过所述前后板螺纹沉孔和所述侧板螺纹盲孔,将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可拆卸的固连。
由上,设置多个前后板螺纹沉孔和多个侧板螺纹盲孔,螺栓穿过多个前后板螺纹沉孔和多个侧板螺纹盲孔,将前板和后板与两个侧板相连。
较佳的,在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均设置多个前后板螺纹盲孔,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且在所述顶板前后的边沿上设置多个顶板螺纹沉孔,在所述底板前后的边沿上设置多个底板螺纹沉孔,安装时螺栓从所述顶板的外侧分别穿过该顶板螺纹沉孔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上端面上的所述前后板螺纹盲孔,从所述底板的外侧分别穿过该底板螺纹沉孔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下端面上的所述前后板螺纹盲孔,将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上端与所述顶板的前边和后边固连,将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前边和后边固连。
由上,在前板和后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前后板螺纹盲孔,在顶板和底板的外内表面之间的边沿位置设置多个与前后板螺纹盲孔配合的螺纹沉孔,便于通过螺栓将前后板与顶板和底板固连。
较佳的,靠近多个所述前后板螺纹沉孔,且在多个所述前后板螺纹沉孔的里侧,设置分别连通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内表面左侧和内表面右侧的前后板凹槽;在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于多个所述侧板螺纹盲孔的里侧均设置有贯通整个左端面和整个右端面的侧板定位凸台,安装时该侧板定位凸台插进该前后板凹槽中。
由上,在前后板的左右两侧设置前后板凹槽,在左右侧板的左右端面上设置侧板定位凸台,该侧板定位凸台插进该前后板凹槽中,便于将前后板与左右侧板安装定位,便于用螺栓固定,另外前后板与左右侧板的连接密封严密。
较佳的,在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均设置多个侧板螺纹盲孔,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且在所述顶板左右的边沿上设置多个顶板螺纹沉孔,在所述底板左右的边沿上设置多个底板螺纹沉孔,安装时螺栓从所述顶板的外侧分别穿过该顶板螺纹沉孔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上端面上的所述侧板螺纹盲孔,从所述底板的外侧分别穿过该底板螺纹沉孔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下端面上的所述侧板螺纹盲孔,将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上端与所述顶板的左边和右边,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左边和右边可拆卸固连。
由上,在左右侧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设置多个侧板螺纹盲孔,在底板和顶板的内外表面之间的上下边沿上设置多个顶板螺纹沉孔,便于将左右侧板的上端面与顶板、下端面与底板固连。
较佳的,靠近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下端面上的多个所述前后板螺纹盲孔,且在该多个前后板螺纹盲孔的里侧,设置连通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下端面的前后板凹槽,该前后板凹槽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内表面左侧和内表面右侧上的所述前后板凹槽分别连通;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两端与所述侧板定位凸台相连的侧板凹槽,该侧板凹槽的宽度与所述侧板定位凸台的厚度相同;在所述底板的内表面上靠近多个所述底板螺纹沉孔且在多个所述底板螺纹沉孔的里侧,设置一环形底板定位凸台,安装时所述侧板凹槽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下端面上的所述前后板凹槽均插进所述底板定位凸台中。
由上,在前后板和左右侧板的下端面上设置凹槽,在底板的上表面四边边沿位置设置底板定位凸台,安装时底板定位凸台插进前后板和左右侧板的下端面上的凹槽中,前后板和左右侧板与底板的安装位置进行了定位,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与底板之间无相互移动,方便用螺栓将前后板和左右侧板固定在底板上,且密封紧密。
较佳的,所述底板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且在所述底板四周的边沿位置上设置多个底板螺纹沉孔,安装时螺栓从所述底板的外侧分别穿过该底板螺纹沉孔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下端面上的所述前后板螺纹盲孔或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下端面上的所述侧板螺纹盲孔,将所述底板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或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固连。
由上,在底板上设置多个底板螺纹沉孔,通过螺栓将底板与前板、后板、左侧板和右侧板进行固连。
较佳的,在所述底板的内表面上靠近多个所述底板螺纹沉孔且在多个所述底板螺纹沉孔的里侧,设置一环形底板定位凸台,安装时所述侧板凹槽和所述前板和所述前后板凹槽均插进所述底板定位凸台中。
由上,在底板上设置一环形底板定位凸台,所述侧板凹槽和所述前板和所述前后板凹槽均插进所述底板定位凸台中,所述前板、所述后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与底板无相互搓动,密封效果好。
较佳的,在所述顶板的内表面上靠近多个所述顶板螺纹沉孔且在多个所述顶板螺纹沉孔的里侧,设置一环形顶板定位凸台,安装时所述顶板定位凸台的外表面与所述前板、所述后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内表面接触。
由上,在顶板上设置定位凸台,将顶板与前板、后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的连接关系进行定位,在用螺栓固定时方便操作。
一种探测器,其包括以上任一所述探测器组件壳体,两组非制冷探测器组件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探测器组件壳体里,
两组非制冷探测器组件呈背向设置,每组非制冷探测器组件包含具有两个呈角度设置的且镜头朝外的探测器镜头,
所述探测器组件壳体的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上的每个所述窗口与其相邻的所述探测器镜头平面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该壳体可容纳非制冷探测器组件,密封效果好,减少了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探测器组件壳体的结构图;
图2为前板的外侧结构图;
图3为前板的内侧结构图;
图4为右侧板的内侧结构图;
图5为底板12的结构图;
图6为顶板11的结构图;
图7为非制冷探测器组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一种探测器组件壳体1的结构图,其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长方形顶板11、长方形前板15、与所述前板15结构相同的长方形后板16、梯形左侧板14、与所述左侧板14结构相同的梯形右侧板13和长方形底板12,这样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加工成本低。
<前板15>
图2和图3分别为前板15的外侧和内侧结构图,后板16的结构与前板15结构相同,这里以前板15为例进行说明,前板15是两个长方形板上下连接拼成的长方形板结构,两个长方形板呈钝角连接,两者连接部分向外侧凸出,每个长方形板上各有一个窗口,分别是上窗口151和下窗口152,上窗口151与设置在壳体里面的靠近该窗口的非制冷探测器组件的镜头211的表面平行(请参考图7),下窗口152与设置在壳体里面的靠近该窗口的非制冷探测器组件的镜头221的表面平行,这样方便观察,减小窗口和面板大小,从而节省成本;
在前板15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之间靠近左右两侧的边沿位置设置有多个前后板螺纹沉孔153,螺栓从前板15的外侧穿过前后板螺纹沉孔153与左侧板154和右侧板153上的相对应的侧板螺纹盲孔131(请参考图4),将前板15与左侧板14和右侧板13固定相连。
前板15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数个前后板螺栓盲孔155,螺栓分别穿过顶板11上的顶板螺栓沉孔或底板12上的底板螺栓沉孔和前后板螺栓盲孔155,将前板15和后板16与顶板11或底板12固定连接。
于前板15上的多个前后板螺纹沉孔153和前后板螺栓盲孔155的里侧并靠近多个前后板螺纹沉孔153和前后板螺栓盲孔155设置连通前板15的内侧面的左侧、下端面和内侧面的右侧的凹槽154,左侧板14、底板12和右侧板13上的定位凸台插进凹槽154里,对前板与左侧板14、右侧板13和底板12之间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并起到密封作用。
<右侧板13>
左侧板14结构和右侧板13相同,这里以右侧板13为例进行说明;图4为梯形状右侧板13的内侧结构图,右侧板13的外侧为平面结构,在右侧板13的上下左右四个端面上设置有多个侧板螺纹盲孔131,螺栓从外侧分别穿过顶板11、前板15、后板16和底板12上的相应螺纹沉孔和侧板螺纹盲孔131,将右侧板13与顶板11、前板15、后板16和底板12固定在一起;
在右侧板13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于多个侧板螺纹盲孔131的里侧设置有贯通整个左端面和整个右端面的侧板定位凸台132,安装时该侧板定位凸台132插进前板15和后板16上左右两侧的前后板凹槽154中,对双方安装位置进行定位,并起到密封的作用;在右侧板13的下端面上于多个侧板螺纹盲孔131的里侧设置有贯通整个下端面,其两端并与左右两侧的侧板定位凸台132相连的侧板凹槽135,且侧板凹槽135的宽度与侧板定位凸台132的厚度相同,底板12上的底板定位凸台插进侧板凹槽135中,对右侧板13与底板12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
右侧板13内表面进行了轻量化设计,内侧被挖掉四块,减轻了重量,剩余未被去掉的加强筋134呈十字形分布,为了捆绑热像仪内部的组件在加强筋134上设置多个螺栓盲孔133。
<底板12>
图5为长方形底板12的结构图,在底板12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之间靠近四周边沿位置处设置多个底板螺纹沉孔121,螺栓从外侧穿过底板螺纹沉孔121和与底板12连接的前板15和后板16的下端面上的前后板螺纹盲孔、左侧板14和右侧板13下端面上的侧板螺纹盲孔,将前板15、后板16、左侧板14和右侧板13固定在底板12上。
于多个底板螺纹沉孔121的里侧,并靠近多个螺纹沉孔121设置一环形底板定位凸台122,安装时底板定位凸台122分别插进前板15和后板16的下端面上的前后板凹槽、左侧板14和右侧板13的下端面上的侧板凹槽中,将前板15、后板16、左侧板14和右侧板13在底板12上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方便用螺栓进行固定。
底板12的内侧也进行了轻量化设计,使底板12部分厚度减小,在没减小的加强筋123上设置多个螺栓通孔124,便于将非制冷探测器组件的转台固定在底板12上;圆孔125是航空插座开孔,用于固定航空插座,航空插座是红外热像仪的电输入输出接口。
<顶板>
图6是外侧为平面的顶板11的结构图,在顶板11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之间、顶板11的四周边沿设置有多个顶板螺纹沉孔111,螺栓从顶板11外侧分别穿过顶板螺纹沉孔111和与顶板11连接的前板15和后板16的上端面上的前后板螺纹盲孔、左侧板14和右侧板13的上端面上的侧板螺纹盲孔,将前板15、后板16、左侧板14和右侧板13与顶板11固连。
在多个顶板螺纹沉孔111的里侧,靠近多个顶板螺纹沉孔111并沿着多个螺纹沉孔111一周设置一环形定位凸台112,安装时前板15、后板16、左侧板14和右侧板13的内表面与定位凸台112的外表面接触,即定位凸台112插进前板15、后板16、左侧板14和右侧板13围成的空间内,然后再用螺栓进行固定。
顶板11上也进行了轻量化设计,使顶板11部分厚度减小,在没减小的区域设置有十字形的加强筋113,并在加强筋113上设置多个螺栓盲孔114,便于将非制冷探测器组件与顶板11固定在一起。
总之,将非制冷探测器组件放置并固定在底板12上后,将前板15和后板16的下端面上的前后板凹槽分别插在底板12上的底板定位凸台122上并用螺栓加以固定,同时将非制冷探测器组件与前板15和后板16相固连,然后左侧板14和右侧板13左右两侧的侧板定位凸台分别插进前板15和后板左右两侧的前后板凹槽中,左侧板14和右侧板13的下端面上的侧板凹槽也插在底板12上与之相对应的底板定位凸台上,通过螺栓固定后,将非制冷探测器组件也与左侧板14和右侧板13固连,这样,前板15、后板16、左侧板14、右侧板13和底板12围成一个上端开口的空间,将顶板11置于该空间的上端,顶板11上的顶板定位凸台112插进该空间里,限定了顶板11在该空间上端的位置;通过前板15、后板16、左侧板14和右侧板13下端面上的凹槽与底板12上的定位凸台122的配合限定了前板15、后板16、左侧板14和右侧板13在底板12上的安装位置,同时前板15和后板16左右两侧的前后板凹槽与左侧板14和右侧板13左右两侧的侧板定位凸台也定位了两两之间的安装位置,同时也起到密封作用。
另外,以上所述的螺栓沉孔都是通孔。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探测器组件壳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长方形顶板、前板、与所述前板结构相同的后板、左侧板、与所述左侧板结构相同的右侧板和长方形底板,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均为两个长方形板上下连接、且构成朝外凸出的钝角拼结构,每个长方形板上分别设置一个窗口,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相接的端面形状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器组件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且在左右两侧的边沿位置上设置多个前后板螺纹沉孔;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均设置多个侧板螺纹盲孔,安装时螺栓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外侧分别穿过所述前后板螺纹沉孔和所述侧板螺纹盲孔,将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可拆卸的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探测器组件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均设置多个前后板螺纹盲孔,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且在所述顶板前后的边沿上设置多个顶板螺纹沉孔,在所述底板前后的边沿上设置多个底板螺纹沉孔,安装时螺栓从所述顶板的外侧分别穿过该顶板螺纹沉孔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上端面上的所述前后板螺纹盲孔,从所述底板的外侧分别穿过该底板螺纹沉孔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下端面上的所述前后板螺纹盲孔,将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上端与所述顶板的前边和后边固连,将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前边和后边固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探测器组件壳体,其特征在于,靠近多个所述前后板螺纹沉孔,且在多个所述前后板螺纹沉孔的里侧,设置分别连通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内表面左侧和内表面右侧的前后板凹槽;在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左端面和右端面上于多个所述侧板螺纹盲孔的里侧均设置有贯通整个左端面和整个右端面的侧板定位凸台,安装时该侧板定位凸台插进该前后板凹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探测器组件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均设置多个侧板螺纹盲孔,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且在所述顶板左右的边沿上设置多个顶板螺纹沉孔,在所述底板左右的边沿上设置多个底板螺纹沉孔,安装时螺栓从所述顶板的外侧分别穿过该顶板螺纹沉孔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上端面上的所述侧板螺纹盲孔,从所述底板的外侧分别穿过该底板螺纹沉孔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下端面上的所述侧板螺纹盲孔,将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上端与所述顶板的左边和右边,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左边和右边可拆卸固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探测器组件壳体,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下端面上的多个所述前后板螺纹盲孔,且在该多个前后板螺纹盲孔的里侧,设置连通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下端面的前后板凹槽,该前后板凹槽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内表面左侧和内表面右侧上的所述前后板凹槽分别连通;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两端与所述侧板定位凸台相连的侧板凹槽,该侧板凹槽的宽度与所述侧板定位凸台的厚度相同;在所述底板的内表面上靠近多个所述底板螺纹沉孔且在多个所述底板螺纹沉孔的里侧,设置一环形底板定位凸台,安装时所述侧板凹槽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的下端面上的所述前后板凹槽均插进所述底板定位凸台中。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所述的探测器组件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板的内表面上靠近多个所述顶板螺纹沉孔且在多个所述顶板螺纹沉孔的里侧,设置一环形顶板定位凸台,安装时所述顶板定位凸台的外表面与所述前板、所述后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内表面接触。
8.一种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探测器组件壳体,两组非制冷探测器组件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探测器组件壳体里,
两组非制冷探测器组件呈背向设置,每组非制冷探测器组件包含具有两个呈角度设置的且镜头朝外的探测器镜头,
所述探测器组件壳体的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上的每个所述窗口与其相邻的所述探测器镜头平面平行设置。
CN201820008429.9U 2018-01-03 2018-01-03 一种探测器组件壳体及探测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505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08429.9U CN207850542U (zh) 2018-01-03 2018-01-03 一种探测器组件壳体及探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08429.9U CN207850542U (zh) 2018-01-03 2018-01-03 一种探测器组件壳体及探测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50542U true CN207850542U (zh) 2018-09-11

Family

ID=63416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0842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50542U (zh) 2018-01-03 2018-01-03 一种探测器组件壳体及探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505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2343A (zh) * 2021-12-02 2022-03-08 深圳市迪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油烟机的测温模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2343A (zh) * 2021-12-02 2022-03-08 深圳市迪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油烟机的测温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12620B1 (ko) 멀티 비젼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8118499B2 (en) Infrared camera assembly systems and methods
EP3054369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WO2017215009A1 (zh) 一种正反面装配式led显示模组及拼装式led显示屏
CN207850542U (zh) 一种探测器组件壳体及探测器
CN205864572U (zh) 一种可伸缩摄像头
CN204937526U (zh) 360°全景航拍摄影摄像无人机
CN205707397U (zh) 一种云台可拆卸的无人机
DE3726065A1 (de) Kastenwagenkraftfahrzeug mit einer auswerteinrichtung im fahrerhaus, die einer bedienungsperson eine beurteilung eines objektes durch bildschirme und schallwandler erlaubt, wobei speziell die signale einer videokamera zur beurteilung des aufnahmewinkels dient
CN210223397U (zh) 一种立体led显示屏
CN206645037U (zh) 云台快拆机构以及无人机
CN216287383U (zh) 一种模组底壳及显示屏
JPH099184A (ja) マルチビジョン
CN209845492U (zh) 一种可拆卸式不间断电源散热机箱
CN207977187U (zh) 一种拼接式变压器外壳
WO2022041468A1 (zh) 一种巡检无人机
CN220232557U (zh) 一种监控报警装置
CN209544839U (zh) 一种仪表插接式表盘
CN207892296U (zh) Gis专用防尘棚
CN206710788U (zh) 一种投影幕拼接装置
CN205668643U (zh) 航拍支架
EP4145203A1 (en) Replaceable entry module for cables and method
CN205003426U (zh) 一种全景拍摄支架拆卸保护装置
CN108828532A (zh) 一种雷达舱单元及雷达舱
CN205415119U (zh) 安全防护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