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49828U - 集成冷却装置、空调冷却系统以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集成冷却装置、空调冷却系统以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49828U
CN207849828U CN201721768245.4U CN201721768245U CN207849828U CN 207849828 U CN207849828 U CN 207849828U CN 201721768245 U CN201721768245 U CN 201721768245U CN 207849828 U CN207849828 U CN 2078498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refrigerant
oil
segment
cooling se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6824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亚洲
何汝龙
练浩民
齐方成
周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72176824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498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498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498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冷却装置、空调冷却系统以及空调,其中,集成冷却装置包括制冷剂冷却部分、油冷却部分和风机,油冷却部分在高度方向上与制冷剂冷却部分隔开设置。本实用新型集成冷却装置通过将油冷却部分在高度方向上与制冷剂冷却部分隔开设置,避免了制冷剂冷却部分和油冷却部分温度差的影响,使得冷却装置可靠稳定地运行,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

Description

集成冷却装置、空调冷却系统以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冷却装置、空调冷却系统以及空调。
背景技术
在制冷系统中,低温设备往往需要对冷冻油进行冷却,再喷入压缩机中,以便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
现有的常规油冷却器有三种形式:(1)工质冷却(又称虹吸式冷却),利用虹吸式原理,使用系统内的冷媒冷却冷冻油;(2)水冷,单独配置冷却水以及水泵,对冷冻油进行降温;(3)风冷,单独配置翅片式换热器以及冷却风扇,对冷冻油进行空气冷却。
对于风冷,需要额外配置翅片换热器以及冷却风扇。如图1所示,冷凝器a1需要设置相应的冷凝器翅片管换热器a2和冷凝器风扇a3;如图2所示,油冷却器a4需要设置相应的油冷翅片管换热器a5和油冷却风扇a3。这样的方式占用空间大且设计冗余,结构利用率低,不符合现有的简约轻量设计需求。
为了提高利用率,现有技术中采用冷凝器与油冷器共用风机,但这样存在冷媒与冷冻油温度差互相影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成冷却装置和空调冷却系统,能够避免制冷剂冷却部分和油冷却部分温度差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冷却装置,其包括制冷剂冷却部分、油冷却部分和风机,油冷却部分在高度方向上与制冷剂冷却部分隔开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换热翅片,制冷剂冷却部分包括冷凝换热管,油冷却部分包括油冷却管,冷凝换热管的两端口分别为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油冷却管的两端口分别为热油进口和冷油出口,油冷却管和冷凝换热管通过同一组换热翅片安装在一起。
进一步地,制冷剂冷却部分具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油冷却部分具有热油进口和冷油出口,冷媒出口和冷油出口相邻,或者,冷媒进口和热油进口相邻。
进一步地,风机包括冷却风扇,用于对油冷却管和冷凝换热管进行吸风散热。
进一步地,风机包括冷却风扇,用于对油冷却管和冷凝换热管进行吹风散热。
进一步地,制冷剂冷却部分设置在油冷却部分的下方,制冷剂冷却部分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分别为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油冷却部分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分别为冷油出口和热油进口。
进一步地,风机包括设置在油冷却部分上方的冷却风扇,用于对油冷却部分和制冷剂冷却部分进行吸风散热。
进一步地,风机包括设置在制冷剂冷却部分下方的冷却风扇,用于对油冷却部分和制冷剂冷却部分进行吹风散热。
进一步地,制冷剂冷却部分设置在油冷却部分的上方,制冷剂冷却部分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分别为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油冷却部分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分别为冷油出口和热油进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冷却系统,其包括上述的集成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其包括上述的空调冷却系统。
由此,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集成冷却装置通过将油冷却部分在高度方向上与制冷剂冷却部分隔开设置,避免了制冷剂冷却部分和油冷却部分温度差的影响,使得冷却装置可靠稳定地运行,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冷却系统和空调也相应地具有上述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油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集成冷却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集成冷却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分别代表:
1、冷凝换热管;11、冷媒进口;12、冷媒出口;2、油冷却管;21、热油进口;22、冷油出口;3、换热翅片;4、冷却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和带来的技术效果有更进一步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集成冷却装置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集成冷却装置包括制冷剂冷却部分、油冷却部分和风机,油冷却部分在高度方向上与所述制冷剂冷却部分隔开设置。
在该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集成冷却装置通过将油冷却部分在高度方向上与制冷剂冷却部分隔开设置,避免了制冷剂冷却部分和油冷却部分温度差的影响,使得冷却装置可靠稳定地运行,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
在本实用新型集成冷却装置一个具体的或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集成冷却装置还包括换热翅片3,制冷剂冷却部分包括冷凝换热管1,油冷却部分包括油冷却管2,冷凝换热管1的两端口分别为冷媒进口11和冷媒出口12,制冷系统的排气高温冷媒从冷媒进口11进入后被冷凝为液态冷媒从冷媒出口12排出,油冷却管2的两端口分别为热油进口21和冷油出口22,高温冷冻油从热油进口21进入后被冷却到接近环境温度继而从冷油出口22排出,油冷却管2和冷凝换热管1通过同一组换热翅片3安装在一起。
在该优选的实施例中,集成冷却装置采用同一组换热翅片3将油冷却管2和冷凝换热管1安装在一起,实现了风冷式低温制冷设备中的冷凝器与油冷却器集成为一个冷却器,既具有冷媒冷却冷凝的作用,又具有油冷却的作用,既节省了占用的独立空间,使机组尺寸更小,又可以共用同一个风冷散热结构,提高了结构利用率,节省了成本。具体地优选地,如3和图4所示,风机包括作为风冷散热结构的冷却风扇4,用于对油冷却管2和冷凝换热管1进行吸风散热或吹风散热。也就是说油冷却管2和冷凝换热管1共用同一个冷却风扇4实现散热,相较于独立的冷凝器和油冷却器,减少了冷却风扇的设置数量,简化了结构,提高了冷却风扇的利用率。
当然,集成冷却装置采用不同组换热翅片将油冷却管2和冷凝换热管1安装在一起也能避免制冷剂冷却部分和油冷却部分温度差的影响。
其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油冷却管2与冷凝换热管1在高度方向上呈隔开设置,这样可以避免油冷却管2与冷凝换热管1相互影响,提高冷却可靠性。
为了尽可能地保证制冷剂冷却部分对冷媒的冷却可靠性,避免油冷却部分对排出的液态冷媒的影响,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制冷剂冷却部分具有冷媒进口11和冷媒出口12,油冷却部分具有热油进口21和冷油出口22,在本实用新型集成冷却装置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冷媒出口12和冷油出口22相邻,或者,在本实用新型集成冷却装置的第二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冷媒进口11和热油进口21相邻。
由于冷凝换热管1中的冷媒一定是上进下出的,从而将制冷系统的排气高温冷媒冷凝为液态冷媒,在本实用新型集成冷却装置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冷凝换热管1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分别为冷媒进口11和冷媒出口12,油冷却管2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分别为冷油出口22和热油进口21,由系统压差提供动力,从而使得冷冻油下进上出。冷凝换热管1设置在油冷却管2的上方,这样冷媒出口12和冷油出口22相邻,从冷油出口22排出的常温油对从冷媒出口12排出的液态冷媒影响不大,有效防止油冷却管2与冷凝换热管1相互影响。
但是,在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由于从冷油出口22排出的常温油与从冷媒出口12排出的液态冷媒之间还是会存在温差,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常温油对液态冷媒的影响,在本实用新型集成冷却装置的第二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与第一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冷凝换热管1设置在油冷却管2的下方,这样使得冷媒出口12位于最下方,避免了冷媒出口12与冷油出口22相邻,尽可能地避免常温油对液态冷媒的影响,而冷媒进口11和热油进口21相邻不会影响油冷却管2与冷凝换热管1的冷却效果。优选地,如图4所示,冷却风扇4设置在油冷却管2的上方,用于对油冷却管2和冷凝换热管1进行吸风散热。冷却风扇4进行吸风,在换热翅片3内腔形成一定负压,使外界空气透过换热翅片3进入内腔循环,而将冷却风扇4设置在油冷却管2的上方,冷凝换热管1的下方设置底座,外界空气首先与冷凝换热管1底部接触,确保冷凝换热管1的冷却效果,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当然,作为可替代的实施例,冷却风扇可以优选地设置在冷凝换热管1的下方,此时冷却风扇要进行吹风散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冷却系统,其包括上述的集成冷却装置。由于本实用新型集成冷却装置能够节省占用空间和成本,提高结构利用率,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空调冷却系统也具有上述的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其包括上述的集成冷却装置。由于本实用新型集成冷却装置能够节省占用空间和成本,提高结构利用率,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空调也具有上述的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也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的实施例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出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等效替换和变型仍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集成冷却装置,包括制冷剂冷却部分、油冷却部分和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却部分在高度方向上与所述制冷剂冷却部分隔开设置;
其中,所述制冷剂冷却部分包括冷凝换热管(1),所述油冷却部分包括油冷却管(2),所述冷凝换热管(1)的两端口分别为冷媒进口(11)和冷媒出口(12),所述油冷却管(2)的两端口分别为热油进口(21)和冷油出口(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翅片(3),所述油冷却管(2)和所述冷凝换热管(1)通过同一组所述换热翅片(3)安装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出口(12)和所述冷油出口(22)相邻,或者,所述冷媒进口(11)和所述热油进口(21)相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冷却风扇(4),用于对所述油冷却管(2)和所述冷凝换热管(1)进行吸风散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冷却风扇(4),用于对所述油冷却管(2)和所述冷凝换热管(1)进行吹风散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冷却部分设置在所述油冷却部分的下方,所述制冷剂冷却部分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分别为冷媒进口(11)和冷媒出口(12),所述油冷却部分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分别为冷油出口(22)和热油进口(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设置在所述油冷却部分上方的冷却风扇(4),用于对所述油冷却部分和所述制冷剂冷却部分进行吸风散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设置在所述制冷剂冷却部分下方的冷却风扇(4),用于对所述油冷却部分和所述制冷剂冷却部分进行吹风散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冷却部分设置在所述油冷却部分的上方,所述制冷剂冷却部分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分别为冷媒进口(11)和冷媒出口(12),所述油冷却部分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分别为冷油出口(22)和热油进口(21)。
10.一种空调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冷却装置。
11.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冷却系统。
CN201721768245.4U 2017-12-18 2017-12-18 集成冷却装置、空调冷却系统以及空调 Active CN2078498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68245.4U CN207849828U (zh) 2017-12-18 2017-12-18 集成冷却装置、空调冷却系统以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68245.4U CN207849828U (zh) 2017-12-18 2017-12-18 集成冷却装置、空调冷却系统以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49828U true CN207849828U (zh) 2018-09-11

Family

ID=63421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68245.4U Active CN207849828U (zh) 2017-12-18 2017-12-18 集成冷却装置、空调冷却系统以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498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06802A (zh) * 2017-12-18 2018-04-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冷却装置、空调冷却系统以及空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06802A (zh) * 2017-12-18 2018-04-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冷却装置、空调冷却系统以及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0534819A (ja) 補助冷却システム
US9234673B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subcooling circuit
CN108027151A (zh) 便携式空调器
RU2766509C2 (ru) Модульный водяной экономайзер для охладителей с воздушным охлаждением
CN108139088A (zh) 空调
CN210601989U (zh) 移动空调
CN207849828U (zh) 集成冷却装置、空调冷却系统以及空调
CN111183320A (zh) 空气处理系统以及用于形成空气处理单元的方法
CN111615312A (zh) 换热系统
CN102269490B (zh) 冷凝单元过热降温器
CN215260620U (zh) 一种单冷型空调器
CN107906802A (zh) 集成冷却装置、空调冷却系统以及空调
CN206755370U (zh) 一种风管机
CN211204587U (zh) 一种冷藏空间的局部制冷系统
CN21301993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4100636U (zh) 可调节排气温度的复叠式制冷系统及排气冷却装置
CN203100292U (zh) 空调器及其热交换器
TW202033917A (zh) 空調機
CN106705306B (zh) 家用空调器和电冰箱的一体化运行系统
CN206073511U (zh) 一种换热结构、空调及其室内机和室外机
CN205351865U (zh) 一种冷热两用温控机
CN105899898A (zh) 冷却机组
CN114165948B (zh) 换热器组件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6482433A (zh) 风冷分体式制冷设备
CN212901801U (zh) 一种边缘数据中心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