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35153U - 一种监测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监测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35153U
CN207835153U CN201820116516.6U CN201820116516U CN207835153U CN 207835153 U CN207835153 U CN 207835153U CN 201820116516 U CN201820116516 U CN 201820116516U CN 207835153 U CN207835153 U CN 2078351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switch
circuit
control
conn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1651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二东
陈建楚
崔雷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Fengyua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Fengyua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Fengyua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Fengyua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1651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351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35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351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70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nergy generation s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2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using protection elements,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22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s [FACTS] or power factor or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ng or correcting units

Landscapes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测控制系统,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该监测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一个JP柜和监控终端,每个JP柜均包括:控制模块、通信装置、电流电压检测模块、断路器、定位模块和温度传感器。断路器包括:开关、与开关连接的分闸控制电路和与开关连接的合闸控制电路。分闸控制电路、合闸控制电路、通信装置、电流电压检测模块、温度传感器和定位模块均与控制模块连接,通信装置与监控终端耦合。该监测控制系统通过监控终端实时监控每个JP柜的电能质量及运行状态,做到有故障时提前发现;同时每个JP柜的断路器过载跳闸后可自动合闸,从而避免在出现过载情况下需要电工反复至现场手工合闸,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供电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监测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监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JP柜即为适应农村低压配电装置标准化、小型化、户外式的要求而设计的配电变压器综合配电柜;其集配电、计量、保护等功能于一体。为了避免JP柜内的设备出现故障进而短路引发火灾等情形的发生,JP柜都安装有断路器,以保证用电安全。断路器作为用电安全中的重要元器件,其能够在电流超过跳脱设定后自动切断电流。当断路器过载跳闸后,保持分闸状态,需要电工至现场排查故障后,方可合闸,会极大影响电站工作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监测控制系统,以有效地改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测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一个JP柜和监控终端,每个所述JP柜均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部的控制模块、通信装置、电流电压检测模块、断路器、定位模块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断路器包括:开关、与所述开关连接的分闸控制电路和与所述开关连接的合闸控制电路。所述分闸控制电路、所述合闸控制电路、所述通信装置、所述电流电压检测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定位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监控终端耦合。所述电流电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变压器二次测线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并将检测的电流和电压信息传输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出线电缆接头的温度值,并将所述温度值传输给所述控制模块。在所述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时,所述控制模块在所述温度值或电压值或电流值大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分闸控制电路使所述开关从合上状态调整为脱离状态,进而使所述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以及在所述断路器处于所述分闸状态时,所述控制模块在接收到所述监控终端发送的合闸请求时控制所述合闸控制电路使所述开关从所述脱离状态调整为所述合上状态,进而使所述断路器处于所述合闸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JP柜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无功功率补偿电路,所述无功功率补偿电路采用电容器分组投切补偿方式,所述控制模块根据变压器二次测的无功功率选择性的将所述无功功率补偿电路中的电容器投入或切除电网中,从而达到无功补偿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JP柜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防火模块,所述防火模块包括:烟雾感应器和自动灭火装置,所述烟雾感应器和所述自动灭火装置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其中,所述自动灭火装置为干粉灭火器。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分闸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和脱扣器,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脱扣器连接,所述脱扣器与所述开关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整流装置,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装置连接,所述整流装置与所述脱扣器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导通来控制所述脱扣器使所述开关从合上状态调整为脱离状态从而实现所述断路器的开闸。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保护电路,所述第一保护电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用于保护所述第一开关管。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一电容并联,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合闸控制电路包括:第二控制电路和电机,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开关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管和继电器,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公共触点用于与电源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导通来控制所述公共触点与所述常开触点导通,从而驱动所述电机转动使所述开关从所述脱离状态调整为所述合上状态,进而实现所述断路器的合闸。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保护电路,所述第一保护电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用于保护所述第二开关管。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二电容并联,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NB-IoT模块、LoRa模块、WiFi模块、ZigBee模块、3G模块或4G模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监测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一个JP柜和监控终端。每个所述JP柜均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部的控制模块、通信装置、电流电压检测模块、断路器、定位模块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断路器包括:开关、与所述开关连接的分闸控制电路和与所述开关连接的合闸控制电路。所述分闸控制电路、所述合闸控制电路、所述通信装置、所述电流电压检测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定位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监控终端耦合。利用电流电压检测模块对变压器二次测线路中的电压和电流进行采样,以及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线电缆接头处的温度值,以便在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时,控制模块在温度值或电压值或电流值大于预设值时,控制分闸控制电路使开关从合上状态调整为脱离状态,进而使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以保证用电安全;同时,控制模块还将电压、电流、温度以及定位模块获取到的地理位置信息经通信装置发送给监控终端,以便实时监控当前JP柜的电能质量及运行状态,做到有故障时提前发现,提前处理,避免事故扩大;此外,在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时,控制模块在接收到监控终端发送的合闸请求时控制合闸控制电路使开关从脱离状态调整为合上状态,进而使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从而避免在出现过载情况下需要电工反复至现场手工合闸,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供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测控制系统的交互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JP柜的模块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的模块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闸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合闸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JP柜的模块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功补偿控制原理图。
图标:100-监测控制系统;10-JP柜;11-电流电压检测模块;12-温度传感器;13-断路器;131-分闸控制电路;1311-第一控制电路;13111-第一开关管;13112-整流装置;13113-第一保护电路;1312-脱扣器;132-合闸控制电路;1321-第二控制电路;13211-第二开关管;13212-继电器;13213-第二保护电路;1322-电机;133-开关;14-控制模块;15-通信装置;16-定位模块;17-无功功率补偿电路;18-防火模块;181-烟雾感应器;182-自动灭火装置;20-监控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测控制系统100的交互示意图。该监测控制系统100包括:监控终端20和至少一个JP柜10。本实施例中,JP柜1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每个JP柜10通过网路与监控终端20进行数据交互,例如,每个JP柜10将自身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温度信息,位置信息等信息传输给监控终端20,以便管理人员远程查看每个JP柜10的实时数据,知晓每个JP柜10的电能质量及运行状态,做到提前发现,提前处理,避免事故扩大造成更多损失。其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监控终端20可以是但不限于手机或电脑等。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每个JP柜10均包括:箱体(未示出)和设置于箱体内部的控制模块14、通信装置15、电流电压检测模块11、断路器13、定位模块16和温度传感器12。
所述电流电压检测模块11与所述控制模块14连接,用于检测变压器二次测线路(JP柜10内主回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并将检测的电流和电压信息传输给所述控制模块14。进一步地,该电流电压检测模块11包括: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用于检测变压器二次测线路中的电流信息,电压互感器用于检测变压器二次测线路中的电压信息。其中,电流互感器的数量与电网的相数相匹配,例如,当电网为三相4线制时,即A相、B相、C相和N线时,电流互感器的数量为3个,分别检测各相的电流;类似的,电压互感器的数量也与电网的相数相匹配,例如,当电网为三相4线制时,电压互感器的数量为3个,分别检测各相的电压。
所述温度传感器12与所述控制模块14连接,用于检测出线电缆接头的温度值,并将所述温度值传输给所述控制模块14。进一步地,在主母排和出现电缆接头上加装温度传感器12,以实时检测这些部位的温度值。其中,该温度传感器12可以是目前市面上常使用的测温组件,例如,可以选用DS18B20系列的芯片。
所述断路器13与所述控制模块14连接,断路器13作为用电安全中的重要元器件,其能够在电流或电压超过跳脱设定后自动切断电流。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断路器13是具备自动重合闸功能的断路器13,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该断路器13包括:分闸控制电路131、合闸控制电路132和开关133。所述分闸控制电路131和所述合闸控制电路132均与所述开关133连接,通过控制开关133的状态,即实现断路器13的分闸或合闸。
其中,所述分闸控制电路131用于根据控制模块14的控制使所述开关133从合上状态调整为脱离状态从而实现所述断路器13的开闸。如图4所示。该分闸控制电路131包括:第一控制电路1311和脱扣器1312。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1311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14和所述脱扣器1312连接,所述脱扣器1312与所述开关133连接。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1311包括:第一开关管13111、整流装置13112和第一保护电路13113。
所述第一开关管13111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14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13111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装置13112连接,所述整流装置13112与所述脱扣器1312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4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13111的导通来控制所述脱扣器1312使所述开关133从合上状态调整为脱离状态从而实现所述断路器13的开闸。于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优选地,该第一开关管13111为NPN型三极管Q1,所述整流装置13112为整流二极管D1,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控制模块14连接,进一步地,该三极管Q1的基极还通过一限流电阻与控制模块14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整流二极管D1的阳极端连接。此外,所述整流二极管D1的两端与脱扣器1312连接。
其中,为了避免第一开关管13111造成损坏,该第一保护电路13113与所述第一开关管13111的第一端连接,进一步地,该第一保护电路13113与所述第一开关管13111的基极端连接。于本实施例,如图5所示,该第一保护电路13113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阻R1和所述第一电容C1并联,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该第一电容C1能有效防止电压突变,吸收尖峰状态的过电压,而该第一电阻R1能起到阻尼作用,消耗过电压的能量,从而抑制电路的振荡,此外,该第一电阻R1还吸收第一电容C1的电能,防止该第一电容C1的放电电流过大,避免对第一开关管13111造成损伤。
其中,图5中的J1为脱扣器插头用于与脱扣器1312连接。
所述合闸控制电路132用于根据控制模块14的控制使使所述开关133从所述脱离状态调整为所述合上状态,进而实现所述断路器13的合闸。如图6所示。所述合闸控制电路132包括:第二控制电路1321和电机1322。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1321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14和所述电机1322连接,所述电机1322与所述开关133连接,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电路1321包括:第二开关管13211、继电器13212和第二保护电路13213。
所述第二开关管13211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14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13211的第二端与所述继电器13212的线圈连接,所述继电器13212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电机1322连接,所述继电器13212的公共触点用于与电源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4通过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13211的导通来控制所述公共触点与所述常开触点导通,从而驱动所述电机1322转动使所述开关133从所述脱离状态调整为所述合上状态,进而实现所述断路器13的合闸。于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优选地,该第二开关管13211为NPN型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控制模块14连接,进一步地,该三极管Q2的基极还通过一限流电阻与控制模块14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继电器13212的线圈连接。
其中,为了避免第二开关管13211造成损坏,该第二保护电路13213与所述第二开关管13211的第一端连接,进一步地,该第二保护电路13213与所述第二开关管13211的基极端连接。于本实施例,如图7所示,该第二保护电路13213包括:第二电阻R2和第二电容C2,其原理与第一保护电路13113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累赘。
其中,图7中的J2为电机插头,用于与电机1322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14还分别与通信装置15和定位模块16连接,该控制模块14用于将定位模块16传输的位置信息、温度传感器12传输的温度信息以及电流电压检测模块11传输的电压和电流信息通过通信装置15发送给监控终端20,以便监控终端20可以根据获取到的电压及电流信息,计算出与之对应的JP柜10的实时有功、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无功电量等数据;进而以这些数据为依据去控制对应的JP柜10的运行状态和调整JP柜10的电能质。此外,在所述断路器13处于合闸状态时,所述控制模块14在所述温度值或电压值或电流值大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分闸控制电路131使所述开关133从合上状态调整为脱离状态,进而使所述断路器13处于分闸状态;以及在所述断路器13处于所述分闸状态时,所述控制模块14在接收到所述监控终端20发送的合闸请求时控制所述合闸控制电路132使所述开关133从所述脱离状态调整为所述合上状态,进而使所述断路器13处于所述合闸状态。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采集变压器二次侧各相的电压以及电流而获得有功、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无功电量等数据也可以是由控制模块14来实现,即控制模块14根据变压器二次侧各相的电压以及电流信息,计算出JP柜10的有功、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无功电量等数据,然后在将计算得到的数据通过通信装置15传输给监控终端20。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14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上述的控制模块14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控制模块14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于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该控制模块14可以是STM32系列的处理器,例如STM32F103C8T6、STM32F103VET6等型号。
所述通信装置15用于实现控制模块14与监控终端20的通信,进一步地,该通信装置15可以将控制模块14传输的电压、电流、温度、位置等信息传输给控制终端;同时也可以将控制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例如合闸指令发送给控制模块14。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该通信装置15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NB-IoT模块、LoRa模块、WiFi模块、ZigBee模块、3G模块、4G模块或其他具备无线传输功能的器件。例如,选用SIM6320C、CEM631、CEM600、WIDEM8800、FWP103、K3G、WM9881等型号的3G模块。
为了实现定位,该JP柜10还包括定位模块16,该定位模块16用于实时将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信息传输给控制模块14。该定位模块16可以是基于GPS定位系统的定位仪,可以是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仪。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每个JP柜10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无功功率补偿电路17和防火模块18,即每个JP柜10均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部的控制模块14、通信装置15、电流电压检测模块11、断路器13、定位模块16、温度传感器12无功功率补偿电路17和防火模块18。
为了避免累赘,下面只针对不同的部分进行描述,本实施例中,所述无功功率补偿电路17与所述控制模块14连接,该无功功率补偿电路17采用电容器分组投切补偿方式,采用投切开关133来实现循环投切,先投先切,通过采集变压器二次侧的电压和电流而计算出的无功功率、有功功率和/或功率因素作为控制无功功率补偿电路17的电容器投切的判断依据。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在变压器二次侧分别采样各相电流、电压送入控制模块14进行计算,以得到变压器二次测各相的有功、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无功电量等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在所计算的无功功率低于预设值时,对每相进行电容器的分组投切控制,即所述控制模块14根据变压器二次测的无功功率选择性的将所述无功功率补偿电路17中的1至n组电容器投入或切除电网中,从而达到无功补偿的目的。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是:把具有容性负荷的装置与感性负荷的装置并联接在同一电路中,能量在这两种负荷之间相互交换。这样感性负荷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可以由容性负荷输出的无功功率就地补偿,而不再需要远距离输送补偿。
所述防火模块18与所述控制模块14连接,用于当JP柜10中发生火灾时,及时灭火,避免灾情进一步扩大。进一步地,该防火模块18包括:烟雾感应器181和自动灭火装置182。
所述烟雾感应器181与所述控制模块14连接,用于实时检测JP柜10的烟雾浓度信息。该烟雾感应器181可以是目前市面上常使用的具备烟雾感应功能的器件,例如,HIS-07或NIS-07型烟雾传感器。
所述自动灭火装置182与所述控制模块14连接,用于根据控制模块14的控制进行灭火。进一步地,在控制模块14判断出当前JP柜10内的烟雾浓度大于预设值时,控制自动灭火装置182启动,同时,控制模块14将当前烟雾浓度信息以及预设的报警信息经通信装置15发送给监控终端20,以便工作人员检查线路损坏情况以及打扫箱体内的干粉,假如在灭火不成功时,也能及时发现异常,实施第二轮灭火。此外,在控制模块14判断出当前JP柜10内的烟雾浓度大于预设值时,控制模块14控制断路器13处于分闸状态。其中,所述自动灭火装置182为干粉灭火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JP柜和监控终端,每个所述JP柜均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部的控制模块、通信装置、电流电压检测模块、断路器、定位模块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断路器包括:开关、与所述开关连接的分闸控制电路和与所述开关连接的合闸控制电路;所述分闸控制电路、所述合闸控制电路、所述通信装置、所述电流电压检测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定位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监控终端耦合;
所述电流电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变压器二次测线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并将检测的电流和电压信息传输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出线电缆接头的温度值,并将所述温度值传输给所述控制模块;
在所述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时,所述控制模块在所述温度值或电压值或电流值大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分闸控制电路使所述开关从合上状态调整为脱离状态,进而使所述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以及在所述断路器处于所述分闸状态时,所述控制模块在接收到所述监控终端发送的合闸请求时控制所述合闸控制电路使所述开关从所述脱离状态调整为所述合上状态,进而使所述断路器处于所述合闸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JP柜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无功功率补偿电路,所述无功功率补偿电路采用电容器分组投切补偿方式,所述控制模块根据变压器二次测的无功功率选择性的将所述无功功率补偿电路中的电容器投入或切除电网中,从而达到无功补偿的目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JP柜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防火模块,所述防火模块包括:烟雾感应器和自动灭火装置,所述烟雾感应器和所述自动灭火装置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其中,所述自动灭火装置为干粉灭火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闸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和脱扣器,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脱扣器连接,所述脱扣器与所述开关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整流装置,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装置连接,所述整流装置与所述脱扣器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导通来控制所述脱扣器使所述开关从合上状态调整为脱离状态从而实现所述断路器的开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保护电路,所述第一保护电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用于保护所述第一开关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一电容并联,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闸控制电路包括:第二控制电路和电机,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开关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管和继电器,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公共触点用于与电源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导通来控制所述公共触点与所述常开触点导通,从而驱动所述电机转动使所述开关从所述脱离状态调整为所述合上状态,进而实现所述断路器的合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保护电路,所述第一保护电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用于保护所述第二开关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二电容并联,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NB-IoT模块、LoRa模块、WiFi模块、ZigBee模块、3G模块或4G模块。
CN201820116516.6U 2018-01-23 2018-01-23 一种监测控制系统 Active CN2078351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16516.6U CN207835153U (zh) 2018-01-23 2018-01-23 一种监测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16516.6U CN207835153U (zh) 2018-01-23 2018-01-23 一种监测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35153U true CN207835153U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94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16516.6U Active CN207835153U (zh) 2018-01-23 2018-01-23 一种监测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3515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2411A (zh) * 2018-01-23 2018-05-29 河南丰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监测控制系统
CN109066596A (zh) * 2018-09-20 2018-12-21 哈尔滨理工大学 可调节电机工作状态的电机电路保护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12290548A (zh) * 2020-11-06 2021-01-29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用于农配网交流融冰的配电变压器自动分合闸装置
CN113452140A (zh) * 2021-05-31 2021-09-28 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 发电电动机出口断路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2411A (zh) * 2018-01-23 2018-05-29 河南丰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监测控制系统
CN109066596A (zh) * 2018-09-20 2018-12-21 哈尔滨理工大学 可调节电机工作状态的电机电路保护器及其工作方法
CN112290548A (zh) * 2020-11-06 2021-01-29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用于农配网交流融冰的配电变压器自动分合闸装置
CN113452140A (zh) * 2021-05-31 2021-09-28 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 发电电动机出口断路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35153U (zh) 一种监测控制系统
CN108092411A (zh) 一种监测控制系统
CN104076243B (zh) 一种小电流接地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检测指示方法与设备
CN204442008U (zh) 一种智能型低压综合配电柜
CN203422438U (zh) 配电网架空线路实时监测及故障定位系统
CN203553628U (zh) 一种基站用智能电源箱
CN105988064B (zh) 可定位故障点的功能表及其对故障点位置定位的方法
CN101860007B (zh) 远程智能剩余电流监控保护系统
CN208571394U (zh) 一种基于智能控制器的光伏发电用箱式变电站
CN109274182A (zh) 直流电源远程一体化监测平台
CN102624090B (zh) 基于电子式互感器的智能高压配电开关
CN111289831A (zh) 一种配电线路末端感知终端和线路状态监测方法
CN209027683U (zh) 一种高压开关柜内设备温度监控装置、设备及其系统
CN202535162U (zh) 基于电子式互感器的智能高压配电开关
CN207719893U (zh) 一种智能前端采集测控装置
CN102856879A (zh) 智能电网保护式费控计量装置
CN206977038U (zh) 一种集成接地选线功能的线路保护测控装置
KR20180096357A (ko) IoT 기반 이동통신용 스마트 분전반 제어 장치
CN102142675A (zh) 智能数字继电保护装置
CN102074994A (zh) 一种直流系统充电装置
CN204271609U (zh) 10kV智能用户分界开关控制器
CN110716136B (zh) 一种跌落式熔断器的监测方法
CN107942263A (zh) 一种飞行器测控电源的实时监测装置
CN106602522A (zh) 一种电压互感器并列装置及其自动并列控制逻辑
CN102694376A (zh) Hp-9030配网接地及短路故障隔离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