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23958U - 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23958U
CN207823958U CN201721927865.8U CN201721927865U CN207823958U CN 207823958 U CN207823958 U CN 207823958U CN 201721927865 U CN201721927865 U CN 201721927865U CN 207823958 U CN207823958 U CN 207823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ser
continuous
printing device
pulse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92786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业
戚文军
朱昊威
徐卡里
胡高峰
牛留辉
高文华
李水生
曹星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anbang 3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anbang 3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anbang 3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anbang 3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92786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23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23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23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Laser Beam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包括:成型工作台,设置在成型工作室内;铺粉装置,用于在所述成型工作台铺设粉末;光纤激光器,包括依次设置的连续激光种子源和脉冲激光种子源、光纤耦合器及光纤放大器,所述连续激光种子源和脉冲激光种子源输出的光束经过光纤耦合器及光纤放大器后输出连续激光或脉冲激光;激光控制模块,与所述光纤激光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光纤激光器输出连续激光或脉冲激光;扫描振镜,用于将所述连续激光或脉冲激光通过扫描振镜聚焦在铺设粉末的成型工作台,其中:所述连续激光用于对所述铺设粉末的成型工作台扫描成型,所述脉冲激光用于对打印成形件边缘进行精密加工。所述3D打印装置稳定性高,成本低。

Description

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激光3D打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选区激光熔化3D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是目前金属3D打印技术中成形精度最高的成形方法,SLM技术是利用高密度激光斑点在具有保护气氛的箱体里进行的二维图形的快速扫描,使熔化的金属粉末材料凝固成20μm-30μm的薄层,并逐层堆积打印出精密的3D成形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行业的精密零部件、植入器件制造。尽管SLM打印精度可达到0.05mm-0.02mm,但受制于粉末粒度,激光聚焦光斑尺寸、逐层打印等材料与工艺因数,SLM技术成形零部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仍然无法满足高精密零部件的精度要求。
脉冲光纤激光器具有高稳定性、低成本、高峰值功率等优势,采用这种超快脉冲激光器加工脆硬、超薄材料,割口光滑(粗糙度Ra<1.0μm)无热损伤,属于冷加工,是目前材料微加工领域出现的“颠覆性技术”。然而,目前国外进口的皮秒固体脉冲激光器价格昂贵,系统复杂,稳定性差,根本无法应用于SLM快速成形的精密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可满足高稳定性、低成本的要求。
一种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包括:成型工作台,设置在成型工作室内;铺粉装置,用于在所述成型工作台铺设粉末;光纤激光器,包括依次设置的连续激光种子源和脉冲激光种子源、光纤耦合器及光纤放大器,所述连续激光种子源和脉冲激光种子源输出的光束经过光纤耦合器及光纤放大器后输出连续激光或脉冲激光;激光控制模块,与所述光纤激光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光纤激光器输出连续激光或脉冲激光;扫描振镜,用于将所述光纤激光器输出的连续激光或脉冲激光通过扫描振镜聚焦在铺设粉末的成型工作台,其中:所述连续激光用于对所述铺设粉末的成型工作台扫描成型,所述脉冲激光用于对打印成形件边缘进行精密加工。
进一步地,激光束的光斑尺寸可以通过光束直径调节器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扫描振镜的扫描速度为0~10000mm/s,优选为200-5000mm/s,扫描间距为40μm-70μm。
进一步地,所述连续激光的波长为1.06μm,光斑尺寸为30μm-200μm、功率为40W-2000W;及/或
所述脉冲激光的脉冲宽度为200ps~0.4ps,光斑尺寸为30μm-100μm,脉冲峰值功率大于100KW。
进一步地,所述连续激光成形的粉末厚度为20μm-80μm,脉冲激光对已成形轮廓的加工为5μm-60μm。
进一步地,所述成型工作室为封闭密封腔,其内为真空或充盈预定浓度的惰性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还包括:抽真空装置,用于对所述成型工作室抽真空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还包括:气体供应装置,用于向所述成型工作室内充入惰性气体。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还包括:气体循环净化装置,用于对所述成型工作台内的气体进行循环净化及氧浓度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成型工作室上设置有激光入射窗,所述扫描振镜对应所述激光入射窗设置以使得所述激光经所述扫描振镜聚焦后经所述激光入射窗入射在所述成型工作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铺粉装置设置在所述成型工作室内,包括铺粉缸及铺粉件,所述铺粉缸用于将所述粉末推送至与所述成型工作台大致平齐的位置,所述铺粉件用于将所述粉末铺设至所述成型工作台。
所述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及其打印方法采用高稳定性的光纤激光器分别发出连续激光和脉冲激光,仅一台光纤激光器即可实现成型及精加工,稳定性高,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的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 1000
成型工作室 1
激光入射窗 10
成型工作台 2
成形缸 21
成形缸基台 210
成形缸升降杆 212
工作平台 22
铺粉装置 3
铺粉缸 31
铺粉缸基台 310
铺粉缸升降杆 312
铺粉件 32
气体控制系统 4
气体供应装置 40
抽真空装置 41
气体循环净化装置 42
光纤激光器 5
连续激光种子源 51
脉冲激光种子源 52
光纤耦合器 53
光纤放大器 54
扫描振镜 7
激光控制模块 9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以下所描述的系统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所述模块或电路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系统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同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1000。所述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1000包括,成型工作室1、成型工作台2、铺粉装置3、气体控制系统4、光纤激光器5、扫描振镜7、激光控制模块9。其中所述成型工作室1为封闭密封腔,其内为真空或充盈预定浓度的惰性气体。优选地,所述成型工作室1内的氧气浓度<100ppm,以避免对金属粉末或成型件的氧化损害。所述成型工作室1大致呈方形,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成型工作室1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任意适宜的形状,例如圆形等。
所述成型工作台2设置于所述成型工作室1内,所述成型工作台2包括成形缸21及设置在所述成形缸21上的工作平台22。所述成形缸21用于在垂直于所述工作平台22的方向推送所述工作平台22,以便能形成多层打印结构。所述工作平台22大致水平设置。所述成形缸21包括成形缸基台210及设置在所述成形缸基台210及所述工作平台22之间的成形升降杆2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形缸基台210可为方形或圆形不锈钢板,所述成形缸升降杆212可为活塞。所述成形缸基台210能在所述成形缸升降杆212的驱动下沿大致垂直于所述工作平台22的方向移动。
所述铺粉装置3用于在所述工作平台22上铺设预定厚度的粉末。在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铺粉装置3设置在所述成型工作室1内,包括铺粉缸31及铺粉件32。所述铺粉缸31用于将所述粉末推送至与所述工作平台大致平齐的位置,所述铺粉件32用于将所述粉末铺设至所述工作平台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铺粉件32可为刮刀或铺粉辊。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铺粉缸31也可不设置在图所示的位置,只要能将所述粉末推送至与所述工作平台22大致平行的位置即可。例如,所述铺粉缸31可以设置在所述成型工作室的旁边或上方,所述粉末相应地从所述成型工作室的侧边或上方输送至与所述工作平台22大致平行的位置,再由所述铺粉件32将所述粉末均匀地铺设至所述工作平台22即可。所述铺粉件32的位置设置在与所述工作平台22大致平行的平台上,位置与铺粉缸3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铺粉缸31的粉末输出口正好位于所述铺粉件32的附近,以便于所述铺粉件32将从所述粉末输出口输出的粉末铺设至所述工作平台22。所述铺粉缸31结构可类似于所述成形缸21,包括铺粉缸基台310及设置在所述铺粉缸基台310一端的铺粉缸升降杆312,所述粉末设置于所述铺粉缸基台310远离所述成形缸基台210的一侧。所述铺粉缸基台310能够在所述铺粉缸升降杆312的驱动下沿大致垂直于所述工作平台的方向移动,以推送所述粉末从所述粉末输出口输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铺粉缸基台310可为方形或圆形不锈钢板,所述铺粉缸升降杆312可为活塞。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成形缸21和所述铺粉缸31均可与一控制系统相连接,以根据打印需要精确控制所述工作平台22的高度及所述粉末的厚度。
所述气体控制系统4用于控制所述成型工作室1内的气体。所述气体控制系统4包括气体供应装置40、抽真空装置41及气体循环净化装置42。所述气体供应装置40用于向所述成型工作室1内充入惰性气体。所述抽真空装置41用于对所述成型工作室进行抽真空处理。所述气体循环净化装置42用于对所述成型工作室内的气体进行循环净化。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1000是在封闭的氩气保护气氛中进行,通过所述气体循环净化装置42,可使所述成型工作室1内的氧浓度控制在100ppm以下。
所述光纤激光器5包括连续激光种子源51、脉冲激光种子源52、光纤耦合器53及光纤放大器54。其中所述连续激光种子源51与所述脉冲激光种子源52均与所述光纤耦合器53相连接,用于对所述连续激光种子源51和所述脉冲激光种子源52发出的激光进行光耦合。所述光纤放大器54用于对所述光纤耦合器53输出的激光进行放大处理,以输出满足预定参数条件的激光。其中所述光纤激光器5输出的连续激光的波长可为1.01μm、1.02μm、1.03μm、1.04μm、1.05μm、1.06μm、1.01μm-1.08μm或其他任意适宜的波长;功率可为40W-50W、40W-60W、40W-70W、40W-80W、40W-90W、40W-100W、40W-450W、450W-2000W、40W-2000W等或其他任意适宜的功率;光斑直径可为40μm、50μm、60μm、70μm、80μm、60μm-70μm、50μm-200μm或其他任意适宜的值。所述光纤激光器5输出的脉冲激光的脉冲宽度为200ps-1ps,脉冲峰值功率大于100KW,光斑尺寸可为10μm-20μm、10μm-30μm、10μm-40μm、10μm-50μm、10μm-60μm、20μm-60μm、30μm-60μm、40μm-60μm、50μm-60μm。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光纤激光器5的光路中可增设光束直径调节器,用于对输出的激光的光斑尺寸进行调节,以使得输出的光斑大小更加符合预期。
所述扫描振镜7用于将所述光纤激光器5输出的激光反射聚焦在所述工作平台22上,通过所述扫描振镜7的扫描,使得所述光纤激光器5输出的激光以预定路径投射在所述工作平台22上,从而在所述工作平台22的粉末层上打印出预设的图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扫描振镜7的扫描速度为0~10000mm/s,例如200mm/s、300mm/s、400mm/s、500mm/s、600mm/s、700mm/s、800mm/s、900mm/s、1000mm/s、2000mm/s、3000mm/s、4000mm/s、5000mm/s,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扫描振镜7的扫描速度也不限于上所述的范围,还可以是其他任意适宜的值,所述扫描振镜7的扫描速度可根据打印具体需求进行适当设置。所述扫描振镜7的扫描间距为40μm、45μm、50μm、55μm、60μm、65μm、70μm、或40μm-70μm,或其他任意适宜的间距值,所述扫描振镜7的扫描间距可根据打印具体需求进行适当设置。
所述激光控制模块9用于控制所述光纤激光器5,以使得所述光纤激光器5输出满足预定参数的激光。
所述光纤激光器5及所述扫描振镜7设置在所述成型工作室1的上方,在所述成型工作室上对应于所述扫描振镜7的扫描范围处设置有激光入射窗10,所述激光入射窗10处可由透明材质覆盖,例如透明玻璃等。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1000进行3D打印的方法步骤如下:
首先,建立待生成实体工件的3D模型,将三维零件进行二维离散,形成片层数据,按照已生成的片层数据规划成形的激光扫描路径,所述激光扫描路径包括层数、每层的厚度、每层的横截面层状数据及各层扫描路径。
接着,将所述成型工作室1通过所述抽真空装置41抽真空处理,然后通过所述气体供应装置40充入预定浓度的惰性气体,以使得所述成型工作室1内的氧气浓度小于100ppm。
接着,利用所述铺粉装置3在所述工作平台22上铺设预定厚度的粉末,所述粉末的厚度可为20μm-30μm、20μm-40μm、20μm-50μm、20μm-60μm、20μm-70μm、20μm-80μm或其他任意适宜的厚度。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粉末的厚度可根据所述每层的厚度进行具体设置。
再接着,控制所述光纤激光器5输出的满足预订参数条件的连续激光(波长1.06μm,功率40W-2000W,光斑直径30μm-200μm),所述扫描振镜7以预设的工作参数(扫描速度200-5000mm/s,扫描间距40μm-70μm)将所述激光扫描反射至所述工作平台22,按照预定的打印程序,完成三维模型一层横截面的打印。
然后,再控制所述光纤激光器5输出满足预定参数条件的皮秒级脉冲激光(脉冲宽度200ps-0.4ps,光斑尺寸30μm-100μm,脉冲峰值功率大于100KW),所述扫描振镜7以预设的打印程序将所述脉冲激光投射至所述工作平台22,完成已生成横截面轮廓边缘的精密微加工,提高轮廓边缘的精密度。
接着,完成一薄层精密微加工后,所述工作平台22在所述成形缸升降杆312的作用下下降一个薄层厚度,接着进行下一层三维模型横截面的打印,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生成实体工件。所述三维模型的每一层横截面厚度可为20μm-30μm、20μm-40μm、20μm-50μm、20μm-60μm、20μm-70μm、20μm-80μm或其他任意适宜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打印方法还包括:在上述打印过程中,每隔预定时段检测所述成型工作室内的氧浓度,当氧浓度达到或超过预设值时补充惰性气体以控制氧浓度低于所述预设值(例如100pp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打印方法还包括:在上述打印过程中,每隔预定时段利用所述气体循环净化装置42对所述成型工作室内的气体进行循环净化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打印方法的实施例中,是每个横截面都要先采用连续激光打印,然后用脉冲激光进行精密加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横截面分别采用连续激光打印,然后再采用脉冲激光对已成型的包括该多个横截面的轮廓进行精加工。
如下以具体的打印实例来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利用计算机设计建立实体零件的3D模型,将三维零件进行二维离散,形成片层数据,按照已生成的片层数据生成每层厚度为20μm的横截面层状数据和各层扫描路径程序。
将CoCrMo合金粉末均匀置于铺粉装置3内,通过所述铺粉缸31将所述铺粉装置3内的粉末输送至与所述工作平台22大致平齐的位置,再通过所述铺粉件32把所述铺粉缸31输送的粉末铺设至所述工作平台22,在其表面铺一薄层。
设置3D打印工艺参数为:功率45W,扫描速度250mm/s,光斑直径60μm,扫描间距70μm,成型工作室内氧浓度<100ppm。
启动打印程序,所述光纤激光器5由所述激光控制模块9控制输出连续激光,按照设定好的扫描程序进行第一层截面图形的打印,第一层打印完成后,待脉冲激光进行精密加工后,再开始进行第二层横截面图形打印。
完成一层打印后,在所述激光控制模块9的控制下,所述光纤激光器5由所述激光控制模块9控制输出脉冲激光,按照设定好的成形件轮廓扫描程序进行第一层截面轮廓的精密加工,加工参数为:激光脉冲宽度10皮秒,峰值功率大于100KW,扫描速度2500mm/s。
上述过程循环进行,直至所有横截面打印完毕,得到精密的打印成形制件。
所述三维模型的每一层横截面厚度为20μm,经连续/脉冲光纤激光加工后的成形制件表面粗糙度由Ra4.86μm降至Ra1.0μm,制件精度0.0045mm。
实施例2
利用计算机设计建立实体零件的3D模型,将三维零件进行二维离散,形成片层数据,按照已生成的片层数据生成每层厚度为20μm的横截面层状数据和各层扫描路径程序。
将Ti合金属粉末均匀置于铺粉装置3内,通过所述铺粉缸31将所述铺粉装置3内的粉末输送至与所述工作平台22大致平齐的位置,再通过所述铺粉件32把所述铺粉缸31输送的粉末铺设至所述工作平台22,在其表面铺一薄层。
设置3D打印工艺参数为:功率450W,扫描速度2500mm/s,光斑直径60μm,扫描间距70μm,成型工作室内氧浓度<100ppm。
所述光纤激光器5由所述激光控制模块9控制输出连续激光,按照设定好的扫描程序进行第一层截面图形的打印,第一层打印完成后,待脉冲激光进行精密加工后,再开始进行第二层横截面图形打印。
完成一层打印后,在所述激光控制模块9的控制下,所述光纤激光器5由所述激光控制模块9控制输出脉冲激光,按照设定好的成形件轮廓扫描程序进行第一层截面轮廓的精密加工,加工参数为:激光脉冲宽度10ps,峰值功率大于100KW,扫描速度3000mm/s。
上述过程循环进行,直至所有横截面打印完毕,得到精密的打印成形制件。
所述三维模型的每一层横截面厚度为20μm,经连续/脉冲光纤激光加工后的成形制件表面粗糙度由Ra4.86μm降至Ra1.0μm,制件精度0.0045mm。
实施例3:
利用计算机设计建立实体零件的3D模型,将三维零件进行二维离散,形成片层数据,按照已生成的片层数据生成每层厚度为20μm的横截面层状数据和各层扫描路径程序。
将Ti合金/ZrO2复合粉末均匀置于铺粉装置3内,通过所述铺粉缸31将所述铺粉装置3内的粉末输送至与所述工作平台22大致平齐的位置,再通过所述铺粉件32把所述铺粉缸31输送的粉末铺设至所述工作平台22,在其表面铺一薄层。
设置3D打印工艺参数为:功率450W,扫描速度2300mm/s,光斑直径60μm,扫描间距70μm,成型工作室内氧浓度<100ppm。
所述光纤激光器5由所述激光控制模块9控制输出连续激光,按照设定好的扫描程序进行第一层截面图形的打印,第一层打印完成后,待脉冲激光进行精密加工后,再开始进行第二层横截面图形打印。
完成一层打印后,在所述激光控制模块9的控制下,所述光纤激光器5由所述激光控制模块9控制输出脉冲激光,按照设定好的成形件轮廓扫描程序进行第一层截面轮廓的精密加工,加工参数为:激光脉冲宽度10ps,峰值功率大于100KW,扫描速度3000mm/s。
上述过程循环进行,直至所有横截面打印完毕,得到精密的打印成形制件。
所述三维模型的每一层横截面厚度为20μm,经连续/脉冲光纤激光加工后的成形制件表面粗糙度由Ra4.86μm降至Ra1.0μm,制件精度0.0045mm。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及其打印方法利用连续激光进行SLM逐层打印,利用脉冲激光对成形的薄层轮廓进行精密加工。由于皮秒级脉冲激光的光束斑点小(可小于10μm)加工割口光滑(Ra1.0μm),可大幅提高成形件打印精度,扩大增材制造的应用范围。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方法可大幅度提高打印成形件的表面精密度至0.005mm以上。而且打印系统简单,可靠性高,稳定性好,两束激光交替扫描完成成形打印和精密加工,进一步扩展了金属3D打印在健康医疗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另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包括:
成型工作台,设置在成型工作室内;
铺粉装置,用于在所述成型工作台铺设粉末;
光纤激光器,所述光纤激光器包括依次设置的连续激光种子源和脉冲激光种子源、光纤耦合器及光纤放大器,所述连续激光种子源和脉冲激光种子源输出的光束经过光纤耦合器及光纤放大器后输出连续激光或脉冲激光;
激光控制模块,所述激光控制模块与所述光纤激光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光纤激光器输出连续激光或脉冲激光;
扫描振镜,所述扫描振镜用于将所述光纤激光器输出的连续激光或脉冲激光通过扫描振镜聚焦在铺设粉末的成型工作台,其中:
所述连续激光用于对所述铺设粉末的成型工作台扫描成型,所述脉冲激光用于对打印成形件边缘进行精密加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振镜的扫描速度为0~10000mm/s,扫描间距为40μm-7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激光的波长为1.06μm,光斑尺寸为30μm-200μm、功率为40W-2000W;及/或
所述脉冲激光的脉冲宽度为200ps~0.4ps,光斑尺寸为30μm-100μm,脉冲峰值功率大于100KW。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激光成形的粉末厚度为20μm-80μm,脉冲激光对已成形轮廓的加工为5μm-60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工作室为封闭密封腔,其内为真空或充盈预定浓度的惰性气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还包括:
抽真空装置,用于对所述成型工作室抽真空处理。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还包括:气体供应装置,用于向所述成型工作室内充入惰性气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还包括:
气体循环净化装置,用于对所述成型工作台内的气体进行循环净化及氧浓度控制。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工作室上设置有激光入射窗,所述扫描振镜对应所述激光入射窗设置以使得所述激光经所述扫描振镜聚焦后经所述激光入射窗入射在所述成型工作台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铺粉装置设置在所述成型工作室内,包括铺粉缸及铺粉件,所述铺粉缸用于将所述粉末推送至与所述成型工作台大致平齐的位置,所述铺粉件用于将所述粉末铺设至所述成型工作台。
CN201721927865.8U 2017-12-29 2017-12-29 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 Active CN207823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7865.8U CN207823958U (zh) 2017-12-29 2017-12-29 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7865.8U CN207823958U (zh) 2017-12-29 2017-12-29 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23958U true CN207823958U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91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927865.8U Active CN207823958U (zh) 2017-12-29 2017-12-29 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239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3928A (zh) * 2018-12-29 2019-03-26 广东汉邦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熔化成形方法及3d打印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3928A (zh) * 2018-12-29 2019-03-26 广东汉邦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熔化成形方法及3d打印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15281A (zh) 3d打印装置及其打印方法
CN108161006B (zh) 3d打印方法、打印装置及应用该3d打印方法的微反应器
US9221100B2 (en) Optical irradiation unit for a plant for producing workpieces by irradiation of powder layers with laser radiation
DE19953000C2 (de)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schnellen Herstellung von Körpern
JP2020505251A (ja) 電子ビーム選択的溶融と電子ビーム切断とを組み合わせた積層造形装置
CN109926584B (zh) 一种增材制造和表面抛光同步加工方法及装置
CN105252145B (zh) 一种金属薄板叠加制造复杂形状零件的方法和设备
CN108015280A (zh) 口腔器件的3d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JP2019044210A (ja) 積層造形装置および積層造形物の製造方法
CN109128533B (zh) 一种流体辅助超快激光加工锥度可调微孔的方法
EP2292357A1 (en) Ceramic or glass-ceramic article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such article
RU2550670C2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металлического изделия лазерным цикличным нанесением порошков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и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207823957U (zh) 3d打印装置
CN106827527A (zh) 三维造型物的制造方法
JP2022169542A (ja) 多軸加工ツール、これを制御する方法及び関連する構成
RU2393056C1 (ru) Способ спекания деталей из порошков
CN107999755A (zh) 模具的3d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Bi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he direct laser metallic powder deposition process via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CN108213424A (zh) 生物植入体的3d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CN207823960U (zh) 口腔器件的3d打印装置
US20210138587A1 (en) Three-dimensional shaped article producing powder, three-dimensional shaped article producing composition,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three-dimensional shaped article
CN207823958U (zh) 基于连续脉冲激光的3d打印装置
CN109513928A (zh) 激光熔化成形方法及3d打印装置
JP2022542690A (ja) 板状または管状のワークピースをビーム加工するための方法
CN208164310U (zh) 3d打印的温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