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13450U - 一种居家智能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居家智能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13450U
CN207813450U CN201721655089.0U CN201721655089U CN207813450U CN 207813450 U CN207813450 U CN 207813450U CN 201721655089 U CN201721655089 U CN 201721655089U CN 207813450 U CN207813450 U CN 2078134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signal
circuit
receive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5508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汉明
俞阳阳
蒋博任
张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Bo Bo Door And Window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Bo Bo Door And Window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Bo Bo Door And Window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Bo Bo Door And Window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5508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134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134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134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30Semiconductor lamps, e.g. solid state lamps [SSL]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or organic LED [OL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居家智能门,解决了天气昏暗,就会导致家里或者家门口的光线昏暗,此时,需要人工将开关进行打开,从而进行照明,使用起来不方便,不够智能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门板上远离与门板枢接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输出红外发射信号的红外发射装置,门板上远离与门框枢接的一侧设置有红外接收装置,还包括红外控制装置、照明装置;门板上设置有供红外发射装置安装的第一安装槽,门框上设置有供红外接收装置安装的第二安装槽;当门打开时,红外接收装置不能接收到红外发射信号,照明装置以以实现照明;反之,不照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居家智能门,当门打开时,就能照明装置进行照明,更加智能,更加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居家智能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特别涉及一种居家智能门。
背景技术
门是指建筑物的出入口或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门是分割有限空间的一种实体,它的作用是可以连接和关闭两个或多个空间的出入口。
当人们进出门的时候,一旦天气昏暗,就会导致家里或者家门口的光线昏暗,此时,需要人工将开关进行打开,从而进行照明,使用起来不方便,不够智能,还有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种居家智能门,当门打开时,就能照明装置进行照明,更加智能,更加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居家智能门,包括门框与门框枢接的门板,所述门板上远离与门板枢接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输出红外发射信号的红外发射装置,所述门板上远离与门框枢接的一侧设置有耦接于红外发射装置以接收红外发射信号并输出红外接收信号的红外接收装置,还包括耦接于红外接收装置以接收红外接收信号并输出红外控制信号的红外控制装置、耦接于红外控制装置以接收红外控制信号并响应于红外控制信号以实现照明的照明装置;
所述门板上设置有供红外发射装置安装的第一安装槽,所述门框上设置有供红外接收装置安装的第二安装槽;
当门打开时,所述红外接收装置不能接收到红外发射信号,所述照明装置以实现照明;反之,不照明。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红外发射装置与红外接收装置的设置,当门打开时,红外接收装置接收不到红外发射信号时,就会使红外控制装置控制照明装置进行照明,从而提供足够的光线,提高了安全性,同时配合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的使用,提高了对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的安装性,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发射装置包括用于输出振荡信号的振荡电路、耦接于振荡电路以接收振荡信号并输出红外发射信号至红外接收装置的红外发射电路。
采用上述方案,振荡电路的设置,在电路中主要起到驱动红外发射电路启动的作用,当振荡电路通电时,就会产生振荡,从而进行起振,并输出一定频率的振荡信号,通过红外发射电路将信号发射出去,使红外发射电路的输出频率一致,提高了红外发射电路的稳定性,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接收装置包括耦接于红外发射装置以接收红外发射信号并输出红外开关信号的红外开关电路、耦接于红外开关电路以接收红外开关信号并输出红外接收信号至红外控制装置的红外控制电路。
采用上述方案,红外开关电路在电路中作为一个开关作用的电路,当红外开关电路接收到红外发射装置输出的红外发射信号后,就会导通,从而使红外控制装置触发,并控制红外控制装置的启动,提高了电路的抗干扰的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控制装置包括耦接于红外接收装置以接收红外接收信号并输出红外控制开关信号的红外控制开关电路、耦接于红外控制开关电路以接收红外控制开关信号并输出红外控制信号至照明装置的触发电路。
采用上述方案,红外控制开关电路在电路中作为开关作用的电路,当红外控制开关电路一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时,就会导通,而且导通的速度快,并使红外触发电路触发,并迅速控制照明装置进行工作,反应速度快。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控制装置还包括耦接于红外控制开关电路以接收红外控制开关信号并输出光耦信号的光耦电路,所述触发电路耦接于光耦电路以接收光耦信号并输出红外控制信号至照明装置。
采用上述方案,光耦电路对电信号具有隔离的作用,同时具有良好的电绝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共模抑制能力,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红外发射装置的第一卡接板,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红外接收装置的第二卡接板。
采用上述方案,第一卡接板的设置,将红外发射装置进行固定,第二卡接板的设置,将第二发射装置进行固定,从而提高了对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安装槽上的第一透光片、设置于第二安装槽上的第二透光片。
采用上述方案,第一透光片与第二透光片配合使用,不仅使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可以正常的进行信号传输,同时还减少了灰尘对红外发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的影响,清理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透光片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安装槽螺纹配合的第一端盖,所述第二透光片上还设置有与第二安装槽螺纹配合的第二端盖。
采用上述方案,第一端盖的设置,配合第二端盖的使用,使第一透光片和第二透光片可以进行安装,且螺纹配合的设置,使装配更加方便简单。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端盖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透光片上设置有供第一固定柱卡接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端盖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透光片上设置有供第二固定柱卡接的第二卡槽。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的设置,配合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使用,将第一透光片和第二透光片进行安装,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透光片上还环形设置有第一卡接片,所述第一端盖上设置有供第一卡接片卡接的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二透光片上还环形设置有第二卡接片,所述第二端盖上设置有供第二卡接片卡接的第二卡接槽。
采用上述方案,第一卡接片和第二卡接片的设置,配合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使用,使第一透光片、第二透光片将与第一端盖、第二端盖进行固定,且稳定性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的设置,使门打开时,就能照明装置进行照明,更加智能,更加安全;
2、第一透光片和第二透光片的设置,将提高了对红外发射装置与红外接收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居家智能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门板与红外发射装置的爆炸示意图一;
图3为门板与红外发射装置的爆炸示意图二;
图4为门框与红外接收装置的爆炸示意图一;
图5为门框与红外接收装置的爆炸示意图二;
图6为红外发射装置、红外接收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红外控制装置、照明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门框;2、门板;3、红外发射装置;4、红外接收装置; 5、红外控制装置;6、照明装置;7、第一安装槽;8、第二安装槽; 9、振荡电路;10、红外发射电路;11、红外开关电路;12、红外控制电路;13、红外控制开关电路;14、触发电路;15、光耦电路;16、第一卡接板;17、第二卡接板;18、第一透光片;19、第二透光片; 20、第一端盖;21、第二端盖;22、第一固定柱;23、第一卡槽;24、第二固定柱;25、第二卡槽;26、第一卡接片;27、第一卡接槽;28、第二卡接片;29、第二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居家智能门,包括门框1与门框1枢接的门板2。
如图2、3所示,门板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7,且第一安装槽7 中还设置有第一卡接板16,第一卡接板16环形设置于第一安装槽7 中,且第一卡接板16与红外发射装置3卡接配合。
门板2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安装槽7螺纹配合的第一端盖20,第一端盖20上还设置有第一透光盖,第一端盖20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 22,第一透光盖上设置有供第一固定柱22卡接的第一卡槽23,第一透光片18上环形设置有第一卡接片26,且第一端盖20上设置有供第一卡接片26卡接的第一卡接槽27。
如图4、5所示,门框1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8,且第二安装槽8 中还设置有第二卡接板17,第二卡接板17环形设置于第二安装槽8 中,且第二卡接板17与红外接收装置4卡接配合。
门框1上还设置有与第二安装槽8螺纹配合的第二端盖21,第二端盖21上还设置有第二透光盖,第二端盖21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柱 24,第二透光盖上设置有供第二固定柱24卡接的第二卡槽25,第二透光片19上环形设置有第二卡接片28,且第二端盖21上设置有供第二卡接片28卡接的第二卡接槽29。
如图6所示,红外发射装置3包括振荡电路9、红外发射电路10。振荡电路9包括芯片U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芯片U1可以为NE555、UA555、SL555时基集成电路,本实施例中优先采用NE555,红外发射电路10为红外发射管LED1。
芯片U1的1脚分别与地GND、电容C1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的一端、芯片U1的2脚、芯片U1的6脚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1的7脚、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 R2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1的4脚、芯片U1的8脚、电阻R3的一端、电源VCC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红外发光管LED1的阳极连接,红外发光管LED1的阴极与芯片U1的3脚连接。
当芯片U1得电时,就会发出一定频率的振荡信号,振荡信号的频率由电阻和电容控制,并通过红外发光管LED1输出信号。
红外接收装置4包括红外开关电路11、红外控制电路12。红外开关电路11为红外接收管LED2。红外控制电路12包括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感L、芯片U2,芯片U2的型号为UPC1373H。
芯片U2的3脚分别与电容C6的一端、电感L的一端连接,电感 L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6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芯片U2的8脚、电阻R5的一端、电源VCC、电容C7的正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的正极、红外接收管LED2的阴极连接,电容C2的负极与地GND连接,红外接收管LED2的阳极与芯片U2的7脚连接,芯片U2的6脚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地GND、电容C4的一端、芯片U2 的5脚、电容C5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芯片U2的2脚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2的1脚、电阻 R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分与芯片U2的4脚、电容C7的负极连接。
当红外发光管LED1发射的信号被红外接收管LED2接收到时,芯片U2的1脚输出低电平的信号。当红外发光管LED1发射的信号被隔断,导致红外接收管LED2无法接收到红外发光管LED1发射的信号时,芯片U2的1脚输出高电平的信号。
如图7所示,红外控制装置5包括红外控制开关电路13、光耦电路15、红外触发电路14。红外控制开关电路13为三极管Q1,三极管Q1为NPN型的三极管且型号为2SC4019,红外触发电路14为继电器KM1,光耦电路15为光耦合器U1。
芯片U2的1脚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地GND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光耦合器U1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光耦合器U1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电源VCC连接,光耦合器U1中光敏三极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M1的一端连接,继电器KM1 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光耦合器U1中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地GND连接。
照明装置6包括电阻R8、三极管Q2、灯L,三极管Q2为NPN型的三极管且型号为2SC4019。
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的一端与电源VCC连接,继电器常开触点 KM1-1的另一端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 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地GND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灯L的一端连接,灯L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
当三极管Q1的基极接收到低电平的信号后不导通,光耦合器U1 不导通,因此继电器KM1不得电,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失电断开,三极管Q2的基极接收到低电平的信号不导通,灯L不亮;当三极管Q1的基极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后导通,光耦合器U1导通,因此继电器KM1得电,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得电闭合,三极管Q2的基极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导通,灯L开始照明。
工作过程:
1、芯片U1组成的振荡电路9输出振荡信号给红外发光管LED1,门打开时,红外发光管LED1输出的信号不被红外接收管LED2接收到,芯片U2的1脚输出高电平的信号,三极管Q1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后导通,光耦合器U1导通,此时继电器KM1导通,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得电闭合,三极管Q2导通,灯L开始照明。
2、芯片U1组成的振荡电路911输出振荡信号给红外发光管LED1,当门关闭时,红外发光管LED1输出的信号被红外接收管LED2接收到,芯片U2的1脚输出低电平的信号,三极管Q1接收到低电平的信号后不导通,光耦合器U1不导通,此时继电器KM1不导通,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失电断开,三极管Q2不导通,灯L不发光。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居家智能门,包括门框(1)与门框(1)枢接的门板(2),其特征是:所述门板(2)上远离与门板(2)枢接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输出红外发射信号的红外发射装置(3),所述门板(2)上远离与门框(1)枢接的一侧设置有耦接于红外发射装置(3)以接收红外发射信号并输出红外接收信号的红外接收装置(4),还包括耦接于红外接收装置(4)以接收红外接收信号并输出红外控制信号的红外控制装置(5)、耦接于红外控制装置(5)以接收红外控制信号并响应于红外控制信号以实现照明的照明装置(6);
所述门板(2)上设置有供红外发射装置(3)安装的第一安装槽(7),所述门框(1)上设置有供红外接收装置(4)安装的第二安装槽(8);
当门打开时,所述红外接收装置(4)不能接收到红外发射信号,所述照明装置(6)以实现照明;反之,不照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居家智能门,其特征是:所述红外发射装置(3)包括用于输出振荡信号的振荡电路(9)、耦接于振荡电路(9)以接收振荡信号并输出红外发射信号至红外接收装置(4)的红外发射电路(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居家智能门,其特征是:所述红外接收装置(4)包括耦接于红外发射装置(3)以接收红外发射信号并输出红外开关信号的红外开关电路(11)、耦接于红外开关电路(11)以接收红外开关信号并输出红外接收信号至红外控制装置(5)的红外控制电路(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居家智能门,其特征是:所述红外控制装置(5)包括耦接于红外接收装置(4)以接收红外接收信号并输出红外控制开关信号的红外控制开关电路(13)、耦接于红外控制开关电路(13)以接收红外控制开关信号并输出红外控制信号至照明装置(6)的触发电路(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居家智能门,其特征是:所述红外控制装置(5)还包括耦接于红外控制开关电路(13)以接收红外控制开关信号并输出光耦信号的光耦电路(15),所述触发电路(14)耦接于光耦电路(15)以接收光耦信号并输出红外控制信号至照明装置(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居家智能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安装槽(7)内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红外发射装置(3)的第一卡接板(16),所述第二安装槽(8)内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红外接收装置(4)的第二卡接板(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居家智能门,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安装槽(7)上的第一透光片(18)、设置于第二安装槽(8)上的第二透光片(1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居家智能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透光片(18)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安装槽(7)螺纹配合的第一端盖(20),所述第二透光片(19)上还设置有与第二安装槽(8)螺纹配合的第二端盖(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居家智能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端盖(20)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22),所述第一透光片(18)上设置有供第一固定柱(22)卡接的第一卡槽(23),所述第二端盖(21)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柱(24),所述第二透光片(19)上设置有供第二固定柱(24)卡接的第二卡槽(25)。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居家智能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透光片(18)上还环形设置有第一卡接片(26),所述第一端盖(20)上设置有供第一卡接片(26)卡接的第一卡接槽(27),所述第二透光片(19)上还环形设置有第二卡接片(28),所述第二端盖(21)上设置有供第二卡接片(28)卡接的第二卡接槽(29)。
CN201721655089.0U 2017-12-01 2017-12-01 一种居家智能门 Active CN2078134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55089.0U CN207813450U (zh) 2017-12-01 2017-12-01 一种居家智能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55089.0U CN207813450U (zh) 2017-12-01 2017-12-01 一种居家智能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13450U true CN207813450U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34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55089.0U Active CN207813450U (zh) 2017-12-01 2017-12-01 一种居家智能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134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44514U (zh) 一种照明灯智能调光控制器
CN202404389U (zh) 内置多普勒侦测仪的民用电器
CN208268826U (zh) 一种智能感应灯
CN207813450U (zh) 一种居家智能门
CN102281673A (zh) 一种智能照明装置
CN105517293B (zh) 一种微模块机房的灯光控制装置及其系统
CN204291469U (zh) 振动与红外线感应台灯
CN206803428U (zh) 一种智能酒店控制系统
CN201363573Y (zh) 一种遥控电子蜡烛
CN207034874U (zh) 一种智能控制的led吸顶灯
CN109348580A (zh) 一种智能照明系统
CN202534159U (zh) 一种红外遥控开关的无线传输装置
CN202587525U (zh) 遥控装置
CN207835862U (zh) 一种终端检测设备
CN200950686Y (zh) 遥控式多功能彩灯控制器
CN207813376U (zh) 一种安全窗户
CN102748694A (zh) 照明装置与照明系统
CN208523035U (zh) 用于智能照明系统的超远距离无线通信装置
CN206963145U (zh) 一种适用于电压调光的led智能调光装置
CN208048535U (zh) 一种照明水杯及其杯盖
CN207953347U (zh) 一种智能加工中心
CN217559630U (zh) 高显色护眼型荧光灯管
CN207651064U (zh) 一种vr沉浸式自然灾害模拟体验系统
CN207854239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分区灯光控制系统
CN208445809U (zh) 一种便于调试的智能照明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