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04921U - 水中慢跑装备 - Google Patents

水中慢跑装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04921U
CN207804921U CN201820172384.9U CN201820172384U CN207804921U CN 207804921 U CN207804921 U CN 207804921U CN 201820172384 U CN201820172384 U CN 201820172384U CN 207804921 U CN207804921 U CN 2078049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oyancy
jogging
equipment
fixed ban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7238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永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17238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049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049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049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中慢跑装备,包括:两个浮力板,两个浮力板间隔设置,并且两个浮力板的尺寸和形状均相同,浮力板上设置有通孔;固定带,固定带穿过通孔并将两个浮力板连接,两个浮力板及固定带共同围成用于容纳人体的空间,两个浮力板分别对称地位于该人体的前侧和后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运动者在水下的平衡不好掌握,容易东倒西歪的问题。

Description

水中慢跑装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装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中慢跑装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随之而来也产生了多种健身运动方式。其中,跑步作为较为有效的运动方式普遍受到人们的欢迎。然而,针对传统意义上的在陆地上跑步来说,运动者每跑1.6千米,每只脚就得撞击地面1000次左右,脚部、膝部和臀部都受到震荡,容易导致肌肉扭伤或韧带拉伤。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现在存在一种新兴的健身运动——水中慢跑。根据运动学理论,在水中慢跑能平均分配身体负载,下肢的震荡为零,不会受伤,比陆地跑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并没有针对水中慢跑设计的专业运动装备,只能应用现有的救生衣,但是现有的救生衣不贴身,运动者在水下的平衡不好掌握,容易东倒西歪,从而使运动者不能专注于锻炼,运动体验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中慢跑装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运动者在水下的平衡不好掌握,容易东倒西歪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中慢跑装备,包括:两个浮力板,两个浮力板间隔设置,并且两个浮力板的尺寸和形状均相同,浮力板上设置有通孔;固定带,固定带穿过通孔并将两个浮力板连接,两个浮力板及固定带共同围成用于容纳人体的空间,两个浮力板分别对称地位于该人体的前侧和后侧。
进一步地,浮力板由橡塑发泡EVA制成。
进一步地,橡塑发泡EVA的密度大于等于1.2g/cm3,小于等于1.5g/cm3
进一步地,浮力板的外表面通过喷漆工艺形成包覆层,包覆层完全包裹住浮力板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包覆层为多个,多个包覆层层叠设置。
进一步地,包覆层的数量为5~8个。
进一步地,形成包覆层的漆为水性漆。
进一步地,浮力板的中部设置有减重孔。
进一步地,各浮力板上的通孔为多个,多个通孔呈矩阵排布。
进一步地,固定带包括多个第一子固定带和多个第二子固定带,多个第一子固定带与多个第二子固定带数量相同,其中,多个第一子固定带与两个浮力板中的一个的多个通孔一一对应,各第一子固定带的连接端穿过对应的通孔后与自身连接,多个第二子固定带与两个浮力板中的另一个的多个通孔一一对应,各第二子固定带的连接端穿过对应的通孔后与自身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两个浮力板设置为尺寸和形状均相同。在穿戴上述水中慢跑装备时,将两个浮力板通过固定带连接并固定至运动者的身上(通常为腰部),更加贴身。此时,人体位于两个浮力板及固定带共同围成空间内,两个浮力板分别对称地位于人体的前侧和后侧。由于上述两个浮力板在使用时均位于水面以下,两个浮力板产生的浮力相同,这样会可以使人体垂直悬浮站立在水中,脚不着地(池底)肩部以上在水面之上,既没有前倾也没有后仰的感觉。此时,运动者可以模仿在陆地上跑步的动作进行运动,强度大小靠自己的运动频率来自行控制,零伤害、零撞击、零负载,安全系数极高,从而实现无伤害的健康运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中慢跑装备的实施例的一个浮力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水中慢跑装备的另一个浮力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浮力板的侧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水中慢跑装备的两个浮力板连接之后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图4的水中慢跑装备的两个浮力板连接之后的侧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浮力板;11、通孔;12、减重孔;13、弧形凹槽;20、固定带;21、第一子固定带;22、第二子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水中慢跑装备包括两个浮力板10及固定带20。其中,两个浮力板10间隔设置,并且两个浮力板10的尺寸和形状均相同。浮力板10上设置有通孔11。固定带20穿过通孔11并将两个浮力板10连接。两个浮力板10及固定带20共同围成用于容纳人体的空间。两个浮力板10分别对称地位于该人体的前侧和后侧。
应用本实施例的水中慢跑装备,将两个浮力板10设置为尺寸和形状均相同。在穿戴上述水中慢跑装备时,将两个浮力板10通过固定带20连接并固定至运动者的身上(通常为腰部),更加贴身。此时,人体位于两个浮力板10及固定带20共同围成空间内,两个浮力板10分别对称地位于人体的前侧和后侧。由于上述两个浮力板10在使用时均位于水面以下,两个浮力板10产生的浮力相同,这样会可以使人体垂直悬浮站立在水中,脚不着地(池底)肩部以上在水面之上,既没有前倾也没有后仰的感觉。此时,运动者可以模仿在陆地上跑步的动作进行运动,强度大小靠自己的运动频率来自行控制,零伤害、零撞击、零负载,安全系数极高,从而实现无伤害的健康运动。
在本实施例的水中慢跑装备中,浮力板10由橡塑发泡EVA制成。橡塑发泡EVA的密度大于等于1.2g/cm3,小于等于1.5g/cm3。上述橡塑发泡EVA的材料的密度较大,其密度值为现有的救生衣常用泡沫塑料(密度值通常为0.3g/cm3)的4~5倍。由于F=ρgV——液体密度;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V:排开液体的体积),由于浮力板10在使用时完全浸入到水下,所以V就是浮力板10的体积。因此,在浮力板10的体积不变的前提下,使用橡塑发泡EVA材料制成的浮力板10能够产生的浮力为使用普通常用泡沫塑料制成的浮力板10的浮力的4~5倍,更加安全可靠,并且在保证浮力值的情况下可以尽量减小浮力板10的体积,更加适用于运动者佩戴。
在本实施例的水中慢跑装备中,浮力板10的外表面通过喷漆工艺形成包覆层,包覆层完全包裹住浮力板10的外表面。相比于现有的救生衣外表面的牛津布,喷漆形成的包覆层更加柔软,不会磨破人体皮肤,更加舒适。在本实施例中,包覆层为多个,多个包覆层层叠设置。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浮力板10的外表面通过多遍喷漆工艺依次形成多个包覆层,这样可以使浮力板10的外表面上的层结构更加耐磨,增加使用寿命。具体地,包覆层的数量为5~8个,优选为7个,也就是说,浮力板10的外表面通过7遍喷漆工艺依次形成7个包覆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包覆层的漆为水性漆,即喷漆工艺使用的漆为水性漆,这种水性漆无毒,是可以喝的,不会对人体皮肤造成伤害。
如图1、图2以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水中慢跑装备中,浮力板10的中部设置有减重孔12。该减重孔12能够减轻浮力板10的整体重量。浮力板10的侧边上具有向下凹入的弧形凹槽13,该弧形凹槽13可以使制造浮力板10时模具便于脱模。在本实施例中,各浮力板10上的通孔11为四个,四个通孔11呈矩阵排布。如图4和图5所示,固定带20包括四个第一子固定带21和四个第二子固定带22。四个第一子固定带21与两个浮力板10中的一个的四个通孔11一一对应,各第一子固定带21的连接端穿过对应的通孔11后与自身连接,四个第二子固定带22与两个浮力板10中的另一个的四个通孔11一一对应,各第二子固定带22的连接端穿过对应的通孔11后与自身连接。当佩戴到人体上时,上述各第一子固定带21的自由端与相应地各第二子固定带22的自由端通过滑扣等结构连接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固定带21和第二子固定带22的数量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固定带21和第二子固定带22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只要保证多个第一子固定带与多个第二子固定带的数量相同即可。
应用上述水中慢跑装备的水中慢跑是一项健身运动,不仅可减肥瘦身,而且有利于伤病后身体的恢复,男女老少都很适合。
所谓水中慢跑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选择水深1.5–2米的地方,在腰间系上上述水中慢跑装备,保持身体在水中垂直。
2.运动时要使头和肩膀露出水面,脚离地,手脚模仿跑步的动作的运动方式。
3.水中慢跑的动作非常简单,还可以自由调节运动强度。进行水中慢跑时,应根据自身体情况而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慢跑5分钟后,心跳速度不应超过每分钟110–130次,并以休息和运动交替进行为宜。
水中慢跑具体的动作要领是:
1.手臂弯曲90度,以肩为轴,前后划动,注意手指不要露出水面。
2.膝盖提到与臀部平行的高度,然后再向下踩。这样可以保证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遇到水的阻力,从而使全身肌肉都能够得到均衡锻炼。如果加快手脚的划动速度,就可以加大运动量,消耗更多脂肪。
水中慢跑对身体益处:
1.水中慢跑可以健身。根据运动学理论,在水中,下肢的震荡为零,不会受伤。根据医学理论,人的腹部和腿可通过水的阻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想减肥的女性在水中慢跑,不仅可以除去腹部多余的脂肪,还可以使双腿变得修长。
2.水中慢跑有助于运动损伤的康复。水中慢跑有助于解决运动员受伤后不得不停止训练的窘境。如果以水中慢跑的方式恢复训练,既可以避免再次受伤,同时又可以保持锻炼。
3.人在水中活动的受阻感是在空气中的800多倍,水的散热性也远大于空气,是空气的28倍多。若完成同样的动作,同样的时间消耗的热量也是在陆地上的3倍多。因此,水中跑能大大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加快体内糖原分解,防止脂肪过分堆积,瘦身效果惊人的好,同时能增强食欲、促进消化吸收。所以,这又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减肥新招。
4.水中跑还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减轻疲劳,所以对预防神经衰弱、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等效果非常显著。另外,水流的按摩作用还能减少肌肤的松弛与老化,使肌肤光洁、富有弹性。长期坚持水中跑还可以调节人的姿势与脊柱的生理弯曲,打造完美的生理曲线。
进行水中慢跑的场所一般为泳池,但是也可以为附近海域。相比在泳池中进行,海中慢跑会让人心情更舒畅。不过,在海中进行慢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选在夏季、初秋,这时水温比较适宜,冬季和春季水温过低,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
2.每慢跑6分钟后,应稍事休息,且每次运动的时间不宜过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水中慢跑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浮力板(10),两个所述浮力板(10)间隔设置,并且两个所述浮力板(10)的尺寸和形状均相同,所述浮力板(10)上设置有通孔(11);
固定带(20),所述固定带(20)穿过所述通孔(11)并将两个所述浮力板(10)连接,两个所述浮力板(10)及所述固定带(20)共同围成用于容纳人体的空间,两个所述浮力板(10)分别对称地位于该人体的前侧和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慢跑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板(10)由橡塑发泡EVA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中慢跑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橡塑发泡EVA的密度大于等于1.2g/cm3,小于等于1.5g/cm3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中慢跑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板(10)的外表面通过喷漆工艺形成包覆层,所述包覆层完全包裹住所述浮力板(10)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中慢跑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为多个,多个所述包覆层层叠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中慢跑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的数量为5~8个。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中慢跑装备,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包覆层的漆为水性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中慢跑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板(10)的中部设置有减重孔(1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中慢跑装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浮力板(10)上的所述通孔(11)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11)呈矩阵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中慢跑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20)包括多个第一子固定带(21)和多个第二子固定带(22),多个所述第一子固定带(21)与多个所述第二子固定带(22)数量相同,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子固定带(21)与两个所述浮力板(10)中的一个的多个所述通孔(11)一一对应,各所述第一子固定带(21)的连接端穿过对应的所述通孔(11)后与自身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子固定带(22)与两个所述浮力板(10)中的另一个的多个所述通孔(11)一一对应,各所述第二子固定带(22)的连接端穿过对应的所述通孔(11)后与自身连接。
CN201820172384.9U 2018-01-31 2018-01-31 水中慢跑装备 Active CN2078049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72384.9U CN207804921U (zh) 2018-01-31 2018-01-31 水中慢跑装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72384.9U CN207804921U (zh) 2018-01-31 2018-01-31 水中慢跑装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04921U true CN207804921U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22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72384.9U Active CN207804921U (zh) 2018-01-31 2018-01-31 水中慢跑装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049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5537A (zh) * 2021-04-24 2021-07-27 丁永进 一种基于智慧水利工程的闸阀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5537A (zh) * 2021-04-24 2021-07-27 丁永进 一种基于智慧水利工程的闸阀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13175537B (zh) * 2021-04-24 2022-02-08 开维喜阀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慧水利工程的闸阀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hein et al. Aquatic-based rehabilitation and training for the shoulder
US20090143205A1 (en) Compact and light multi-exercise device providing hyperextension and instability in all directions
US6244994B1 (en) Method of exercising the upper body by tension and torsion
CN207804921U (zh) 水中慢跑装备
Chu Athletic training issues in synchronized swimming
Robinson The official body control Pilates manual
Westcott Building strength and stamina
US20130190149A1 (en) Abs Device
Vella Anatomy for Strength and Fitness Training for Women: An Illustrated Guide to Your Muscles in Action
KR100606336B1 (ko) 다목적 운동기구
Knopf Make the Pool Your Gym: No-impact Water Workouts for Getting Fit, Building Strength, and Rehabbing from Injury
Plyley et al. Body profile of Olympic-class sailors
White Water exercise
Incledon Strength training for women
CN207838120U (zh) 一种高中生室外锻炼用负重装置
TW200505526A (en) Exercise device with virtual-reality and physical agility training functions
Katz Your Water Workout: No-Impact Aerobic and Strength Training From Yoga, Pilates, Tai Chi, and More
Thein-Nissenbaum Aquatic rehabilitation
CN211752156U (zh) 一种动态抗阻训练装备
Williamson The stretching bible: The ultimate guide to improving fitness and flexibility
Graham et al. Metabolic Training: The Ultimate Guide to the Ultimate Workout
Raţă et al. Alternative exercise in fighting obesity
CN108970025B (zh) 瑜伽健身辅助器械
Wang et 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Multifunctional Home Fitness Recliner
Wyon et 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for Danc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