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99494U - 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 - Google Patents

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99494U
CN207799494U CN201820278018.1U CN201820278018U CN207799494U CN 207799494 U CN207799494 U CN 207799494U CN 201820278018 U CN201820278018 U CN 201820278018U CN 207799494 U CN207799494 U CN 2077994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y layer
far infrared
film
far
heating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7801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晓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27801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994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994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994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之间设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包括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和夹胶膜,所述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与第一玻璃层连接,所述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远离第一玻璃层的一侧与所述夹胶膜连接,所述夹胶膜远离所述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玻璃层连接。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通电发热后,在夹胶膜的隔热和保温作用下,将热量以远红外线的形式从第一玻璃层辐射出去,这样能对玻璃安装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加热取暖和防寒保温,同比条件下耗电量仅为空调的四分之一,远远优于其他取暖设备,达到了节能环保、降低成本的目的。

Description

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
背景技术
夹胶玻璃是由两片或多片玻璃,之间夹了一层或多层有机聚合物中间膜,经过特殊的高温预压(或抽真空)及高温高压工艺处理后,使玻璃和中间膜永久粘合为一体的复合玻璃产品。夹胶玻璃在现有的室内应用环境中没有取暖的功效,只能另外采用空调、地暖、电暖器等传统的方式进行取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以远红外线的形式加热辐射且节能环保、降低成本的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
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所述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之间设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包括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和夹胶膜,所述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与第一玻璃层连接,所述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远离第一玻璃层的一侧与所述夹胶膜连接,所述夹胶膜远离所述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玻璃层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玻璃层远离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的一侧设有盒体,所述盒体上设有温控器、定时开关装置和电源装置,所述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的导电电极与所述温控器连接,所述电源装置与所述温控器和所述定时开关装置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恒温电路,所述恒温电路包括基准装置:用于提供基准电压;采样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输出采样电压,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一玻璃层远离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的一侧;比较装置:用于比较基准电压和采样电压,当采样电压大于基准电压后输出驱动信号;驱动装置:受控于驱动信号工作导通;加热膜电源装置:驱动装置导通后加热膜电源工作。
优选的,所述基准装置包括第一基准电阻、第二基准电阻和第三基准电阻。
优选的,所述第三基准电阻为可调电阻。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阻、第二驱动电阻和驱动三极管,所述驱动装置受控于所述驱动信号导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电阻为可调电阻。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通电发热后,在夹胶膜的隔热和保温作用下,将热量以远红外线的形式从第一玻璃层辐射出去,这样能对玻璃安装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加热取暖和防寒保温,同比条件下耗电量仅为空调的四分之一,远远优于其他取暖设备,达到了节能环保、降低成本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通过温控器或恒温电路调节控制温度,用电量只是其它电器取暖费用的四分之一,电热膜自身电热转换率近100%,节约省电的同时也大大节省了室内空间。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采用低温辐射取暖,不会被设备烫伤。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在发热的同时能够产生在医学上被誉为“生命之光”的8-15μm的远红外线,能够激活人体细胞、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同时还能够产生大量负离子,消毒杀菌、净化空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的主视图;
图2为电气原理图;
图3为恒温电路示意图;
11-第一玻璃层;12-第二玻璃层;13-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14-夹胶膜;15-盒体;
110-基准装置;120-采样装置;130-比较装置;140-驱动装置;150-加热膜电源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玻璃层11和第二玻璃层12,所述第一玻璃层11和第二玻璃层12之间设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包括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13和夹胶膜14,所述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13与第一玻璃层11连接,所述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13远离第一玻璃层11的一侧与所述夹胶膜14连接,所述夹胶膜14远离所述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13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玻璃层12连接。第一玻璃层11和第二玻璃层12可以采用钢化玻璃,夹胶膜14可选用PVB膜或EVA膜经过夹胶生产线设备进行高温高压及真空处理制成,PVB膜能吸收冲击能量,不产生破碎片,这种安全玻璃广泛应用于汽车、高层建筑、银行柜台及各种防弹玻璃等;在具有安全性能的同时,还有优异的隔音、光控、保温、隔热、防震等性能,是世界上最理想的安全玻璃加工材料;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13是一种以电力为能源,通电后即能发热的半透明聚酯薄膜,以碳纤维为发热体,采用3微米以下的精密印刷技术印刷在聚酯薄膜上,将能量以远红外线的形式辐射出去。碳纤维远红外电热膜具有热效率高、升温迅速、传热快且均匀等独特优势,能够将热量以远红外的形式送入空间,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在发热的同时能够产生在医学上被誉为“生命之光”的8-15μm的远红外线,能够激活人体细胞、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同时还能够产生大量负离子,消毒杀菌、净化空气。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13与夹胶膜14合成后,再与第一玻璃层11和第二玻璃层12经过加热、高压等特殊工艺粘合在一起,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13通电发热后,在夹胶膜14的隔热和保温作用下,将热量以远红外线的形式从第一玻璃层11辐射出去,这样能对玻璃安装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加热取暖和防寒保温,同比条件下耗电量仅为空调的四分之一,远远优于其他取暖设备,达到了节能环保、降低成本的目的。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玻璃层11远离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13的一侧设有盒体15,所述盒体15上设有温控器、定时开关装置和电源装置,所述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13的导电电极与所述温控器连接,所述电源装置与所述温控器和所述定时开关装置连接。所述温控器采用双金属片温控开关,温控器的设定条件为:断开温度设定点为30~50℃,开关复位温度比设定点低5~15℃,额定值为2 5 0VAC/10A,120VAC/15A;温控器的工作原理是依靠感温元件双金属片感温,在温度变化到达设定点时,双金属片通过绝缘隔热杆推动温控器内部触点断开或闭合;当玻璃表面温度达到断开温度设定点时,温控器动作切断加热电路;当温度低于复位温度时,温控器内部触点闭合,使加热电路重新接通,如此反复,达到控温目的。调好定时开关装置,定时在所需时间,此时电源装置与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13的导电电极接通并开始工作,这样可通过设定时间控制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13的开和关。
实施例2:
如图3是恒温电路示意图,基准装置110用于提供基准电压,采样装置120包括温度传感器,输出采样电压,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一玻璃层11远离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13的一侧,可以实时检测第一玻璃层11的加热温度;比较装置130用于比较基准电压和采样电压,当采样电压大于基准电压后输出驱动信号,驱动装置140受控于驱动信号工作导通,加热膜电源装置150在驱动装置140导通后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13加载工作。
基准装置110包括第一基准电阻R11、第二基准电阻R12和第三基准电阻R13,通过三个电阻之间的分压,第一基准电阻R12和第二基准电阻R12的节点电压为比较装置130提供基准电压,所述第三基准电阻R13为可调电阻,可调电阻能够通过调节其电阻值大小改变其分压,进而调节基准电压的值。
驱动装置140包括第一驱动电阻R14、第二驱动电阻R15和驱动三极管Q1,所述驱动装置受控于所述驱动信号导通,第一驱动电阻R14和第二驱动电阻R15的节点耦接驱动三极管Q1,驱动三极管Q1的集电极耦接加热膜电源装置150,进而完成驱动效果,第二驱动电阻R15为可调电阻,可调电阻能够通过调节其电阻值大小改变其分压调节基级电流,通过调节基极电流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大小,进而调节加热膜电源装置150的电阻值变化达到控制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13上负载的功率,使产生的热量以远红外线的形式从第一玻璃层11辐射出去,达到温度恒定可控,节约能源。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7)

1.一种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玻璃层(11)和第二玻璃层(12),所述第一玻璃层(11)和第二玻璃层(12)之间设有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包括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13)和夹胶膜(14),所述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13)与第一玻璃层(11)连接,所述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13)远离第一玻璃层(11)的一侧与所述夹胶膜(14)连接,所述夹胶膜(14)远离所述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13)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玻璃层(1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层(11)远离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13)的一侧设有盒体(15),所述盒体(15)上设有温控器、定时开关装置和电源装置,所述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13)的导电电极与所述温控器连接,所述电源装置与所述温控器和所述定时开关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恒温电路,所述恒温电路包括
基准装置(110):用于提供基准电压;
采样装置(120):包括温度传感器,输出采样电压,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一玻璃层(11)远离远红外碳纤维加热膜(13)的一侧;
比较装置(130):用于比较基准电压和采样电压,当采样电压大于基准电压后输出驱动信号;
驱动装置(140):受控于驱动信号工作导通;
加热膜电源装置(150):驱动装置(140)导通后加热膜电源装置(150)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装置(110)包括第一基准电阻、第二基准电阻和第三基准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基准电阻为可调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40)包括第一驱动电阻、第二驱动电阻和驱动三极管,所述驱动装置(140)受控于所述驱动信号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电阻为可调电阻。
CN201820278018.1U 2018-02-27 2018-02-27 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 Active CN2077994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78018.1U CN207799494U (zh) 2018-02-27 2018-02-27 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78018.1U CN207799494U (zh) 2018-02-27 2018-02-27 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99494U true CN207799494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75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78018.1U Active CN207799494U (zh) 2018-02-27 2018-02-27 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994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92038A (zh) * 2021-12-30 2022-04-08 江苏纳美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夹层玻璃、成型方法及电热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92038A (zh) * 2021-12-30 2022-04-08 江苏纳美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夹层玻璃、成型方法及电热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64236U (zh) 电热地板
CN207799494U (zh) 智能防爆保温隔音加热玻璃
CN202913598U (zh) 一种具有远红外功能的电暖墙板
CN208491646U (zh) 节能石墨烯电热地毯
CN207741180U (zh) 一种电暖器
CN105929869A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智能便携加热保温包系统
CN203375605U (zh) 无霜半导体除湿器
CN201039485Y (zh) 一种低温辐射电热膜
CN207571417U (zh) 一种电控智能玻璃
CN109708185A (zh) 取暖器
CN203298386U (zh) 一种建筑物的室内太阳能自供暖系统
CN202053821U (zh) 电热膜电热画
CN201514031U (zh) 一种电磁热水器
CN210425480U (zh) 一种防冷凝水面板
CN203478421U (zh) 节能电热地板
CN209840240U (zh) 取暖器
CN203591108U (zh) 远红外发热毯
CN208424819U (zh) 一种石墨烯远红外电热膜
CN202532593U (zh) 仓亭面状远红外辐射智能供热装置
CN201569061U (zh) 一种对流式电暖器
CN201675527U (zh) 浴室取暖除雾镜
CN204599752U (zh) 一种具有电加热功能的自动麻将机桌面板
CN204795649U (zh) 一种空调电辅加热器组件
CN205827263U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智能便携加热保温包系统
CN201106900Y (zh) 一种水电分离电采暖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