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97839U - 一种换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97839U
CN207797839U CN201721868032.9U CN201721868032U CN207797839U CN 207797839 U CN207797839 U CN 207797839U CN 201721868032 U CN201721868032 U CN 201721868032U CN 207797839 U CN207797839 U CN 2077978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heat
valve
heat exchanger
exchang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680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窦勤光
马伟娜
岳力峰
高秦冀
陈占发
程尧
马艳涛
李冬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680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978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978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978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器和热水泵,其中,所述换热器内设置有用于低温液体流过的第一通道和用于高温液体流过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进液口连接有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适于与产出液汇管连接,所述第一通道的出液口适于与三相分离器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支点,所述第一管路通过所述第一支点与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水泵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系统,在清洗换热器时不需要拆开换热器。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油田开采出来的产出液中含有水和气体,需要进入到油气水三相分离器中进行分离。为了提高油气水分离的效率,在进入到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前,产出液先进入到换热器中进行升温。产出液经过换热器时,产出液中的油砂和胶质沥青质易粘附到换热器内,造成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降低及换热器内压力升高,进而影响三相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因此,为了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以及三相分离器的分离效率,需要定期对换热器进行清洗,以将粘附在换热器内的油砂和胶质沥青质除去。
目前,在清洗换热器时,停止生产,将换热器拆开进行清洗。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拆开换热器进行清洗,操作比较复杂,并且需要停止生产,降低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系统,在清洗换热器时不需要拆开换热器。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器和热水泵,其中,
所述换热器内设置有用于低温液体流过的第一通道和用于高温液体流过的第二通道;
所述第一通道的进液口连接有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适于与产出液汇管连接,所述第一通道的出液口适于与三相分离器连通;
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支点,所述第一管路通过所述第一支点与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水泵连通;
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可选择地,所述热水泵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进液口连通。
可选择地,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支点,所述第二管路连接在所述第一支点与所述第二支点之间。
可选择地,所述第三管路在所述第二支点与所述第二通道的进液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
可选择地,所述第三管路在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热水泵之间设置有第一温度计和第一压力表。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温度计与第二压力表。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管路还上还设置有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第二温度计与所述第二压力表设置在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之间。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通道的出液口连接有第四管路,所述第四管路上设置有第五阀门。
可选择地,所述第四管路在所述第五阀门与背离所述换热器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三温度计和第三压力表。
可选择地,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回收罐,所述第二通道的出液口与所述回收罐通过第五管路连通。
可选择地,所述第五管路上设置有第六阀门以及位于所述第六阀门与所述回收罐之间的第四温度计。
可选择地,所述换热器为浮头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系统,通过设置换热器的第一通道的进液口与第一管路连接,便于油井产出液通过第一管路进入到换热器内;通过设置与第二管路的一端与第一管路的支点连接,另一端与热水泵连接,便于热水泵可将高温热水通过第二管路泵入到换热器的第一通道内,从而进入第一通道内的高温热水将换热器的第一通道内粘附的油砂和胶质沥青质进行清洗,产出液及热水的混合液通过第一通道的出液口流出并进入到三相分离器中进行分离;通过设置第二管路上设置第一阀门,便于控制热水泵与第一通道的连通,在需要清洗换热器时,打开第一阀门,则高温热水通过第二管路流入到换热器内,不需要清洗换热器时,关闭第一阀门。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系统,在对换热器进行清洗时,不需要将换热器拆开,便于操作,并且不影响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系统的平面布置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换热器;
2、热水泵;
3、第一管路;
4、第二管路;
5、第一阀门;
6、第三管路;
7、第二阀门;
8、第一温度计;
9、第一压力表;
10、第二温度计;
11、第二压力表;
12、第三阀门;
13、第四阀门;
15、第五阀门;
16、第三温度计;
17、第三压力表;
18、回收罐;
19、第五管路;
20、第六阀门;
21、第四温度计;
A、产出液汇管;
B、三相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换热器1和热水泵2,其中,换热器1内设置有用于低温液体流过的第一通道和用于高温液体流过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进液口连接有第一管路3,第一管路3适于与产出液汇管A连接,第一通道的出液口适于与三相分离器B连通;第一管路3上设置有第一支点,第一管路3通过第一支点与第二管路4的一端连接,第二管路4的另一端与热水泵2连通;第二管路4上设置有第一阀门5。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在应用时,将第一管路3与产出液汇管A连接,将换热器1的出液口与三相分离器B连接,关闭第一阀门5,向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进液口注入高温液体。通过第一管路3进入到换热器1的第一通道内的产出液与第二通道内的高温液体进行换热,从而产出液升温,并经第一通道的出液口流出而进入到三相分离器B内。第二通道内的高温液体与产出液换热后降温,并经第二通道的出液口流出。
当换热器1内粘附油砂和胶质沥青质,需要进行清洗时,打开第一阀门5,热水泵2内的高温热水通过第二管路4与产出液一起进入到换热器1的第一通道内,将第一通道内壁上粘附的油砂和胶质沥青质清洗下来,并通过第一通道的出液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系统,通过设置换热器1的第一通道的进液口与第一管路3连接,便于油井产出液通过第一管路3进入到换热器1内;通过设置与第二管路4的一端与第一管路3的支点连接,另一端与热水泵2连接,便于热水泵2可将高温热水通过第二管路4泵入到换热器1的第一通道内,从而进入第一通道内的高温热水将换热器1的第一通道内粘附的油砂和胶质沥青质进行清洗,产出液及热水的混合液通过第一通道的出液口流出并进入到三相分离器B中进行分离;通过设置第二管路4上设置第一阀门5,便于控制热水泵2与第一通道的连通,在需要清洗换热器1时,打开第一阀门5,则高温热水通过第二管路4流入到换热器1内,不需要清洗换热器1时,关闭第一阀门5。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系统,在对换热器1进行清洗时,不需要将换热器1拆开,便于操作,并且不影响生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水泵2通过第三管路6与第二通道的进液口连通。
如此设置,便于热水泵2与第二通道的进液口之间的连接,并且第二管路4与第三管路6均与热水泵2连接,从而用一个热水泵2实现对换热器1进行换热与清洗,可使系统更加简单。在换热器1工作时,热水泵2内的热水通过第三管路6流入到换热器1的第二通道内。
为了便于第二管路4和第三管路6与热水泵2的连接,如图1所示,第三管路6上设置有第二支点,第二管路4连接在第一支点与第二支点之间。
如此设置,在需要对换热器1进行清洗时,可打开第一阀门5,热水泵2中的热水通第三管路6的第二支点进入到第二管路4中,再通过第二管路4进入到换热器1的第一通道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三管路6在第二支点与第二通道的进液口设置有第二阀门7。
如此设置,可通过第二阀门7控制热水泵2与换热器1之间的连通。在换热器1运行时,打开第二阀门7,热水泵2中的热水流入到换热器1内;换热器1停止运行时,关闭第二阀门7。并且将第二阀门7设置在第二支点与换热器1的第二通道的进液口之间,第二阀门7的关闭不影响换热器1的清洗作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三管路6在第二阀门7与热水泵2之间设置有第一温度计8和第一压力表9。
如此设置,第一温度计8和第一压力表9可显示从热水泵1流出的高温热水的温度及压力,从而便于作业人员了解换热系统的运行状况。
当第一温度计8和第一压力表9需要进行更换或者维修时,停止热水泵2的运行,关闭第一阀门5和第二阀门7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管路3上设置有第二温度计10与第二压力表11。
如此设置,第二温度计10和第二压力表11可显示第一管路3中的产出液的温度及压力,从而作业人员可根据产出液的初始温度及压力,并结合产出液升温后的温度及压力,计算得到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进而判断换热器1是否需要进行清洗。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管路3上还设置有第三阀门12和第四阀门13,第二温度计10与第二压力表11设置在第三阀门12和第四阀门13之间。
如此设置,通过关闭第三阀门12和第四阀门13,可对第二温度计10和第二压力表11进行更换或者维修,操作比较方便。并且,可通过第三阀门12或者第四阀门13控制第一管路3与换热器1之间的连通。当换热器1需要进行检修时,关闭第三阀门12或者第四阀门13,阻止产出液流入到换热器1内,即可对换热器1进行检修作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换热器1与三相分离器B的连接,如图1所示,第一通道的出液口连接有第四管路14,第四管路14上设置有第五阀门15。
如此设置,三相分离器B通过第四管路14与换热器1的第一通道的出液口连通。第四管路14上的第五阀门15可控制三相分离器B与换热器1之间产出液的流向,打开第五阀门15,换热器1内的产出液通过第四管路14流入到三相分离器B内;关闭第五阀门15,阻止换热器1与三相分离器B之间的液体的流动,从而可对换热器1或者三相分离器B进行检修作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四管路14在第五阀门15与背离换热器1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三温度计16和第三压力表17。
如此设置,第三温度计16及第三压力表17显示换热器1流出的产出液的温度和压力,从而作业人员可根据第三温度计16及第三压力表17的示数判断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并且,将第三温度计16及第三压力表17设置在第五阀门15与三相分离器B之间,关闭第五阀门15,可对第三温度计16及第三压力表17进行维修或者更换,方便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回收换热器1的第二通道的出液口流出的热水,如图1所示,换热系统还包括回收罐18,第二通道的出液口与回收罐18通过第五管路19连通。
如此,换热器1流出的热水通过第五管路19进入到回收罐18内,从而后续可对回收罐18内的水进行加热并循环使用。
进一步地,第五管路19上设置有第六阀门20以及位于第六阀门20与回收罐18之间的第四温度计21。
如此设置,通过第六阀门20控制换热器1与回收罐18之间液体的流向。打开第六阀门20,热水通过第五管路19进入到回收罐18内。关闭第六阀门20,可进行回收罐18以及换热器1的检修维护作业。
并且,第四温度计21显示换热器1流出的热水的温度,从而便于作业人员判断及计算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换热器1可为浮头式换热器。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系统中的换热器1为浮头式换热器时,换热器1的清洗效果更好。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换热器1也可为其他合适的类型。
在本申请中,应该理解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1)和热水泵(2),其中,
所述换热器(1)内设置有用于低温液体流过的第一通道和用于高温液体流过的第二通道;
所述第一通道的进液口连接有第一管路(3),所述第一管路(3)适于与产出液汇管(A)连接,所述第一通道的出液口适于与三相分离器(B)连通;
所述第一管路(3)上设置有第一支点,所述第一管路(3)通过所述第一支点与第二管路(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4)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水泵(2)连通;
所述第二管路(4)上设置有第一阀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泵(2)通过第三管路(6)与所述第二通道的进液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6)上设置有第二支点,所述第二管路(4)连接在所述第一支点与所述第二支点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6)在所述第二支点与所述第二通道的进液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6)在所述第二阀门(7)与所述热水泵(2)之间设置有第一温度计(8)和第一压力表(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3)上设置有第二温度计(10)与第二压力表(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3)还上还设置有第三阀门(12)和第四阀门(13),所述第二温度计(10)与所述第二压力表(11)设置在所述第三阀门(12)和所述第四阀门(1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出液口连接有第四管路(14),所述第四管路(14)上设置有第五阀门(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路(14)在所述第五阀门(15)与背离所述换热器(1)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三温度计(16)和第三压力表(1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回收罐(18),所述第二通道的出液口与所述回收罐(18)通过第五管路(19)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管路(19)上设置有第六阀门(20)以及位于所述第六阀门(20)与所述回收罐(18)之间的第四温度计(21)。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为浮头式换热器。
CN201721868032.9U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换热系统 Active CN2077978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68032.9U CN207797839U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换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68032.9U CN207797839U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换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97839U true CN207797839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80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68032.9U Active CN207797839U (zh) 2017-12-27 2017-12-27 一种换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978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75735U (zh) 热管热交换器及应用该热管热交换器的节能淋浴系统
CN102749202B (zh) 发动机磨合台架水循环系统
CN207797839U (zh) 一种换热系统
CN209326416U (zh) 一种新型换热器
CN203550696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105135916A (zh) 废气冷却器
CN205909493U (zh) 蒸汽/电混合加热装置
CN203758331U (zh) 分离循环管式热管换热器
CN207675011U (zh) 丙烷生产线中的原料预热器
CN207472112U (zh) 一种双循环式多孔介质智能精准换热系统
CN206958585U (zh) 一种高炉鼓风机润滑油加热装置
CN103822514A (zh) 分离循环管式热管换热器
CN206554905U (zh) 一种sagd高温高产井的产出液计量及余热利用系统
CN206488675U (zh) 一种双流程板管式换热器
CN204987969U (zh) 废气冷却器
CN206160772U (zh) 一种换热器
CN204944243U (zh) 可更换盘管式电解烟气余热回收换热装置
CN207716929U (zh) 一种方便清洗的双联管式冷却器
CN203893741U (zh) 并联式循环水热交换机组
CN216245708U (zh) 一种污泥湿式热解热交换器
CN208497776U (zh) 模具流体介质的回收机构
CN207866047U (zh) 一种便于拆卸清洗的换热器
CN206622369U (zh) 一种cip就地清洗系统
CN209910463U (zh) 新型浮头式换热器结构
CN203053069U (zh) 一种气液混合换热的非承压太阳能热水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