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97443U - 加热式制冷多联机 - Google Patents

加热式制冷多联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97443U
CN207797443U CN201820064028.5U CN201820064028U CN207797443U CN 207797443 U CN207797443 U CN 207797443U CN 201820064028 U CN201820064028 U CN 201820064028U CN 207797443 U CN207797443 U CN 2077974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heat exchanger
heater
indoor heat
heated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6402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伟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o Cold And Warm (gu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no Cold And Warm (gu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o Cold And Warm (gu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no Cold And Warm (gu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6402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974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974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9744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式制冷多联机,包括依次相连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的室内换热器、引流装置、室外换热器及节流装置,还包括连接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的加热器和热回收器,所述加热器和热回收器设置于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加热器用于对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制冷剂进行加热,热回收器用于利用冷却介质的热量对流入加热器的制冷剂进行预热;加热式制冷多联机采用加热器代替传统多联机的压缩机,实现制冷高效率;同时因加热器无运动部件故无需润滑油,解决了传统多联机回油困难的问题;而且,在加热器前面设置热回收器,实现将冷却介质的热量用于制冷循环系统中作为部分热能动力,解决了传统多联机无法利用冷却介质热量的难题。

Description

加热式制冷多联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热式制冷多联机。
背景技术
传统多联机的制冷循环系统采用压缩机的机械压缩方式给制冷循环系统做功存在制冷效率低下及能耗高的问题,而且还存在制冷循环系统回油困难的缺陷。同时,传统多联机冷却介质的热量排放到大气中,造成了热能浪费,造成环境热污染。因此,传统多联机的制冷效率低,制冷循环系统回油困难及冷却介质热量无法利用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加热式制冷多联机,来解决传统多联机的制冷效率低,制冷循环系统回油困难和冷却介质热量无法利用的问题。
一种加热式制冷多联机,包括依次相连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的室内换热器、引流装置、室外换热器及节流装置,还包括连接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的加热器和热回收器,所述加热器和热回收器设置于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加热器用于对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制冷剂进行加热,热回收器用于利用冷却介质的热量对流入加热器的制冷剂进行预热。
上述加热式制冷多联机,采用加热器代替传统多联机中的压缩机,通过加热器对蒸发器出口气态制冷剂的加热,为制冷循环提供热能动力。且因加热器无运动部件,故使用中无需润滑油,则不存在制冷循环系统回油困难的问题。在加热器前设置热回收器,热回收器将部分冷却介质的热量用于预热蒸发器出口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实现将冷却介质的热量用于制冷循环系统中作为部分热能动力,解决了传统多联机无法利用冷却介质热量的难题。
进一步,所述加热式制冷多联机还包括低压储液器和流量调节阀,所述低压储液器的制冷剂入口与节流装置的制冷剂出口连通,低压储液器的制冷剂出口与流量调节阀的制冷剂入口连通,流量调节阀的制冷剂出口与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连通。使用中,利用低压储液器与室内换热器的压差完成制冷剂的输送,通过流量调节阀来控制从低压储液器流入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
进一步,加热式制冷多联机还包括液泵,所述液泵的制冷剂入口与低压储液器的制冷剂出口连通,液泵的制冷剂出口与流量调节阀的制冷剂入口连通。液泵能对流向室内换热器的液态制冷剂进行加压,使室内换热器实现多倍率制冷剂循环供冷。
进一步,加热式制冷多联机还包括高压储液器,所述高压储液器的制冷剂入口与室外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连通,高压储液器的制冷剂出口与节流装置的制冷剂入口连通。通过高压储液器能给室内换热器提供稳定的制冷剂循环量,如此在室内换热器的负荷变化时,高压储液器能为室内换热器提供适量液态制冷剂。
进一步,加热式制冷多联机所述引流装置为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制冷剂通道内。
进一步,所述室内换热器至少有两个,所述室内换热器并联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
进一步,所述流量调节阀至少有两个,所述流量调节阀与室内换热器一一对应连接构成室内换热支路,所述室内换热支路并联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式制冷多联机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式制冷多联机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式制冷多联机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室内换热器,20、引流装置,30、室外换热器,40、高压储液器,50、节流装置,60、加热器,70、热回收器,70a、冷却介质连接管,80、流量调节阀,90、低压储液器,100、液泵,1a、大径管道,2a、小径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及“所述”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在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文中所使用的“低温低压”及“高温高压”在制冷循环中,其是一相对形容词,即“低”和“高”相对而言。
实施例一:
结合图1,本实施例提供第一种加热式制冷多联机,包括依次相连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的室内换热器10、引流装置20、室外换热器30及节流装置50,还包括连接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的加热器60和热回收器70,所述加热器60和热回收器70设置于室内换热器10和室外换热器30之间,加热器60用于对流入室外换热器30的制冷剂进行加热,热回收器70用于利用冷却介质的热量对流入加热器60的制冷剂进行预热。
工作原理:室内换热器10出口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被引流装置20输送至热回收器70,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在吸收冷却介质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压力增大;热回收器70出口的气态制冷剂随后进入加热器60继续吸热,气态制冷剂在吸收加热器60的热量之后加速膨胀、温度更高压力更大;加热器60出口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进入室外换热器30之后与冷却介质在等压状态下产生热量交换,气态制冷剂被冷却冷凝成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经节流装置50在绝热状态下节流,液态制冷剂克服节流装置50的阻力之后温度降低压力减小;节流装置50出口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进入室内换热器10之后与被冷却介质在等压状态下产生热量交换,液态制冷剂蒸发成气态制冷剂。室内换热器10出口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继而被引流装置20输送至热回收器70,进入下一次循环。由此不断循环,从而完成热量从室内换热器10到室外换热器30的不断传递和交换,实现制冷的目的。同时,通过热回收器70实现了冷却介质的热量在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利用。
进一步,加热式制冷多联机还包括用于存储制冷剂的高压储液器40,高压储液器40的制冷剂入口与室外换热器30的制冷剂出口连通,高压储液器40的制冷剂出口与节流装置50的制冷剂入口连通。通过高压储液器40能给室内换热器10提供稳定的制冷剂循环量,如此在室内换热器10的负荷变化时,高压储液器40能为室内换热器10提供适量的液态制冷剂。
具体地,上述的室内换热器10至少一个。当室内换热器10有至少两个时,室内换热器10并联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当所述室内换热器10有多个时,节流装置50有多个,室内换热器10与节流装置50一一对应连接构成多个室内换热支路,多个室内换热支路并联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
具体地,上述的室内换热器10为风冷式换热器或者水冷式换热器。
具体地,上述的引流装置20是风机,风机设置于制冷剂通道内,将气态制冷剂从室内换热器10制冷剂出口输送至室外换热器30。风机使气态制冷剂克服室内换热器10至室外换热器30之间的部分流动阻力,保障了制冷剂循环量。
具体地,上述的室外换热器30为风冷式换热器或者水冷式换热器或者蒸发冷却式换热器。
具体地,上述的节流装置50可以是节流毛细管或者膨胀阀或者节流孔。
具体地,上述加热器60内设有制冷剂通道,热回收器70内设有制冷剂通道,热回收器70的制冷剂通道入口与引流装置20的制冷剂通道出口连通,热回收器70的制冷剂通道出口用于与加热器60的制冷剂通道入口连通,加热器 60的制冷剂通道出口与室外换热器30的制冷剂入口连通。
加热器60的发热体为流体加热盘管或者电加热管。加热器60的发热体可设置于加热器60的制冷剂通道内或者设置于加热器60的制冷剂通道外。热回收器70的发热体为流体加热盘管,在热回收器70的流体加热盘管和室外换热器30之间设有冷却介质连接管70a,室外换热器30内的冷却介质通过冷却介质连接管70a进入热回收器70的流体加热盘管内对气态制冷剂进行预热。热回收器70的发热体设置于热回收器70的制冷剂通道内或者置于热回收器70的制冷剂通道外。
实施例二:
结合图2,本实施例提供第二种加热式制冷多联机,包括依次相连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的室内换热器10、引流装置20、室外换热器30、节流装置50、低压储液器90及流量调节阀80,还包括连接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的加热器60和热回收器70,加热器60和热回收器70设置于室内换热器10和室外换热器30 之间,加热器60用于对流入室外换热器30的制冷剂进行加热,热回收器70用于利用冷却介质的热量对流入加热器60的制冷剂进行预热。
进一步,加热式制冷多联机还包括用于存储制冷剂的高压储液器40,高压储液器40的制冷剂入口与室外换热器30的制冷剂出口连通,高压储液器40的制冷剂出口与节流装置50的制冷剂入口连通。通过高压储液器40能给室内换热器10提供稳定的制冷剂循环量,如此在室内换热器10的负荷变化时,高压储液器40能为室内换热器10提供适量的液态制冷剂。
具体地,上述低压储液器90内的制冷剂液位高于室内换热器10内的制冷剂液位。借助低压储液器90与室内换热器10之间的液柱压差,对室内换热器 10进行供液。
具体地,低压储液器90位置高于室内换热器10的位置。低压储液器90设有液态制冷剂出口和气态制冷剂出口,低压储液器90的液态制冷剂出口与室内换热器10的制冷剂入口连通,低压储液器90的气态制冷剂出口与引流装置20 的制冷剂入口通道连通。引流装置20通过低压储液器90的气态制冷剂出口将低压储液器90内的气态制冷剂引出,提高低压储液器90的存液内容积。
具体地,低压储液器90的液态制冷剂出口开设于低压储液器90的底部,低压储液器90的气态制冷剂出口开设于低压储液器90的顶部。
具体地,上述的引流装置20是风机,风机设置于制冷剂通道内,将气态制冷剂从室内换热器10制冷剂出口输送至室外换热器30。风机使气态制冷剂克服室内换热器10和室外换热器30之间部分流动阻力流动,保障了制冷剂循环量。
具体地,上述的室内换热器10至少一个。当室内换热器10有至少两个时,室内换热器10并联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当所述室内换热器10有多个时,流量调节阀80有多个,室内换热器10与流量调节阀80一一对应连接构成室内换热支路,多个室内换热支路并联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流量调节阀80可对流入室内换热器10 的液态制冷剂流量进行调节。
实施例三:
结合图3,本实施例提供第三种加热式制冷多联机,第三种加热式制冷多联机与实施例二的第二种加热式制冷多联机区别在于,还包括连接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的液泵100,液泵100的入口与低压储液器90的液态制冷剂出口连通,液泵100的出口与流量调节阀80的入口连通。液泵100能对流向室内换热器10 的液态制冷剂进行加压,使室内换热器10能实现多倍率制冷剂循环供冷。
在上述三个实施例中,采用的制冷剂可以是氨或者氟利昂或者烃类制冷剂。
结合到上述三个实施例中,制冷剂循环回路包括大径管道1a和小径管道2a,大径管道1a的出口与室外换热器30的制冷剂入口连通,大径管道1a的入口与室内换热器10的制冷剂出口连通,小径管道2a的入口与室外换热器30的出口连通,小径管道2a的出口与室内换热器10的制冷剂入口连通。
在实施例一中:加热器60、热回收器70及引流装置20通过大径管道1a串接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高压储液器40及节流装置50通过小径管道2a串接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
在实施例二中:加热器60、热回收器70、引流装置20通过大径管道1a串接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高压储液器40、低压储液器90、节流装置50及流量调节阀80通过小径管道2a串接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
在实施例三中:加热器60、热回收器70、引流装置20通过大径管道1a串接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高压储液器40、低压储液器90、液泵100、节流装置 50及流量调节阀80通过小径管道2a串接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
室内换热器10的制冷剂入口小于室内换热器10的制冷剂出口,如此有利于室内换热器10内的液态制冷剂汽化。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个实施例中的室内换热器10、引流装置20、室外换热器30、高压储液器40、节流装置50、加热器60、热回收器70、流量调节阀 80、低压储液器90及液泵100之间除了可以通过管道连接,也可以直接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三个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10、引流装置20、室外换热器30、高压储液器40、节流装置50、加热器60、热回收器70、流量调节阀 80、低压储液器90及液泵10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或者法兰连接或者螺纹连接。还需要说明的是,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的各零部件的材质为铁或铜或铝或其他非金属材料。而且各零件部的表面均可敷设隔热保温材料,以减少热量损失。
综上,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加热器60代替传统多联机的压缩机,提高了制冷循环系统的效率。而且因加热器60无运动部件故无需润滑油,不存在制冷循环系统回油困难的问题。同时,在加热器60前设置热回收器70,热回收器70 将部分冷却介质的热量用于预热室内换热器10出口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实现将冷却介质的热量用于制冷循环系统中作为部分热能动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加热式制冷多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的室内换热器、引流装置、室外换热器及节流装置,还包括连接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的加热器和热回收器,所述加热器和热回收器设置于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加热器用于对流入室外换热器的制冷剂进行加热,热回收器用于利用冷却介质的热量对流入加热器的制冷剂进行预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式制冷多联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压储液器和流量调节阀,所述低压储液器的制冷剂入口与节流装置的制冷剂出口连通,低压储液器的制冷剂出口与流量调节阀的制冷剂入口连通,流量调节阀的制冷剂出口与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式制冷多联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泵,所述液泵的制冷剂入口与低压储液器的制冷剂出口连通,液泵的制冷剂出口与流量调节阀的制冷剂入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加热式制冷多联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存储制冷剂的高压储液器,所述高压储液器的制冷剂入口与室外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连通,高压储液器的制冷剂出口与节流装置的制冷剂入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加热式制冷多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装置为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制冷剂通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式制冷多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至少有两个,所述室内换热器并联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热式制冷多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至少有两个,所述室内换热器并联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式制冷多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阀至少有两个,所述流量调节阀与室内换热器一一对应连接构成室内换热支路,所述室内换热支路并联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
CN201820064028.5U 2018-01-12 2018-01-12 加热式制冷多联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974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64028.5U CN207797443U (zh) 2018-01-12 2018-01-12 加热式制冷多联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64028.5U CN207797443U (zh) 2018-01-12 2018-01-12 加热式制冷多联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97443U true CN207797443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72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6402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97443U (zh) 2018-01-12 2018-01-12 加热式制冷多联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974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5801C (zh) 热交换性能增强的基于制冷剂的热学能量存储和冷却系统
CN106642416A (zh) 空调系统、复合冷凝器、空调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645060A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206670103U (zh) 一种带辅助冷源的冷却机组
CN105222404A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空气能热泵系统
CN103175354A (zh) 蓄热相变除霜装置
CN103868265A (zh) 一种具有蓄冷/蓄热功能的温控装置
CN201503166U (zh) 可制取高温热水的冷冻热回收机组
CN202382495U (zh) 蓄热相变除霜装置
CN103940135B (zh) 制冷装置
Sun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a novel pump-driven heat pipe/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for rack-level cooling of data centers
CN104374591B (zh) 一种电子膨胀阀的能力测量装置
CN203731741U (zh) 空调热水机系统
CN207797443U (zh) 加热式制冷多联机
CN101153760A (zh) 空调回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972673B (zh) 一种中继能源站型大温差供热系统及方法
CN104315635B (zh) 中小型大温差双工况动态流态冰冰蓄冷空调
CN208333876U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冷热冲击试验装置
CN106403282A (zh) 热泵热水系统及具有其的热泵热水器
CN108286838A (zh) 加热式制冷多联机
CN205580023U (zh) 带有制冷剂存储容器的变频空调器
CN206377880U (zh) 适用于超高真空环境的紧凑型无液氦1k低温制冷装置
CN207585135U (zh) 一种加热式制冷设备
CN204176831U (zh) 中小型大温差双工况动态流态冰冰蓄冷空调
CN104582921A (zh) 用于对物体进行调温的设备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31

Termination date: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