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97260U - 一种节能新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新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97260U
CN207797260U CN201820125251.6U CN201820125251U CN207797260U CN 207797260 U CN207797260 U CN 207797260U CN 201820125251 U CN201820125251 U CN 201820125251U CN 207797260 U CN207797260 U CN 2077972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sh air
pressure
energy
pipelin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2525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贺
黄贵松
周勇
罗远廷
洪伟洋
张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Geotechniscl & Design Institute Of China Nuclear Industr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Geotechniscl & Design Institute Of China Nuclear Indu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Geotechniscl & Design Institute Of China Nuclear Industr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Geotechniscl & Design Institute Of China Nuclear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82012525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972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972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972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新风系统,涉及建筑物内空气调节系统,该节能新风系统包括新风机组、新风管道、旁通机构以及末端启闭机构,新风机组具有进风端与出风端,新风管道的一端连接于出风端,另一端连接于末端启闭机构,旁通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新风管道靠近新风机组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进风端,用于依据新风管道的静压值选择性地连通新风管道和进风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节能新风系统,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推广、稳定易维护,可大幅减少新风能耗,节约能源。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新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内空气调节系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节能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将处理后的新风送入室内,是满足人员卫生要求主要手段。规范中对各类公共民用建筑的新风量有明确规定。资料统计,新风的处理能耗通常占空调系统全年能耗的30-40%;降低新风能耗对整个空调系统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套新风系统耗能包括两方面:第一是进行制冷(加热)需要的能耗,第二是风机的输送能耗;而前者的能耗往往比后者大得多。以某厂家的新风机组为例:其制冷工况运行时总功率为5.05KW,其中风机功率仅为0.2KW,仅占总功率的约4%。由此可见,降低新风能耗的重点是降低制冷(加热)部分需要的能耗。
现有民用公共建筑中的新风系统多采用集中进行热湿处理然后输送至各个房间。现有绝大部分新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具有根据房间人员情况自动调节该房间新风量的能力,新风系统只能按照设计工况始终处于满负荷工况运行,造成极大能源浪费。
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易维护、造价低廉易于推广、安装方便同时节约能源的节能新风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新风系统,其结构简单、稳定易维护、造价低廉易于推广、安装方便同时能够节约能源。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节能新风系统,包括新风机组、新风管道、旁通机构以及末端启闭机构,新风机组具有进风端与出风端,新风管道的一端连接于出风端,另一端连接于末端启闭机构,旁通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新风管道靠近新风机组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进风端,用于依据新风管道的静压值选择性地连通新风管道和进风端。
进一步地,旁通机构包括压力控制装置和旁通管道,旁通管道的一端连接于新风管道靠近新风机组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进风端,压力控制装置固定连接在旁通管道上,用于依据新风管道的静压值选择性地打开旁通管道。
进一步地,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和电动阀门组件,电动阀门组件固定连接于旁通管道,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旁通管道靠近新风管道的一侧并与电动阀门组件电连接,用于采集新风管道的静压值并传递至电动阀门组件。
进一步地,电动阀门组件包括电磁阀和控制器,电磁阀固定连接于旁通管道并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电连接,用于依据新风管道的静压值控制电磁阀打开或者关闭。
进一步地,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定压止回阀和机械调压结构,定压止回阀固定连接在旁通管道上,机械调压结构与定压止回阀连接,用于调节定压止回阀的开启压力。
进一步地,机械调压结构为调压扳手,调压扳手固定连接于定压止回阀。
进一步地,节能新风系统还包括进风管道,进风管道的一端与新风机组的进风端连接,另一端用于伸出到外界,以向新风机组送风。
进一步地,末端启闭机构为多个,多个末端启闭机构均匀连接于新风管道。
进一步地,每个末端启闭机构具有出风口,出风口处设置有可调节启闭阀门,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出风口。
一种节能新风系统,包括新风机组、新风管道、旁通机构、末端启闭机构以及换风室,新风机组具有进风端与出风端,新风管道的一端连接于出风端,另一端连接于末端启闭机构,末端启闭机构伸入换风室,旁通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新风管道靠近新风机组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进风端,用于依据新风管道的静压值选择性地连通新风管道和进风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节能新风系统,新风机组具有进风端与出风端,新风管道的一端连接于出风端,另一端连接于末端启闭机构,旁通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新风管道靠近新风机组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进风端,用于依据新风管道的静压值选择性地连通新风管道和进风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末端启闭机构用于伸入换气室内进行送风,当末端启闭机构关闭或者开度较小时,导致新风管道内的静压值升高,旁通机构在静压值升高到预定值后打开,使得新风管道与新风机组的进风端连通,从而使得一部分新风通过旁通机构回到新风机组的入口与未经湿热处理的新风混合,起到降压稳定的作用,使得新风机组的出风端保持稳定的压力值,避免流量不足引起室内卫生不达标,也避免了流量过剩引起的能耗损失。通过将出口端的新风与入口端的新风相混合,使得能耗降低。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节能新风系统,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推广、稳定易维护,可大幅减少新风能耗,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节能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压力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节能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节能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节能新风系统;100-新风机组;200-新风管道;300-旁通机构;310-压力控制装置;311-压力传感器;313-电动阀门组件;3131-电磁阀;3133-控制器;315-定压止回阀;317-机械调压结构;330-旁通管道;400-末端启闭机构;500-进风管道;600-换风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目前,有少量建筑通过增加智能化控制系统来解决新风能耗问题。主要方法是,在末端房间设置传感器获取PM2.5、二氧化碳含量等信息,控制末端阀门或风口的开度,通过设置在新风主管上的静压传感器来控制变频器从而调节新风机组风机转速;当末端需求减少时,主管上静压增大,降低风机转速;由此降低风机能耗及制冷(加热)量。主要问题在于:其一需要增加一套自动控制系统,系统复杂造价高;其二由于系统需要现场安装调试涉及的相关单位多,后期出现问题概率大且一旦发现问题容易出现相互推诿。这种方法至今没能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同时安装过程简单,同时节能效果好的节能新风系统。
参见图1(图中箭头表示气流方向),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新风系统10,包括新风机组100、新风管道200、旁通机构300、末端启闭机构400以及进风管道500,新风机组100具有进风端与出风端,新风管道200的一端连接于出风端,另一端连接于末端启闭机构400,旁通机构300的一端连接于新风管道200靠近新风机组100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进风端,用于依据新风管道200的静压值选择性地连通新风管道200和进风端。进风管道500的一端与新风机组100的进风端连接,另一端用于伸出到外界,以向新风机组100送风。
在本实施例中,末端启闭机构400为多个,多个末端启闭机构400均匀连接于新风管道200。每个末端启闭机构400具有出风口,出风口处设置有可调节启闭阀门,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出风口。具体地,多个出风口用于伸入多个房间进行换气。
在本实施例中,可调节启闭阀门可根据房间内的实际情况打开或者关闭,具体地,可调节启闭阀门具有探测器,通过探测器探测房间内有无人员及人员的数量,使得可调节启闭阀门可通过房间内人员的数量或有无人员来打开或者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进风管道500伸出到外界的一端设置有进风板,进风板具有网格状的进风口,通过进风口将外界空气吸入进风管道500并送至新风机组100。
旁通机构300包括压力控制装置310和旁通管道330,旁通管道330的一端连接于新风管道200靠近新风机组100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进风端,压力控制装置310固定连接在旁通管道330上,用于依据新风管道200的静压值选择性地打开旁通管道330。具体地,旁通管道330远离新风管道200的一端连接在进风管道500上。
在本实施例中,旁通管道330分别与新风管道200和进风管道500焊接在一起。当然,并不仅仅限于此,此处旁通管道330也可以分别与新风管道200和进风管道500通过连接三通或者密封法兰连接,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参见图2,压力控制装置310包括压力传感器311和电动阀门组件313,电动阀门组件313固定连接于旁通管道330,压力传感器311设置在旁通管道330靠近新风管道200的一侧并与电动阀门组件313电连接,用于采集新风管道200的静压值并传递至电动阀门组件313。
电动阀门组件313包括电磁阀3131和控制器3133,电磁阀3131固定连接于旁通管道330并与控制器3133电连接,控制器3133与压力传感器311电连接,用于依据新风管道200的静压值控制电磁阀3131打开或者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在控制器3133中内置有压力预设值,该压力预设值可根据实际安装情况进行调节,也可以根据新风机组100而定余静压确定,当压力传感器311采集到的新风管道200的静压值大于压力预设值时,电磁阀3131处于开启状态,且其开度随静压值的大小发生变化,此时经新风机组100处理后的部分新风会随着旁通管道330通过电磁阀3131后进入进风管道500,与未经处理的新风混合后重新进入新风机组100,一方面降低了新风管道200内的静压值,防止新风机组100憋压发生喘振等现象,保证新风机组100正常温度工作,另一方面使得送风压力稳定在压力预设值,可保证当部分房间末端启闭机构400关闭时,另一部分仍需要送风的房间具有足够的送风压头,从而使得新风量始终维持在设计值,能够避免流量不足引起室内卫生不达标同时也能避免流量过剩引起的能耗损失。此外,通过将经新风机组100热湿处理后的新风与外界进入的新风相混合后重新送入新风机组100,使得制冷或制热部分需要的能耗大幅降低。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新风系统10,通过在新风管道200与进风管道500之间设置旁通管道330,并在旁通管道330上设置设置压力控制装置310,压力控制装置310上的预设压力值可根据新风机组100的额定余静压确定,也可以根据设计工况下新风管道200的实际压力确定,当新风管道200内的静压值大于预设压力值时,部分新风经过旁通管路回到新风机组100的进风端与未经热湿处理的新风混合,并使得新风管道200内始终保持在预设压力值。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能新风系统10,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推广、稳定易维护,可大幅减少新风能耗,节约能源。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新风系统10,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参加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能新风系统10,包括新风机组100、新风管道200、旁通机构300、末端启闭机构400以及进风管道500,新风机组100具有进风端与出风端,新风管道200的一端连接于出风端,另一端连接于末端启闭机构400,旁通机构300的一端连接于新风管道200靠近新风机组100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进风端,用于依据新风管道200的静压值选择性地连通新风管道200和进风端。进风管道500的一端与新风机组100的进风端连接,另一端用于伸出到外界,以向新风机组100送风。
旁通机构300包括压力控制装置310和旁通管道330,旁通管道330的一端连接于新风管道200靠近新风机组100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进风端,压力控制装置310固定连接在旁通管道330上,用于依据新风管道200的静压值选择性地打开旁通管道330。具体地,旁通管道330远离新风管道200的一端连接在进风管道500上。
压力控制装置310包括定压止回阀315和机械调压结构317,定压止回阀315固定连接在旁通管道330上,机械调压结构317与定压止回阀315连接,用于调节定压止回阀315的开启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机械调压结构317为调压扳手,调压扳手固定连接于定压止回阀315。当然,并不仅仅限于此,此处机械调压结构317也可以是调压轮或者调压拉杆等其他形式,但凡是需要经过手动调压的机械调压结构317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经过机械调压结构317调压后,定压止回阀315具有了开启压力,该开启压力可根据实际安装情况进行调节,也可以根据新风机组100而定余静压确定,当新风管道200的静压值大于开启压力时,定压止回阀315处于开启状态,且其开度随静压值的大小发生变化,此时经新风机组100处理后的部分新风会随着旁通管道330通过定压止回阀315后进入进风管道500,与未经处理的新风混合后重新进入新风机组100,一方面降低了新风管道200内的静压值,防止新风机组100憋压发生喘振等现象,保证新风机组100正常温度工作,另一方面使得送风压力稳定在压力预设值,可保证当部分房间末端启闭机构400关闭时,另一部分仍需要送风的房间具有足够的送风压头,从而使得新风量始终维持在设计值,能够避免流量不足引起室内卫生不达标同时也能避免流量过剩引起的能耗损失。此外,通过将经新风机组100热湿处理后的新风与外界进入的新风相混合后重新送入新风机组100,使得制冷或制热部分需要的能耗大幅降低。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新风系统10,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参见图4(图中箭头表示气流方向),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能新风系统10,包括新风机组100、新风管道200、旁通机构300、末端启闭机构400以及换风室600,新风机组100具有进风端与出风端,新风管道200的一端连接于出风端,另一端连接于末端启闭机构400,末端启闭机构400伸入换风室600,旁通机构300的一端连接于新风管道200靠近新风机组100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进风端,用于依据新风管道200的静压值选择性地连通新风管道200和进风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节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机组、新风管道、旁通机构以及末端启闭机构,所述新风机组具有进风端与出风端,所述新风管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出风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末端启闭机构,所述旁通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新风管道靠近所述新风机组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进风端,用于依据所述新风管道的静压值选择性地连通所述新风管道和所述进风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机构包括压力控制装置和旁通管道,所述旁通管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新风管道靠近所述新风机组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进风端,所述压力控制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旁通管道上,用于依据所述新风管道的静压值选择性地打开所述旁通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和电动阀门组件,所述电动阀门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旁通管道,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旁通管道靠近所述新风管道的一侧并与所述电动阀门组件电连接,用于采集所述新风管道的静压值并传递至所述电动阀门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阀门组件包括电磁阀和控制器,所述电磁阀固定连接于所述旁通管道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用于依据所述新风管道的静压值控制所述电磁阀打开或者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控制装置包括定压止回阀和机械调压结构,所述定压止回阀固定连接在所述旁通管道上,所述机械调压结构与所述定压止回阀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定压止回阀的开启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调压结构为调压扳手,所述调压扳手固定连接于所述定压止回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新风系统还包括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新风机组的进风端连接,另一端用于伸出到外界,以向所述新风机组送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端启闭机构为多个,多个所述末端启闭机构均匀连接于所述新风管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节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末端启闭机构具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可调节启闭阀门,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出风口。
10.一种节能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机组、新风管道、旁通机构、末端启闭机构以及换风室,所述新风机组具有进风端与出风端,所述新风管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出风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末端启闭机构,所述末端启闭机构伸入所述换风室,所述旁通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新风管道靠近所述新风机组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进风端,用于依据所述新风管道的静压值选择性地连通所述新风管道和所述进风端。
CN201820125251.6U 2018-01-24 2018-01-24 一种节能新风系统 Active CN2077972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25251.6U CN207797260U (zh) 2018-01-24 2018-01-24 一种节能新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25251.6U CN207797260U (zh) 2018-01-24 2018-01-24 一种节能新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97260U true CN207797260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70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25251.6U Active CN207797260U (zh) 2018-01-24 2018-01-24 一种节能新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972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6438A (zh) * 2018-01-24 2018-05-15 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新风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6438A (zh) * 2018-01-24 2018-05-15 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新风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57781U (zh) 一种实验室多段通风节能控制系统
CN105135566B (zh) 一种基于空气定向流动原理的污染物隔断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5481582U (zh) 基于多变参数调节的恒温恒湿空调机组节能控制系统
WO2016023320A1 (zh) 新风机与空调器联动控制方法
CN107131605A (zh) 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系统及该系统的加湿运转的控制方法
CN108302726A (zh) 一种实验室多段通风节能控制系统
CN211041321U (zh) 多末端新风变风量控制系统
CN206919132U (zh) 一种节能的重组蛋白药物生产厂房净化空调系统
CN207797260U (zh) 一种节能新风系统
CN108036438A (zh) 一种节能新风系统
CN209310193U (zh) 实验室节能通风系统
WO2017120760A1 (zh) 一种空调冷凝水回收系统
CN207365245U (zh) 一种室内新风换气系统
CN103673215A (zh) 一种楼宇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装置
CN104235972A (zh) 一种手术室新风量智能节能调控系统及其调控方法
CN205372937U (zh) 洁净手术部正压控制系统
CN205717732U (zh) 一种新风除湿系统
CN107477761A (zh) 一种智能调控输出气流的新风系统及其调控方法
CN209588310U (zh) 一种变风量全屋健康舒适空气管理系统
CN204176810U (zh) 一种手术室新风量智能节能调控系统
CN109883026A (zh)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5909446U (zh) 主被动一体热回收型新风系统
CN109945333A (zh) 一种新风集中处理末端分散调节的居住建筑空调系统
CN112611094B (zh) 一种实验室空调循环系统的压力平衡装置
CN205678815U (zh) 封闭空间用新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