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97023U - 一种双阴极等离子体雾化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阴极等离子体雾化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97023U
CN207797023U CN201721730022.9U CN201721730022U CN207797023U CN 207797023 U CN207797023 U CN 207797023U CN 201721730022 U CN201721730022 U CN 201721730022U CN 207797023 U CN207797023 U CN 207797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hode
anode
burner
fuel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3002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为华
钟贵全
王志军
陈珊
杨玉地
吴道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wu Technology Group Cor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wu Technology Group Cor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wu Technology Group Cor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wu Technology Group Cor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3002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97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97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9702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sma Technolog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双阴极等离子体雾化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壳体、第一阴极、第二阴极、阳极和雾化组件,通过机械雾化的方式对液体燃料进行雾化,使雾化后的燃料和空气的部分电离的等离子体通入后,与未电离的部分燃料与空气进入到阴极喷口之后在等离子体的高温作用下进行燃烧,可以从燃料化学热和等离子体两方面得到所需温度,同时减小等离子体电能的消耗,取消点火装置,火焰温度更高、可燃用品质较低的燃料。

Description

一种双阴极等离子体雾化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化、冶金以及电力行业等离子燃烧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阴极等离子体雾化燃烧器。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是指气体被电离产生的含有大量电子,离子,激发态分子,原子以及自由基团的高活性物质,又被称作物质的“第四态”,低温等离子体温度范围在几千到几万度,也就热等离子体,热等离子体应用于工业上,可以做煤粉锅炉点火枪,垃圾,固体废弃物的气化等,燃气轮机的点火以及稳燃,化工方面的氢气制备,当前也有大量研究使用热等离子体制备石墨烯等材料。
目前等离子燃烧器作为热源的供应者主要应用于电站粉煤锅炉点火,固废垃圾熔融处理,飞灰处理等方面,已有的等离子燃烧器多使用单一气源作为等离子体产生的介质气源,介质气源主要为压缩空气,氩气,氢气等简单气体,使用过程中通过高压击穿或接触拉弧的方式产生电弧,用于电离介质气体。
现有的等离子燃烧器主要的供热通过电能电离介质气体从而产生热等离子体,通过热等离子体进行供热,对作为二次能源的电能消耗巨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阴极等离子体雾化燃烧器,通过机械雾化的方式对液体燃料进行雾化,使雾化后的燃料和空气的部分电离的等离子体通入后,与未电离的部分燃料与空气进入到阴极喷口之后在等离子体的高温作用下进行燃烧,可以从燃料化学热和等离子体两方面得到所需温度,同时减小等离子体电能的消耗,取消点火装置,火焰温度更高、可燃用品质较低的燃料。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阴极等离子体雾化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壳体、第一阴极、第二阴极、阳极和雾化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阴极贯穿设置于所述燃烧器壳体内,并与所述燃烧器壳体间形成冷却腔;所述第一阴极为中空结构,且设置有将所述中空结构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通水孔;
所述燃烧器壳体的外部贴合设置有所述阳极,所述阳极的一端与所述燃烧器的环形板连接,所述阳极另一端的缩口与所述第一阴极的放电段配合设置;
所述第二阴极的一端与所述燃烧器壳体的环形板连接,所述阳极位于所述第二阴极的内部,所述阳极的外部设置有绝缘层;
在水平方向,所述第二阴极与所述绝缘层间形成空气通路,所述阳极、绝缘层上对应设置有通孔,使得所述空气通路内的空气经所述通孔到达所述第一阴极的放电段与所述阳极缩口处形成的间隙中;
在竖直方向,所述阳极与所述第二阴极间形成燃料通路,所述第二阴极上设置有燃料孔,所述燃料孔内设置有雾化喷头,将燃料送至所述燃料通路中,且所述燃料通路中的所述阳极与所述第二阴极间对应设置有放电凸起;
所述雾化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液体入口、弹簧、分配盘和雾化喷口。
进一步的,所述液体入口端的压力为1~2Mpa,所述雾化组件将液态燃料破碎为60~120μ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阴极包括:阴极直段和放电段,其中,所述阴极直段的一端为冷却水进口,且设置有阴极接头;所述阴极直段的另一端均匀设置有多个通水孔;所述燃烧器壳体上设置有冷却水出口,使得所述冷却腔内的冷却水循环流动;
所述第二阴极设置有空气进口和燃料进口,其中,所述空气进口与所述空气通路连接;所述燃料进口经所述燃料孔与所述燃料通路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多个密封件,
一个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阴极与所述燃烧器壳体的接触处;
一个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阴极与所述阳极外部的绝缘层的接触处;
位于所述燃烧器壳体内的所述第一阴极的外部设置有绝缘层;
所述绝缘层的材料由聚四氟制成。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环形板、第二阴极连接,对所述第二阴极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阳极为圆筒结构,所述放电段的放电尖头与所述缩口形成的间隙为3~5mm;
所述第二阴极为圆筒结构,所述阴极上设置有喷口;
两个所述放电凸起间形成的间隙为3~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分别与阴极导线连接,所述阳极与阳极导线连接,通过改变空气和燃料的比例、第一阴极、第二阴极和阳极的电压调节等离子体火焰的功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阴极、第二阴极和阳极均由紫铜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还包括:堵板,所述堵板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燃烧器壳体的一侧,所述堵板与所述燃烧器壳体、所述第一阴极间形成所述冷却腔。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通路内的介质为空气或压缩空气;
所述燃料通路内的介质为液体燃料,包括:柴油和重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取消传统离子杆电火花点火和传统的燃气长明灯点火,通过空气通路的等离子体作为点火和稳燃的工具,使得点火更加方便,稳定;
(2)采用双阴极结构,使用双介质作为产生等离子体的介质,通过调节空气和燃料的配比、燃料进口压力的大小以及拉弧电压的强弱调节等离子体火焰功率,进一步调节火焰温度,使火焰温度调节范围增加,适应的工况更加宽泛;
(3)将液态燃料通过机械雾化方式,采用电弧激励的方式产生等离子体和小尺寸液滴的混合态,能够在火焰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用部分化学能替代电能的消耗,降低电能消耗30%~40%;
(4)将液体燃料和空气采用双阴极共用同一个阳极的方式进行等离子化,燃烧器结构设计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阴极等离子体雾化燃烧器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组件安装示意图。
其中,1、阴极接头 2、冷却水出口 3、第一阴极 4、空气入口 5、绝缘层 6、燃烧器壳体 7、阳极 8、绝缘层 9、第二阴极 10、燃料进口 11、燃料孔 12、密封件 13、通孔 14、通水孔 15、连接件 16、堵板 17、雾化组件 1701、雾化喷口 1702、雾化喷头外壳 1703、雾化密封件 1704、分配盘 170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注意,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阴极等离子体雾化燃烧器整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包括:燃烧器壳体、第一阴极、第二阴极、阳极和雾化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阴极贯穿设置于所述燃烧器壳体内,并与所述燃烧器壳体间形成冷却腔;所述第一阴极为中空结构,且设置有将所述中空结构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通水孔;所述燃烧器壳体的外部贴合设置有所述阳极,所述阳极的一端与所述燃烧器的环形板连接,所述阳极另一端的缩口与所述第一阴极的放电段配合设置;所述第二阴极的一端与所述燃烧器壳体的环形板连接,所述阳极位于所述第二阴极的内部,所述阳极的外部设置有绝缘层;在水平方向,所述第二阴极与所述绝缘层间形成空气通路,所述阳极、绝缘层上对应设置有通孔,使得所述空气通路内的空气经所述通孔到达所述第一阴极的放电段与所述阳极缩口处形成的间隙中;在竖直方向,所述阳极与所述第二阴极间形成燃料通路,所述第二阴极上设置有燃料孔,所述燃料孔内设置有雾化喷头,将燃料送至所述燃料通路中,且所述燃料通路中的所述阳极与所述第二阴极间对应设置有放电凸起;所述雾化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液体入口、弹簧、分配盘和雾化喷口。
阴极导线分别与第二阴极和第一阴极相连接,阳极导线与阳极相连接,介质气体分别通过空气进口和燃料进口进入到空气通路与燃料通路内,然后接通电源,此时在空气管路中的第一阴极与阳极相交的狭窄通道处和燃料通路中的第二阴极与阳极相交的狭窄通道处,形成电弧,介质气体通过电弧就会被电离成为导电气体,进而把电能转化为工作气体的热能,工作气体温度极度升高,等离子体火焰稳定之后,通过调节空气和燃料的配比以及拉弧电压的强弱,调整使燃料和空气部分电离,而另一部分燃料与空气由于等离子体火焰温度极高,燃料与空气充分混合后瞬间被点燃,且能形成稳定的火焰,燃料燃烧温度与等离子体相混合使火焰温度控制在2500~3000℃左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阴极分为阴极直段和放电段,阴极直段外部包裹所述绝缘层,阴极直段的远离放电段的一端设置所述阴极接头,所述第一阴极直段最大直径为20~40mm,阴极长度范围小于2m,优选直径30mm,所述直段内部沿轴线钻孔,内孔的直径为8~12mm,优选10mm,钻孔深度至阴极放电段与阴极直段的分界处。放电段的长度优选为20~40mm,呈锥状,大直径优选为30mm,尖端直径为大直径的1/10,距离所述阴极直段与所述放电段的分界位置一倍直径长度的距离,在阴极直段上沿径向方向均匀开孔,所述开孔个数为6~10个,优选为8个,开孔的直径优选5mm,所述绝缘层在相同位置进行同样开孔,所述绝缘层的开孔与所述的阴极直段上的开孔共同形成通水孔,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3~5mm,优选为4mm,所述绝缘层的材质优选聚四氟,所述绝缘层的一端和所述阴极直段与所述放电段的分界处对齐,另一端距离所述阴极接头距离30mm;所述阴极接头设置有螺纹,所述阴极接头螺纹长度为10~15mm,优选12mm。
所述燃烧器壳体与所述阴极同轴安装,所述燃烧器壳体的一端和所述阴极直段与所述放电段的分界处对齐,通过密封件与所述绝缘层进行密封,另一端通过所述堵板与绝缘层对齐,所述燃烧器壳体的外径为40~60mm,优选为50mm;所述燃烧器壳体的壁厚为4~6mm,优选为5mm,所述燃烧器壳体与所述第一阴极和绝缘层之间形成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容纳有冷却水。所述的另一端与所述堵板通过内螺纹进行连接,所述堵板厚度为10mm,所述堵板内环通过密封件与所述的第一阴极进行密封,所述燃烧器壳体上距离堵板位置50mm处沿径向方向在燃烧器壳体外部设置一个冷却水出口,所述燃烧器壳体上距离堵板位置100mm处沿径向方向设置有支撑,所述燃烧器壳体上距离堵板位置100mm处设置一个厚度为6mm的环形板,所述环形板板外表面设置外螺纹,环形板外径与所述第二阴极外径相同,所述燃烧器壳体采用绝缘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所述阳极为圆筒结构,所述阳极外径为50~70mm,优选为60mm,一端与所述燃烧器壳体的环形板的一侧对齐,另一侧阳极缩口与阴极同轴,并使第一阴极的放电段的放电端头深入到阳极缩口内部,阳极缩口长度为10~20mm,优选15mm。
所述阳极内径与燃烧器壳体外径尺寸相同,燃烧器壳体的一端与阳极缩口形成内部空腔,所述空腔作为空气通路一部分,阳极和第二阴极之间的形成空腔作为空气通路另一部分,上述两部分通过在阳极上的开孔及阳极上相应位置的绝缘体上开孔连通(阳极上的开孔和绝缘体上的开孔共同组成通孔),具体的,阳极外部位据缩口80mm处沿径向方向钻孔,孔径为5mm,数量为10个,沿截面圆周均布,所述阳极外部采用绝缘层包裹,绝缘层厚度为4~6mm,优选5mm,所述绝缘层一端与所述燃烧器壳体的环形板的一侧对齐,另一端伸出阳极缩口,伸出的距离为10mm。
所述第二阴极外形为圆筒状,外径范围为70~90mm,优选80mm,壁厚优选5mm。所述第二阴极的一端与所述环形板的一侧对齐,此端外壁沿轴向方向设置外螺纹,螺纹长度为10mm,通过所述连接件将所述燃烧器壳体的环形板与所述第二阴极紧密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件外形为六边形,设置有贯通式内螺纹,距离此端轴向方向50mm处位置,所述第二阴极外部沿径向方向设置有所述空气入口,直径为8~12mm,优选10mm,另一端内部为缩放口的扩张段,所述扩张段的最小内径为5mm,最大内径为最小内径的3倍,长度为最小内径的6倍;所述阳极与所述第二阴极间形成燃料通路,此通道作为气体冷却和燃料流通的通道,在第二阴极上设置燃料孔,所述燃料孔为阶梯孔,阶梯孔的大孔直径为10~14mm,优选12mm,小孔直径为5~7mm,优选6mm,阶梯孔的个数为10个,所述第二阴极的打孔端面的厚度为10~15mm,优选12mm,所述阶梯孔长度为大孔2/3壁厚,小孔1/3壁厚,所述阶梯孔大孔内径设置内螺纹,用于与所述的雾化组件进行装配,并沿径向方向以缩口段最小直径的3倍为节圆直径,圆周布置,与燃料通道相通。所述绝缘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阴极的最小内部通径的端面相抵,通过密封件进行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组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喷口、雾化喷头外壳、雾化密封件、分配盘、弹簧和液体入口,其中,所述雾化喷口与所述雾化喷头外壳间通过所述雾化密封件连接,使所述雾化喷头与所述分配盘,弹簧以及液体入口依次连接,所述雾化组件的外径为8mm,安装于大孔处,通过所述喷头外壳的外螺纹与大孔的内螺纹紧固连接,需要注意的是,液体入口燃料压力范围在1~2Mpa,优选压力为1.5-1.6 Mpa。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组件安装示意图,如图3所示,液态燃料通过自身压力,通过所述分配盘后由于自身剪切力的作用,使液态燃料被撕碎,破裂,形成粒度很小的液态颗粒,实现雾化功能,将液态燃料破碎为60~120μm,在该尺寸下,对雾化后的燃料电弧激励,使其一部分形成等离子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距离阳极最小缩口2~3mm,优选2.5mm处,设置高度为2~3mm,优选2.5mm,宽度为4~6mm,优选5mm的三角形放电凸起。距离第二阴极的喷口内径2~3mm,优选2.5mm处,设置有高度为2~3mm,优选2.5mm,宽度为4~6mm,优选5mm的三角形放电凸起,与阳极的三角形放电凸起对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为了保证良好的导电性,阴极和阳极均用紫铜材料,相应的连接导线均采用紫铜材质。空气介质气体可以用空气或压缩空气,燃料介质可以柴油或重油等液体燃料。
需要注意的是,等离子体火焰的功率是方便可调的,通过改变阴阳极之间的电压,从而调节等离子火焰的功率,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体火焰,其功率较小,在5-20kW范围内可调。此外,在燃烧器出口处,阴阳极之间的间隙不能太大,间隙太大会导致电阻太大,致使工作气体不容易被电离,从而难以形成火焰,所以阴阳极之间的间隙应保证在3-5mm为宜。
实用新型人发现,增加水冷停留时间,会使水冷带走热量,减少等离子平均燃烧温度,如果减少水冷停留时间会使阴极很快烧损,不利于系统运行;空燃比减小会减少燃料燃烧功率,增大空燃比会降低燃烧平均温度,因此,空燃比应控制在1:1.1~1.3之间,水冷长度即进出水管到阴阳极起弧位置的距离,控制在3~3.5倍的阳极外直径对应的长度。同时验证可以通过控制空燃比调整火焰平均温度,可以通过运行电压及电流的控制控制等离子体产生的量,从而控制燃烧器热量输入的途径。
实施例一
运行电压为80V,电流为150A,分别采用空气和燃油作为介质,燃烧器设计功率为20kw。测试结果:等离子提供的热功率为16.3kw,燃油燃烧提供的热功率为4.6kw,实际运行功率19.9kw,与设计功率基本形同,燃烧后温度在2800℃左右,重复点火实验点火,均可以稳定燃烧,其油压控制在1.5Mpa左右,燃油流量为10L/min,冷却水量15L/min,冷却水位差在1℃左右。
实用新型人发现,通过减小油压控制雾化颗粒的大小来控制燃料等离子化的比例,减小油压至1Mpa,燃油燃烧功率增加,等离子体功率减小,反之燃油燃烧功率减小,等离子功率增加,同时也可以通过运行电压来控制等离子体和燃油燃烧各自的功率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双阴极等离子体雾化燃烧器,取消传统离子杆电火花点火和传统的燃料长明灯点火,通过空气通路的等离子体作为点火和稳燃的工具,使得点火更加方便,稳定;采用双阴极结构,使用双介质作为产生等离子体的介质,通过调节空气和燃料的配比、燃料进口压力的大小以及拉弧电压的强弱调节等离子体火焰功率,进一步调节火焰温度,使火焰温度调节范围增加,适应的工况更加宽泛;将液态燃料通过机械雾化方式,采用电弧激励的方式产生等离子体和小尺寸液滴的混合态,能够在火焰温度较高的情况下用部分化学能替代电能的消耗,降低电能消耗30%~40%;将液体燃料和空气采用双阴极共用同一个阳极的方式进行等离子化,燃烧器结构设计的更加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 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 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 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

Claims (10)

1.一种双阴极等离子体雾化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壳体、第一阴极、第二阴极、阳极和雾化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阴极贯穿设置于所述燃烧器壳体内,并与所述燃烧器壳体间形成冷却腔;所述第一阴极为中空结构,且设置有将所述中空结构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通水孔;
所述燃烧器壳体的外部贴合设置有所述阳极,所述阳极的一端与所述燃烧器的环形板连接,所述阳极另一端的缩口与所述第一阴极的放电段配合设置;
所述第二阴极的一端与所述燃烧器壳体的环形板连接,所述阳极位于所述第二阴极的内部,所述阳极的外部设置有绝缘层;
在水平方向,所述第二阴极与所述绝缘层间形成空气通路,所述阳极、绝缘层上对应设置有通孔,使得所述空气通路内的空气经所述通孔到达所述第一阴极的放电段与所述阳极缩口处形成的间隙中;
在竖直方向,所述阳极与所述第二阴极间形成燃料通路,所述第二阴极上设置有燃料孔,所述燃料孔内设置有雾化喷头,将燃料送至所述燃料通路中,且所述燃料通路中的所述阳极与所述第二阴极间对应设置有放电凸起;
所述雾化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液体入口、弹簧、分配盘和雾化喷口,将液体燃料机械雾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入口端的压力为1~2Mpa,所述雾化组件将液态燃料破碎为60~12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阴极包括:阴极直段和放电段,其中,所述阴极直段的一端为冷却水进口,且设置有阴极接头;所述阴极直段的另一端均匀设置有多个通水孔;所述燃烧器壳体上设置有冷却水出口,使得所述冷却腔内的冷却水循环流动;
所述第二阴极设置有空气进口和燃料进口,其中,所述空气进口与所述空气通路连接;所述燃料进口经所述燃料孔与所述燃料通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密封件,
一个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阴极与所述燃烧器壳体的接触处;
一个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阴极与所述阳极外部的绝缘层的接触处;
位于所述燃烧器壳体内的所述第一阴极的外部设置有绝缘层;
所述绝缘层的材料由聚四氟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环形板、第二阴极连接,对所述第二阴极进行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为圆筒结构,所述放电段的放电尖头与所述缩口形成的间隙为3~5mm;
所述第二阴极为圆筒结构,所述阴极上设置有喷口;
两个所述放电凸起间形成的间隙为3~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分别与阴极导线连接,所述阳极与阳极导线连接,通过改变空气和燃料的比例、第一阴极、第二阴极和阳极的电压调节等离子体火焰的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阴极、第二阴极和阳极均由紫铜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堵板,所述堵板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燃烧器壳体的一侧,所述堵板与所述燃烧器壳体、所述第一阴极间形成所述冷却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通路内的介质为空气或压缩空气;
所述燃料通路内的介质为液体燃料,包括:柴油和重油。
CN201721730022.9U 2017-12-13 2017-12-13 一种双阴极等离子体雾化燃烧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97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30022.9U CN207797023U (zh) 2017-12-13 2017-12-13 一种双阴极等离子体雾化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30022.9U CN207797023U (zh) 2017-12-13 2017-12-13 一种双阴极等离子体雾化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97023U true CN207797023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84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3002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97023U (zh) 2017-12-13 2017-12-13 一种双阴极等离子体雾化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970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18623B (zh) 一种产生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的滑动弧助燃装置
CN201652348U (zh) 一种等离子体燃烧器
CN100585279C (zh) 一种煤粉点燃装置和点燃方法
US8783196B2 (en) AC plasma ejection gun, the method for supplying power to it and pulverized coal burner
CN202310265U (zh) 气旋式低温等离子发生器
CN104498862B (zh) 高速燃气‑电弧复合热喷涂方法及其使用的喷枪
CN106937470B (zh) 基于等离子弧的加热方法、加热装置及应用
CN102438387B (zh) 气旋式低温等离子发生器
CN107949140A (zh) 一种弹簧引弧式等离子燃烧器
CN202900445U (zh) 使用等离子体发生器实现点火的硼基固体燃料推进器
CN207797023U (zh) 一种双阴极等离子体雾化燃烧器
CN107917419A (zh) 一种双阴极等离子体雾化燃烧器
CN218210063U (zh) 一种基于氨气燃烧的热水加热炉
CN107893994A (zh) 一种双阴极双介质气等离子体燃烧器
CN107702096A (zh) 一种单阳极双介质气源等离子体燃烧器
CN207797051U (zh) 一种双阴极双介质气等离子体燃烧器
CN109868160B (zh) 用于水煤浆气化的等离子体喷嘴、气化炉及气化方法
CN209196937U (zh) 一种微波等离子火炉装置
CN201248190Y (zh) 交流等离子发射枪
CN105484873A (zh) 一种等离子点火器、发动机及汽车
CN103244954B (zh) 等离子体重油燃烧器
CN207797032U (zh) 一种单阳极双介质气源等离子体燃烧器
CN107702098A (zh) 一种双介质气源等离子体燃烧器
CN105927982B (zh) 氢氧混合气燃烧系统
CN207720495U (zh) 一种弹簧引弧式等离子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31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92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31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