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79191U - 电蓄热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蓄热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79191U
CN207779191U CN201721534956.5U CN201721534956U CN207779191U CN 207779191 U CN207779191 U CN 207779191U CN 201721534956 U CN201721534956 U CN 201721534956U CN 207779191 U CN207779191 U CN 207779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torage
phase
heat
cryogenic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3495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安平
王洋
顾建平
李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Lanha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Lanha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Lanha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Lanha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3495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79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79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791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蓄热能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限定有蓄热腔、高温风道和低温风道,高温风道与低温风道互相间隔开且分别与蓄热腔连通;第一相蓄热体、第二相蓄热体和第三相蓄热体,自下而上依次设在蓄热腔内;第一绝缘板,其设在蓄热腔底部;两个第二绝缘板,其分别设在第一相蓄热体与第二相蓄热体、第二相蓄热体与第三相蓄热体之间;加热件,其穿过壳体与第一相蓄热体、第二相蓄热体和第三相蓄热体相连;低温换热器,其设在壳体外且与低温风道连通;高温换热器,高温换热器设在壳体外且与高温风道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蓄热能装置,采用模块化结构,不仅能够保证电气绝缘安全,还能够缩小体积,减小安装所需要的空间。

Description

电蓄热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能源供热系统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蓄热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各种固体电蓄热能装置类型的结构,大都不是模块化结构,蓄热用的加热丝在装置内一般都是三相交流电,按A相、B相和C相平行排列。但很多计划用煤改电项目的烧煤锅炉房使用面积太小,无法安装用电能蓄热的锅炉。现有的固体电蓄热能装置不能应用于一些需要热源或因场地狭小而不具备安装标准体积的固体电蓄热能装置的场所,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应用市场狭窄,不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换热效率高的且安全性高的电蓄热能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蓄热能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蓄热腔、高温风道和低温风道,所述高温风道与所述低温风道互相间隔开且分别与所述蓄热腔连通;
第一相蓄热体、第二相蓄热体和第三相蓄热体,所述第一相蓄热体、所述第二相蓄热体和所述第三相蓄热体自下而上依次设在所述蓄热腔内;
第一绝缘板,所述第一绝缘板设在所述蓄热腔底部以绝缘所述第一相蓄热体并间隔开所述低温风道和所述高温风道;
两个第二绝缘板,两个所述第二绝缘板分别设在所述第一相蓄热体与所述第二相蓄热体、所述第二相蓄热体与所述第三相蓄热体之间;
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穿过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相蓄热体、所述第二相蓄热体和所述第三相蓄热体相连以对所述第一相蓄热体、所述第二相蓄热体和所述第三相蓄热体加热;
低温换热器,所述低温换热器设在所述壳体外且与所述低温风道连通;
高温换热器,所述高温换热器设在所述壳体外且与所述高温风道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蓄热能装置,通过将第一相蓄热体、第二相蓄热体和第三相蓄热体自下而上依次设在蓄热腔内,缩小了占用空间,通过在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提高电气绝缘安全性能,并且通过高温换热器和低温换热器相结合的装置,提高换热效率,满足用户需求,应用市场广泛,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蓄热能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的截面大致形成为矩形,所述低温风道包括第一风段和第二风段,所述第一风段设在所述壳体的前部且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风段设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且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风段的前端与所述第一风段连通,
所述高温风道设在所述壳体的后部且与所述第二风段通过所述第一绝缘板间隔开,所述蓄热腔设在所述第一风段与所述高温风道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风段和所述高温风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绝缘板和所述第二绝缘板分别形成为金云母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前部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加热件形成为电加热丝,所述电加热丝分别穿过多个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相蓄热体、所述第二相蓄热体和所述第三相蓄热体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蓄热能装置,还包括:
加热丝进线保温结构模块,所述加热丝进线保温结构模块设在所述安装孔内;
加热丝进线绝缘云母管,所述加热丝进线绝缘云母管设在所述加热丝进线保温结构模块内,所述电加热丝穿过所述加热丝进线绝缘云母管与所述第一相蓄热体、所述第二相蓄热体和所述第三相蓄热体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蓄热能装置,还包括:低温风道支架,所述低温风道支架设在所述第二风段内以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绝缘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蓄热能装置,还包括:隔热板,所述隔热板设在所述蓄热腔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之间,所述隔热板形成为云母高温隔热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后部分别设有低温风道接口和高温风道接口,所述低温换热器通过所述低温风道接口与所述低温风道连通,所述高温换热器通过所述高温风道接口与所述高温风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高温换热器为高频焊接白钢翅片换热器,所述低温换热器为复合钢管铝翅片换热器,所述高温换热器与所述低温换热器串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蓄热能装置,还包括:变频风机,所述变频风机设在所述低温风道接口与所述低温换热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蓄热能装置,还包括:换热器保温层,所述换热器保温层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壳体之间限定出换热腔,所述低温换热器和所述高温换热器分别设在所述换热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为蓄热体保温材料层,所述换热器保温层与所述蓄热体保温材料层连接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蓄热能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蓄热能装置的正视剖面图。
附图标记:
电蓄热能装置100;
壳体10;安装孔11;低温风道接口12;高温风道接口13;换热器保温层14;外装饰板15;
蓄热腔20;第一相蓄热体21;第二相蓄热体22;第三相蓄热体23;第一绝缘板24;第二绝缘板25;通孔26;
高温风道30;
低温风道40;第一风段41;第二风段42;低温风道支架43;
加热件50;加热丝进线保温结构模块51;加热丝进线绝缘云母管52;
低温换热器60;高温换热器70;隔热板80;变频风机90;
供热水循环系统200;回水管201;供水管202;低温换热器出水管203;高温换热器进水管2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蓄热能装置100。
如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蓄热能装置100包括壳体10、第一相蓄热体21、第二相蓄热体22、第三相蓄热体23、第一绝缘板24、加热件50、低温换热器60和高温换热器70。
具体而言,壳体10内限定有蓄热腔20、高温风道30和低温风道40,高温风道30与低温风道40互相间隔开且分别与蓄热腔20连通,第一相蓄热体21、第二相蓄热体22和第三相蓄热体23自下而上依次设在蓄热腔20内,第一绝缘板24设在蓄热腔20底部以绝缘第一相蓄热体21并间隔开低温风道40和高温风道30,两个第二绝缘板25分别设在第一相蓄热体21与第二相蓄热体22、第二相蓄热体22与第三相蓄热体23之间,加热件50穿过壳体10与第一相蓄热体21、第二相蓄热体22和第三相蓄热体23相连以对第一相蓄热体21、第二相蓄热体22和第三相蓄热体23加热,低温换热器60设在壳体10外且与低温风道40连通,高温换热器70设在壳体10外且与高温风道30连通。
换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蓄热能装置10主要由壳体10、第一相蓄热体21、第二相蓄热体22、第三相蓄热体23、第一绝缘板24、加热件50、低温换热器60和高温换热器70组成,在壳体10内限定有蓄热腔20,在蓄热腔20内自下而上可依次设有第一相蓄热体21、第二相蓄热体22和第三相蓄热体23,在第一相蓄热体21底部可设有第一绝缘板24,在第一相蓄热体21和第二相蓄热体22之间以及第二相蓄热体22和第三相蓄热体23之间可设有第二绝缘板25,在壳体10内还限定有高温风道30和低温风道40,蓄热电源可接于低温风40一侧,高温风道30和低温风道40分别与蓄热腔20连通,高温风道30和低温风道40之间可通过第一绝缘板24间隔开。蓄热电源可包括加热件50,加热件50穿过壳体10分别与第一相蓄热体21、第二相蓄热体22和第三相蓄热体23相连以对第一相蓄热体21、第二相蓄热体22和第三相蓄热体23加热,在需要供暖或热源时,对加热件50进行通电,分别给第一相蓄热体21、第二相蓄热体22和第三相蓄热体23蓄热,直到蓄满到设定温度。在壳体10外可设有低温换热器60和高温换热器70,低温换热器60可与低温风道40连通,高温换热器70可与高温风道30连通,可以实现放热或供热过程。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蓄热能装置100,通过将三相交流电第一相蓄热体21、第二相蓄热体22、第三相蓄热体23在蓄热腔20内分上下排列,在第一相蓄热体21、第二相蓄热体22、第三相蓄热体23之间用第二绝缘板25隔开,起到耐高温和电气绝缘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蓄热腔20、高温风道30、低温换热器60、高温换热器70和低温风道40依次相连构成放热循环风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壳体10的截面可大致形成为矩形,低温风道40可包括连通的第一风段41和第二风段42,高温风道30设在壳体10的后部。
具体地,第一风段41可设在壳体10的前部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风段42可设在壳体10的底部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风段42的前端与第一风段41连通,高温风道30与第二风段42通过第一绝缘板24间隔开,蓄热腔20设在第一风段41与高温风道30之间且分别与第一风段41和高温风道30连通。
优选地,第一绝缘板24和第二绝缘板25可分别形成为金云母板。也就是说,通过金云母板分别隔开第一相蓄热体21、第二相蓄热体22和第三相蓄热体23以保证电气绝缘,同时金云母板耐高温,不仅可以实现电气绝缘和密封还可用其作为高温传感器的支架及折流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壳体10的前部可设有多个安装孔11。
具体地,加热件50的数量可以为3个,加热件50可形成为电加热丝,在第一相蓄热体21、第二相蓄热体22和第三相蓄热体23上分别设有多个通孔26,电加热丝的一端分别穿过多个安装孔11后与第一相蓄热体21、第二相蓄热体22和第三相蓄热体23上的通孔26相连,在需要供暖或热源时,对电加热丝进行通电,给第一相蓄热体21、第二相蓄热体22和第三相蓄热体23蓄热,直到蓄满到设定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电加热丝的引出线冷端及温度传感器测温通道可做成带保温固定箱式模块,具有组装简捷、绝缘安全以及隔热保温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电蓄热能装置100还包括加热丝进线保温结构模块51和加热丝进线绝缘云母管52。
具体地,加热丝进线保温结构模块51设在安装孔11内,加热丝进线绝缘云母管52设在加热丝进线保温结构模块51内,电加热丝穿过加热丝进线绝缘云母管52与第一相蓄热体21、第二相蓄热体22和第三相蓄热体23相连,具有隔热保温、绝缘安全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电蓄热能装置100还包括低温风道支架43,在蓄热腔20底部和第一绝缘板24之间连接有低温风道支架43,低温风道支架43设在第二风段42内以用于支撑第一绝缘板2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电蓄热能装置100还包括隔热板80。
具体地,隔热板80可设在蓄热腔20的左右两侧与壳体10的内壁面之间,隔热板80形成为云母高温隔热板,可以实现隔热保温,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能耗。
在本实用新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电蓄热能装置100还包括外装饰板15,外装饰板设于壳体10外侧,外装饰板15可以形成为耐火装饰板。
在本实用新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壳体10的后部分别设有低温风道接口12和高温风道接口13。
具体地,低温换热器60可通过低温风道接口12与低温风道40连通,高温换热器70通过高温风道接口13与高温风道30连通。
可选地,高温换热器70为高频焊接白钢翅片换热器,低温换热器60为复合钢管铝翅片换热器,高温换热器70与低温换热器60串接,便于换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电蓄热能装置100还包括换热风机,换热风机设在放热循环风路上以用于驱动风在放热循环风路中流动,换热风机可为变频风机90,变频风机90设在低温风道接口12与低温换热器60之间,当需要供热输出时,启动变频风机90运转,空气在第一相蓄热体21、第二相蓄热体22、第三相蓄热体23与高温换热器70和低温换热器60之间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电蓄热能装置100还连接有供热水循环系统200和供电控制系统,供热水循环系统200分别与低温换热器60和高温换热器70相连,供热水循环系统200包括水泵,供电控制系统可以控制加热件50、变频风机90和水泵工作。供热水循环系统200包括回水管201、供水管202、低温换热器出水管203和高温换热器进水管204,回水管201连接低温换热器60的翅片管入口,供水管202连接高温换热器70的翅片管出口,低温换热器60的翅片管连接高温换热器70的翅片管,低温水通过回水管201进入低温换热器60的翅片管,再流入高温换热器70的翅片管,经过热风换热,从高温换热器70的翅片管流出高温水进入供热水循环系统200,回水管201可先经低温换热器60预热,再进入高温换热器70升温,达到设定温度。
高温换热器70可形成为钢制件,例如不锈钢件或碳钢件,可以将600度热风换热后降至300度以下,低温换热器60可形成为复合翅片管件,例如高频焊接碳钢管铝翅片件,用以提高热风低温段换热效率,使之在100度以上能够换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电蓄热能装置100还包括换热器保温层14,换热器保温层14设在壳体10上且与壳体10之间限定出换热腔,低温换热器60和高温换热器70分别设在换热腔内,蓄热腔20的底部设有换热器保温层14,低温风道支架43一端与换热器保温层14相连,另一端与第一绝缘板24相连。
进一步地,壳体10为蓄热体保温材料层,换热器保温层14与蓄热体保温材料层连接成一体,不仅保证了整体结构稳定性,而且制备方便,成本低廉。
总而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蓄热能装置100,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和安装优化简捷,不仅能够保证电气绝缘安全,还能够缩小体积,减小安装所需要的空间,提高换热效率,满足用户需求,应用市场广泛,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蓄热能装置100在使用时,包括蓄热过程和放热(供热)过程。
在蓄热过程中,蓄热体包括第一相蓄热体21、第二相蓄热体22和第三相蓄热体23,三相电加热丝的一端分别穿过多个安装孔11,且从三个加热丝进线保温结构模块51引入后穿进蓄热体的通孔26中,在需要供暖或热源时,可以谷电时段在对电加热丝进行通电,给第一相蓄热体21、第二相蓄热体22和第三相蓄热体23蓄热,直到蓄满到设定温度。
在放热(供热)过程中,启动变频风机90运转,空气在第一相蓄热体21、第二相蓄热体22和第三相蓄热体23与低温换热器60和高温换热器70之间循环,热空气依次从蓄热体经过高温风道30、高温风道接口13、低温换热器60、变频风机90和低温风道接口12,回到低温风道40形成闭路循环。系统回水(低温水)进入低温换热器60的翅片管,再流入高温换热器70的翅片管,经过热风换热,从高温换热器70的翅片管流出高温水进入供热水循环系统20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电蓄热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蓄热腔、高温风道和低温风道,所述高温风道与所述低温风道互相间隔开且分别与所述蓄热腔连通;
第一相蓄热体、第二相蓄热体和第三相蓄热体,所述第一相蓄热体、所述第二相蓄热体和所述第三相蓄热体自下而上依次设在所述蓄热腔内;
第一绝缘板,所述第一绝缘板设在所述蓄热腔底部以绝缘所述第一相蓄热体并间隔开所述低温风道和所述高温风道;
两个第二绝缘板,两个所述第二绝缘板分别设在所述第一相蓄热体与所述第二相蓄热体、所述第二相蓄热体与所述第三相蓄热体之间;
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穿过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相蓄热体、所述第二相蓄热体和所述第三相蓄热体相连以对所述第一相蓄热体、所述第二相蓄热体和所述第三相蓄热体加热;
低温换热器,所述低温换热器设在所述壳体外且与所述低温风道连通;
高温换热器,所述高温换热器设在所述壳体外且与所述高温风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蓄热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截面大致形成为矩形,所述低温风道包括第一风段和第二风段,所述第一风段设在所述壳体的前部且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风段设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且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风段的前端与所述第一风段连通,
所述高温风道设在所述壳体的后部且与所述第二风段通过所述第一绝缘板间隔开,所述蓄热腔设在所述第一风段与所述高温风道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风段和所述高温风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蓄热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板和所述第二绝缘板分别形成为金云母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蓄热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部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加热件形成为电加热丝,所述电加热丝分别穿过多个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相蓄热体、所述第二相蓄热体和所述第三相蓄热体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蓄热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热丝进线保温结构模块,所述加热丝进线保温结构模块设在所述安装孔内;
加热丝进线绝缘云母管,所述加热丝进线绝缘云母管设在所述加热丝进线保温结构模块内,所述电加热丝穿过所述加热丝进线绝缘云母管与所述第一相蓄热体、所述第二相蓄热体和所述第三相蓄热体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蓄热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温风道支架,所述低温风道支架设在所述第二风段内以用于支撑所述第一绝缘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蓄热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板,所述隔热板设在所述蓄热腔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之间,所述隔热板形成为云母高温隔热板。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蓄热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后部分别设有低温风道接口和高温风道接口,所述低温换热器通过所述低温风道接口与所述低温风道连通,所述高温换热器通过所述高温风道接口与所述高温风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蓄热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换热器为高频焊接白钢翅片换热器,所述低温换热器为复合钢管铝翅片换热器,所述高温换热器与所述低温换热器串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蓄热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频风机,所述变频风机设在所述低温风道接口与所述低温换热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蓄热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器保温层,所述换热器保温层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壳体之间限定出换热腔,所述低温换热器和所述高温换热器分别设在所述换热腔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蓄热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蓄热体保温材料层,所述换热器保温层与所述蓄热体保温材料层连接成一体。
CN201721534956.5U 2017-11-16 2017-11-16 电蓄热能装置 Active CN207779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34956.5U CN207779191U (zh) 2017-11-16 2017-11-16 电蓄热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34956.5U CN207779191U (zh) 2017-11-16 2017-11-16 电蓄热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79191U true CN207779191U (zh) 2018-08-28

Family

ID=63233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34956.5U Active CN207779191U (zh) 2017-11-16 2017-11-16 电蓄热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7919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8753A (zh) * 2020-04-28 2020-09-01 沈阳工业大学 热电联产机组高低旁路改造联合固体电蓄热装置调峰系统
CN113834361A (zh) * 2021-08-31 2021-12-2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一种固态蓄热装置纵向多区域储热的温度控制方法
CN114183799A (zh) * 2021-11-15 2022-03-15 安徽安泽电工有限公司 一种超长储能的蓄能供热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8753A (zh) * 2020-04-28 2020-09-01 沈阳工业大学 热电联产机组高低旁路改造联合固体电蓄热装置调峰系统
CN113834361A (zh) * 2021-08-31 2021-12-2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一种固态蓄热装置纵向多区域储热的温度控制方法
CN114183799A (zh) * 2021-11-15 2022-03-15 安徽安泽电工有限公司 一种超长储能的蓄能供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79191U (zh) 电蓄热能装置
CN207050228U (zh) 一种固体蓄热装置
CN107606793A (zh) 一种输出热油的供热装置
CN207299126U (zh) 智能取暖器
CN109099502A (zh) 相变蓄热式电热蒸汽与热水供应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9279238U (zh) 相变蓄热式电热蒸汽与热水供应系统
CN203824044U (zh) 双核双模电磁感应热水器
US10184731B2 (en) Domestic boiler preheater
CN105553334B (zh) 一种炉圆烟囱和炉膛
CN202074611U (zh) 一种节能淋浴取暖机
CN207975729U (zh) 电热油取暖器及其换热器
CN201322366Y (zh) 一种节能散热暖气片
CN217235915U (zh) 桑拿房及其制热系统
CN205939361U (zh) 一种用于生活热水系统中的三热源加热结构
CN205545010U (zh) 一种炉圆烟囱和炉膛
CN200972215Y (zh) 带有燃气辅助加热的空调机
CN205119316U (zh) 热泵系统
CN1284631A (zh) 一种供应饮用水的开水炉
CN202133097U (zh) 红外光波电热管储能式空气加热器
CN204313623U (zh) 能用作建筑物的屋面或墙面的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CN109916212A (zh) 一种适用于固体蓄热装置的高效换热系统
CN207922385U (zh) 通风模组和空调器
CN2393027Y (zh) 分体式热水器
CN209325910U (zh) 一种适合大空间使用的取暖器装置
CN205957537U (zh) 热循环利用三管组合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