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68874U - 一种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68874U
CN207768874U CN201720768622.8U CN201720768622U CN207768874U CN 207768874 U CN207768874 U CN 207768874U CN 201720768622 U CN201720768622 U CN 201720768622U CN 207768874 U CN207768874 U CN 207768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section
section
head pipeline
head
air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686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旭东
张可贤
陈丁
陈一丁
罗江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ancer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ancer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ancer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ancer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72076862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68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68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688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包括主管,所述主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尾管段、中间管段和头部管段;所述头部管段的内径和外径均沿着气流流向的方向逐渐减小,且头部管段的出气端端面与头部管段的中心轴垂直。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鼻咽通气道头部管段进行改进,其头部管段的断面垂直于通气道中心轴,使鼻咽通气道头端均匀内收,头部管段的内径逐渐变小,并且使头部管段的出气端内卷形成圆滑的端面,使其尖端钝化,可以有效防止传统鼻咽通气道尖锐的头端对鼻粘膜的损伤。头部管段的内径逐渐变小,且头部管段的出气端内卷使头部管段的出气口直径进一步变小,根据泊肃叶定律,则头端气流流速增加,可以有效增加氧气的弥散。

Description

一种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鼻咽通气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
背景技术
鼻咽通气道作为一种防止舌后坠造成的上呼吸道梗阻的气道开放工具,在临床中有广泛应用,并且效果显著。并且通过鼻咽通气道,给予持续高流量氧气,也有一定效果。但目前鼻咽通气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
(1)在安放过程中存在容易损伤鼻粘膜,使患者痛苦难以耐受得问题;
(2)在安放过程中造成鼻粘膜出血,甚至出血造成患者呛咳,或使昏迷以及麻醉的患者误吸入呼吸道,造成呼吸道窒息以及吸入性肺炎;
(3)通过鼻咽通气道给予持续高流量氧气,在呼吸动作暂停或不足的患者,改善肺的通气功能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可有效避免对鼻粘膜的损伤,避免鼻粘膜出血造成呼吸道窒息以及吸入性肺炎等危险情况的发生,并有效增加氧气的弥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包括主管,所述主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尾管段、中间管段和头部管段;所述头部管段的内径和外径均沿着气流流向的方向逐渐减小,且头部管段的出气端端面与头部管段的中心轴垂直。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鼻咽通气道头部管段进行改进,其头部管段的断面垂直于通气道中心轴,使鼻咽通气道头端均匀内收,头部管段的内径逐渐变小,并且使头部管段的出气端内卷形成圆滑的端面,使其尖端钝化,可以有效防止传统鼻咽通气道尖锐的头端对鼻粘膜的损伤。头部管段的内径逐渐变小,且头部管段的出气端内卷使头部管段的出气口直径进一步变小,根据泊肃叶定律,则头端气流流速增加,可以有效增加氧气的弥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部管段出气端的内径为尾管段进气端内径的0.4倍-0.6倍。
根据泊肃叶定律,头部管段出气端的流速与尾管段进气端流速之比与二者内径之比的平方成反比,通过精确控制头部管段出气端的内径与尾管段进气端内径之比,进而精确控制头部管段出气端流速,如当头部管段出气端的内径为尾管段进气端内径的二分之一时,头部管段出气端流速为尾管段进气端流速的4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部管段出气端的外径为尾管段进气端外径的0.55倍-0.75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管段呈弧形,且所述尾管段进气端处的切线与所述头部管段出气端处的切线成10°-20°夹角。
中间管段设计成弧形,并使尾管段进气端处的切线与头部管段出气端处的切线成10°-20°夹角,顺应人体鼻咽腔路径,方便鼻咽通气导管从鼻咽腔插入,方便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尾管段的内外径和中间管段的内外径均相等,且尾管段的内径为5mm-8.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部管段的长度为所述尾管段和中间管段长度之和的0.4倍-0.6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尾管段、中间管段和头部管段的长度之和为15cm-2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尾管段的进气端呈喇叭状。
将尾管段的进气端设计为喇叭状,避免整个鼻咽通气道滑入人体鼻咽腔内,更安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尾管段的进气端设有呼吸机接头。
在尾管段的进气端设置呼吸机接头,方便外接呼吸机,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对鼻咽通气道头端管段进行改进,使其尖端钝化,可以有效防止传统鼻咽通气道尖锐的头端对鼻粘膜的损伤的同时,使其出气口直径变小,增加了氧气流速,更加有效的增加氧气弥散到肺部;
(2)头部管段的断面垂直于通气道中心轴,使鼻咽通气道头端均匀内收,头部管段的内径逐渐变小,并且使头部管段的出气端内卷形成圆滑的端面,使其尖端钝化,可以有效防止传统鼻咽通气道尖锐的头端对鼻粘膜的损伤,避免鼻粘膜出血造成呼吸道窒息以及吸入性肺炎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3)头部管段的内径逐渐变小,且头部管段的出气端内卷使头部管段的出气口直径进一步变小,根据泊肃叶定律,则头端气流流速增加,可以有效增加氧气弥散到肺部;
(4)通过精确控制头部管段出气端的内径与尾管段进气端内径之比,进而精确控制头部管段出气端流速,如当头部管段出气端的内径为尾管段进气端内径的二分之一时,头部管段出气端流速为尾管段进气端流速的4倍,通过精确控制增加气流速度,增强气流动力,有效增加氧气弥散到肺部,对于患者呼吸动作暂停或是患者呼吸困难的突发情况特别有效。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所述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主管,11尾管段,11a尾管段的进气端,12中间管段,13头部管段,13a头部管段的出气端,20呼吸机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包括主管10,所述主管10包括依次连接的尾管段11、中间管段12和头部管段13;所述头部管段13的内径和外径均沿着气流流向的方向逐渐减小,且头部管段的出气端13a的端面与头部管段13的中心轴垂直。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鼻咽通气道头部管段13进行改进,其头部管段13的断面垂直于通气道中心轴,使鼻咽通气道头端均匀内收,头部管段13的内径逐渐变小,并且使头部管段的出气端13a内卷形成圆滑的端面,使其尖端钝化,可以有效防止传统鼻咽通气道尖锐的头端对鼻粘膜的损伤。头部管段13的内径逐渐变小,且头部管段的出气端13a内卷使头部管段的出气口直径进一步变小,根据泊肃叶定律,则头端气流流速增加,可以有效增加氧气的弥散。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部管段出气端13a的内径为尾管段进气端11a内径的0.5倍,也可为0.4倍或是0.6倍。
根据泊肃叶定律,头部管段出气端13a的气流流速与尾管段进气端11a流速之比与二者内径之比的平方成反比,通过精确控制头部管段出气端13a的内径与尾管段进气端11a内径之比,进而精确控制头部管段出气端13a的气流流速,如当头部管段出气端13a的内径为尾管段进气端11a内径的二分之一时,头部管段出气端13a的流速为尾管段进气端11a流速的4倍,通过精确控制增加气流速度,增强气流动力,有效增加氧气弥散到肺部,对于患者呼吸动作暂停或是患者呼吸困难的突发情况特别有效。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部管段出气端13a的外径为尾管段进气端11a外径的三分之二,也可为0.55倍或是0.75倍。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管段12呈弧形,且所述尾管段进气端11a处的切线与所述头部管段出气端13a处的切线形成的夹角r成15°,也可为10°或是20°夹角。
中间管段12设计成弧形,并使尾管段进气端11a处的切线与头部管段出气端13a处的切线形成的夹角r成15°,顺应人体鼻咽腔路径,方便鼻咽通气导管从鼻咽腔插入,方便操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尾管段11的内外径和中间管段12的内外径均相等,且尾管段11的内径为5mm,也可为6mm、7mm、7.5mm、8mm或是8.5mm。不同的内径形成不同规格的鼻咽通气道,适于不同尺寸的人体鼻咽腔。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部管段13的长度为所述尾管段11和中间管段12长度之和的二人之一,即头部管段13的长度为整个主管10长度的三分之一,也可为五分之二或是五分之三。
头部管段13的外径是逐渐减小的,且其长度占整个主管10长度的三分之一,顺应人体鼻咽腔道路径,方便鼻咽通气导管从鼻咽腔插入,方便操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尾管段11、中间管段12和头部管段13的长度之和为17cm,也可为15cm或是20cm。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尾管段的进气端11a呈喇叭状。
将尾管段的进气端11a设计为喇叭状,避免整个鼻咽通气道滑入人体鼻咽腔内,更安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尾管段的进气端11a设有呼吸机接头20。
在尾管段的进气端设置呼吸机接头20,方便外接呼吸机,操作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所述主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尾管段、中间管段和头部管段;所述头部管段的内径和外径均沿着气流流向的方向逐渐减小,且头部管段的出气端端面与头部管段的中心轴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管段出气端的内径为尾管段进气端内径的0.4倍-0.6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管段出气端的外径为尾管段进气端外径的0.55倍-0.75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管段呈弧形,且所述尾管段进气端处的切线与所述头部管段出气端处的切线成10°-20°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段的内外径和中间管段的内外径均相等,且尾管段的内径为5mm-8.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管段的长度为所述尾管段和中间管段长度之和的0.4倍-0.6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段、中间管段和头部管段的长度之和为15cm-2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段的进气端呈喇叭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段的进气端设有呼吸机接头。
CN201720768622.8U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 Active CN207768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68622.8U CN207768874U (zh)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68622.8U CN207768874U (zh)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68874U true CN207768874U (zh) 2018-08-28

Family

ID=63217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68622.8U Active CN207768874U (zh)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688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8539A (zh) * 2017-06-28 2017-09-15 四川省肿瘤医院 一种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8539A (zh) * 2017-06-28 2017-09-15 四川省肿瘤医院 一种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66943U (zh) 一种用于无创呼吸机与雾化器连接的三通管
CN207768874U (zh) 一种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
CN203663204U (zh) 一种医用气管插管连接头
CN204337459U (zh) 一种带内导流槽的气管导管
CN202620416U (zh) 通用型多功能紧闭式气道衔接管
CN107158539A (zh) 一种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
CN204219564U (zh) 麻醉面罩
CN204684384U (zh) 气管插管吸氧装置
CN203447602U (zh) 一种气管插管
CN208243891U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气管切开插管
CN203017527U (zh) 一种可吸痰型喉罩
CN207950277U (zh) 一种鼻咽通气装置
CN203954405U (zh) 一种新型双重无创通气面罩
CN208481832U (zh) 一种可气道内给予速效支气管舒张剂的简易呼吸器装置
CN202355672U (zh) 一种多功能气管导管
CN206745711U (zh) 一种呼吸机的风道装置
CN201840739U (zh) 一种口咽式多用雾化吸入喷雾头
CN206285293U (zh) 一种引导式口咽通道吸痰装置
CN205339793U (zh) 一种气管切开封堵器
CN214343847U (zh) 便于加湿的雾化杯
CN103272317A (zh) 一种侧式供氧、吸痰鼻咽通气道
CN205041934U (zh) 供氧气管导管
CN211536102U (zh) 一种拔管试验中保证持续供氧的气管插管连接装置
CN204158843U (zh) 呼吸医疗辅助输氧装置
CN206138520U (zh) 一种氧气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