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68451U - 一种双气囊造瘘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气囊造瘘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768451U CN207768451U CN201720319487.9U CN201720319487U CN207768451U CN 207768451 U CN207768451 U CN 207768451U CN 201720319487 U CN201720319487 U CN 201720319487U CN 207768451 U CN207768451 U CN 2077684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oma
- air bag
- wing passage
- kidney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气囊造瘘管,特征是总管内有造瘘管主通道、第一造瘘管侧通道和第二造瘘管侧通道,造瘘管主通道位于肾脏宽距位置开有肾脏通道口,肾脏宽距内外两侧有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一气囊内腔有第一造瘘管侧通道气口,第二气囊内腔有第二造瘘管侧通道气口,第一造瘘管侧通道外端口安装气阀,第二造瘘管侧通道外端口安装气阀,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在总管外径上充放气形成气囊,第一气囊安装在肾脏宽距外侧,第二气囊安装在肾脏宽距内侧,总管从微创手术通孔进入肾脏手术部位,第一气囊紧贴在肾脏内脏,第二气囊紧贴在肾脏外侧并封闭微创孔口或孔边壁,肾脏通道口对着微创手术口。优点是:手术局部渗血少,设计新颖,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瘘管,特别是一种双气囊造瘘管。
背景技术
观察微创手术后局部出血,可以是通过观察引流管引出液体的颜色。通常是一条胶管从微创手术口引出体外,由于胶管与孔壁之间有间隙,起不到压迫作用,当术后出血量较大时,造成患者失血过多,严重的甚至因失血性休克死亡。为此,本实用新型人发明了一种在微创手术创口安装带双气囊的造瘘管,通过双气囊紧贴肾脏创口,提高局部压力有效地防止手术创口渗血现象。对比文件1,申请号:CN20141005488。名称:三腔双气囊肾造瘘管,三腔双气囊肾造瘘管设有造瘘管和固定气囊和压迫气囊,在距造瘘管下端处设有固定气囊充气管道开口和压迫气囊充气管道开口,造瘘管中设有固定气囊充气管道,固定气囊充气管道一端开口到固定气囊中,固定气囊充气管道另一端通过固定气囊充气管道开口伸出造瘘管外,固定气囊充气管道另一端上设有固定气囊充气阀门,造瘘管中设有压迫气囊充气管道,压迫气囊充气管道一端开口到压迫气囊中,压迫气囊充气管道另一端通过压迫气囊充气管道开口伸出造瘘管外,压迫气囊充气管道另一端上设有压迫气囊充气阀门。在固定气囊、压迫气囊造瘘管外设有环形金属环,其固定气囊属单一阻压作用,金属环起定形作用,压迫气囊起横向压迫作用,其缺乏阻压纵向外渗漏,对比文件与本案专利申请的技术结构和方案不相同。对比文件2,申请号:CN201210095128,名称:微创经皮肾镜用扩张止血造瘘管,引流导管端部呈平面,且引流导管靠近端部处设有两个引流孔;引流导管还设有弹性球形固定气囊和非弹性圆柱形止血气囊,止血气囊扩张后截面圆的直径为5-12mm;固定气囊与平行于引流导管的一号通道连通,止血气囊与平行于引流导管的二号通道连通;一号通道和二号通道均设置于引流导管的壁层内,一号通道和二号通道的尾端与引流导管分叉形成三叉支管;一号通道和二号通道的尾端均设有单向阀充气口。对比文件结构和技术方案与本案专利申请不相同。对比文件3,CN201120169977,名称:肾造瘘管,包括腔管A、腔管B、腔管C、肾实质瘘口压迫气囊、集合系统压迫气囊,腔管A、腔管B位于腔管C下部侧壁,腔管C的顶端壁上设有多个引流侧孔,肾实质瘘口压迫气囊、集合系统压迫气囊位于腔管C上,肾实质瘘口压迫气囊位于集合系统压迫气囊之下,其特征在于:肌层瘘口压迫气囊位于肾实质瘘口压迫气囊之下的腔管C上,并通过腔道D与腔管D导通,该腔管D端部设有注射阀门C。对比文件通过注射生理盐水充气鼓起,用皮肤固定器将造瘘管外露部份固定。因为肾脏是不断随呼吸上下移动的,此固定的存在有可能撕裂肾脏原伤口,导致更严重出血;引流口位置本案开在两个气囊中间而非顶端,对比文件技术结构与本案专利申请不相同,作用完全不同,对比文件作用是引流尿量;本案一是观察出血量,二是可通过总管注入止血药,更好达到止血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缺陷,在手术创口边壁通过双气囊紧压贴防出血,达到止血,有效避免因观察不到位,内出血过多,导致血容量不足,甚至引发失血性休克。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一种双气囊造瘘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双气囊造瘘管,包括造瘘管主通道、第一造瘘管侧通道、第二造瘘管侧通道、气阀、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一造瘘管侧通道气口、肾脏通道口、第二造瘘管侧通道气口、总管端头、肾脏宽距,其特征在于总管(10)内有造瘘管主通道(1)、第一造瘘管侧通道(2)和第二造瘘管侧通道(3),造瘘管主通道(1)位于肾脏宽距(12)位置开有肾脏通道口(8),肾脏通道口(8)开在第一气囊(5)与第二气囊(6)之间。肾脏宽距(12)内外两侧有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第一气囊(5)内腔有第一造瘘管侧通道气口(7),第二气囊(6)内腔有第二造瘘管侧通道气口(9),第一造瘘管侧通道(2)外端口安装气阀(4),第二造瘘管侧通道(3)外端口安装气阀(4),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在总管(10)外径上充放气形成气囊,第一气囊(5)安装在肾脏宽距(12)外侧,第二气囊(6)安装在肾脏宽距(12)内侧,总管(10)从微创手术通孔进入肾脏手术部位,第一气囊(5)紧贴在肾脏内侧,第二气囊(6)紧贴在肾脏外侧并封闭微创孔口,肾脏通道口(8)对着微创手术口。
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在总管(10)用医用硅胶材料制做,总管(10)外径的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用医用硅胶材料制做。
肾脏通道口(8)置于微创手术入口位置,造瘘管主通道(1)、第一造瘘管侧通道(2)和第二造瘘管侧通道(3)为三个单独气管通道,并与总管(10)交接。
气阀(4)为单向阀,是进气单向阀,肾脏通道口(8)开在第一气囊(5)与第二气囊(6)之间。
造瘘管主通道(1)、第一造瘘管侧通道(2)和第二造瘘管侧通道(3)在总管(10)内腔互为独立。
肾脏宽距(12)为人体手术部位的肾脏宽厚度。总管端头(11)为闭塞端。
第一造瘘管侧通道(2)内端口为第一造瘘管侧通道气口(7),第一造瘘管侧通道气口(7)通入到第一气囊(5)内腔作为进出气口,第一造瘘管侧通道(2)外端口安装气阀(4)作为进出气口。
第二造瘘管侧通道(3)内端口为第二造瘘管侧通道气口(9),第二造瘘管侧通道气口(9)通入到第二气囊(6)内腔作为进出气口,第二造瘘管侧通道气口(9)外端口安装气阀(4)作为进出气口。
第一气囊(5)内腔的气体由第一造瘘管侧通道(2)充放气,第二气囊(6)内腔的气体由第二造瘘管侧通道(3)充放气。
第一造瘘管侧通道(2)有第一造瘘管侧通道气口(7),第二造瘘管侧通道(3)有第二造瘘管侧通道气口(9),造瘘管主通道(1)有肾脏通道口(8)。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突出效果是:肾结石采用微创手术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通过使用双气囊造瘘管定期对气囊打气压迫止血引流,有效起到局部止血,减少出血,有效避免因过多失血引起严重并发症。设计新颖,制作容易,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气囊造瘘管的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气囊造瘘管按图1的B-B剖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气囊造瘘管按图1的C-C剖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气囊造瘘管按图1的D-D剖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气囊造瘘管按图1的E-E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气囊造瘘管的整体结构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气囊造瘘管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气囊造瘘管按图3的A-A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气囊造瘘管右侧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气囊造瘘管左侧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造瘘管主通道(1)、第一造瘘管侧通道(2)、第二造瘘管侧通道(3)、气阀(4)、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第一造瘘管侧通道气口(7)、肾脏通道口(8)、第二造瘘管侧通道气口(9)、总管(10)、总管端头(11)、肾脏宽距(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肾脏结石采用微创手术是通过建立经皮肾通道,运用碎石工具对肾脏内结石进行碎石,创伤较小。手术结束后用一条双气囊造瘘管置入手术通道,两个气囊各打气10~15毫升,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根据引流液体z的颜色及量的多少,对气囊定期放气。出血量少,一般留置5~7天拔管,如果是小动脉出血可以留置一个月左右,止血效果显著。具体是:放置肾脏内端的造瘘管设计一个气囊可压迫紧贴创面,而在肾脏外侧同样设计一个气囊可把肾脏本身的渗血通过外侧的气囊压紧,通过提高局部压力,达到止血的目的。肾脏部位的渗血通过总管(10)的肾脏宽距(12)两侧的气囊压紧达到止血防渗。总管(10)的外端有三叉通道各自成一体的造瘘管主通道(1)、第一造瘘管侧通道(2)和第二造瘘管侧通道(3)。总管(10)内有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之间有肾脏宽距(12),肾脏宽距(12)为人体肾脏宽厚度,肾脏通道口(8)开在第一气囊(5)与第二气囊(6)之间。总管端头(11)为闭塞端,没有孔口。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在总管(10)外径上,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内腔为气腔,第一造瘘管侧通道气口(7)与第一气囊(5)相通,第二造瘘管侧通道气口(9)与第二气囊(6)内腔相通。第一造瘘管侧通道(2)、第二造瘘管侧通道(3)与造瘘管主通道(1)互为独立。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是硅胶软体。当第一造瘘管侧通道(2)从外端口充放气体时,气体从第一造瘘管侧通道气口(7)进入第一气囊(5)内腔,则第一气囊(5)鼓气;第二造瘘管侧通道(3)从端口打入气体时,气体从第二造瘘管侧通道气口(9)进入第二气囊(6)内腔,则第二气囊(6)鼓气。造瘘管主通道(1)通过肾脏通道口(8)进入通至微创手术创口,微创手术后的渗血或排泄液通过肾脏通道口(8)引接经造瘘管主通道(1)排出体外。肾脏宽距(12)两侧为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肾脏通道口(8)开在肾脏宽距(12)部位。第一气囊(5)紧压贴在人体肾脏内侧,第二气囊(6)紧压贴在人体肾脏外侧。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把微创手术后的渗血、排泄液挤压至肾脏通道口(8)排出。第一造瘘管侧通道(2)的第一造瘘管侧通道气口(7)位于第一气囊(5)内腔,作为第一气囊(5)进排气,第二造瘘管侧通道(3)的第二造瘘管侧通道气口(9)位于第二气囊(6)内腔,作为第二气囊(6)进排气。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在总管(10)外径上是硅胶软体皮囊。总管(10)、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用医用硅胶。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之间肾脏宽距(12)的宽度为2∽6厘米,总管(10)外径为1∽3厘米,总管(10)总长1~30厘米。
实施例2,参照实施例1和附图,总管(10)按微创手术创口通孔大小,总管(10)尾端的总管端头(11)开一个小口,从总管(10)内腔多引接一条第三造瘘管侧通道,把肾脏的废液从这总管端头(11)引接出体外。总管(10)的外径1~8厘米,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之间的肾脏宽距(12)为1~30厘米。
实施例3,参照实施例1、2和附图,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呈0形密封圈,用材同样是医用硅胶胶囊,同样有第一造瘘管侧通道气口(7)、第二造瘘管侧通道气口(9)。
实施例4,参照实施例1、2、3,总管端头(11)开有孔口与造瘘管主通道(1)相通。
Claims (1)
1.一种双气囊造瘘管,包括造瘘管主通道、第一造瘘管侧通道、第二造瘘管侧通道、气阀、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一造瘘管侧通道气口、肾脏通道口、第二造瘘管侧通道气口、总管端头、肾脏宽距,其特征在于总管(10)内有造瘘管主通道(1)、第一造瘘管侧通道(2)和第二造瘘管侧通道(3),造瘘管主通道(1)位于肾脏宽距(12)位置开有肾脏通道口(8),肾脏宽距(12)内外两侧有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第一气囊(5)内腔有第一造瘘管侧通道气口(7),第二气囊(6)内腔有第二造瘘管侧通道气口(9),第一造瘘管侧通道(2)外端口安装气阀(4),第二造瘘管侧通道(3)外端口安装气阀(4),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在总管(10)外径上充放气形成气囊,第一气囊(5)安装在肾脏宽距(12)外侧,第二气囊(6)安装在肾脏宽距(12)内侧,总管(10)从微创手术通孔进入肾脏手术部位,第一气囊(5)紧贴在肾脏内侧,第二气囊(6)紧贴在肾脏外侧并封闭微创孔口,肾脏通道口(8)对着微创手术口,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在总管(10)外径用医用硅胶材料制做,总管(10)、第一气囊(5)、第二气囊(6)用医用硅胶材料制做,
肾脏通道口(8)置于微创手术入口位置,造瘘管主通道(1)、第一造瘘管侧通道(2)和第二造瘘管侧通道(3)为三个单独气管通道,并与总管(10)交接,气阀(4)为单向阀,是进气单向阀,肾脏通道口(8)开在第一气囊(5)与第二气囊(6)之间,造瘘管主通道(1)、第一造瘘管侧通道(2)和第二造瘘管侧通道(3)在总管(10)内腔互为独立,肾脏宽距(12)为人体手术部位的肾脏宽厚度,总管端头(11)为闭塞端,第一造瘘管侧通道(2)内端口为第一造瘘管侧通道气口(7),第一造瘘管侧通道气口(7)通入到第一气囊(5)内腔作为进出气口,第一造瘘管侧通道(2)外端口安装气阀(4)作为进出气口,第二造瘘管侧通道(3)内端口为第二造瘘管侧通道气口(9),第二造瘘管侧通道气口(9)通入到第二气囊(6)内腔作为进出气口,第二造瘘管侧通道气口(9)外端口安装气阀(4)作为进出气口,第一气囊(5)内腔的气体由第一造瘘管侧通道(2)充放气,第二气囊(6)内腔的气体由第二造瘘管侧通道(3)充放气,第一造瘘管侧通道(2)有第一造瘘管侧通道气口(7),第二造瘘管侧通道(3)有第二造瘘管侧通道气口(9),造瘘管主通道(1)有肾脏通道口(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319487.9U CN207768451U (zh) | 2017-03-29 | 2017-03-29 | 一种双气囊造瘘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319487.9U CN207768451U (zh) | 2017-03-29 | 2017-03-29 | 一种双气囊造瘘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768451U true CN207768451U (zh) | 2018-08-28 |
Family
ID=63217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319487.9U Active CN207768451U (zh) | 2017-03-29 | 2017-03-29 | 一种双气囊造瘘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768451U (zh) |
-
2017
- 2017-03-29 CN CN201720319487.9U patent/CN20776845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1116691A1 (zh) | 医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 |
CN105709326A (zh) | 一种防漏尿且防堵塞的导尿管 | |
CN206587003U (zh) | 产科止血装置 | |
CN201219914Y (zh) | 肛管直肠压迫止血管 | |
CN102599942A (zh) | 微创经皮肾镜用扩张止血造瘘管 | |
CN207768451U (zh) | 一种双气囊造瘘管 | |
CN106492325A (zh) | 一种引流管 | |
CN110313967A (zh) | 一种鼻腔止血装置 | |
CN205339820U (zh) | 一种防漏尿且防堵塞的导尿管 | |
CN103505800B (zh) | 皮下充气式引流支撑架 | |
CN211068264U (zh) | 一种改良型胸腔闭式引流管 | |
CN203280437U (zh) | 充气式实质性脏器手术后加压止血及引流装置 | |
CN205885660U (zh) | 一种腹腔内手术创面负压吸引引流装置 | |
CN106512180A (zh) | 新型腹腔引流管 | |
CN106821448A (zh) | 一种双气囊造瘘管 | |
CN208448401U (zh) | 一种止血防堵塞导尿管 | |
CN206630859U (zh) | 一种梯度压力治疗仪 | |
CN202161622U (zh) | 一次性医用肠造口灌洗管 | |
CN2728417Y (zh) | 多功能直肠镜 | |
CN209172402U (zh) | 肛肠术后排气止血固定器 | |
CN209137507U (zh) | 肠瘘支架套件 | |
CN206652073U (zh) | 一种引流管 | |
CN200948194Y (zh) | 筒套囊式造瘘管 | |
CN209464034U (zh) | 组合式多功能肛门塞 | |
CN209808446U (zh) | 带有单向防返流漏气活瓣的四腔二囊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