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66488U - 胶套和入耳式耳机 - Google Patents

胶套和入耳式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66488U
CN207766488U CN201820012286.9U CN201820012286U CN207766488U CN 207766488 U CN207766488 U CN 207766488U CN 201820012286 U CN201820012286 U CN 201820012286U CN 207766488 U CN207766488 U CN 2077664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m cover
umbrella portion
socket pipe
balancing orifice
s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1228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萍
李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1228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664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664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664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胶套及入耳式耳机,其中,该胶套套设于入耳式耳机的出音端。该胶套包括伞部以及套接管,所述伞部的中部设有透音孔;所述套接管连接于所述透音孔的边缘;所述伞部上设有贯穿所述伞部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均压孔,且所述均压孔邻近所述伞部与所述套接管的连接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提高入耳式耳机的佩戴舒适性。

Description

胶套和入耳式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胶套和入耳式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入耳式耳机通常包括喇叭、壳体、耳机线以及胶套等部件。喇叭内置于壳体中,壳体具有出音端,胶套即套设于壳体的出音端处。在耳机使用时,连接有出音端的胶套插入耳道中,用户即可听到耳机传输的声音,在此,胶套的设置可使入耳式耳机的佩戴感觉更舒适,并能同时提高耳机的防噪音性能。然而,由于胶套在进入耳道佩戴时,胶套与耳道内壁之间为弹性抵接,即胶套会将耳道内部空间与外界隔绝开来,如此,就会造成耳道内的气压大于耳机外的环境气压,进而导致耳朵不适,降低了入耳式耳机的佩戴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胶套,旨在提高入耳式耳机的佩戴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胶套套设于入耳式耳机的出音端,该胶套包括伞部以及套接管,所述伞部的中部设有透音孔;所述套接管连接于所述透音孔的边缘;所述伞部上设有贯穿所述伞部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均压孔,且所述均压孔邻近所述伞部与所述套接管的连接处设置。
优选地,所述均压孔与所述伞部与所述套接管的连接处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mm。
优选地,所述均压孔间隔地设有多个。
优选地,多个均压孔沿所述伞部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
优选地,所述均压孔的孔径范围为0.5mm~1mm。
优选地,所述均压孔的数目范围为5~10个。
优选地,所述伞部的厚度呈自所述伞部与所述套接管的连接处向所述伞部的外边缘逐渐减小设置。
优选地,所述套接管的自由端在轴向方向上凸出于所述伞部的外边缘。
优选地,所述胶套的材质采用硅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胶套,所述耳机壳开设有出音孔的一端为出音端;所述胶套的套接管与所述出音端连接以连通所述出音孔与所述透音孔。该胶套套设于入耳式耳机的出音端,该胶套包括伞部以及套接管,所述伞部的中部设有透音孔;所述套接管连接于所述透音孔的边缘;所述伞部上设有贯穿所述伞部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均压孔,且所述均压孔邻近所述伞部与所述套接管的连接处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当入耳式耳机佩戴时,由于胶套将耳道内部空间与外界隔绝开来,耳道内的气压就会大于耳机外的环境气压,此时,由于在邻近伞部与套接管的连接处设置有贯穿伞部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均压孔,故过大的耳道内气压就可通过该均压孔释放出去,最后与外界空气连通,使得耳道内的空气压力能与外界环境的大气压力保持相对一致,如此,就可以解决佩戴耳机时因内外压力差造成的耳朵不适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了入耳式耳机的佩戴舒适性,同时,该胶套的结构设置简单,只需要简单的打孔操作即可完成,从而价格低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胶套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2为图1中胶套的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胶套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胶套的又一角度的透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胶套 11 伞部
111 透音孔 112 均压孔
12 套接管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胶套。
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胶套1套设于入耳式耳机(未图示)的出音端(未图示)。该胶套1包括伞部11和套接管12;伞部11的中部设有透音孔111;套接管12连接于透音孔111的边缘;伞部11上设有贯穿伞部11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均压孔112,且均压孔112邻近伞部11与套接管12的连接处设置。
在此需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对于入耳式耳机而言,耳机还包括耳机壳(未图示)、喇叭(未图示)以及连接线(未图示)等部件。其中,耳机壳内设有容腔,喇叭即内置于该容腔中。连接线的一端与喇叭连接,另一端为插头(未图示),该插头可插置于各种电子产品中,例如手机、电脑、收音机等,连接线可将电子产品发出的电流信号传输至喇叭,然后再通过喇叭转换为声音信息。喇叭是耳机主要的声电转换以及放声装置,喇叭的样式可以是动圈式、电动式、动铁式等类型,而耳机壳的容腔一部分即构成了喇叭的声腔。在此,入耳式耳机的出音端通常设于耳机壳上远离喇叭的一端,该出音端上开设有出音孔,且该出音端向前凸出形成有出音管,该出音管具有沿轴向贯通前后两端面的出声通道,胶套1即套接于出音管远离耳机壳的一端,出音端用于连通出音孔与透音孔111并增加耳机伸入耳道的深度。在实际使用时,胶套1与耳道贴合,喇叭发出的声音依次经出音孔、出音通道以及透音孔111进入耳道,从而实现对声音信息的听取。此外,耳机壳和出音管均可使用塑胶材料注塑形成,其中,耳机壳和出音管可以一体注塑成型,耳机壳可以由两个半壳拼接而成以方便内部器件的装配,或者耳机壳是一个开设有多个孔洞的一体成型的壳体。
在本实施例中,当入耳式耳机佩戴时,由于胶套1将耳道内部空间与外界隔绝开来,耳道内的气压就会大于耳机外的环境气压,此时,由于在邻近伞部11与套接管12的连接处设置有贯穿伞部11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均压孔112,故过大的耳道内气压就可通过该均压孔112释放出去,最后与外界空气连通,使得耳道内的空气压力能与外界环境的大气压力保持相对一致,如此,就可以解决佩戴耳机时因内外压力差造成的耳朵不适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了入耳式耳机的佩戴舒适性,同时,该胶套1的结构设置简单,只需要简单的打孔操作即可完成,从而价格低廉。
在此,由于耳机在使用入耳模式时胶套1是与用户的耳道直接接触的,故胶套1应优选具有一定弹性的软质体材料制成,以此来大大提高用户佩戴的舒适度。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胶套1的材质优选采用硅胶材质,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胶套1还可以采用橡胶等材料制成,但由于硅胶既防噪音又松软柔顺、以及耐候性较好,可增强使用耳机的舒适感,而不会对耳道造成较大的压迫,故更适用于制作耳机的胶套1。
参照图1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均压孔112与伞部11与套接管12的连接处的距离优选为小于或等于5mm。可以理解,当入耳式耳机塞入耳道中,其胶套1与耳道紧密贴合时,在此距离范围内的均压孔112能完全不被耳道遮蔽,故能较好的完成耳道内压力的泄放,即具有较好的均压效果,从而使耳机佩戴更舒适;若均压孔112位于伞部11上该距离范围之外,则均压孔112可能会被耳道部分遮蔽而使得胶套1的均压功能大打折扣。
进一步地,为增强均压效果,均压孔112间隔地设有多个。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均压孔112设有八个,并间隔式排布成一圈。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多个均压孔112也可分成两圈排列或者间隔式交错排列。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均压孔112沿伞部11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可以理解,多个均压孔112沿周向均匀间隔排布的设置除了可使胶套1的外观设计更加美观之外,还有利于耳道内压力的均匀释放。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均压孔112的数目范围为5~10个。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均压孔112的数目为八个。可以理解,由于胶套1通常由软质的弹性塑胶制成,若在开孔数目太多,则会对胶套1的结构强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容易导致胶套1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拉扯损坏,而当开孔数目太少时,则会使均压效果降低。然本设计不限于此,均压孔112的数目以及在伞部11的排布位置可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设置。
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均压孔112的孔径范围优选为0.5mm~1mm。同理,若均压孔112的孔径过大,则会对胶套1的结构强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容易导致胶套1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拉扯损坏,若均压孔112的孔径过小,则会使胶套1的均压效果不如人意,而当均压孔112的孔径在0.5mm~1mm之间时,就可以在确保胶套1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好的均压效果。在此,出于美观性方面的考虑,本实施例中的均压孔112的孔径优选一致。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均压孔112优选设置为圆形孔,需要说明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均压孔112也可以为异型孔,例如但不限于椭圆形孔、方形孔、矩形孔、长条孔以及三角形孔等等,当均压孔112为异型孔时,其孔径所指的是其等效孔径。
进一步地,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伞部11的厚度呈自伞部11与套接管12的连接处向伞部11的外边缘逐渐减小设置,即在伞部11与套接管12的连接处的伞部11的厚度最厚,越靠近伞部11外边缘处其厚度约薄。这样,不但可以加强伞部11与套接管12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由于伞部11在邻近该连接处的厚度也较厚,当均压孔112开设在此区域时就不易对胶套1的结构强度造成较大影响,进而使得胶套1在使用时不易破损。此外,较薄的伞部11外边缘可以确保伞部11的外边缘与耳机壳之间具有间隙,从而过大的耳道内的气压能很快经均压孔112从保伞部11的外边缘与耳机壳之间的间隙排出,进而达到胶套1的内外气压平等的状态。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套接管12的自由端在轴向方向上凸出于伞部11的外边缘。此外,为确保套接管12能紧箍于出音端的出音管,其套接管12的筒内径应略小于出音管的外管径,且套接管12的筒壁应具有一定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入耳式耳机,该入耳式耳机包括胶套1,该胶套1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入耳式耳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胶套,套设于入耳式耳机的出音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伞部,所述伞部的中部设有透音孔;以及,
套接管,所述套接管连接于所述透音孔的边缘;
所述伞部上设有贯穿所述伞部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均压孔,且所述均压孔邻近所述伞部与所述套接管的连接处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压孔与所述伞部与所述套接管的连接处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压孔间隔地设有多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套,其特征在于,多个均压孔沿所述伞部的周向均匀间隔排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压孔的孔径范围为0.5mm~1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压孔的数目范围为5~10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部的厚度呈自所述伞部与所述套接管的连接处向所述伞部的外边缘逐渐减小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胶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管的自由端在轴向方向上凸出于所述伞部的外边缘。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胶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套的材质采用硅胶材质。
10.一种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壳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胶套,所述耳机壳开设有出音孔的一端为出音端;所述胶套的套接管与所述出音端连接以连通所述出音孔与所述透音孔。
CN201820012286.9U 2018-01-03 2018-01-03 胶套和入耳式耳机 Active CN2077664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12286.9U CN207766488U (zh) 2018-01-03 2018-01-03 胶套和入耳式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12286.9U CN207766488U (zh) 2018-01-03 2018-01-03 胶套和入耳式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66488U true CN207766488U (zh) 2018-08-24

Family

ID=63183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12286.9U Active CN207766488U (zh) 2018-01-03 2018-01-03 胶套和入耳式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6648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3386A (zh) * 2019-11-20 2020-05-15 任宇 一种入耳式耳机套及入耳式耳机
WO2020133053A1 (zh) * 2018-12-27 2020-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入耳式耳机和耳套
CN113965848A (zh) * 2021-11-29 2022-01-21 张建哲 一种耳塞及耳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33053A1 (zh) * 2018-12-27 2020-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入耳式耳机和耳套
CN111163386A (zh) * 2019-11-20 2020-05-15 任宇 一种入耳式耳机套及入耳式耳机
CN111163386B (zh) * 2019-11-20 2022-08-12 任宇 一种入耳式耳机套及入耳式耳机
CN113965848A (zh) * 2021-11-29 2022-01-21 张建哲 一种耳塞及耳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918181S1 (en) Communication earbud
CN207766488U (zh) 胶套和入耳式耳机
CN104396276A (zh) 具有受控的声音泄漏端口的耳机
CN102761799A (zh) 耳机
CN207995329U (zh) 耳机
KR101535916B1 (ko) 음향필터가 설치된 이어피스 및 이어폰
CN204810492U (zh) 一种适配于出音管的耳塞
CN209731515U (zh) 一种耳机保护套
CN205829955U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
US2408494A (en) Earphone socket
KR102442793B1 (ko) 하이브리드구조를 포함하는 이어팁
CN206993348U (zh) 耳机
CN213368080U (zh) 可更换耳塞的耳机
CN208210233U (zh) 半入耳式耳机
CN103747386A (zh) 一种耳塞型半入耳闭塞式耳机
CN210670490U (zh) 头戴式耳机结构
CN203761557U (zh) 一种耳塞型半入耳闭塞式耳机
CN208241835U (zh) 耳机
TWI679901B (zh) 手機揚聲套結構
CN209882021U (zh) 一种头戴耳机的耳机头外盖
CN208386873U (zh) 耳机
CN211860493U (zh) 可更换耳套的耳机
CN218482962U (zh) 一种导汗抑菌的耳机
KR200432381Y1 (ko) 이어폰 리시버 케이스
CN206237582U (zh) 一种小耳塞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