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65141U - 背光检测电路及背光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检测电路及背光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65141U
CN207765141U CN201721842916.7U CN201721842916U CN207765141U CN 207765141 U CN207765141 U CN 207765141U CN 201721842916 U CN201721842916 U CN 201721842916U CN 207765141 U CN207765141 U CN 2077651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circuit
connect
triode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429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安伟
周武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429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651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651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651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背光检测电路及背光检测装置,其中该背光检测电路包括感光探头、信号放大电路、光信号检测电路、触发器锁定电路、驱动电路及指示电路;感光探头、信号放大电路、光信号检测电路、触发器锁定电路、驱动电路及指示电路依次连接;其中感光探头,用于检测图像光线变化,转换为检测信号;光信号检测电路,用于在检测信号持续为第一电平的时间达到设定时间阈值时,发出触发信号;触发器锁定电路,用于在接收到触发信号时,输出驱动信号,通过驱动电路,驱动指示电路发出指示信号。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高了背光突变检测的效率。

Description

背光检测电路及背光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检测电路及背光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有区域调光功能的的电视机中,由于软件等的配合问题,常会有个别或多个区域背光瞬间(一般持续十几毫秒)丢失一帧(“丢帧”)的现象,此问题难于察觉。
为发现这种丢帧现象,现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靠人的双眼紧盯电视机的屏幕,通过肉眼来观测。然而长时间观测和纠正,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检测电路,旨在提高背光突变检测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背光检测电路,包括感光探头、信号放大电路、光信号检测电路、触发器锁定电路、驱动电路及指示电路;所述感光探头、信号放大电路、光信号检测电路、触发器锁定电路、驱动电路及指示电路依次连接;其中
所述感光探头,用于检测图像光线变化,转换为检测信号;
所述光信号检测电路,用于在检测信号持续为第一电平的时间达到设定时间阈值时,发出触发信号;
所述触发器锁定电路,用于在接收到触发信号时,输出驱动信号,通过所述驱动电路,驱动指示电路发出指示信号。
优选地,信号放大电路包括第一放大电路及第二放大电路,第一放大电路与所述感光探头连接,所述放大电路还与所述第二放大电路连接,第二放大电路与所述光信号检测电路连接;
其中,第一放大电路对检测信号放大的倍数范围为80至120倍;第二放大电路对检测信号放大倍数范围为10倍至20倍。
优选地,所述第一放大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及第一运放;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感光探头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运放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运放的正相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放大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二放大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及第二运放;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放大电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运放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运放的正相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与所述光信号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放大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二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九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光信号检测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六电容、第八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及第十三电阻;其中
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信号放大电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经所述第六电容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触发器锁定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六三极管、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及第十七电阻;其中
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光信号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触发器锁定电路还包括复位按键;所述复位按键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复位按键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七三极管、第八三极管、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及第二十一电阻;其中
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触发器锁定电路连接,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指示电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指示电路采用指示灯或蜂鸣器来发出提示信号。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背光检测装置,所述背光检测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检测电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感光探头、信号放大电路、光信号检测电路、触发器锁定电路、驱动电路及指示电路,形成了一种背光检测电路。在进行检测时,将感光探头安装在显示屏幕的不同区域,检测每个区域是否有亮度突变的问题,且一经突变触发,光信号检测电路识别到检测信号持续为第一电平(例如低电平)的时间达到设定时间阈值时,触发器锁定电路输出的电平翻转,并保持输出,通过驱动电路进行驱动,指示电路就会发出提示信息,提示这里出现了问题,需要重点跟进解决,这样使得检测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检测电路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检测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检测电路。
参照图1,该背光检测电路包括感光探头100、信号放大电路200、光信号检测电路300、触发器锁定电路400、驱动电路500及指示电路600;所述感光探头100、信号放大电路200、光信号检测电路300、触发器锁定电路400、驱动电路500及指示电路600依次连接。
所述感光探头100,用于检测图像光线变化,转换为检测信号;所述光信号检测电路300,用于在检测信号持续为第一电平的时间达到设定时间阈值时,发出触发信号;所述触发器锁定电路400,用于在接收到触发信号时,输出驱动信号,通过所述驱动电路500,驱动指示电路600发出指示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感光探头100输出的检测信号为交流信号。在显示器的背光正常时,感光探头100输出的检测信号的频率范围通常是150Hz-300Hz。对应的,正常情况下检测信号的占空比也是在一定的范围内。
当显示器出现“丢帧”时,显示器的背光会变暗,感光探头100检测到背光突变。某一时刻的检测的信号的占空比也会出现突变,检测信号会出现低电平或高电平的持续时间超过设定的时间阈值。
本实施中,第一电平为低电平。当检测信号持续为第一电平的时间达到设定时间阈值时,光信号检测电路300发出触发信号。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感光探头100、信号放大电路200、光信号检测电路300、触发器锁定电路400、驱动电路500及指示电路600,形成了一种背光检测电路。在进行检测时,将感光探头100安装在显示屏幕的不同区域,检测每个区域是否有亮度突变的问题,且一经突变触发,光信号检测电路300识别到检测信号持续为第一电平(例如低电平)的时间达到设定时间阈值时,触发器锁定电路400输出的电平翻转,并保持输出,通过驱动电路500进行驱动,指示电路600就会发出提示信息,提示这里出现了问题,需要重点跟进解决,这样使得检测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大大提高。
具体地,信号放大电路200包括第一放大电路210及第二放大电路220,第一放大电路210与所述感光探头100连接,所述第一放大电路210还与所述第二放大电路220连接,第二放大电路220与所述光信号检测电路300连接;
其中,第一放大电路210对检测信号放大的倍数范围为80至120倍;第二放大电路220对检测信号放大倍数范围为10倍至20倍。
需要说明的是,信号放大电路200用于对感光探头100输入的较微弱的检测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一般情况下,一级放大电路放大后的检测信号功率还不够强,需要采用多级放大电路对检测信号进行放大,以满足后级驱动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第一放大电路210对检测信号放大的倍数为100,第二放大电路220对检测信号放大倍数为15倍。
参照图2,具体地,所述第一放大电路21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及第一运放U1;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感光探头100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运放U1的正相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一运放U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放大电路220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运放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运放U1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二放大电路220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及第二运放U2;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放大电路210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运放U2的正相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二运放U2的输出端与所述光信号检测电路300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运放U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运放U2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放大电路210还包括第四电阻R4,所述第二放大电路220还包括第九电阻R9;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运放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运放U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电阻R4为第一放大电路210的负载电阻;第九电阻R9为第二放大电路220的负载电阻。
具体地,所述光信号检测电路300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六电容C6、第八电阻R8、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及第十三电阻R13;其中
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与所述信号放大电路200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经所述第六电容C6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光信号检测电路300还包括第五电容C5及第七电容C7。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接地。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接地。
易于理解的是,第五电容C5及第七电容C7均用于进行滤波稳压,除去杂散信号。
具体地,所述触发器锁定电路400包括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第六三极管Q6、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及第十七电阻R17;其中
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与所述光信号检测电路300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还与所述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所述驱动电路500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第六电容C6及第十电阻R10构成积分电路,积分电路用于检测第一电平(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平为低电平)持续的时间是否达到设定的时间阈值。本实施例中,预设时间阈值的范围是10ms至20ms。
在一实施例中,设定预设时间阈值为15ms。当被检测的显示屏背光出现丢帧现象时,感光探头D1检测到背光变暗,信号放大电路200输出持续时间约20ms的低电平。此时,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变为低电平,第三三极管Q3及第四三极管Q4导通,第五三极管Q5及第六三极管Q6组成的触发器被触发。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调节第十一电阻R11的阻值,调节后级电路的灵敏度。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器锁定电路400还包括复位按键J1;所述复位按键J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复位按键J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易于理解的是,复位按键J1可以对整个电路进行复位,在检测到丢帧后,不用切断电源进行复位,方便再次使用。
具体地,所述驱动电路500包括第七三极管Q7、第八三极管Q8、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及第二十一电阻R21;其中
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与所述触发器锁定电路400连接,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二端与所述指示电路60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五三极管Q5及第六三极管Q6组成的触发器被触发后,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输出高电平,第七三极管Q7、第八三极管Q8都导通,指示电路600发出指示信号,提示测试人员显示器出现丢帧现象,需要重点跟进解决。
具体的,所述指示电路600采用指示灯或蜂鸣器来发出提示信号。本实施例中,采用LED指示灯LED1进行提示。当触发器锁定电路400被触发后,驱动电路500驱动LED1发光。
易于理解的是,若是采用蜂鸣器进行提示,则在触发器锁定电路400被触发后,蜂鸣器发出提示音。除此之外,其他的可以用于发出的提示信号的元器件均可作为指示电路600,再次不一一列举。
综上,先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阐述,感光探头D1接收显示屏发出的光源,经转换后输出检测信号,第一放大电路210对检测信号放大100倍,再经第二放大电路220放大15倍。
在感光探头D1输出的检测信号的占空比为50%左右时,Q1的集电极为低电平,Q2截止,Q5、Q6不被触发。若按下复位按键J1,指示灯熄灭。
若显示屏的控制背光的脉冲波的频率为300HZ,检测信号对应的占空比范围为30%至70%,此时背光正常,Q1的集电极的放电时间多余充电时间,集电极的电压降低,Q2截止。当显示屏出现丢帧时,出现持续时间超过15ms的暗光线,Q2的基极电压升高,触发器触发指示灯亮。
本发明实现了对有区域调光功能的电视机的多个发光区域背光的突变的自动检测,有效提高了研发人员对检测该问题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背光检测装置,该背光检测装置包括上述背光检测电路,该背光检测电路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背光检测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光探头、信号放大电路、光信号检测电路、触发器锁定电路、驱动电路及指示电路;所述感光探头、信号放大电路、光信号检测电路、触发器锁定电路、驱动电路及指示电路依次连接;其中
所述感光探头,用于检测图像光线变化,转换为检测信号;
所述光信号检测电路,用于在检测信号持续为第一电平的时间达到设定时间阈值时,发出触发信号;
所述触发器锁定电路,用于在接收到触发信号时,输出驱动信号,通过所述驱动电路,驱动指示电路发出指示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信号放大电路包括第一放大电路及第二放大电路,第一放大电路与所述感光探头连接,所述放大电路还与所述第二放大电路连接,第二放大电路与所述光信号检测电路连接;
其中,第一放大电路对检测信号放大的倍数范围为80至120倍;第二放大电路对检测信号放大倍数范围为10倍至20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大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及第一运放;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感光探头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运放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运放的正相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放大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二放大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及第二运放;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放大电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运放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运放的正相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与所述光信号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大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二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九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信号检测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六电容、第八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及第十三电阻;其中
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信号放大电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经所述第六电容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器锁定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六三极管、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及第十七电阻;其中
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光信号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器锁定电路还包括复位按键;所述复位按键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复位按键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七三极管、第八三极管、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及第二十一电阻;其中
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触发器锁定电路连接,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指示电路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电路采用指示灯或蜂鸣器来发出提示信号。
10.一种背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检测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检测电路。
CN201721842916.7U 2017-12-25 2017-12-25 背光检测电路及背光检测装置 Active CN2077651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42916.7U CN207765141U (zh) 2017-12-25 2017-12-25 背光检测电路及背光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42916.7U CN207765141U (zh) 2017-12-25 2017-12-25 背光检测电路及背光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65141U true CN207765141U (zh) 2018-08-24

Family

ID=63184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42916.7U Active CN207765141U (zh) 2017-12-25 2017-12-25 背光检测电路及背光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651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6158A (zh) * 2020-05-29 2020-08-28 苏州市运泰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产品老化测试状态的感光放大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6158A (zh) * 2020-05-29 2020-08-28 苏州市运泰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产品老化测试状态的感光放大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71340A (zh) 信号接口检测装置
CN207765141U (zh) 背光检测电路及背光检测装置
CN208421055U (zh) Oled电流检测电路及oled屏显示系统
CN104821575B (zh) 一种串联电池组防接错输出电路
CN203405528U (zh) 一种接地检测装置
CN107037257B (zh) 高压直流耐压试验通用电流测量装置
CN107765194A (zh) 一种爆闪灯测试仪
CN206489184U (zh) 兼容高低电平自检的加速度传感器
CN207489211U (zh) 一种一氧化碳光电感烟复合型探测报警器
CN108766342A (zh) 一种led显示屏驱动输出消隐钳位电路及led显示屏
CN206460016U (zh) 水分测试仪
CN203130575U (zh) 一种交流风扇故障检测电路
CN208189935U (zh) 一种灯光亮度可随声音变化的数据线
CN106205065A (zh) 开关量报警器
CN207281276U (zh) 一种智能电表复位检测装置
CN207263906U (zh) 一种爆闪灯测试仪
CN206541595U (zh) 画质检测电路及画质检测装置
CN206149557U (zh) 一种节能led控制电路
CN208520914U (zh) 直流电压监测电路
CN205301401U (zh) 一种单相电表防窃电检测装置
CN204720956U (zh) 一种具有缺相检测电路的三相不间断电源
CN203773005U (zh) 电缆断电寻迹器
CN218866038U (zh) 一种电子烟控制板自动测试系统
CN204255492U (zh) 噪音分析检测装置
CN207878591U (zh) 马桶自动语音提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