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61407U - 墙体框架 - Google Patents

墙体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61407U
CN207761407U CN201721433828.1U CN201721433828U CN207761407U CN 207761407 U CN207761407 U CN 207761407U CN 201721433828 U CN201721433828 U CN 201721433828U CN 207761407 U CN207761407 U CN 2077614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wall
connector
mounting hole
wall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3382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彦竹
罗良清
彭国超
熊文广
刘凤良
许团结
杨镇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ltic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nsaierte T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nsaierte T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nsaierte T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3382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614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614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614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墙体框架,其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及外盖,所述第一框架及所述第二框架对接连接并围成所述墙体框架,所述外盖分别呈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框架及所述第二框架,所述外盖盖于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的连接处;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框架的结构简单、连接稳定、连接形式多样且完美匹配多种篷房的部件。

Description

墙体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篷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墙体框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篷房由若干墙体框架、底座及篷布搭建形成,由于其墙体框架的功能单一,仅能作为普通篷房的外框使用,无法在该墙体框架的基础上快速搭建出具有多功能的篷房以满足使用者日益增长需求。当需要扩展篷房的功能时,根据不同的扩展需求,仅能够在墙体框架外增设专用结构以安装诸如篷布、墙板、门板、LED灯带、滑轨和滑槽等篷房部件,这无疑增加了篷房建造的成本及篷房搭建的难度;且现有墙体框架一般由多段框架通过对接连接形成,而框架之间的连接一般为直接对接连接,框架之间容易移位,且容易因外力而发生变形甚至框架之间的分离脱落,容易导致篷房坍塌的危险。
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连接稳定、连接形式多样且便于匹配多种篷房的部件的墙体框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稳定、连接形式多样且完美匹配多种篷房部件的墙体框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墙体框架,其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及外盖,所述第一框架及所述第二框架对接连接并围成所述墙体框架,所述外盖分别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框架及所述第二框架,所述外盖盖于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的连接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对接连接并围成墙体框架,外盖分别可拆卸的连接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外盖盖于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的连接处时,外盖的两端分别呈固定的连接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使得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能够藉由外盖形成固定于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的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提升墙体框架的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连接的稳定性;篷房搭建时,通常会在第一框架和/或第二框架的一端设置槽口以便于后期对墙体框架的维护,该槽口位于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的连接处,而外盖盖于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的连接处时,可以遮挡槽口,避免了槽口暴露于使用者的视野范围,提升了墙体框架的美观度,且外盖的外表面可以设置产品型号、标识及标志,便于向用户提供产品信息。
较佳地,所述墙体框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框架朝向所述第二框架的一端,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插接于所述第二框架朝向所述第一框架的一端,所述第一框架及所述第二框架沿所述连接杆的插接方向相互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框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相配合的固定孔,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插接并固定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第二框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相配合的固定孔,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插接并固定于所述固定孔内。
较佳地,所述固定孔沿所述第一框架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框架,所述固定孔沿所述第二框架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框架。
较佳地,所述第一框架及所述第二框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布槽,所述导布槽设置有开口,篷布的末端沿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导布槽内以连接所述墙体框架。
较佳地,所述第一框架及所述第二框架的内侧分别设置有扩展槽。
较佳地,所述第一框架及所述第二框架的内侧分别向外凸伸形成至少两分隔片,相邻两所述分隔片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之间围成所述扩展槽。
较佳地,所述分隔片呈相互平行的布置。
较佳地,相邻两所述分隔片之间呈相对的凹陷形成卡槽。
较佳地,相邻两所述分隔片之间呈相对的凸伸形成卡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框架搭建的篷房。
图2是图1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框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框架拆除外盖后的组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框架的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组装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框架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组装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框架拆除外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框架的截面图。
图10是图9组装篷布、墙板及门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相对设置的第一框架之间组装篷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框架组装墙板、门板、门框立柱及滑轨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墙体框架100配合底座2及篷布3,可以搭建形成图1所示的篷房1,在墙体框架100上增设固定结构以提升墙体框架 100自身的连接稳定性,其结构简单,且增设的固定结构能有效遮挡墙体框架 100连接处的缝隙及槽口80,从而提升墙体框架100的美观度;墙体框架100 内组装有墙板4、门板5、玻璃门6、滑轨7及门框立柱8,墙板4/玻璃门6配合门框立柱8安装于墙体框架100内并形成门口9,门板5于滑轨7内滑动以打开和关闭该门口9,从而形成出入通道。下面将对本实施例的墙体框架100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墙体框架100包括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20及外盖30。其中,第一框架10及第二框架20对接连接并围成墙体框架 100,外盖30分别可拆卸的连接第一框架10及第二框架20,外盖30盖于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20的连接处。外盖30与第一框架10及第二框架20之间可以通过铆接、螺栓螺杆或黏贴等可拆卸的固定方式进行固定,也可以通过焊接以一次性固定,在此不做赘述。优选的,本实施例的第一框架10及第二框架20 分别以一定弧度弯折形成两端距离相等的U型状结构,以使得第一框架10及第二框架20的两端能够呈两端对应的对接连接,以围成呈环形结构的墙体框架 100。该墙体框架100内可以根据需求装配诸如墙板4、门板5、LED灯带、滑轨 7和滑槽等篷房1部件,以形成具有多功能的墙体框架100,将若干多功能墙体框架100、底座2及篷布3组合在一起,即可搭建如图1和图2所示的篷房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墙体框架100由呈U形结构的第一框架10及第二框架20的两段框架直接对接连接形成,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20设置为形状、大小均相等的框架时,即可在生产时无需区分第一框架10及第二框架20,统一按固定尺寸生产框架即可,以便于框架的批量制造,并使得工人安装墙体框架 100时可以在无需区分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20的框架类型下,直接对框架进行对接连接,以形成墙体框架100。当然,墙体框架100也可以由多段框架对接连接组成,此时,各段框架可以分别是直线形和/或弧形,各段框架按照如上方法连接固定即可,从而围成具有不同形状的墙体框架100,以使得本实施例的墙体框架100搭建的篷房1的外观具有多样性,在此不做赘述。
请参阅图3-图8所示,墙体框架100还包括连接件40,连接件40的第一端插接于第一框架10朝向第二框架20的一端,连接件40的第二端插接于第二框架20朝向第一框架10的一端,第一框架10及第二框架20沿连接杆的插接方向相互连接。具体的,第一框架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连接件40的第一端相配合的固定孔50,固定孔50沿第一框架10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一框架10,连接件40的第一端插接并固定于固定孔50内。第二框架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连接件40的第二端相配合的固定孔50,固定孔50沿第二框架20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二框架20,连接件40的第二端插接并固定于固定孔50内。固定孔50沿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20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20,一方面,降低了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20自身的重量,另一方面,降低了生产第一框架10/ 第二框架20的原材料成本,还有一方面,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20的两端的固定孔50能够相互连通,当插接于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20的一端的连接件40 由于操作不当,卡入于固定孔50内而无法取出时,可以用专用工具经由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20的另一端将连接件40反向推出。优选的,连接件40设置为圆柱形,固定孔50设置为与连接件40相配合的圆孔,更便于连接件40与固定孔50的安装对准。下面以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20的对应端为例,详细说明将如图5的左侧附图所示的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20通过连接件40进行连接的具体步骤:首先,如图5的中间附图所示,将连接件40的第一端插接于第一框架10的一端的固定孔50内;然后,将第二框架20的一端的固定孔50对准插接于第一框架10的一端的连接件40的第二端,将第一框架10的一端沿连接杆的插接方向套入连接杆,并用力推动第一框架10和/或第二框架20,使得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20的对应端分别沿连接杆的插接方向连接并相互抵压固定,此时,如图5的右侧附图所示,连接件40没于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20 的对应端之间,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20的对应端藉由连接件40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20的固定。值得注意的是,当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20的两端需要同时对接连接才能形成墙体框架100时,如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20为对应相等的U型结构,参照上述对接连接的方式,操作时确保每个步骤均对应于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20的对应端,以实现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20的对接连接。
请参阅图8-图11所示,第一框架10及第二框架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布槽60,导布槽60设置有开口61,如图10所示,篷布3的末端沿开口61伸入导布槽60内以连接所述墙体框架100。如图11所示,篷布3的末端分别沿相对设置的墙体框架100对应的导布槽60的开口61伸入导布槽60内,从而将篷布 3固定于相对设置的墙体框架100之间。
请继续参阅图8-图11所示,第一框架10及第二框架20的内侧分别设置有扩展槽70,墙板4、门板5、玻璃门6、滑轨7和/或门框立柱8固定于扩展槽 70内。其中,第一框架10及第二框架20的内侧分别向外凸伸形成至少两分隔片71,相邻两分隔片71与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20之间围成扩展槽70,分隔片71呈相互平行的布置,相邻两分隔片71之间呈相对的凹陷形成卡槽711,和 /或相邻两分隔片71之间呈相对的凸伸形成卡凸712。下面以第一框架10为例,对扩展槽70的具体设置进行详细描述。第一框架10的内侧向外延伸有三个分隔片71,三个分隔片71呈平行的布置并与第一框架10的内侧之间围成两个扩展槽70。为方面将在下面进行的描述,本实施例的扩展槽70记为第一扩展槽 70及第二扩展槽70,固定于第一扩展槽70的篷房1部件为墙板4,固定于第二扩展槽70的篷房1部件为门板5。围成第一扩展槽70的两分隔片71之间呈相对的凹陷形成卡槽711,该卡槽711的大小与卡槽711距离第一框架10的内侧的距离设置为与墙板4相配合,以便将墙板4的边缘卡入并安装固定于第一扩展槽70内;同理,围成第二扩展槽70的两分隔片71之间呈相对的凸伸形成卡凸712,该卡凸712的大小与卡凸712距离第一框架10的内侧的距离设置为与门板5的边缘卡入并安装固定于第二扩展槽70内。上述第一扩展槽70及第二扩展槽70所固定的篷房1部件为任意的,第一扩展槽70与第二扩展槽70可以分别固定墙板4、门板5、玻璃门6、滑轨7和/或门立柱等,根据需要固定不同的篷房1部件以实现篷房1的不同功能,第一扩展槽70及第二扩展还可以分别固定LED灯带以作装饰和照明功能。下面简单说明扩展槽70与篷房1部件的配对所能实现的篷房1功能:设定第一扩展槽70位于篷房1内,第二扩展槽70 位于篷房1外:1、选定墙板固定于第一扩展槽70内,即可呈固定的封闭篷房1,选定LED灯带固定于第二扩展槽70内,LED灯带即可为篷房1外提供照明;2、选定LED灯带固定于第一扩展槽70内,LED灯带即可为篷房1内提供照明,选定墙体固定于第二扩展槽70内,即可呈固定的封闭篷房1;3、选定配合滑轨7 的门板5分别呈滑动的置于第一扩展槽70和第二扩展槽70内,即可实现墙体框架100的双门式移动,从而为篷房1提供出入通道。当然,还可以选定第一扩展槽70/第二扩展槽70于墙体框架100内的两侧呈分立的设置墙体以形成门口9,选定配合滑轨7的门板5呈滑动的置于第二扩展槽70/第一扩展槽70内,即可实现如图12所示的墙体框架100的单门式移动,从而为篷房1提供出入通道。上述对于扩展槽70与篷房1部件的配对描述仅为提示性说明,扩展槽70 与篷房1部件的配对可以呈更多样化的设定,在此不做赘述。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扩展槽70的卡槽711与第二扩展槽70的卡凸712的设定并非固定不变的,可以将第一扩展槽70与第二扩展槽70均设为卡槽711或卡凸712,以达到适应相同篷房1部件,当然,第一扩展槽70与第二扩展槽70也可以不设置卡槽711 或卡凸712,部件可以通过铆接、螺栓螺钉或粘贴等形式固定于第一扩展槽70 与第二扩展槽70内,故在此不做限定。
结合图1-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框架10及第二框架20对接连接并围成墙体框架100,外盖30分别可拆卸的连接第一框架10及第二框架20,外盖30盖于第一框架10及第二框架20的连接处时,外盖30的两端分别呈固定的连接第一框架10及第二框架20,使得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20之间能够藉由外盖30形成固定于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20之间的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提升墙体框架100的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20连接的稳定性;篷房1搭建时,通常会在第一框架10和/或第二框架20的一端设置槽口80 以便于后期对墙体框架100的维护,该槽口80位于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20 的连接处,而外盖30盖于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20的连接处时,可以遮挡槽口80,避免了槽口80暴露于使用者的视野范围,提升了墙体框架100的美观度,且外盖30的外表面可以设置产品型号、标识及标志,便于向用户提供产品信息。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墙体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及外盖,所述第一框架及所述第二框架对接连接并围成所述墙体框架,所述外盖分别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框架及所述第二框架,所述外盖盖于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的连接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框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框架朝向所述第二框架的一端,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插接于所述第二框架朝向所述第一框架的一端,所述第一框架及所述第二框架沿所述连接杆的插接方向相互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相配合的固定孔,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插接并固定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第二框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相配合的固定孔,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插接并固定于所述固定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墙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沿所述第一框架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框架,所述固定孔沿所述第二框架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框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及所述第二框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布槽,所述导布槽设置有开口,篷布的末端沿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导布槽内以连接所述墙体框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及所述第二框架的内侧分别设置有扩展槽,墙板、门板、玻璃门、滑轨和/或门框立柱固定于所述扩展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墙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及所述第二框架的内侧分别向外凸伸形成至少两分隔片,相邻两所述分隔片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之间围成所述扩展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墙体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片呈相互平行的布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墙体框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分隔片之间呈相对的凹陷形成卡槽。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墙体框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分隔片之间呈相对的凸伸形成卡凸。
CN201721433828.1U 2017-10-31 2017-10-31 墙体框架 Active CN2077614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33828.1U CN207761407U (zh) 2017-10-31 2017-10-31 墙体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33828.1U CN207761407U (zh) 2017-10-31 2017-10-31 墙体框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61407U true CN207761407U (zh) 2018-08-24

Family

ID=63178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33828.1U Active CN207761407U (zh) 2017-10-31 2017-10-31 墙体框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614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4082B (zh) 平开窗的外置式上下拉升隐形纱窗
CN101895594A (zh) 吊饰安装结构及具该吊饰安装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07761407U (zh) 墙体框架
CN209194904U (zh) 墙板组件
CN208952368U (zh) 一种空调装饰条装配结构及空调器
CN208648492U (zh) 一种电梯挂壁式厅外装置免螺钉自锁装置
CN201463453U (zh) 一种冰箱玻璃门体安装结构
CN207761057U (zh) 组合篷房
CN203066680U (zh) 一种儿童安全锁
CN108317624B (zh) 窗式空调器面板装配结构、窗式空调器
CN205678466U (zh) 一种led灯具
CN205012852U (zh) 一种用于活动板房快速安装的卡扣式一体窗
CN202348093U (zh) 平开窗的内平开隐形纱窗
CN209066793U (zh) 装饰板盲装骨架及应用此骨架的集成装饰板盲装系统
CN209993892U (zh) 一种一体式外笼电源柜
CN208186613U (zh) 移动空调
CN207579772U (zh) 防尘式精密注塑成型的车载音响面板
CN102434081A (zh) 平开窗的内平开隐形纱窗
CN206130760U (zh) 一种免拆卸灯罩的灯体安装结构
CN211041356U (zh) 一种空调装饰板及空调
CN206093755U (zh) 一种外观无螺钉的筒灯
CN216714198U (zh) 一种中方结构
CN205859922U (zh) 一种雾灯饰条安装结构
CN216742058U (zh) 一种立式吹风机
CN219037046U (zh) 双层翻盖式通风面板及含有其的通风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ongshan Lu Chao Tian Industrial Zone Panyu District town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1400 stone floor, the Yellow River road by one plant

Patentee after: Celtic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Songshan Lu Chao Tian Industrial Zone Panyu District town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1400 stone floor, the Yellow River road by one plant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XINSAIERTE TENT TECHNOLOG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