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54673U - 具有新拉片结构的拉头及其应用的拉链 - Google Patents

具有新拉片结构的拉头及其应用的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54673U
CN207754673U CN201721299704.9U CN201721299704U CN207754673U CN 207754673 U CN207754673 U CN 207754673U CN 201721299704 U CN201721299704 U CN 201721299704U CN 207754673 U CN207754673 U CN 207754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pulling
rear tab
pull head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9970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昌华
曾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e Guangdong Garment Accesso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e Guangdong Garment Accesso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e Guangdong Garment Accessories Ltd filed Critical Kee Guangdong Garment Accesso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9970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54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54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5467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具有新拉片结构的拉头及其应用的拉链,拉头包括上盖板及设置在上盖板上的拉片;上盖板上设置有左、右相对的一对凸起从而在一对凸起之间形成有间距空间;在间距空间中悬空设置有定位轴;拉片包括前拉片和后拉片,前拉片通过设置在其前端部上的前连接耳与定位轴形成铰接连接,后拉片通过设置在其前端部上的后连接耳与定位轴形成铰接连接,在定位轴的轴向方向上,前连接耳与后连接耳交叉布置,当同时掰起前拉片和后拉片时,前拉片的前端部与后拉片的前端部之间相互抵接从而让前拉片与后拉片之间具有夹角。这样,前拉片与后拉片组合成一个拉片组合体,拉片组合体在厚度方向上具有比较大的握持空间,从而便于人手握持。

Description

具有新拉片结构的拉头及其应用的拉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拉链上的部件,特别涉及一种灵动拉头,所述拉头具有灵动的外观结构。本发明还涉及应用所述灵动拉头的拉链。
背景技术
拉头是拉链上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所述拉头上设置有Y型的链牙通道。通过所述拉头的滑行配合其上的Y型链牙通道可以使拉链上的链牙锁扣一起或者解锁分离。为了便于牵引所述拉头滑行,在拉头上一般都设置有一个拉片。目前为了把拉片附设到拉头的上盖板上,一般在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钩鼻,所述拉片通过设置在其上的通孔部钩挂在所述钩鼻上。而为了便于握持所述拉片,所述拉片往往设置得比较长成为类似附设到拉头上的长尾巴,使拉头显得格外累赘,破坏了所述拉头的一体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人通过修改所述拉片的轮廓形状使其与所述拉头的上盖板的轮廓形状基本一致,或者缩短所述拉片的长度使所述拉片显得小巧而能够与所述上盖板协调一致。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420734376.0中的旋转自锁拉头。所述拉头包括拉头本体和转动设置在所述拉头本体上的拉片。在所述拉片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转轴,在所述拉头本体上设置有一对间隔设置的铰接座。所述拉片通过所述转轴铰接在所述铰接座上。所述拉片具有与所述拉头的上盖板基本一致的面幅大小而能够整体覆盖到所述上盖板上。又或者由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11月30日提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520964250.7中的一种隐藏拉片式拉头。所述拉头包括拉头本体和拉片。其中在所述拉头本体的上端面上设有一沿所述拉头本体的头尾方向延伸设置的条形槽。所述拉片可滑动地卡设于所述条形槽内还可以整体嵌入到所述条形槽内。这样,在不使用所述拉片的时候,所述拉片可以嵌入到所述条形槽内,从而能够减少所述拉片的过分外露对所述拉头主体外观效果的破坏。
发明内容
可以发现,在上述专利201420734376.0和201520964250.7中,为了减少所述拉片对所述拉头外观的不良影响,都采用了减少所述拉片体积的解决方案。但是过小的拉片并不便于人手的握持,也就不便于通过握持所述拉片牵引所述拉头滑行,这样会影响到所述拉头的使用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对拉头上的拉片结构作进一步的改进,使其即使采用比较小巧的体积和平面面幅,仍然兼具易握性。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新拉片结构的拉头,包括上盖板及设置在所述上盖板上的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左、右相对的一对凸起从而在一对所述凸起之间形成有间距空间;在所述间距空间中悬空设置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的两端分别衔接到一对所述凸起上;所述拉片包括前拉片和后拉片,所述前拉片通过设置在其前端部上的前连接耳与所述定位轴形成铰接连接,所述后拉片通过设置在其前端部上的后连接耳与所述定位轴形成铰接连接,在所述定位轴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前连接耳与所述后连接耳交叉布置,当同时掰起所述前拉片和后拉片时,所述前拉片的前端部与所述后拉片的前端部之间相互抵接从而让所述前拉片与所述后拉片之间具有夹角。
其中,在所述间距空间中悬空设置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的两端分别衔接到一对所述凸起上。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定位轴和一对所述凸起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定位轴依靠一对所述凸起得到定位。所述定位轴可以是设置在所述前拉片或后拉片上并一体成形的构造体;还可以是独立于一对所述凸起和一对所述拉片并衔接到一对所述凸起上的独立构件。
其中,所述前拉片和所述后拉片是按照它们之间的相对方位给予命名的。它们可以是在轴向方向上前后排列,还可以是在横向方向上前后排列。所述轴向是指当把所述拉头应用到拉链上后,所述拉链的长度延伸方向,而与所述轴向大致垂直的方向即为横向。
其中,所述前拉片通过设置在其前端部上的前连接耳与所述定位轴形成铰接连接,这样,所述前拉片能够绕所述定位轴上下翻转。
其中,所述后拉片通过设置在其前端部上的后连接耳与所述定位轴形成铰接连接,这样,所述后拉片同样能够绕所述定位轴上下翻转
其中,在所述定位轴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前连接耳与所述后连接耳交叉布置。上述特征首先定义了所述前连接耳与所述后连接耳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交叉布置至少是指所述前连接耳具有凸出设置的凸壁体,而在所述后连接耳上设置有适配所述凸壁体设置的凹陷区,所述凸壁体插入到所述凹陷区内;又或者互换过来,把所述凹陷区设置在所述前连接耳上,而把所述凸壁体设置在所述后连接耳上。这样,当同时掰起所述前拉片和后拉片时,所述前拉片的前端部与所述后拉片的前端部之间相互抵接从而让所述前拉片与所述后拉片之间具有夹角。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发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由于所述前拉片和所述后拉片通过所述定位轴铰接一起,犹豫小鸟一对展开欲飞的翅膀,非常灵动,一改以外传统拉片呆板生硬的外观。
2. 由于所述前拉片和所述后拉片都能够绕所述定位轴旋转,一对所述拉片类似门铰链中的页体一样能够相对张合运动。当同时翻起它们后可以用于共同牵引拉头。当然,使用者可以按照应用中的具体情况,结合自身手部的用力习惯选择其中一个拉片牵引拉头。相对目前仅仅设置一个拉片的拉头来说,设置有一对所述拉片的拉头能够给予使用者不同的、更为舒适的和可选择的使用体验。
3.由于当同时掰起所述前拉片和后拉片时,所述前拉片的前端部与所述后拉片的前端部之间相互抵接从而让所述前拉片与所述后拉片之间具有夹角。这样,所述前拉片与所述后拉片组合成一个拉片组合体,所述拉片组合体在厚度方向上具有比较大的握持空间,从而便于人手握持。也由于此,即使让所述前拉片和后拉片采取比较小的体积和平面面幅,同样可以让所述拉片具有非常理想的易握性。从而也就有利于减少易握性对单个所述拉片的体积和平面面幅的限制。这样所述前拉片和后拉片可以采用整体覆盖到所述上盖板上的外观结构而与所述上盖板浑然一体,使得所述拉头整体显得非常简洁、时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一对所述凸起分别呈长条状布置在所述上盖板的两侧,当释放所述前拉片、后拉片后,所述前拉片、所述后拉片能够被收藏到所述间距空间中。这样,所述凸起可以具有适当的长度从而能够更好地与所述前拉片、后拉片的外形配合、协调一致,当所述前拉片、所述后拉片收藏到所述间距空间中时,一对所述凸起成为所述前拉片、后拉片的装饰边,而不会过于生硬地站立在所述前拉片、后拉片的两侧而影响所述拉头的外观效果。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前拉片、所述后拉片的前端部通过所述定位轴得到定位,如果所述前拉片、所述后拉片的后端部处于自由状态,当把所述拉头应用到衣物上时,在穿着者行走的过程中,所述前拉片、所述后拉片的后端部会不停跳动敲打所述上盖板发生扰人的声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合理设置一对所述凸起与所述前拉片、后拉片之间的配合结构,把所述前拉片和后拉片整体固定在所述上盖板上。进一步的可以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当所述前拉片或所述后拉片收藏到所述间距空间中时,所述前拉片或所述后拉片与一对所述凸起之间形成卡滞连接。其中,所述卡滞连接是一种能够把所述前拉片或后拉片滞留在一对所述凸起之间阻止所述前拉片或后拉片随意翻转的定位连接关系。但当对所述前拉片或后拉片施加一定强度的向上翻转力时,能够使所述前拉片、所述后拉片克服卡滞力而脱离一对所述凸起。
为了实现所述卡滞连接,可以进一步采用下面的实施方式,例如,
第一种,当所述前拉片或所述后拉片收藏到所述间距空间中时,所述前拉片或所述后拉片与一对所述凸起过盈配合从而卡滞在所述间距空间内。
第二种,在所述前拉片或所述后拉片的左、右两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凸柱,在所述凸起上设置有适配所述定位凸柱设置的定位孔,当所述前拉片或所述后拉片收藏到所述间距空间中时,所述定位凸柱伸入到所述定位孔内从而使所述前拉片或所述后拉片与一对所述凸起之间形成卡滞连接。
为了使一对所述凸起能够从外观上更好地与所述前拉片、后拉片协调一致,进一步的还可以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当释放所述前拉片、后拉片后,所述前拉片、后拉片的上表面与所述凸起的顶端面之间基本持平。这样,所述前拉片、后拉片的上表面与所述凸起的顶端面可以组成大面幅的装饰面,从而能够使所述前拉片、后拉片从外观上整体巧妙地结合到所述上盖板上,浑然一体。而不会类似现有技术中的拉片一样过于显眼而破坏所述拉头的一体性。
当然,为了美化所述前拉片、后拉片,还可以进步一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所述前拉片或所述后拉片的上表部位敷设有装饰层,所述装饰层是凹凸状的图案或文字或者是带有图案或文字的塑胶层。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前拉片后端部的尾侧壁或所述后拉片后端部的尾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形成施力点的凹凸结构。其中,所述凹凸结构可以是突出于所述尾侧壁的凸起,还可以是凹陷入所述尾侧壁的凹坑。借助所述凹凸结构,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对所述前拉片或后拉片施加作用力而掰起所述前拉片或后拉片使其脱离一对所述凸起。
另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应用所述拉头的拉链,包括轴向延伸的左拉链带、右拉链带以及设置在所述拉链两端的上止和下止,所述拉头滑动设置在所述左拉链带、右拉链带上。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拉头及其应用的拉链上。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灵动拉头100的其中一款拉链5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所述灵动拉头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同时掰起所述前拉片2和后拉片3时,所述灵动拉头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所述灵动拉头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具有新拉片结构的拉头及其应用的拉链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是具有本发明灵动拉头100的其中一款拉链5,所述拉链5包括轴向延伸的左拉链带51、右拉链带51a以及设置在所述拉链5两端的上止52和下止53,所述拉头100滑动设置在所述左拉链带51、右拉链带51a上。
下面结合附图2、图3、图4和图5对所述拉头100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灵动拉头100包括上盖板1及设置在所述上盖板1上的拉片(2、3)。所述上盖板1上设置有左、右相对的一对凸起(101、101a)从而在一对所述凸起(101、101a)之间形成有间距空间105;在所述间距空间105中悬空设置有定位轴4,所述定位轴4的两端分别衔接到一对所述凸起(101、101a)上;所述拉片包括前拉片2和后拉片3,所述前拉片2通过设置在其前端部上的前连接耳21与所述定位轴4形成铰接连接,所述后拉片3通过设置在其前端部上的后连接耳31与所述定位轴4形成铰接连接,在所述定位轴4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前连接耳21与所述后连接耳31交叉布置,当同时掰起所述前拉片2和后拉片3时,所述前拉片2的前端部与所述后拉片3的前端部之间相互抵接从而让所述前拉片2与所述后拉片3之间具有夹角。
如图4所示,所述定位轴4是独立于一对所述凸起(101、101a)和一对所述拉片(2、3)并衔接到一对所述凸起(101、101a)上的独立构件。所述前拉片2的前连接耳21向所述后拉片3方向凸出设置,而在所述后拉片3的后连接耳31上设置有与所述前连接耳21适配的凹陷区310,所述前连接耳21伸入到所述凹陷区310内。所述定位轴4同时穿插到所述前连接耳21和后连接耳31上从而与它们形成铰接连接。所述定位轴4的左右两端伸出所述后连接耳31并穿插到一对所述凸起(101、101a)上。这样,所述前拉片2和所述后拉片3都能够绕所述定位轴4上下翻转。当然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定位轴4还可以是设置在所述后拉片3上并一体成形的构造体。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发现,由于所述前拉片2和所述后拉片3通过所述定位轴4铰接一起,犹豫小鸟一对展开欲飞的翅膀,非常灵动,一改以外传统拉片呆板生硬的外观。而且所述前拉片2和所述后拉片3都能够绕所述定位轴4旋转,类似门铰链中的页体一样能够相对张合运动。当同时翻起它们后可以用于共同牵引所述拉头100。当然,使用者可以按照应用中的具体情况,结合自身手部的用力习惯选择其中一个拉片(2或3)牵引拉头100。相对目前仅仅设置一个拉片的拉头100来说,设置有一对所述拉片(2、3)的拉头100能够给予使用者不同的、更为舒适、可选择的使用体验。另外,当同时掰起所述前拉片2和后拉片3时,所述前拉片2的前端部与所述后拉片3的前端部之间相互抵接从而让所述前拉片2与所述后拉片3之间具有夹角。这样,所述前拉片2与所述后拉片3组合成一个拉片组合体,所述拉片组合体在厚度方向L上具有比较大的握持空间,从而便于人手握持。也由于此,即使让所述前拉片2和后拉片3采取比较小的体积和平面面幅,同样可以保证所述拉片的易握性。从而也就有利于减少易握性对单个所述拉片(2、3)的体积和平面面幅的限制。如图2所示,从俯视方向上看,所述前拉片2和后拉片3整体覆盖到所述上盖板1上而与所述上盖板1浑然一体,使得所述拉头100整体显得非常简洁、时尚。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一对所述凸起(101、101a)分别呈长条状布置在所述上盖板1的两侧,当释放所述前拉片2、后拉片3后,所述前拉片2、所述后拉片3能够被收藏到所述间距空间105中,并且所述前拉片2、后拉片3的上表面与所述凸起(101、101a)的顶端面之间基本持平。这样,所述凸起(101、101a)可以具有适当的长度从而能够更好地与所述前拉片2、后拉片3的外形配合、协调一致,当所述前拉片2、所述后拉片3收藏到所述间距空间105中时,一对所述凸起(101、101a)成为所述前拉片2、后拉片3的装饰边,而不会过于生硬地站立在所述前拉片2、后拉片3的两侧而影响所述拉头100的外观效果。另外,当释放所述前拉片2、后拉片3后,所述前拉片2、后拉片3的上表面与所述凸起(101、101a)的顶端面之间基本持平。这样,所述前拉片2、后拉片3的上表面与所述凸起(101、101a)的顶端面可以组成大面幅的装饰面,从而能够使所述前拉片2、后拉片3从外观上整体巧妙地融合到所述上盖板1上,浑然一体。而不会类似现有技术中的拉片一样过于显眼而破坏所述拉头100的一体性。进步一还可以在所述前拉片2或所述后拉片3的上表部位敷设有装饰层,所述装饰层是凹凸状的图案或文字或者是带有图案或文字的塑胶层。
另外,合理设置一对所述凸起(101、101a)与所述前拉片2、后拉片3之间的配合结构,还可以把所述前拉片2和后拉片3整体固定在所述上盖板1上。如图3和图4所示,在所述前拉片2和所述后拉片3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定位凸柱(23、33),在所述凸起(101、101a)上设置有适配所述定位凸柱(23、33)设置的定位孔(104、104a)。当所述前拉片2和所述后拉片3收藏到所述间距空间105中时,所述定位凸柱(23、33)伸入到所述定位孔(104、104a)内从而使所述前拉片2、所述后拉片3与一对所述凸起(101、101a)之间分别形成卡滞连接。而当对所述前拉片2或后拉片3施加一定强度的向上翻转力时,能够使所述前拉片2、所述后拉片3克服卡滞力而脱离一对所述凸起(101、101a)。这样,当把所述拉头100应用到衣物上时,在穿着者行走的过程中,所述前拉片2、所述后拉片3的整体固定在所述上盖板1上,不会由于所述前拉片2、所述后拉片3的后端部处于自由状态而不停跳动敲打所述上盖板1发生扰人的声音。
又或者,还可以采用另一种实施方案。所述前拉片2或所述后拉片3与一对所述凸起(101、101a)过盈配合从而当所述前拉片2或所述后拉片3收藏到所述间距空间中时,所述前拉片2或所述后拉片3与一对所述凸起(101、101a)之间形成卡滞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前拉片2后端部的尾侧壁和所述后拉片3后端部的尾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形成施力点的凹凸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凸结构是突出于所述尾侧壁的凸起(101、101a)。当然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凹凸结构还可以是凹陷入所述尾侧壁的凹坑。借助所述凹凸结构,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对所述前拉片2和后拉片3施加作用力而掰起所述前拉片2和后拉片3使其脱离一对所述凸起(101、101a)。
如图5所示,在所述上盖板1上设置有避让通孔103,在所述后拉片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能够穿过所述避让通孔103伸入到所述拉头100的后出通道11内的锁定臂34。这样,所述锁定臂34可以插入到相邻的拉链链牙之间从而锁止所述拉头100。

Claims (12)

1.具有新拉片结构的拉头,包括上盖板及设置在所述上盖板上的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左、右相对的一对凸起从而在一对所述凸起之间形成有间距空间;在所述间距空间中悬空设置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的两端分别衔接到一对所述凸起上;所述拉片包括前拉片和后拉片,所述前拉片通过设置在其前端部上的前连接耳与所述定位轴形成铰接连接,所述后拉片通过设置在其前端部上的后连接耳与所述定位轴形成铰接连接,在所述定位轴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前连接耳与所述后连接耳交叉布置,当同时掰起所述前拉片和后拉片时,所述前拉片的前端部与所述后拉片的前端部之间相互抵接从而让所述前拉片与所述后拉片之间具有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凸起分别呈长条状布置在所述上盖板的两侧,当释放所述前拉片、后拉片后,所述前拉片、所述后拉片能够被收藏到所述间距空间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拉片或所述后拉片收藏到所述间距空间中时,所述前拉片或所述后拉片与一对所述凸起之间形成卡滞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拉片或所述后拉片收藏到所述间距空间中时,所述前拉片或所述后拉片与一对所述凸起过盈配合从而卡滞在所述间距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拉片或所述后拉片的左、右两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凸柱,在所述凸起上设置有适配所述定位凸柱设置的定位孔,当所述前拉片或所述后拉片收藏到所述间距空间中时,所述定位凸柱伸入到所述定位孔内从而使所述前拉片或所述后拉片与一对所述凸起之间形成卡滞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当释放所述前拉片、后拉片后,所述前拉片、后拉片的上表面与所述凸起的顶端面之间基本持平。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拉片或所述后拉片的上表部位敷设有装饰层,所述装饰层是凹凸状的图案或文字或者是带有图案或文字的塑胶层。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拉片后端部的尾侧壁或所述后拉片后端部的尾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形成施力点的凹凸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拉头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向延伸的左拉链带、右拉链带以及设置在所述拉链两端的上止和下止,所述拉头滑动设置在所述左拉链带、右拉链带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拉头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向延伸的左拉链带、右拉链带以及设置在所述拉链两端的上止和下止,所述拉头滑动设置在所述左拉链带、右拉链带上。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拉头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向延伸的左拉链带、右拉链带以及设置在所述拉链两端的上止和下止,所述拉头滑动设置在所述左拉链带、右拉链带上。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拉头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向延伸的左拉链带、右拉链带以及设置在所述拉链两端的上止和下止,所述拉头滑动设置在所述左拉链带、右拉链带上。
CN201721299704.9U 2017-10-10 2017-10-10 具有新拉片结构的拉头及其应用的拉链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754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99704.9U CN207754673U (zh) 2017-10-10 2017-10-10 具有新拉片结构的拉头及其应用的拉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99704.9U CN207754673U (zh) 2017-10-10 2017-10-10 具有新拉片结构的拉头及其应用的拉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54673U true CN207754673U (zh) 2018-08-24

Family

ID=63177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99704.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754673U (zh) 2017-10-10 2017-10-10 具有新拉片结构的拉头及其应用的拉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546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5130A (zh) * 2017-10-10 2017-12-19 开易(广东)服装配件有限公司 用于拉链的灵动拉头及其应用的拉链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5130A (zh) * 2017-10-10 2017-12-19 开易(广东)服装配件有限公司 用于拉链的灵动拉头及其应用的拉链
CN107485130B (zh) * 2017-10-10 2023-09-29 开易(广东)服装配件有限公司 用于拉链的灵动拉头及其应用的拉链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709181S1 (en) Respiratory mask
USD588799S1 (en) Shaving kit
USD544560S1 (en) Portion of a golf club head
USD582151S1 (en) Handbag
USD595042S1 (en) Side element of a shoe upper
USD514185S1 (en) Golf club head
USD605844S1 (en) Side element of a shoe upper
USD632875S1 (en) Ponytail-accommodating ballcap
USD589099S1 (en) Women's lacross stick
USD577405S1 (en) Golf Club head
CA104968S (en) Shower head with arm
CA110510S (en) Shower head with arm
USD607196S1 (en) Side element of a shoe upper
CN107485130A (zh) 用于拉链的灵动拉头及其应用的拉链
USD598165S1 (en) Combined epilator with integrated tweezers
CA108438S (en) Gift bag with napped filamentary outer surface
USD511615S1 (en) Portion of a shoe upper
CN207754673U (zh) 具有新拉片结构的拉头及其应用的拉链
USD558956S1 (en) Heated balaclava
USD622390S1 (en) Sphygmomanometer
USD595031S1 (en) Hairdresser's cape
USD661838S1 (en) Tresses for styling coiffures
USD536523S1 (en) Handbag
USD505465S1 (en) Golf club head
USD588333S1 (en) Half face mask with neck cov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2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