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43722U - 基于电源保护的电池充电检测定时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电源保护的电池充电检测定时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43722U
CN207743722U CN201721720647.7U CN201721720647U CN207743722U CN 207743722 U CN207743722 U CN 207743722U CN 201721720647 U CN201721720647 U CN 201721720647U CN 207743722 U CN207743722 U CN 2077437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poles
pins
diode
tr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2064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前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New Technology Co Ltd For Flooding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New Technology Co Ltd For Flood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New Technology Co Ltd For Flooding filed Critical Sichuan New Technology Co Ltd For Flooding
Priority to CN20172172064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437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437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4372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源保护的电池充电检测定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电路,继电器LS1,与变压电路相连接的保护控制电路,分别与变压电路和保护控制电路相连接的稳压滤波电路,与继电器LS1的3端连接的蓄电池BAT,与继电器LS1的4端连接的放电电路等。本实用新型通过检测蓄电池的电量来自动控制继电器的导通与截止,从而控制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无需人为的干预充电过程。

Description

基于电源保护的电池充电检测定时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系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电源保护的电池充电检测定时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便携式电子产品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脱离外部电源,仅依靠其内部独立供能系统正常工作,从而实现可随时自由移动工作地点的功能。因此,利用外部电源为其内部电池充电,成为了便携式电子系统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环节。在传统的技术中,使用外部电源为便携式电子产品充电时,为了避免过充或欠充问题,需要人为的干预充电过程,给充电带来不便,并且充电过程无法很好的对电子产品进行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便携式电子产品在充电时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电源保护的电池充电检测定时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基于电源保护的电池充电检测定时控制系统,包括变压电路,继电器LS1,与变压电路相连接的保护控制电路,分别与变压电路和保护控制电路相连接的稳压滤波电路,与继电器LS1的3端连接的蓄电池BAT,与继电器LS1的4端连接的放电电路,与放电电路相连接的检测控制电路,以及与检测控制电路相连接的定时电路;所述检测控制电路还与继电器LS1的1端连接,所述继电器LS1的2端接地,所述定时电路和检测控制电路均与稳压滤波电路相连接;所述检测控制电路根据放电电路输出的电压来控制继电器LS1的导通和截止,所述定时电路用于设定蓄电池BAT的充电时间,所述保护控制电路根据电压的大小控制稳压滤波电路的导通与截止。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4,继电器LS2,P极与变压电路相连接、N极经电阻R15后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6,P极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变压电路相连接的二极管D7,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6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顺次经电位器R12和电阻R11后与二极管D7的N极相连接的电阻R13,串接在稳压二极管D6的N极和二极管D7的N极之间的电阻R14,一端与二极管D7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经指示灯D8后与继电器LS2的1端连接的电阻R16;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位器R12的控制端连接、其集电极与继电器LS2的2端相连接;所述继电器LS2的3端与稳压滤波电路连接、其4端则与变压电路连接、其5端为空脚。
所述变压电路包括变压器T,P极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L1的同名端相连接、N极与二极管D7的N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5,正极与二极管D5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稳压二极管D6的P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4;所述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L1的非同名端与稳压二极管D6的P极连接的同时接地,所述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L2的同名端与继电器LS2的4端连接、其非同名端则与稳压滤波电路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接市电。
所述稳压滤波电路包括二极管整流器U3,三端稳压器U4,正极与三端稳压器U4的VIN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端稳压器U4的GND管脚相连接的同时接地的极性电容C5,正极与三端稳压器U4的VOU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极性电容C5的负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6,以及与极性电容C6相并联的电容C7;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3的一输入端与继电器LS2的3端连接、另一输入端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L2的非同名端连接;所述三端稳压器U4的VIN管脚与二极管整流器U3的2脚连接,其GND管脚则与二极管整流器U3的1脚连接;所述三端稳压器U4的VOUT管脚形成输出端。
所述放电电路包括三极管Q3,串接在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基极之间的电阻R10,P极经二极管D3后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N极接地的二极管D4,以及串接在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二极管D4的N极之间的电阻R9;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与继电器LS1的4端和检测控制电路相连接。
所述检测控制电路包括比较芯片U2,三极管Q2,P极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经二极管D2后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一端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2,一端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3,串接在三极管Q2的基极和比较芯片U2的OUT1管脚之间的电阻R5,一端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7后接地的电位器R6,以及与电阻R7相并联的开关SW1;所述比较芯片U2的VCC管脚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IN1-管脚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接、其IN1+管脚与电位器R6和电阻R7的连接点连接、GND管脚接地、OUT1管脚与定时电路相连接;所述比较芯片U2的VCC管脚与三端稳压器U4的VOUT管脚相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继电器LS1的1端相连接。
所述定时电路包括定时芯片U1,三极管Q1,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接电源的电阻R3,串接在定时电路的S管脚和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4,一端与三端稳压器U4的VOUT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定时芯片U1的CR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1,以及一端与定时芯片U1的CR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后与定时芯片U1的D管脚相连接的电位器R1;所述定时芯片U1的CR管脚与电位器的控制端相连接、VCC管脚与三端稳压器U4的VOUT管脚相连接、GND管脚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定时芯片U1的R管脚相连接、基极与比较芯片U2的OUT1管脚相连接。
所述变压器T的原边还连接有过压保护电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串接在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和非同名端之间的压敏电阻RT,一端与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连接、另一端与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共同形成输入端的熔断器F1。
所述定时电路的振荡周期为T:T=1.45*(R1+R2)*C1,所述定时芯片U1采用20级的分频,以小时计该定时电路的振荡周期为Th所述定时芯片U1采用50%的占空比,则定时电路的导通时间为Ton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检测蓄电池的电量来自动控制继电器的导通与截止,从而控制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无需人为的干预充电过程。
(2)本实用新型可以设定电池充电时间,有效的对电池进行保护。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保护控制电路,该保护控制电路通过检测流过的电压大小来控制稳压滤波电路的导通和截止,从而实现在充电过程中对电子产品的过压保护。
(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过压保护电路,通过过压保护电路的作用可以在市电出现瞬时高压时保护电路不被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变压电路、保护控制电路以及稳压滤波电路相互连接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放电电路、检测控制电路、定时电路、继电器以及蓄电池相互连接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充电检测定时控制系统,包括变压电路,继电器LS1,与变压电路相连接的保护控制电路,分别与变压电路和保护控制电路相连接的稳压滤波电路,与继电器LS1的3端连接的蓄电池BAT,与继电器LS1的4端连接的放电电路,与放电电路相连接的检测控制电路,以及与检测控制电路相连接的定时电路。
具体的,所述检测控制电路还与继电器LS1的1端连接,所述继电器LS1的2端接地,所述定时电路和检测控制电路均与稳压滤波电路相连接。所述检测控制电路根据放电电路输出的电压来控制继电器LS1的导通和截止,从而实现自动控制蓄电池BAT的充电;所述定时电路用于设定蓄电池BAT的充电时间;所述保护控制电路根据电压的大小控制稳压滤波电路的导通与截止,当电压过高时则截止稳压滤波电路,从而对系统进行保护,当电压正常时则导通稳压滤波电路,从而对系统进行供电。
具体的,该保护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1,电位器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三极管Q4,继电器LS2,稳压二极管D6,二极管D7以及指示灯D8。
其中,该稳压二极管D6的P极与变压电路相连接、N极经电阻R15后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二极管D7的P极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变压电路相连接。电阻R13的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6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顺次经电位器R12和电阻R11后与二极管D7的N极相连接。电阻R14串接在稳压二极管D6的N极和二极管D7的N极之间。电阻R16的一端与二极管D7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经指示灯D8后与继电器LS2的1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位器R12的控制端连接、其集电极与继电器LS2的2端相连接。所述继电器LS2的3端与稳压滤波电路连接、其4端则与变压电路连接、其5端为空脚。
在上述结构中,该电阻R11、电位器R12以及电阻R13共同形成一个分压电路,该分压电路可以使三极管Q4的基极电压上升,通过调节电位器R12可以调节三极管Q4的基极电压。在本实施例中,该电阻R11的阻值为150Ω,电位器R12的阻值为270Ω,电阻R13的阻值为1KΩ,电阻R14的阻值为2KΩ,电阻R15的阻值为5.1Ω,电阻R16的阻值为1KΩ,二极管D7的型号可以采用1N4001,稳压二极管D6的型号为1N4741,三极管Q4为3DG。
变压电路输出的电压正常时,继电器LS2的3端与其4端吸合,稳压滤波电路导通并输出12V电压,电子产品正常充电。当电路电压出现波动,而导致三极管Q4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Ube≥0.7V时,Q1饱和导通,继电器LS2通电,其3端与5端吸合,此时稳压滤波电路截止,电路无输出,指示灯D8不点亮,如此则达到保护蓄电池BAT的目的。当电压恢复正常,即Ube<0.7V时,Q1截止,继电器LS2不导通,其3端重新与4端吸合,稳压滤波电路导通并输出12V电压,指示灯D8点亮,系统正常供电。
该稳压二极管D6和电阻R14构成三极管Q4的基准电压源,可以确保Q1的发射极电位维持不变,这样就可以实现在电压波动时,利用Q1的Ube电压实现对稳压滤波电路的导通和截止进行控制,从而保护蓄电池BAT在充电过程中不受电压波动影响。
另外,如图1所示,该变压电路包括变压器T,P极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L1的同名端相连接、N极与二极管D7的N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5,正极与二极管D5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稳压二极管D6的P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4。
具体的,该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L1的非同名端与稳压二极管D6的P极连接的同时接地,所述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L2的同名端与继电器LS2的4端连接、其非同名端则与稳压滤波电路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接市电。
电网经变压器T变压后由变压器T的次级输出,电压经二极管D5进行半波整流,极性电容C4滤波处理后输出给保护控制电路。该极性电容C4的容值为470μF,二极管D5的型号为1N4001。
为了在电网出现瞬时高电压时电路不被损坏,该变压器T的原边还连接有过压保护电路。具体的,该过压保护电路包括串接在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和非同名端之间的压敏电阻RT,一端与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连接、另一端与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共同形成输入端的熔断器F1;该输入端接220V市电。当电网电压瞬间过高时,压敏电阻RT立即击穿,从而将熔断器F1熔断,如此则可以保护后级电路。
该稳压滤波电路包括二极管整流器U3,三端稳压器U4,极性电容C5,极性电容C6以及电容C7,如图1所示。
该极性电容C5的正极与三端稳压器U4的VIN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端稳压器U4的GND管脚相连接的同时接地。极性电容C6的正极与三端稳压器U4的VOU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极性电容C5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7与极性电容C6相并联。该二极管整流器U3的一输入端与继电器LS2的3端连接、另一输入端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L2的非同名端连接;所述三端稳压器U4的VIN管脚与二极管整流器U3的2脚连接,其GND管脚则与二极管整流器U3的1脚连接。所述三端稳压器U4的VOUT管脚形成输出端。
在本实施例中,该三端稳压器U4的型号为LM7812,极性电容C5和极性电容C6的容值均为470μF,电容C7的容值为0.1μF。变压电路输出的电压经二极管整流器U3整流,极性电容C5和极性电容C6滤波,三端稳压器U4进行稳压后输出稳定的12V直流电对蓄电池BAT进行充电。
另外,如图2所示,该放电电路包括三极管Q3,电阻R9,电阻R10,二极管D3以及二极管D4。具体的,该电阻R10串接在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基极之间。二极管D4的P极经二极管D3后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N极接地。电阻R9串接在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二极管D4的N极之间。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与继电器LS1的4端和检测控制电路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该三极管Q3的基极与地之间的电压为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的正向导通压降之和,本实施例设置为1.4V,因此三极管Q3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Vbe=0.7V,则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阻R9两端的电压为0.7V。另外,本实施例中电阻R9的阻值选取为2.5Ω,该电阻R10的阻值为100KΩ,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的型号均采用1N4001,三极管Q3的型号为3DG6。
另外,该检测控制电路包括比较芯片U2,三极管Q2,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2,电容C3,电位器R6,电阻R8,电阻R7以及开关SW1。连接时,该二极管D1的P极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经二极管D2后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接。电容C2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电容C3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电阻R5串接在三极管Q2的基极和比较芯片U2的OUT1管脚之间。电位器R6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7后接地。开关SW1与电阻R7相并联。
进一步的,该比较芯片U2的VCC管脚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IN1-管脚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接、其IN1+管脚与电位器R6和电阻R7的连接点连接、GND管脚接地、OUT1管脚与定时电路相连接;所述比较芯片U2的VCC管脚接三端稳压器U4的VOUT管脚,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继电器LS1的1端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比较芯片U2的型号为LM358,三极管Q2的型号为3AX31,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型号均为1N4004,电容C2的容值为10μF,电容C2的容值为0.1μF,电阻R5的阻值为10KΩ,电阻R6的阻值为10KΩ,电阻R7的阻值为3.9KΩ,电阻R8的阻值为47KΩ。
电路运行时,比较芯片U2的IN1-管脚的电压为D3和D4的压降和,即1.4V时,比较芯片U2的IN1+管脚输入的电压为4V,此时,比较芯片U2的OUT1管脚输出低电平,三极管Q2处于截止状态,继电器LS1的1端无电流通过,其3端与其4端吸合,蓄电池BAT处于放电状态。当按下开关SW1,比较芯片U2的IN1+管脚输入电压为0V,则此时比较芯片U2的OUT1管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2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继电器LS1的1端有电流流过,继电器LS1的3端与其5端吸合,蓄电池BAT处于充电状态。放开开关SW1,此时蓄电池BAT的电量如高于4V,蓄电池也将继续进行放电。
为了更好的对蓄电池BAT进行保护,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还设置有定时电路,该定时电路与检测控制电路相连接。如图2所示,该定时电路包括定时芯片U1,三极管Q1,电容C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以及电阻R4。
具体实施时,该电阻R3的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接电源。电阻R4串接在定时电路的S管脚和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电容C1的一端与三端稳压器U4的VOUT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定时芯片U1的CR管脚相连接。电位器R1的一端与定时芯片U1的CR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后与定时芯片U1的D管脚相连接。另外,该定时芯片U1的CR管脚与电位器的控制端相连接、VCC管脚与三端稳压器U4的VOUT管脚相连接、GND管脚接地、其OUT管脚则与外部充电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定时芯片U1的R管脚相连接、基极与比较芯片U2的OUT1管脚相连接。
所述定时电路的振荡周期为T:T=1.45*(R1+R2)*C1,所述定时芯片U1采用20级的分频,以小时计该定时电路的振荡周期为Th所述定时芯片U1采用50%的占空比,则定时电路的导通时间为Ton在本实施例中,电阻R1的阻值范围为0~150KΩ,电阻R2的阻值为10KΩ,电容C1的容值为0.1uF,由上述公式则得到蓄电池BAT的充电时间为10min~3.3h,本实施例设置电阻R1的阻值为150KΩ,则蓄电池BAT的充电时间为3.3h。另外,电阻R4的阻值为10KΩ,电阻R3的阻值为10KΩ,定时芯片U1的型号为S8081B,三极管Q1的型号为3DG。
电路在运行时,当比较芯片U2的OUT1管脚输出高电平时,定时芯片U1的S端为高电平,其R端为低电平,其OUT管脚则输出高电平给外部充电模块的控制端,从而使充电模块输出电压对蓄电池BAT充电,与此同时,定时电路开始定时,当定时时间到后,该定时芯片U1则停止输出高电平,外部充电模块则停止对蓄电池充电,从而保护蓄电池。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Claims (9)

1.基于电源保护的电池充电检测定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电路,继电器LS1,与变压电路相连接的保护控制电路,分别与变压电路和保护控制电路相连接的稳压滤波电路,与继电器LS1的3端连接的蓄电池BAT,与继电器LS1的4端连接的放电电路,与放电电路相连接的检测控制电路,以及与检测控制电路相连接的定时电路;所述检测控制电路还与继电器LS1的1端连接,所述继电器LS1的2端接地,所述定时电路和检测控制电路均与稳压滤波电路相连接;所述检测控制电路根据放电电路输出的电压来控制继电器LS1的导通和截止,所述定时电路用于设定蓄电池BAT的充电时间,所述保护控制电路根据电压的大小控制稳压滤波电路的导通与截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源保护的电池充电检测定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4,继电器LS2,P极与变压电路相连接、N极经电阻R15后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6,P极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变压电路相连接的二极管D7,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6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顺次经电位器R12和电阻R11后与二极管D7的N极相连接的电阻R13,串接在稳压二极管D6的N极和二极管D7的N极之间的电阻R14,一端与二极管D7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经指示灯D8后与继电器LS2的1端连接的电阻R16;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位器R12的控制端连接、其集电极与继电器LS2的2端相连接;所述继电器LS2的3端与稳压滤波电路连接、其4端则与变压电路连接、其5端为空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电源保护的电池充电检测定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电路包括变压器T,P极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L1的同名端相连接、N极与二极管D7的N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5,正极与二极管D5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稳压二极管D6的P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4;所述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L1的非同名端与稳压二极管D6的P极连接的同时接地,所述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L2的同名端与继电器LS2的4端连接、其非同名端则与稳压滤波电路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接市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电源保护的电池充电检测定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滤波电路包括二极管整流器U3,三端稳压器U4,正极与三端稳压器U4的VIN管脚相连接、负极与三端稳压器U4的GND管脚相连接的同时接地的极性电容C5,正极与三端稳压器U4的VOUT管脚相连接、负极与极性电容C5的负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6,以及与极性电容C6相并联的电容C7;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3的一输入端与继电器LS2的3端连接、另一输入端与变压器T的副边电感线圈L2的非同名端连接;所述三端稳压器U4的VIN管脚与二极管整流器U3的2脚连接,其GND管脚则与二极管整流器U3的1脚连接;所述三端稳压器U4的VOUT管脚形成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电源保护的电池充电检测定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电路包括三极管Q3,串接在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基极之间的电阻R10,P极经二极管D3后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N极接地的二极管D4,以及串接在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二极管D4的N极之间的电阻R9;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与继电器LS1的4端和检测控制电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电源保护的电池充电检测定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控制电路包括比较芯片U2,三极管Q2,P极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经二极管D2后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一端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2,一端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容C3,串接在三极管Q2的基极和比较芯片U2的OUT1管脚之间的电阻R5,一端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7后接地的电位器R6,以及与电阻R7相并联的开关SW1;所述比较芯片U2的VCC管脚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IN1-管脚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接、其IN1+管脚与电位器R6和电阻R7的连接点连接、GND管脚接地、OUT1管脚与定时电路相连接;所述比较芯片U2的VCC管脚与三端稳压器U4的VOUT管脚相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继电器LS1的1端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电源保护的电池充电检测定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电路包括定时芯片U1,三极管Q1,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接电源的电阻R3,串接在定时电路的S管脚和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4,一端与三端稳压器U4的VOUT管脚相连接、另一端与定时芯片U1的CR管脚相连接的电容C1,以及一端与定时芯片U1的CR管脚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2后与定时芯片U1的D管脚相连接的电位器R1;所述定时芯片U1的CR管脚与电位器的控制端相连接、VCC管脚与三端稳压器U4的VOUT管脚相连接、GND管脚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定时芯片U1的R管脚相连接、基极与比较芯片U2的OUT1管脚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电源保护的电池充电检测定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T的原边还连接有过压保护电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串接在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和非同名端之间的压敏电阻RT,一端与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连接、另一端与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共同形成输入端的熔断器F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电源保护的电池充电检测定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电路的振荡周期为T:T=1.45*(R1+R2)*C1,所述定时芯片U1采用20级的分频,以小时计该定时电路的振荡周期为Th所述定时芯片U1采用50%的占空比,则定时电路的导通时间为Ton
CN201721720647.7U 2017-12-12 2017-12-12 基于电源保护的电池充电检测定时控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437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20647.7U CN207743722U (zh) 2017-12-12 2017-12-12 基于电源保护的电池充电检测定时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20647.7U CN207743722U (zh) 2017-12-12 2017-12-12 基于电源保护的电池充电检测定时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43722U true CN207743722U (zh) 2018-08-17

Family

ID=63117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2064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43722U (zh) 2017-12-12 2017-12-12 基于电源保护的电池充电检测定时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437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8192B (zh) 一种电子烟usb充电器
CN102629773B (zh) 智能脉冲温控充电器
CN203339772U (zh) 一种电子烟usb充电器
CN104426195A (zh) 小电池容量电池杆的充电控制方法以及充电器
CN102447313A (zh) 一种利用高压输电导线的在线供电装置及供电方法
CN104753157A (zh) 基于TOPSwitch-GX系列集成芯片控制充电器
CN107834667A (zh) 基于电源保护的电池充电检测定时控制系统
CN201750187U (zh) 一种太阳能充电装置
CN109245188B (zh) 一种充电装置及边充边放电源路径管理方法
CN207743722U (zh) 基于电源保护的电池充电检测定时控制系统
CN207743742U (zh) 一种充电保护电源
CN105958831A (zh) 一种基于电压调整电路的双极性开关稳压电源
CN202931628U (zh) 一种太阳能led无线控制恒流一体机控制器
CN102820712B (zh) 电网监控装置的电流感应式电源
CN206908515U (zh) 一种宽电压范围输入的同步升降压电路
CN205622299U (zh) 大电流宽电压恒流充电器
CN209298949U (zh) 一种电池低压保护电路
CN107834676A (zh) 一种充电保护电源
CN200959527Y (zh) 恒流充电器
CN107947279A (zh) 一种智能电池充放电系统
CN202737544U (zh) 一种调节范围大的蓄电池充电器
CN104079053B (zh) 充电器反馈电路
CN206977102U (zh) 钮扣电池通用充电器
CN202586409U (zh) 智能脉冲温控充电器
CN202444332U (zh) 一种利用高压输电导线的在线供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17

Termination date: 201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