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41272U - 室内智能空气质量态势感知终端 - Google Patents

室内智能空气质量态势感知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41272U
CN207741272U CN201721421594.9U CN201721421594U CN207741272U CN 207741272 U CN207741272 U CN 207741272U CN 201721421594 U CN201721421594 U CN 201721421594U CN 207741272 U CN207741272 U CN 2077412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shell
air quality
air
situation aware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2159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站伟
杨智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uazhi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ilicon Mdt Info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ilicon Mdt Infotech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ilicon Mdt Info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2159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412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412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412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智能空气质量态势感知终端,该感知终端对室内空气中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检测,当室内的烟雾浓度、PM10浓度、PM2.5浓度、甲醛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挥发性气体浓度中的任意一项指标超过安全值时,单片机通过红外发射模块控制室内的空调,空调启动后对室内进行换气,从而降低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浓度,该感知终端自身并不具备空气净化设备,而是采用控制室内空调的方式来净化空气,因此其构造简单且可以十分便捷实现净化空气的功能。

Description

室内智能空气质量态势感知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进监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室内智能空气质量态势感知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品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健康和环保。日常家居中,除了基本的通风和放置除甲醛植物,炭包等措施之外,很多人也会采用空气质量检测仪来全面检测空气质量状况,全面保护孕妇、儿童、老人以及家庭人员的健康。
空气质量检测仪是用来对区域内空气质量进行测定的仪器,现有的检测仪器,虽然可以对室内空气中的各项有害物指标进行比较准确的检测,并能在有害物超标时发出报警,但普通的空气质量检测仪对有害物的浓度并不能具备控制的能力,因此其只能用于检测报警,功能性不强。
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些高级的空气质量检测仪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对室内空气的净化,这类空气质量检测仪要么是自带空气净化设备;要么预留有智能家居控制器的接口。前一类可以主动净化室内空气,后一类要实现净化空气对于家居的智能化程度有较高要求,实施起来有诸多难点。前一类空气质量检测仪往往结构复杂、价格高昂,后一类不容易实施。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构成简单,且容易发挥空气净化功能的空气质量检测仪。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智能空气质量态势感知终端,该感知终端构造简单,且容易实施空气净化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室内智能空气质量态势感知终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透气孔,所述壳体内置有单片机,壳体还内置有与单片机连接的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噪音传感器、烟雾传感器、PM10传感器、PM2.5传感器、甲醛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挥发性气体传感器和红外发射模块,所述红外发射模块的发射灯设置在壳体外,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电源模块。
采用上述方案,感知终端对室内空气中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检测,当室内的烟雾浓度、PM10浓度、PM2.5浓度、甲醛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挥发性气体浓度中的任意一项指标超过安全值时,单片机通过红外发射模块控制室内的空调,空调启动后对室内进行换气,从而降低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浓度,该感知终端自身并不具备空气净化设备,而是采用控制室内空调的方式来净化空气,因此其构造简单且可以十分便捷实现净化空气的功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WIFI模块,所述WIFI模块与所述单片机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该感知终端可以借助WIFI网络与上位机通信,不受线材的限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与所述单片机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感知终端可以与用户的手机建立WIFI连接,用户在手机APP界面就能看到各项数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物联卡通讯模块,所述物联卡通讯模块与所述单片机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感知终端与上位机通信不仅可以借助WIFI网络,还能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因此其可以应用于无WIFI信号的区域,其使用不受网络、位置的限制,因此其使用的范围更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外设置有人体感应模块,所述人体感应模块与所述单片机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红外感应模块可以对室内的人员进行检测,判断室内是否有人,方便救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源模块为UPS电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物联卡通讯模块包括2G通讯模块、3G通讯模块、4G通讯模块。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感知终端支持多频段的移动网络,扩展其适用的范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人体感应模块为红外感应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感知终端对室内空气中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检测,当室内的烟雾浓度、PM10浓度、PM2.5浓度、甲醛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挥发性气体浓度中的任意一项指标超过安全值时,单片机通过红外发射模块控制室内的空调,空调启动后对室内进行换气,从而降低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浓度,该感知终端自身并不具备空气净化设备,而是采用控制室内空调的方式来净化空气,因此其构造简单且可以十分便捷实现净化空气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的感知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的感知终端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的感知终端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实施例三中的感知终端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实施例三中的感知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透气孔;3、红外发射灯;4、红外感应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一种室内智能空气质量态势感知终端,包括壳体1,在壳体1上设置有透气孔2。
参照图2,壳体内置有单片机,还内置有与单片机连接的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噪音传感器、烟雾传感器、PM10传感器、PM2.5传感器、甲醛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挥发性气体传感器,壳体还内置有与单片机连接的报警模块、WIFI模块、蓝牙模块、红外发射模块和电源模块。
参照图1,红外发射模块的发射灯设置在壳体外。
本实施例中,报警模块为扬声器,电源模块为UPS电源,UPS电源模块用于向单片机以及各个传感器供电。
该感知终端在工作之前要与上位机建立WIFI连接,在其工作的过程中,其配备的传感器对室内空气的湿度、温度、噪音强度、烟雾浓度、PM10浓度、PM2.5浓度、甲醛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挥发性气体浓度进行检测,检测到的数据被发送至单片机,单片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将采集到的各项参数通过WIFI网络上传至上位机或是直接上传至大数据平台,上位机将接收到的数据发送至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大数据平台和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对各个时间点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得到室内空气质量态势。用户通过访问空气质量监测服务器或是访问大数据平台可以获得感知终端所在处的空气质量态势信息。
另外,在感知终端工作的过程中,单片机将采集到的各项数据与预先设定的安全值进行比较,当空气中的烟雾浓度、PM10浓度、PM2.5浓度、甲醛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挥发性气体浓度中的任意一项指标超过安全值时,单片机控制报警模块发出报警声音,以提醒室内的人员,避免人员伤亡;与此同时,单片机控制红外发射模块向室内的空调发射红外信号,控制空调启动,此时室内开始换气,以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与此同时,单片机生成报警信息,报警信息被发送至上位机,后方监控人员便能得知异常情况。
由于该感知终端带有蓝牙模块,可以将其与外部的蓝牙设备连接配对,例如,用户安装手机端的专用APP后,将手机与感知终端建立蓝牙连接,感知终端可以将检测到的各项参数发送至用户的手机,用户在手机APP界面就能看到各项数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纸张加入了移动通信的功能。
参照图3,该感知终端还包括与单片机连接的物联卡通讯模块,物联卡通讯模块包括2G通讯模块、3G通讯模块、4G通讯模块,用户向物联卡通讯模块插入SIM卡后,该感知终端就能连入移动通信网络。
本实施例中的感知终端与上位机通信不仅可以借助WIFI网络,还能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因此其可以应用于无WIFI信号的区域,且其支持多频段的网络,其使用不受网络、位置的限制,因此其使用的范围更广。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加入了人体感应的功能。
参照图3,该感知终端还包括与单片机连接的人体感应模块,本实施例中的人体感应模块为红外感应模块。
参照图4,红外感应模块4设置在壳体1外。
红外感应模块可以对室内的人员进行检测,判断室内是否有人。
当室内空气有数据超标的情况时,且红外感应模块检测到人体时,单片机会生成并向上位机发出求救信息,管理人员收到求救信息后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例如呼叫救护车、联系消防部门等。
人体感应功能的加入,为用户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室内智能空气质量态势感知终端,包括壳体,其特征是: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透气孔,所述壳体内置有单片机,壳体还内置有与单片机连接的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噪音传感器、烟雾传感器、PM10传感器、PM2.5传感器、甲醛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挥发性气体传感器和红外发射模块,所述红外发射模块的发射灯设置在壳体外,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电源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智能空气质量态势感知终端,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WIFI模块,所述WIFI模块与所述单片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智能空气质量态势感知终端,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与所述单片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智能空气质量态势感知终端,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物联卡通讯模块,所述物联卡通讯模块与所述单片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智能空气质量态势感知终端,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外设置有人体感应模块,所述人体感应模块与所述单片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智能空气质量态势感知终端,其特征是:所述电源模块为UPS电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智能空气质量态势感知终端,其特征是:所述物联卡通讯模块包括2G通讯模块、3G通讯模块、4G通讯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智能空气质量态势感知终端,其特征是:所述人体感应模块为红外感应模块。
CN201721421594.9U 2018-06-15 2018-06-15 室内智能空气质量态势感知终端 Active CN2077412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21594.9U CN207741272U (zh) 2018-06-15 2018-06-15 室内智能空气质量态势感知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21594.9U CN207741272U (zh) 2018-06-15 2018-06-15 室内智能空气质量态势感知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41272U true CN207741272U (zh) 2018-08-17

Family

ID=63115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21594.9U Active CN207741272U (zh) 2018-06-15 2018-06-15 室内智能空气质量态势感知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412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76611U (zh) 基于Zigbee网络的智能环境监测系统
CN202871053U (zh) 一种无线监控装置
CN202693037U (zh) 一种室内环境监测装置
CN206075074U (zh) 一种实验室监控系统
CN204240536U (zh) 一种设置有无线网络的智能空气净化器
CN104344511A (zh) 一种基于wifi网络的智能空气净化器
CN107842927A (zh) 一种基于mq‑135的智能楼宇通风系统
CN209992020U (zh) 一种家庭环境检测装置
CN208000667U (zh) 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报警系统
CN207248234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大数据分析系统
CN207585659U (zh) 一种基于Zigbee组网的居家空气监控装置
CN106713452A (zh) 一种用于室内空气监测的监测仪控制系统
CN207097186U (zh) 一种家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CN207741272U (zh) 室内智能空气质量态势感知终端
CN210181764U (zh) 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节能型智能厨房安全监测报警器
CN209961749U (zh) 基于ZigBee的室内有害气体监测系统
CN207488811U (zh) 基于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
CN207317202U (zh) 智能新风机
CN107063342A (zh) 温湿度检测无线短距离报警方法
CN202838615U (zh) 一种气体报警器
CN202795678U (zh) 一种气体报警器
CN206861817U (zh) 空气净化器
CN216161209U (zh) 一种学生宿舍管理系统
CN210425443U (zh) 一种新风净化机控制器
CN203548289U (zh) 一种智能排气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9

Address after: 510670 unit 410, 4th floor, C2 area, innovation building, 182 science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Huazhi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unit 410, 4 / F, zone C2, innovation building, 182 science Avenue, Science City, Guangzho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XICH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